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邦诗选
云栖会下妙意庵 广贵 辑
净愿社释玄颙堂 陈韩 补
如来弘愿序
悲华经载。往昔因中。阿弥陀佛为转轮王。释迦佛为大臣。同于宝藏佛所发弘誓愿。轮王愿于清净安乐世界。摄受众生。大臣愿于五浊苦恼世界。度脱众生。以此君臣弘愿无穷无尽。所以二如来为兄弟。沙弥时。同以法华。教度众生。而三乘授道之外。有度未尽者。度在弥陀。故出此净土一门。一推一挽。共成道化。以故释迦佛四十九年。设大乘经中。恒归宿此一门。而会上单拈净土一门者。尤谆谆不已。即如世间朝夕所诵一卷弥陀经。文句简约。然一则曰。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再则曰。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而又曰。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其言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者。一见二见。三见四见。其言汝等众生当信是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秦译六见。至唐译。十方佛赞叹后。则十见之。而又曰。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味其语气。恨不将此数语。充满一切众生之耳。恨不将此数语。钻入众生之肺肠。爱何其切。虑何其深。悲何其至。即父母于至爱之子。晨夕付嘱。亦未必如此之惓切也。何以故。盖世间父母付嘱子孙。不过望其成家立业已耳。至于如来见众生。不入此门。必堕镬汤鼎沸之中。得失匪细。则众生不念佛。悲安得不深。众生念佛自然摄取不舍。论云。譬如鱼子母。若不念子则烂坏。佛若不念众生。善根亦坏。所以无量寿佛经言。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愍。特留此经。更住百岁。又云。此经灭后。佛法全无。但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救苦众生。世上君臣兄弟。能以净土相成。设化众生。皆是从弥陀释迦弘愿中流出。
如来弘愿第一
西方咏
一 元
西方化主度迷情。佛力加持道易成。撒手便行无异路。最初一步要分明。
西方只要办心坚。努力勤修速向前。顺水行船加橹桌。导师接引愿绳牵。
西方今古镇长存。慈父哀怜度子孙。八万四千门路别。弥陀一句众称尊。
西方大圣法中王。接引群迷放宝光。不惮疲劳弘愿重。常游苦海驾慈航。
西方有佛号弥陀。普度众生出爱河。六八愿门通九品。人人可到莫蹉跎。
西方大道理绵长。功德巍巍不可量。非但释迦开此路。恒沙诸佛尽称扬。
西方慈父动悲哀。接引迷流归去来。早向莲台亲托质。莫投凡世入胞胎。
怀净土
中 峰
藕池无日不华开。四色光明映宝台。金臂遥伸垂念切。众生何事不思来。
动地惊天勤念佛。捶门打户劝修行。开渠因甚么如此。只怕众生入火坑。
十愿弘深不可量。心心念念广宣扬。弥陀有愿终须到。四色莲花遍界香。
阿弥陀佛法中王。爱河浪里作舟航。一心愿度沉沦辈。尽到西方极乐邦。
六方佛出广长舌。俱赞娑婆念佛人。须信白莲花世界。无时不散劫壶春。
阿弥陀佛赞
净土教主号弥陀。四十八愿利娑婆。九品咸令登彼岸。愿度众生出爱河。
颂以无缘慈摄受众生
妙 意
梅花落尽杏花开。岂是春风着意吹。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颂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寂光影里现全身。遍界光明迥出伦。浪暖桃花鱼忆子。无缘慈度有缘人。
一点悲心劈不开。镬汤滚处笑盈腮。希奇之事朕深信。见与君王说法来。
弥陀像赞
沈芝塘
饥当糇粮。渴当茶汤。病当医药。裸当衣裳。无边苦海。化作津梁。无明暗室。照见灯光。途穷日暮。回到家乡。炎天暑热。吹来风凉。水火盗贼。凶不相妨。蚖蛇蝮蝎。毒不能伤。逢人济度。随处祯祥。是慈悲父。是大愿王。人命呼吸。迅速无常。心心相印。念念不忘。高超上品。稳坐慈航。往生下品。犹胜天堂。垂手接引。同到西方。
苦劝回缰序
佛言。得人身者。如指上土。失人身者。如地上土。虽信佛语。未知其故。至读楞严经言。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恶业圆造者。入阿鼻。六根各造。兼境兼根者。入无间。身口意三。作杀盗淫。入十八狱。三业不兼者。入三十六狱。一根单犯者。入一百八狱。地狱中历劫烧然。罪毕方受鬼形。鬼业既尽。方与世间元负人。怨对相值。为畜生以酬宿债。三途绵远如此。至较量寿命经所载。地狱寿命。活地狱一昼夜。比较人间算数。一万六千二百俱胝年。狱愈进时愈久。地狱一道寿命之长又如此。则善知识所言。一失人身万劫难与出得头来是几时之语。岂非刳心剖肠痛哭流涕之言也哉。今世上人求其六根清净。不犯一业者几人。则茫茫尘世。大抵皆地狱之因耳。求其为饿鬼畜生。尚不能得。岂可不寒心哉。楞严中。载畜生中业报。用钱役力。偿足自停。若杀其命。或食其肉经微尘劫。相食相诛。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食肉之转徙为如此。然则我辈此一副面孔。一旦失之。复生何年。凡此等之苦。我辈凡眼不能自见。唯如来悉知悉见。安得不惓惓切切千言万语苦口向人。可怜平日不念佛之人。在地狱苦难之中。亦不能念佛。近有活阎罗王公。教地狱人念佛。但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即与出狱。而口噤不能吐一佛字。不信心之障重如此。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身堕恶道。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善知识。教令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然则吾辈业海中众生。除却一句阿弥陀佛。更从何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