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首楞严王三昧的六字真言

到底有没有生死轮回?
                         净界法师

    但是你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你观察─达妄本空,妄想只是一个生灭的假相,你开始不随妄转以后,它自然消失掉了,结果是没有轮回。所以从佛的角度来看,没有生死轮回,从众生的角度有生死轮回。那我问你,到底有没有生死轮回?答案只有一个:你说呢?你要跟着妄想走,你就有;你回光返照它就没有。

    这个诸法因缘生的道理就是这样,你随顺染污的因缘,它就出现如梦如幻染污的果报;你随顺清净的因缘,它就出现如梦如幻功德庄严的果报;而这二个果报,都是依止这一念心而生起的,一个是迷,一个是悟,就差在这个地方。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真实情况:你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你念佛,佛也救不了你;所以念佛法门,它是用心力来带动佛力,你一定要达到临终的正念,你才可以去启动佛陀的力量、对你的加持,你一个人临终起颠倒,谁救得了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救不了你。

    诸位要知道,我们的心念在法界当中、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它永远居于主动的地位。你的心释放一种正念的因缘、讯息,佛菩萨给你一个加持力;你的心释放的是一个染污的因缘,你跟生死轮回感应道交;我们的心永远是主动,外在的因缘完全是被动。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有可能在未来的生命当中,变成转轮圣王,也有可能变成一只蚂蚁,关键就在于你的心─你想跟着妄想走?还是要跟着正念真如走?《楞严经》讲了这么多,就在讲这个观念。当然我们跟妄想非常熟悉,一时要跟它切断关系也不容易,这里只是总说,后面的经文会不断的引用佛陀的开示,让我们看清楚─什么是妄想?什么是真心?

TOP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之---循业发现   
                         净界法师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就是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不迷这个是关键,是个理观─智慧观照;这个不迷在蕅益大师的开示注解当中,开展出空假中三观,如果你懂得用此空假中三观,你就可以把妄想的心转成真如的心,所以这段经文很重要:

   【真妄不二】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经文当中有二段,我们看真妄不二:佛陀招呼了阿难说:汝现在尚且未能真实的明了一切…这个一切指的是我们的五阴身心,就是我们的果报体。那么这个果报体可能是一个男众的果报,也可能是一个女众的果报,但是它具足二个相貌:第一个浮尘,它就好像飘浮在空中的灰尘,它飘来飘去、上上下下,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你作不了主的,有时候今天健康,明天马上生病,因为它这个空中的灰尘,它没有固定的位置。第二个它是虚妄不实的,它没有真实的体性。而这个变化而不真实的东西,它是怎么一个相貌呢?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蕅益大师在解释这一段的时候,是把它分成两段来看:(一)从体性来说叫当处,处指的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一念的心性会受到业力的熏习,所谓真如受熏,当因缘具足时,它就会出现很多、很多的果报;当因缘结束了,这个果报也就消失了。

    所谓的循业发现─每一个人循着过去的业力,而发现今生的果报,在一念心性当中出生,也从一念心性中而消失,这个就是我们生命的假相。你看我们本来面目是清净本然的、没有生死,但是一念妄动以后开始造业,前生可能是一个男人,今生变成一个女人,来生又变成一只蚂蚁,这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在【楞严经】的七处破妄,佛陀有详细的说明。

TOP

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对治攀缘心
                        净界法师

   (一)【楞严经】所要对治的就是攀缘心:这个攀缘心怎么要消灭它呢?因为:第一个它带给我们忧愁苦恼;第二个它引生生死的业力,有这两大过患。

   (二)【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方法非常巧妙:它就是一个方向─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诸位要知道,前面这四个字是一个重点—回光返照。攀缘心它在我们心中,是天不怕地不怕,但它就怕你一件事情,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因为攀缘心它必须要有一个影像的支柱,它才能够活动,它是有所住…可能是住于外境,也可能是住于你心中的妄想。

    总而言之,攀缘心它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当有外境的刺激,它产生了;当这个影像消失了,攀缘心就消失。所以攀缘心是怎么样?没头没尾。它是一个中间的过程嘛!

    蕅益大师说是:犹如猕猴攀树枝,抓一个又放一个,抓一个又放一个。猕猴为什么能够跳来跳去呢?它必须有这个树可以抓,它必须有所住。所以:当我们回光返照的时候─觅心了不可得!我们真实看到:这个妄想是一个虚妄的影像而已,我们不一定要跟它走。所以本经解决你生命的痛苦、解决你无始生死的业力,其实就在这四个字─回光返照。我们研究本经,你开始要改变思考模式,你看到事情…你那个心不要马上就跑出去,不要这样子,回光返照,等一等,你问你自己,现在这个心是从什么地方来?

    第一个、安住真如:你的内心是不迷、不取、不动─非常正确。

    第二个、向外攀缘:你的心已经跟外境结合在一起了,被外境所转了;这个时候你要小心了,你开始在累积你生命的痛苦,你又再累积你生死的业力。
印光大师常说一句话说:一个人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你福报大,你接触的外境就比较广,你的攀缘心相对就比较重。所以同样念佛的人,你看福报越大的人,他往生越困难,因为他所缘境太广。

    回光返照的过程──(经中佛陀分成二个次第)

    第一个、先远离外在的尘境─(这是比较粗的)。外在的尘境就是你今生所接触的这些五欲六尘;跟你今生有关系的尘境,这一部分你要先远离。

    第二个、要远离你心中的妄想─(这个就比较困难)。你看我在这里打坐,我也没有向外攀缘什么境界,但是我心中还是有很多的攀缘;这是怎么来的呢?从过去生的种子引生;你过去生打了什么妄想,事情过了,你这个种子留下来了;你前生打什么妄想,你今生你还打什么妄想--【等流性】。那么远离心中的妄想,这一部分是比较困难,当然方法都一样,都是回光返照。

    所以我们在经文里,看佛陀引导阿难尊者怎么去找到真实的心性?他就是问:你的心是从什么地方来? 他第一步先远离外境;其次,远离内心的妄想;最后把心带回家。这就是整部《楞严经》修学的目标,就是:把一个在外面到处跑的心赶快带回家,这样子我们在修学当中,就可以从一种安乐道而提升到解脱道,这是本经的修学大意。

TOP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如是乃至,乃至就把它开展出来─整个五阴身心、六入(六入就是六根)、十二处(十二处就是有能、所,能分别的六根跟所分别的六尘,加起来就是十二处。)开展出来就是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其实这些都是在讲身心世界,只是开、合的不同。我们今生的身心世界,不管你是一个男人的身心,或者女人的身心,它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是假借因缘而有,假借因缘而有这一句话,本经有很详细的说明:
   
佛陀讲真实跟虚妄──
   
意思就是说:我这个人很有善根,我每天拜八十八佛,我也认真的持戒啊,我遇到三宝也知道布施啊;但是从本经的角度,善根有二种:一种真实的善根,一种虚妄的善根。那你怎么知道你内心当中所栽培的功德、善根,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呢?
    一、佛陀说:假若你内心当中的功德,是【借来的】─这就是虚妄。
    比方佛陀说:我们现在讲堂有光明哦!为什么有光明?光明跟电灯泡借来的。你不信,把电灯泡关掉,光明就消失了。又说:你看这个树会动,这动相是怎么来的呢?跟风借来的,风要停止了,树就不能动。所以动相是虚妄的,因为它要假借风的因缘才有。
    假设我们今天修行的善根,是跟外境借来的,就像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怎么出家呢?
    我看到佛陀三十二相,我起欢喜心啊!所以我出家。
    佛陀说:你的出家的善根,是假借我的相好而来,那我有一天衰老了、丑陋了,你出家的善根也就没有了,因为你的善根是假借外相而有,这个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假设我们的善根是要假借外在的因缘而有,这种善根,临命终的时候,对你完全没有帮助,因为它要讨回去。诸位要记得,你借来的东西是要归还的。
   
二、佛陀说:你的善根是透过佛法道理的思惟,经过闻、思而产生的─这是真实的。
    印光大师文钞有一段:有人问大师说:大师啊!你一辈子劝人家念佛往生,你有没有真实看到有人往生啊?印光大师说:就算全世界的人,统统没有往生,我还是照样要往生!。你看他那个信愿是真实的,不是借来的。说:因为有人往生,所以我才念佛,那糟糕啦,没有人往生,你就不念佛?
    所以佛陀说:你的善根是依止事相的因缘而有——生灭心。所以从本经安住真如的角度来说,一个菩萨的发心,你不能说:我为了要让三宝久住而发心,那三宝不久住,你就不发心啊?外在的因缘都不能当依靠,当然你说初学者,假借一下可以,但是最后一定要知道:
    你为什么发心修学?只有一个理由─为了开显我自性的功德─这就是真实的善根。
    诸位你在修《楞严经》的时候,你要很清楚的看到你内心的世界,哪些是借来的?哪些是你真实拥有的?哪些东西临命终的时候,它会忠实的陪伴着你;虽然你身体败坏了,你在加护病房插满了管子,它还不会离开你,它会引导着你趋向光明的,这叫真实的善根,它永远不会离开你,外在的因缘怎么变化,它都不离开你。
    有些东西它暂时存在你的心中,临命终的时候─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的善根哪些是借来的,你现在就要知道了,等到临命终你来不及了!所以佛陀说,你要知道什么是主人?什么是客人,暂时挂单的?
   
这一句话,在后面的经文,会不断的重复,什么叫【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是我们跟因缘暂时借一些善根,但是你必须把善根向上提升,把善根做一个安住,当你安住在真如的时候,这就是真实的。

TOP

外境永远没有错
                         净界法师

    智者大师说:一部经的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 ─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就像蜂蜜的甜度,边缘的跟中间的甜度是一样;这比喻说:一部经你不要小看缘起分,这整个序分,你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些消息来。我想…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出问题出在哪里,从缘起当中我们会找出病根。

    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

    一、外境是没有错的,因为外境在《唯识学》叫唯识所现,外境是阿赖耶识第八识主导,第八识是把业力如实的显现出来,你今生会遇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事,这个【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前生造的,你今生该还的就还嘛!【所以外境永远没有错】。

    二、但是我们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什么心态,诶!这个就要注意。修行是修你的内心这一部分,外境这一部分是认命的,我们很多人去改变外境,弄到自己问题更复杂,因为你那个方向错误了!所以它整个病根,整个缘起当中的问题,在于阿难尊者一念攀缘心,就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问题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读缘起要知道问题不在摩登伽女,问题也不在那个大梵天咒,为什么文殊菩萨去那个地方,大梵天咒对文殊菩萨没有效果呢?因为文殊菩萨心没有动!所以我们从缘起当中可以知道:

    整部《楞严经》要对治的─就是我们一念攀缘的心。

    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个取相,取着那个外在的假相,就是所谓的取相,就是心有所住,住在那个假相;然后开始分别、打妄想;然后带动你的爱憎、取舍,就开始造生死的业力,是这样来的,所以整个《楞严经》的整个缘起,就是一念的妄动引生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消息:

    整部《楞严经》它的法要,所要对治的就是众生的仁者心动,怎么把这个妄动的心把它调伏下来,就做这件事情,这是我们从缘起当中所得到的启示。

    我们不是去改变外境!你改变外境,你一辈子改变不了,你来生还要继续来,肯定的;你这个造成恶性循环,过去的烦恼产生一个业力,今生创造一个果报,这个果报又带动你的攀缘,又带动另一层的烦恼,又产生一个业力,又产生果报…那你就落入一种惑、业、苦的恶性循环,如果你能够在这个时候把心带回家,生死业缘就从这个地方切断,赶快跳出来,问题在这个地方。

TOP

我为什么见到这个花呢?


                       净界法师



    实质上是这样子:我们的心─了别外境主要是前六识,这当中前五识是明了,第六意识分别。比方说:我现在看到这个花,我非常欢喜,我心就住在这个花,那么我为什么见到这个花呢?



    第一个、眼识去取这个相状:这一部分没有错,前五识是把我们过去业力所变现的影像,把它取到你内心来受用,所以这个前五识这叫做受。福报大的人他的内心经常是快乐的,去到哪里,他看到的东西都是如意的,善业强嘛!当然福报薄的人,他看到什么事的都是苦恼的,因为他过去罪业!这个叫做循业发现,这一部分没有错。你的眼根所见、耳朵听到什么声音,这一部分,都是过去的业力所变现的,这一部分没有必要改变,其实你也没办法改变。



    第二个、问题在第六意识:当你取到相状以后,你开始分别、就开始产生颠倒想,问题出在这里。



    佛陀所问的关键在这个:是谁为爱乐?关键在第六意识的爱乐─那个颠倒的分别,佛陀是要把那个病根抓出来。医生要用药之前先抓病根嘛!你说你鼻子过敏,问题不在鼻子,肺部有湿气嘛!把病根抓出来,你在鼻子上对治,不对嘛!我们对境产生的这个影像,这个是过去善业、恶业所显现的,这一部分没有错。第六意识的爱乐、攀缘出了状况,先把这个病根抓出来,这一段是讲这个意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