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功德善學——一心一意学习阿弥陀佛(净空老法师讲述)

功德善學——一心一意学习阿弥陀佛(净空老法师讲述)

功  德  善  學

  1997/9/23  新加坡淨宗學會  



    在昨天讲的这一段经文裡面,我们体会到法藏是一位非常善学之人,也是一位非常好学之人。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给他的开示我们也明瞭,其中没有什么玄妙之处,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平平淡淡。法藏所求的,老师所教的,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而已,就讲这个。人心的善恶是讲正报,国土的庄严是讲依报,从佛法界到地狱法界所说明的不过就是依报、正报两桩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十法界依正差别悬殊很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裡面就有因、缘、果、报,这就是理。依正是事,佛的报身也是事,事是相。只有法身是理,报身、应化身都是事、都是相。理是平等一昧,可是事相是千差万别,无量无边,一味之理变千差万别的事相。

    无论顺逆说实在话都是性德,顺境没有离一味之理;逆境讲三途,也没有离开一味之理,所以从理性上看十法界是平等的,但是从因缘果报上看十法界是极不平等。佛法主要就是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让我们自己去观察、去证实,在这个裡面你自然就有所选择。诸佛菩萨的选择跟我们凡夫的选择完全不相同,他可能选择地狱,可能选择饿鬼、畜生,为什么?他看到眾生太苦了,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菩萨选择这个是到地狱裡头以同类身去度化、教化他,这就是他们的选择跟我们的选择不一样。


    有这个选择的,一念去度眾生,给诸位说,这是菩萨不是佛,为什么?佛没起心动念,佛心是平等的,佛心没有差别的,菩萨心有差别,佛心没有。佛心没有差别那到不到地狱?也去,怎么去?感应道交。眾生有念头求佛,佛就示现了,不像菩萨,菩萨是有意去的,菩萨看到那个人很可怜,主动去帮他忙,作不请之友。佛不会作不请之友,佛一定要请,请就是「感」,眾生有感,佛就有应。不会说是你请佛,佛不来,没这个道理,你只要有一念,有那个诚意,佛就来了,所以感应是决定真实的,没有说有感没有应的。这是说明佛跟菩萨不相同的地方。这种不相同,套一句佛法说,法尔如是,不是做作的,裡头没有一丝毫意思在裡头。所以从这位学生所求的、老师所教的这个裡面,我们虽然没入这个境界,但是已经给我们很大的啟示。


    这个启示,那就是他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凭空想像,不是从理论上推求,完全是从事实上获得的经验,看到十方世界不善的都把它捨弃,善的都採取,所以西方世界是捨一切世界不善之大成,集一切世界善法的大成,他这个超越诸佛国土是这么来的。其他的诸佛为什么没这么做?佛佛道同,成佛了,智慧、德相、神通、能力完全相同,为什么别的佛没做?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其他的一切佛都是在老地方成佛,老地方就是旧社会,旧社会裡面很多习气不好改,麻烦大了。你看看阿弥陀佛,他建一个新社区,他不是老社会,那就好办了,我建立一个新的社区,就好像建立一个新兴的国家,这个国家裡一个人也没有,欢迎外面人都移民过来,移民过来的条件限制得很严,你有恶业的不准你进来,你修善的欢迎你进来,这个水平就好办了。你那个老社会裡作恶的人你不能把他去掉,这个事情就难搞了,所以他那个世界是新建立的世界,原来没有的。裡面那些人从哪裡来的?四面八方移民过来的,条件限得那么严,是可以带业,但是决定要能把业障习气伏住不起现行才能往生,所以心净则土净,他的条件就是这个。我们用念佛,或者用观想、观像种种方法,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心净,心净则土净,所以往生净土的人都是修清净心,你看这个条件多好。

    你的心不清净,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你的心清净,一念清净心,一念就往生了,所以不怕你造恶,佛要求的是你要真正悔改,中国谚语所讲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真正悔改,作恶不怕,五逆十恶,地狱罪业,阿弥陀佛都能包容,只要你真的回头,这才是慈悲到了极处。你要不能真正回头,你诵经拜佛没用处,那是种善根,你不能往生;什么时候真的回头了,阿弥陀佛欢迎你,所以他来接你往生。


    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念佛的眾生同时去往生,阿弥陀佛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各个去接引,所以你不要也怀疑,「那么多往生的人,阿弥陀佛是不是把我漏掉了?他忙得不得了,会不会把我漏掉?」决定不会。佛在常寂光中,大圆镜智裡面照得清清楚楚,尽虚空遍法界,别说佛了,凡是往生的人,你们在四十八愿念到,西方世界所有一切的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哪裡会漏掉?不可能漏掉。所以每一位往生的人都是信心坚定一点怀疑都没有,真正悔过,真正懺悔(真正懺悔就是决定不作恶业了),真正放下,真正全心全力帮助一切眾生,这是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所以在这一品经文裡面我们要学的,个人学阿弥陀佛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学这一套本事,从哪裡学?从生活当中学,从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看看人家的长处我有没有,学人家的;人家的缺点我有没有,有要赶快改掉,这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法藏比丘。另外要学的就是建立一个清净道场,帮助一些有缘人来共修,这是阿弥陀佛。你可以参观其他的一切道场,学人家道场的好处,道场的缺点不要,你的道场就会成为一切道场当中最殊胜的道场,他建立的国土超胜一切诸佛国土,你建立道场超胜这个世间所有一切道场,昨天晚上你就没有白学,你真学到了,你学到这一招,你这一生都受用不穷。


    这个道理也是遍一切事,无论哪个行业都一样,你做生意,你是商人,你开个店,你看看别人的店,人家店裡的好处我都学,人家店裡的坏处我统统改革,那你的店是所有商店裡面第一商店。你做个商人,你看看其他商人,那些坏习气我都没有,我都把它改掉,其他商人有好的长处、优点,我都吸收,那你是商人裡头第一。你要从政做一位市长,看看其他都市裡头的毛病,我们参观考察之后把它改掉,所有都市的长处我都学习,你这一个都市就是所有都市裡头最好的一个都市,就超越了,你这位市长在所有一切市长裡面也是第一,超越一切市长。昨天晚上经文教我们这一套大道理,我们要学习。


    所以没有机缘,不求,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有缘不能捨弃,有这个机会来了你不要,那也是错误,随缘不攀缘。道场建立了,你就要真干,不能不干,人家有个道场很诚意的想请你来负责主持,这是机缘,有这个机缘,你不能说我不做,那你讲不过去,你怎么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有缘就做,没缘不做。没缘修自己,随时随地劝导一切大眾,这是没有机缘,这个机缘是讲你没有道场,我们做这个工作。有这个缘分,那你要建立道场,要负起责任教化一方。有这个机缘的时候,就在那裡教化眾生,在那裡弘扬净土,把净土的种子种在这一方,这是无量功德。把阿弥陀佛这套本事学会了,不得了,真正成熟无量眾生。


    我们决没有一个希求的心,弘法利生是我们的本分,应当做的,做多久?一天也要认真做。买这个道场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他说:法师,你们不要花这么多钱,你们在此地教学可能只有一届。我说:行,三个月花一千万值得。要懂这个道理。我说:我没有希望在这裡要办几十届、几百届,我没这个念头。一届,你们今天这十八个人当中,裡面只要有一个成就了,功不唐捐。这一个成就,你将来就能教化这个世界,你说值不值得?当然值得。世间人所看的是「利」,我们所看到的是「益」,要明白这个道理。「益」是该做不该做,不要理会名利,问的是我们该不该做。你们同学在新加坡的时间虽然不长,三、四个月,你们将来在一生当中回忆起来,这三、四个月是一生当中最好的一个时候,真是希有因缘。如果在这段时间当中将所学到的统统都能用上,那就是菩萨应世了。


    我们昨天谈了一个问题,把第二届同学们「内典讲座之研究」这一门课程,录音带大概总共有三十多个,做成光碟,我们想做三百个。傅居士是位商人,做这一套本来我想拿钱的,他拿钱了,你看我的钱又没用了,而且昨天一问,三百套跟一千套价钱一样,当然我们就做一千套。东西还没做,他的支票已经开出来给他了,我说:怎么这么快?他说:万一明天我死了怎么办?他们就拿不到钱了。对,正确。你看一般做生意是东西货交来了,支票还开三个月之后的,再慢慢的给你,人家这个是还没有谈清楚,钱就先给人家了,这个跟一般商人完全不相同。商人裡头有菩萨,工人裡头有菩萨,哪一行哪一业裡头都有菩萨,佛菩萨无相,不是菩萨一定有个菩萨相,不是这个意思。希望大家好好的来学习,要细心体会经义,佛法就是生活,属於至善圆满的生活。


    中国儒家的教育也很了不起,汉武帝制定国家教育的政策方针没有错误,中国是以孔孟学说作为教育的宗旨,是汉武帝决定的,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没有改变,这是正确的。他的中心理念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三句就是儒家教育的宗旨,这三句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明明德」是「直心」,「止於至善」是「深心」,「亲民」是「大悲心」,所以佛法到中国来为什么立刻受到中国朝野的欢迎?中国有这个底子,一说完全对,而且比我们说得更清楚透彻。


    佛家讲三心,儒家讲二心,「诚意、正心」,他讲两个。「诚意」就是「直心」,佛法讲的「深心」跟「大悲心」,他用一个「正心」,「诚意」是体,「正心」是用,他讲一个,佛法把它分开了,作用裡头有自受用、他受用,对自己:「深心」;对别人:「大悲心」,儒家把这两个合起来:「正心」,用一个名词,你仔细去观察,基本的理念相通,这就非常接近。所以小乘在中国没有办法兴起来,原因就是儒家跟道家代替了,而且儒家、道家的学说非常接近大乘,所以小乘法在中国,「成实」与「俱舍」两宗,在唐朝几十年很短的时间就没有了,这裡头是有道理的。


    所以诸位能有这个机缘,我们在这个地方聚会,真正能够明白、了解佛法,一心一意学阿弥陀佛,就好了。学阿弥陀佛是世尊教导我们的,世尊没有教我们学他,教我们学阿弥陀佛,我们学阿弥陀佛正是世尊的意思,正是世尊的本怀,他对我们唯一的就是这个期望。你要问为什么不学别的佛要学阿弥陀佛?世尊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他给我们选择的,叫我们学习,我们要真干才行,这样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这部经上讲「第一弟子」,我们如果直下承当,「第一弟子」就是佛给我们授记,我们现在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你们将来都可以刻个印章,「如来第一弟子」。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