打印

有福有慧、量大福大

有福有慧、量大福大






大方广佛华严经

有福有慧、量大福大  (第一集) 

2002/  8/18   澳洲淨宗学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824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下面偈颂第八首:


【若有能修普贤行。入于菩萨胜智海。能于一切微尘中。普现其身淨众刹。】


昨天我们也用了相当的时间给同学们做了报告。这个大意懂得之后,经文我们应当怎样来学习?我们是凡夫,不是法身菩萨,但是普贤行能学多少,我们就学多少,总归是要学的。普贤菩萨的修行方法就是全部的《华严经》,可以说菩萨从初发心到等觉,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包括在其中。


为什麽要说个普贤行?普贤行跟菩萨行没有两样,为什麽要加个普贤行?那就是普贤菩萨的心量跟一般菩萨不一样,用普贤菩萨的心量修一切菩萨行,就叫普贤行。这个意思我们在讲席裡面不止讲过一遍,我们常常勉励同学,我们应当要学普贤菩萨,效法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心是圆满的大心,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明瞭。

普贤菩萨的心有多大?尽虚空遍法界。普贤菩萨的身有多大?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一般凡夫,不但是凡夫,包括了二乘权教菩萨,有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没有入这个境界。谁能够常常想到我这个身体是虚空法界,我这个身体是整个宇宙?如果能常作如是观,确确实实身心跟大宇宙融合成一体,这个是普贤菩萨的思想,普贤菩萨的观念,然后无论修哪个法门都叫普贤行,道理在此地。


所以经上才讲「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这一句话的意思我们明白了,你的身心跟大宇宙不能融合成一体,这不叫佛。不但佛身心跟宇宙是一体,确确实实是一体,法身菩萨就入这个境界了,绝对不是把这个身当作自己。当然身也不例外,宇宙之间任何一法都是自己,那身也是一法,当然也是自己。


六道凡夫只认身是自己,把身外之物忘掉了,法身菩萨知道身外的一切还是自己。这个话很难懂,为什麽?不是我们的常识,我们从来也没有作如是的想法。所以我们在讲席裡头常常以做梦来做比喻,因为你都有做梦的经验。当梦醒的时候,你有没有认真去想一想刚才做的梦境?梦中当然有自己,没有自己你就不可能有梦,梦一定有自己,梦裡面还有很多人,还有很多山河大地。


整个梦境从哪裡来的?现在一般科学家都说梦是意识变现出来的。说意识也可以,反正意识也是心,唯心所变,能变的是你自己的意识,是你自己的心,所变的一切境界,问问是你还是他?我们从这一点细心去思惟观察,明白了梦中所有境界都是自己,都是自己意识心变现出来的,那怎麽不是自己!梦裡梦到许许多多那些人,那些人都是自己,梦裡面芸芸众生、山河大地还是自己,梦裡头的虚空也是自己。你要把这个想通了、看清楚了,然后现实的境界跟梦境没有两样。


所以我们常讲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自己,在这一桩事情,你要是肯定了、认知了,「我认识了,我明白了,我承认了」,那恭喜你,你已经证得法身了。证得法身就超越十法界,不只超越六道,你就是华严会上的法身菩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跟凡夫就是那一念的差别,凡夫不承认,只承认这个身是自己,身之外的一切,绝不承认那是自己,自他对立了;法身菩萨他们的观念当中,自他融成一体。


我们讲自他是一,自他不二,这些全是废话,这些还是妄想分别执着。事实真相,佛经上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念头不生。还有个自他,你还起念,这个念是什麽?念是妄念。你还有言说,言说是废话,不是真的。真的,清淨寂灭相;真的,大自然的运作。这个运作,佛在经上讲是唯识,识在动。看到宇宙的运作,十法界依正庄严的运作,不论是大小,大到宇宙小到微尘都不可思议。这是普贤的,用我们的话来说,普贤菩萨的思想,普贤菩萨的见解,我们用这一种思想见解修六度万行,统统叫普贤行。


普贤行无量无边,归纳为十个纲领,这个就是普贤菩萨的十愿,我们称作愿王。「王」这个字的意思是大愿的核心,大愿的主体,我们称之为王,实际上就是这个十大愿。第一个「礼敬诸佛」,普贤菩萨做到了,我们做不到。我们看这个人对他很尊敬,那个人瞧不起他,没看在眼上,这不是普贤行。如果是普贤菩萨,对于一切人事物,他的心是真诚的、是清淨的、是平等的,他的恭敬是平等的恭敬,决定没有差别。对人事物这个多一点点,那个少一分,这是轮迴心,那是凡夫,普贤是到圆满的平等。


我们对佛恭敬,这个佛弟子大家没有话说,对佛哪有不尊敬的道理!对一隻蚂蚁是不是像对佛一样的恭敬,对一个恶人,无恶不作的人,也是跟对佛一样的恭敬,这是普贤菩萨。这样说来,普贤菩萨是不是善恶都不分了?善恶都不分就变成白痴了,那不是个正常人,普贤菩萨跟如来果地上已经相等了,等觉菩萨,他哪有不清楚的!六道裡头任何一个众生,他的过去、他的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所受的一切果报,普贤菩萨全清楚,哪有不清楚的道理!


为什麽还要用对佛那样恭敬心对一切众生?跟诸位说,性德自然流露;性德的流露,他就是这个样子,所谓法尔如是。性德裡头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流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一片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丝毫等差都没有;有丝毫等差,他不是普贤菩萨。我们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什麽?就修这个,总得要有几分像普贤菩萨。不能完全像,完全像我们做不到,我们还有烦恼习气;一百分裡头,总有个一两分相似、三四分相似,要认真努力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这是正确的,这个叫真修行。


如果每一天过日子还是悠悠泛泛,烦恼习气不但没有减少,天天还在增加,你就要知道,你不是修的菩萨道,你修的是三恶道;都是修道,你修的是三恶道,果报在三途。我们的麻烦是无量劫来养成的烦恼习气太重了、太深了,想改改不掉,但是不能不改,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


初学,我常常劝勉同学们,决定要随顺佛陀教诲,用这一个来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头一个我们不老实,起心动念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要欺骗别人,我们用的是妄心、用的是虚伪。那佛菩萨呢?佛菩萨用真心、用诚心。菩提心头一个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那是法身菩萨,那是诸佛如来。我今天要作菩萨,我今天想成佛,我头一个要学真诚心。别人虚情假意对我,别人欺骗我,没有关係,为什麽?我知道他搞六道轮迴,我也要用虚情假意对他,我不就跟他走了。我在轮迴裡搞了这麽长久的时间,就是对人不真诚,沦落到这个样子,从今之后我不想再搞六道轮迴了。


你要怎麽个修法?你对一切人事物用至诚心,真诚到极处。用这个心为一切众生服务,他能接受,我们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他不能接受,有!有业障深重的人不能接受。你用真心对待他,他就问你:你为什麽用这个好心?你有什麽企图?你有什麽目的?他害怕!到他害怕的时候,我们察言观色,他有这个意思了,我们赶快退出迴避,让他心安;知道他没有这个福分、没有这个福德接受。


佛家常讲佛度有缘人,哪个地方有缘我们就到那裡去,这个地方人对我怀疑,不能接受,我们迴避。我们对他的善行永远讚歎,对他的恩德念念不忘,直到他哪一天觉悟了,不再疑惑了,我们再去帮助他,不迟!经上常讲的「变化神通」,都是说这些事情,在现代术语叫做高度的艺术。高度艺术的运用,要有高度的智慧,就不会用错,就会用得非常恰当。


所以菩萨亲近你是帮助你,菩萨离开你还是帮助你。离开怎麽是帮助你?帮助你觉悟,帮助你破迷,破除你的疑惑,这叫慈悲。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了,佛出世,示现八相成道出世,在这个世间帮助我们,好!佛示现灭度也是帮助我们。换句话说,佛来或者是不来,都是为了帮助众生消业障,增福慧,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永远没有间断。我们凡夫不知道,不觉悟。我明白这一点点道理,了解这一点事实真相,这是五十年读经没有间断。特别是在《华严经》裡头体会到佛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确确实实周遍虚空法界。


所以如果我学普贤行、修普贤行,众生对我不恭敬,对我误会,甚至于毁谤,我们一定要晓得这是正常现象,决定不能有一丝毫责怪,我们要用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来化解。化解的方法没有一定,在佛经的术语叫善巧方便,念念不捨众生,「佛氏门中,不捨一人」。


礼敬,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伦理道德、圣贤教诲、佛法,大家几乎都把它忘得乾乾淨淨,寺院庵堂还有这麽一个形式,没有内容;没有内容是没有人真学佛,没有人依教奉行。佛像在,佛的经书在,没人讲究,没人照做了,徒具形式,这个不能够利益众生。这是什麽原因?佛菩萨并没有捨弃这个世间人,佛菩萨天天还是观察这个世间,等待时节因缘。


时节因缘怎麽成熟的?等待这个众生业障消了。听说这个世间有世界**,有大zai 难,这个大zai 难是消众生的业障。众生受苦受难,受到极大的苦难,他会回头想想,头脑冷静了,思惟善法,希求善果。只要有这个念头,哪怕有那麽一点点念头,佛菩萨都来了,来帮助你。


所以有zai 难,zai 难是消业障的。你累积的恶业累得多了,累得多了时候果报现前了,果报就是消业,不是不好。造作五逆十恶堕阿鼻地狱,五逆十恶是极重的罪业,这个罪业怎麽消?在阿鼻地狱裡头消,六道三途是帮助众生消罪业。四圣法界,那个罪业消尽了,在四圣法界裡头增长福慧;福慧满足,脱离十法界入华严境界。
所以三途六道不恶,跟世间这些监牢狱一样,监牢狱不是坏事,是让造作罪业这些罪犯在那个地方反省,在那裡觉悟,在那裡回头。世间监牢狱是人造的,三途六道不是人造的,是业感。《地藏菩萨本愿经》裡头「业感品」,是你造作的业感应变现出这个境界。地狱是业感的,你想想十法界是不是业感?是!地狱是恶业感召的,人天是善业感召的,四圣法界以上是淨业感召的,脱离不开业报。


我们头一个要学礼敬,一切恭敬,佛如是,儒亦如是。你们打开儒家的《礼记》,《礼记》头一篇「曲礼」,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那个「毋不敬」,岂不跟普贤菩萨「礼敬诸佛」一个意思。世出世间圣人教人都是从一个敬,礼敬,从这裡教起,头一堂课。我们把它疏忽了,没有认真学习,所以在佛法裡头纵然修学几十年,没有成绩。什麽原因?基础没有了。


礼敬是基础,对待一切人不能没有恭敬心。尤其是对待恶人,对待自己的冤家,对待自己的仇敌,你要用礼敬,冤家仇敌他都有佛性,他都是佛,他对我有怨,他恨我,我们不能怪他,回过头来自己要反省、要检点,我一定做错事惹他怀恨在心,他为什麽不恨别人?凡夫最大的过失、最大的缺点,所有一切过失都是别人的,自己没有,这个人永远在三途六道,这个是真正的愚痴。


有智慧的人他不是这个想法,有智慧的人遇到逆境恶缘,他回过头来反省,我一定做错了,绝对不会把错误推给别人。你反省,改过自新,这是真正忏除业障,提高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定慧。所以逆境恶缘是善知识,使我们自己的学习不断的再进步,自己确确实实得到法喜充满。孟夫子所说的「反求诸己」。特别是在逆境恶缘当中,一定要回过头来反省,过失肯定在自己这一边,不在别人,你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学问。


「称讚如来」。恭敬是平等的,恭敬决定没有分别,至诚恭敬;讚歎裡面这有差别了。所以称讚不叫诸佛了,礼敬诸佛,称讚如来。「诸佛」跟「如来」差别在哪裡?说诸佛是从相上讲的,相是平等的,所以礼敬是平等的;说如来,如来是从自性上说的。一个从相,一个从性,说诸佛是从相上讲的,说如来是从性上讲的。换句话说,称讚那要看这个人他的心行,与性德相应称讚,与性德相悖不称讚。这个好,决定没有毁谤,不讚歎而已。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见到了,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现实社会裡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行业裡头有善有恶。譬如屠户,杀猪、杀牛、杀羊、杀鸡,从事于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杀生的行业,善财童子遇到了这些人(屠夫)礼敬,至诚恭敬,但是怎麽样?没有讚歎。他有什麽问题向他请教,直截了当就提出问题,前头没有称讚的话。卖酒的这个行业,开赌场这个行业,这一些行业善财童子不讚歎,为什麽?这个行业与性德相违背。善财去参访这个是有道理,为什麽?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宇宙之间一切事物都要通达明瞭;通达明瞭,你不接触,你怎麽能明瞭?不接触,听别人说的,你没有得到证明,必须要跟他们学习,向他们请教。所以善的要学,不善的也要学。


诸佛如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那个能力从哪儿来的?参学得来的。从前方东美先生给我讲,这是真实的学问,绝对不是闭门造车。自己在家,凭我理想,那个不行,那个不符合事实。所以佛教讲的这个修学,那是非常有道理,一定要亲自去学习。所以称讚这个裡面,有这一点差别。


「广修供养」,这个裡头没有差别。他是恶人做坏事,他今天没有饭吃,他今天捱冻,你要不要帮助他?要帮助。不能说这是恶人、坏人,我们就不顾他,不可以!广修供养裡头没有差别的。这个裡面得有智慧,不能随顺感情,要随顺理智,这个供养要恰当。他是做善事,我们帮助他,也要帮助他适当,不能过分,不能不及。不及,他的事情做不成功。过分了怎麽样?增长他的贪心,增长他的烦恼,这是错误的。恶人供养过分了,他拿你的供养去造恶业,他有罪,你有过失。换句话说,供养确确实实是他所需要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帮助他促成他的好事,这就正确了。所以这个裡头一定要有智慧、要有定功,这个定功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智慧你就抓到分寸,恰到好处。
第四个纲领是「忏除业障」,这是属于自己的。前面三条都是修福,修慧修福。自己一定要肯定我们在六道裡面,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造的业障无量无边。佛在经上举了一个比喻,如果这一些业习种子,它要是有形相,那个形相再小,像一粒微尘一样,无量劫到今天所造的,他说尽虚空都容纳不下。这个话绝对不是夸张,是事实。所以一个修行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修学哪个宗派,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最重要的就是消除业障。没有成佛之前,这个是修行的核心,修行当中最重要的课程,消业障。


你看看,「礼敬诸佛」是不是忏悔法门?是!忏悔我们无始以来贡高我慢的习气,我们对于一切人能礼敬。称讚如来是消除口业,生生世世造多少口业。广修供养是忏除无量劫来悭贪的恶习,不知道一切有为法是梦幻泡影,把这个虚幻不实的境界误以为真实,念念想佔有,念念想控制。广修供养是对付这个业障的,我不再佔有,我不再控制了。这个是我在讲席裡头讲过很多很多次,我们要真修行、要真有成就,一定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佔有的这个念头,要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我们的心得解脱、得自在了。这个才与性德相应,性德裡头没有佔有、没有控制,没有这些妄想执着。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来说一说普贤行。「忏除业障」是佛法修行最重要的一门功课,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是忏除业障。众生跟佛的差别,众生业障深重,所以成为众生;诸佛如来业障消除乾淨了,一丝毫业障习气都没有,这个叫诸佛如来。菩萨,我们知道有五十一个等级,等级怎麽分的?他所带的业障有多少不一样,带得少的菩萨的地位就往上升,带得多的就往下垂;消一分业障,菩萨的地位就高升一个等级,等级是这样来的。


在大乘圆教裡面,见思烦恼这个是最粗、最重的,这个粗是粗细的粗,最粗最重的,能够把三界八十八品见烦恼断了,你就证得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就好像读书一样,一年级你才入了门。什麽叫见烦恼?见烦恼是说我们一般人对于宇宙人生见解(就是看法)错了,这就是见烦恼。头一桩事情看错了,是什麽?把身当作我,这是第一个错误。
所以这个见烦恼有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觉悟的人晓得身不是我,「我」不生不灭,身有生灭,身怎麽会是我!身是什麽?佛讲身是我所,不是我。我所就是现在人讲的我所有,身是我所有,不是我。像我们穿的衣服,这个衣服是我所有,衣服不是我。你看看多少人把这一桩事情看错了,误以为身就是我,起心动念都是为这个身,为这个身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说冤不冤枉!


像我们穿的一身衣服一样,误以为这件衣服是我,想尽方法来保护它,尽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这个造作罪业,为什麽?为这一件衣服,这个很冤枉。衣服终究要坏,要穿髒、要穿破,到髒了破了,我们知道脱下来不要了,换一件。这个就是六道轮迴裡头捨身受身,这个身用了几十年了,老了不太灵光了,换一个新的身体,生死自在,决定没有贪生怕死的念头。贪生怕死是不知道这个身是我所,误以为身是我,这才产生了贪生怕死。


身见破了,边见破,边见是什麽?边见是相对的两边,确确实实六道凡夫是生在相对的空间裡面,你看执着有我,我的对面是人。我们的思惟,我们的想像,我们的言行,无一不是相对的。佛告诉我们,相对不是真的,这是错误的见解。


第三一类叫见取见,第四一类叫戒取见,这个两类可以合起来讲,把因果看错了,不是真正的果报,误以为是真的果报,这个产生错误见解。佛在经上给我们举例子,譬如生天。许许多多人都以为生天是究竟圆满的果报,人生了天,天就不老了,就不生不灭了,这个观念错误。天的寿命确实比人间寿命长,长很多,但是他还是有死,死了以后他还会轮迴,他不是究竟的果报。以为究竟,这个看法错误了,果上看错了。


戒取见是因上看错了,这个在我们现前社会普遍的现象。佛在经上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就以生天来说,生天的因是什麽?上品十善四无量心,这个四无量心是慈悲喜捨,上品十善这是生天的因。古时候印度一些宗教修行人,他们的目标都是求生天,修行禅定是重要的手段。有人在禅定当中看到牛死了,牠的灵魂生天,在定中亲眼看见的现量境界,他产生了误会,人死了堕三途,牛死了生天。想想牛的一生干什麽?替人耕田吃草。他就学牛,以为学牛就能生天,这个见解错误。他不知道这个牛前生曾经修过十善四无量心,他造的罪业堕在畜生道,畜生道这个罪业消尽了,他死了,阿赖耶裡面善业的种子起现行,过去生中这个善业起现行,他生天了,是这麽个道理。不是耕田吃草能生天,那就错误了。


类似这一些错误的看法太多太多了,我们在今天社会普遍看到的,一切众生追求财富,各个都想发财,用种种欺诈的方式把别人的财富骗到手,这能发财?错误了,这个就跟那个持牛戒想生天是同样的错误。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发财,财是怎麽发的?过去生中他修的财布施多。算命的人常讲你命裡头有财库,你的财库很大,你的财富很多,你命裡头有。那麽你在这个世间,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那个行业是缘,命裡头有是因,因跟缘合起来果报就现前,你的财富就现前,这是正因。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去经营,你的财富(命裡的财富)统统都能现前。如果你不晓得这个道理,你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你也得到财富了,你误会是你用手段得来的,其实你所得的财富是你命中财富的几分之几。这是什麽道理?因为你造作很多罪业,把你的财折掉了,打折扣了。本来你的财库裡头有一千万,因为你用不正当的手段,你所得来的可能只有五百万、三百万,亏吃大了,还自己以为聪明。


要自己的财富增长,行!《了凡四训》裡面不就讲得很清楚,袁了凡听到云谷禅师的教诲,他觉悟了,修财布施,你的财富源源不断而来;修法布施,聪明智慧天天增长;修无畏布施,健康长寿。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教人,佛自己示现,确实如是。


我年轻的时候学佛,那个时候没有出家,我相信,我将《了凡四训》读了三十几遍,深信不疑。因为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有不少人给我算命,我的命裡头一点财富都没有,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没有福报,而且短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们学佛那个时候,我还有两个朋友,非常好的朋友,以后我们都学佛,也都出家了,我们三个人真是同命相怜,都是没有福报,都是短命,都是四十五岁就没有了。


我二十六岁学佛,到四十五岁这二十年,这二十年当中要好好的修,所以有时间表,财、法、无畏这三种我非常重视。到四十五岁那一年,我们三个人,二月走了一个(那时都出了家了),法融法师二月走的,五月明演法师走了,七月我得了一场大病,我一想时间到了,所以生病我也不找医生也不吃药,在家裡念佛求生淨土。因为我知道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寿命到了,不是医生能够帮得上忙的。每天吃一点稀饭咸菜,因为吃有油腻的东西就呕吐,一个多月慢慢身体就恢复健康,以后再没有生过病。


所以在仁王法会裡头遇到甘珠活佛,我们也很熟,甘珠活佛特别叫我坐在他旁边,告诉我,他说:淨空法师,你这些年来讲经说法功德很大。他说:你的命运转变了,过去我们都在背后说你。我说:说我什麽?说你没有福报又短命。我说:这个我清楚,我知道,可以当面说,没有忌讳。他说:现在你不一样了,你不但有大福报,你有很长的寿命,统统都是你这一生这些年修来的。我相信他的话。种因!积极去种因,你才能收到果报。


我并没有希求果报,也没有希求长寿,什麽希求都没有,只是觉得过去生中没有做,忏悔的心来修学。我有福报,我的福报一定给大家共享;我有寿命,我一定用这个身体为大众服务,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个是我自己一生的经历,随顺佛陀教诲得真实利益。这个利益是小利益,真正的大利益是什麽?大利益是智慧开了、觉悟了。觉悟之后,我们这一生这个方向目标不一样了,不要说是人间富贵放下了,彻底放下了,天上也放下了。我们的目标是走纯淨纯善,我们希求往生淨土,亲近阿弥陀佛。这个信心愈来愈坚定,愈来愈有把握。


诸位同学,你们要求往生,也想很有把握,应该怎麽做?放下万缘,世出世间法要捨掉,不能有丝毫贪念,身体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自己不加丝毫意思,恆顺众生,大家说好很好,大家说不好也好,一切时一切处养自己的清淨心,养自己的善行,心清淨善良,行清淨善良,与佛菩萨的教诲相应。对于世间一切人事物,我们常讲的性相、理事、因果,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显,这个收穫大了,这个决定不是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能比的,那是小道,那不是大道。


所以这个身体还在,我们做什麽?为众生做的就是续佛慧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选择的方式是在摄影棚录相,将来把这些录相带、光碟供养给大众做为学习的参考。我效法的是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除此之外,我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一边的淨宗学会交给我,我依旧请这些老的同修们、老干部们继续发心,护持正法,培育人才,弘法利生。你们去做,我在当中协助你们,我哪裡会要道场,我要个道场干什麽?我也不会为这个道场去操心,一切顺其自然。

只要心正行正,三宝护持,这个是我在没有出家之前,章嘉大师教我的。只要我们的身心都是为佛法、为众生,不为自己,他说:你一生佛菩萨替你安排,什麽心都不要操。我相信老师的话,老师这个教诲我这一生得受用,从来不操一点心,心才能保持到清淨、平等,才能够不失真诚、慈悲。为什麽?不要我自己操心了,佛菩萨安排,这个多好!我自己要操心,那佛菩萨看到:你不错,你自己有办法,好了,我就不要管了。我什麽都不操心,什麽都不管,那佛菩萨不管不行,他要管。这几十年当中都是这个样子,我绝对不会改变,我绝对不会受境界影响,我相信老师的教诲。


所以「忏除业障」是行门裡头第一个重要的纲领,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念念当中都是消除业障,业障消一分,福慧就增一分。业障障碍了自性本具的福慧,业障消除,自性的福慧就往外面透。这是真理,真正的道理,这个是真正的事实真相。


普贤行,前面这个四句是属于自利,自利裡头有利他;后面的愿,这个三愿是利他,利他当中不失自利,真的是自他不二。向下的「随喜功德」,随喜功德对治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嫉妒心,这是严重烦恼,是瞋恚裡面的一分。容不得人,看到人有好处,心裡生嫉妒,想方法去障碍,这个错了。菩萨教我们随喜,用随喜对治嫉妒、对治瞋恚,念念要想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别人做不善的事情,我们不随喜;别人做好事,我们要随喜,尽心尽力帮助他。


前几天图文巴的市长找我,告诉我这一个城市(这个城市不大,只有八、九万人),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很大,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裡面有一些青少年,由于家庭环境的关係,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所以常常有犯罪的行为。市政府很难得想建一个中心来收容这些人,帮助他们戒毒,帮助他们回头。这是好事情,希望有这一个中心能做成功,那就是个好的榜样。然后各个地方,我们都知道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愈来愈多,问题愈来愈严重;这个地方做得有效果,那是个好的榜样、是个好的示范。


他来告诉我,这是好事,希望这个收容所是青少年一个温暖的家,这裡头要有真正有爱心的人去照顾他,教导他们。我们学院在这个城市,在道德教育这一方面我们很乐意帮助,一个星期我们去上个几堂课,好事情。凡是别人做的好事,这个中心的负责人是个虔诚的ji 督教徒,澳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不同的宗教都能够密切的合作,这一点很难得,不分彼此,互助合作,来共同帮助社会解决问题,造福社会。所以我们会尽心尽力的帮助他,只要做的是好事,对社会、对人民有好处,我们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我们一定会全心全力的帮助他们,随喜功德。


「请转法LUN」也是打破我们的成见,自私自利的成见,门派的成见,那都是业障。我们学院将来正式招生教学的时候,我们到外面聘请老师,我们没有门户之见。但是这个裡头有邪正,我们总不能请个邪师,那不就麻烦大了。只要是正知正见,随顺佛陀教诲的、随顺圣贤教诲的这些老师,我们会聘请,我们会接受。不但是佛教裡面的,其他宗教裡面正知正见的大德,我们也欢迎到我们学院来授课。


我们在《华严经》裡面读到过,尽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是一体,所有一切圣贤,不同宗教的教主,创教的导师,用佛法来说都是佛菩萨的化身。日本中村康隆老法师接见我的时候,告诉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听了很受感动,他的话是正确的,所以全世界的所有宗教是一家人。


我在日本有几场讲演,我都说过,我们佛门宗派很多,不同的宗派都是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我们好比是亲兄弟。不同的宗教,我们晓得那都是佛菩萨善巧应化的,那是我们的表兄弟、堂兄弟,统统是一家人,不能够歧视,不能够有成见,不可以互相毁谤,应当是互相讚歎,互相尊重,互助合作,这个社会才会祥和,世界才会真正有永久和平,众生有福,这个就是多元文化终极的目标。


不但全世界所有一切人民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推而广之,我们对待所有一切的畜生道,我们今天讲所有一切动物、所有一切植物花草树木,我们都是以真诚、清淨、平等心来对待,都是以同样慈悲爱心来对待。宇宙和谐,中国人所讲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果;多元文化的思想,多元文化的行业是因;因殊胜,果报当然殊胜。所以我们懂得怎样「请转法LUN」。


接着「请佛住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我们要把他留在这个地区,他的德行能影响社会,那是个好人,我们要请他常住在这个地方教导我们,我很重视这一点。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有能力的人,我都希望他们常住在我们的学会、学院,我会全心全力协助他、帮助他办这个移民的手续。他们来到澳洲,澳洲人有福;他们常住澳洲,澳洲的社会会安定。贤人是国之宝,一个地区的人有福,佛菩萨感应就来了。


普贤菩萨的行愿,跟诸位说实际上就是这七条,十愿后面还有三条?后面三条是迴向,后面三条就是拓开心量,「恆顺众生,常随佛学,普皆迴向」。你们看看这三条,恆顺众生是迴向众生,常随佛学是迴向菩提,普皆迴向是迴向真如,这个是普贤行愿的总纲领。我们要知道怎样去修学,这样才能「入于菩萨胜智海」。这个胜就是殊胜,菩萨智海是自性本具般若现前,再加上个殊胜,那是普贤的行愿,普贤的心量。我们中国谚语常讲「量大福大」,量小哪有福报?量要大。


我在这个地方跟学校接触才算在开始,将来往来会密切,我一定会劝请,我要劝请学校招收这些学生统统免费,不收学费。在全世界不收学费的大学还没有,不收学费这个心量大。那学校的钱从哪裡来?量大福大,这有因有果,你肯修大布施,后头一定有大福报现前。你斤斤计较收这个学费,你的福报从哪来?


看看学校能不能够接受,能不能够做个试验,看看不收学费的这个学校,你看他的财源会不会缺乏?在我相信不会缺乏。为什麽?全世界的善心人士很多,都想做好事,这个学校大学不收学费,那我们一定要帮助他,我也会帮助他。很可能不收学费的学校,比收学费的学校,那个财富不晓得要增加多少倍。得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见识,真诚心为全世界一切众生服务。


大学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地区造就人才,那麽学生水平要提高,这个是真的。我们要选择世界第一流最优秀的学生,免除一切学费,这个学校重视道德教育,重视多元文化,把全世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融合成一体。这个学校的师生都能够落实上帝爱世人,都能够落实为社会、为众生牺牲奉献,做出最好的服务,在佛法裡面讲这才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现在时间到了。


淨空法师专集网站(简)製作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大方广佛华严经

有福有慧、量大福大 (第二集)
 
2002/ 8/18 澳洲淨宗学院

(节录自华严经12-17-825集)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总结庄严偈颂第八首:

【若有能修普贤行。入于菩萨胜智海。能于一切微尘中。普现其身淨众刹。】

前面两句是修因,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有因一定有果。一般我们常说,因果当中有一个缘,有因要是没有缘,果不能现前,所以有因一定还要有缘。普贤菩萨不但因胜,缘也胜,所以果报当中我们在此地看出来,『能于一切微尘中』。每一粒微尘,微尘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佛在经上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由此可知,四禅八定功夫不错了,他们还是见不到微尘;小乘初果须陀洹,二果、三果阿那含,他们的天眼都见不到微尘。

现代的科学家利用仪器把这个微尘放大,显微镜放大,在这个裡面看到这个一粒微尘裡面,我们讲很粗的,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那个微尘就很大了。这一粒微尘(是我们说的微尘,不是经上讲的微尘)裡面发现有原子、有电子组合成的。原子电子还可以放大,还能够微细的去观察,发现裡面它还是有组织,有粒子。现代的科学向两个极端去发展,一个极端是无限大,太空物理;另一个极端是无限小,量子力学,可以说最近这半个世纪以来有显着的进步。

观察到最小的粒子,是不是佛经上讲的微尘?我们没有法子证实。总而言之,佛讲的这个微尘是物质裡面最小的,这个微尘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又叫做「邻虚尘」,就是跟虚空做邻居了,不能再分了。这一粒微尘裡面,《华严经》上说,那个裡头含摄着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那个世界是诸佛的刹土。换句话说,这一粒小的微尘跟外面大的世界,无限大的世界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是不思议境界。

平常我们在大乘经上念到的「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能容纳须弥山,我们凡夫怎麽想也想不出这裡头的道理。须弥山,那麽大的山,怎麽能装在一个芥菜子裡头?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怎麽能够装得进去?没有想到《华严经》的境界比这个说法更要殊胜,微尘比芥子小得太多太多了,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比须弥山大得太多了,这个道理我们参不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微尘称性,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也称性,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世界海微尘数世界还是称性;性没有大小,性没有生灭,性没有来去,所以他能容。

我们在《华严》裡面看到世界重重无尽,你想微尘裡面的诸佛刹土,那个刹土裡头有没有微尘?当然有微尘。那个微尘裡头又有没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当然有。所以《华严》告诉我们世界是重重无尽,这个是一般大乘经教裡面佛没有说。我们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果不知道重重无尽的世界,那还是有限制的,一定要到普贤菩萨的地位,他有能力『普现其身淨众刹』。那个微尘裡面的世界,重重无尽的世界,普贤菩萨能在那个裡面现身,能在那个裡面庄严佛淨土,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要明瞭。要契入这个境界?你一定要修圆满的普贤行。

我们淨宗念佛求生淨土,我们跟普贤菩萨关係非常密切,《无量寿经》经文第一句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经文头一句。所以我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肯定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为什麽?人人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简单的讲就是十大愿王,这个境界没有法子思量。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跟我们说,「以普行胜智为因」,就是前面两句,第一句普贤行,第二句胜智为因,故得一切尘中淨众刹之果。清凉大师这个提示,我们要记住、要明瞭。现在再看下面第九首:

【不可思议亿大劫。亲近一切诸如来。如其一切之所行。一刹那中悉能现。】

清凉在注解裡面说「由长时近友为因,故得刹那顿现之果」。我们读了要发心学习,这一首教我们什麽?亲近善知识。《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一部经是一般人初入佛门,刚刚开始接触佛教,佛为这些人所讲的开示,第一句话就教我们「亲近明师,从明师受戒」,受是接受,戒是教诫;第一句话,那是小乘初学。我们再看看这个地方,佛对法身菩萨所说的。

由此可知,学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这个当中第一要紧的大事就是亲近善知识。法身菩萨们他们有能力亲近一切诸佛如来,我们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缘分。但是我们要想获得这个缘分,实在讲也不难,弥陀慈悲,世尊慈悲,传给我们带业往生的法门,使我们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的人,也有机会『亲近一切诸如来』,这个不可思议,所有一切经典裡面都找不到,都没有这个说法。

《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的对象是谁?是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普贤菩萨导归极乐对象如是,这裡头不包括九法界众生。但是淨土经裡面,那不是对法身大士说的,专门对六道众生讲的,这是慈悲到了极处。六道众生包括三恶道,三恶道的众生,如果遇到了善知识教导他念佛求生淨土,也能往生。
我们曾经听说过畜生念佛往生的。这个记载很多,佛门裡面有一本小册子,《物犹如此》,这个小册子裡面都是讲畜生念佛往生的,非常感动人。饿鬼道裡面有念佛往生的,地狱道裡头有没有?肯定有,只是少数。哪一类地狱道的众生能往生?善根很深厚的。

我们要问善根既然很深厚,他为什麽会堕地狱?临命终时一念之差,遇到恶缘,引发了瞋恚,瞋恚堕地狱。这个让你生瞋恚心的,真的是你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可能就是你的家亲眷属。当你临终的时候,家亲眷属情深,难分难捨,伤心痛哭干扰你,你在这个裡面把你的情执引起来了。神识离开八个小时之内,阿赖耶识还没有离开,这个时候触摸你的身体,引起瞋恚,这样的事情相当普遍。

所以送终,大非易事,真的要有常识,要帮助这个亡人往生佛国,帮助亡人生天;不要帮助他堕落。你帮助他动感情,堕落;你引起他瞋恚,堕落。所以真正明瞭的人,人断气之后,不但身体不能碰他,他睡的那个床都不可以碰它。八小时是一般的,最好能够到十二个小时之后,你才可以动他的身体,十二个小时之内不能碰,这个常识懂得的人实在是不多。

善根非常深厚的人,地狱裡面地藏菩萨在教化,遇到地藏菩萨,听地藏菩萨讲经说法,恍然大悟,过去生中念佛的种子多,地狱的罪报将要报满的时候,菩萨来加持,他阿赖耶识裡面佛种子现行,他就能往生。如果我们明瞭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对于作恶的众生不敢轻视,必定跟普贤菩萨一样礼敬诸佛,这个诸佛也包括地狱众生。

在现前亲近善知识,是我们一生当中最殊胜的福德因缘,一个好老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遇到之后,决定不能够轻易离开。什麽时候可以离开?学成了可以离开。学成了是毕业了,古人讲出师,得要老师点头,你可以去教化一方了;老师没有许可,不能离开,你还没毕业。可是在今天师道没有了,众生苦,孝道没有了;孝道跟师道是诸佛菩萨、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根基,这个根基坏了。众生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他怎麽会亲近善知识?怎麽会相信善知识的教诲?这个时候怎麽办?

社会大众普遍的不相信了,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这是我们现前社会,一切宗教的典籍,古圣先贤的教诲,社会大众看作迷信。好在这个世间还有很少很少数的人他还迷信,他还能相信,他还发心学习,人数太少太少了,所以抵不过众生的共业;换句话说,没有法子消除众生的zai 难。

我们明瞭,我们就是现前这个世间极少数的少数人,在佛法裡面讲,这是善根深厚,福德因缘具足。这个地方讲的福德,决不是说你在这个社会上有财富、有地位、有权势,不是这个福德。是什麽福德?你有福气遇到佛法,这是大福报!你这一生的富贵贫贱是你过去生中所修的业报,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当中当然受物质生活贫乏之苦;没有修法布施,这一生当中智慧不开,这是果报。佛经裡面讲的福德不是说这一部分,是说你有缘遇到善知识,欢喜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教诲,能够依教奉行,这是佛经上讲的福德,跟世间那个福不一样。

虽然没有这个世间的福报,实在讲好事,为什麽?世间五欲六尘的福报很容易迷惑人,这是佛经上讲的「富贵学佛难」,他被富贵所迷,他不觉悟。所以佛法讲这个世间福报叫红福,红尘裡面的福报;佛家的福报叫清福,清淨的福报。

哪些人?出家人,在家的长者居士,物质生活虽然辛苦,精神生活丰富,他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知道过去未来前因后果,他今天修淨业,将来的果报是淨佛国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你说这个福报多大!所以亲近善知识是世出世间真实的第一福德。普贤十愿裡头有两愿:请转法LUN,请佛住世,你们想想这两愿是什麽意思?

再看看这一首偈,『不可思议亿大劫』,不可思议底下有个「亿」,这个时间之长我们常讲生生世世尽未来际,菩萨只有一个真实的愿望,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裡头,第一殊胜的当然是诸佛如来。在九法界裡面,诸佛如来可遇不可求,我们要想生在跟佛同一个时代,有机缘能够亲近佛,做佛的学生,那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还算是不错,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影响还没有消失。

他教化的影响,就是佛经上讲的法运。世尊法运一万两千年,也就是说他出现在这个世间这一次,他教化的影响时间有这麽长,一万两千年。我们今天是生在他老人家灭度之后三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这个算是不幸当中的大幸。我们遇到佛法了,遇到经典了,也遇到真正有学有修的善知识。我们不敢讲有证,至少在形相上看,我们看到他真的是有学有修,这很难。他是不是证果?是不是再来人?这一些我们不要去猜测,不要去妄想。我们只看看这个老师的修学,确确实实随顺经论教诲,好老师。时时刻刻,我们不敢讲念念,年年月月他都在改过自新,佛在经论上说不能做的,他在改,他不再造作了;佛在经上教他做的,他努力认真的在学习,这样的人就是有修有学,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应当依靠他,向他学习。

我学佛的两位老师,第一位是章嘉大师,第二位是李炳南老居士;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细心观察,他们确确实实依教奉行,愈是到年岁高的时候,他的真诚、清淨、慈悲德行愈明显,愈能叫人尊敬。摄受的力很大,让我们这一些年轻做学生的人,亲近他之后,不能离开他;念念不忘他的行业、他的教诲,就这样的。

老师对他自己修持并不满意,自己谦虚卑下,教导我们不要以他做榜样,他给我介绍要以印光大师为榜样。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你们想想看,这真的是大德,不敢自己以为是师,而居什麽样地位?同学的地位,以学长自居,不敢以老师自居,谦虚!介绍我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印光大师早已经往生了,他老人家的《文钞》在,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就送我一部《印光大师文钞》,那个时候还没有全集出来,《文钞》只有初编上下册、续编上下册,一共四册送给我,叫我看,学印光法师,以印祖为师。真善知识!

我在这些年教人,我不敢做师,我的老师不敢,我没有那麽大的胆量,所以我处处显示的地位是同学,我们都是同学。我们以什麽人做老师?我跟大家介绍的是阿弥陀佛。「亲近一切诸如来」,一切诸如来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裡?《大乘无量寿经》,我劝大家读这个本子。《无量寿经》在现在流通的总共有九个不同的版本,这九种不同版本你都去看几遍,我们把九个版本都收集在一起,印在一册裡面,淨土五经读本,这是早年我印的。九种本子都念过几遍之后,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选择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本做为定课,依教奉行,这就是亲近阿弥陀佛,亲近一切诸如来。

一切时一切处,我都不离开经典的教诲,每一天要读诵,每一天要反省,每一天要依教奉行,要记住改过自新。经上教导我们的,教我们做的,我们要想一想哪些没有做到,哪些做得不够好;经上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要反省有没有违犯,如果违犯,要知道赶快改过来,这叫亲近如来。我们能有这一份心,有这样的行持,你想想跟一天到晚在阿弥陀佛身边有没有两样?没有两样,这是真亲近。

第三句讲的『如其一切之所行』。如来一切之所行,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他的行为、他的言语都在经典之中;细说,这部《华严经》是代表。《华严经》讲得详细,《无量寿经》上讲得扼要,完全讲的是纲领,便于受持。《华严经》太大了,说老实话,记不住。不要说年岁大的,年轻人都感到困难,记不住你怎麽修?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为修行之依靠,《无量寿经》最好,应当顶戴奉行,修这样的因,一刹那中才能够现如来不思议的果报;修因,当然就有果。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偈颂最后一首:

【诸佛国土如虚空。无等无生无有相。为利众生普严淨。本愿力故住其中。】

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跟我们说,这一首偈彰显淨佛国土之意,「使倣而行之」,这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佛在这个经上,这麽长篇的经文,说明华藏世界的庄严,目的何在?希望我们学人要彷效、要效法、要力行,用意在此地。所以我跟诸位介绍这一段的经文,句句都着重在我们读了应该怎样学习,才能得到真实受用;所学非所用的,我们不能够浪费时间,也不愿意浪费这个精力。学了就要有用处,这一种学问叫实学,真实的学问。

这两首是「藏海庄严」之总结,这一首偈清凉大师说「前半智境」,前面两句是自性本具般若现前。「严即无严」,这是讲庄严。什麽是真正庄严?自性清淨是真正庄严。在这一段经文,我们多次的提示,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是真正的庄严,不在一切形式上。

大师说得很具体,「谓自受用土,周遍无等」,自受用。如果搞了一大堆的形相,那是累赘,那是麻烦。岂不闻六道裡面高级凡夫,真正高级,他们聪明,他们有智慧,身体都不要了。为什麽?累赘,所以他们自受用的那个环境叫无色界。无色界,换句话,就是没有色、声、香、味、触,六尘,意对法尘他还有,五根所对的前五尘没有了;根也没有了,尘也没有了,那个自受用舒服。不但是八苦没有了,坏苦也没有了。世间高级凡夫都能够享到,佛菩萨还不会享受吗?佛菩萨的享受比这些人高明太多了。

无色界,说老实话,算他是聪明,但是他不究竟。他为什麽不究竟?智慧德行不圆,没超越六道轮迴,所以他还是有寿命。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个寿命最长,八万大劫。八万大劫那是多长的时间?佛在经上讲,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他的寿命那麽长。在我们想像这不可思议了,我们的寿命太短了。八万劫的这个时间要跟无量劫来相比,这太少了,微不足道。这个是他的智慧德行(这个德行是定功)不圆满。

如来果地上定慧圆满,所以他的自受用土,不叫做无色界,它叫什麽?叫常寂光。常寂光是永恆的,无色界还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这个自受用土裡头有没有身相?没有,高明到极处,捨尽了!凡夫为什麽不能了生死?为什麽不能觉悟?不要说了生死,为什麽你不能觉悟、不开悟?你放不下。放不下你的身体,放不下你一切所有;你所有的愈多,你愈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了,太难、太难了!为什麽?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样样都想得到,样样都不肯放弃、都不能放下,这个东西不能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怎麽办?继续搞六道轮迴。六道轮迴裡面,说老实话,你搞的是三恶道。

想想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一生,除了一身之外,他有什麽?一般两套换洗衣服,一个薄薄的被盖,全副的家当背在身上就走了,「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背一个包袱就走了,所以他会开悟,他能往生,他能证果。什麽原因?没有牵挂。现在出家人不一样,旅行的时候那个行头之多,超过在家人,一般小康的在家人,那个家当没有出家人那麽多。

所以在今天的社会,黄念祖老居士有一次跟我说:古时候念佛往生淨土那个人数比例,出家男众第一,排名第一,人数最多;出家女众排名第二;在家男众排名第三;在家女众排名第四,少数。现在不一样,颠倒了,现在念佛往生最多的是在家女众,其次在家男众,第三出家女众,最末尾的出家男众。他给我说,我点头同意他的说法,这是末法现象,出家人要觉悟、要放下。学佛学了这麽久了,放下的好处、放下的利益都不懂,甚至于天天在说,你天天在听,听了不相信,还要执着,错了!

我们在这裡建个道场,道场的设备完善,道场像学校,这一切设施是为什麽人做的?所有一切设施为学生,出家学佛是学生,在家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也是学生,所有一切设备是提供给你的,不是你所有的。你要说这个都是我所有的,那你坏了,你到三途去了。提供你进修,使你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所需要参考的资料、你所需要的帮助都不缺乏,让你在这个地方成就道业,你要懂这个道理。你不能把这个道场一切设施据为己有,那就坏了,那你出了家就又回家去了,这你不是又有个家吗?

所以道场叫十方道场,这个意思就是说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管理这个道场的是护法,这个诸位要懂得。我将来不在了,要选这个继续护法的大德,护法大德从哪个地方去选择?从讲经教学法师裡面去选择。为什麽?他通达佛法,古人常讲的通宗通教,他的做法就如法,不会造罪业。什麽叫造罪业?你据为己有就造罪业,只要有这个观念、有这个意思就造罪业了。

所以从经教裡面走出来,一生讲经教学,到年老退休了,来管事、来护持。我这是在前年,我有一个告同学书,我告诉大家,我年岁大了,我从今而后决定不再从事讲经教学的工作,不再从事任何佛教活动的工作,我从讲台上退下来。退下来做什麽?当护法。我跟这些居士们密切合作护持道场,来成就下一代,帮助下一代,我干这个。
为什麽还在摄影棚裡面来讲经?这个是形势所逼,不得已!这一些经论,《华严》、《法华》、《愣严》,淨宗五经一论,早年很多法师、居士、护法长者要求我讲一遍,录相保存留给后学做参考,我答应了。特别是韩馆长往生之前对我的要求,我答应她。不能说她走了,我就可以失言了,这个不是佛弟子;答应了不能够做到,这是破戒,这是妄语。所以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一份工作做圆满。

所以今天在澳洲学院、学会我担任一个名义,便于护持。这边两个学校也给我一个名义,我为什麽要接受?两个学校在推动世界和平,消除冲突,团结宗教,团结族群,这是好事。这一桩事情可以化解这个世间的劫难,消除天灾人祸。难得学校校长来找我,我有义务,应该尽一份责任,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们,是这麽一个原因。名闻利养,我年轻的时候就放下了,我现在还搞这个吗?诸位同学总要清楚,总要明瞭,一切为佛法,不为自己;一切为社会,为众生。

现在这两个道场,一个道场学院提倡解门,学会提倡行门。行门完全依照印光法师的教诲,落实印祖传法的心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学会裡面一句佛号念到底。我们提倡的是常年念佛,昼夜不间断。我们念佛堂不大,因为这样的念佛人,人数不多,真正是放下万缘;就像过去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边上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我们帮助有志有愿的同修,帮助他成就,我们护持他。

每一季春夏秋冬,每一季我们打一个佛七,这个佛七是七十天,十个佛七连在一起,这叫随喜。我们居住的环境不大,寮房不多,所以人数有限制。也欢迎大家到这个念佛堂来参学。念佛功夫要能成就,祕诀在不说话。你到这个地方来念佛,你能够说:我在这个地方七十天,七十天当中不说话,止语,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功夫会得力;如果杂心閒话,肯定把你的功夫破坏掉。念佛功夫能不能成就,祕诀就在此。既然进念佛堂身心世界放下了,还有什麽事情?没事了。

短期参学,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我们也欢迎,不妨到这个念佛堂来试试看,看看这个方式好不好。学院培养弘法讲经的人才,当然那裡不能止语,那个地方要讲话的。你所讲的字字句句不离经论教诲,你就会有进步,你会有成就;如果还有杂心閒话,也把你的学习破坏了。

所以佛法的修学要从戒定慧中求,定是枢纽,持戒修定你才能够消业障,你才能够开智慧。所以诸佛自受用土、常寂光土清淨寂灭。清凉说「周遍无等」,那个境界周遍法界,没有跟他相等的。「法性之土,体性无生」,寂光土跟法性土完全相应,都没有相;法性土没有相,寂光土没有相。所以说是「无严之严」,这个严是庄严,真庄严。
这个是前面这两句,『诸佛国土如虚空』,这个「诸佛国土」注解裡头说的是法性土、是自受用土,就是我们常讲的常寂光土,没有相,就像虚空一样。『无等无生无有相』,「无有相」是这两土都没有相;「无等」是指自受用,跟菩萨不一样,菩萨比不上;「无生」是法性土,不生不灭。

后面这两句,『为利众生普严淨,本愿力故住其中』。清凉大师说这两句是讲「悲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庄严是「无严之严,严遍法界」,这个「无严之严」是有严、有庄严,像前面所讲的。前面所讲的种种庄严,那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为众生的,佛为了应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没成佛),也就是说法身菩萨有感,佛也有应,佛应就叫实报庄严土;如果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有感,那麽佛应的是方便有馀土;我们六道凡夫有感,佛也有应,佛应的是凡圣同居土。这是无庄严当中现庄严。《愣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这麽一回事。

所以是「为利众生普严淨」,现的清淨庄严。这个清淨庄严是不是佛受用的?不是的。佛自己受用是清淨寂灭,一个念头都不生,那是真庄严。与虚空法界圆满的相应,真的是融合成一体,身心跟虚空法界融成一体。过去我在讲席上说过,心是虚空法界,身是刹土众生,这是佛的自受用土,佛的自受用身,身土是一不是二。

众生烦恼习气、根性、福德因缘各个不相同,各个与诸佛菩萨都起感应道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不学佛的人起不起?起,也起!不但有冥感,还有显感,许许多那个感,众生不知道。怎麽不知道?这个我们讲到的这个波,那个感是波,我们思想波,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波动,极其微细的波动,自己并不知道。

为什麽会有波动?是阿赖耶裡面含藏着一切种子习气,很粗的波动我们自己知道,极其微细的那个波动自己不知道。这个在大乘经上佛说了,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裡面的波动。由此可知,七地以前只是听佛在经上这样说法,自己没有办法证实,你自己的定功不够。到八地菩萨这个定深了,见到阿赖耶识裡面的波动。那是什麽?念头的生灭,非常微细。

《仁王经》上讲的,那不是真正微细的,还是很粗。佛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用我们现在这个比喻来说,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我们怎麽会知道?这是真话,心裡头微细的念头自己确实不知道。但是这极其微细的念头,跟诸佛如来、跟法身菩萨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念头起,他那边收到了,他就有应。这个应裡头,有显应,有冥应。

法界刹土众生之多,真的是无量无边。这麽许许多多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跟佛菩萨感应道交,佛菩萨麻不麻烦?会不会感觉得厌烦?在我们一般人受不了,佛菩萨若无其事。为什麽若无其事?佛菩萨的身心都跟虚空一样,他的应是自然的,没有丝毫意思在裡头。我们要是给人家感应,我们有意思在裡头;有意思在裡面,就累、就厌烦、就疲倦,就产生这一些病态。佛菩萨没有,佛菩萨没有身,佛菩萨没有心,所以他的应是自然的,他的应是圆满的。

你以善心感,应是善的;你以恶念感,应是恶的,应是恶的是帮助你消业障;你善心感,应是善的,那个善是增福慧,不可思议。造作五逆十恶,佛菩萨应的是什麽?是三途地狱。三途地狱我们今天明白了,不是坏事,帮你消罪业,要不然你的罪业消不掉。罪业消不掉,罪业是极重的障碍,障碍你的性德;换句话说,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本具的德能相好,统统不能现前。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宇宙之间这些现相到底是一回怎麽事情,我们总是明瞭个少分,这个少分自己就得受用了。

所以你真正契入,你的思想,你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态度,肯定产生极大的变化。顺境善缘,顺境是好的生活环境,善缘是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来帮助你的,增长自己的福慧。逆境,你的环境很不如意;恶缘,遇到的人都是坏人,都是找麻烦的人,都是障碍的人,真的来说消自己的业障,怎麽不好?业障要不消除,福报现前你也不能够享受。享福的人业障少,业障多的人不能享福,没福报,纵然是大富大贵,他生活得很苦,他没有快乐。你要细细观察,你才能明瞭。

所以这一句佛为众生庄严国土,不是为自己。众生在哪一个阶段,哪一个层次,用什麽方法帮助他,业障重的帮助他消业障,业障消除的帮助他增福慧。然后你才真正明白了、体会到了,在我们一生过程当中,顺境善缘、恶境逆缘都是恩人,我们一觉悟就知道这一生当中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顺境善缘决定不能够贪念,生起贪念你就堕落,你的烦恼现行了;逆境恶缘不能有瞋恨,如果生瞋恨心,那好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错了,大错特错。

修行人就是把这一个观念修正过来,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知道一切众生、诸佛菩萨、山河大地,甚至于树木花草,点点滴滴对我都有恩德,都在照顾我,都在成就我。我在这麽好的环境当中修学,哪有不成无上道的道理!这个境界是平等的,佛公平,没有一丝毫偏心。问题在什麽地方?问题在你认不认识。过去宗门大德常讲:你会麽?这个「会」就是你能体会得到吗?你懂吗?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懂得了、会了,一生成就,不要等来生。会的人哪一个不是明心见性,哪一个不是当生成就。纵然我们业障很重,一下还消不了,带业往生靠得住,很可靠。

末后一句,「本愿力故住其中」。清凉大师说「无住之住,常住刹中」,《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境界。「住其中」就是应化在其中。佛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他所现的相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肉眼凡夫不认识。什麽时候你认识?觉悟就认识了。善财童子觉悟了,善财童子知道,原来凡夫就是我一个,除我一个之外,所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诸佛菩萨示现的,来帮助我的;不是帮助我消业障,就是帮助我增福慧。由此可知,贵在认知。这一点请诸位同学要细细的去思惟、去观察。经文讲到此地,藏海安布庄严讲完了。

淨空法师专集网站(简)製作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