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致的分析
况色中复有三百六十段骨,段段各别。皮毛筋肉肝心肺肾,各不相是(皮不是毛等)。诸心数等,亦各不同,见不是闻,喜不是怒。既有此众多之物,不知定取何者为我。若皆是我,我即百千。
“况”是指,我们再细致地看,不只是这八种法,它还可以一直分,分成无量百千万亿。
“色中复有三百六十段骨,段段各别。皮毛筋肉肝心肺肾,各不相是”,比如色法,骨头有三百六十段,我们一一去看,从脚趾骨到头盖骨之间,一段一段都不相同,你的心前要现出各式各样不同的骨节。之后再看各部位的皮、毛、筋、肉,以及内在的心、肝、脾、肺等,乃至任何一个器官的上下左右中的各部分,都一一细分开来。这样一细分就发现它们完全不同,各是各的,皮不是肉,血不是髓,心不是肝,肺不是肠等等。这时在你慧眼的显微镜前,它已经成了一个一个独自的东西,越是往细去观,就越会发现这是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不同体性的法。
“既有此众多之物,不知定取何者为我”,然后你要追问,这里到底哪个是“我”?哪一段骨头是我吗?那是脚趾骨还是大腿骨,或者颧骨、颅骨,到底哪块骨头是“我”?这样推下去,到底哪一块皮是“我”?还是哪一根毛?或者哪一颗牙齿、哪一个器官组织、哪一个细胞是“我”?再把胸腔打开,这里哪一个内脏是“我”?
“若皆是我,我即百千”,如果你说这都是“我”,那就成了有百千万亿个“我”了,而且是各式各样不同的“我”,但哪里有那么多个我呢?就好像地球上有各种植物、动物、矿物等等,你说哪一个是地球?同样,我们人体里也有无数种的支分内容,都各不相同,你到底认哪一个是“我”?如果都是“我”,那“我”就太多了。好像一运动的时候,身上无数个“我”,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或者吃了一顿火锅,感到非常畅快的时候,好像全身的“我”都在沸腾一样。或者忽然之间身体哪里疼痛,好像全身的“我”都在痛,那是不是这样呢?好像不是。
“诸心数等,亦各不同,见不是闻,喜不是怒”,再看心法,跟色法一样,它也有非常多的内心世界的显现,它们的表现都各不相同,不能混为一谈。你只要细致地去看这些心王心所,会发现它们也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每一种心法都持有自己的相,不会跟别的混同。这样你就看到,这里的喜、怒、哀、乐,贪、嗔、痴、慢等的心所非常多,当你去认定的时候,会发现它们各自的体性不同,不能说喜是怒,也不能说骄是嫉,也不能说散乱是精进等等。你会发现原来一个个心有一个个相。
或者可以观察,六个根门一开张,就从这里出现了六种识。它们都不一样,眼识不是耳识,鼻识不是舌识。不可能说了别酸甜苦辣的识,等于听到风声雨声等的识,也不能把见到颜色形状的识,当成嗅到各种气味的识。
这样你就看到,每一类的识都有各自的体相,虽然没有外在色法的形质,但内心世界里也有不同个体的显现。像这样,我们要用自己的心确认到内心世界的千姿百态,你可以一一地把它们排列出来,如果把每一个都拟人化,每一个心法都当成一个人,那就像无数个不同的人都汇聚在一起一样。
不仅如此,就连一种心所的内部也是千差万别,比如贪心所,这里有贪色、贪香、贪味、贪人、贪事、贪名、贪利、贪权、贪花、贪草、贪娱乐、贪歌、贪舞、贪古玩、贪琴棋书画、贪足球、贪各种体育运动等各自不同的贪心,也就是在一种贪里,又可以根据所缘境分成千差万别。
或者看到一切的心王心所都是因缘生的,并不是无因而起,也因此,这里的每一个心念都是刹那灭尽,每一刹那出现的心都不一样,这样,在时间上,也能给它排出无数个不同的体。
“既有此众多之物,不知定取何者为我”,这样看来,到底哪一种心是“我”呢?前面的贪心是我,还是中间的信心是“我”?哪个心是“我”呢?我们会想,不可能只有一个心是“我”,不然就成了其它的心都不是“我”。
“若皆是我,我即百千”,如果这些全是“我”的话,而它们又各自不同,这样,在内心范畴里,就成了千差万别的“我”了。有时候很贪,这时是像贪鬼一样的“我”;有时候很愤怒,是像罗刹一样的“我”;有时候很傲慢,像天王一样的“我”;有时候很卑微,像乞丐一样的“我”;有时候充满竞争力,像修罗一样的“我”,有时候非常悭吝,像饿鬼似的“我”等等。这样看来,有千姿百态的“我”,到底哪个才是“我”呢?或者说,当你看到时间上的无数个不同心态的时候,是不是有无数个“我”呢?
3、从有“我”的错觉中走出
一身之中,多主纷乱。离此之外,复无别法。翻覆推我,皆不可得。便悟此身心等,但是众缘,似和合相,元非一体。似我人相,元非我人。
况且,如果在一个五蕴身当中有这么多的“我”,那么就像一个国家有很多国主一样,会是非常混乱的,到底谁来做主?我们只认为是一个“我”做主,而不是有百千个“我”做主,不然到底听谁的?
这样的话,你也没办法辨识哪个是“我”。如果你只认取某一个是“我”,那其他就都不是了,成了“我”之外的东西,跟“我”无关了,但这绝不可能。你认为这一切色法心法都跟“我”切身相关,是从“我”里面发出来的。如果你认为一一都是“我”,那显然成了各式各样不同的“我”,这比全球的人类差别相还要来得纷乱。
其实,离开这一大堆的身心各异的法之外,再没别的法可称为“我”了。但在这些法里,你反复去推求有没有“我”的时候,在任何一个法上都得不到“我”。你不可能认为一只眼睛是“我”,或者一根汗毛是“我”,或者一段骨节、一个心念是“我”等等。既然每一个个体的法都不是“我”,那它们合在一起也没有“我”。
这样就悟得,原来身心等只是众多的缘,似乎合成一体的相,实际不是一体。只是在我们的错觉里,由于它们当时当处紧密相合、配合的缘故,误以为是一体。就像一个球队打球的时候,因为他们之间互相配合,我们会误以为真实有一个球队,但除了每个球员之外,哪有单独的球队呢?同样,当处的很多身心等法暂时集聚的缘故,显现成好似是独一的和合相,实际不是一体,它只是现似为一种人我的相,你却误以在这上面肯定能找到补特伽罗我。
(二)还灭的道路与果证
为谁贪嗔,为谁杀盗,谁修戒施,谁生人天(知苦集也)。遂不滞心于三界有漏善恶(断集谛也)。但修无我观智(道谛)。以断贪等止息诸业,证得我空真如,得须陀洹果,乃至灭尽患累,得阿罗汉果(灭谛)。灰身灭智,永离诸苦(诸阿含等六百一十八卷经,婆沙俱舍等六百九十八卷论,皆唯说此小乘及前人天因果。部帙虽多,理不出此也)。
这样观察后,看到了当下的种种身心现象,一旦确认这些现象、这个蕴相不是“我”,你再不把缘生的虚幻影像认为是“我”的时候。那你就想,我为哪个贪,为哪个嗔?我为了谁来杀、盗?是谁在修戒施?谁在生人天?既然“我”了不可得,那是为谁欢喜为谁忧?为谁维护?为谁行动?为谁而修善修福?为谁取善趣乐果?
一旦明白无我,你会发现过去的一切心态和行为都是妄作。原先认为这里有个真实的“我”,所以我们理直气壮地为“我”来赚钱,为“我”来享受,为“我”来修善升天。现在发现根本没有“我”,那这一切行为都没有理由了,之后你自己会反过来问,我到底为谁贪嗔?别人说:“王某某!你这个混蛋”,我为谁气恼?没人叫王某某。别人说:“王某某!你的功德太殊胜,你太伟大了”,没有王某某,我为谁高兴?
原先觉得我的形象很重要,包括我的生活品质,我的穿戴行头,我各方面的地位、品位、身份、知名度等等,这些都相当重要。作为一个人,就是按照这些来判断他的生命品质,所以方方面面都要达到一种不低的要求才对。人生就要有追求,要从各方面塑造人生的品味。像这样,时时处处都是为了“我”而做、而忙、而设计、而动很多心思。想想看,哪怕是为了一个“我”的房间,都会动很多心思,他会要求达到一定标准,才符合“我”的身份,或者说“我”需要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其他像“我”的受用、财富,要达到何种程度等等,你对这些也会有很多精心的设计。
然而,一旦你知道没有“我”,那做这些是为了谁呢?这样,一切就全都停下来了。你反过来看世间那一套就非常清楚,人们念念都在计较“我”、营造“我”,在为“我”而费很多心、出很多力,这就是现代人说的“呵护自我”。野心再大一点的想,“我”要在一生中得到大的成功,实现大的荣誉、事业。野心更大一些的,会希望“我”超越欲界,得到梵天的果位等等。这些都源于一个我爱执而起。
一旦明白无我,这一切动机自然会消失。也就是他心上再不会出现那种随顺生死的道,因为执“我”的心没了,也因此,为了爱护“我”而取什么最好的食物、最好的受用等这种求取的心也会停掉,这样就进入了解脱道。解脱道跟世间道完全不同,但这也不是外在的道,关键是心上的见解和希求变了。
从此以后,这个人的心不会再取著三界的任何有漏善恶法,也就是他能够断集谛了。内心唯一的重点就是修持无我观智,这就入了道谛。由此他会断除贪等烦恼,止息一切有漏的非福业、福业和不动业,证得我空真如。这样首先会得到见道的初果,之后逐节进修,乃至于灭除一切生死的过患、拖累而得到阿罗汉果,这就是证了灭谛。在宿世的业报消尽后,就灰身灭智,永离三有诸苦。这就得到了出世间的涅槃果位,这种涅槃已息灭了一切有漏的苦与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