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思维八苦讲记 五明佛学院益西彭措堪布

二、按《瑜伽师地论》由五种相分别思维

分五:(一)身性变坏故苦 (二)忧苦增长、多住故苦 (三)于可意境不能受用故苦 (四)于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强受用故苦 (五)能令命根速离坏故苦

“故”是成立病苦的理由。病有特定的苦相,按照以上五相详细观察,就会对病苦生起具体、真切的认识。

(一)身性变坏故苦

“身性变坏”,是指身体的形貌、结构、功能等由生病的因缘而被损坏。比如变得消瘦、皮肤干枯、脏腑受损、瘫痪、残缺等。

举例说明,得了软骨病身体就会变软,只能拄着拐杖走路。中风偏瘫,身体会失去知觉。得关节炎,手脚的关节会变形、肿胀、僵硬,不能灵活运转。得贫血症,身体会无力、头晕、昏迷。癌细胞扩散,会使很多组织坏死。都是使身体变坏。

问:为什么病会使身体变坏呢?答:身体的一切器官、组织、细胞是由四大和合而成。生病时四大失去平衡,彼此违害,就会使身体的器官等遭到破坏。

所以,身体病一次就受损伤一次,病得多了,身体就越来越坏,越来越衰。就像一间木头房子,有时被风吹刮、有时被火焚烧、有时被水浸湿、有时被重物所压,房子就逐渐毁坏,最后完全坏掉。身体是生存的所依,病让这个所依坏掉,所以是苦。

身性变坏的事例

下面引用道证法师著作里的事例来说明。有一则事例讲:

有个得舌癌的年轻女子,她的癌是从舌头长到下巴,肿得非常大!当时是大出血,来到急诊室,后来做治疗后,肿瘤渐渐消退;可是,却在嘴巴、口腔,跟下颚的地方,造成一个相通的瘘管,吃东西就从这个下巴漏出来,所以每次都会有一些残留的脏东西在那里,脓血是滴滴答答的,不断流出来。后来她伸着手摸着下巴的时候,竟然是一条一条白白的虫子,在她的嘴巴里面。她瘦得不成人形,站起来都摇摇晃晃。

还有一位得乳癌的病人,开完刀以后复发,在胸壁上长了两颗小结节,她觉得自己又穷,治疗又麻烦,就延迟治疗。后来这个癌烂掉了,烂到整个胸壁都穿过去,成了一个窟窿,下面的肺随着呼吸一鼓一鼓,一胀一缩的,都清晰可见,脓水不断流出来。

所以,病魔是这样无情地摧坏人的身体。经上有个比喻说:有位青年相貌英俊,王妃对他心生爱恋,派人送信和他私通,后来国王发现了,暴怒之下,挑掉他的眼睛,割掉耳朵、鼻子,砍去两手两脚。他的肢体和容貌被彻底毁坏,这样无眼、无耳、无鼻没有四肢的形象,人见人厌。病魔就像这位残酷的暴君,残忍地毁坏众生的身体。

(二)忧苦增长、多住故苦

就是“身中水等诸界,分不平等、增减错乱,身生逼恼、心起忧痛,而度昼夜。”(意思是说,身体中地、水、火、风四大种界的势力不平等,有增减、错乱,身体就生逼恼,内心就起忧苦,日夜备受煎熬。)

十二缘起里说,由根、境、识和合,取可意境、不可意境或者中庸境,就是“触”。由“触”的因缘,就生起“受”。特别地,以触取不可意境,就生起苦受。生病时,昼夜不断地缘取不可意境,所以就昼夜不断地生起身心的忧苦,就像被魔爪牢牢钳住一样,不得摆脱。

比如有脊椎病的人,神经受到压迫,昼夜疼痛难忍,晚上睡觉不敢翻身,身体姿态稍不合适,就引起疼痛。或者严重的肾炎病人,一夜小便几十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日夜受病苦折磨,身心恒常住在忧苦当中。

事例

有一位病人整个子宫、**下段肠子都烂掉了,只好在肚皮上开了一个人工肛门,然而也无能愈合,大便从肚皮里头一直流出来。她的房间在三楼,从二楼就可以闻到味道。她的儿子在里头照顾她,不得已用一条棉被把自己鼻子遮起来。这个人每天都想死,但找不到机会,有一天趁着她儿子去买早点的时候,就奋斗的爬起来,从医院的三楼往下面跳,没想到恰好她的儿子正买豆浆回来,看到母亲从三楼那边要跳下,就赶快跑过去把她接起来,结果跳下来没有死掉又外伤。本来就已经很苦了,再加上外伤,每天都痛苦的不得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这位病人的身体被病魔严重地摧残,每天大便从肚子里流出,臭味难闻,身心处在极度的忧苦中,难以忍受,以至于想一死了之。而这样的苦要一直持续到死亡为止。所以,身体是大苦器,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病苦,就使人昼夜在忧苦中煎熬,人生一片凄惨。

还有上面讲的那位乳癌的老妇人,胸壁上长了两颗小结节,后来肿瘤烂掉,烂到整个胸壁都穿过去,成了一个窟窿,下面的肺随着呼吸一鼓一鼓,一胀一缩的,都清晰可见,脓水不断的流出来。

在一年中,她从来不敢看她的伤口,只是看着医生的脸孔表情,猜测伤口的状况。医生很心痛,但也只好露出笑容,一边说故事或者念佛给她听,她就放心一些。有一天换药的时候,恰好有一个人跑进来,一看到伤口,不由自主惊叫了一声,使她回去以后,几天几夜哭着睡不着觉。

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鼻咽癌的病人,她的耳朵后长了一个淋巴结,越来越大,越来越痛苦,这么大的压力与恐惧,常使她瞪直了眼睛,呆呆地躺在床上。当她拿着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惨叫了一声说:“要吓死人了!怎么变成这个样子!”这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这应该是生龙活虎的年纪!但是她皮肤变色时是想回家而不敢回家,怕大家看到她的样子害怕。

以上的病人不但身体备受病苦折磨,内心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恐惧。

有一位屠夫得了下咽癌数年间,喉咙整个都被癌侵犯,虽然做过治疗,但又复发起来。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咻!咻!咻!”呼吸就这么困难,一直发出按锯一样的音声,一口痰吞不下去,也没办法吐出来,喉部就像被勒紧了,每一喘息都是苦楚折磨。他告诉了医生,他体会到猪被宰杀的惨痛,他至诚忏悔了。他没有办法吞咽,只好插管子,可是他在观念上能够想开,又能发大善心,念佛求生净土,面容就和其他病人忧愁的面容不一样。

杀猪的业力让这位屠夫每天夜晚喉部像被绳子勒紧一样,呼吸非常困难。他的五取蕴本来是生苦之器,生病之前,似乎太平无事、甚至还很快乐,哪知道恶业种子一旦成熟,就在身上出现这样极难忍的痛苦,昼夜备受折磨,无法摆脱。

总之,就像《广大游戏经》所说:病魔常常轻蔑众生,作种种损害,就像空中的烈日,通体炎热。

(三)于可意境不能受用故苦

如果悦意境界对于病有损害,虽然想享受,也不得自在;行住坐卧等日常起居也多不能随心所欲。

比如肝胆得病,不能吃油食,心里想吃也没有办法,随便乱吃,就造成疼痛;患口腔癌只能吃流汁维持生命,可口的美味只能眼巴巴看着,没福享受。

又比如,得了皮肤病,不能见阳光,不能去户外活动,就像鸟被关在狭小的鸟笼里,失去了广阔天地。

又比如,得了严重的颈椎病,不能看书、打电脑、提重物,不能伏案工作,很多境界都不能受用,而且头痛脑胀、心不明清,成天处在浑浑噩噩、非常受限制的状态中。

事例

有一位先生,平时爱吃槟榔、抽烟、喝酒,后来罹患了口腔癌,他口腔内的癌已经长大、腐烂、穿透了面颊,不断地流出脓水,食物会由穿孔中漏出来,这时候,即使喝平时所喜好的酒,都痛如“烊铜灌口”,即使吃平日所爱的槟榔,也苦似“吞热铁丸”。壮实的身体,在无法进食和万分懊恼中很快消瘦了,痛苦中只好插一支鼻胃管到胃里灌食。

又有一位患者,肿瘤已经蔓延到脊椎骨,压迫到脊髓神经,双脚完全不能动了,经过紧急放射治疗以后,勉强可以撑拐杖活动,近在旁边的厕所,对他来说是遥远的距离。他每次要奋斗着从床上起来,撑着上厕所,后来他更衰弱,吞咽很困难,讲话也很困难,肿瘤侵蚀了脑神经,睡觉的时候眼睛没办法闭上,后来腿又骨折。

他从床上奋斗着要起来,但只能将头抬离床铺半尺到一尺,我们是一跃而起,他奋斗得满身是汗,只能拼三、四十度的距离。

还有一位晚期舌癌的患者,他的癌已经从舌头穿过了下巴长到整个下颚满满的,他从强健可以走路,到需要两个女儿搀扶,到坐轮椅,到没有办法动弹。(道证法师著作)

这些病人原先也享受快乐的生活,自从得病之后,就像被关在黑暗、狭小的牢狱中,没有阳光、没有花园,没有轻歌曼舞。

其实,病苦离我们不遥远,我们的识田里有很多这类病苦的种子,一旦种子成熟,瞬间就会夺走人的快乐。这些苦不是天外来的,都是从五取蕴里出现的。五取蕴是无量病苦的所依,没有安乐可言。

(四)于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强受用故苦

不悦意的饮食、药物等要勉强服用,火灸、刀割等痛苦治疗必须承受。

身体得病后,只有用种种药物、医疗调整四大,才能治愈或者缓解。所以为了治病,只有吞下难咽的药物,只有承受皮肤注射、针灸、火疗,甚至开膛破腹、大动干戈的痛苦。

比如,身体风湿重,只有用针灸、火疗来排出寒湿;胃、肝、肾等发炎严重,只有开刀切除来保住性命;身体下肢烂坏,必须忍痛截肢;患癌症,要一个月做几次化疗,化疗后,呕吐、大量脱发,变得非常虚弱。像这样,生了病就只有用苦法来缓解病苦。

事例

有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得了淋巴癌,这么小小的年纪,就要做好多的治疗,每隔一段时间只要他的白血球升高,就必须来打那种会引起呕吐副作用的药物,以延续生命。

他有时候坐在诊察室外面准备要打针,本来是高高兴兴拿着玩具来的,一走到门口就知道“痛苦又要开始了”。有时候,他会咬紧牙根把手伸来,自己找到一条血管说:“哎!注射这一条啦。”有时候他也会悲从中来,坐在外面不肯进去,他不会哭泣出声,只默默含泪,他从第一次来抽一个耳朵血哭了一、两个小时,到现在受苦这么久了,他已经非常了解挣扎是没有用的……

有一位年老的患者,口腔被癌所侵蚀,为了切除癌做了一个手术,脸颊都割掉了,这是很大的一个手术,还要从胸部割皮过来补脸颊,手术必须分几次进行,这种痛苦须要很大的勇气、忍耐才能承担。当医生夜晚到病房巡视的时候,看到他眼睛瞪着天花板,深夜了还没有办法入眠。

有一个病人作骨科治疗,由腿上面插一枝金属棒进入骨头,再穿出对边的皮肉来,下面也插一枝,穿过皮插入骨肉,再穿出来,可以想象到病人当时脸部的表情和哀叫声。惨厉的哀叫声,可以让闻者都心酸凄恻。(道证法师著作)

像这样,要吃难以下咽的药,要被针一次次地扎入血管,被开刀、割肉、穿皮、入骨,都是五取蕴上的苦。如果身体是安乐自性,怎么会这样惨厉受苦?从这里要觉悟到五取蕴身是大苦器,要对苦恼的身子生起厌离,日夜精进修解脱道,临终往生极乐世界,永远超出轮回苦海。不这样求解脱的话,五取蕴不会自动寂灭,它还会百千万劫地相续,还会让人百千万劫地受苦。

(五)能令命根速离坏故苦

患病时见病难好,恐怖死亡。

三、区分世间道和出世间道

请思维:只知道病苦而不认识五取蕴的自性,能不能发起出离心?

答案是否定的,可以举出四个现象作理由:

一、世间医生每天都可以见到病苦,但发不起出离生死的心。

二、世间病人对病苦感受很深,也渴望摆脱病苦,但没有轮回的观念和出离轮回的发心。

三、每个凡夫受过无数次生老病死,仍然毫不觉悟。

四、在佛法没有传来的几千年间,中国有无数人生过病,很多人有智慧、有善心,但都没有发起出离心。

这就证明单单知道病很苦还是不能生起出离心。出离心要依循圣教的引导,经过如理的观察才能生起。也就是要把每一种苦都归结在五取蕴上,见到种种苦苦是五取蕴的过患;见到种种乐受是坏苦性,仍是五取蕴的过患;不苦不乐的舍受是苦因,还是五取蕴的过患。这样见到五取蕴是苦的自性之后,就发心寂灭五取蕴苦,截断结蕴相续,这才是发心彻底超出生死。

世间人被病苦折磨,都想脱离病苦,但这个离苦的心没有把他引向解脱道,而是推动他寻求世间的医疗。世间病人没有止息取蕴相续的想法,他不知道病苦的罪魁祸首是五取蕴。病好了,认为五取蕴还是很好的,是安乐的所依,最好能使这个身体长生不死。这是要保五取蕴身,而不是要出离它。而发心止息五取蕴苦就与世间做法完全不同,他寻求的是彻底寂灭五取蕴。有这种觉悟,就不以生天为离苦的正道,不妄想世间医疗能够彻底灭苦,不会想永保苦器五取蕴,而只会寻求出世间的解脱正道。

佛教的四谛是大秘密,所有世间的智者都无从了知。虽然他们见到众生生老病死,也生怜愍之心,也愿投身救死扶伤的事业,却生不起“有漏皆苦”的认识,更没有出离五取蕴苦的发心。

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认识?内有无明障覆,外不得助缘启发,对明显的事实也必定茫然无知,就像被黑暗障蔽时,伸手不见自己的五指。只有学习佛陀现见轮回真相所开示的四圣谛,才能认识。凡夫心处在分别妄动中,要想遍观十方三世的轮回现象,提出贯彻一切有漏法的法则,机会是零。

现代科学运用数理逻辑建立理论、借助仪器探测外界现象,它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前不知因、后不知果、内不知心,绝无机会发现四圣谛。这是佛的智慧普观十方三世照见的真理,非狭隘、片面的根识所能了达。

现代医学的不足

现代西方医学对生命的认识非常肤浅。他们从物质层面了解人体,认为身体由器官、组织、细胞组成,而细胞又由分子、原子构成,当分子、原子的排列组合、体内的生化反应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疾病。比如癌症是因为细胞的基因(分子的一种排列组合)出现问题,导致细胞失去控制地恶性增长。

现代西方医学的局限在于:横向的色受想行识方面,只观察色蕴一面;纵向结蕴相续方面,只观察这一生短暂的一段;不见苦因的烦恼与业;不见身心的关系;不了解寂灭五取蕴的方法。这样不如实认识五取蕴的体性,不见五取蕴上造苦的机制,怎么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只有皈依佛陀圣教,才能踏上离苦得乐的正道。

不知苦集造成的偏差

人们不了解苦集,不知道疾病是五取蕴的苦相,是惑业制造的。五取蕴刹那刹那地变现,就像银幕上投射的一幕幕影像,毫无自性,一切随业运转。

身口意造作的业无量无数,这些业就像幻变师,刹那刹那地变现出色受想行识的相,所以身体是由业力掌控的幻化轮。什么业就造成什么身,什么四大状况就造成什么病,一点没有偶然、没有意外。

凡夫对四谛无知,心态和行为都是颠倒错乱的。有的人被动地接受“人会生病”的事实,采取宿命论的人生态度,不思出离、不求对治。有的人没得病时说大话,一旦大病临身,只会哭哭啼啼,被苦所缚。还有人相信医学万能,能治一切病。这都是不明四谛的表现。现在不设法止息五取蕴苦,将来无数生中问题仍会不断出现,就像毒草不断根,会一而再地发芽、生果。所以要从根本上息灭苦患。

现代医疗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暂时缓解苦受,而无法从根本上止息苦轮。只要因位还在继续造业种苦因,结蕴相续就不会截断,苦就无从止息。所以,必须下决心止息结蕴相续,精勤修习对治,这才是真正的离苦之道。

佛法正是见到烦恼和业是苦因。蕴生于业,业生于烦恼,烦恼生于我执,修无我断我执,不造有漏业,由此彻底截断结蕴相续超出生死。圣者断除了我执烦恼,就不再造生死业,随缘消尽宿业之后,结蕴相续就完全截断,从而超出苦轮(也就是说,结蕴相续一旦截断了,就再没有生老病死等的无量诸苦,就一劳永逸地获得涅槃寂静)。因此,关键是断除苦因的我执,没有因,就不再结蕴相续,就像种子烧焦不再发芽、开花、结果一样。

世间人不懂四谛,生病虽有切身之痛,急于解除病苦,但只知道向外寻求物质上的治疗,不会转心趋向解脱道。不知道自己的五取蕴是苦器,不知道病苦是宿业、烦恼招来的果报,不知道向三宝乞求救护,不知发愿往生西方。这些方面一个也不知道,只是狭隘地寻医问药。病情暂有好转,就以为一切都好了,万事大吉了。

其实这个身是苦的体性,从头到脚这一团是一个大毒疮,往里面灌食物,往里面服药物,或者把“大毒疮”安放在床上歇息,都只是暂时减轻苦受,就像身上长毒疮时,加点“凉水”缓解苦受一样。天天背着这样的毒疮,说现在已经万事大吉,这不是笑话吗?它以后遇缘还会不断产生一个又一个的苦,让你生生世世在苦中打转,无休无止。

人类不了解五取蕴的真相,才始终有在它上面求乐的妄想,总想发展更高更新的医学技术,把五取蕴维护得更好。这就像对待毒疮,不是想办法灭除它,而是总想办法尽量维护它、让它舒服,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颠倒的。

问题就在于世间人没有深观五取蕴自性的智慧,没有发起寂灭五取蕴苦的志愿,又不懂得从根本上息灭苦的方法,所以无论怎么做,都只是造生死业,无法真正从苦中解脱。愚蒙的凡夫把行动放在营造世间的圆满上,把安乐的梦想寄望在五取蕴上。而修行人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离世间,也就是见到五取蕴是苦性之后,就一心寻求解脱,勤修无我正道,将它寂灭,这就是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分野之处。

总之,不知苦集造成这样的偏差:

一、向外寻找离苦的方法。

二、误认为暂时止息一种苦就是万事大吉。

三、在五取蕴上抱有求乐幻想,总是设法保养它、维护它。

佛法了达病是五取蕴上的苦相,是业和烦恼的作品,只有修习无我才能止息苦轮。所以,修出世间法是以出离心摄持,修戒、定、慧,永断烦恼,从根源上止息苦蕴。这就看出:世间人和修道人都寻求离苦得乐,但做法和效果完全不同。

普通人不知道还有出世间的路可行,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往世间的路上走。如果画一个圈表示世间法,一般人的所作所为都是这个圈子内的事。佛法开示还有出圈子的方法。

好比一个坐标轴,有一个原点和正负两个方向。原点表示我们的心,正方向表示出生死的方向,负方向表示入生死的方向。心上的缘起机制是毫不错乱的,这两个方向截然不同,内心的取向不同、行动的指向不同、目标不同、结局也不同。一般人没有智慧,不会把心调转过来往正方向上走,往出生死的方向走,结果一错再错,让自己在亿万劫里枉受苦痛。

总之,四谛法开示了染净因果,从流转上说苦集,从还灭上说灭道。在这上面能认清,就分开了世间道和出世间道。

TOP

思维死苦

分三:一、思维死时之苦 二、思维死后之苦 三、思维死后生死态度

一、思维死时之苦

《瑜伽师地论》说:死亡时舍离圆满可爱的财位、亲友、身体,会感受猛利忧苦。

在生时有一种执著,临死时就有一种放不下。有些人临死前身体疼痛难忍,心里还惦念孩子没有职业,怕他成不了家,快要死了还不放心。有些人舍不得妻子、儿女,妻子直哭:“你走了,丢下我在世间,靠什么人?”被情爱牵缠,也跟着一起流泪。有些要死了,脸色像白蜡一样惨白,紧闭着双眼,胸口只剩一口悠悠的气,心里又记挂家里没人掌管家务,又记挂还有一笔存款,又记挂什么亲人还没有来,魂魄硬是不肯去。有些人断了气,亲人在耳朵边上哭,眼里还流出泪水。有些人贪著财产,心执著在保险柜上,变成了守财鬼。这些都是生死中的常态,是生死相、生死性。怎么讲?就因为缘起不虚,生时是那么一种贪著,那么一种心理、业行,死时舍离世间圆满时,就会哀愁忧苦,难舍难离。

下面再看临终风刀解体、神识离体等的死苦。

临命终时,身体里面风大动摇,支解身体,像利刀割身一样疼痛,叫做风刀。《正法念处经》上讲:人临终时,刀风转动,皮肤、身肉、筋、骨骼、脂肪、骨髓、精血,一切都被解截,使这一切干燥,气息闭合,不得流通。身体干燥,苦恼而死。一千把尖刀刺满全身的苦,比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又讲到:临命终时,风不调顺,全身一切支节、一切脉、一切筋中,一切枝骨、一切毛孔、一切肉中,一切骨中、一切髓中,都有针风刺身的大苦。炽热尖针刺在身体一切部位的苦,比不上它的十六分之一。

有一位张锡仁居士讲到他的濒死经验时说:

1993年,有个张代表找我帮忙推车。原本我已感冒,体力不佳,在使劲推车之后,我的心脏绞痛而倒了下去。那时我外表虽然死了,但心识的感觉仍然存在,心绞痛再加上四大分离,感觉就如同佛说的“生龟脱壳”浑身痛苦。

张代表把我载到他家等待救护车,张太太和他母亲都来帮我念佛。奇妙的事在此刻发生了,他们所念的一句句佛号,竟然在虚空中出现一波波的光明,我也立刻觉得轻松起来不再痛苦。在他们引导下使我忆起念佛,我才发现自己念佛的光明特别亮,也最久。《地藏经》说别人帮我们做的功德七分只得一分,真是一点也没错。

后来,送到医院时医师见我已回天乏术,告诉张代表:需要有直系亲属签字,院方才愿意施救。张代表听了之后很气愤的和医师理论。

此刻我听他们的对话,心急之下忘了专心念佛,……失去了佛力加被,这下可惨了,我立刻感觉到自己一直往深处堕落下去,速度之快就像坐云霄飞车,一直堕落,好像万刀割身,佛经上曾说“风刀解体”应该形容我那时的感受吧!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说:“无一毛而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死的时候,身体没有一个毛孔不被针钻,有一窍都被刀割截。神识离体比生龟脱壳还难,活活的乌龟放在开水锅里煮,直到把乌龟煮熟,龟壳才脱得下。神识脱开身体比这还难。

省庵大师八苦诗里说:“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煮螃蟹时,先用冷水下锅,螃蟹不知道大祸临头,在冷水里欢喜嬉戏。水渐渐烧热,螃蟹逃窜无地,在惊慌、恐惧中死去。一般人临终四大分离时,内心是这样恐怖。

《无常经》说:“命根气欲断,支节悉分离。众苦与死俱,此时徒叹恨。(临终气快断时,全身的一切支节都在迅速分离。死的时候有很多苦伴随,到这时徒然伤叹、悔恨。死是必然要在五取蕴上发生的,不是大修行人谁能超出?大限一到,就只有无奈地领受。)两目俱翻上,死刀随业下,意想并慞惶,无能相救济。(死的时候两只眼睛都向上翻,死刀随业砍下,这时候心识惊恐、慌乱,没有人能救自己。即使妻儿怜惜自己,也没办法留住,即使儿孙围绕床边,也没有人能分担死苦的一分。)”

《五王经》上讲:死时身体404种病同时发作。四大快要分离的时候,魂魄非常恐惧不安。快死时,风刀支解着一切肢体,全身内外没有一处不痛。白汗交流,两手往虚空里乱抓。一家人守护在身边,哀伤哭泣。临死的人痛彻骨髓,无法忍受。

大家知道,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成,四大的体性又是彼此相违的,一大不调,会生101种病;四大不调,会生404种病。存活的时候四大不调,只是生某几种病。而死亡时四大彻底分离,404种病同时发作,痛苦无量。看到五取蕴身的结局是这样子的苦,怎么能不畏惧、不厌离呢?怎么能不修解脱道呢?!

身体本来只是地、水、火、风这四大种界的假合,没有什么主宰的常恒、一体的我。凡夫都在无明中,把它执为是我,念念爱执。到了临终四大分离快瓦解时,魂魄是极度的恐慌。这是凡夫执著身体自己招来的苦果,是生死相、生死性。

每一次投胎时,神识投入父母的精血里,从此心就被裹在这个身体中,以身体为“我”,一生好几万天念念执著身体,养成了非常坚固浓厚的习气,这使得临终时的神识离体非常艰难,内心极度恐惧。

一次次的生,神识钻入了身体;一次次的死,神识又从身体脱离,这样生来死去,有什么意义?只是来这世间受苦而已。想一想,无始以来到今生,已经历过无数次的投胎和死亡,所以,一定要对生死发厌离心,一定要发一个誓愿,在今生舍弃生死之法。

二、思维死后之苦

《劝修行文》云:“生者枉自悲啼痛切,死者但觉神识奔驰。前途不见光明,举目全无伴侣。过奈何岸,见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者自然凄惨。(活着的人枉自悲伤啼哭,死了的人只觉得神识到处奔驰飘荡。前途见不到任何光明,举目没有一个伴侣。过奈何岸,见到的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了的人自然凄惨。)弃世方经七日,投冥渐历诸司。曹官抱案没人情,狱卒持叉无笑面。平生为善者,送归天道、仙道、人道。在日造恶者,押入汤途、火途、刀途。(去世才经过七天,就要在阴间逐一地过堂受审,阴府官员判案是不讲人情的,狱卒手拿着刀叉没有笑脸。平生行善的被送到天道、仙道、人道,在世造恶的被押到地狱里煎煮、火烧、刀剐。)……刀山剑树,吃不尽万种煎熬。戴角披毛,填不了多生业债。任汝心雄胆泼,免不得向鬼卒而低头。凭他谤道毁僧,挨不过对阎君而屈膝。(刀山剑树,有吃不尽的万般煎熬。披毛戴角,有还不了的多生业债。任凭你雄心壮胆,此时免不了向鬼卒低头;任凭他谤道毁僧,此时免不了对阎王屈膝下跪。)”

有一位心乐法师出家之前经历过三天的死亡,她这样叙述说:

“那一刹那,我像一只蜕不了的蝉,在蝉壳中哀哀的叫,懦弱的蠕动,在窒息的空气里挣扎;海水的冲击、侵蚀,压迫形成翻腾的波涛。我呼啸着,嘶吼着耶稣、耶稣来救我,无论我如何的喊叫,却得不到四周一丝丝的回响……。”

“无形中,我被一个老婆子带进一个周围像铝的颜色一样,昏暗浊重的地方,有数不清的隔间,传来很多苦楚的啼哭声……断断续续,凄凉万分。首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大隔间里,受刑的人被绑在中央,被尖尖的刑具从四个角落交替着撞击鞭打;身上的肉一条条裂开,鲜血斑斑,只听到无力地呻吟。再次看到身体两边绑着铁绳子的人,被左右的獠牙鬼差像拔河一样拉着,惨声连连……。”

还有一则案例,有一位姜居士讲她小时候死去的经历:

“她八、九岁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有一次附近唱大戏,她背着弟弟到戏台跟前去玩,不小心让弟弟在戏台上拉了屎。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得罪了神灵,唱戏的名角大怒,把小姑娘训了一顿,还不依不饶。有人把这事说给了姜居士的家里人。

小姑娘回家后,她母亲对她说:‘妮,过来帮娘搓根线。’小姑娘刚走到跟前,她母亲就用一根布条勒住了她的脖子。用姜居士的话说,她当时是一挣就往外跑。

跑着跑着,没有路了。只见一条大河,黄泥浆水翻翻滚滚,水很黄很混,有很多男的女的光着身子披头散发在里面‘洗澡’,一边洗一边还乱嗷嗷叫。小姑娘害怕,一扭头,看见一位老婆婆顶着枣花手巾在卖糊辣汤,这才感到又饥又渴,偎到跟前问:‘叫我喝点不?’老婆婆说:‘去!没有你的事。’‘叫我喝一点。’‘一点也不叫你喝,赶紧走赶紧走!’姜居士再往其他地方一看,只见一些人,正把有的人往油锅里面扔;把有的人挂在铁架子上,像杀猪一样用刀砍;还有两人把一个人的头往磨眼里塞;还有把人大卸八块的;还有把人往石臼里塞……,小姑娘吓得直往后退。”

从这些案例看出,人死不是永灭,死后还要随业继续流转。生前哪种业串习得重、业种子强,就跟着它变现境界。恶业强的,中阴会出现很多恐怖境界。鬼卒把人押到地府阎王殿里审判,恶业造得多,就被扔进三恶趣,长劫受苦,无有了期。生到地狱,要感受寒、热的苦;生到饿鬼,要感受饥渴的苦;生到旁生,要感受愚痴、劳役的苦。不论生在三界轮回哪一处,都有生死流转的总苦和种种各别的苦,总的有种类繁多、猛利漫长、不可思议、无法言说那么多的苦需要领受。

《劝修行文》又云:“魂魄虽归阴界,身尸犹卧棺中。或隔三朝五朝,或当六月七月,腐烂则出虫出血,臭秽则熏地熏天。无钱财者,付之一堆野火。有体面者,埋诸万里荒山。(魂魄虽然归入了阴界,尸体还躺在棺材里。隔个三天、五天,或者正当六月、七月,尸体腐烂了就生虫、出血,臭气熏天。没钱的,到野外一堆火烧掉;体面的,埋在万里荒山。)昔时俏丽红颜,翻成灰烬。今日荒凉白骨,变作尘埃。从前恩爱,到此成空。自昔英雄,而今何在?青草边漫留碑石,绿杨内空挂纸钱。想到梢头结局,谁人能免如斯?(往日的俏丽红颜,变成了一堆灰烬;今日的荒凉白骨,往后还要变作地上的尘土。从前的恩爱,到此成空!往日的英雄,如今又在哪里!青草丛中,只留下几块墓碑;绿杨树内,空挂着几张纸钱。想到这最后的结局,谁人能免得了!)”

《涅槃经》所说死苦

《涅槃经》云:“夫死者,于险难处,无有资粮,去处悬远,而无伴侣。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深邃幽暗,无有灯明。入无门户,而有处所。虽无痛处,不可疗治。往无遮止,到不得脱。无所破坏,见者愁毒。非是恶色,而令人怖。敷在身边,不可觉知。”

这段经文逐句地解释:

“险难处”:就是指三界。三界里充满险难,就像罗刹洲一样,毫无安稳、安乐。

“无有资粮”:没有善法资助,轮回之旅非常难行,备受艰辛。

“去处悬远”:死后的路极为漫长,转生之处极为遥远,死后还要无边际地漂泊,一世又一世地流转。

“而无伴侣”:孤单地走在生死路上,无依无靠。只有自己的业在变现,只有自己的心在轮回,谁能替代?独自背着满载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随业不断迁流,所以轮回的行程是孤独的,独生独死,独往独来。

“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昼夜随业迁流,不知何时是尽头。生死路不是用脚走,而是用心走。自心不断地妄想、执著,就是昼夜常行生死路。就像一只小船长久漂在苦海中,见不到苦海边涯。不修解脱道,生死路哪天能走到尽头呢?永无尽头!今生的死只是一段的结束,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回的生死。

“深邃幽暗,无有灯明”:死的境界幽暗,毫无光明。死是生走到末端显现的相。到了死前细想位,自己不能忆念,别人也不能让自己忆念,这时入大昏厥,叫做“幽暗”。就像灯燃到最后熄灭,一片漆黑。进入死亡昏厥,就难以走出生死长夜,叫做“深邃”。死后堕入恶趣大黑暗处,叫做“无有灯明”。这里要观察到,死时一切明相、一切觉知全部隐没,死后堕入黑暗处、堕入长夜无明的苦。

“入无门户而有处所”:死魔进来没有门户,却有处所。如果死和五取蕴是两个法,可以说死从某个入口进入五蕴,但死和五取蕴不是他体关系,一期五取蕴的坏灭就是死,所以说“入无门户”。五取蕴只是业感现象,当一期相续走到尽头时,死就显现在蕴身上,所以说“死有处所”,死的处所就是在这个五取蕴上。(这里要观察到,以有为法的法性,死是必定会在自己身上出现的,因此体会到自己的这个蕴身是苦的自性。)

“虽无痛处,不可疗治”:死时虽有五根,却没有任何知觉,“不可疗治”,就是报终必死,医药无效。

“往无遮止,到不得脱”:当业力之轮转到死亡线上时,谁也无法遮退;死一到来,就完全被它控制,无法摆脱。

生死流转,唯一是自己的业在运转,再没有别的主宰。引业势力穷尽时,业报身就随着坏灭,身体四大迅速瓦解,神识随即迁出身体。整个过程,没有人能进入死者的五蕴中遮止这一切进行。此时群医拱手,金钱、美色、权势、武力,统统无济于事。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无法挡回。

自身的色受想行识这一套有漏法,死的时候势力穷尽就会分崩离析。死的过程是非常迅速地进行,一幕幕地飞速显现,全是法性的力量,没有人能回转。

TOP

人的一生就是放一部长长的电影,随业刹那刹那显现,等放映完最后一格,就到此谢幕。有为法的法性就是如此,生必有灭,无可摆脱。因此说凡夫都是生死不得自在,完全是苦的。

“无所破坏,见者愁毒”:死后最初几天,身体并没有腐烂,见到的人却悲酸、哀愁。

“非是恶色,而令人怖”:死者没有可怕的相貌,却让人心生畏怖。

“敷在身边,不可觉知”:死亡处在这一期五蕴相续的末端,却不能觉知它到来的日期。

总之,生和死是一期五取蕴的两端,有生就必定以死为结局。所以现在的这个身完全是虚假的、苦的终归坏灭。

三、对待生死的态度

以两个佛经故事来阐述。第一个是:

(一)功德天与黑暗女

《涅槃经》中,佛对迦叶尊者说:迦叶!众生的心识备受蒙蔽,贪著生相,厌患老死。菩萨不然,菩萨观最初的生就已经见到过患。迦叶!我讲一个比喻:从前有个女人,走入人家屋里。她美丽端正,身上以种种上等璎珞作严饰。

主人见到她,随即就问:“你叫什么名字?系属于谁(意思是说,你是谁家的女子)?”

女人回答:“我叫功德天。”

主人问:“你所到之处做些什么?”

她说:“我所到之处,施舍人金银、珠宝、象马、车乘等等。”

主人听后,心生欢喜,连忙说:“今天福星高照,能让你光临我家。”说完,烧香、散花、供养,恭敬礼拜。

这时候门外又来了一个女人,相貌丑陋、衣衫褴褛、非常污秽,而且她的皮肤开裂、布满皱纹、脸色苍白。

主人见了就问她:“你叫什么名字?系属谁家?”

她说:“我叫黑暗。”

主人问:“为什么叫黑暗?”

她说:“我所到之处,总让人家耗尽财富。”

主人立即持刀威胁她说:“你赶紧离开,不然就要你的命。”

女人说:“你好愚痴!”

主人问:“为什么说我愚痴?”

女人说:“你屋里的那一位是我姐姐,我们姐妹俩恒时同住同行。你若赶走我,也要赶走她。”

主人回到屋里,问功德天:“门外的女人说是你妹妹,真的吗?”

功德天说:“真的是我妹妹,我们姐妹同住同行,从不分离。无论在哪里,我常做好事,她常做恶事;我常做利益,她常做损耗。你若爱我的话,也要爱她;恭敬我的话,也要恭敬她。”

主人说:“假如有这样的好事和恶事,我就都不要。你们走吧!”

这时两姐妹就一同返回住所。主人见她们远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

故事中的寓义很深,功德天表示生,黑暗女表示死。生死这两个法是一切苦患的根源,一切圣贤都诃责生死。但是人们的慧眼都被蒙蔽了,看不明生死的真相。

“主人见了她,随即就问”,是指见到生后随即以智慧去探求生的真相。探求真理叫做“问”。

“女人答:功德天”,“功德天”是指生是出相(出生的相,就好像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有情受生获得五蕴身,具有(眼、耳等)六种根识的光明,照了(色、声等)六尘境界,所以把一期五取蕴的“生”叫做“功德天”。

“系属于谁”,答案是,属于烦恼和业。(意思是,五取蕴属于烦恼和业的果报。)

“今天福星高照,能让你光临我家”表示由前世修积善因,今生感得了善趣的身。

“门外又来一个女人”:死是舍离这期五取蕴的“家”,所以说“在家门外”。

“系属谁家”,应答:业缘尽了就死,没有系属。生有显现,可以说属于谁。死是一期五蕴相续的灭,不是有什么东西,所以是“无所系属”。

“我叫黑暗”表示死是没相(就是隐没相,就像黑夜没有丝毫光明,万相隐没。)死时有五根但毫无觉知(没有任何见、闻、觉、知),所以把一期五取蕴的“死”叫做“黑暗”。

“两姐妹恒时同住同行”是说生和死恒时相连。从相续上解释,就是一段相续的生注定和它的灭相连。从刹那上解释,是指有为法每一刹那都是当生即灭。刹那灭是有为法的法性,所以说“生和灭恒时同行”。

“主人便说,如果有这样的好事和恶事,我就都不要”,“主人”是指自己的心,“主人便说”表示自己的心了达生死相连之后,就对生无所喜,对死无所忧。从刹那上讲,就是指见了有为法生也不执著,见它灭也不执著。

“主人见姐妹远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表示证得初地欢喜地,永断分段生死,欢喜无量。

上面的比喻要仔细观察,看清主人前后的态度、行为,看到他具体的表现。再对应在自己身上来检察,找出自己的错误。要问自己:生给我带来妙衣、美食、亲情、种种快乐,我是什么心情?是不是喜上眉梢,殷勤迎接?对她“散花、烧香、供养,恭敬礼拜”,一心欣慕祈求?而黑暗女到来时,把我的身体、寿命、受用全部摧坏,对她的降临,是不是深恶痛绝,马上赶她出去?这样观察,就很清楚自己对待生死的态度:欢迎生、拒绝死,耽著生、厌恶死。

接着要思维:为什么说这样对待生死的态度是愚痴呢?

上面经中佛开示说,众生的心都受到蒙蔽,看不清生死真相,所以对生贪著,对死厌恶,都把生和死看成毫无关系的两个。认为生是好的、死是坏的,所以见生就笑脸相迎;见死就黑脸相拒。其实生和死同行,生是死的前因,欢迎生就是欢乐死,贪著生就是执取死,所以贪著生是很愚痴的做法。

要反观自己是不是那个无智慧的主人?心态和行为是不是颠倒?这样观察,就能生和死都厌舍,原先贪著生、厌患死,现在统统放下,这就是转变。

面对由生带来的名利财色种种快乐,很多人充满喜悦,深情地说:“生活多美好!”对于生,人都殷勤地迎接她,烧香散花、礼拜。后面有种种老、病、死苦接踵而来时,就恐惧、忧愁,困苦不堪。有远见的智者就不一样。古代有一个故事讲,有一次,考试榜文公布后,一队人庆贺新科中举,敲锣打鼓从寺院门口经过。两个和尚出来看,一个说:“好欢乐!”另一个说:“好可悲!”前面的和尚觉得莫名其妙,就问他。他说:“你只知今日的鼓乐,不知来日的鼓乐。”这个和尚听不懂,仍然羡慕不已。今日的鼓乐是指庆贺做官的鼓乐,来日的鼓乐是指死亡出丧的鼓乐。有智慧的人高瞻远瞩,知道今天的快乐必定有明天的忧苦相随,今天的快乐是坏苦,因此不生羡慕,反而生悲愍,这是智者的不同。

这个譬喻的内涵涵盖了三界。像天人出生时,相貌庄严,光明赫奕,衣食自然,身心快乐,这可以叫做“功德天降临”。但尾随功德天而来的是临终五衰相现,天人的花冠枯萎,身体的光明退去,汗液流出,坐不安稳,最后一切天人境界消失,在极大的恐惧中堕入恶趣深渊。这是“黑暗女降临”。

一般人希求生天,他不知道功德天后面有黑暗女跟随,才误以为生天是安乐。见了苦谛就会视生天为苦,一心求解脱。以修持净土来说,看到三界无一处可取,不生净土,更生何土?就会一心求生净土。

《宗镜录》上说:“生苦,则众苦积聚之因,六趣受身之本。如食粪中之果,犹餐毒树之根,取甘露而堕坑,买上食而致死。功德黑暗,二女相随。有智主人,二俱不受。”有生就有老、病、死等无边众苦,所以生是众多苦患的根源。有生就受取六道的五取蕴身,所以说生是六趣受身之本。我们在生之时享受这样、享受那样,就像吃粪便里的美果,享受美味的同时,吃到的是粪便;又像在吃毒树的根,终究中毒而死。所以,说是求乐,实际是在求苦,都是“取甘露而堕入深坑、买美食而导致死亡”。功德天和黑暗女从来都形影相随,有智慧的主人二者都不接受。

(二)五王说乐

《五王经》里有一段对话,意味深长。这是讲有一次,有四个小王和一位菩萨大王聚会,菩萨大王对四个小王说:你们谈谈自己的所乐。

一位小王说:“阳春三月,树木荣华,在原野里尽情游乐,这是我的所乐。”

又一位小王说:“我愿常作国王,拥有鞍马服饰、楼阁宫殿,百官人民围绕在左右,显赫光耀。击鼓鸣钟,出入往来,人民在道路两边翘首注目,这是我的所乐。”

又有小王说:“我愿拥有贤美的王妃、王子,容貌端正、举世无双,共相娱乐,尽情快乐,是我的所乐。”

又有小王说:“我愿父母常在,有很多兄弟、妻儿,罗列妙衣美食,尽情享受,素琴清衣,共相娱乐,这是我的所乐。”

他们讲述完毕,一起问大王:“您的所乐是什么?”

大王答:“我先谈谈你们的所乐,再说我的所乐。你们有人说阳春三月,草木荣华,在原野上游戏,但秋天一来,草木都凋零败落,所以不是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做国王,拥有鞍马服饰、楼阁宫殿,百官人民簇拥围绕,出入往返,路人侧目。历代国王备极尊荣,转眼间福德穷尽,他国讨伐,忽然就驾崩死去,所以也不是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得好妻好儿,容貌端正,一起娱乐,但有一天忽然得了重病,立即陷在无量忧苦中,所以也非长久之乐。又有人说,愿父母常在,多有兄弟妻儿,欢聚一堂,共享生活,但一朝出事,被官家抓去,关进牢狱,无人救护,也非长久之乐。”

这时四王一齐问道:“大王的所乐是什么?”

大王说:“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恼、不饥不渴、不寒不热,生死自在。”

听了上面这段“五王说乐”,我们要反省自身属于哪一种安乐观。是以游山玩水为安乐?还是以权势荣耀为安乐?或者以相伴妻儿为安乐?或者以合家团聚为安乐?更或以来世得到这些五欲享受为安乐。总之,要找出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安乐观。

现世这些暂时的五欲享乐,很快就会变坏、灭尽,又变成苦了,所以这不是真实的安乐。来世得到这些乐受,性质是一样的,还是以衰败为结局,还是与苦相连,只不过时间推远了一些。所以,世间在生时的乐,决定是变坏、是苦的结局。只有得到不生不死、不苦不恼,才是真实的安乐。认清了这一点,就要放下世间追求,把人生的重点转移到修出世间法上来,转修到证取无生上来,这才是有智慧的表现。

TOP

思维五取蕴苦

依《瑜伽师地论》所说思维分五:一、是生苦器故 二、是依生苦器故 三、是苦苦器故 四、是坏苦器故 五、是行苦性故

“故”是指理由。你说五取蕴是苦,要拿出真实的理由来。也就是你要按照缘起的规律,去认识它的真相。真正能按这五相审细地思维,确实会对“五取蕴是苦的自性”引发殊胜的定解。

一、是生苦器故

谓依受此取蕴,能引来生以后众苦。

就是受了这个五取蕴之后,依靠它起烦恼造业,能引来世以后的众多苦恼。

这个五取蕴是果,由以往的惑业而受这么一个报,所以说“受”。受了这个五取蕴,它就有色、受、想、行、识种种内容,就从这个色、受、想、行、识的组合体上发起种种烦恼和业的造作,所以说“依”。意思是说,这个身心上有种种了别,种种苦、乐、舍的领受,取种种相而分别,起贪、嗔等种种烦恼心所,驱使着心发起种种身、口、意的造作,像这样起惑造业,在八识田中熏入苦种子,就引出来世以后的众多苦恼。因为能引出未来三界六道的种种苦苦、坏苦、行苦,所以说“能引众苦”。

我们把受取的这个五取蕴想成是一个造苦的机器。这个机器不断地起惑、造业,就是造出一个个苦的种子。比如遇到可意境就生贪,遇到不可意境就生嗔,遇到中庸境就生痴,再由贪嗔痴驱使,发出身口意种种造作,这些业种子种在八识田里,就会引出来世六道里的地狱寒热苦、饿鬼饥渴苦、旁生役使苦、人道生、老、病、死等苦、阿修罗斗争苦、诸天堕落苦等等。

总之,要认识眼下的五取蕴是烦恼和业的造作者,依靠它不断地造下烦恼和业,就能引出未来的众苦,所以这个五取蕴是生苦的机器。从“五取蕴是生苦器”这一点,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二、是依生苦器故

谓依已成之蕴,为老病等之所依止。

“已成之蕴”就是已经作成了的五取蕴体。比如陶师用泥、水、火等作成一个陶器,这个作成的陶器就成为水、饭等物质的依处,同样,前世中阴身投胎时,业力驱使神识投入父母的精血中,成为名色,这就是最初作成了今生一世的五取蕴,从此这一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苦,就依着这个已成的蕴体而渐次生起。

中国的圣人老子有一句名言:“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假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上面这一苦相的反面表达。他说,我之所以有大的苦患,只因为我有了这个五取蕴身,假使我没有这个身,我有什么忧患?所以一经形成了五取蕴,人人就只有无奈地受生、老、病、死等无量苦的缠缚。

大家想想,要不投胎作成这个人的五取蕴,我会受这个身上的老、病、死苦以及种种饥渴、冷热、疲劳等苦吗?会有为谋生而日夜劳作辛苦吗?会有做人时种种攀比、竞争、嫉妒、傲慢等苦吗?会有种种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苦吗?所以,依着这个已成的五取蕴,从生到死之间的一切苦就一个个地发起。所以,这个五取蕴是发起今生一切苦的所依,称为“依生苦器”。因为它是依生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三、是苦苦器故

谓苦苦粗重随逐,能生苦苦。

苦苦是指凡夫五取蕴上出现的一切有漏苦。“粗重”是种子的意思。“随逐”拆开来,“随”是跟随,“逐”是追着你来,甩都甩不开。所以,随逐就是紧随不舍。这个五取蕴实际有无数的苦苦种子紧随不舍,所以它在遇缘时就生起种种苦苦。这样就看出五取蕴是能生种种苦苦的苦器。

有人说:怎么知道这个五取蕴有苦苦的种子随逐呢?想一想,一生几十年有没有造过恶业,身体作杀、盗、淫,口里说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内心起贪、嗔、邪见,造下一种,就是种下一个苦苦的种子,有些是地狱苦的种子,有些是饿鬼苦的种子,有些是旁生苦的种子,有些是人、天、阿修罗苦的种子。总之,种下了无数六道苦的种子。再说无量劫以来造下的恶业,还没有感果的部分,也全是苦苦的种子。这些种子没有修对治法破除,就刹那刹那地跟着五取蕴,一旦遇缘成熟,会发起一个又一个苦苦。

所以,这个有苦苦种子随逐不舍的五取蕴,就是能遇缘发起一个个苦苦的器具。以它是苦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四、是坏苦器故

谓坏苦粗重随逐,能生坏苦。

坏苦是指凡夫蕴上所出现的一切有漏乐。为什么把乐受叫做苦?因为有漏乐是变坏的体性,而且它和忧苦相连,所以叫坏苦。一般容易把坏苦解释成乐受坏灭时的忧苦,这样就和苦苦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错误。坏苦实际是指有漏的乐,坏苦种子就是能发起有漏乐的种子。

关键要看到“五取蕴有坏苦种子随逐,遇缘会发起坏苦”,从这一点会认识五取蕴是出生坏苦的苦器。那么,怎么知道五取蕴有坏苦种子随逐呢?比如我们今生作布施、持戒等的善业,作这些时,心里是求世间的名誉、财富、受用等等,念念是执著“我”和“我所”,这些善业不是为出离生死而作,又没有安住在无我中,那造的就是有漏善业。这些有漏善业就都是坏苦的种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造下的有漏善业不会虚弃,在它成熟时,就发起世间五欲等的乐受,这些乐受不能常存,它是一定会变坏的,也就是它只是由有漏善业作成的法,有漏善业的势力一尽,就归于坏灭。坏灭时,贪著的心得不到了,就不胜忧苦。总之,造下一个个有漏善业,就是种下一个个坏苦的种子,将来就收获一个个坏苦。

我们看到八识田里有今生造下的种种有漏善业,有无量劫来造下的还没有感果的有漏善业,这么多的坏苦种子跟随着五取蕴,一定会在遇缘时发起种种坏苦,从这一点就认识五取蕴是能生坏苦的器具。以它是坏苦器的缘故,就认定它是苦的自性。

五、是行苦性故

谓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

“一切行”的“行”是有为法的意思。“一切行”就是一切有为法,配在五取蕴上说,是指五取蕴上一切由惑业因缘作成的法。由于它是惑业作成的,所以毫无自主,唯一是随以往造下的惑业的势力而转,这叫做“为宿惑业他自在转”。宿是往日或过去的意思。“他自在转”的“他”是指以往的惑业。“他”和“自”是一对,说“他自在转”,就是毫无自在地随他而转。这是说,当下的五取蕴没有任何自主性,唯一是受以往的惑业支配而运转。就像油灯的灯光并不是自主地运转,而是随灯油和灯芯的因缘力运转。

这里讲到,五取蕴从最初造成时起,就成了行苦的自性。为什么?就是在这个五取蕴上出现的所有一切由因缘造作的法,都是毫无自在地随以往的惑业而转,所以都是行苦的自性。以“五取蕴每刹那都是随惑业而转,都是行苦性”作为理由,就能认定五取蕴是苦的自性。

3、行苦

【行苦者,一经成为有漏五取蕴之后,无论暂时是苦、是乐、是舍,这期间的一切刹那都成为后蕴的近取因,以此成为未来诸苦之源,因此这如同含毒之食、痈将会成熟以及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步趋近死亡。】

这一段要把握三点:一、界定哪些法是行苦的体性;二、认识行苦的体相;三、明了比喻的涵义。

一、界定哪些法是行苦的体性

答案是:自从最初形成了五取蕴,直到它寂灭之间的一切刹那,都是行苦的体性,无论暂时是苦受、乐受还是舍受。

二、认识行苦的体相

问:为什么说五取蕴从形成到寂灭之间的一切刹那都是苦?

理由:乃至五取蕴存在之间,每一个刹那都结生后蕴,而且所生起的是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的蕴,由此成为未来诸苦的根源。因为是未来诸苦之源的缘故,每一刹那都是苦。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体性的蕴?

答:乃至内心还没有生起证悟无我的智慧,蕴当下的体性并不是烦恼和有漏业的对治,反而成为发起种种烦恼和有漏业的主因。所以,五取蕴相续的整个过程,始终都在随我执而转,由此起惑造业所引生的蕴,就有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

以这个原因,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个刹那,都是迎来未来诸苦的因。未来从地狱乃至无色界的种种苦,都是从有漏蕴的相续中出现的,因此说它是未来诸苦之源。换句话说,只要结蕴相续还没有停止,后面就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苦、坏苦、行苦,或者说生出从地狱到无色界之间无数的六道诸苦。所以,行苦是以苦因为体相,从“有漏蕴每一刹那是苦因”这一点,就叫做行苦。

总之,要从“五取蕴每一个刹那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这一点,来认定它是苦性。而且从这一点就能预断,五取蕴未来必定随种种因缘,生起苦苦和坏苦。逆境现前,嗔等种子现行,生苦受,长嗔心;顺境现前,又触动贪种子等,生乐受,长贪心,而且还导致后面得不到时,又陷入苦苦中,引生嗔心。这样始终都在无自主地随着烦恼和业的力量运转,不得解脱。

问:何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

答:直到解脱烦恼和业的系缚时,才能从苦的轮转中超出。也就是在证悟无我、断除我执之后,从此不论遇到什么境缘,都不起烦恼;而不起烦恼,就不再造作感召生死的业;这样消尽了往世积业之后,就彻底超出生死苦海。而不能断我执,就只有相续不断地以我执起惑造业,随惑业感召诸苦。

一个凡夫,相续中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管目前处在什么高高低低的状况,往后都只有一再陷入苦中。尽管眼前出现了辉煌的事业、显赫的名声、幸福的家庭、健壮的体魄,都只是暂时一刻的假相,都只是在走向苦的途中,并不是真实的安乐。

苦受就不用说它,被人们看好的乐受或舍受也只是苦而已。乐受是坏苦,虽然在因缘的势力能维持的一段时间里,有一些享受,但因缘毕竟是有为法,终归灭尽,在乐受破灭而得不到时,内心就会无自主地陷入忧苦中。舍受也不能永保无虞,虽然没有遇到境缘时,是处在不苦不乐的状态中。但终有一时,烦恼种子和业种子遇缘现行,就又落在苦苦和坏苦中。

以这个原因,凡夫只要不通达空性,就始终走在不断感受苦的轮回路上。论中讲的三个比喻就是表达这样的苦相。

三、明了比喻的涵义

第一个比喻:含毒素的食物。

这是说,在最初吃毒食时,没有现起任何苦受,但毒食中含有大量的毒素。由于毒素已经进入体内,所以或早或迟一定会使人体发生中毒反应。

“众多毒素”,比喻五取蕴中携带的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毒素进入体内”,比喻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已经种在了自己八识田中(“八识田”指的是五取蕴识蕴中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毒素或早或迟一定会使人体发生中毒反应”,比喻五取蕴或早或迟一定会在遇到境缘时,现起苦苦和坏苦。

有人问:认识行苦,会像了知苦苦一样,生起畏惧心和厌离心吗?

我们借世间的例子来认识。不管是谁,只要意识到自己吞服了剧毒,都会非常惊恐畏惧。虽然这时并没有出现任何中毒反应,比如呼吸困难、肌肉抽搐、心脏停跳等等,但他心里很清楚,剧毒已经进入自己体内,时辰一到,就会发生非常痛苦的中毒反应,所以就吓得惊恐不安。同样,凡夫的心也是严重中毒,中了各种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毒。也就是有无数个如毒素般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已经入了八识田,只要因缘会遇,就会一个个地成熟,爆发出一个个难忍的苦,这就像是发起一阵阵中毒之苦一样。这里,“中毒”的状况是比喻五取蕴粗重随逐的状况。

真正认识了这一点,就会对自己大患在身的状况心怀恐惧,就会迫切地寻求拔除苦因,寻求从苦中解脱的途径。

第二个比喻:痈将会成熟。

这个比喻要注意看到:在痈的表皮内充满了毒素。这些毒素随着因缘,使得痈逐渐增大、肿胀、溃烂。就像这样,凡夫的五取蕴并不是像外表看上去那样清净、安乐、平安,它的内部满含无数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像痈的内部满含微小的毒素一样。这些种子终究要在遇缘成熟时现起苦来。比如说,一个人堕入地狱时的景象,就是五取蕴这个毒痈成熟时严重溃烂流脓的表现。在苦种子成熟的那一刻,遍布的刀山、火海以及种种焚烧、砍截之苦,一刹那间就全都爆发出来了。

痈最初出现时只是一小点,没有任何溃烂、疼痛的表现,但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了解它迟早会变大、溃烂,生出很大的苦来,所以会立即去找医生治疗。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五取蕴是一个满含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大毒痈,会辗转不断地成熟感苦,也会生起畏惧心和厌离心,一心寻求寂灭五取蕴的途径。

第三个比喻: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步趋近死亡。

在死刑犯走向刑场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在趋向钢刀断头的大苦,迎来头颅滚地的结局,所以每一步都是苦因。尽管到达断头台之前的那一段时间里,没有感受过任何断头的剧苦,甚至能坐在舒适的车座上享受美味,观赏窗外的风光,但只要他意识到自己正被疾速地拉往刑场砍头,就会吓得魂飞魄散,再好的美味也无法下咽,再美的风景也无心观赏。

问:他当前没有苦受,为什么还这样恐惧不安?

他不是恐惧当前的感受,而是恐惧即将到来的断头之苦。(他是意识到自己马上要被砍头,而害怕得全身发抖。)这也说明,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现状是在刹那不停地奔向无量苦患,对这一点真正信解了,就再也无法平心静气地安住。这时看到自己原本是一个被烦恼和业的绳索紧紧捆住的死囚,自己的人生原本是刹那刹那地奔向无量苦患,这时心里就会恐惧不安。

对于行苦要作远距离的观察,才能见到它的苦相。下面分三段把时间逐渐拉长来看清它的苦相:

一、假定死囚从监狱中提出,只经过一小时就到达刑场,他会极度恐惧,他知道一小时很快过去,明晃晃的钢刀马上就劈在自己的脖子上,所以这一路的行进都是极苦的。

二、如果死囚从监狱中提出,要走一个月才到达刑场,他内心的恐惧感会降低。但想到也只有三十天苟延残喘,三十天后就要掉脑袋时,也还是浑身颤抖。不但他自己,连路上的人见他五花大绑押在囚车上,一步步地走向刑场,也都会觉得他很可怜。

细细想一想这个比喻,就会懂得行苦。这个死囚一步步地走向刑场,他这一步步就是往苦里走,就是行苦。(比如,命令你做一件艰苦的工作,一路上班途中的行走都是苦的。但人的见识短浅,不能统贯在整个有漏蕴的相续上认识这一点,所以看不到有漏蕴的念念迁流都是同样的行苦。)

TOP

三、像无色界天人从它升天的第一刻出发,要经过八万劫才走到刑场,因为受刑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导致一般人看不到这也一样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刑场,期间每个刹那的迁流都是行苦性。其实,不管是走一千步到达刑场,还是走一万步到达刑场,或者走一亿步到达刑场,“一步步地往苦里走”却是完全一样的。

八万劫住在天界,也是一念一念地在走向苦。等到八万劫一晃而过,定的势力丧尽时,识田中沉睡的烦恼种子、业种子就一下子现行,又把人推入苦中。实际上,无色界天人凭着定力长久地保持舍受,只是暂时伏住了烦恼种子,就像八万劫中压住了一颗颗炸弹,不让它引爆,但并没有摧坏它一样。

这样看来,三界是同一苦味。轮回之旅,无非是迈向一个又一个的苦。凡夫生存的本质,就是每个刹那都走在受刑的途中,只不过走到刑场的步数有多有少而已。这样就观察到一切有漏法的共相——每个刹那都是苦因,都是行苦性。从地狱到天界,一切六道有情,无不具有五取蕴这个极大隐患、极大苦源。这样认识了五取蕴的苦性,反过来就知道安乐是什么。安乐并不等于乐受,而是寂灭五取蕴苦,以“寂灭为乐”。

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求的就是寂灭之乐。暂时是寻求寂灭五取蕴的无漏乐;究竟是寻求寂灭五蕴的成佛乐。这是所有学佛人的目标。佛道的重点是在出世间道上,不是以得人天快乐为究竟。虽然对于智慧还没有成熟的人,也暂时说人天受用是安乐,但在认识了苦乐真相之后,心里会明白:只有“寂灭为乐”。

一般人没有观察到五取蕴内在的造苦机制,没有看清它是苦因的体性。正因为对此没有断定的认识,甚至是一无所知,才发不起誓求出离五取蕴这个万苦之源的心。虽然口头上说求解脱,心里并不明了要从哪里解脱。连系缚是什么体性都不知道,怎么会发心寻求从这样的系缚中解脱呢?所以,要经过观察三苦,生起见苦的智慧,才认识系缚是什么,以及发起寻求从这种系缚中解脱的心(只知道苦苦是系缚,只发起解脱苦苦的心,并不是真正的求解脱心)。

只有认识到五取蕴的结蕴相续是系缚,或者说,只有认识到在五取蕴相续的过程中,每个刹那都成为引生后面无量诸苦的因,才会发猛利心寻求从苦性的五取蕴中出离,这才触及到了求解脱的内涵。以这个原因,宗大师说:只要还没有对生死取蕴的自性发起真实厌离,真实的求解脱心就没有发生之处。所以,只认识粗分的苦苦,并不能形成贯穿有漏蕴每个刹那的苦的认识,因此就引生不了从三界轮回中出离的真实愿心。

【如是,佛住于苦因的意趣后说:“行苦者,生、住、灭时苦相不明显,然成诸苦之因。”正如此语,于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以此无不周遍。因此,若思量此遍行苦,则如教中所说“纵针尖许乐,轮回中恒无”,轮回中的一切犹如火坑、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

“有漏所作法”,就是由烦恼作成的法,属于有为法的一部分,也叫有漏有为法。“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就是在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一个刹那。

这里首先要认识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说行苦在生、住、灭时的苦相不明显?

苦苦在最初生起时,就有逼恼自心的明显感受,相状非常明显。坏苦也很明显,在现前可意境(就是现前适合自己心意的境界)时,内心出现乐受,但这样的乐受是变坏的体性,后面会变成苦,这也有外在的表现。行苦没有这样显著的外在显相,它是以“结生后蕴,因此成为苦因”作为苦相,所以在它出生、安住和息灭时,苦相很不明显。

具体地说,行苦是在有漏蕴的一个刹那上安立的,有漏蕴这个刹那生起,就是这个刹那的行苦生起;有漏蕴刹那刹那地相续,就是行苦在安住;有漏蕴一刹那灭了,就是这刹那的行苦灭了。这样的苦相很细,一般人认识不到,所以说“不明显”。

第二、为什么经论中以舍受表示行苦?

答:这样表示是为了引导众生认识行苦,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舍受上观察,就能看到行苦的相状。所谓舍受,就是没有苦也没有乐的平庸状态。如果往舍受的后面一直往下看,会发现在一段看似平静的阶段过后,忽然又遇缘生起了苦苦和坏苦。以这一点为线索,往蕴的深层去观察,就会意识到,在此之前处在不苦不乐的舍受时,就已经潜藏了苦因,潜藏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不然绝不可能在后面发起烦恼和苦。这样就能认定前面的这一段是苦因、是行苦性。

舍受这一段上见到行苦之后,再往苦受和乐受的刹那上观察,也一样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的体性,由此就知道行苦周遍在苦、乐、舍三种受中。

总之,在领受苦和乐这两种受时的刹那,虽然同样是行苦性,但因为有苦受和乐受现起,它的相会把深层的“苦因”这一体性遮住,所以就选择舍受来观察行苦。好比一个毒疮,在冷和热都没有触到时,没有苦受和乐受,这时注意力没有被苦、乐两种相牵移走,就容易直下看到毒疮里面满含毒素的真相。而这个“内含毒素”正是毒疮遇热就生苦、遇冷就生乐的根本因(也就是说,后面发生的遇热疼痛、遇冷舒服,都是从它“内含毒素”来的,因为正常的皮肤并不会发生这些反应)。这就知道在没有遇到冷热、正平静时的内在的毒素,正是后面生起苦苦和坏苦的根本因,从这一点上安立它是苦性。

总之,不但舍受是行苦性,有漏的苦、乐、舍一切受,都会取后有的蕴,都是苦因,都是行苦性。比如,生起逼恼心的苦受时,一方面是苦苦性,另一方面也是取后蕴的因,是不断展开未来苦的前因,所以也是行苦性。生乐受时,从“乐是变坏性”这一点,是坏苦性,从“当下的刹那是取后蕴的因”这一点,也是后有众苦的因,因此也是行苦性。

像这样,佛是以“有漏蕴每个刹那是苦因”作为密意,而说它是行苦性。这个“是苦因”的体相,确实遍行在有漏所作法相续中的每一分上(也就是在五取蕴的相续中,每一个刹那都是苦因),因此叫做“遍行苦”,就是遍行在五取蕴每个刹那上的苦。

再讲一下“苦因”的涵义,就是:在五取蕴未来不断相续的过程中,无量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始终不断地跟随它往下走,就像黄河奔流时,浑浊的泥沙跟着河水往下流一样。正因为五取蕴一直带着烦恼种子和苦种子,抛不开它,才有后面一遇缘就发起种种烦恼和苦恼。

所以,暂时看似平静的有漏蕴,其实就是酣睡中随时会发作的“毒蛇”。一旦遇到缘,触动了种子,就立即恼乱起来。遇到不合心意的境界,马上就起嗔恚,出现苦受,这时内心非常不自在,处在苦苦的逼恼中。反过来,遇到符合心意的境界,贪种子、乐种子又立即现行,出现贪欲、出现乐受。实际上,这些内在的种子才是发起苦的主因,境只是助缘。只要还存在这个五取蕴,就是苦因具备,它一遇到境缘,就立即现起坏苦和苦苦,陷人于恼乱中。

总之,这样的五取蕴不是安乐的自性,反而是大苦因,所有的苦苦和坏苦都是依着它生起的,除它之外,再观察不到别的依处或生源。

解释:“若思量此遍行苦,则如教中所说“纵针尖许乐,轮回中恒无”,轮回中的一切犹如火坑、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

思维透了遍行苦,认识到有漏蕴的每个刹那都是苦因,才知道轮回中连针尖小的安乐都不存在。每个刹那,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紧随不舍,注定要在遇缘时引出苦来。引出苦受,固然是苦;引出乐受,也在变坏时让人忧苦不堪;即使没引出任何苦受、乐受,也只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必将现行的苦恼,就像冬眠中沉睡不动的毒蛇、存放着无数核弹头的武器库、暂时平静无事的毒疮一样。

能这样思维认定它的体性,就再不会怀疑轮回是苦的自性,再不会幻想在轮回中能得到一丁点的安乐。这时再看整个轮回,就像一个大火坑,或者一座罗刹洲。

大火坑和罗刹洲比喻什么?“大火坑”,是讲它内在上下等的一切点上,纯是热恼、无有清凉。这是比喻贯穿在有漏蕴相续中的每一个刹那,都是苦恼不安的相。“罗刹洲”,是讲只要还呆在它里面,无论暂时生活得快乐或不快乐,最终都只有被罗刹女吞吃。轮回就是这样恐怖的罗刹洲。这不是说,轮回中周遍是刀山、火海,而是说,只要还落在轮转的模式中没有超出,一步步地走下去,就只有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苦,最终都落在刀山、火海中。

总之,只要还没有寂灭内在的苦因——五取蕴,还没有现前真正的乐因,就始终是苦因的体性,就始终有大患在身。只有从自心中生起通达空性的智慧,才会出现安乐之因,才会出现安乐的曙光,才会迎来真正的安乐。在没有出现智慧光明的所有时间里,凡夫的内心始终处在我执黑暗中,不管他受用苦、乐、舍哪种受,都只会在未来引生苦恼。

所以,所谓的轮回,就是随着惑业的力量,不断地取有漏蕴的轮转状况,而在这轮转的一切时处,是得不到任何安乐的。像这样见到真相之后,就会厌舍轮回中的一切。

TOP

【圣者慧眼照见,而凡夫不知行苦为苦,不但如此,且唯一贪著生、积聚、受用等而转,对其终必出现的死等,不作观察而趣入,故于“其性为坏苦”亦不如理作意。】

这是讲,圣者慧眼明彻,现量照见了有漏五蕴上周遍的行苦之相,而凡夫不但不知道有漏蕴的每个刹那都是行苦,就连“乐是坏苦”也不了知,导致他只认现前的乐为真乐,认为现在享受得好,积聚了财富、有五欲受用,就是得到了安乐。因此一心一意地贪著生活、积聚财富、受用五欲,对这些法最终必然出现的死亡、销散、堕落等,不会通过观察而使心趣入到思维坏苦中,所以对“一切有漏乐是坏苦的体性”也从不会如理作意。

对于苦,有上、中、下三种认识。下等的认识是一点式,只简单地看当前一点,当前苦,就是苦;当前乐,就是乐。中等的认识是两点式,能看到当前乐与未来苦之间的关系,知道现在耽著在欲乐上,将来就有苦受。这个观念深刻了,就能遮止贪著享乐,遇到享乐时会自觉地遮止贪著,以避免或减轻苦受。上等的认识是全盘式,从根源上见到有漏蕴的每个刹那都是飞行中的毒箭,只要遇到境缘,就生起种种苦恼。由于清楚地认识了五取蕴每个刹那都是苦因,就生起发誓要从五取蕴苦中超出的志愿,这样就能把自己的心转入到解脱道中。

细心观察,就会了知:苦苦是下至旁生也知道的苦相;坏苦是多数凡庸之辈都不认识的苦;行苦是没有闻思过佛教教理的人都不认识的苦。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苦苦生起时,自己的心当下就在受逼恼,所以连旁生也知道这是苦,需要避开。而乐受生起时,现前的感受很舒服、很悦意,一般人就在这里被迷惑了,认为这是真乐,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因此全力以赴地追求。所以,目光不长远的人都没有看到“乐后还跟着苦”。这不是普通凡夫单凭现量就能了知的,要以比量智慧把前面的乐和后来乐变坏时生起的苦联系起来观察,才会发现两者之间的必然关系。一般人想不到这么远,因此认识不到坏苦。

行苦,是对有漏法每个刹那的体性作出判定。像五取蕴每一个刹那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的状况,以及怎么由此生出后蕴,又怎么在种子成熟时引发苦苦和坏苦,都属于深细的缘起现象和规律,只有圣者智慧才能照见。一般人不依靠圣教量,即使聪明绝顶,也不可能知道在起烦恼造业的同时,当即在八识田中熏入了烦恼种子和苦种子;这套种子辗转地同类相续,紧随五取蕴不舍,又在后面遇缘时现行,生出苦来。这一整套造苦的机制凡夫根本不了知,因此茫然不知行苦为何物。

总之,凡庸之辈都是孤立地看待苦、乐、舍,在他们眼里,苦受才是苦;乐受是真乐,与苦无关;舍受是不苦不乐,与苦乐都无关。三者之间成了毫无关系。

而我们有缘依止佛陀的圣教,学习“有漏皆苦”,因此就要努力由如理的观察来认识苦、乐、舍的关系。首先观察乐和苦的关系,要见到在因位遇到可意境生起乐受时,心贪著在上面,后面就注定会在乐受失去时,陷入忧苦中。这就发现乐和苦紧密相连。

比如在得到荣誉时欣喜若狂,失去荣誉就一定非常沮丧。后面的“沮丧”是绑定在前面的“欣喜”上的,这样的必然就是缘起的规律。像这样,首先要对一定量的事例进行观察体会,再推展开来,就能认识到这是一条普适的法则。

到这里,还没有得到有漏皆苦的认识,还要观察行苦,认识有漏蕴每个刹那都是苦性。生起这一认识的前方便,就是以理证成五取蕴为苦因;而证成这一点又要明了五取蕴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即所谓“粗重随逐”。这时就会清晰、肯定地认识到,由于这种不舍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状况一直存在,所以一遇境缘,苦苦和坏苦就一个个接连不断地生起。可见,一切苦苦和坏苦都是从五取蕴中生起的,它才是一切诸苦的依处、一切诸苦的根源。这样就认识了苦、乐、舍或者苦苦、坏苦、行苦的关系。

           苦受                                                      苦苦

舍受→                                                   行苦→   

           乐受→苦受                                             坏苦→苦苦

总之,一般人只是孤立地看待苦、乐,不知道苦受和乐受如何生起,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五取蕴内部造苦的机制以及它无穷的过患,因此发不起从苦性取蕴中求解脱的心。

这里没有别的办法,必须学习、思维苦谛。不然,谁能一生下来就想到息灭五取蕴苦呢?根本不可能。只有借助教理引生苦谛的正见,然后安住在正见中如理作意,才能发起求解脱心。

比如以前我们根本不认识苦和乐的关系,从不会对快乐作苦想,对坏苦可以说完全陌生。现在要做的就是去数数思维生起坏苦的观念,而且使它达到深刻、稳固。有了这个基础,再反复串习,就能在遇到乐时,立即作意:这是坏苦性,现在我贪著它,将来就有苦受,所以我不能贪著在上面,这样来把心管住。或者,缘着生,就作意:现在贪著生,将来就有死时的忧苦。缘着积聚财富,就作意:现在贪著,将来就有财富销散的忧苦。见到爱,就作意:现在贪著,将来就有爱别离的忧苦。这样串习纯熟,就能以如理作意遮掉对乐受的贪著。

进一步,要反复观察五取蕴每个刹那都是苦因,让这个认识深刻、稳固,在这之后才能作意行苦,才能常常想到自己现在每个刹那都走在迈向刑场的途中。这个观念串习到量之后,就会厌舍生死,一心寻求解脱五取蕴苦。



以下开始更具体地来探讨行苦的内涵。首先要交待这样四个方面:一、趣入观察行苦的四步;二、观察行苦应遣除的二障;三、观察行苦应运用的二理;四、入手观察的途径。

一、趣入观察行苦的四步

分四:(一)去我见蕴 (二)去常见刹那性 (三)去无因见缘起生 (四)缘起中唯见惑业力

凡夫执著有个实有的我,是贯穿在一切生命活动中的主体,而且认为万事万物是稳定、恒常的存在,又是无因、自然形成的。受这种妄执蒙蔽,使他成了盲人,看不到有情世间只是五取蕴刹那刹那生灭,看不到这个从无始传来的刹那之流是怎样受着先前因缘的驱使,而不断地流转,这就是具缚凡夫全身处在苦的轮转中却浑然不知的状况。那么,怎么才能见到苦的真相呢?首先需要揭掉遮蔽五取蕴本相的假面,才能顺利趣入观察。

(一)去我见蕴

大家要知道,我们的内心在执取“我”的假相而不见“无我唯蕴”时,我们的目光就不会落在蕴上,不会去看它怎么由前前生起后后,而结蕴相续。所以,首先要去掉“我”相,见器情万物唯一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类法的积聚。

曾经多次讲过,五蕴本是多体的法,而凡夫恒时执著的“我”是独一的“我”(“独一”就是无分,在上面分不出任何部分)。蕴是很多不同体性的法积聚在一起,比如,色蕴有皮肤、肌肉、血液、眼、耳、鼻、舌、心、肝、脾、肺等等,一步步地分下去,无数无量;受也有种种苦、乐、舍的感受,此种受、彼种受,前刹那的受、后刹那的受;又有种种取相的想、种种心所的行、种种了别的识。像这样,五蕴是多体法的积聚,而“我”是独一的,两者的体相根本不同,所以蕴不是“我”。再看蕴外也没有“我”,所以独一的“我”是本来不存在的。这样揭掉了“我”的假相,就见到一切时处只有蕴的现相。

总之去掉“我”的必要是:不去掉“我”,就始终认为有一个主宰者的“我”在流转、在受苦,由此就不见流转的主体其实唯一是蕴,从始至终都只是从蕴生蕴,唯一只有五取蕴的流转。

(二)去常见刹那性

只要还认为世间的根身器界是常住的,或者起码一段时间中不变,就会被很多凝固不动的假相挡住视线,而见不到念念迁流的真相,当然更无从了达这个刹那流转上的行苦自性。

所以,一定首先以正理破掉执著常的心,认定有为法都是刹那性。有了这个基础,就能见到万物只是刹那之流。这样去除了很粗的“常”和“一”的假相之后,就能进一步在微细处作观察。

抉择刹那性的具体方法,在前面的无常印中已做过详细的阐释。总的是从“五取蕴前后有变异”这一点入手,推出蕴是刹那灭的体性。

(三)去无因见缘起生

以上已经观察到了所谓的轮回只是无始以来的五取蕴,一刹那灭后又生另一刹那的刹那之流。接着追问:每一刹那的蕴是无因而生,还是因缘而生?如果是无因而生,那它的生不需要任何因缘,应当一切时都生起。事实上,五取蕴的现相是暂时性的,所以它是由因缘生。

这就进一步看到五取蕴不是自主而有,而是唯一随前因的势力生起,从始至终都是缘起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