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教经典之《大日经》 净慧法师浅释

秘密主。彼离违顺八心相续。业烦恼网。是超越一劫瑜只行。复次秘密主。大乘行。发无缘乘心。法无我性。何以故。如彼往昔如是修行者。观察蕴阿赖耶。知自性如幻阳焰影响旋火轮干闼婆城。秘密主彼如是舍无我。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何以故。秘密主。心前后际不可得故。如是知自心性。是超越二劫瑜只行。复次秘密主。真言门修行菩萨行诸菩萨。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积集无量功德智慧。具修诸行无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就。天人世间之所归依。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释提桓因等。亲近敬礼。所谓空性。离于根境。无相无境界。越诸戏论。等虚空无边一切佛法。依此相续生。离有为无为界。离诸造作。离眼耳鼻舌身意。极无自性心生。秘密主如是初心。佛说成佛因故。于业烦恼解脱。而业烦恼具依。世间宗奉常应供养。复次秘密主。信解行地。观察三心无量波罗蜜多慧观四摄法。信解地。无对。无量。不思议。逮十心无边智生。我一切诸有所说。皆依此而得。是故智者。当思惟此一切智信解地。复越一劫升住此地。此四分之一度于信解。

佛接着说,若离开三乘渐次修行,以声闻乘种子心、芽种心、疱种心、叶种心、敷花心、成果心、受用种心、婴童心入苦、集、灭、道,再以缘觉乘观无明种子的十二因缘法,再以佛乘的菩提愿行拔出无始劫来业习根本,用慧剑破自心业力编织的烦恼网,才能超越一大阿僧祇劫与之相应初发菩提心的修行,出离世间而入菩萨位。证入品位菩萨的修行者,乘佛愿再入世间行菩萨道,对一切众生发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住于中道,行于平等,诸法空性,无世间与出世间。是什么缘故呢?如你们于过去世这样修行时,在禅定中观察五蕴心识,明知自性如乾达婆城中影响火轮旋转的幻生焰光,了见三界唯心造,深觉心外无一法;故大行菩萨道。如此大空法我俱舍,心无挂碍,观心自在;又觉自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又是什么缘故呢?于当下的前际心与后际心在哪里,本无来无去;能如此明自心见自性的修行者,才能超越二大阿僧祇劫与之相应的圆满贤位菩萨愿行,入圣位菩萨行。证入圣位的菩萨,心本无来无去,又示现世间来去,乘愿心承传佛法,隐修密行菩萨道,于无量无数百千劫中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成就无量福报威德,成就无量智慧方便,为世间人天等一切众生的大皈依处,教化一切声闻、缘觉发菩提心,受忉利天主等各天王的亲近、礼敬、供养、护佑。什么是空性呢?一为我性真空;即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识入界,无一切行为造作,无有无自性一念心生起,超越一切相、有、音声、文字。二为法性真空;即一切法如无边虚空,一切佛法等于无边虚空,诸法实相无有为与无为分别,法性空而不生不灭。如此明心见性、我法俱空的菩萨,佛证明说,是成就未来佛的正因;即解脱于轮回生死的无明业习烦恼,又示现轮回生死无明业习烦恼的解脱。在世间示现于轮回生死无明业习烦恼解脱的修行者,应常受人天等一切众生尊敬、供养。从一地菩萨至十地菩萨,始终处于信解行中;即信如来本行所入、信成就诸波罗蜜、信入诸胜地、信成就力、信具足无所畏、信生长不可坏不共佛法、信不思议佛法、信出生无中边佛境界、信随入如来无量境界、信成就果,解智究竟心不可破坏、不随他缘、不为所动,行一切善法功德又无著功德的利益心、柔软心、随顺心、寂静心、调伏心、寂灭心、谦下心、润泽心、不动心、不浊心。住于信解行中的菩萨,用彼岸智慧观察三心不离愿心,观察四摄法不离心法。住于信解地的菩萨,心识境界无相对法,具足无量功德,智慧不思议;以出世间的种子、牙、疱、叶、花、果、受用种子、婴童(无畏依)、最胜、决定十地心,增长无边福德,增长无量慧德。佛所说法,都依增长菩萨福德慧德为心地。以此缘故,一切有智慧的修行者,当以智心信解行证菩萨无量功德,才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与之相应的圆满圣位菩萨愿行,入等妙菩萨位。声闻、缘觉为世间方便救度,菩萨为出世间方便救度,只有成就佛道才为究竟,故四圣道四分之三为信解修行者,四分之一为信解究竟成就者。

从皈依佛法僧三宝至成就佛道须经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次第积福增慧。故古德说,理可顿悟,道须渐修。一位长老对我说,“时至末法,世风日下,顿悟法理者渐少,真修实行者更稀。”
我对长老说,今生自度不为少,十万众生随法行;不知自救真可怜,空过今世复万劫。自我绑缚问谁解,转毒成药是良医;悟理只为忙修道,老来方修已晚矣。没有累劫善行因缘何有大根基,不依戒定慧修行无漏业何来大福报,未信解善知识教何具大因缘;修行人若无大根基、大福报、大因缘,何谈具足十念往生功德。


真言门,简释为密行法门,秘释为无言说、无文字;以师观基择徒秘传、徒自承传密修为入门。非大根基者或宗门传人,难入真言门。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愿救世者演说心相。菩萨有几种得无畏处。

金刚手秘密主向佛请法说,愿请救度世间众生的佛慈悲,演说密行菩萨道时,有几种得无畏处呢?

心相,为密行菩萨道的修行人,示现不同身心形像。无畏处,为知一切法平等、一切众生自性平等的菩萨行人,于一切处其心泰然无所畏惧。


如是说已。摩诃毗卢遮那世尊。告金刚手言。谛听极善思念。秘密主彼愚童凡夫。修诸善业害不善业。当得善无畏。若如实知我。当得身无畏。若于取蕴所集我身。舍自色像观。当得无我无畏。若害蕴住法攀缘。当得法无畏。若害法住无缘。当得法无我无畏。若复一切蕴界处。能执所执。我寿命等。及法无缘空。自性无性。此空智生。当得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


佛说,金刚手秘密主,你等应用最大的善念仔细听闻思维。密行菩萨道的修行人,示现愚痴无智的凡夫,修诸善业坏一切不善业时,遵佛戒仪,当得善无畏;虽示现愚痴无智的凡夫修行时,却实证明自心、见自性,当得身无畏;若示现五蕴色身修行时,证知五蕴是空,放下我相我有,当得无我无畏;若示现五蕴色身坏灭、住识五蕴中阴身生攀缘心时,由善功德力达法空故,当得法无畏;若示现五蕴所依生灭法已坏、自性真我无生无灭、住于无缘慈悲时,实知心自在法味,当得法无我无畏;在得以上无畏时,实知定空生智慧,见觉自性真空存妙有,当得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


菩萨示现众生,如明月当空普照世间,入千江万水为月影,水中月影有月我、月性否!水中月影随处随时生灭,月性又有生灭否!水中月影如幻如空,月本不来去,可有畏惧否!一切愚痴无智的凡夫,执著我法真实,住于生灭漏中,当然有所畏惧。但只知畏惧业果,不知畏惧漏因,更不知畏惧现五蕴色身之我就是水中月影的真相,更不知畏惧水中月影生灭之法就是自然、因缘的众假和合。一位僧人说,“我在家时整日闹心,以为出家就可没有烦恼,一受戒就是罗汉、菩萨。可出家后还是不断烦恼,修苦行时有苦心,做苦事时有我苦。受戒后我还是我,罗汉是罗汉,菩萨是菩萨。禅行几年下来才悟到,三世一心无所依,屁股坐在大梦里;无始流落在谁家,谁是我来谁是你。披上牛皮贪吃草,堕入地狱盼出离;生入人天思妙美,一棒打喝虚空寂。”

TOP

秘密主若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深修观察十缘生句。当于真言行通达作证。云何为十。谓如幻。阳焰。梦。影。干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华。旋火轮。秘密主彼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当如是观察。云何为幻。谓如咒术药力能造所造种种色像。惑自眼故。见希有事。展转相生往来十方。然彼非去非不去。何以故。本性净故。如是真言幻。持诵成就能生一切。复次秘密主。阳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有所谈议。如是真言想唯是假名。复次秘密主。如梦中所见。昼日牟呼栗多。刹那岁时等住。种种异类受诸苦乐。觉已都无所见。如是梦真言行应知亦尔。复次秘密主。以影喻解了真言能发悉地。如面缘于镜而现面像。彼真言悉地。当如是知。复次秘密主。以干闼婆城譬。解了成就悉地宫。复次秘密主。以响喻解了真言声。如缘声有响。彼真言者当如是解。复次秘密主。如因月出故。照于净水而现月影像。如是真言水月喻。彼持明者当如是说。复次秘密主。如天降雨生泡。彼真言悉地种种变化。当知亦尔。

复次秘密主。如空中。无众生无寿命。彼作者不可得。以心迷乱故。而生如是种种妄见。复次秘密主。譬如火烬。若人执持在手。而以旋转空中。有轮像生。秘密主。应如是了知大乘句心句。无等等句必定句。正等觉句渐次大乘生句。当得具足法财。出生种种工巧大智。如实遍知一切心想。

佛接着说,密行菩萨道的修行人,于修行深禅次定中,遍观察菩萨无缘悲生往来的十种因缘,当于密行中通达诸法实相,应为众生作证明,广宣佛法义理。十种因缘,为如幻、阳焰、梦、影、乾达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花、旋火轮。如幻,如人被咒术或药力控制,大脑中产生各种形像的幻觉,眼前浮现出从未见过的、新奇的虚幻假象,思想以变化相生灭往来十方,而身体在原地根本没有动。这是什么缘故呢?是菩萨密行,知见觉自性清净,往来十方示现诸相而不染诸习,依功德力化现幻身,再依化现幻身诵持佛法修行成就一切功德。阳焰,如日光普照虚空旷野,形成不同状态的云团、气团,依世人各自妄想,谈论为人、为马、为花等;而所有谈论都是一种假设的名称,并不见真实。是菩萨密行,知见觉自性如日生焰,光化十方,以不同假名真实利益一切众生;而大日如如不动,辉光清净庄严。如梦,如人于梦中见闻白日所发生的事件,虽历历在目,却一念间童叟百年过,一念心无量境界现;能知见觉地水火风空、各种动物异类、感受不同苦乐的存在等;可人从梦中醒来后,一切众缘都为影现不实。是菩萨密行,自性所现一念净心入无量世间梦相,一心三昧游十方国土亲近供养诸佛;而报身于佛净土尽享清净乐无梦相,化身十方作佛事又无来去。如影,如人以面照镜见自影像,当知以面照镜见自影像人人都是这样,我面与尘镜因缘和合而影像法生,我因缘于法自然如影像,能知见觉影像而影像为幻不真。是菩萨密行,证知众生都有自性,自性觉可依因缘、依自然示现如影像,以救度自性迷众生、坏业习因缘、离生死自然、登极乐彼岸。乾达婆城,如海市蜃楼,可见城楼、宫殿、行人等景象;而虚空影事,似有还无,因缘可见,实不可求。是菩萨密行,可示现人、天人、鬼王、地神等种种相,若以相见是凡夫众生,若以心见又空相无所见,无所见为真见,真见又离法相。如响,风物相击传送音声,音声无色、无味、无相、无形,而有动、有声、有传、有入;响无分别,而入众生耳根反应有相同,又有差异;有美妙快乐,又有丑陋恐怖等因缘法生。是菩萨密行,以一音遍满世界而无我无执,闻无量法音受教而无厌无足;一舌根净无是非语离诸戏论,心愿无声胜有声慈悲喜舍大行。水月,如月光影现于水面,月光在空,水中无月;随众生见又千处有水千处月,依自然是一际虚空一月行。是菩萨密行,自性月光无明尽,心识静水无无明;虽现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却觉而不迷,离贪、嗔、痴、慢、疑。如意明月自性净,现于众生心水中;方便演绎苦乐法,依佛慈护菩提心。浮泡,如降雨水生异泡,顺水流漂浮随处灭;漂浮流转泡含气,不断变化缘水因。是菩萨密行,心相变化依因缘,性水无变依自然;慈悲众生可无缘,自心是佛离自然。诸法因缘变化相,清净无染如水性;生灭不为罪福主,常行苦乐大悲同。虚空花,如人眼疾妄见虚空有花;而虚空花实无众生相、无寿命相、亦无耕种者相;是自心意迷念乱,颠倒见妄想花,虚空实无花。是菩萨密行,依菩提心目,智慧观众生因缘花,愿心无相而众生有相,入世间示现眼疾、心迷、妄见、颠倒等相,入地狱、演烦恼、应魔事、破鬼秽、显神通等;而心净如虚空,苦乐无挂碍;知报众生恩,亦遵佛累嘱。旋火轮,如人手持火炬,火炬于空中燃烧,呈现出不同火轮像,于黑夜中突显明亮。是菩萨密行,于众生无明长夜中,持智慧火炬破长夜暗;以火传火炬光相续,引领群迷不堕烦恼城。以人相法相显正见,无碍于空有正行;燃烧业影住正道,虚空无相成正命。


密行菩萨道的修行人,应如是了知十种因缘菩提心法,了知诸佛智慧无上无等比,了知心法无际自性佛无等等比,了知佛性心印诸魔必定不能坏其行,了知心佛住中道觉观正等,了知菩萨行渐次增长佛道,了知诸佛当得法财具足功德妙有十方界,了知大智善巧救度众生方便门,了知一切众生妄心颠倒想。

化身菩萨密行世间,可示现正助道与反助道,还可示现魔身障其道等。正助道者,以四众像、善因缘、随喜法方便利益众生,承传、弘扬、行持佛法。反助道者,以四众像、恶因缘、毁谤法损害承传、弘扬、行持佛法的修行人,从反面磨其心志,成就道业。示现魔身障其道者,是随顺修行人对顺逆境界、善恶因缘的贪著与执著,现不同有像众生、无形众生障其道业,使之知过失、知忏悔,以渐次增长功德。反助道与障其道者,对于承传、弘扬、行持佛法的修行人,是以善心利益为出发点,以方便智慧为善巧,以助成就正道为目的,功德无量。如父母教育子女,以望子成龙心,有时施以打骂训斥等方法惩戒过失,使其归于正途;众人会赞叹其父母,不骄纵、不放任,教子有方。若以恶心、恶行,毁谤损害承传、弘扬、行持佛法的修行人,其罪业深重,必堕无间地狱。特别是末法时代,人多著文字相,易以文解义,易以相生心,故不得不慎。若以声闻、缘觉的狭隘心,妄议菩萨行,会自障菩提。

TOP

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一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说此诸佛自证三菩提。不思议法界超越心地。以种种方便道。为众生类。如本性信解而演说法。惟愿世尊次说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茶罗王。为满足彼诸未来世。无量众生。为救护安乐故。

金刚手秘密主向佛请法说,难值难遇的世尊,在此法会中演说诸佛往昔自行菩萨道,自证无上正等正觉,自觉不可思议法界,自性超越一切心地法门。为救度无量众生,以种种方便行菩萨道,以深信解自性佛而宣说诸法。愿请救度世间众生的佛慈悲,为救护未来世无量众生,使其证得身心安乐,再宣说菩萨密行法门,以大悲心庄严莲花台藏世界。

大悲胎藏,菩萨具足万行为大悲,以佛种性入菩萨位为胎藏。菩萨万行,出世入世愿心,为救度无量众生出离轮回烦恼苦,而大悲行。胎藏,比喻以佛种性入菩萨位为入莲花胎;即芽叶。七地前菩萨位为大悲胎藏生婴童;即根茎。八地以上菩萨位为大悲胎藏生大漫茶罗王;即花果。

人行依于心,身行依于地;菩萨行世间,故说心地法。以妙法莲花众德轮圆,比喻为漫茶罗;即以如来加持的缘故,菩萨万行自证菩提之德。

尔时薄伽梵毗卢遮那。于大众会中遍观察已。告执金刚秘密主言。谛听金刚手。今说修行漫茶罗行。满足一切智智法门。尔时毗卢遮那世尊。本昔誓愿成就无尽法界。度脱无余众生界故。一切如来。同共集会。渐次证入大悲藏发生三摩地。世尊一切支分皆悉出现如来之身。为彼从初发心。乃至十地诸众生故。遍至十方还来佛身本位。本位中住而复还入。时薄伽梵复告执金刚秘密主言。谛听金刚手。漫茶罗位初阿阇梨。应发菩提心。妙慧慈悲兼综众艺。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通达三乘。善解真言实义。知众生心。信诸佛菩萨得传教灌顶等。妙解漫茶睑罗画。其性调柔离于我执。于真言行善得决定。究习瑜伽。住勇健菩提心。秘密主如是法则阿阇梨。诸佛菩萨之所称赞。复次秘密主彼阿阇梨。若见众生堪为法器远离诸垢。有大信解勤勇深信。常念利他若弟子具如是相貌者。阿阇梨应自往劝发如是告言。

  这时,佛遍观察法会中大众因缘根基后,对金刚手秘密主说,你等仔细听闻,佛现在宣说修行人密行菩萨道,得满足一切智、入无尽智法门。佛本因缘,往昔行菩萨道时,以誓愿成就无尽法界、度脱无量众生,十方诸佛同时集聚于法会,并先后入于正定三昧中;十方分身释迦文佛也同时集聚于法会。佛为慈悲教化从初发菩提心至十地诸菩萨,将十方分身还归本位于一佛身,十方分身住于一佛身又入于正定三昧中。佛接着对金刚手秘密主说,修行人初行菩萨道,应求明师;应在明师教化下发菩提心。在证悟微妙智慧与慈悲愿行过程中,兼学世间各种综合技艺,以恒顺众生为善巧,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种彼岸智慧,通达声闻、缘觉、佛三乘教义,善解菩萨密行法理,了知一切众生因缘心,深信诸佛菩萨得戒、得法并传承、教化、摄授、加持弟子等,绍隆佛种;还须妙解诸佛菩萨形像、方位、相貌、庄严等,作佛法栋梁;同时,安住忍辱、柔和、善顺地,于定空中知诸法无我,自离法我;于菩萨密行其决定心坚固不动,以究竟实相法之正理降伏其心,保持菩提心勇利不退。能如此安住菩提心,行菩萨道,可为人天眼目、众生明师,又为诸佛菩萨所称扬赞叹。这样的明师,如见有清净行的弟子,可为载法之器,身心远离世间染著尘垢,对佛法密义有大信解,并勤行精进所深信菩萨行,常念利他善心善行;对这样的弟子,明师应依戒法仪轨,传承、教化、摄授、加持,劝发菩提心。

佛说法时,要观察听法者因缘、福报、根基,因缘、福报、根基不同,所说法深义不同。佛教化弟子,传承密法者应观察是否能为载法之器。为载法之器者,得师密法传承、教化、摄授、加持,劝发菩提心。否则,为师者无法承担泄密毁法因果,万劫堕地狱难补罪过之万一,故法不轻传。法不轻传,既维护佛教密制久长延续,又恐毁受法者幼嫩根芽;非师不愿度,是师真慈悲;佛法非师法,大道不存私。密宗上师,欲收弟子时,须如法观因缘。以佛力加持,观察是否为外道盗法,或以恶见伪善心伺求其便毁法等。观察人相貌知业习,面色存黑气为多痴,黄气为多贪,白气为多善,青白气为间杂等。

法界即是心界,离心界无法界;众生界即是法界,离法界无众生界;故法界、心界、众生界,为一法界。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以同一誓愿故,以同一法界故,说满足一切智智法门,为救度法界一切未得解脱众生。行菩萨道,为三乘无量法门入一法门,一切众生心入一菩提心;十方诸佛皆依此一法门出世,皆依此一菩提心成就;故明师劝发菩提心。“又此经宗,横统一切佛教;如说唯蕴无我出世间心住于蕴中。即摄诸部中小乘三藏;如说观蕴阿赖耶觉自心本不生。即摄诸经八识三无性义;如说极无自性心十缘生句。即摄华严般若种种不思议境界,皆入其中;如说如实知自心名一切种智。则佛性一乘如来秘藏,皆入其中;于种种圣言,无不统其精要。”

于密宗中,佛性喻为般若波罗蜜,也喻为首楞严三昧,是具足定慧。以身印表示,左手为三昧义,右手为般若义,十指为十波罗蜜具足义。如以佛菩萨形像表示,女为禅定,男为智慧,黄 se为金刚身,白色为大悲身,红色为大慧身,青色为大空身,黑色为大力身。

佛子此大乘  真言行道法
我今正开演  为彼大乘器


过去等正觉  及与未来世  现在诸世尊  住饶益众生


如是诸贤者  解真言妙法
勤勇获种智  坐无相菩提

真言势无比  能摧彼大力
极忿怒魔军  释师子救世


是故汝佛子  应以如是慧 方便作成就  当获萨婆若


行者悲念心  发起令增广
彼坚住受教  当为择平地

山林多华果  悦意诸清泉
诸佛所称叹  应作圆坛事


或在河流处  鹅雁等庄严 彼应作慧解  悲生漫茶罗


正觉缘导师  圣者声闻众
曾游此地分  佛常所称誉

及余诸方所  僧坊阿练若
华房高楼阁  胜妙诸池苑


制底火神祠  牛栏河潬中 诸天庙空室  仙人得道处


如上之所说  或所意乐处
利益弟子故  当画漫茶罗

  佛接着说,佛现在为你等大乘根器的佛子开演正法;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住于无上正等正觉法位,以一乘佛教利益安乐众生。诸贤圣的如来,都解了行菩萨道的妙法,由勤行勇猛精进,证菩提一切种智救世,坐于无相道场。你等应知,菩萨行的大势力威猛无比,能摧毁具有大力并极其忿怒的魔军。你等行菩萨道救度世间的佛子,应以诸佛的智慧,方便救度不同种类的众生作为成就,使其都获得身心清净。你等如此行菩萨道的悲心悯念生起与增长,以受佛教化的坚固心,身心住于清净处;若入世间,当知一切皆是佛法性身,为行菩萨道,应选择平地、山林、花果、清泉等悦意的地方清净行,远离尘世是非、爱恨、得失的纷争,受诸佛所称扬赞叹。还应依佛戒、佛法,大办道场,大作佛事;若在清清流水的河畔,有鹅雁翔集游咏及妙音清雅等庄严的地方,以清净智慧解说戒义法理,修行悲心所生的菩萨道,正觉诸佛、缘觉、声闻等圣众,曾经在此地游历修行过,必为佛经常赞誉。还应以密行菩萨道的法事、僧事利益众生;在僧坊清净处、华丽殿堂处、高大楼阁处、名胜妙景池苑处、火神祠堂处、牛栏或水岛处、祭天地神庙空室处、仙人得道处等其它悦乐的方所,授法、授戒,利益弟子,庄严菩萨行。

TOP

菩萨密行,如源泉涌出,汇聚成福河;如法水长流,入无际慧海。时时无私念,处处无我事;随顺皆安逸,身心为道场。三世诸佛路,无上正等觉;曾为菩萨行,证得功德满。在世间行菩萨道的人,有的住山洞茅棚、漏室简屋、破庙烂寺;有的居亮丽殿堂、楼阁大房、苑林净舍;有的褴褛旧衣、清水粗饭、以步代车;有的衣着华美、香茶细食、车机乘行;有的拙舌笨手、朴实任怨、普通平常;有的身秀心灵、文采高深、富贵堂皇等,处处相差别,时时道无二。凡夫众著相生心,易分别名闻利养;不知道心离诸相,无常假相何须真。菩萨密行依因缘,一切差别皆无染;不著两边亦无中,恒顺众生普贤愿。若是攀缘结俗缘,污尘染身又染心;定是凡夫住世间,自断菩提说天然。横不比来竖不看,耕耘心地道业田;培护菩提功德苗,成正觉花果同现。



  秘密主彼拣择地。除去砾石碎瓦破器。髑髅毛发糠糟灰炭。刺骨朽木等。及虫蚁蜣螂毒螫之类。离如是诸过。遇良日晨定日。时分宿直诸执。皆悉相应。于食前时值吉祥相。先当为一切如来作礼。以如是偈警发地神。

  汝天亲护者  于诸佛导师
修行殊胜行  净地波罗蜜


  如破魔军众  释师子救世
我亦降伏魔  我画漫茶罗

佛接着说,你等行菩萨道的佛子,在选择道场时,为利益弟子,庄严道场,庄严菩萨行,应除去砾石、碎瓦、破器、髑髅、毛发、糠糟、灰炭、刺物、杂骨、朽木等废弃品;还应方便驱除虫蚁、蜣螂、毒虫、蜂蚊等有害物类;还应选择良晨吉日、吉时,一切行做与人天相应,处处呈现吉祥相;还应恭请佛像供养、礼拜,并在佛像前告知此处地神说,你等天地神执在此守护大地,曾亲近供养过诸佛导师;久修坚牢大地、清净智慧的殊胜行;如佛子救世,破诸魔军众;我等行菩萨道的佛子,在此建立金刚道场,密行菩萨道,同为降伏魔军众。

除去人生活中的废弃品,与人清净行相应;除去砾石、碎瓦、破器,比喻行菩萨道的人,应除去不信因果等知见障;除去髑髅、毛发,比喻行菩萨道的人,应除去一切退失菩提心的余习障;除去糠糟,比喻行菩萨道的人,应除去相有所生无明妄想的邪行障;除去灰炭,比喻行菩萨道的人,应除去声闻、缘觉的法执障;除去刺物、杂骨、朽木,比喻行菩萨道的人,应除去破戒、畏苦、懈怠的身业障。方便驱除虫蚁、蜣螂、毒虫、蜂蚊等有害物类,比喻行菩萨道的人,应驱除贪、嗔、痴、慢、疑五钝使。良晨吉日,每月的一、三、五、七、十三为法事吉祥日,八、十四、十五为法事最胜日。吉时,根椐月行一周天推算各星宿中的吉神当值时间。破诸魔军众,为驱散金刚道场中的魔众,由善神护法,使僧事庄严。

佛事、法事、僧事,时时吉祥,处处庄严;为什么还要有所选择呢?为顺应世间人天习俗,使人心顺、人气喜、人事庆,呈现吉祥相。有人不解密行方便义,随意责难攻击等,为多疑少智,自心增烦恼。


彼应长跪舒手按地频诵此偈。以涂香华等供养。供养已。真言者复应归命一切如来。然后治地如其次第当具众德。

佛接着说,你等行菩萨道的佛子,应于佛像前长跪舒手按地称诵此偈语三遍,并以燃香、香花等供养十方诸佛。供养十方诸佛后,还应皈依十方诸佛;即称念南无佛名号。并依次第称诵十方诸佛功德;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等!

行菩萨道的人,建立金刚道场时,于佛像前称诵此偈或安土地真言,是为遵佛旨救度龙天众生,又为龙天众生遵佛旨护佑金刚道场,使道场清净;并使来此道场听经受教众生普获法益,又获龙天护佑。称诵十方诸佛功德,既为亲敬诸佛,又为赞佛功德,还为受教众生对十方诸佛生欢喜心。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头面礼世尊足。而说偈言

  佛法离诸相  法住于法位
所说无譬类  无相无为作


何故大精进  而说此有相
及与真言行  不顺法然道



这时,金刚手秘密主向佛顶礼跪拜后,用偈语请法说,佛法虽示现世间诸相,又远离一切相。佛住于佛位,如如不动,寂灭为乐。法住于法位,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诸佛所说法,不能用量词或相体比喻出真实义,既无相,又无为,还无作。是什么缘故?佛还须说大精进、诸法相、诸有相,以及密行菩萨道的人,建立金刚道场时,应顺从世间法因缘与自然法则,如法行作,而不应违逆呢?

宇宙虚空万象与一切法则都为佛法性,法住于法位,是佛依因地愿力,为方便消除众生业力而示现;既远离一切相,又示现世间诸相;故金刚手秘密主向佛请教其中因缘。


尔时薄伽梵  毗卢遮那佛
告执金刚手  善听法之相


法离于分别  及一切妄想 
若净除妄想  心思诸起作


我成最正觉  究竟如虚空
凡愚所不知  邪妄执境界


时方相貌等  乐欲无明覆
度脱彼等故  随顺方便说


而实无时方  无作无造者
彼一切诸法  唯住于实相


复次秘密主  于当来世时
劣慧诸众生  以痴爱自蔽


唯依于有着  恒乐诸断常
时方所造业  善不善诸相



盲冥乐求果  不知解此道
为度彼等故  随顺说是法


佛说,善于听闻佛所说一切法的人,明了法离于诸相差别及一切妄想戏论。如听闻佛法的人,能身心清净,除去诸妄想思维心,诸妄念不令生起,所行无为无作不生业习,是自性真我已成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如虚空。而不善于听闻佛法的凡夫,愚痴无智所不能了知真实义理,以邪知邪见的妄想心,执著法相所生诸有境界,分别时间、方所、相貌等法相,自性真我被暂时的欲乐无明所覆蔽。为度脱众生的缘故,佛才随顺世间方便说。而一切诸法实相却又无时间、无方所、无作为、无造者,只住于法位。还有,于未来世中,诸劣根、浅慧、薄福的众生,以愚痴的贪爱自我覆蔽,只依于诸相有而执著,永恒追求生灭无常的欲乐,无时无处的造作恶业,仅以微善的诸法相盲目贪求圣果,或以不善的诸法相盲修瞎练、贪求冥通、贪求欲乐、贪求圣果,不能了知明解佛法中道;为度脱众生的缘故,佛才随顺世间说诸法。


佛随顺世间说诸法,而实无一法可说;佛位无说,法位无说。示现佛相有说为方便,示现法相有说为随顺。若住于佛位、法位,有说为谤佛、谤法。古人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末法时代愚痴无智的众生,都是可怜悯者,也必然有恶行的可恨之处;但不知醒悟、不知忏悔、不知法义、不知出离;虽有恶行的可恨之处,却又是真正的可怜悯者,唯有佛方便救度,唯依佛法才能自我救度。可怜无怜应自怜,可恨无恨应自恨;若知自怜善人怜,若知自恨无人恨。自怜自恨自身心,自善自恶自因果;身心相体自感召,因果苦乐自尝受。

TOP

秘密主如是所说处所。随在一地治令坚固。取未至地瞿摩夷及瞿摸怛罗。和合涂之。次以香水真言洒净。即说真言曰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凡真言中有平声字皆稍上声呼之以下准此)阿钵啰(二合)底(丁以反下同)三迷(二)伽伽那三迷(三)三么多奴揭帝(四)钵啰(二合)吃[口*栗](二合)底微输(上)睇(五)达摩驮睹微戌达儞(六)莎诃

佛接着说,你等行菩萨道的佛子,如此建立坚固的道场后,再用净洁的泥土涂抹四壁,装饰一新,使其庄严。还要用五种宝石、五种粮谷、五种味芳中药贮于净器中,浸泡三日,从第四日起连续三日,每日早、午、晚三时诵持香水真言一百零八遍乃至千遍,加持香水;至第七日,用此香水遍洒金刚道场。香水真言咒心,为皈依十方三世佛,今用香水洒净道场,为心地离诸垢秽,尘垢本来不生是清净菩提心;心地清净无分别无边际如虚空,超过一切语言比喻;以我心地如住大空于法自在,一切法亦复如是;能等遍一切众生界,随类心量随缘应现;法界之香与大悲三昧水和合,能除其一切众生心地垢秽;自性清净戒香与法性悲水和合,能清净法界;故行菩萨道,令道场具足庄严。

香水遍洒,金刚道场气息清馨;使入道场众生,于未受教前先受益,心清气爽,欣乐受教。佛教非讲气派,而是众生易以法生相,以相生心,以心分别;故佛法于世间,和因缘又合自然。

真言为咒语,密义不释。但密宗真言并非全是咒语,而有密义;故不应将密宗简单的理解为持咒。持咒自有神力加持,咒语不同,加持的神力不同。

行者次于中  定意观大日
处白莲华座  发髻以为冠



放种种色光  通身悉周遍  复当于正受  次想四方佛



东方号宝幢  身色如日晖
南方大勤勇  遍觉华开敷

金色放光明  三昧离诸垢
北方不动佛  离恼清凉定

西方仁胜者  是名无量寿  持诵者思惟  而住于佛室


当受持是地  以不动大名
或用降三世  一切利成就

白檀以涂画  圆妙漫茶罗
中第一我身  第二诸救世


第三同彼等  佛母虚空眼  第四莲华手  第五执金刚


第六不动尊  想念置其下
奉涂香华等  思念诸如来

至诚发殷重  演说如是偈
诸佛慈悲者  存念我等故


明日受持地  并佛子当降

  如是说已。复当诵此真言曰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一)萨婆怛他檗多(引二)地瑟姹(二合)那(引)地瑟祉(二合)帝(三)阿者丽(四)微么丽(五)娑么(二合)啰奶(平六)钵啰(二合)吃[口*栗](二合)底(丁以反)钵[口*履]输(上)睇(七)莎诃(八)

佛接着说,你等行菩萨道的佛子,于此金刚道场中,应知大毗卢遮那佛遍一切处;故应密修禅定。在密修禅定的功法中,忆念真言,定观大毗卢遮那佛神变所化释迦文佛,妙色身处于清净的莲花宝座上,发髻为冠显相好,身放种种色光周遍法界,正受常乐我净。还应定观四方佛,东方宝幢佛,妙身色相如大日朝辉,一切福德为宝,一切智德为幢;南方大勤勇佛,妙身色相放光明,遍觉娑罗树王花开为大勤,大空三昧清净无诸垢秽为大勇;北方不动佛,妙身色相寂定清凉无热恼,大般涅槃妙智法音化众生为不动;西方无量寿佛,妙身色相无等论,大慈仁胜为无量,大悲不尽为永寿。五佛一道场,密行住佛室,当受诸佛法,不动金刚地,三世行菩提,利益一切众。如此菩萨密行中,当观真我性身与大毗卢遮那佛无二无别,与十方救世的诸佛无二无别,与一切菩萨无二无别,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执金刚菩萨、不动菩萨常住道场护佑。菩萨密行住此道场中,至诚忆念诸佛名号,以殷重心诵持此偈语,当知诸佛慈悲,一定护念称诸佛名号的我等佛子。能于金刚道场中,如此发菩提心并受持佛法,佛子当降生于未来世中成就菩提。佛如此说偈后,又告知行菩萨道的佛子,当诵此真言。加持道场真言咒心,为皈依十方三世佛,诸佛以神力共所加持金刚道场,使之坚固不动,我亦心地清净;心王无动无垢,如比丘作羯磨法,和合同共受持;诸佛同心护念加持,皆同一戒一见,唯愿所作圆满。

禅宗说止观,密宗说定观;止定无分别,观中有净念。若离净念观,初行易走偏;观中净念难,难易在心间。净宗有念观,少定难净念;念佛入三昧,念观稳安然。几句殷重语,共与诸仁参;观中多魔事,善境不可贪。

TOP

持真言行者  次发悲念心
依于彼西方  系念以安寝


思惟菩提心  清净中无我  或于梦中见  菩萨大名称


诸佛无有量  现作众事业
或以安慰心  劝嘱于行者

汝念众生故  造作漫茶罗
善哉摩诃萨  所画甚微妙


复次于余日  摄受应度人  若弟子信心  生种姓清净


恭敬于三宝  深慧以严身
堪忍无懈倦  尸罗净无缺

忍辱不悭吝  勇健坚行愿
如是应摄取  余则无所观


或十或八七  或五二一四  当作于灌顶  若复数过此

  佛接着说,于此金刚道场中行菩萨道的佛子,应对自性众生生起大悲怜悯心,安住于极乐净土,心系佛功德,心念佛名号,才是身心安稳的究竟皈依处。还应常念因地菩提愿行,莫令忘失,守持初心;并不分别世与出世的垢净差别,身心离垢又无清净想,自性真我住于中道菩提;就是在梦中,也安住于无量诸佛与菩萨正在作普度众生大事业的境界中;或在梦中,正见无量诸佛与菩萨以安慰心,方便教化行菩萨道的佛子,为普度众生的缘故,建立金刚道场,庄严菩萨行,弘传义理甚深微妙的佛法。还应在余下的时日中,依法摄授弟子,利益人天众生;如弟子对菩萨行生起信心,如来种姓清净,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以证悟的深广智慧庄严身行,堪忍载法重任大责不知懈怠疲倦,戒行律仪清净无过失,有布施、忍辱、坚固、精进的菩萨行愿,是所摄受弟子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他条件可为参考。上师灌顶摄授的弟子,应为十人以下,多则难以摄授周全;若普通的摄授弟子,可以超过此数,平等大悲无限量。

行菩萨道的人,应注重实修,以证悟为本,方自度度人。否则,怜悯他人反被怜,无福空慧实可悯;口说大乘无实义,画饼岂能令充饥。师收徒众依戒仪,不看人面观根器;害群之马损师德,佛门清净治心地。行菩萨道的人,若我于清净中,则心中有垢秽,未入中道菩提。心无垢净差别,自性出世入世;来去皆观自在,所持金刚心地。

无福空慧,为不修惠施,空谈佛法似头头是道,妄论法理似无所不知,而实无证悟真谛,多是法相世理;如一位在家人,聪明过人,学问高深,纵广佛教起源发展,博大佛学法门禅机,细微古今高僧传记,具体塔寺特点品津;一次,遇见一位斋堂苦行僧,便问,“您做饭几年啦?”苦行僧回答说,“我只念佛号不记年!”
又问,“您累不累?”苦行僧又回答说,“梵音伴奏交响曲,只是凑合玩一玩!”又问,“您懂不懂佛法呀?”苦行僧又回答说,“懂不懂我都是释姓种!”又问,“我在说佛法,没问您姓什么呀?”苦行僧又回答说,“您在说佛法,没行佛法;我在行佛法,锅碗瓢盆替我在说佛法。”
这位在家人离去时对苦行僧说,“多读经书吧!才能达到智慧如海。”



尔时金刚手秘密主复白佛言。世尊当云何名此漫茶罗。漫茶罗者其义云何。

这时,金刚手秘密主向佛请法说,金刚道场中如此行菩萨道应为什么名称呢?是什么法义呢?

菩萨行为教化众生共同圆成佛道,故金刚手秘密主有此一问,为什么灌顶摄授弟子有人数限量呢?行菩萨道的人这样行作,应怎样理解呢?


佛言此名发生诸佛漫茶罗。极无比味无过上味。是故说为漫茶罗。又秘密主哀愍无边众生界故。是大悲胎藏生漫茶罗广义。秘密主如来于无量劫。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所加持。是故具无量德。当如是知。秘密主非为一众生故如来成正等觉亦非二非多。为怜愍无余记及有余记诸众生界故。如来成正等觉。以大悲愿力。于无量众生界。如其本性而演说法。秘密主无大乘宿习。未曾思惟真言乘行。彼不能少分。见闻欢喜信受。又金刚萨埵。若彼有情。昔于大乘真言乘道无量门进趣。已曾修行。为彼等故。限此造立名数。彼阿阇梨亦当以大悲心立如是誓愿。为度无余众生界故。应当取彼无量众生。作菩提种子因缘

  佛说,金刚道场中如此行菩萨道的名称来源于诸佛菩萨行,诸佛从初发菩提心种子播入心地中,既以生长根茎叶花果的菩萨行为至高无上道,再无超过此无上道;为此,佛说行菩萨道。还有,诸佛菩萨哀悯染著欲色界与无色界无量众生的缘故,依愿力化现法界本身就是广义行菩萨道。诸佛于无量劫来,以无上正等正觉的愿力所加持菩萨行,积集并具足无量功德。金刚手秘密主,你等应如此解知行菩萨道。诸佛不是为一众生、二众生、多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是怜愍于佛前授无上菩提记与闻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法义授无上菩提记又染著欲色界与无色界无量众生的缘故,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广行菩萨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善根相续不断,福报因果轮回,因缘值佛住世,行菩萨道当成就无上菩提;以此缘故,诸佛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愿力,于十方世界,如其无量众生本自业习而宣说诸法。若其众生于过去世中,未在无量佛所种植善根,播种福田,结善法缘,对此菩萨密行未曾修行,偶尔见闻此法也丝毫不能欢喜信受,徒增疑悔或诽谤,则永断善根。若有众生于过去世中,在无量佛所久种善根,广种福田,结大法缘,密行菩萨道,相继来世间,行菩萨道的人于一生中,能达灌顶摄授弟子十人限数为甚难。但是,行菩萨道的人以大悲心、大誓愿入世间,为度脱于佛前授无上菩提记的众生,亦应劝无量众生发菩提心,于未来世中作为菩提种子的大善因缘。

无余记众生,为值佛住世,于佛前授记;如某人于某劫中当得作佛,佛号某如来,国土眷属等;既以明了授记,又以终了授记。

有余记众生,为某佛住世时为汝授记;又为佛说若我在世或灭度后,有见闻大乘经一句一偈能欢喜信受者,我皆为授无上菩提记。

无余记与有余记众生,于过去世中都与佛有善缘、法缘,曾发菩提心,今生才有因缘值遇佛法,受教启修。世间人中,求声闻法启修者少有,求缘觉法启修者稀有,求大乘法启修者罕有;除不能信受者外,多为信受,少有实修;时至末法,尤为更甚,故实发菩提心者罕有。今生有因缘值遇佛法者,应惜缘、惜法、惜福,务求真修实证,即生成就菩提。

一切众生,皆以自然法与因缘法而生灭。自然法为佛法性大悲愿力化现的无量世界;因缘法为众生造作善恶业力感召的幻化身心。众生感佛恩,既应感佛无缘大慈恩;又应感佛同体大悲恩。无缘大慈,既包括天地自然与神力护佑,又包括众生自感身心与福报因缘。同体大悲,既包括佛性与众生自性同体,又包括众生戒体与法体的法性同体。修行人苦乐时感佛恩,既知三界空、苦、无常、诸法无我,又知神力护佑与福报因缘。修行人顺逆时感佛恩,既知自然与因缘和合,又知助道与破法因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