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是上师法王如意宝最殊胜的补处之一——龙多活佛、秋吉尼玛活佛的前世,也是列绕朗巴大师的大法主,也是多竹千仁波切的大心子。尊者守持戒律清净圆满,并精通显密经续论典,也示现获得了光明大圆满的成就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宁玛派高僧。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
“往生”指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关要”是成办此事的关键要素。“关”是一道关卡,“要”是要害,能过去就到了彼方,过不去就留在此方。这条路是在心上走的,它的关要在于自己,“外支”弥陀已成,以内支是否具足来决定能否往生。
“外支”指阿弥陀佛的智悲力已经圆满成就。往昔五劫结成大愿,无数劫积累福慧二资粮,十劫前圆满成佛,愿海的一切内容都无余实现。或者想,弥陀是法界藏心,以一切种智遍缘法界一切众生,如观掌中酸果;他的慈悲见一切众生如独子,不忍心众生受一点苦,必然与乐拔苦;他的力量能无碍入一切众生心,只要众生具有信心等就立即拔济。像这样,弥陀愿海的一切承诺全部实现了,有最极圆满的智悲力。
接着要知道,往生是一个缘起事件,内因外缘和合才能成办,因此,关键在于我们自身是否具足因缘。因缘非常多,归摄起来在扼要处说有三个,叫“信、愿、行”,次第是由信起愿,由愿实行,由行而满所愿证所信,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所说。
现在要知道,往生的关要是在自身上发展出信、愿、行三个要点。其他名词也会说到胜解、欲和精进修善,或者信、欲、勤三字诀,这是一个缘起链上的不同表达。信和胜解同义,愿、欲、好乐、志同义,精进行善、修净业或者行同义,这样就能贯通。再缩减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愿和修善。既然有愿就有信在里面,或者有胜解驱使他发切愿,所以,“愿”字里摄了“信”字,它代表眼目、见解、智慧,代表内在驱动的缘起。有时说“信、愿”两字,有时说“愿”一字,都是一个内容。如果再缩减,用一个字来代表往生关要的话,那就是“愿”。因为有切愿必定有深信,愿修出来了,信一定在里面,而且,以愿的驱使决定会发起实行,因此,说到最简单,往生的切要就是一个真实的愿。
又要知道,成办往生是两厢情愿的事,一定要愿愿相合,这是它的要点。阿弥陀佛一方有救拔众生出苦海、往生极乐净土的大愿,也有让众生到净土后圆满成佛、普度无量众生的大愿,这是他建立净土的初衷。首先要知道,弥陀因地看到十方世界的众生非常可怜,落在生死里出不来,因此要建立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极其胜妙的净土,他要成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他发明了无上如意宝——六字名号,实现至心信乐、欲生彼国、下至十念都能往生的极其简易的方法,只要众生信他,愿意生他的净土,念他的名号等,临终就被摄到了净土,一生净土就脱离了轮回。所以,阿弥陀佛的愿望是拔济我们出轮回、生净土、得解脱,这是他的第一个大愿心。对我们来说,一定要有出离心,否则自己不想出去,特别耽著轮回,那佛也没办法勉强。
其次要体会阿弥陀佛一乘悲愿的内涵,他要摄持一切众生普皆成佛,这是佛的本心。他不想让我们只得到阿罗汉果位,而是让众生到净土后都进入大乘大义门,念念增益无量菩提善根,迅速完成普贤行愿,之后分身到无数刹海里拔济众生,来完成智悲力的伟大事业。为了顺应佛的殊胜大愿,自己要发菩提心,普摄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国;在极乐世界成就后回入生死界,利益无边众生。有了这个愿,就跟阿弥陀佛摄我们生净土成佛的愿合在一起了。
这就知道,所谓的愿,要有结合净土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这就和佛摄我们解脱成佛的愿相合了,叫做“两厢情愿”。当自心的愿和佛愿相合时就决定得到拔济,这是缘起的大道理。因此,往生关要就在修这两种愿上面。
“修心”是针对不定聚而言。如果是决定聚,就像“三个半包子”的故事那样,有些人一听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等就死心踏地,不愿待在这个世界,一心往极乐世界走,想去净土成佛、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心恒常猛利,这叫做吃最后半个包子,是由前面三个包子的基础而来的。这类人前世熏习了很好的善根,一触发就发得出来,他是净土的好根器。这里是针对不定聚的人来说的。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修净土不必要修心。要知道,信愿是慧行,要通过思维等来发展。对不定聚而言,自心在信愿行三方面还非常欠缺,尤其信愿上不能恒常猛利。没达到深信切愿的地步,往生就不会决定成办,而往生的根源又在信愿上,因此,怎么修心把信愿发展出来,使不定聚变成决定聚,是这里说的最关键的内涵。
大师亲见了心上怎么发展出对苦谛等的胜解,发起对娑婆秽土的厌离;怎么发展出对释迦佛圣教量的胜解,出现对极乐净土的欣求,像这样,非常清楚发信愿的方法,能直接指示我们怎么修。然后说到,在信愿的驱使下,怎么步入精进修善品的轨道中。对于信、愿、行或者信、欲、勤或者胜解、欲、精勤行善的缘起机制、心上的生起规律非常清楚,直接作指点,就叫“直指”。
再者,在共小乘出离心的内涵上要修共大乘的菩提心,怎么在前行的基础上建立大悲心、取佛果欲来生起菩提心,对这个修心机制也非常清楚,能给我们直接指点。如何基于对释迦佛教量的胜解,发展出对超越世间的净土殊胜境界的深忍信,从而一心一意地走净土这条易行道,对这个修心的轨理也非常清楚。之后直接指示我们,单凭自力在秽土成道和兼仗佛力在净土成道有什么区别,教导我们明辨其中的难易,就会出现唯一求生净土的决断心。像这样,把出离心、菩提心和深信佛的力量、有超越世间的清净境界,从而发展出的修易行道的欲心配合起来,就出现了一心求生极乐世界的愿力。这样看清楚了在心上如何发展信愿行的轨理、修净土正因的方便,直接为我们指示出来,就叫做“直指”。
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
祈请完全成熟我相续
西琼大师首先虔诚地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祈请上师阿弥陀佛加被自己的相续完全成熟,由此来利益一切众生。
由于达到了障碍无余清净、功德无余圆满,高出一切之上,而且授予自己解脱、成佛的利益,因此称为“上师”。由于阿弥陀佛以光明摄受众生,成就了普照无央数世界的大光明,故称“无量光”,光明具有无边的德,能使具信者得安宁、得智慧、得清净、得福德、消罪业等等。他面向从地狱罪人到十地菩萨之间全法界无量无数的有情,通通摄持他们成佛,故称为“怙主”。以这样忆念功德和恩德,身口意三门恭敬地作礼敬,称为“敬礼”。由敬礼就打开了加持之门,也就是自心诚敬的缘故,能领到上师无量光怙主的加被。
之后祈请彻知彻见的阿弥陀佛当下加被我的相续,让它完全成熟。也就是无碍的佛力注入心中,能带起自心无边的功德,信心、愿力、智慧、慈悲、福德、神通等等无余成就。
以下西琼大师将向我们讲授往生西方净土的重要道路。
此处,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首先要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然后给予教授大小乘圣教的圆满正法,要在领得此恩德上实做。
“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把往生看成解脱、成佛的极殊胜道路,对它的利益产生了胜解,特别努力去寻求。有这种志愿的人该怎么做呢?先要领到上师善知识的恩德。领到怎样的恩德呢?首先得到他的欢喜摄受,然后他传给你大小乘的圆满教法,这个恩一定要领到。
什么原因呢?往生极乐世界是成佛的捷径,首先要通过听闻等明白整体、圆满的大小乘道的走法,对这些生了定解,再配到净土上,就会明白怎么走这条路。也就是,小乘道应具的支分,暇满、无常、业果、苦以及它上面的每一分等等,怎么在自身上修;合到大乘道里,愿行菩提心又怎么修等等,对于完整的修道次第要有所了解。成佛需要圆满的因,这个因要在自身上圆满地发展,而发展又有一定的次第,这就需要过来人或者深达如来教法的善知识来传授,才能在自心中引生定解。所以,首先要在善知识处领到明白大小乘圆满教法的恩德。
对于彼上师,以意乐——信心以及加行——承事的作业,于三门上不松懈地做来如理亲近。
怎么来领恩呢?弟子的心和上师的心相应,在缘起上才能领到法教,心意才流得过去,不是凭世智辩聪、技巧能力等能领到的。
有人想:不是有书吗?我也能看懂,我比上师讲得还好。
其实,这没有真实利益。佛法都是心上的,如果没有信心、恭敬以及三门令喜的承事,心和心就不可能相应,反而起骄慢、诽谤、不敬等的重大过失。
所以,对于传授圆满大小乘教法的善知识,要用信心、恭敬为主的华严九心的意乐,以及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等加行上的承事(“承事”是广义的),在身口意三门的依止上不松懈,更不允许骄慢、狂妄、起邪见、感觉无所谓等等,要用这样的心和行为来如理亲近。以这个缘起,就使得自己在道上没有障碍,能迅速得到如来圆满教法的密意,迅速趣入修行。这是道的根本,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根本。
这里的“上师善知识”,特指能教授我们圆满成佛之道的方法,并指示如何结合往生西方净土来成办佛道的善知识。缺善知识是不行的。我们就像在旷野里盲目奔走的小孩,不知道目前的处境以及要趣往的净土的情况,也不知道怎么从轮回泥潭里拔出,将心归向极乐世界,又不知道怎么来修持可以逐步趣向净土,最终圆满完成,这一切都需要善知识来指点。
譬如,如果善知识没给我们讲授外前行——暇满、无常、轮回苦和业果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追求世间全是魔障,心不可能从中抽出。尽管口头说大话,“我要成佛”“我要即生开悟”等等,实际心心念念处在现世法里,如果没有善知识传授暇满、无常,就不会退掉耽著现世的心。对于轮回也非常无知,需要善知识讲授轮回里的各层苦难,下方三恶趣怎么苦,上方修罗、人、天怎么苦,才知道轮回完全是苦性,毫无真实安乐可得。或者要向我们介绍人间八苦,我们才知道从头到尾都是苦的。又要为我们解释苦苦、坏苦、行苦的体性,我们才会得到“有漏皆苦”的定解。如果没有善知识这样传授,我们根本发不出往生净土“厌”方面的意乐。
再者,如果善知识没有向我们讲授怎么发展大乘心,我们的大乘善根就无法萌发,根本不知道以推己及人之心,把轮回苦放到一切众生上去看。知道众生是我母亲,对我有大恩,他们如今都和我一样陷在轮回苦海里,每当念恩时,就想到我不能不报恩,那太恶劣了,无数有情都在轮回里受这么大的苦,我怎能坐视不管呢?这样才能发展大悲心,由大悲意乐会挑起将一切有情安置于佛果的重担。如果没有人这样宣说,大悲心起不来,那大乘的根就没有了。再者,如果没有善知识向我们开示解脱利益——真正的寂静、安宁,以及佛果的利益——无上圆满的功德、有救度众生的圆满能力等,我们怎么发展出求解脱心和求佛果的心呢?这些都要善知识来教导。
有了这些教授后,再向我们说明,为什么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能迅速达成解脱和成佛。这就要宣说《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等经教,我们才知道共道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怎么配在别道的西方净土法门上来修。诸如此类都要有善知识的指点,再往上还有很多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