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苦口婆心教念佛

苦口婆心教念佛

苦口婆心教念佛



净空法师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初喻是佛念众生,而众生并不念佛,若彼此都忆念就感应道交。父母念子女只是一世,来世彼此不能相逢,纵相逢也不认识。佛对众生是生生世世忆念不断,其对众生之心只有证果之人才能体会到。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话是真理也是事实。世出世间一切法均由心想生,众生是佛心中之众生,诸佛是众生心中之佛,心心相同。如非自性变现的,可能没有感应。起心念佛时,这个心就变成三十二相的佛心。心是主宰,念佛念久了,心就慈悲,相貌也柔和了。看相的常说,相随心转。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中说:‘九品往生总是遇缘不同。’一听到念佛法门,马上相信接受,死心塌地的念佛,乃是善根成熟的人,他这一生念佛一定得力。如善根尚未成熟的人,遇缘很有关系。遇到善友临终一心不乱,念佛往生,可能促动其过去宿根,专心念佛,速得成就。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母子喻最为亲切,母亲无有不想念儿女的。自古以来,母皆痴心,知道儿女不想他,他偏偏放不下心。比喻佛为母亲,而且不止一世。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此喻乃母子双忆不离,自然感应道交,必能见佛往生。我们要深深体会,为什么念佛一定会往生,为什么十方如来遍赞弥陀。高齐是历史上南北朝时代高欢建立的王朝,其国号曰齐。当时有一位大行和尚说,‘信忆二字,不离于心,称敬二字,不离于口。’不要想别的,连大乘佛法都不要想。大乘是叫我们超越轮回的,然而你能超越吗?超越轮回要靠断烦恼,不断烦恼,所有智慧称为邪智慧,只有增长邪知见。清凉大师说,‘有解无行,增长邪见。’佛说七情五欲不断,你的果报仍在欲界,不能到色界,断了五欲才能到初禅天。若人家对你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你心里还有点不高兴,你就到不了初禅天。《安世高大师传记》中有一段文说,他有一次到江南九江度他的同学。这位同学作龙王,过去是出家人,明经好施。有一天到外面托钵,饭菜不好,心里很不中意,因此一念嗔恨心,死后落在畜生道,变为大蟒蛇,在九江作龙王。因其明经故,有智慧,很灵,香火极盛。惟嗔心重,那个船夫不拜他,他就把他的船弄翻,叫他受点罪。所以等蛇身寿命终了,必下地狱。各位想想,托钵不满意,起了一点嗔恚心,尚遭此报,我们应当有所警惕。修行就是要把贪嗔痴丢得干干净净,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修欢喜心,才能真把自己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所有一切法门不是不好,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断烦恼。一句佛号可把贪嗔痴慢五欲六尘降伏住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才一动,第二个念头就是念佛号,念念相续,念佛得力不得力就在这个地方。万不可佛号照念而烦恼仍然起作用,样样都认真,样样放不下。明理才能放下,才能伏得住烦恼。要在平时培养,第一先须读经,经中佛将宇宙人生世出世间真相告诉我们。读经目的在看破放下,然后这一句佛号帮助我们超越三界。大行和尚提出‘信忆称敬’四个字,看看《往生传》历代念佛往生的人,大概都已经把这四个字作到了。再捡点自己,若作不到,只能待诸来生,而来生能否得人身,能否遇到佛法,都成问题。所以这个机会一定要把握住,绝不能放松。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无量寿经》上说,‘一向专念’。《观无量寿经》上说,‘一心系念’。罗什大师翻的《阿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三经在文字上彼此不同,在义趣上相同。经典教导我们重要的修学纲领,其殊胜功德利益,若想得到,一定要懂得修学方法,才能满我所愿。由经典中仔细观察,其重点即在一心,不仅在念佛时一心,在日常生活中亦须一心,念佛不过是训练一心之手段而已。唯此一念,更无余念。念念相续,成就三昧,一切时,一切处,顺逆境界中均能保持一心。念佛工夫成片,即有力量降伏烦恼,谓之事一心,亦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古大德赞叹这个法门,就是赞叹这一点,就凭这一点小功夫就能超出三界。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有梦中见与定中见。定是心不散乱。《华严经》上善才访问郁香长者,这位大德喜欢逛市场,到那里去修定。又如敦煌壁昼,佛讲经说法,天上有天文载歌载舞。高级修学与初级不一样,初学一定设法远离社会的纷扰,此大小乘不同。现在修学若能成就即比古人高强。如修不成,退的也快。其次是梦中见佛亦是非常好的瑞象。但偶尔见之则可,若常常见恐是魔境。学净土法门有佛菩萨加被,魔不敢来诱huo。《楞严经》说之最详。念佛人临命终时,必蒙阿弥陀佛来接,如见其他任何佛菩萨来都不要跟他走,只等阿弥陀佛,其他好境界亦不必理会。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临终时说:一生曾三次见过阿弥陀佛,也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与经上所说完全相同。
 
一心一意专念净土五经,全念亦可,任选一种亦可。念佛人多而往生者少,其原因是口念而心未念。心中清净平等、大慈悲,就称之为心念佛,因为心与佛心同。心与愿均与佛一样就是真如本性现前,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亦即等于禅宗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即可作到。这个佛是分证佛,不是圆满报身佛,只是初住分证佛,还有四十二个阶级才能圆满。
 
有一生念佛并不能往生者,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是念佛不精诚故,一才精,二就夹杂了。历代祖师大德都是通宗通教,等认识净土之后,把其他的都放下,专修净土。莲池大师所有著作中之精华是《弥陀疏钞》。蕅益大师最重要的著作是《弥陀要解》。印光大师晚年只一部《阿弥陀经》,一句佛号,旁的什么都没有。第二是生疑不笃信故。虽修净土亦肯念佛,但不能完全相信真能往生。只要有一点疑情存在,临终时若有福报,身无疾苦,脑筋清楚,只能生到边地。福报差的,神智不清,疑障起来,即不能往生。若想破除此种疑障,必须深入研究经教与参考往生事实。第三是无有往生愿故。不愿往生而反而念佛,把念佛当作修福,将来作一个多财鬼,还有的想生天堂,希望将来享天福,求人天福报。第四是不能断贪爱故。贪图三界六道中之种种享受,凡夫贪世间五欲六尘,天上人贪天界清净福报,色界无色界贪禅定享受。有贪必成障碍,不能往生。
 
真正修净土,魔不敢来扰乱。第一念力,即本经所讲忆佛念佛。第二本有佛性力,所念的佛是自性佛,清净平等大慈悲就是佛。第三诸佛本愿加持。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本愿威神加持力。魔再有力量也不能来扰乱。
 
习气是多生多劫带来的,如常起恶念,常作恶梦,皆是过去之恶业,要认真修忏悔法门,老实念佛是真忏悔。念佛相好,对治昏沉,念佛功德,对治妄想。一生顺逆境不定,想《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间之荣华富贵是牵挂,有人请我作大梵天王我都不干。病苦也是退缘之一,不要去想,想佛的相好庄严。清朝慈云大师在《观经》直指中说,世间人业障深重,所有一切经咒忏法都不能消除时,最后这一句佛号可以消掉,最有效的方法是念佛。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事念、念到一定功夫,即入了理念,可以见到法身同报身佛。功夫不到家所见的是应化身佛。祖师大德在疏论中,讲到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是指上品事一心,见思烦恼断了,见到应化身佛。如念到理一心不乱,见到报身佛法身佛,所谓见性成佛,就是见到自性佛,佛心平等清净,自性确实与佛一样。
 
佛心平等,决无分别执著,愿同佛愿。佛所说一切经皆由自性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如入了此境界之人,展开佛经,看其所讲的与自己的见解全同,因为自他平等。
 
一句佛号乃是胜异方便,不假其余方便法门以助之。念佛即是念心,心佛无别,自他不二,故不需心外他佛作方便。如自他是二法,就不是佛法,此六祖所说的。《坛经》所说的全是原理原则,任何大乘法也不能违背他所说的原理原则。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