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文钞选读】观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是完全不一样!


                                               净界法师


    我们要有一个观念,十方诸佛的清净法身是平等的,但是他的法身对我们不能产生太大的作用,因为他是自受用的,是无形象的。

    真正对我们产生加持力量的,是法身当中所摄受的一种愿力。既然讲愿力,就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就不能讲平等!

    法身当然平等,你有没有忆念他,你有没有礼拜他,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你要讲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就完全不一样。譬如现实生活我们看到某些人对观世音菩萨特别有缘,他稍微有一点障碍,观世音菩萨对他就会产生加持;有些人对地藏王菩萨特别有缘,地藏王菩萨对他特别摄受。

    当然大家就问这是什么道理?蕅益大师在《要解》说,诸佛菩萨对众生的摄受,最大的因素是你跟他要有深刻的因缘,你跟他没有因缘,他的愿力没办法摄受你!

    我们可以理解跟十方诸佛结缘的方式很多,礼敬诸佛、称叹如来、广修供养,供养也是个方式,但是称叹、忆念名号的方式是最简单的。

   《佛说阿弥陀经》跟十方诸佛结缘是讲执持名号的,你忆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而能够在你的成佛之道当中,有这个因缘成就不可破坏的善根。

TOP

               你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寿命的问题!

                                                      净界法师

                  

    诸位如果你今天是选择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其实你要面对的最大的問题是什么,你知道吗?并不是娑婆世界对你的干扰,你修行正念现前,干扰对你都不是问题,你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寿命的问题。

    分段生死对你产生的伤害实在太大了!你二十岁出家,修到八十岁,修了六十年,正是你修行的黄金时段,但是你死掉了!死掉了以后,投生到印度,好不容易被找到了,又开始修行,修行到正好的时候,又死掉了!又投生到法国去了。

    你光是这样死来死去,修行没办法串起来,生死被片段的切开,所以你现在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你变成什么时候都要从头开始。

    我讲这个是有事实根据,你看一些修行人转世,当然转世优秀的不少,但是失败的例子也很多,你去查查看,在不断转世以后,他的今生表现比前世差的很多,非常的多,为什么?死亡啊!他光是这样换来换去换得内心都糊涂了,所以我们不要忽略分段生死的障碍!

    我们今生可以好好的用功,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生命,一个极乐世界的生命,希望一劳永逸,希望不再受到分段生死的干扰。

    阿弥陀佛知道在资粮位的菩萨有分段生死的死亡问题,所以在发愿的时候也特别规划寿命。

    就是说「彼佛寿命」,当然阿弥陀佛的住世也很重要,我们寿命在,阿弥陀佛不在也不可以。阿弥陀佛的寿命跟我们的寿命,都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使令你在整个修行当中,能够很顺利地从头到尾不断地用功,乃至等觉菩萨,你不用再受到死亡的干扰,这点是很重要的!

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碍


                   净界法师


1) 我们修行人很怕听到障碍这两个字,诸位你的障碍是哪里来的,你知道吗?所有的障碍只有从一个地方出来,就是你的内心,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碍。

2) 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念头不转,你就根本通不过去。其实是你自己跟你自己过不去的,不是别人跟你过不去的。

3) 我们习惯性活在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就是你前生的一些经验跟你今生的经验累积而成的一种自我的经验。而我们就活在自我经验当中,叫自我设限。这个我做不到,那个我做不到。其实你做得到,但是因为你自己认为做不到,所以你做不到,这叫自我设限。这是非常可怕的。

4) 一个人建立一个好的思想,你的过去就不等于未来。如果你没有建立一个好的思想,你的生命就被算命先生算死了。

5) 所以一个人要有美好的未来,你一定要有美好的思想。你如果真实要让生命脱胎换骨,很明确地、坚定地走上安乐的道路,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美好的思想,你别无选择。否则你有可能一时的兴起,一时的善念,造了善法,但是这个在你生命当中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TOP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净界法师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何由而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也?」念佛法门,它的一个特色,是他力门果地教。

    它的关键就是,你能够到极乐世界去,你一定要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感应道交。你要跟弥陀感应道交,就不是你功夫念的好坏。就像蕅益大师说的「往生与否,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深浅。」

    你今天能不能往生,关键在你心中决定的信愿。至於你往生以后的品位,上品、中品、下品,这个就是看你持名的功夫。到一心不乱、事一心、理一心,来判断。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他强调一句弥陀,信愿具足。这个佛号的运转,要有信心,要有皈依的心,有往生的愿力。我们对这个佛号要生起信愿,生起决定的信愿,一定要把这个道理弄明白,否则你的信愿也是不决定。

    举个例子,今天要去投靠一个国王,我们在恶国王里面苦恼。我们要去投靠一个新的国王,一定要明白这个国王的情况,才能够把我们的身口意,通身靠倒上去。所以对这句名号的整个功德不明白,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内心当中会有怀疑。说我念这句佛号功德够不够呢?我们今天在黑暗当中很恐怖,这个时候想阿弥陀佛是不是能够救我呢?是不是我要兼念一下地藏王菩萨,或兼持个什么咒?就是信愿不决定。你能够明白道理,明白阿弥陀佛名号的真实义,无量光、无量寿的真实义。你念这句佛号的时候,内心非常安定,你相信弥陀的大悲心跟你感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内心当中安定下来。

    所以你念阿弥陀佛不能感应,我们内心当中有怀疑,内心不决定,不能生起决定的信心,这个佛号对你产生感应的力量就薄弱了。信心是很重要,这信心是要靠闻经达理才能断疑生信,你要靠一时的情感,不能持久的。就是说,我们今天要是没有靠这个「金口所宣,明载简册」,我们很难明白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也很难生起决定的信愿。

TOP

                        为什么莲华有的茂盛、有的枯萎呢?

                                                            净界法师


   【阿弥陀经】讲三种庄严:池水、宫殿、莲华,它的重点在莲华庄严。

    因为你到极乐世界的时候,你受生的第一个处所,是先到莲华去的。

    所以莲池大师说:在整个依报的观想当中,我们可以观想大地的黄金铺地、也可以观想宫殿的庄严、也可以观想宝树、八功德水等等;但是所有的观想当中,莲华的观想是最重要的。莲池大师举出很多的古德开示说:其实在整个修行当中,比如说你拜佛,你观想你在莲华上面拜佛;打坐,你观想你在莲华上面打坐。为什么?因为它就是你在中阴身的时候,你要投胎的一个心中的归依处──莲华庄严。

    我们讲《净土圣贤录》的一个实际公案,宋朝宋哲宗的从父荆王,这荆王有一个夫人叫越国夫人,这越国夫人平常是修学净土,她带领很多婢女经常的念佛共修。其中有一个婢女常常懈怠,借故不来参加。这个越国夫人就呵责这个婢女,这个婢女被诃责以后生起惭愧心,就很精进的念佛,念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婢女在寮房当中安然坐化,而且整个房间充满香气。我们知道,一个人念佛念到最后,能烧出舍利子算不错了,但还不是非常好,你能够念到临终的时候放出香气,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个时候,大家:诶,这个婢女往生了。但是越国夫人就跑到这个婢女面前说:你是不是往生,我不敢论断;如果你真的往生,今天晚上我睡觉的时候,请你给我一点消息。(哈哈)后来果然在睡觉的时候,这个婢女就到越国夫人的梦境里面,跟她见面说:夫人!首先感谢您的鼓励,我今天才有这个成就。越国夫人说:

    你是不是往生净土?

    我真的往生啊。

    越国夫人说:你真的往生了,你可不可以带我到净土去看一看?我每天晚上做晚课的时候,诵《阿弥陀经》,心中也能够生起一点意境,但是能够亲自见到总是比较好。(哈哈)这个婢女就带她到极乐世界去了。

    在《净土圣贤录》上说:是经过一座桥,一座半圆形的桥,然后这座桥下就是经典说的七宝池、八功德水,水面上有一朵一朵的莲华,而这些莲华都放着光明的,而且莲华上面都挂上每一个人的名字。(哈哈)有的莲华非常的茂盛、有的莲华很枯萎。这个时候越国夫人就问说:为什么莲华有的茂盛、有的枯萎呢?婢女说:在娑婆世界的众生,当他发愿往生以后,就会有一朵莲华在那个地方,挂上你的名字。如果你这一天很精进的打佛七,诶,这个莲华就得到你佛号的滋养,就会慢慢的扩大;你这段时间很忙,你忘了念佛啊,这个莲华失去滋养,就慢慢枯萎了:是这么回事。越国夫人说:那我的莲华有没有在这个地方呢?人总是有所得嘛,以自我为中心。你的莲华?有啊!在这个地方。就带她去看:哇!她的莲华长得非常茂盛、非常光明。越国夫人在这个梦境得到信心以后,她后来又念了一年,有一天早上预知时至,把身体洗干净,到佛堂拈香,把这个香一放到佛前的时候,就站着往生了。不可思议啊,一个在家居士能够修到站着往生!佛力加被啊!

    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莲华跟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有互动的力量,这莲华的开合就表示我们的资粮力。所以在这个地方,莲池大师说:这个地方莲华的一个特色,就是因果的招感──因果同时。你在娑婆世界因地栽培的时候,你果地的莲华已经在那里变化了,所以你不要以为你往生的时候莲华才来,其实这个莲华,是你平常在佛堂栽培的时候,就在那个地方准备好了,这个叫做因果同时。

TOP

                       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

                                                         净界法师


    最后讲出一个譬喻:


   「昔人谓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


    印祖说,古德讲出一个譬喻,其它的圣道门,唯识、天台、中观,在断烦恼了生死的过程,就好像蚂蚁上高山,一步一步的,从最初的外凡到内凡,乃至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于回小向大,初定、二定、三定、四定,就是无量无边的一个长远的菩提道, 这一路是充满了心酸的菩提道,三大阿僧祇劫。而且这中间很多让你退转的因缘,特别是在分段生死,这个地方是是非最多的,所以我们有一件事要想一想,我们今天会在年轻的时候出家,或者准备出家,或者好乐出家,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就是我们过去在佛法当中栽培善根,但是我们为什么在这个生死当中,这舞台当中进进出出,现在还在流转呢?怎么回事呢?我们相信法力不可思议,佛陀的正法是药,真的能够治病,怎么我们服那么久,还是在这个地方流转呢?就是退转这个地方出了问题。   


    我们从外凡到内凡,到暖、顶、忍、世第一。到暖、顶的时候还是会退转,到忍位的时候不退转,在这个「忍」之前,烦恼会障碍你,你修行的好好的,烦恼一活动我不修行,我要回家去。天魔会障碍你,你有修行,但是你过去有跟众生结恶缘,刚好这个众生在鬼神道,而且他有大的福报力,他是一个鬼王,糟糕了!他会来障碍你,天魔会障碍你。烦恼魔、天魔、五蕴魔,你修行得好好的,哎呀!身体出毛病了,不是肝出毛病,心脏出毛病,腰疼,打坐十分钟腰就痛,这五蕴的身心它障碍你,你过去造的业,这个烦恼障、业障、报障障碍你。死魔会障碍你,你修止修观,内心一片寂静,功夫相应的时候,糟糕了!你的寿命到了。这死掉以后,下辈子重来,又重新开始。


    所以蕅益大师讲,所有成佛的菩提道当中,分段生死最难透脱,你这个分段生死跳过去,后面就顺了。位不退以后,这个圣人在修行,不像我们凡夫有种种的挣扎,也不会有退转,他这个心就是不断的往前走不会退。所以说「蚁子上于高山」是对的,这蚂蚁一直爬一直爬,很辛苦,但是他一不小心就从高山掉到原地上,掉到原地从头开始,所以这个地方是有问题的。那怎么办呢?


   「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我们能够仰仗佛力,就好像坐船又轻松,心情又愉快,这个时候又顺水,没有退转的情况,这是古德的譬喻。印光大师说「可谓最善形容者矣!」,印光大师他同意,这句话是他同意前面的说法,他认为这个是形容的非常恰当,这样子形容是对的。这个是净土法门的一个教起因缘,等于是把净土的整个教法的因缘,做一个全盘的介绍。

TOP

                     我们心力没办法,所以只好靠念佛最为方便!


                                                             净界法师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


    印光大师第一个先赞叹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怎么样呢?是背尘合觉。就是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一句弥陀念诵听,在当下我们这一念心,就念念的离开了这个染污的六尘,这个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因为它有染污我们内心的功能,所以叫做尘,这个尘是染污义。我们背弃了六尘干什么呢?合觉就是趣向于我们的觉性,就是讲佛性,背尘合觉就是返本归元,简单讲这个本跟元就是觉性。这是一个所有法门当中第一妙法,前面也说过「以其专仗佛力故」,因为冥冥当中有佛的大悲愿力的加持,所以是第一妙法。
 
    那么在这个法门当中,特别是在家人特别的亲切,特别的契机,怎么说呢?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在家人为了生存要工作的,工作在这个世间,这种尘劳的境界,就像蜘蛛网一样把你网住了。事务多端,忏公师父说万丈红尘,事务多端,我们这一念心被这个万丈红尘七干扰、八干扰以后,一天工作完了,到佛堂,虽然想要摄心参禅,虽然想要静室诵经,但是「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要到佛堂的时候电话响了,事情又来了,这是外在的环境不允许;或者有什么障碍,或者是有人护持,你有环境,但是力不暇及,你这一念心没办法集中,一坐下来不是昏沉就是打瞌睡,不是打瞌睡就是昏沉。所以力不暇及,怎么办呢?


    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这当然是对在家人来说。不过我们看隋唐时代的出家人,跟我们现在的出家人,有点不太一样。那个时候出家人是一心行道,现在的出家人外缘也是很多的。所以净土法门,对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的出家人也是很重要。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们当然都是从世间来到寺院出家的,从世间的尘劳来到清净的僧团。我刚出家的时候,是民国七十六年四月来到佛学院,那个时候佛学院刚创办,我那个时候学前教育三个月,我听课的时候,老师讲一个半小时,我听不到十句,大部分都打妄想,很想听,但是就是奇怪,一听下去,就是那个粗重心干扰我;到了半年以后好一点。到二年级的时候,老师每一句话,我完全听得清清楚楚,我一个半小时几乎都是明静而住,没有昏沉、没有掉举;没有掉举、没有昏沉,我这一念心完全跟着老师的法义在走。到第三年的时候,老师讲什么我马上背起来,当下就背起来了,不必等到考试再去背。就是他一讲,我就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而且就把这个名相给背起来,把那个字给背下来,所以我们到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讲什么,我们下去马上能够背出来。这表示什么?这个心,的确这个僧团它有慢慢慢慢的寂静的状态,那个堪能性会增加。所以我现在能够体会大家的心情,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不过你现在的心粗重,就是要努力改造。你有在努力改造,你会进步快,你就是经常提起精神,训练自己在一个所缘境专一安住、相续安住,这个心要训练它。


    多拜忏、多打坐、诵经,以清净的正法,来洗涤我们这一念心,净法熏习,它就能够转变。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者是情势上没办法,或者是我们心力没办法,所以只好靠念佛最为方便,因为这个念佛法门,它的所观境简单分明。这是一个总标。


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净界法师


    我们在修习念佛止观的时候,你就是有二个处所:

    第一个是摄用归体,回归到一念心性;

    第二个是依体起用,安住在佛号。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你临终的时候,你心中的所缘境只有二个:

    一个是真如三昧,一个是万德洪名。

    你学那么多的经论,你临终的时候、正式操作的时候、功夫提起来的时候、一念心性的时候,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

    从这个地方,以我空、法空的真如三昧破除所有的障碍,在破障的无住当中,生起一句佛号,跟弥陀感应道交,这个叫做真空妙有,那个就是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大家好好体会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