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思维八苦讲记 五明佛学院益西彭措堪布

(四)缘起中唯见惑业力

以上见到了只有蕴在不断地以缘起力由前刹那生后刹那,如此结蕴相续,流转不停。进一步问:这个蕴是被什么力量推动而流转?细致观察自他有情的身心,就会知道处处充满着烦恼和业的力量。

也就是,在现见无我之前的所有时间里,凡夫内心不断积集、不断成熟、不断现起的,是数不清的烦恼和业的力量,除此之外,见不到有别的因缘。

这里有人会问:怎么能说只有惑业的因缘而不见其他因缘?这要看到凡夫自从一念无明把多体、无常的蕴认作是“我”并耽著之后,对于“自我”的执著就不会无因退失,乃至没有现见无我之间,它一直盘踞在凡夫心中。这个对“我”的妄执就是根源,它不断引发烦恼和有漏业,形成结蕴相续之流。所以就能下结论说,在五取蕴流转的缘起中,唯一是烦恼和业的力量在起作用。

总之,只要以萨迦耶见执著自我,随之而来的,就是把人事物分成自方和他方(顺我的是自方,逆我的是他方),就会对自方生贪,对他方生嗔,缘我起骄慢,缘他起嫉妒等等,在在遇缘起烦恼,被烦恼驱使而造作身、口、意业。这样所造的业不虚弃,会不断引生后有的蕴。

所以,首先要去掉“我”、“常”、“无因生”的假相,逐层拔开迷雾,见到五取蕴的真实面目。凡夫心中一直在起“我”是主体的想、蕴是常住的想、蕴是自然形成的想,这就完全遮住了蕴的本相,陷在迷乱中,认识不到这只是缘起的一刹那生一刹那的流转。因此久久地被挡在门外,没办法往里面深细地观察如何由惑业因缘而成为行苦的自性。

总之,去掉了“我”、“常”、“自然生”的假相,就观察到里面只有依着缘起从蕴生蕴,由此也就能把无量劫来漫长的流转,归结为刹那刹那的缘起生。到这里,观察的要点就集中在:这样的蕴是怎么来的,它的生起机制如何?这一问就把重点落定在观察特殊的惑业缘起上。由此就真正趣入了观察行苦。

二、观察行苦应遣除的二障

(一)宽泛障:有为法与有漏法混淆,观察范围划得过宽。

观察行苦,应当把范围划定在有漏法上面。很多人把有漏法看成是有为法,导致他很难认定有漏法上特有的苦相。事实上,有漏法是有为法中特殊的一个部分,是以我执、烦恼为因缘而生成的法。由于它在因缘上是特定的,它的苦相也就是特定的,不能和有为法混为一谈。

通常描述五取蕴行苦的自性时,会说:“惑业他自在转”,初学的人不明法相,容易把“五取蕴”说成“五蕴”,把“惑业他自在转”省略为“他自在转”,这就已经落在宽泛障里了。一切有为法是由因缘作成的法,因此都是随因缘而转、毫无自主,连同圣者无漏的五蕴在内,都是“他自在转”的体性。(“他”和“自”是一对,有为法不是自己自在而转,而是随其他因缘的力量而转,这种随他而转、无有自主的体性,就是“他自在转”。)

再看,这样被宽泛障障住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以“他自在转”或者“无自在”作为苦相,那就分不清凡夫粗苦和圣者细苦的差别(凡夫的五蕴是他自在转,圣者阿罗汉等的五蕴也是他自在转,在这一点上分不出差别,实际上,要从缘起上再区分,前者是随惑业而转的分段生死的粗苦,后者是不再随惑业力转,只是由无明习气地、无漏业所现起的变易生死的细苦。)再一点是,“由此对暂时与究竟涅槃的差别以及乐波罗蜜多等的体相也将含糊不清”。也就是会对寂灭粗分苦集的小乘涅槃和寂灭一切迁流苦的大乘涅槃,不能清晰认识两者的差别,对如何是“安乐到达究竟彼岸”或者乐波罗蜜多等,也难以生起明确的认知。总之,第二印没有通达,会影响到对第四印——涅槃寂静的认知。

那么,怎么才能准确定好体相呢?就是在“他自在转”的前面加上“惑业”二字,来限定因缘的内容。在观察轮回苦时,要明确唯一是指五取蕴苦。(“取”,是烦恼的异名,由烦恼生成的五种蕴,叫做五取蕴。轮回的苦就是这种由烦恼造成的特殊五蕴上的苦,以这个原因,八苦中最后的总苦叫五取蕴苦,不叫五蕴苦。在圣者无漏的五蕴上并没有轮回的苦相,所以说成“五蕴苦”,范围就划得宽泛了。)去掉了宽泛障之后,就可以定出观察的重点,也就是定在“观察五取蕴如何随惑业力而转”这上面。

然后,为了获得具体而明确的认识,要着手观察我执的体相如何、以我执怎么起烦恼、总别烦恼的体相如何、以烦恼如何造有漏业等等,这样对“他自在转”前面的惑业会生起具体的认识。认识了惑业之后,再观察:以这样的杂染因缘会结生怎样的蕴?会取怎样的身?五取蕴是怎样随惑业的力量而转等等。

以上每个部分都认清了之后,再往缘起上领会,就能下结论:只要还落在这样的杂染缘起里面,只要还在爱著三有、随我执而转,就不可能截断有漏蕴的相续。由于烦恼种子、苦种子辗转不断地随逐取蕴,苦的因缘就一直集聚不退,所以会无休止地以前蕴取后蕴,从这蕴的相续中不断地现起苦苦、坏苦,现起从地狱到无色界之间无量无数的过患,形成不见边际的苦流。

只有这样去观察,才会清楚五取蕴是怎样一种不自在的苦相,才知道以烦恼和业的力量在怎样决定着五取蕴的性质和走向,造成苦的流转。

(二)粗略障:没有落在最细的一刹那上观察。

它的后果是:不能认识遍行于有漏蕴每一刹那的行苦之相,导致不能在微细和广大的层面上认识五取蕴的总苦之相,不能对三界普生厌离,不能对三界众生生起平等大悲。

世间现相在时间上的基本单位,是一刹那。因此,只要能抉择认定到一刹那的体性,就全盘认定了由刹那集合而成的所有现相的体性。

在讲无常印时,已经以理抉择了有为法每个刹那都是当生即灭的体性,由此就全盘认定了所有有为法的无常自性。这样抉择到细无常,才从最细层面彻底遮掉了常想。换句话说,不但不会认为有永恒的常,下至连安住两刹那的常也不会承认。所以,单是认识粗无常还不彻底,还不能把常见破尽,也就是,虽然知道种种有为法最终会坏灭,但不清楚有为法每刹那都是坏灭性,不会生起认定“常”毕竟无有的心。所以,在认识粗无常之后,还要进一步认定细无常,才算抉择彻底。

苦的抉择也是如此,不能只停留在粗略的认识上,在观察了粗苦之后,还要进一步抉择细苦。

如果想真正通达“有漏皆苦”的法印,那就有必要在最细的刹那上抉择苦性。只有这样,才能认定由刹那累积起来的一切有漏相续的现相,都是苦的自性。这时才知道在三界里求乐,无异于火中求水,永不可得。

再重复讲一次:对世间万法的体性,想得到宏观上统一的认识,就要落在最细的刹那上认取它的共相。对整个有漏法的范畴,要在一刹那上认定它的苦性。一旦认定了,就证成一切有漏法都是苦性,就会对“有漏皆苦”生起坚信。

也就是说,如果在有漏法最基本单位的一刹那上证成了是苦性,那由它所累积的无论多少刹那的相续,都一定是苦。这样,无量劫来的轮回就纯粹是苦性了;而且往后只要没生起出离心和无我慧,不论经过多少劫,也唯一只是苦的自性;不论从这五取蕴中出现怎样的苦、乐、舍境界,都断定是苦性。

这样从最细的地方全盘认定了轮回的苦性之后,再使认识深化、稳固。这时再看三界的任何显现,就只会说“这是苦,那也是苦;这是轮回,那也是轮回”。见到整个三界是苦海、是火宅,就对三界的境界普生厌离。这就从根本上松动了乐著生死的心,极有力地摧灭了乐执。以前,自己眼里的世间,是处处有安乐的世界,现在完全反过来了,见到的是处处是苦的世间。

像这样见三界的一切有情同样沉溺于苦海,都是可悲愍者,以此作为因缘,就能引发平等大悲。所谓平等,就是不但对苦苦众生生悲,而且对坏苦众生、行苦众生生悲,对包括人天在内的所有轮回众生,发起平等救度的悲心。

再啰嗦一点讲,就是见到三界任何有情都被套在五取蕴的结蕴相续里一再地受苦,没有第二种受用,全是苦的,非常可怜。看世上人人都有流转大苦,不论贵、贱、贫、富,不论天堂、地狱,统统看着可怜。

越了解五取蕴的自性,就越知道三界有情身上的流转苦有多沉重、有多悲惨,确实是毫无安乐、整个布满苦的,这才知道沉溺苦海的意思。五取蕴相续不断地流转就是苦海。看到这是深不见底、广不见边的苦海,会缘三界的每一个众生平等地发悲心。因为三界是同样的五取蕴苦,每天不论做什么,都在五取蕴的流转中。天人跟地上的蚂蚁同等,亿万富翁跟乞丐同等,总统跟平民同等,美丽跟丑陋同等,年轻跟衰老同等,都是苦啊!再怎么有权势、有财富、有享受,再怎么漂亮、健壮,都是苦!这才明白《四百论》所说:智者视天宫如地狱。才发起普度三界众生的平等悲心,誓愿把他们救出苦海。否则他们是无尽的苦啊!

TOP

三、观察行苦应运用的二理

(一)观待道理:观察当下一刹那的五取蕴观待何因而来,由因、果同类相应关系认识苦相。

(二)作用道理:观察当下一刹那的五取蕴将对后有起什么作用。

由于当下一刹那五取蕴的显现是果,它完全观待于因、由因决定,因此通过观察因缘的体性,就能认定果的体性,这是运用观待道理。其次,当下一刹那又是因,观察它对未来的果起什么作用来认识它的体性,这是运用作用道理。

四、入手观察的途径

(一)往前观察:五取蕴如何随前因而转。

(二)往后观察:五取蕴往后将不断生起什么。

(三)总体观察:六道一切差别苦统归于五取蕴,见到五取蕴是轮回一切诸苦的总依处。

(四)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漏与无漏的差别,显示有漏蕴的苦相。

生死流转是一条长龙,只看头、尾等的局部是难见全貌的。因此有必要往前、往后、往总体上作多角度的观察,以求整体认识流转的苦相。这又需要落定在五取蕴上,观察它如何由前而来,又如何往后而去,又如何从相续不断的迁流中生出六道诸苦。这样前观、后观、总观只是从不同方面观察五取蕴的流转,综合起来就能得到完整的认识。

再对比观察有漏和无漏的差别,会更加清楚地见到五取蕴是纯一苦聚、毫无安乐,会凸显出寂灭五取蕴才是安乐。

谈到行苦,有不同的定义。有的说:行苦的体性是随惑业他自在转;有的说:行苦的相是五取蕴每刹那都是苦因。其实这只是不同角度的描述,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看的都是一座庐山。前看后看,看的都是这条五取蕴相续的长龙。往前看,就见到每刹那都是随惑业而转,毫无自在;往后看,就知道每刹那都是苦因。合起来就见到流转的全貌。

以下开始着手这些方面的观察。

一、前观分二:(一)惑业他自在转 (二)由微动认识苦

(一)惑业他自在转

我执→烦恼→业→蕴

从因观果识苦性

众生轮转三有的因,是随执著有我的心而转,起烦恼造种种业,所以我执是生死根源。那么从这样的根源中会生起怎样的果呢?缘起律决定果和因同类相应,就像镜中的影像必定和它面前的物体相应,因上执著我是颠倒错乱,果上显现的一切也就是颠倒虚妄的相,所以三界器情都是无实虚妄的苦相。

我执是怎么生起的?是无明把多体、刹那灭的如梦现一样虚妄的五蕴执著为常、一、自在的我,这样本没有我而执著我,就是颠倒错乱。再问:从这样的颠倒错乱中能出现安乐吗?以错乱的心为因,生出的果也一定是错乱的,根本不会出现真实安乐。就像一开始输入错乱的程序,由它演化出来的结果必然是错乱的,不可信赖。又好像服了迷幻药,显现的迷幻境界一概是错乱的,而不是真实安乐。这样由因推果就知道,三界的一切显现决定是颠倒错乱,不可能是安乐。

比如,看电影银幕上轻歌曼舞,回头一看就发现,那只是放映机里放出的光影,由此就明白这一切都是假的,毫无实义。三有世间的现相就是放映出来的幻相,放映者就是我执,就是无我计我的虚妄分别。从这种虚妄分别能放出什么?唯一是苦的法。三界里的根身、器界,苦、乐、舍的每一刹那,都是我执转出来的,就像银幕上的影像毫无自主,是随胶片的转动而被转出来一样。因此说三界器情都在无自主地随业迁流,都是苦的。

比如,无色界有什么实义?当初为了“我”得到无色定的舍受,造集不动业而入定,但长劫入定中的每个刹那都是随惑业而转,不得自在,所以都是苦。

又比如,众生以我爱执造集福业和不动业,感得暂时的欲界、色界之乐,这也没有刹那的常住、安稳,时时为迁流之苦逼恼,不得自在。

所以,欲、色、无色三界都是随惑业流转,毫无自在,这不会是真实的安乐。内道圣贤之所以弃三界如敝履,就是因为见到它纯粹是苦!如果我们也能看清三界的一切是随惑业而转,丝毫不得自在,我们就不会再耽著它,不会再打妄想争取世间的成果、席位,置办车、房、产业,或者在天上预定一个宫殿,在无色界入个长劫大定。这些非理的想法就统统不会有。

返到自身上问:好的身体是安乐吗?这个有眼、耳、鼻、舌、等支分的身体,是起惑造业妄现的。既是随惑业妄现,就在念念迁流中不得自在。看到身体每刹那都在惑业的控制中不得自在,就知道它唯一是苦。

又问:五欲乐是安乐吗?以贪心牵引而妄现欲乐时,心一直在不自在地妄动,这样的不自在怎么是安乐呢?这念念的生灭迁流,自己做得了主吗?能保住一个刹那吗?凡夫是不自在的,只有任它缘生缘灭,在它变坏时,苦又接踵而来。

又问:得人天福报是安乐吗?这是想让我得荣华富贵,并不是微尘、刹那想得到。如愿以偿时,就认为“我”得到了,满足而快乐。事实上,“我”尚且没有,缘“我”安立的“乐”怎么会是真实呢?贪执我而现的乐是虚假的,一定破灭,而破灭时只有自食忧苦而已。

当时爱执“自我”,是要让“自我”得乐,才念念为着“我”勤积福业,所以是随我执而转,积集福业,才妄现了这一结果。但这个惑业变现的妄相怎么能长久保持?缘一尽不就灭了吗?而且心扑在上面贪著,失去时怎么能不苦呢?

又问:人天悦意的器世界是安乐吗?这也是为了让“我”得乐,起惑造业而来。这个惑业变现的器世界也是无常变灭,不得自在,哪里是安乐呢?

又问:人间的种种成功是安乐吗?当时是感觉快乐。这种乐的来源是爱执我。在出现使“我”满意的境界时,就感觉快乐。其实,这个高兴的心自身也是生灭不住的,缘一散就没有了,留下的只有苦。

这样就知道:三界中显现的任何苦、乐、舍境界,都是随惑业而转,不得自在,所以都是苦。只有在智慧了达实相止息惑业后,才出现真正的安乐。

小结:因是假,果也就是假;因是错乱,果也就是错乱。就像以错乱的习气变现的梦境,里面的人物、山川,无一不是错乱。其次,果是随惑业而转,所以,一段段的身心状态、外器世界都在念念迁流中不得自在,都是苦。

(二)由微动认识苦

永明大师说:“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这是《心赋注》里的一句话。结合在轮回苦上解释,“觉”是指相应真如的觉悟,觉悟就住于本位而不妄动。“动”是指从本位中动摇,本来没有人我和我所,由于错乱执著有人我和我所,起惑造业,就出现了妄动。“动则有苦”:这一动,生死流转的苦就来了,原因是果不离因,由因的妄动,果上一切法就都是苦的自性。

《大智度论》、《四百论》等中讲到具缚凡夫行、住、坐、卧、饮食、睡眠等的任何活动都是苦。有人说:我走累了,坐下来休息有安乐的感受,我干渴时喝一杯冷饮也觉得很舒服,这不是乐吗?其实,这是由于前面过度行走,苦很强,现在换成坐,使得苦受有所减轻,由前后的反差,就生起这是乐的错觉。喝冷饮的快感也是如此。这种情形就像挑担子,左肩担得累了,换在右肩上,苦变小就觉得舒服。其实,重担压在右肩上也只是苦,并不是乐。

反面也可以证明,如果坐着是自性乐,那随着你坐多久,就会有多久的乐,事实不是如此,坐久了苦只会渐渐增长,最后出现明显的苦受。饮食也是如此,任何美食在持续受用之后都会出现无法忍受的苦。而任何苦受,无论怎么受用,也不会转为乐。所以《四百论》说:“如乐受增长,现见反成苦,如是苦增长,然非可转乐。”从这里就证明任何有漏受都是苦性,而没有安乐性。

从根子上说,三界凡夫的任何威仪、任何状态,都是受惑业力牵制而不自在地妄动,毫无安稳,因此都是苦。这样的苦相非常微细,凡夫的心无法觉察,圣者的慧眼却看得非常明显。《俱舍论》里讲了一个比喻,一根毛放在手掌上毫无感觉,但放在眼睛里苦受的相非常明显。这是描述凡夫和圣者在感受行苦时的差别。

大家想:“为什么任何受用时间一久就出现明显的苦受?”从它的起点上看,在受生起时,身心已经在惑业力的驱使下,处在不自在的妄动中,这样的妄动就是苦!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让人难以忍受。

比如两只脚站立时,有来自有漏身的逼恼,站久了,难以忍受;坐着不动时,也整个处在惑业的压力之下,时间一久,苦就凸显出来;饮食也是苦,不断地吃、胃不断地消化,就是苦在积累,吃得过度会很不舒服。不但我们人类,整个天界都受尘劳的逼恼,无时不在苦中。只有脱掉惑业的拘系,逍遥于生死之外,才是得到真正的安乐。

《庄严经论》所说苦相

《大乘庄严经论》讲苦时以“不真分别义”作为苦义。这是从“颠倒假立能所二取”上认定轮回纯粹是苦。

颠倒错乱就是苦!普观三界众生,一切时处都处在能所二取的颠倒错乱中,这个能所二取从粗分上说,就是有我和我所的妄执,由这种妄分别引出的就是惑、业、苦三种杂染。这样见到轮回的一切都是由虚妄分别变现,就认定它纯粹是苦性。

观察苦要溯求源头,源头就是一念虚妄分别。观察清楚了因位一念如何发起,就能了知它的果是苦性。好比一件伪劣商品,不明真相时,你会妄执它有好的品质,一心求取它,念念想得到;得到了还爱执不舍。但有一天剥去外在的假相,看到它虚伪的本质时,就会顿时放下爱执。明见苦相也是如此,看见轮回中的一切是由颠倒心变现的苦相时,就能毫不犹豫地放下,不再抱任何希望。

TOP

二、后观分二:(一)能生性 (二)依《净心法要》观察

(一)能生性分三:1、因果同类性 2、一因多果性 3、无量能生性

1、因果同类性:从等流作用上看,由我执只引发我执,由起烦恼只引发同类的烦恼,这是因果同类性。由此可知,因位的五取蕴执著我起烦恼,导致果位五取蕴上也处处现行我执和烦恼。

2、一因多果性:“一因”是指萨迦耶见或我见,“多果”是指贪、嗔、痴、慢、嫉等无量烦恼。果上烦恼的表现千差万别,但都是从一个根源上起的,这个根源就是萨迦耶见。换句话说,以执著我作为根本,随着不同境缘,就会现出不同的烦恼状态,对适合我的就生贪,对不适合我的就生嗔,对比我低的就生慢,对比我圆满的就生嫉妒,诸如此类,就是由一因生多果。

3、无量能生性分三:

(1)能生六道身

(2)能生六道器

(3)惑、业、苦三过患所依

从上面两条看出,五取蕴在往后相续的时候,由于没有截断内在的萨迦耶见,就会辗转不断地引发各类烦恼。只要引生烦恼的境缘和非理作意等的因缘集聚到量,不论是哪一种烦恼和哪一程度的烦恼都有可能发起,不论是哪种非福业、福业、不动业都有可能造作。以这个原因说五取蕴具有无量的能生性。

针对六道的根身、器界来说,这个五取蕴里不但有前世熏下的无量六道种子,往后还将不断起惑造业,熏入新的六道种子,所以从这个蕴里能生出六道无量种类的根身、无量种类的器界。这就认识当下的五取蕴实际是无量惑、业、苦的所依。

再看六道众生每刹那的状态,就知道全都是苦,因为它上面有起惑、造业、生苦的功能,而且功能的数量是无量。只要没有截断根源——萨迦耶见,以这些功能就会随缘不断现起惑、业、苦,因此这样的存在就是苦因,就是苦性。

我们看到光明赫奕、飞行自在的天子时,会误以为他很安乐,其实这只是暂时一刻的假相。如果能想到他的五取蕴是万苦之源,一旦天身灭尽,就从这五取蕴里显现烈火中焚烧的地狱身、饥饿中煎熬的饿鬼身、四脚爬行的旁生身等等,你就知道这是纯苦的蕴。

又比如,会误认为悦意的天宫很安乐。这也是因缘一尽就荡然无存。而识田里种种恶趣的种子因缘现行,就又显现刀山剑树,火海脓河。所以,天光明媚、香风宜人过后又是熊熊烈火、滚滚灰河。这样往后观察就知道,暂时一刻的器情现相都是苦的自性。

(二)依《净心法要》观察分二:1、理 2、喻

1、理

不论现在是苦、是乐、是舍,都如有毒之食,某时不成为苦因的刹那一个也没有,依靠前前刹那产生后后之故,即使前面有一个刹那不具足,也会障碍产生后后之果,因此,这所有的刹那也都是诸苦之因,故为行苦。

这是讲五取蕴每刹那成为行苦的原因,意思是说,依靠这个刹那才发生后后的一切生死诸苦;而没有这个刹那,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起,因此它是后面诸苦的因,称为行苦。

2、喻

造毒的生涯

比如一个人某一天走上制造毒品的道路,在后来的三十年里没有一刹那放弃过造毒,那么这三十年中的每个刹那都是之后制造种种毒品的因。理由是:如果有一个刹那放弃了造毒,就不会发生之后的一切造毒,而这个刹那支持了造毒,才引出以后的一切造毒行为和所造的毒品。

这要细致地想一想:这三十年里,某一年他放弃了造毒,会有后面的造毒吗?显然不会。或者,一年中有某一个月,他放弃了造毒,会有后面的造毒吗?同样不会。或者,一个月中有某一天,他放弃造毒,也不会有后面的造毒。再问到一天中的每一小时,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一分钟里的每一秒,一秒里的每一刹那,就会发现这期间的每一个刹那都没有放弃造毒。这三十年来持续不断的造毒实际是由每个刹那的支持造成的,每个刹那都充当了因。

“造毒生涯”比喻轮回的生涯。凡夫念念维护我执,就是念念维护轮回。所以长劫以来的每个刹那都是充当轮回的维护者。由此,轮回毒品公司才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毒品。对此,每一念都负有责任,都是引出后面种种苦的因。如果这期间有一个刹那厌舍轮回,修习对治,就会出现一种转机,就是从原先一直增长轮回变为趋向于止息。这时开始往还灭的路上走,生老病死、上下沉浮等的八苦三苦就会转趋寂灭。

很多人不认为念念迁流有什么罪过。他想:现在我没造什么恶,怎么能说我每个刹那都不好呢?这是他智慧不够,没看到自己身上很细的恶。孰不知,每刹那都在耽著我,都在维护轮回,眼下的自己正是轮回的总裁,每刹那都做着种种取上界下界的毒品交易。认识了这种恶,认识了苦和我执的过患,转过来再不维护轮回,才开始截断三有的杂染。

按这样思维,才发现自己每个刹那都在维护轮回,正是如此,才展开了旷劫的轮回苦流。这就像人走上了黑路,只要他不觉悟不回头,就会一直不断地走下去,无休无止。这中间如果有一步停止,也不会延展出后面的黑路。但每一步都在坚持,也就有无穷无尽的轮回。所谓无边的轮回实际是由自己一念一念造成的,跟自己的每一步都有关系。这是前后紧密关联的一个相续。

什么是“维护”的意义?任何一刹那,只要没有以息灭五取蕴的愿心摄持并安住在无我中,就是维护轮回。立誓截断五取蕴的相续,并安住在无我中,止息五取蕴的因——我执,就开始关闭轮回之门。

我们必须厌舍轮回中的一切,不支持、不维护,让轮回公司彻底停业,只要它停业,不再制造产品,后面的苦就会息灭。

回顾漫长的轮回生涯,只恨当初一念之差走上了错路,从此持续不断地被搅在里面,万万劫拔不出来。当初有一刹那能止住不走,也不会有后面所有的苦难。这样就能认定轮回路上走的每一步都有责任,都非安乐性,都是苦的自性。

苦难的家族

在万丈悬崖下的山谷里,住着一个古老的家族。山谷中环境恶劣,时而暴风骤雨,大雪冰雹;时而发生瘟疫,受种种痛苦。这一家族从第一世传第二世,传第三世……,传了千万世。传下来的每一代都是后面子子孙孙的因。中间哪怕有一代断绝,也不会有后代子孙在山谷里受苦。因此,每一代都是后面子子孙孙受苦的因。

轮回就是如此生生不已,“祖生父、父生子、子生孙”比喻上一刹那生这一刹那,又生下一刹那,每一刹那都是后面一切刹那的因,都对轮回的繁衍负有责任。这条链上只要有一节中断,就不会有后面的“子孙”接连不断地出生受苦。

一条由很多节组成的长链,只要任意抽掉其中一节,后面的节就全部从长链中脱掉。轮回这条心识念念相续的长链,中间有一个刹那中断,后面就不会延续下去。

相续的毒疮

前刹那的五取蕴灭后,生起的又是五取蕴,这非常不妙。五取蕴的相续就像毒疮的相续。毒疮这一刹那灭后,并没有就此结束,又生出下一刹那毒疮;下一刹那毒疮灭了,同样不会了结,又取再下一刹那毒疮。总之,乃至没有生起对治,唯一就只会由前毒疮取后毒疮,生生不已,不必妄想这个相续会自动止息。

这样看到毒疮相续不已,就知道未来无尽的苦在所难免。如果不起对治、任其发展,就只会把众生带入一个又一个的苦中。在此期间,每个刹那都是引出未来种种苦的因,由于它的资助生起,而最终把人引入苦中。

驶向悬崖的飞车

一辆飞车疾速地驶向悬崖。开往悬崖的每个刹那都是造成坠入悬崖的因,因此都是苦性。从反面这样观察,这其中只要有一个刹那不支持而立即刹车,就会当即停下免除zai 难。

与此相同,我们现在每刹那都奔驰在迎来未来轮回诸苦的路上。其中有一个刹那刹车,就不会引出后面的一切苦来。未来无边的生死诸苦和现在这一刹那脱不了干系,这一刹那是后面一切刹那的苦因。

要追究造成旷劫生死流转的责任,每个刹那都跑不掉,都是因。只要还没有以出离心摄持、安住于无我中,每个刹那就都成为引出后来无量众苦的因。总之,一个刹那的作用是在取后有三界的蕴,造成轮回的相续,它就是行苦的自性。

TOP

三、总观分三:(一)别观五取蕴 (二)不共苦因 (三)苦器

(一)别观五取蕴分五:1、色蕴如聚沫 2、受蕴如水泡 3、想蕴如阳焰 4、行蕴如芭蕉 5、识蕴如幻事

总的来说,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烦恼所生的蕴是轮回诸苦的来源或依处,也就是,一切轮回诸苦都从色受想行识这五类法中生起。

在轮回位,色受想行识这五种蕴显现炽盛,刹那刹那迁流不息。在没有发起对治止息它之前,它就是一切苦的根源、一切苦的依处。

1、色蕴如聚沫

色蕴是由惑业大海扰动而出现的聚沫。身体内外的三十六种不净物,都是由烦恼和业的力量变现的色蕴。由以往所造的烦恼和业,丝毫不紊乱地幻现出有漏身每一阶段的色。所以色蕴没有自己独立的自性,它唯一是惑业大海扰动时,以缘起力幻现的聚沫。

就像播入地中的种子,假以时日,就能长成参天大树。虽然在种子上看不到根、茎、枝、叶,以及它们上面的种种色、香、味、触,但种子里含有能生这种种差别现象的功能,在功能成熟之时,就现出千差万别的相。同理,众生业识入胎,就像种子种在地里,由识的功能使精血渐次发育成具有六根的身体,具足种种不同的器官、组织、细胞,这都是惑业的变现。所以这个色蕴自身没有自在,它刹那刹那都是随惑业的力量而转,是行苦的自性。

大家思维就能了知,这个身体所有的部分,大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器官,小到每一滴血、每一个细胞,都在昼夜不停地生灭迁流,全身每一秒钟所发生的无数生化反应,你能遮止它们进行吗?即使入了睡眠,也还在刹那不停歇地迁流。这就看出它是在以惑业的因缘力运转,不得自在。这就是毫无自主的苦相。

这个色身是在酬业报,纯粹是苦法!平时没遇到违缘时,苦相不明显,一旦因缘聚会,苦就发出来了,变出种种老病死苦。组成身体的四大就像四条躁动不安的毒蛇,蜷伏在色身的箱子里,一有不调和,就能翻江倒海,把人搅得苦恼不堪。这哪里是安乐的体性?纯粹是苦相。

2、受蕴如水泡

受蕴是指三种领纳,一苦,二乐,三舍(也就是不苦不乐)。灭时你还想留住它的就是乐,生时你不想要它的就是苦,没有这两种就是舍。所谓受蕴如水泡,就是把身心上现起的一个个受比喻成虚幻的水泡。

在河流往下流注的过程中,一碰到突出的岩石等时,就由撞击而冒出水泡,随后又还原消融成了水。感受也是如此,五取蕴不断地迁流,遇到因缘,就从蕴中现起虚妄的苦乐受,随后又归于无有。又再继续迁流,遇缘又再现起苦乐受的水泡,现起之后,又归于无有。这样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苦。

我们日夜都处在行苦的流注中,除了行苦之外,再没有别的了。不必妄想这里面有真实的乐,也不必说自己真的好幸福。这只是你不明苦的真相,才死抱住乐的幻想不放。

3、想蕴如阳焰

想蕴是缘境界取种种相。“想蕴如阳焰”说的是一切想都虚妄不实。在夏天,远方的阳焰显现成水流的景象时,干渴的鹿群就会被幻景诳惑,急迫地逐取阳焰而去。

千差万别的想,就是千差万别的错乱取相。人们活在种种错乱的取相中,为着想象而造业,而求取。就像渴鹿逐取阳焰水一样。由逐取境相,就造成了世间一切斗争和纠纷,所以这是增盛世间斗争、纠纷的主因。

4、行蕴如芭蕉

行蕴是指除色、受、想、识之外的种种心所相应行和不相应行。这里说的“行蕴如芭蕉”,就是业也好、习性也好、异熟也好,都落得一无所得,就像芭蕉看来坚实,似乎有实义可得,但在一层层剥开之后,什么也得不到。我们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造作、不断地受用,直至如今仍然毫不知足地贪婪享用,但终究像往日的经历一样,得不到一点实义。

看看自己每天怎样驰求,怎样取境、造作,就能见到一次次都是无意义的盲动。贪求了无数次,受用了无数次,最终都没得到什么,这样还执迷不悟、不知停息,你说有多荒谬!整天逐取、受用,完全是无意义的妄动。

比如,人们对乘骑有追求。见自行车好,就盼着能骑上自行车。后来见人家骑摩托车,一路驰奔,心里好不羡慕,就把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再过几年,见别人开着轿车多气派,又觉得骑头铁毛驴太煞风景,又去买轿车。以后见人买飞机,飞翔高空,铁马赛不过铁鸟,因此又拼命赚钱买飞机。

人的一生就这样一轮轮地追逐。一次追逐完毕,落得没意义,还是懵懵懂懂不悟,见新花样出现,又禁不住起身追逐。其实,开车也好,开飞机也好,都只是身体从一点移到另一点,都不会有什么意义。但看不透这一点,就始终停不下无意义的追逐。

又比如,一个现代女人不断地换发型,今天见流行钢丝头,就做个钢丝头。明天出了爆炸式,又换成爆炸式。后天爆炸式不时兴,又开始披肩。披完了肩,又回到短发。本来前面的事过时,就已经显示它本来就没有意义,这时就应觉悟,到此撒手。但不明真相的人被无明牵着走,认为前面的过了时没有滋味,应当换个新的,就会有感觉了。这真是荒唐!无意义中的替换,不还是无意义吗?

这里有两种人的作法:一种人看到按这么做只落到无意义中,就领会到缘起律是同等的,往后再出新花样,也只是老戏重演而已,同类的冲动、同类的结果。这样认清了真相,就彻底止息无意义的追逐。

另一种人见享受过后,最初的感觉没有了。就想着再去换一个新的感觉。这样拼命地换鞋子、换衣服、换车子,从里到外的一身包装、从头发到眉毛、到眼睛、到指甲,统统更新,给这万苦之源的五取蕴、给这毒疮、给这罗刹身城作最美丽的化妆,这就是为死物做活计!

很多人一直对轮回抱有幻想。世间出现什么新鲜事物,不尝试一下,就心有不甘,没尝试到,就遗憾得不得了。这是乐执在做怪,在他心前,总感觉有种种乐在向他招手,经不住诱惑,就马不停蹄地驰求。人们奔走在世间求乐的路上,一路憧憬,一路求乐。就像开上了高速公路的飞车,始终停不下来。

轮回是非常欺诳的,这里不断地闪现美酒、奖杯、光环,不断地有赞美诗、颁奖台,假相叠生,幻景多娇,引得众生纷纷痴迷逐取。等到后来发现这些无意义时,一生的时间已大半耗尽。况且,福尽祸生,乐极生悲,又跌入苦中。像这样,始终围绕着苦旋转不停,就叫苦的轮回。

5、识蕴如幻事

眼睛上涂上经咒语加持的药物,就会被咒语、药物驱使,毫无自在地现出象、马等幻相,同样以因位识的业习,变现出种种杂染现相,由此成为各种错乱因缘的依处。

总之,这个苦的五蕴是以惑业而生灭,所以是一切苦的所依。



(二)不共苦因分二:1、喻 2、义

1、喻

这里要认定五取蕴是三界诸苦的不共因,首先要弄懂共因和不共因的意义。举例说,稻种是稻子的不共因,水、土、阳光等叫做生稻子的共因。所谓“不共”,就是以稻种的功能,唯一只生稻子,此外不生任何其他果。所谓“共”,是指水、土、阳光等,和稻种和合就生稻子,和麦种和合又生麦子。在生稻子的众多因缘中,稻种是只能生稻子的不和其它果共的因,水、土阳光等是既能生稻子、也能生其他果的众多果共同的因。

2、义

造成生死苦的不共因是什么?就是五取蕴。以五取蕴为因,决定只生苦果。外在的顺逆缘不能一概决定是苦因还是乐因,和五取蕴和合只生苦,和了达真如的智慧和合只生乐。所以是共因。

比如,一种恶骂的声音和五取蕴和合,遇上了烦恼种子、非理作意,立即就生出苦苦;而和见空性的智慧和合,却如饮甘露。又比如一种赞美的声音遇上五取蕴时,以非理作意起贪心而陶醉,这就生出坏苦,但它和见空性的智慧和合,安住在如梦如幻中,就是享受法乐。这就证明外在的境缘不是不共的苦因,五取蕴才是不共的苦因,也就是以五取蕴为因,只生苦这一种果,而不生乐。从这里就见到一切有漏蕴都是苦的自性。

一般人不认识五取蕴,常以为外在的境缘是让自己生苦的主因。这是不明主次,外在的缘是次要的,主因是自己的五取蕴。没有五取蕴上的烦恼种子、苦种子,遇缘会有什么苦生出?就像一块地里没有毒草的种子,用再多的雨水、阳光、肥料滋润,也生不出一根毒草来。

跟这一样,五取蕴中没有携带无数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遇到顺逆境会发出苦吗?什么苦也不会发出。就像木人遇到老虎,根本不会发起恐惧等的苦。所以五取蕴才是出生一切轮回苦的不共因。正是以这个不共的苦因,才接连不断地现起从地狱到天宫的无量诸苦。

从遇境就生烦恼、生苦这一点,可以推出凡夫心中有无数苦的种子。比如一到春天,地上长出很多青草,从果上推因,这以前地里已经有很多的种子,要没有种子,配上再多的助缘,也不会生起。同样,从凡夫遇缘就生起各种烦恼和苦这一点,可以推出他是带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携带的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是生苦的主因。

比如,一个婴儿诞生时,新生的五取蕴就是发起他一生苦恼的主因。这里面满含了烦恼和苦的种子,才致使他遇缘一而再地现出各种苦来。比如,夸奖他,就喜笑颜开,引出坏苦;抢走他的玩具,就“哇哇”大哭,又引出苦苦;不满足他,小嘴就嘟噜起来,是苦苦;哄他玩,高兴了,又生坏苦。像这样,一生都在苦中度过,没有一刹那的寂静之乐。不但这一生,生生世世都在苦中度过。这其间,随处遇到的外缘只起辅助的作用,主因是自身的五取蕴。

种子是最主要的,水、土等只是辅助的缘。有了种子又遇上助缘,就一定生果。没遇到助缘,就只是种子的体性,尽管是种子性,一直都有遇缘生果的功能。像这样,在没有摧坏五取蕴生苦的功能之前,始终都是遇缘就能生苦的苦因体性。

比如,无色界天入定八万劫,是苦还是乐?在此期间五取蕴一直携带着苦苦、坏苦种子,实际上刹那刹那都是苦因。正是由于没有根除掉苦因,才在八万劫过后,又遇缘发起苦苦、坏苦,所以他入定时的每刹那都是行苦。

TOP

(三)苦器

这个器是器具的意思。可以说五取蕴是出苦的器,又是造苦的器。由于它是过去惑业造成的果,会从中源源不断地出苦,所以是出苦的器具。它上面受、想、行、识等等一套,能起惑造业而造出新的苦,所以又是造苦的器具。它就像是造苦基地,每天不停地运作,造出一个个苦。就像汽车生产线不断运作,产出一辆辆新车一样。

着重观察五取蕴这个造苦系统,会认识它是造苦的主体。有了它,配上种种缘,就生出种种苦来。比如电视上显现一个美女画面,实际只是一些闪动的光点,但它刺激了心,五取蕴中马上就现起一连串反应。色受想行识无法自控地运转起来,贪烦恼种子被激发,受、想、行、识、全身跟着迅速运转变化,人很快就堕入了苦恼中,这就是遇缘现行。苦器的五蕴,稍有境缘诱发,就变出苦来。

又比如,股民一看股市行情,“股票上涨了”,马上打开电脑,分析一条条股市行情曲线,看到有赚头,立即行动,一整套五蕴全面运行。这已经掉进苦里去了。见到每张股票净赚五元,欣喜若狂,这是坠入坏苦。过一段时间,买的股票大亏,一下子昏倒在地,又落入苦苦。

这样细心观察,就见到五取蕴无时无刻不在显露出它的苦性。它不断地生烦恼、生苦,生苦时又强化习气,习气成熟又起烦恼造种种业,又感苦又造业。这个五取蕴就是这样不断地使人由苦而苦,在没有斩断苦蕴的主根之前,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来。就像一棵树只要根还在,即使剪掉所有的枝丫,它很快又长出繁枝密叶。这有多可怕!

在五取蕴相续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随我执起惑造业,而引生后蕴。这个惑业生蕴的运作,没有生起空慧止息它,就会一直不断地进行,由此就造成无量劫来的结蕴相续,变现出三界六道的无量诸苦。

这就明了,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相续是无量惑、业、苦的所依。一切苦都出自五取蕴,都统归为五取蕴苦。这样的认识就超出以往只停留在苦的支分或片段上的认识,能贯通起来看到三苦、八苦、六道诸苦的总苦——五取蕴苦。这才知道,三界凡夫都存在这个从未止息的造苦机制,都被绑在上面,任它辗转地运行。这样的造苦机制实在是一切恐怖中最恐怖的事。

如果轮回只有有限的几世,咬咬牙忍过去也就了了。但现在存在的是随时遇缘就造苦的机制,如果不从根息灭掉它,就会辗转不断地造出身心世界的无量诸苦。正因为造苦的功能俱在、苦根俱在,就会轮回不已,苦海无边。这是它极可怕的原因所在。

总之,五取蕴是最大的苦源、最大的苦依。旷劫以来的轮回苦唯一是五取蕴苦。地狱的火烧、砍截由它显现;饿鬼的饥饿、旁生的残杀、修罗的战争、人间的生老病死也由它生起。三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苦全由它生起。应当厌离的就是这五取蕴。只要它还存在,就会造苦不休止。

深入地去认识五取蕴的造苦机制,才会认得它是一切苦之源,才会对五取蕴极生厌离,由此迫切寻求解脱取蕴大苦。修道人都求解脱,具体地追问:求解脱什么?就是求解脱取蕴相续,对这一点务必要深入思维。

乐执的愚痴

所谓的乐执,是指人们执著世间有乐可求。苦性五取蕴上本没有微尘许的安乐,而人的心却一直期望在这上面得安乐,这就是愚痴。

在没有看清五取蕴苦的真相之前,乐的妄执并不会自动退去,这种执著非常顽固,它会让人一直把苦看成乐,会一直在乐的妄想中寻求不已。学习苦谛,就是把取蕴的真相看个透彻,一直看到它纯苦无乐为止,这样才会引发厌离。如果还见世间有乐可求,还抱着乐的幻想不放,那就没有学到。学苦谛就是让自己从世间逐乐的迷梦中醒来,不是还保留这种迷梦,还在迷梦中幻想、追求。

总之,抉择“有漏皆苦”,是让我们看明世间的真相,从此不再在有漏蕴上求乐。真能看透,就决定生起厌离。



四、对观分三:(一)生死与无生死 (二)退还与无退还 (三)苦性与乐性

对观就是对比观察有漏法和无漏法,从而显示出前者纯苦无乐,后者是真实的安乐。



(一)生死与无生死

由于具缚凡夫一向随我执而转,执著有常、一、自在的我而造种种业,所以果上就显现分段生死。也就是本来只是微尘和刹那的虚妄现相,心识错乱把微尘和刹那的相执著为常、一、自在的“我”,执著有粗分的山河大地等色法以及粗分的心识,以这样的因就会虚妄地现出五取蕴身。有了生,就一定有死。死后又生,辗转不断,就形成一段又一段的生死。

到彻证无我时,智慧前不见粗分的身体、心识相续以及山河大地等的器世界,像阿罗汉安住无我时,只见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以这个见无我的智慧为因,就会消掉粗分根身、器界的妄现。这样没有它的生,就没有它的灭,最终彻底隐没分段生死的相。



(二)退还与无退还

所谓退还,是指世间人天乐,包括受用外五欲所生的乐、内禅定所生的乐和舍,都会退还到苦苦中。

分两步证明。第一、这些受只是惑业因缘所作的有为法,因缘一旦消散,就必定会退掉。第二、苦因——五取蕴的造苦机制并没有消除,所以人天乐退掉以后,又会重新由非福业感召苦苦。比如,上界人天依仗定力暂时伏住烦恼种子,但这只是压伏,不是断除。定力一失去,种子就又现起,又起惑造业,感种种苦。所以才有定境中的上界天人翻过来堕入地狱,成了烈火中灼烧、惨厉哭嚎的罪人。或者原先是尽情享受欲乐的天子,一下子堕为饿鬼,在贫瘠的大地上艰难爬行,饱受饥渴的痛苦。这就是从乐退回到苦苦,就像《入行论》说:“数数来善趣,数受诸安乐,死后堕恶趣,常受难忍苦。”

相比之下,生起现证无我的空慧时,就能退掉计执我的心。这样退掉了执我的心,就不会再执我而起贪、嗔等烦恼。烦恼一退掉,就不再起种种有漏业的造作;不造有漏业,就不引生三界的受生。所以宿业都消尽之后,就永远超出三界生死,再不退还到生死中,再不退还到苦苦中,得到的是息灭苦和苦因的永无退还的安乐。



(三)苦性与乐性

从因上观察,凡是以无明为根源起烦恼造业所生的果,都是苦的自性。这里讲的无明就是十二缘起中的第一支,包括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也就是对业果的愚蒙和对无我的愚蒙)。从主要方面讲,业果愚感召恶趣和人天的苦苦,真实义愚感召人天的坏苦和行苦。

无明的心离了无我的实相,虚妄地生起我执,就像花绳上没有蛇而妄起蛇的执著,之后心识的种种妄动不安,就是苦的体性。相反,智慧契合无我实相,能息下无我计我的妄执,就像见到花绳上无蛇,就自然息下蛇的执著,之后妄动的心止息归于寂静,就是乐的体性。

由以上的对观就知道,一切有漏法纯苦无乐,只有无漏的离苦的寂静才是真实安乐。

TOP

由四相思维世间唯苦分四:一、无论到何处都是苦的自性 二、三界中接触任何现象,都以苦为体性 三、任与何人建立关系,都以苦为体性 四、不论依赖什么,都以苦为体性

一、无论到何处都是苦的自性

从地狱到天堂,无论到三界的何处,都是苦的体性。在人间,无论在偏僻山村,还是到繁华都市,也都是苦的体性。但不明苦谛的人,总以为到了某地就能实现安乐。以这种期待,越洋过海,异地淘金,到处寻找梦想中的乐园。事实上无论去哪里,都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都是遇缘爆发一个又一个的烦恼和苦。

比如一位母亲,在女儿出国时,认为她在那里一定有好日子过。她忽略了女儿内心的苦因,没看到这一点,就把去美国当成进天堂,因此浮想联翩,想着她怎么读学位,怎么功成名就,生活怎么优越,认为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岂不知女儿在外贪嗔依旧,处处受烦恼和业的支配,生起的实际只是一连串的苦苦、坏苦和行苦。

又比如一个学生到大城市去上大学,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他的感觉是里面很安乐。事实上,学校那么个环境并不能决定什么。当他进去时,他的那套五取蕴不会因为脚迈进了校园,就得以转依清净。只不过乐的妄想让他沉浸在快乐的错觉中。以后的几年里,只见他的五取蕴在爆发一个个的烦恼和苦。大学的校园实际成了一再出现苦苦、坏苦和行苦的场所。

也就是苦因五取蕴和新的大学环境结合,以那里新的人、新的事作为所缘缘、增上缘,又生起种种新的烦恼和新的苦。在这期间有的种种乐受都是坏苦,过后就空虚失落;这里也有种种幻想,最后得到的只有悲伤失望;又有种种不如意、求不得,都是苦苦;平平常常的时候,也是行苦,停不下时光的迁流。所以四年下来,品尝到的只有种种轮回的苦味。回头看,事实和当初的预计并非一致。当初是被外在的假相骗倒了。

又比如一个人抱着安乐梦想,踏上征程,到异国他乡去谋求发展。比如去美国、去日本,他认为那里是一片乐土,似乎满地都是黄金、到处都是机遇,可以大展鸿图,成就一番事业。

他是把那个地方看成是乐的自性或者是安乐之因。在他看来,那里有很多功成名就的机会,他向往那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的娱乐、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种种的享受。总之,认为外境上有乐可得。后来又怎样呢?实际是一而再地感受种种苦。

一般人只看外、不看内,不认识自身五取蕴的体性。外面欲尘显现时,觉得有乐,就认定是真实的乐,决心要把它求到。实际上,外境并没有苦乐的自性,决定苦乐的是自己的心,主导苦乐的是自心的烦恼和业,一个人有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在身,走到哪里,无非是和境缘结合生出一个个苦来。

人身上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狂想,一样是事实。“狂想”就像疯子一样,错觉中总认为有乐可得。“事实”就是携带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这两样是不配套的。妄想是这么幻想、那么幻想,五取蕴是这么起烦恼、那么生苦。狂想认为:那里有好多的乐,我要去那里。因此就往那里追逐,另一个就跟他同步地制造苦。这就看出所谓有乐只是一种妄想,里面的一套五取蕴是自己走自己的,它不管你想象得有多美好,到任何环境里,它的工作就是造苦、生苦。

又比如,一般人见到某个餐厅里面环境优雅,就认为:这个地方很好,到那里肯定有安乐!随这一念他就进去了。进去时,是那个五取蕴的毒疮进去。这个毒疮遇到了新的环境,就不断和新环境结合生成各种各样的苦。

比如他进去一看,很别致、很时尚,让他有一种悦意感觉。就像吃糖,是有乐受的。当时他的心就迷恋在上面,这就是苦。怎么说是苦?这时贪心已经悄悄生起,沉迷其中而不自觉。正这么耽著时,贪的种子、坏苦、苦苦的种子已经在发起,这个功能有了,以后就会不断地爆出苦来。比如,这个取蕴毒疮从前面的温室环境里抽出来,再放回到平淡的环境,顿时就有单调乏味的苦生起。五取蕴里已经养成了习气,没有声色就受不了。

就像农村的人到大城市打了一年工。他的贪心已经和那里的欲尘结合得很紧,眼、耳等六识天天取这些欲尘,就像酒鬼喝酒成瘾。这样和欲尘结合紧了,再回农村就觉得处处是苦。这个苦感就是由前面不断取欲尘造成的。再看农村,觉得“这样的穷山沟”,处处都让他不满意、不悦意。

原来没去城市之前,其实呆在农村感觉很好,没有什么不对头。这种苦实际是前面的那个乐变出来的。在花花世界里享受了声色,再回山沟就要品尝由前面酿成的苦味。

所以,到好的环境里也只是受苦。有好的住房、好的环境,五取蕴呆在里面,色、受、想、行、识天天在和环境结合,不断地执取、感受,心就被紧紧绑在上面,绑在坏苦上面。环境一变,心上的逼恼、不安就来了。这跟上网玩游戏一样,玩多了,以后上不了网时,网瘾就逼恼上来,手足无措、躁动不安。

要看清,心在色、声等五欲上领取乐的幻觉,这和“吸毒的人上瘾”没什么区别。以后触到差一点的五欲,心上的逼恼就冒出来,让自己难以忍受。

原来农村就是土房子、泥巴地,当地的小孩觉得这是很快乐的地方。后来到大城市住了一段,在那种欲尘环境里攀缘、取相,领受种种。再回农村,就觉得这个地方脏、那个地方太土,这地方没意思、太单调。总之,觉得处处都是苦了。

其实,无论到哪里,从五取蕴里现起的只有烦恼、只有种种分别、执著,其中的每一个都是苦因,都是苦性。

又比如,现在人认为处在某种层次、某种位置就得安乐了。认准了这一点,拼命朝那个位置去追求。比如认为只要进某个大机关、大单位或者国际大企业,安乐的梦想就实现了。那里的环境、条件、地位、所作的工作,都是能得安乐的东西。

事实上,五取蕴的毒疮放到那里是什么结果?还是跟那套环境结合,变出三苦的新花样。底层的人总认为上层是很安乐的。比如小地方的人见大地方的人来,会认为他生活在天堂里。其实,他苦不堪言,就是做到总统也苦不堪言。看现在那些让人羡慕的大明星、大总统,有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苦。他们的五取蕴跟总统的位置、明星的位置一结合,又出现新花样的苦。不可能因为当了总统或明星就没有苦,他们没有断烦恼,怎么会不苦呢?

当明星有什么苦?明星有名声,被人崇拜,是很大的坏苦,他的心里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时时要保住自己的形象、名声,总担心失去现有的地位、荣誉。天天都生活在泡泡上,害怕泡泡破掉。实际上被人追捧生活在光环中,从此会变得脆弱、危险,只要离开这些,马上就苦了,苦受往往超出一般人。这就看出不论到高、低、贵、贱哪种位置上,都是苦的自性。

小结:

一般人只能看到外在的境相,而且以这个现象作为判断标准,看不到里面的内涵,看不到内在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以及往后会怎么一步步地发展出苦来。由于看不到这些,就只会想寻求外在环境的建设、更换,不会去往内调伏自心的烦恼。

实际上,携带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是苦器,放到哪里都只会生苦。所以关键是息灭这个五取蕴,而不是把它放到一个好的地方,无论放到哪里,放到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放到沙漠也好,放到山青水秀的江南也好,不会因为到那里,五取蕴就止息。

认识了这一点之后,重点不是在环境作什么,而是着重修行,止息取蕴。

二、三界中接触任何现象,都以苦为体性

三界中接触任何现象都不离三苦。也就是,以五取蕴作为因,接触可意境(就是适合自己心的境界)时生起乐受,就成为坏苦;接触不可意境(就是不适合自己心的境界)时生起苦受,又成为苦苦;接触中庸境时生起舍受,又是行苦。

比如受用悦意的色、声、香、味、触五欲,吃得爽快、玩得开心、住得舒服,这样的有漏乐受是由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现,这些因缘是坏灭的自性,一旦散掉,心就立即有忧苦逼恼。所以接触可意境带给人的只有忧苦。接触不可意的五尘,当下有明显的苦受。比如,吃很差的饮食,住狭窄的屋子,生活在噪音和空气污染中,当时心就被苦逼恼。从行苦上说,不论接触什么境界,都是起烦恼造业,取六道后面的蕴身,所以是在向未来延伸苦的相续。

说起根本原因,就是五取蕴携带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像充满毒素的毒疮不论碰到什么,唯一只是生苦。在世间,一切营造安乐的做法,都只是让这个毒疮的苦不要爆得太大。

比如为了让身体舒服去洗澡,水稍凉或稍烫,就会有苦受,所以要调好温度。洗完之后不是真的得了安乐,只是去掉这个毒疮表面上的种种污垢,让不舒服的苦受有所减轻。又像睡眠,要把这个毒疮安置在合适的床上,床硬一点或软一点就生出苦来。又比如坐车,时间长了、姿势不对、或过于拥挤、空气不好、速度太快,都引出苦来。这就看出,五取蕴毒疮是非常脆弱危险的,必须小心翼翼,才不至于碰出大苦来。

从人的角度来说,接触什么人,也是苦的体性。接触生贪生乐,是坏苦;生嗔生苦,是苦苦;不起苦乐,也是迁流中的行苦。接触时双方要很小心地保持和谐,才不会给对方增添苦受。

总之,只要没有向内断除烦恼、止息取蕴,在三界中接触任何境界,都是苦的体性,都会发展三苦。

三、任与何人建立关系,都以苦为体性

很多人开始时结交成夫妻、朋友,后来都成了一种苦。像交友双方,彼此有自己的想法和习性,要非常随顺客套,小心谨慎,才不出问题,交谈要讲彼此合适的话。忽然间心态不对,就发生不愉快的事。母子都有因为不善言谈而变成怨敌的,这都证明凡夫内心有烦恼种子、苦种子,因缘处理不好,就会生苦。

世间的关系建立在我执上,这决定了它是苦的体性。比如,满自己的心意,就划定为自方,表现亲善,而且希望对方始终要站在自己这一边,给自己利益。一旦不合自己的心意,彼此就敌对起来,顿时由亲变为怨,乐成了苦。所以这个“亲”是虚妄假立的,也见到心的妄计变动无常,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离不开苦。

总之,无论和什么人建立关系,总超不出苦苦、坏苦、行苦。结交时,对方给我乐、给我钱、照顾我很好,就贪著供养、受用;对方不恭敬自己、态度不好,就生嗔心;平平淡淡也落在痴心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