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 天台宗开显法华经有四种的独一无二,叫做四一之开显。一、教,法华经所说的教法,只说一佛乘,叫做教一;二、行,法华经所说的修行方法,都是菩萨的大行,叫做行一;三、人,修行法华经所说行法的人,都是开其佛知见的菩萨,叫做人一;四、理,依行而开佛知见的人,所证都是诸法实相,叫做理一。
【四土】 又名四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余土是二乘与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从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
【四力】 自力、他力、因力、方便力。
【四心】 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见四无量心条。
【四忍】 伏忍、柔顺忍、无生忍、寂灭忍。伏忍是初心行者,欲忍顺逆境,先须调伏其心;柔顺忍是调伏其心既久,遇境遇缘,不须勉强抑制自然能忍,此时之心,柔和善顺,同尘和光;无生忍是圣位中的人,达一切法本自不生,情与非情,皆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因此于无性法中,忍心不动,亲证无生;寂灭忍是果位圣人,彻证涅槃寂灭境界,动静二相,皆契如如。
【四身】 1.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其中化佛即化身,功德佛与智慧佛即报身,如如佛即法身。2.自性身、他受用身、自受用身、变化身。自性身即法身,他受用身与自受用身即报身,变化身即化身。3.法身、报身、应身、化身。本来应身即是化身,化身即是应身,这里把它们分开来,是因为应身是指八相成道的佛身,而化身是指一时化现的佛身。
【四劫】 1.成劫、住劫、坏劫、空劫。2.坏劫、成劫、中劫、大劫。
【四有】 生有、本有、死有、中有。生有是指于诸趣中投生的一刹那;本有是在一生的过程中,除去生时一刹那,死时一刹那之外,中间的寿命;死有是指死时的一刹那,其时间仅限于中有未生之前;中有是指在今世已死,后世未生中间的中阴身。以上四有,是欲界色界的众生,在一度生死中,所有的四种有。
【四事】 1.衣服、饮食、卧具、汤药。2.房舍、衣服、饮食、汤药。
【四果】 1.指声闻乘的四种果位,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初果须陀洹,华译为入流,意即初入圣人之流;二果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即修到此果位者,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三果阿那含,华译为无还,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于欲界;四果阿罗汉,华译为无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声闻乘的最高果位。2.指阿罗汉。
【四苦】 生、老、病、死。
【四恩】 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四位】 律宗对菩萨经三大阿僧祇劫,历五十二位,另判为四位,以统摄之,即愿乐位、见位、修位、究竟位。兹列表说明如下:
┌愿乐位 愿乐信解,自利利他,此当十信、十住、十行、
四 │ 十回向,为第一阿僧祇劫所修。┐
─┤见位 为见道位,此当初地。 ├ 为第二阿僧祇劫所修。
位 │修位 为修道位,此当二至七地。 ┘
└究竟位 渐进至于佛地,此当八地至妙觉,为第三阿僧祇劫所修。
【四等】 四平等心,亦即慈悲喜舍之四无量心。
【四相】 1.生相、住相、异相、灭相。生相即由无而有;住相即成长之形;异相即衰老变坏;灭相即最终灭亡。此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息,此灭彼生,此生彼灭。2.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见我人四相条。
【四倒】 见四颠倒条。
【四尘】 色、香、味、触。
【四修】 净土宗所立。一、恭敬修,又名尊重修,即至心恭敬礼念彼佛和圣像,无有懈退;二、无余修,即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具修而无缺少;三、无间修,即勇猛精进,无有间断;四、长时修,即数十年如一日,到死方休。
【四智】 1.法相宗所立四种如来的智慧,即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是转有漏的前五识所成,为佛成功所作一切普利众生的智慧;妙观察智是转有漏的第六识所成,为佛观察诸法及一切众生根器而应病予药与转凡成圣的智慧;平等性智是转有漏的第七识所成,为佛通达无我平等的道理,而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的智慧;大圆镜智是转有漏的第八识所成,为佛观照一切事相理性无不明白的智慧,此智慧清净圆明,洞彻内外,如大圆镜,洞照万物。2.指罗汉的四智,即悟四谛之智,证罗汉的人,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生已尽是苦谛之智,梵行已立是灭谛之智,所作已办是道谛之智,不受后有是集谛之智。
【四依】 1.指行四依,即冀扫衣、常乞食、树下坐、腐烂药。此四种法,是入道之缘,是上根利器之所依止,故名行四依。2.指法四依,即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四取】 欲取、见取、戒取、我语取。欲取是贪欲取著色声香味触等五尘之境;见取是妄计取著五蕴之法为我见边见等;戒取是取著执行非理之禁戒;我语取是取著发自我见我慢等之说法。
【四洲】 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东胜身洲其状如半月形,其人身形胜故,名胜身洲;南赡部洲其状上大下小,略如吾人之面,亦称南阎浮提,阎俘即赡部树,此洲有此树故名,吾人的世界,即在此洲;西牛货洲其状周圆,其地多牛,以牛为货易,故名牛货;北俱卢洲其状方正,此洲人寿皆千岁,衣食自然,惟无佛法,故列为八难之一。
【四界】 即地水火风四大。
【四衍】 四乘。衍就是乘的意思。
【四欲】 情欲、色欲、食欲、淫欲。
【四道】 四条通向涅槃的道路,即一、加行道,谓先于三贤四善根位加力而行三学之位。二、无间道,谓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为正断烦恼之位,因不为惑而间隔,故名无间道。三、解脱道,无间道后而生一念之正智,为真正证悟真理之位,因是解脱烦恼之正智,故名解脱道。四、胜进道,解脱道之后更进一步,为定慧增长之位。
【四众】 1.指佛说法时听者共有四众,即一、发起众,发起讲经的人;二、当机众,常时跟著佛的人,如千二百五十人是;三、影响众,如他方来助佛宣扬佛法的菩萨;四、结缘众,如一般下根的薄福众生。2.指出家之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3.指僧俗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四教】 1.指化法四教,即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以上藏通别圆四教,是化益众生的法门,故名为化法。见化法四教条。2.指化仪四教,即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以上四教,是教化众生的仪式,故名为化仪。见化仪四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