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醒梦辩论歌·幻乐众音讲记

梦境醒时知为假,梦里岂知醒见假!

醒者又找到一条理由成立梦境是假,醒境是真。

他说:昨晚梦里的显现,今天醒来时知道都是虚假的,但是做梦时根本不知道醒时所见是虚假。比如,梦里显现繁华城市,醒来回想一下,根本没有这样的城市,所以我毫无疑问心里明知这是虚假的。但是我醒时见的繁华都市,在你梦里根本不明了这些是假的,你依据什么说我醒时所见是虚假?



梦能暴露醒见假,醒于梦现有何害?

梦者说:虽然梦里糊涂,不知道醒见是虚假,但是观待梦里的显现,能暴露醒觉位的所见同样是虚假的,因为入梦之后,醒觉位的所见根本就没有。其次,你醒者对我梦里的显现有什么妨害呢?能由你醒时不存在,就否定我梦里没有这样的显现吗?

梦者以梦中没有醒时所见来揭露醒时所见不真实,因为如果它真实,应该在梦里继续见到,但是因缘不具足时,醒时显现丝毫无法进入梦境,从梦境这边来看,醒时所见尘许也不存在,由此就暴露了醒时所见不真实。

比如,一个病人作手术,在麻醉药效期过后,伤口开始疼痛起来,但是夜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之后,身识不再现行,所以梦中没有白天伤口的疼痛。从梦中无疼痛这一刻看,白天的疼痛确实是虚假的。

再说,像梦里显现高高的山、深深的水、陡峭的悬崖,站在悬崖边上心里非常恐惧,这些都是我梦里明明有的。这一点,以你醒时能作什么妨害?难道以你醒时不见就能否定我梦中没有吗?难道和你醒时所见不同,就能说我梦中所见不对吗?你醒者能对梦现做到哪种损害呢?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醒是你的醒,梦是我的梦,我们各是一套显现,你丝毫不能妨害我的显现。

以上醒者和梦者争得不可开交时,到底谁真谁假、谁对谁错、谁需要受惩罚?以下请看妙慧如何作出公正的裁决。



三、妙慧裁决

分四:(一)谁主裁决 (二)判定真假 (三)惩治醒者  (四)教诫和合



(一)谁主裁决

尔后智慧大法官,派遣妙慧审判员,

告于争论双方言,倘若如此而宣说,

虽有多言量已足,我于汝二作裁决。

(以下都是双关密语。所谓双关,意思是词句有表里两层意义,或者每个比喻都有它的密义,都隐藏了很深的意义。)

比喻:醒者和梦者正争辩不休时,智慧大法官派了妙慧审判员来到辩论场上,他对争论双方说:现在按这样说,虽然还有很多可说,但上面辩论的内容已经够量了,所以不必再辩了,由我妙慧来对醒梦作裁决。

这里,“大法官”和“审判员”,大法官就是坐在高位、轻易不说话、脸色黑黑的那位大人物,审判员就是在底下跑来跑去,一下到甲方这里调查,一下到乙方那里调查,把各自的证据记录下来,仔细核对、审察,最后做出判决。

这里,“大法官”是谁呢?就是文殊菩萨或者无分别智。他是在里面无言说、无分别。他委派的审判员就是妙慧。妙慧是一种分别心,它的作业(所作之事)就是对于一切所知法辨别何者有、何者无、何者真、何者假、何者有利、何者有害、何者该取、何者该舍,所以真正的裁决者就是妙慧。

“智慧大法官派遣妙慧审判员”表示什么呢?这有极深的意义,就是从根本智出后得智,无分别智触证法界后,自然得到无颠倒见一切所知相的妙慧,只有它有资格裁决法的真假、有无。无分别智的等流果是妙慧,故说“派遣”。

“倘若如此而宣说,虽有多言”:“如此宣说”意思是,每当醒者拿出一条证据来成立梦者是虚假,梦者就说这条证据在醒者身上同样具有,也就成立醒同样是虚假;其次,每当醒者拿出一条证据来成立醒者是真实,梦者就说这条证据同样在自身上具有,以此成立梦也是真实。

“有多言”,就是广说可以说一大劫,为什么是这样?这有很深的原因在里面。什么原因?就是在根源上,醒和梦的显现都是由心识自现的,都是习气成熟所显现的相,所以,凡是醒者建立自己是真实的根据,在梦者身上同样具有;凡是醒者破斥梦者是虚假的根据,在醒者身上也同样具足。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比如,醒者说:“我是现前显现。”梦者说:“我何曾不是现前显现。”醒者说:“我是现量见的。”梦者说:“我也是现量见的。”你想想,心识当下现起,就是同时有显现和了别的,当然是一样。或者,醒说梦过后没有,所以是虚假;或者梦现在醒时不起作用,所以是虚假。这个根据反到醒觉位也是一样,醒也是过后就没有,也是在梦位不起作用,所以也是虚假。因为二者都是缘聚则有、缘散则灭,因缘转换,随着就没有,当然都一样虚假。)

总之,醒、梦同为阿赖耶的缘起法,从这一点可以洞察到,一者身上所具有的真或假的法相,一定在另一者身上具足,因为这是缘起法的共相。以这个总纲展开宣说,确实有无量的支分和共相,所以说“有多言”。

“量已足”:由上面几方面的证据足以判定醒梦的真假、对错。比如医生诊病,望闻问切,看气色、听声音、问症状、摸脉象,由几方面就可以查出病因,开方下药。同样,知道以上几个要点就可以作出裁决,所以说“量已足”。其实,由上面十番辩论,在要点上已经透露了醒梦的真相,就是从显现、现量见、过后成空、缘起生、自心迷现等方面已揭开醒、梦的面纱,暴露了二者的真实面目,所以不必要再争辩下去。

“作裁决”,即裁断决定,裁断谁对谁错,对的给予摄受,错的给予治罚。密意是运用妙慧对于所知法定出真假,再对能境的认识方面判定谁正直、谁错误,最后决定见解和行为应该如何取舍。(有智慧的人听了这些话,就明白这里修行的方法。)

现在妙慧审判员就开始走上真理的法庭,对醒梦显现的真假作出公正的裁决,这应该是世界最重大的判案,它的重要性胜过从古至今世间所出现的一切判罪,所有关心宇宙与生命真相的人都应该把目光投注在这项案件上。

这次判决,如果判定醒觉位的显现是真实,那一切对醒时显现的追求、一切红尘中的生活,都像原先的认识那样,有所谓的意义;如果判定醒梦同样虚假,这就把醒觉位的显现一概判定为虚假,一切在显现法上面建立的人生观念,就会一时之间完全倒塌,所有媒体传播的有关竞争显现、由追求显现而实现人生意义的言论都成为不符合真相的荒谬之谈,所有世间中的行为都将重新检视,而转换方向。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一切世间显现已经被定性为虚假,暴露出是一个天大的谎言,由此在世界舞台上就没有资格说这有真实意义,这值得别人去求取。而且也让无数人内心震惊,原来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不可计数的众生都被醒觉位的显现法所蒙骗,一直在执著梦幻假像。

这场醒梦谁真谁假的判决,可以说是对醒觉位一切显现以及三界一切显现定性的问题,一旦判定了醒和梦一样虚假,就会被人们彻底地抛弃。这真是到了最关键、最重大的一刻,每个人都要派出自己的妙慧对这一特大真伪案件周密审查,事关重大。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关口、进入胜义的关口、舍弃轮回的关口。

平常我们对于一件小物品都斤斤计较,要分辨它的真伪。考察内心的动机,就是不愿意自己吃亏上当,谁愿意花钱买假货呢?现在不是一双皮鞋、一件衣服的真伪,是整个轮回显现的真假。如果这全体是虚假,那我们“花钱”、“流汗”所购买的就统统是假货。如果在这里被蒙骗而不能明辨真假,那将会导致我们从现在到未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只得到一个零的结果。其实,就是在这一个关键点上分出了生死的道和解脱的道。所谓解脱道,就是洞察到醒觉位的显现和梦一样虚假,由此就真正放下对轮回的追求,不再攀缘梦里空花,而死心踏地地回归本性。



(二)判定真假

汝二亦真亦虚假,未察各于自位[1]真,

察则一过为一揭,实际平等无差别。

妙慧审判员说:以我妙观察的智慧判定二位也是真实、也是虚假,这又怎么说呢?就是不作观察时,在各自当时的境界里都是真实的;如果观察,一者的过失就会被另一者所揭露;在实际意义中,二者是平等无差别的。

当年大恩上师这样解释:“没有观察观待自己的境界显现,都是实实在在有的,都真实。观察时,两者都是虚假的,醒觉位,梦的显现没有;梦位,醒的显现没有,两者都是迷乱的显现,都是虚假的。不观察,在自己的时位各自都很真实,梦中有很高的山、很深的河、有悬崖,而且见到野兽,心中有个恐惧的状态,和白天一模一样。同样,醒觉位的显现也是真实的。观察时,不但以醒能揭露梦不是真实,而且,醒觉位的显现方方面面都和梦境的虚假一样。由以上的辩论已经知道了这个观点。

所以说,不观察时是一样的真,观察时是一样的假,方方面面都是一样。真是两者都真,假是两者都假。这里的重点要落在‘梦和醒的显现都是无而现的自性’上。”

以上法王开示的重要涵义,再分四点详细抉择:

1、不观察时观待自身是真实 2、观察时观待对方是虚假 3、醒梦所摄的显现平等无差别 4、此颂意义重点在醒梦显现都是无而现的自性



1、不观察时观待自身是真实

对应第二句“未察各于自位真”:就是不以正理观察、直接按照根识前的显现来决定,由于根识前无欺有这一显现,谁也否定不了,所以是真实。

比如,眼翳者眼前显现空中的毛发,在他的境界里是真实有的,如果否定他有,就要成立眼翳者前无毛发,那就不能说是眼翳者。从心前无欺显现这点来看,观待醒觉位当时的状况,的确是心识前无欺显现了色声香味触,有具体的相状、性能、作用、结果,这是无可否认的;同样在梦位,梦心前也是无欺显现,有相状、性能、作用、结果。所以说“未察各于自位真”。

比如,心前显现了一本红皮的书,三两重、三百页,这些都是有的,因为以眼识衡量它,的确是深红色的,用秤去称正好是三两,翻开来计算也是三百页,这是无欺的显现。

按这样观察,六道众生心前都有无欺的显现,比如,六道众生聚会在恒河边上,地狱众生前显现了烊铜,饿鬼前显现脓血,人前显现清水,鱼等水族前显现为住宅和道路,天人前显现是甘露。观待自身的现象来说,这是无欺存在的,如果判定其无有,那就是承许即使在现相中也没有六道显现,这是损减名言,诽谤了轮回的显现法。

从醒梦展开遍观六道的显现,无一不是如此。观待每个众生自己的心识,无欺有他自己的显现,由这一层面就可以建立从地狱到有顶之间六道众生心识前的无量显现。比如地狱,有八寒、八热、十六近边、孤独地狱,或者五百地狱、十八地狱,或者此方地狱、彼方地狱,每种地狱中的刑具、受刑方式、痛苦程度、时间等等,林林总总都是心识前无欺显现的。或者,人间有多少野生动物、家畜、水族,每一种类都有它的身体、心识、饮食、生活方式、环境等的显现。或者,欲界、色界的天宫、光明的身体、自在的飞行、快乐的生活等等,观待自己的心识,都是无欺有的。

总之,就像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辨中边论注释》中所说:“在似现不清净轮回时,唯一诸法现基——虚妄分别心是真实有的,因为这样的轮回显现无欺而现,谁也遮止不了,而显现的生起源于自己的虚妄分别,离开分别心的显现法毫无成立,故为不损减名言,轮回的体性需以虚妄分别心安立为有。”这就是永嘉大师所说“梦里明明有六趣”的意思。

以人类世界来说,正是以这一真实作为依据,人类的科学技术、百工技艺、生产活动、测量运算才得以建立,这就是一整套世俗的法。在唯心自现、唯识变定的缘起律上分毫不差,所谓天文地理、宏观微观、心理生理、历史命运,完全是这上面的规律和现象。针对当时当地一类有情的心识,确实是那么无欺显现的。所谓“无欺”,就是没有不符合他当时心识境界的地方,确实是那样显现了形状、颜色、质量、数量、功能、速度、组合、分裂、运动、相互作用、前因后果,不论外界天体、粒子的运行变化,还是内身的新陈代谢、气血运行,或者有情个体的命运、福报、寿量,群体家庭、团体、国家的发展演变,或者朝代兴衰、历史演变,统统都是无欺显现的,以缘起律丝毫不差地在显现在运行。这就是《辨中边论》讲到的虚妄分别有。

所以,所谓真,就是以六根识作为判断标准,也就是以根识为量,这时在心识前无欺显现了,醒和梦都是这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在因上一样,都是分别识以习气力显现的像,在现像时,有具体的相状、感受、作用。

TOP

2、观察时观待对方是虚假

对应第三句“察则一过为一揭”:“过”是指虚假无实义,为什么一过为一揭呢?就是换位一观察,就能见到没有实体。所谓换位观察,就是换一个时间、换一个地点、换一种心态、换一个对象作观察,就能见到原先的现象不存在,这就是由换了位置见到前面的现象消失而揭露出它的虚假性。以下具体分析:



分四:⑴ 时间换位观察 ⑵ 对象换位观察 ⑶ 心态换位观察 ⑷ 地方换位观察

⑴ 时间换位观察

比如在醒觉位观察梦境荡然无存,就发现梦境是虚假的,如果梦境有实体,为什么在醒来时连一个微尘也没有呢?这说明它原来就是实际没有的。比如梦中见到一只老虎,醒过来观察,哪里有老虎呢?换一个时位一观察,就揭露出它的虚假。

比如到冬天,草原上的青草、野花都没有了,往回一想就发现,当时在夏天显现的花草只是一种假像,和梦里的花草一样。

为什么换位呢?这就要懂分别心的特点,分别心有很大的欺骗性,它在执相的时候是固执在一个点上不动,这就让你误以为有实体,在当下一念正执著时,不能了解到像是虚假的,但是换一个时位观察,就能透露出像的虚假,要点是在这里。比如眼前的一朵花,正执取时,你误以为有实体,等到黄昏凋谢,回头一看,就知道原先花的显现是虚假的。

还有能让你有感觉的例子,比如,你回想一下自己的前世在哪里,前世在现在是不是荡然无存?所以前世都是虚假的。或者观察自己今生,自从来到人间之后,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又有十多年的求学,再工作、成家等等,在此时此刻来看,是不是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所以在现在一看,就全都是假相。

再细一点,比如,对同一种所境的感受,小时候喜欢玩洋娃娃或者玩泥巴,当时有浓厚的兴趣,成年之后感觉这些索然无味,想想童年时的那些感受,会发现以前的那些感觉全都是假的。所谓的好玩只是儿童心理的假立,当时捏泥人觉得捏的泥人很有意思,这是自己的心假立了有意义。现在习气变了,觉得有意义的是权力、地位,认为玩泥巴已经无意义了,所以当时那种显现是假立的。

再比如,一个人在轮回里转换了种种角色,就像在舞台上粉墨登场,有时演天人、有时演饿鬼、有时演男、有时演女,换一个时位,前面就消失了,回头一对照,完完全全显露出是假像。这就是“一过为一揭”的意思。



⑵ 对象换位观察

还是上面的比喻:六道众生同时在恒河边上,饿鬼见脓血、人见清水等。饿鬼是见到充满脓血,但是人眼里连芝麻大的脓血都没有,从人的角度看饿鬼,就发现脓血单单是饿鬼的心前无而显现的,绝对没有什么心外的脓血。如果脓血存在,六道众生都应当见到,为什么其他众生不见呢?说明脓血是饿鬼心前安立的假像。

又比如祖母、孙子和一条狗,都在看一个摇滚乐队演出,孙子觉得精彩、刺激;祖母觉得没规没矩、无法接受;狗看得莫名其妙,摇尾就走。对照狗来看,孙子觉得精彩,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认为而已。

又比如,一个人眼里觉得好看,在另一人眼里觉得像妖怪;在母亲眼里觉得是天下最可爱的孩子,在其他人看来,这个孩子很平常;在怨家看来非常可恨。

或者,一堆粪便,人觉得不干净,狗认为是一顿美餐。从人的角度看狗,就知道根本没有真实的美餐,只是狗自己的心虚假安立的美餐。

所以,只要你能洞察到不同对象的心前显现不同,就会明白除了是自己的心假立之外,并没有心外真实的东西。展开来看,六道众生各有一套心前的显现,由换位无有,就揭露出现象是虚假的。



⑶ 心态换位观察

当心情很坏时,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和自己做对,每个人都像是仇人;当心情愉快时,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友好,甚至遇到从前的仇人都想去拥抱一下。所以心情好时,万物都显现为欢乐的相;当心情压抑时,遇到什么都不高兴,什么事都感觉不对头、不顺心。由于换了心态,显现就不一样,这就说明原先的心态是虚假的。

所谓的亲人和敌人,也是除了自己心分别执著的状态之外,外在并没有真实的亲人和敌人。比如说一对男女,以男方来说,他眼里的对方在不断变化,原来对方是陌生无关系的人,后来在一个单位里工作经常见面,就对她有了好感,觉得她很可爱;接触多了,他们相爱了,她在他的眼里就是西施;由此他们结婚,她成了他的妻子、是他生命的一半;接下来的几年,他们的生活逐渐平淡,常常为了各种琐事争吵,在他眼里这是一个很烦的女人;再以后矛盾逐渐升级,最后势同水火,协议离婚,这时在他眼里对方成了怨家仇敌。

从这里也看到,所谓亲怨都是假的,除了自己分别执著的状态之外,再没有别的实义。一切都是随自己的心而假立的。



⑷ 地方换位观察

比如,一个藏族女人在外面拼命打工,用一年赚来的钱买一串大大的红珊瑚挂在胸前,天天炫耀,觉得自己很美、很高贵,但是戴着这样的装饰走在汉地大都市里,现代人觉得这种装饰很笨、很可笑。所以,一个地方人们心中觉得有意义的事,另一个地方的人观念不同,就觉得毫无意义,从这一点就揭露了所谓的意义,不是外境有那种意义,仅仅是人们自心假立的意义。

比如在一些开放地区,人们把染发当成美,而在保守地区就认为不成体统,两相比较就知道美丑观念都是假立的。

总之,我们仔细观察的话,由醒和梦所摄的轮回显现法,由于换了时间、地点、对象、心态,见到原先的显现不存在,就能觉悟到那个显现仅仅是当时、当地、心识的显现,除了只是以自己的分别心遍计之外,并没有什么真实的存在,从这一角度就说“察则一过为一揭”,由此就知道由醒梦所摄的一切显现都是虚假的。

弥勒菩萨的《辨法法性论》里有两句非常精要,就是:“实无而现故,以是为虚妄,彼一切无义,唯计故分别。”意思是,在实际当中这样那样成立,丝毫也成立不了;在实际没有的同时,心前这样显现,由此就知道这是虚妄的;这一切都没有实义,都只是分别心遍计的,所以就知道这只是分别。



3、醒梦所摄的显现平等无差别

对应“实际平等无差别”:这是下结论。我们原先的看法是“醒和梦有天和地那样大的差别”。现在妙慧判定,实际意义当中两者平等没有任何差别,完全是一味的。要说真,都是真;要说假,都是假。

通过以上的抉择,大家就知道所谓平等有二点,第一、如果不观待别的,而只观待自己,醒梦所摄的六道显现都是真实的;第二、观待别的来看,六道显现的每一种都没有真实的意义,都同样是虚假的。所以是“实际平等无差别”。

总之,大家要明白三界的显现都是梦,都是实际无有而显现,从“无而现”这一点来说都是梦。

前面两条,一条是说显现无欺有,一条是说实际中没有,这两方面同时积聚在每一个轮回显现法上,所以在《辨法法性论》当中以“实际无有”和“显现”双聚来成立轮回有法的体相,而且把“无而现有”比喻为梦,这就完全揭露了轮回诸法平等无差别的体相(也就是有法的体相),从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地说“人生如梦、轮回如梦”,更直接可以说“人生是梦、轮回是梦”。



4、此颂意义重点在醒梦显现都是无而现的自性

上师这一句开示很重要。比如色的六尘方面,像空中毛发那样,是无而现的色的体性,这个轮回中的所有显现就是像毛发那样的显现。抉择到这里开始明白,一切显现都是像梦中的色那样的现象。比如,所谓山,不是心外有坚固实体的山,是梦中的山;所谓繁华的都市。不是心外有五光十色的都市,是梦里的繁华都市,像这样叫做无而现的梦中之色。再从心识方面观察,就是执取此种、彼种的能取心识,既然所取是像梦中色法那样实际没有,能取的心识当然也是虚假的。

不知大家听懂了没有?既然说了“无而现”,就不是实际有而显现,而是实际无有而显现。这样的显现仅仅是像空中的毛发那样的显现。

比如,你过去认为现实生活当中样样都是有而显现,这是一个大错误。现在妙慧判定醒梦平等无差别,就是断定一切显现都是如梦中那样的显现。所以大恩上师开示此颂的要点在由妙慧认定“一切显现是无而现的体性”。这一点得到定解,就从闻思上悟入了《辨法法性论》所讲的有法体相。有这样的基础,以下的如梦观才好如理起修。





--------------------------------------------------------------------------------

[1] 自位:各自的时位——醒觉位和梦位。

TOP

以上妙慧已经判定了显现的真假,由醒和梦的现相都是无而现,就决定了都是迷乱。

下面妙慧作第二番裁决,就是对能境认识的状态判定谁正确、谁颠倒,然后决定对谁治罚、怎样治罚。



(三)惩治醒者

(这里,醒者代表凡夫认为醒现是真实的颠倒心,梦者代表认为梦现不真实的无颠倒心。惩治,即对治颠倒心。)

汝二虽然悉不真,梦迷许迷性正直,

醒汝迷乱说不迷,固执不舍当惩治。

妙慧判定:你们二位虽然都虚假不实,但你们的性格不同,梦者他没有说自己不迷乱,他不但说自己是迷乱还说你也是迷乱,看得出他在承认迷乱,而你醒者狡诈不正直,你本是迷乱却说自己不迷乱,你还不肯舍弃自己的观点,所以应当治罚。治罚你的原因是:你本来是虚假的,却不承认是虚假,还说是真实,所以要治罚你。

颂中“固执不舍”表示在我们内心里始终没有放弃过醒觉位显现有实义的观点。我们从无始劫来念念执著这些显现是有实义的,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面,为了拥有一份美好的显现想方设法去追求。我们是为了获得这些显现而计划、而拼搏,我们的成功、荣誉和辉煌都是建立在显现法上面,所以,我们怎么肯把显现法看成是毛发那样无意义呢?如果把醒觉位的显现判定为虚假,这等于是把我们所迷恋的生活意义彻底否认了。对于在幻化光影里执著惯了的人,确实不是一时就能放下的。不用说万缘放下,就是境界稍微清淡一点,也让人接受不了,比如在大城市里过惯了,在深山里一天也呆不住,因为那里幻像、幻觉太少了,六根没有多少可抓的假像,心里反而感到不适应,这就是妄执成性,一时难以放下。

大家要知道,“固执不舍”是表示我们对醒觉位显现的实执极其严重,从无始以来到今天,念念执著实有,处处执著实有,从来没有舍弃过。“当惩治”,就是应当对治这种颠倒心。为什么要对治?因为不对治就无法解脱,这又怎么讲?《大乘庄严经论》说:“解脱唯迷尽。”(解脱唯是消尽了迷乱)现在把醒的显现执为真实,这就是迷乱,从这里就出了杂染的轮回。

大家想想,如果不对治这个颠倒心,是不是会导致一切时、一切处颠倒?过去的无数生中不就是这样吗?我们从未想过醒就是梦,我们不知是从哪时开始执著显现真实,从初一颠倒到十五,一生又一生都在这上面颠倒,不论遇到哪种显现法,一一都执著有实义。所以这是无量生无量处都缘于显现而颠倒,往后看,再不对治这个如癌细胞般的颠倒心,它还将继续无止境地颠倒下去。它是杂染轮回的源头,是由它而引发了无数烦恼、无数业和无数痛苦,是由它让无数人在无量世、无量处颠倒错乱,是由它让人狂心奔逐、不能休歇见到本性,所以它是万祸之源、解脱大障,必须严厉惩治。

梦虽愚迷然正直,醒虽精明反更愚,

坚与不坚由习因,二者自果则无异,

妙慧继续说:梦者虽然愚笨,但他笨也没有出问题,他老老实实承认是迷乱,醒者你呢,自命不凡,自以为有见识、无所不知,实际上成了非常愚痴的一个人。为什么说更愚呢?上师解释:因为现前的一切显现本来和梦一样虚假,他还自以为真实,加深了无明愚痴的程度。

实际上,梦和醒的显现都有相续的长久和短暂,而且,梦位和醒位也都有习气的浓厚和薄弱。这里和《智慧品》一颂的推理方法相同。《智慧品》一颂的意思是,乃至相应的因缘聚合之间,即使幻化的显现也会一直生起;乃至能出生有情的因缘——业和烦恼等没有退失,为什么有情不产生呢?要点是:二者在“缘起生如幻”这一点上无差别,只是缘起生的现象有相续长短的差别。换在这里,就是观察:醒梦显现的不稳固唯一是由因的习气持不持续所造成的,习气能长久持续,现象就表现为稳固;习气不能长久持续,现象就表现为不稳固,但是不论稳固或不稳固,两者自己的果都平等是由习气力变现的假像。

总之,“有差别”是指显现上有坚固和不坚固的差别;“无差别”就是没有一真一假的差别,或者“在这个显现分上没有任何外境”无差别,也就是在“现象没有真实体性”上无差别。

以上“妙慧惩治醒者”的内容讲了两颂,重点是判定能境认识的正邪。我们做梦时不知道是虚假,所以是愚痴,但醒来承认梦境没有实义,这是正确的认识。而醒觉位,由于历历分明地见色、闻声等,就执著显现实有,因为“身在假中不知假”,还执著是真实,所以“反更愚”。

实际上,虽然醒梦显现有坚固和不坚固的表现,但这只是由习气厚薄而造成的,其实,这所有的现象都平等是无而现的像毛发那样的假像,假如以自己看得清楚或表现稳定,就执著它是真实,这就是“迷中倍人”。本来二取的现相现出来就是迷乱,对于它还执著为真实,生起种种分别妄想、攀缘追逐,这是加倍的迷乱,叫做“迷中倍人”。

颂词说“精明”,就不是一般的明,连很细的地方都能分辨,连很远的未来都能事先打算,这就是精明。但是“精明反被精明误”,他认为自己的感官清楚地见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分析到了,千真万确,一定有利可图、有前途可发展、有意义可获得,这样就成了“迷中倍人”。

我们往往自以为聪明,能了解、能算计、能预测,认为真实有利可图、有途径可入、有商机可趁,而且一做就有效。我们从始至终都认为这是实有的,一直像渴鹿奔向阳焰一样,提前预想、中间争取、得不到还幻想。但是不要忘记,在错乱的世界里,一样有景象、有规则、有作用,但他的本质毕竟是错乱。在虚假的现象中,进一步用第六意识对显现法执著此等彼等,并用种种名言假立,这就是醒者邪的地方。



以下看妙慧怎样惩治醒者:

汝今跟随梦者后,彼此见行应合一,

(法王解释)妙慧审判员说:“狡诈的醒者你从今天开始跟随梦者,把自己所有内识和外境的显现,都(观成)和梦的境界一样,应当需要了知诸法如梦如幻的要义。你在醒时对于梦的境界没有耽著心,要以这样没有耽著的心态对待醒时的显现法。按这样去做。”

通过上师如意宝的开显,我们就明确地知道“醒梦见行合一”的涵义。过去“见不合一”,就是梦中的内识和外境,见是虚假;醒时的内识和外境,见是真实。现在应当“见上融合为一”,就是对醒觉位的心和境,都见到和梦一样,正显现的当下不存在,如同梦中的城市和见城市的梦心。

过去“行不合一”,就是对梦中的境界没有耽著,觉得它没有实义,不去贪执它,但对醒的境界耽著不舍,没有得到就逐取,已经得了就守护,好的追求、坏的抛弃,总之在执著实有的状态中作一切行为。现在应当“行融为一”,就是应当以不耽著的心态对待醒时的一切显现法,梦里的人、梦里的名声、梦里的财富、生活,得了是梦中的获得,得了也无所喜;失了是梦中的失去,失了也无所忧。这就是行为和梦一致。

举例来说,到了一个海岛上,满地都是金银财宝。有个声音说:这是梦境,金银财宝都是假的,梦里的财富,有什么好欢喜!

走上领奖台,千千万万的人欢呼、鼓掌、挥手。有个声音说:这只是梦里的假像,梦里的荣誉,毫无实义!

一下子由贵族降为平民,在大街上卖早点。有个声音说:这是梦里的卑贱,你并没有失去什么!这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公共场合被人污辱、谩骂。有个声音说:这是梦里的声音,不是真的。心里就不会计较那些话,都是梦中呓语嘛。

见到别人功成名就,内心无法容忍。有个声音说:这只是梦里的景象。心一放下,嫉妒就会止息。

可爱的鲜花凋零了,心里正感伤时,有个声音说:这是梦中花落,有什么好哀伤。

登山运动员攀登地球上的十大高山,似乎觉得有多么伟大的意义。有个声音说:这是梦境的山,即使征服所有的山峰也没有实义。什么豪情壮志、慷慨激昂顿时就没有了。

或者要和一个女人或男人结婚过日子。有个声音说:这个女人或男人是假的。所以是“梦中夫妻、梦里的家”。还是一起修道、觉悟吧!

像这样,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看成是梦,梦中的感情、梦中的家、梦中的工作、梦中的事业、梦中的财富、梦中的名誉,尽管过梦中的生活,不往心里去,不把这些放在心上,这就成了“醒梦见行合一”。



言讫念绳系醒者,交付梦手不许离。

(法王):“妙慧说完之后,就以正念之绳绑住醒者。正念就是上面所讲的,醒的一切境界和梦一样,提起正念,想自己的境界全都是和梦一样。妙慧用念绳把醒者绑得紧紧的,交于梦者手中。妙慧(对梦者)说:‘如果醒者对于一切境现完全和你一样,承认是虚假的,你就别打他。如果还和原来一样固执(认为是真实),打不打他,你看着办吧!打死了也没关系。’这样就把醒者的境界都交付给梦了。”

全知的道歌和上师的解释妙义纷呈。我们逐条作剖析。“言讫”是表示阶段的词。妙慧作出裁决之后,用念绳系住醒者,密意是表达慧和念的关系。宗大师的《广论》有一句:“所念境先以慧别,次乃念取,以念无择境力故。”念心所本身没有拣择境界的能力,所以首先要以妙慧辨别所念的境。依靠妙慧就能判定显现的真假、认识的正邪,明确地定好所念境。所念境就是一切显现都和梦一样。这里“言讫”,密意是妙慧获得了决定。如果没有“言讫”,那就还要运用妙慧观察抉择。没有这个前提,单单口说是梦、心里不知如梦的意义也不行。所以说“所念境先以慧别”。

“言讫”之后,就要用念绳把醒者紧紧系住,意思是一切时坚持正念。如果只是由妙慧决定了一切如梦,而不能坚持正念,这也不可能成就如梦观,因为只有依靠正念的作用,才能做到时时处处作意如梦,由此而最终把如梦观贯彻于一切时处,达到醒梦完全融合为一。所以在妙慧简择之后,接下来的一个重点就是坚持正念。

“念绳系醒者”,“醒者”是正念所系之处,“醒者”二字要理解到是涵盖到一切醒觉位的境界,不仅是处在醒时某一时、某一处、某一段显现时不忘记作如梦观,而且是要在醒时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大大小小的显现中,都作如梦观,所谓“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梦观”。如果静时观如梦,动时不观如梦;上座时观如梦,下座时不观如梦;无事时观如梦,有事时不观如梦;大事观如梦,小事不观如梦;顺心时观如梦,不顺心时不观如梦;行住坐卧观如梦,吃喝拉撒不观如梦;见陌生人观如梦,见亲人、爱人不观如梦;境界平淡时观如梦,声色正浓时不观如梦。这都不是“紧把念绳系醒者”,都是有渗漏。反过来,无论大事小事、独处聚会、成功失败、欢喜忧伤、山林城市、静闹闲忙,小至穿衣吃饭,大到生死关头,一切时处都不离“这是梦”的作意。这就是用念绳系住醒者,交在梦的手中。

所以还是那句古语:“道者,须臾不可离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暂时不在,如同死人”。这样就知道这个法是何等广大,我们要理解到,无论在哪里,都是修如梦观的道场,无时不可修、无处不可修,不像其它法,有时间、地点、威仪、环境等的局限,这个如梦观是时时处处都可以串习的。

有人问:为什么如梦观要求在一切境上观?

答:一切境本是如梦如幻、无而现的假像,不论何时何处,你不观如梦,就会被假像骗走,从这里就出了执著、烦恼、有漏业和未来的生死;你观如梦,就能离开执取。所以,迷悟染净在一念分判,不观是迷、观是悟,不观是染、观是净,不观执求、观放下,这有多么重要!有句话说:“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你在哪里倒下的,就在哪里起来。)因为过去就是在一切显现上颠倒的,所以现在要在一切显现上生起觉悟。就像生存时时不能离开空气,修般若的人时时不能离开观照。所以道歌最后说“不许离”,就是过去片刻不离、事事不离执显现为实有的颠倒心,让它完全翻过来,变成片刻不离、事事不离这是梦幻的观照。这样观照恒时相续,就可以让如梦观打成一片。

上师说:“打死也没关系。”这句“打死”真是妙语。“打死才好,不打死他,天下不太平!”打家劫舍、兴风作浪就是他。一时不打死这个实执心,一时就由它起染污烦恼、造染污业、受染污果报,所以要打死。打死了便无贪无惧、无喜无忧。

TOP

由这个“打死”,联想到憨山大师在《梦游集》里所讲的一件事:

那是憨山大师在塞北游历时,一夜和健儿骑马夜行。路边有块大石头,马忽然见到石头一下惊得几乎倒在地上。憨山大师提缰绳奋力鞭策,强迫马绕石头走了几十圈。到这时,憨山大师还引马让它一再看那块石头。过了许久,才放马前行。从此之后,马遇到任何东西都不惊了。

要像这样,用念绳绑住醒者,再再把自己的心引向境界,观清楚它只是一个梦。久而久之,执著实有的心就会被打死,打死之后,就可以放松了。

精修如梦观的榜样:

民国江味农居士在般若上有很深的造诣,他在《金刚经讲义》中讲述了自己的学佛经验,他说:“不慧学佛以来,前二十年,虽修种种法,作种种观,毫无进步。一日于此四句偈忽若有悟。依此修观,初亦若即若离,若明若昧,未成片段,并无甚效。继悟应于一切境缘上,极力作意以观察之。虽一极小之事,或极顺心,或极不顺心之时,皆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即修持佛法,亦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如是久久,虽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功夫尚浅,然实从作此观起,此心渐觉空空洞洞,于一切境相,渐能无动于衷。看经时眼光便觉亮些,念佛时亦觉踏实些。今请诸君试之,必有受用。当知博地凡夫,欲回光返照,舍此无下手处也。”

传记上讲他一生得力于般若,从事参究,早得消息,豁然大悟,一心常在定中。晚年有五年夜间无梦。临终金光遍照,阿弥陀佛接引,安然往生。

对于大居士现身说法,姑妄下三句评语:

居士般若得成就,来自如梦观稳固,丝毫无渗漏。

居士如梦观稳固、丝毫无渗漏,来自坚持正念、极力作意,丝毫不放松。

居士坚持正念、极力作意、丝毫不放松,来自妙慧见理真切。



(四)教诫和合

以下是妙慧对于醒梦作教诫。妙慧讲了醒梦相违的过患和和合的利益。“醒梦相违”意思是对待醒现和梦现,见解和行为相违。“醒梦和合”意思是对待醒现和梦现,见解和行为一致。“妙慧讲过患和利益”,密意是要求观察过患和利益,由数数观察过患发起厌离心,由数数观察利益发起欣求心,两种心生起时,就能把心引入如梦如幻的观修。



汝二莫争应和合,违成三千破败魔,

和为三世引导师,知此彼此悉获益。

颂中“三千破败魔”、“三世引导师”是专有名词。“三千”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狭义为一尊佛的教化区——10亿个世界里的众生,广义指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使这一切众生遭受破坏、衰败的魔王,叫做三千破败魔。“三世引导师”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的导师佛陀。醒梦相违就成为三千破败魔,和合就成就三世诸佛。“知此”,即知道醒和梦平等无差别。

(法王解释:)(妙慧审判员教诫说):“你们应当和合,如果相违,(也就是)醒觉位的一切境界不了达是如梦如幻,反而去执著这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这样的话,过去的三有六道众生转生轮回,以及未来的三有六道众生转生轮回,这一切问题全部是由你们二位争执的过失所导致的。最使世间破败的魔就是这个不和合的争执。(相反)通达醒觉位的一切显现没有丝毫差别,完全和梦一样,通达诸法如梦,依此就成就三世诸佛。”

法王进一步解释:“无始以来,我们就是因为对醒觉位的显现不通达和梦一样,导致转生轮回。如果(了达)醒觉位的一切如梦、幻一样,轮回根本的我执也会彻底断除,我执被摧毁的话,我执所引起的烦恼也没有了,业也净除了,异熟苦的果报也灭了,这样就会让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者成佛。(你们二位)真都一样真,假都一样假,(最终)一切都如梦如幻。你们二位通达,对彼此都有利益。”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总体上已经帮你打开了思路,对于有智慧的、正直的、能懂得理论方法推理的利根者,这些已经足够了。对于梦是虚假、醒是真实在百千万劫中也根本拿不出或找不到充分的理由,(由此)可以通达醒完全和梦一样。如果不是利根,而是对于醒特别耽著的中、下根人,那就需要反复从很多方面作观察,就是醒者说许许多多理由成立真实,梦者就用许许多多理由推FAN它。这就像帝释天的金刚杵那样一直紧随不离。帝释天的金刚杵一旦瞄准了某个人,不论他躲藏也好、逃跑也好,金刚杵一直跟定他,决不会中途退回来,不打中、不致之死地决不罢休。所以,不论醒者说什么,梦者推FAN它的理由一个也不缺少,不堪回击的一个也没有。”

按法王的教导,我们中下根人要对如梦如幻的道理反复观察,直到生起丝毫不怀疑的定解为止。有了定解,再安住定解反复串习,就能真实生起一切显现如梦如幻的修行。

第二句“违成三千破败魔”:所谓“违”就是认为醒的显现有真实意义,和梦境根本不同。这个颠倒心把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摧残得惨不忍睹。所以,魔王不在外面,魔王就是我们心里执著醒现实有的颠倒心。

问题就有这样严重,一切都是从心发出来的,如果执著醒的显现有实义,就会得了生贪心,没有得生嗔心,恒河沙数的妄想都是为了这些显现法,分分秒秒身口意的造作都是为了他。如果不是贪求它、争夺它,世间会有这么多烦恼和罪业吗?会有这么多家庭悲剧吗?会在轮回中长劫沉沦、生死无量吗?

人类的私欲是建立在显现法上的。不惜代价你死我活地竞争,就是为了占有显现法。人们的理想建立在哪里呢?也是建立在显现法上,车子、票子、房子哪样不是显现法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有步骤、有方法,日日夜夜追求,所以都是因为看不到显现法的虚假性,让人颠倒糊涂。总之,人们都想在醒时的显现法里面得到利益,实现自身的价值。千军万马都是希望占据醒时显现法的一角,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人也是想在显现法上得到享受,想在天界发展,其实那也是梦。人间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无一不是抱着一类显现法在逐取。众生的所求就是显现法,分别心念念在这上面攀缘、计较,由此造成了无量的烦恼和业,制造了三界无量的过患,所以说“违则三千破败魔”。其实,没有外面的东西让人们受苦、失败,人们唯一是被一个颠倒心给愚弄了。

我们知道顶生王因为过去向佛做了供养,得到很大的福报。但是他到了三十三天之后,执著那里的显现法,高了还想再高。他和帝释天平起平坐,觉得还不够,想独霸为王,所以他执著天宫的权势,难死这颗执著显现的心。这一念执著的心就让他从天宫翻身下来。

再看,这世上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有那么多苦、那么多情,人与人的关系那么难调和,有那么多纷争、动乱,推究它的原因,哪样不是执著显现法呢?

兄弟之间,如果都作如梦观,就不会发生争夺家产的事,如果执著一套房子是实在,少了一平方米就觉得吃亏,如果知道房子只是梦幻泡影,那就有也好、没有也好,也就了无纷争了。

冷静地观察一下醒时的显现法是什么?观察后心里会大惊,所谓我们的身体、事业、爱好、环境、家庭、民族、国家、地球,没有一个不是显现法。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显现法构成的世界。小到一粒微尘,大到整个太空;从个体生老病死的一期生命过程,到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时间上,向前一直推到无始,向后一直推到无终,全部是醒时显现法的内容。而这也是所有凡夫俗子念念驰求、分别的地方。

单单以我们居住的地球来说,全球六十多亿人,都是围绕一整套的虚假显现,在分别、在执著、在计划、在竞争、在受用。人人浑然不觉这是梦里的妄动,还在奋力争夺、捕捉,这真是很荒唐的事!大家在荒唐当中,不觉得荒唐;在无实义当中,觉得有实义。想一想无量无边的凡夫全数被欺骗、时时被欺骗、事事被欺骗,而且是无量劫以来被欺骗,再没有比这个更大规模的骗局,再没有比这更旷日持久的骗局,更没有比这个更骇人听闻的骗局。

我们应该觉醒了,在迷梦当中再如何执著、追求,最终只落得两手空空,一无所得,所得到的只有一番苦味而已。

我们人的追求无非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是追求这一世外在五欲的享受(五欲是指色声香味触的五种欲尘),不择手段地营求,结果积集了大量的非福业,来世感受三恶趣的苦报;第二类是不求现世,只求来世能得到美妙的五欲享受,以这种动机造作福业,来世就转生在欲界的人天两趣;第三类是不求外在的五欲享受,转而向内追求内在的乐受和舍受,由这种动机就积集不动业,来世受生在上界的色界和无色界。不论追求的是外的五欲尘的享乐,还是内的乐受和舍受,总之都是贪著显现法的幻像,总觉得眼前有一种实义可以获取。由这种实执驱使,向外驰求不息,以这个造作的力量而现前三有一切衰损。

所以导致三界一切衰败的根源,就是这个执著醒现实有的颠倒心,这是众生心中最大的魔王。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被他骗走了。是由它驱使,让无量众生追逐一个个假相,由此就陷在惑、业、苦的轮转中。要不是贪著显现法,怎么会去杀、盗、淫呢?在地狱中随便问几个众生,他们都会说:我受这样大的苦,都是因为被醒时的显现法欺骗了,如果不是贪图财富、名声、女人、权势,我们怎么会犯下这么大罪业,怎么会受这样大的苦!

像这样,从地狱看到天宫,众生心里都有一个实执的魔王,他占据心中,让人完全陷入迷乱,一刻无法停止地驰求假相,这样一年又一年、一生又一生地轮回。所以就是在这一点上出了大问题。

为什么说“和为三世引导师”?因为能把醒的显现看作梦境一样,由此入手,就开始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无非虚假,由此就能解脱对幻像的分别、执著。不对幻像分别、执著,就不向外驰求。不向外驰求,就能死心踏地地回光返照。由回光返照,就能证入不生不灭的法性。由证入法性,就能获得转依而成佛。所以这是成就三世诸佛的捷径。

TOP

醒梦和合

分二:(一)见行合一 (二)果证一如



(一)见行合一

(醒和梦在见和行上达成一致,是在因上的和合。后面一科是果上的和合,真正达到醒梦一如的境地。)



此后双双知无别,见谁遇谁同等作,

从此二者争论息,二心所缘转成一。

“此后”是指妙慧裁决真假、邪正之后。“双双”是“醒梦双双把家还”的双双。“双双知无别”就是醒者对梦者说:好朋友!原来我认为我醒觉位是真实,现在我的一切境界和你一模一样。梦者也对醒者说:好朋友!确确实实,我们二位的境界是一模一样的。醒者知道和梦无差别,梦者知道和醒无差别,这叫“双双知无别”。他们开始友好地握手。

“见谁遇谁同等作”,是指不论遇见醒者,还是遇见梦者,他们两个都是同样同样地作,在行为上完全一致。

“从此二者争论息,二心所缘转成一”,就是梦者想:“像我梦者不真实一样,醒也是如此。”醒者也想:“我白天醒觉位的显现全部和昨晚做梦一样。”从这以后醒和梦的争论完全平息了,他们不再有观点上的分歧,醒梦两颗心的所缘转变成一样。

以上这一颂的密意是什么呢?

“此后”,是指妙慧已经作了审细的观察、辨别。“双双知无别”就是由此见上达成一致,认识到醒梦都是无而现的现相。

“见谁遇谁同等作”,表示不论是醒是梦,当心前显现的时候,都按照“正显现的当下实际不存在”来串习。(按这一点串习,就是“作”。)比如,醒时听到声音,就作意这个声音正显现时当下不存在,并没有一个可执取的东西。梦里梦见城市,就作意正显现的城市也是当下没有实体,不应去攀缘。不论遇到什么显现,都按这样作意串习,叫做“同等作”。这是行上达成一致。

法王解释说:“宗大师在《密集五次第的讲义》中讲,只是在梦中认识梦,并没有太大意义。(比如)我现在做梦,梦里很高的山、很深的水、亲友、怨敌,梦里种种都可以显现出来,要体会到一点,就是‘梦里有这些显现,当下是不存在的’。同样在醒觉位从无始劫来自己串习耽著实有,其实,现在醒的时候一切显现都和梦一样,(这里)就是把醒的境界都融合成和梦一样,两者都是不存在的,按照这样作串习。”

比如,今天听课,就想这是梦中的听课;讲堂是梦中的讲堂;窗外的大街是梦里的大街;坐车是梦中的车、梦中的人,这些在显现的当下并没有一个实体。按照这样串习,渐渐地就安住在如梦观当中。

再看第三句:“醒梦有争”表示心里还认为醒的显现真实,和梦不同。“争论息”表示不再认为醒和梦一者真一者假,完全认可醒和梦平等,都是无而现、现的当下没有丝毫实义。“争论息灭”之后,自然所缘就成了一样,意思是,不论是对梦的显现,还是对醒的显现,心所缘的都是“这没有实义”,都是“现而不存在”这一点。表面上森罗万象,实际里面全然乌有。

以前所缘不一样,对待醒的显现,心在缘“这是有实义有真实内涵的法”;对待梦的显现,心在缘“这是无实义的虚假的法”。现在心的所缘完全成了一样,这叫“所缘转成一”。

过去对梦境的看法是:虚假、变化多端、毫无实义;但是对于醒的显现却建立了无数种概念:崇高与卑贱、光荣与耻辱、成功与失败、美丽与丑陋……无数种有实义的概念都是在醒时的显现上建立的,所以所缘不一样。现在对于醒觉位一切事的看法,就是对梦中事的看法,这就是所缘变成一样。

法王解释说:“(这时)醒者自自然然提起正念,他想:我的一切境界和梦一模一样。过去我对亲友执著,就像对梦中的亲友执著一样;我对怨敌嗔恨,也是像对梦中的怨敌嗔恨一样。同样,下面到成都,上边到拉萨,东边到青海,这样往返奔波做无意义的买卖等琐事,就和梦里来来去去做买卖一样。假使有利益,也是跟梦中的有利益一样;假使有损害,也是跟梦中的有损害一样,全部都是虚假的。这样,就没有什么意思,就彻底放下了。他现在就开始想把这一切显现法都了知是如梦如幻一样安住,这时就想以正知摄念来修持。”



(二)果证一如

(由前面见和行的融合,在果上会现前醒梦一如。)

以下是由于真正体悟了醒和梦一样,因此就由衷地合唱欢喜的道歌,这是表示对醒梦一如生起了感受。



集诸同类异类语,无有定规唱一曲:

这是讲醒者和梦者二者就像瑜伽士那样突然苏醒了,它的妙力一起来,就什么都会放任而为。(似乎是疯颠状态,没有规则,做什么没有一个分别、执著的状态,)比如宁玛派的大成就者美隆多吉,当时境界一起来,不论山的阴面、阳面什么都要去穿,在石头上也留手印、脚印和身体的影子。(这是他的妙力自在地发挥,超越了一切束缚。)

这里醒者和梦者开始自由地放歌,什么规则、什么限制、什么条条框框都没有了。他们说:同类异类很多的言语随意组合,我们没有什么固定规则,脱口就唱一曲。

这是表示:什么好呀、坏呀、美呀、丑呀、清净不清净呀、雅不雅观呀、别人对我怎么看呀,这些执著全部放下了,根本不停停留在分别当中径直而作。

醒梦这两位现在是瑜伽士了,头发长长的,后面还梳了辫子,他们抱着吉他,在城市的大街上,对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又弹又唱:



不同不同众人说,同等同等彼有错,

如是同等同等义,说尚鲜少知更稀。

歌中的意思是:世上的人啊!都说我们俩方方面面都不同。他们弄错了,我们俩同等同等,一丝一毫差别都没有。在这个红尘世间,有关醒和梦一切同等的知识,连口头说的人都寥若晨星,更不用说真正懂得的。

末法时代,全世界都认假为真,捕风捉影,习以为常。千千万万的人里面,几乎找不到有人在谈论醒和梦平等,更不用说真正了知。由此也体会到,世间人的无明有多深重。这个时代见浊和烦恼浊日益严重,邪说泛滥,造成人类实执深重,加倍颠倒,对于醒梦平等的真理不闻、不说、不知、不见!



知于醒义皆同等,夜时亦等无错谬,

“醒义”是指醒觉位的色、声、香、味、触五种义。

这一句是讲感受,就是讲在白天醒觉位,对色声香味触等,全部知道和夜晚的梦境一样;在夜晚正做梦时,也明白现在我这一切显现就和醒的显现一样。

这不是单单由第六意识分析而知道醒和梦平等,这是以真实串习的力量,已经达到醒觉位正显现时了知如梦、梦位正显现时了知如醒的境地,实际体会到了“醒梦无差别”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此义极要然愚思,似成交错而显现。

虽然醒梦无别的意义极其重要,但是很多愚人把醒和梦看成有很大差异,不了知这两者方方面面都是平等,反而错认为一真一假而成了交错。

“似成交错而显现”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本来醒梦一如,不论昼还是夜,睡还是醒,都是清一色的梦幻。但是愚者一想,一段醒是真实,一段梦是虚假,这样一段真、一段假,又一段真、一段假,……就是一种交错的显现。或者分别醒位是心外有物,梦位是心外无物,一段出现了心外的物体,一段又成了都是心在现,这样也是交错,统一不起来。或者,从醒的无迷乱,进入梦的迷乱,又苏醒到了无迷乱,这样迷乱和无迷乱交错显现。这种“交错现”加一个“似”字,说明事实不是这样,只是由无明力觉得好像真是这样,其实并不是。

“此义极要”,“此义”就是醒梦无别,“极要”是因为这是轮回显现的真相,了解了就能放下对轮回假相的攀缘、追求,由此趣入空性,显露本性。

其实,醒和梦含摄了轮回的一切显现,知道醒和梦无别,就悟入轮回显现全体是梦。时间上,从无始到今天、到未来;空间上,从此方到十方,三界六道都是一样的梦幻。

这个意义极其重要,这是把轮回的显现整个抉择为迷乱。为什么说这个意义极重要呢?因为我们作为有理智的人,最起码要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和真实的归宿,如果不懂得醒就是梦,就不知道自身目前的处境是迷乱、是应放舍,也就不知道法性是实相、是应证取。这样我们就会陷在愚痴颠倒当中,越陷越深,永远被苦轮所转。有血性的修行人谁甘愿这样颠倒一世、颠倒永久呢?

这是一个关键点,懂了就知道:目前的一切只是错乱,本来没有可把捉的,只有歇下这个攀缘心,才能止息轮转、证见本性。所谓“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了知“昼夜平等是梦”是一个关口,了知了就能死心踏地地回光返照,不了知就仍然向外奔逐。要懂得,在双手紧紧执著轮回显现的同时,是不可能得解脱的!在自心向外追逐显现的同时,是不可能观见本性的!



今以幻化王教言,不徒虚言观察义,

“幻化王”是佛陀,佛是幻化中的王者,在不动法身的同时报化两种色身任运无碍地化现,无论是身、语、意哪方面,哪样一种幻化,都超过了一切学道菩萨,所以是幻化中的王。

幻化王佛陀的教言是教你从作如梦观入手,证入诸法实相。很多经都讲了如梦如幻。其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是《金刚经》末尾的一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以大慈大悲,分明指点你“应作如是观”。可惜念的人、说的人很多,真正作如是观的人非常少,这是我们辜负了佛恩。颂词说“不徒虚言观察义”,是指不应当只停留在口头上空谈,而是按照圣教审细观察如梦的意义,随文入观。

佛在《宝积经》中说:“若不修行得菩提者,音声言说,亦应证得无上菩提。作如是言:‘我当作佛、我当作佛。’以此语故,无边众生,应成正觉。”又说:“学我法者,惟证乃知。”

佛说了,假如不修行也能获得菩提,那么由音声、言说也应该证得无上菩提。也就是,只要口头上这样说:“我将会作佛,我将会作佛。”以这样说了,应该无边众生都成就无上菩提。由此就知道,需要真实观修,而且,不是在心外去寻找道,是在自己的心上去观照。同样,在这里我们应当对如梦如幻实修实证,以期真正达到“醒梦一如”的境地。

我二接触戏乐中,未食而尝甜蜜味,

未饮而品醉人舞,未排而赏奇妙戏,

法王解释说:“在没有个真实玩耍的地方去玩耍,没有坐垫去坐,没有吃去吃,没有喝去喝……这些是表示现而无自性、诸法如梦如幻的境界。根本没有一杯喝的酒,他们两个喝得酩酊大醉;根本不必要排演,就会出现动人的戏剧。上面可以解释成从空性当中(幻化)显现。”



再无胜此关要矣,诸位心中将此记。

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关要啊!诸位要把这一点牢牢记在心里。

为什么说这是最殊胜的一个关要呢?因为要证入实相般若,人人必须首先下手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就是作如梦观。从这个地方开始,在生活当中观照起用,打成一片,由此上进,就能够证入空性。因为这个原因,佛在《金刚经》的最后,点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TOP

此后二者融为一,一亦融入虚空里。

法王解释说:“这里醒梦成了一个,意思要落在‘一切法唯一是空性’上面,而且空成了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

总之,一切法都是无而现,现是空、空是离戏。(“二者融为一”,密意是一切万法都是一味的空性。“一融入虚空”,密意是空是远离一切戏论。)就是《心经》中所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首先知道二取显现是假的,然后假的也消失了,就是证入虚空那样的远离一切戏论。“融入虚空”是指获得登地见道位入定的无分别智。《辨法法性论》讲得清楚,“二取及言说,根境识器世,悉皆不见故。”就是前五识的无分别根识前的二取显现、以意识分别二取,以及根、境、识、器世界的显现,都无余隐没了,超越这些显现自性的无现智慧自性光明,犹如虚空。

虽然无分别智不见任何所缘相,也不执著任何法,以智慧唯一见诸法的真如本性,但这一实际境界在凡夫的分别心前就像盲人眼前的色法那样,无法从肯定方面一时显现,所以只能以虚空作比喻宣讲。

我们要知道,虽然无分别智的自性是何者也不分别,但它是无误证悟了法性无有任何戏论之后,和法性相应而自然不执著任何法的,并不是什么也不了知或者控制心识不起等等的无分别。因此,如果不执著任何边及一切戏论而能对无缘实相胜义远离一切疑网,并显露各别自证的光明,这就是真实的无分别智。以上是“一亦融入虚空里”的内容。



五、慧王赏赐

分三:(一)妙慧呈禀 (二)授职作佛 (三)依空行证



(一)妙慧呈禀

随后妙慧审判员,呈禀慧王此结局。

之后,妙慧审判员就把审判的过程和结果禀白智慧大王。

慧王,指佛的智慧或者登地圣者入定的无分别智。妙慧向慧王汇报的内容,首先是无而现,其次现即是空,最终远离一切戏论。所以,向慧王汇报的最后结果就是远离一切戏论。



(二)授职作佛

王心欢喜笑呵呵,汝擅调和之风规,

从今乃至虚空际,如鹏展翅自在飞,

无畏虚空此王政,交付于汝善守持!

慧王说:妙慧!你做得很出色!你把一切所执著的实有法都抉择成无实有,以前的执著分别已经没有了。总之,你对这些争论已经作了很好的调和。下面给你发奖:从今以后,乃至虚空周遍的地方,像《大乘庄严经论》所说,投生于轮回中就像游花园一样,了达三界无而现的东西没有一个实义之后,没有恐惧就像大鹏鸟[1]一样自在地翱翔,这个无畏虚空的王政交付给你,你要好好守持!

原来看来有矛盾的地方,由妙慧的观察,见到一味平等、毫无矛盾,这叫做调和。为什么妙慧能调和呢?因为“真理是普遍的、是平等的”。也就是,醒和梦的显现都是缘起法,都是从内的心识缘起而现的,所以原本平等是无而现的;其次,这些显现真正观察的话,都同样是现而无自性,所以是平等一味的空性。而且,在有分别的状态里,才有相的显现,离了分别,万法本来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所以醒梦实际上平等是离戏。正因为原本是平等的,所以就能由妙慧调和成一致。

拿大鹏鸟作比喻,是因为大鹏鸟飞行没有任何畏惧,而且是没有勤作而飞翔的。圣者登地之后,可以在轮回里自在地受生,因为知道轮回里的一切都是无而现,所以没有任何怖畏。

“无畏虚空的王政”是指具有四身、五智的无量功德,能幻化报身、化身的法身佛果。安住在大空性当中无所畏惧,叫无畏虚空。“交付于汝善守持”,就是好好护持,安住在法身中。



虚空花园此境中,风吹淳蜜纷飘降,

食兮食兮此行去,何时亦无穷尽矣!

在这个虚空花园里,风一吹,甘甜的淳蜜纷纷飘降,不断掉到口里。就这样,吃啊吃啊往前走,永远也不会有穷尽。

这一颂是讲什么呢?法王解释说:

“虚空花园”是指无生的法身。“花园里有很多鲜花”,是比喻从法身之中,对于清净的圣者菩萨显现报身,让其享用不共的、最了义的妙法;对于有缘凡夫为主,显现释迦牟尼佛等的化身佛,对于此等彼等的众生作很多相应根机的利益。

“虚空花园”密意是指什么实有也没有的法身当中,什么都能化现。花园里有百花的花精淳蜜,这样吃啊吃啊一路走去的话,何时也没有穷尽,(也就是)“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诸佛菩萨弘法利生的事业无穷无尽,对于众生真实起到的利益也无穷无尽。从利他的事业方面讲,花园里的淳蜜让众生享受,就是让众生得到利益安乐。

通过法王的开示,我们知道,“虚空花园”是指法身;“花园中的百花”是指无量的报化身;“淳蜜”是指妙法;“风吹”是指佛的愿力和众生的善缘聚合;“受用”是众生享用妙法获得暂时、究竟的利乐;“无穷尽”是指对众生所作的利益无有穷尽。



(三)依空行证

彼处贤美石女女,悦意称心而嬉戏,

无老春妃赐予你,与伊融合享妙乐,

以接触彼之喜乐,所有三有之安乐,

犹如甘露前呕物,于彼贪执当松矣!

在虚空花园里有一位贤美的石女的女儿,令你悦意、心满意足的同时,自在地游戏。这位永无衰老的春妃赐给你,你和她一起生活,享受妙欲安乐。以和她接触的喜乐,三有所有的喜乐就像甘露前面的呕吐物一样,对它的贪执自然就松开了。

石女没有生育的能力,当然没有女儿,所以石女的女儿什么相也没有,是表示一切相空的无相大空性。“融合”就是和空性双融;“无老春妃”也就是石女女,诸法空性从本以来没有生也没有灭,由不生不灭就比喻为无老的春妃。

归纳而言,就是和诸法的法性——从本以来无生的大空性双融而修的意思。

如果接触这个石女的女儿,也就是一旦触到无生无灭的大空性,以这个无漏大乐,再看三有当中和天女、龙女、人女接触的欲乐,味同嚼蜡一样,没有一点乐味。这是讲由安住无生大空性,现前地道无漏的大乐,再看有漏的安乐就像甘露前面吐出来的不净物一样。总之,“和石女女双融的大乐”是指智慧安住空性生起无缘大悲心,这时对有漏乐的贪执自然就没有了。

石女的女儿是一切相都没有,由此也就什么都可以显露出来。这就是《辨法法性论》所讲的无分别智的作用,“谓离诸分别;给无上安乐;令远离烦恼,无所知二障;其后所得智,而能正悟入,一切所知相;严净诸佛土,成熟诸有情,并能令生起,一切相智性”。由智慧安住大空性当中,就能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能得到无与伦比的无漏安乐,能圆满现前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能成就净土、成熟有情。



如是言彼亦行彼,将与慧王融一体。

如果按这样说的也这样去做,会在将来的某时和慧王融为一体。

“与慧王融一体”,也就是圆、净、熟(圆满十度、成就净土、成熟众生)圆满之后获得无上佛果。

总之,首先需要知道诸法如梦;其次,连对诸法像梦那样无实有的空的执著也要远离;再得到见道入定的无分别智;见道之后,在一到十地按照道的修行次第,相应地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最终将获得究竟佛果。



六、劝勉思察

此等经验双关语,察则易解不察难,

思则义大不思小,大喜乐地德者造!

以上在道歌中讲述的修道经验的双关语,字字句句隐藏了修行的经验。善加观察,就容易理解;不观察,就难以知道它的密意;思维,就有极大的意义,去掉实执、证悟空性、成就佛果;不思惟,利益就很小。

“大喜乐地”是写这篇道歌的地点,“德”是表示智慧的种子字,“德者”指全知麦彭仁波切,全知的尊号是麦彭洛珠智美。

双关语,是指这篇辩论歌表面上是一场戏剧,醒者和梦者争论不休,妙慧出场调解,然后二者融为一体,再融入虚空,最后和慧王融为一体。密意是讲述完整的成佛之道:1、通达诸法如梦如幻;2、耽著诸法如梦如幻也予以断除;3、通过这样的修行,断除一切障碍、现前一切地道功德而成佛。

(没有观察的话,好像两个人争吵不休,过后又和合又融为一个又融入虚空,看了半天,也没理解到一个东西。真正观察的话,才发现是在以修行经验为你讲述道的过程和要点。如《入中论》中说:“异生皆被分别缚,能灭分别即解脱,智者说灭诸分别,即是观察所得果。”)

以上解释了《醒梦辩论歌》的颂词,遵循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教诫“察则易解不察难,思则义大不思小”,我们最后再对本论的内涵作一番观察思维,略表对全知仁波切教言的尊重。



--------------------------------------------------------------------------------

[1] 大鹏鸟的特点是,它起飞后还没有到达一定高度时,需要用力扇动翅膀。一旦达到那个高度,进入飞行领域时,大鹏鸟确实不必要勤作,只是双翼平展,就这样自在地飞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