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

宣化上人开示录


宣化上人讲述



目录


寻声救苦念观音.观音菩萨与我们是兄弟.弥陀佛七开示.什么是佛法.禅七的规矩.以妄制妄参话头.认真修行莫放逸.清洁空气的电疗法.魔是来帮助你修道.菩提达摩祖师来中国.坐禅的姿势.参话头.参禅的境界.参禅能控制生死.修行要忍耐.参禅是开悟的方法.妄想不断不能开悟.开悟要印证才算数.善恶不离一念心.天竺取经的玄奘大师.参禅要回光返照.禅堂是选佛的道场.什么是无心道人?.参禅是行六度波罗蜜.要修无相的功德.虚云老和尚出家的因缘.宣化老禅师出家的因缘.果佐行者出家的因缘.果舜行者出家的因缘.修道的六大宗旨.久参自然会开悟.修道不要争第一.修道目的为成佛.停止你的妄想吧!.入定不是睡觉.《楞严经》是伪经吗?.要修般若波罗蜜多.修道人不可打妄语.修道人要受苦.去妄心存真心.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参禅要克服痛关.怎样才够资格参禅?.一身病苦从何来?.贪著境界会招魔.四禅天的境界.参禅的秘诀.金刚王宝剑斩妄想.净极光通达.修行如何开智慧?.出乎意料之外.古德经验之谈.世界佛教的中心.修道修的是什么?.要供养无心道人.在美弘法如火中栽莲.令人惊奇的怪事.修道不可错因果.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世界为何有战争.万佛圣城中选圣贤.修行如同做生意.糊涂生命糊涂人.人死只有业随身.业和情.众生教、人教、心教



寻声救苦念观音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五日开示于观音七


从无量劫以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经过有百千万劫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遇到过观音法会,所以我们的习气毛病丝毫没有减少,而无明烦恼一天比一天多。现在既能遇到观世音菩萨法会,这也可以说是在无量劫以前所种的善根,到今天才成熟,所以才能参加这样微妙不可思议的法会。如果你没有善根,没有德行,是没有机会让你打观音七的,所以要珍惜这七天的宝贵时间,不要打妄想,虚度光阴。如果尽打妄想,虽然参加这个法会,也等于没有参加一样,因为你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虽然,这法会才开始两天,可是我知道有人已经见到菩萨、见到光……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前。又有人将要开五眼。所以没有得到好处的人,应该生大惭愧;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得到好处,其他人也是这样子,不是的。

金山圣寺,也可以说是沙里澄金的工厂。谁想要真修行,就不能离开金山圣寺,想再找修行的地方,就不容易找了。金山圣寺里的人,皆是有道心的修行人,纵使在极度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要用功修行。

修道的法门,有八万四千那么多种。每一种法门,你都要明白一点,不要单单知道一种而已。若能每一种法门都知道一点,久而久之,就把所有的法门都明白了。单单只明白一个法门,就不容易体会佛法深如大海的境界。就好像愚人‘以管窥天’,还以为天只有管口那么大而已。你要是不用竹管子,且看天究竟有多大?所以学佛法,不要单单知道一种法门,应该法法皆通,法法皆明。现在打观音七,是佛法中的一部分。你如果没有修过这个法,就一定要来试验一次,不要没有试验,就不修了。如果能圆满打完这七天,对你身心定有好处。诸位千万不要当面错过,失之交臂!

菩萨是修六度万行。六度:

(一)布施:自己要布施给其他人,不是要其他人布施给自己。

(二)忍辱:现在是打观音七的时候,就看你能不能忍。要是能忍,就能圆满的打完观音七。要是不能忍,就一天到晚打妄想。譬如:‘我等一会儿,要到某一间餐厅去大吃一顿。’或者想:‘我在此处念观音,有什么用?简直是胡闹,赶快跑!’这都是没有忍。没有忍的人,不能修道。你修坐禅也可以,念佛也可以,念观音菩萨也可以,这都是一样的法门,根本上没有什么分别。

无论什么法门,只要你有忍耐心,都会有所成就。你要是没有忍,什么法门也修不了。没有忍耐心,常常觉得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好,事事不如你的意。那么,你能修什么呢?道是没有我见,没有我执。如果有所执著,就永远不能修道。有人说:‘我要参禅’,你要参禅,更需要有忍辱心。

(三)持戒: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四)精进:即不懒惰。

(五)禅定: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就是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们获得禅定。

(六)智慧:有了禅定,就生出智慧。所以六度是有连带关系的。

有人说:‘我喜欢专门修禅定’,那么我告诉你如何修禅定,就是一进入禅堂,不论怎么样,也不能出禅堂一步。有人说:‘假如有病了,怎么办?’有病你就病,有病也要参禅!要是死了,怎么办?死了也不可以抬到禅堂外边去。参禅的人死了,就把他的尸体放到空的坐单底下。纵使发臭了,也放在那儿,不往外抬。人死了,也不准出去。有人说:‘那不等于监狱一样吗?’等于监狱?你难道不觉得你现在是在监狱吗?每一个人都在监狱里,不过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你的自性想出也出不去,想回来又不能回来。出去了,不能回来;回来了,不能出去,这是自由吗?每个人的身体就是个监狱,只是你不了解。

我们现在坐禅,一进禅堂,就不准出禅堂的门口。谁一出去,香板就往头上、背脊打下去,这就是打七。打观音七,也是一样不准出禅堂。谁一出去,就要捱打。谁叫你来的?有人说:‘我是看到公告,所以才来。’可是公告上面,并没有写来了就可以走。走,可以的,但是要付大家的伙食费,才可以走,否则是不可以走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一走,旁人看你走,也跟著走了。你也走,他也走,大家都走了,这叫做破坏道场。为了避免你破坏道场的罪,你需要负担大家的伙食费。如果你付不起,那就最好不要走!

你们各位都是有缘才到金山圣寺。要是没有缘,连金山圣寺的门口也没法子进来。既然是有缘,大家不妨作为观音法会中的朋友。大家手拉著手,一起向前开步走。到什么地方呢?到每个人心中想要到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帮助其他人。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因为我怕你们走错路。




观音菩萨与我们是兄弟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六日开示于观音七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呢?‘观’是观察世间所有的声音。观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众生的心,看哪一位众生的心没有妄想。空了,就得到开悟。所以说‘十方同聚会,皆共学无为。’十方的善男信女聚集在一起,共同修无为法。

念观世音菩萨,也是一种无为法,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法,就是叫你不要打妄想。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念你,彼此互念。就好像你想你的亲戚,你的亲戚也想念你。我们和观世音菩萨,从无量劫以来,就是法眷属,法亲戚。从什么地方说起呢?从阿弥陀佛那儿论起。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观音菩萨的师父。观世音菩萨是帮助阿弥陀佛弘扬净土法门的助手。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就是法兄弟。观音菩萨是还没有生到极乐世界众生的哥哥,而众生是弟弟。如此说来,我们是很近的亲戚,所以我们想念亲兄弟,亲兄弟也想念我们。我们是观音菩萨的弟弟,观音菩萨是我们的哥哥。有人说:‘观世音菩萨怎么会是我们的哥哥?那我们不是太高攀了?’观世音菩萨不仅仅拿我们当弟弟看待,也拿所有众生当弟弟看待。不然的话,他为什么要寻声救苦?为什么众生有困难,他要帮助呢?因为他看一切众生,有如手足一样,是他的骨肉。所以他才不怕一切艰难困苦,而救度娑婆世界的受苦众生。所以各位不要忘了自己的法兄弟。我们念一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念我们。我们叫一声‘观世音菩萨’,里面包含的就是哥哥。观世音菩萨就叫一声我们这些未来的菩萨,未来佛小弟弟。你要是能这样看观世音菩萨,更应诚心,更应该亲切地念自己的法兄弟,不要空过。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低著头念,要抬起头来,表示一种勇猛精进的精神,不要现出颓丧不振的样子。观世音菩萨看你这么有精神,便即刻对你说:‘快拉著我的手!’然后和你一起走向极乐世界。

又有人在打妄想:‘观世音菩萨怎么一天到晚看看看?为什么我就不可以看?’你的看和观世音的看,有所不同。观世音菩萨是看里边,你是看外边。观世音菩萨是看自性,他的自性和每位众生都有电波。哪个众生在打什么妄想,他都知道。他是往里看他的电波,和你看的不同。因为有的众生离他很远,虽然他有千手千眼,但要看无量的众生,也是不够用,也看不过来。所以他要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看看自性的众生,哪一个正在受什么样的苦?他就去救度这个众生。可是你是向外看,把自己根本的智慧都忘了。所以你这个看,和他那个看,是不同的。还有人又打一个妄想:‘法师啊!您讲这个开示,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为什么我不相信呢?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是兄弟,可是观世音菩萨是圣人,我们是凡夫。凡夫怎能和圣人称兄道弟呢?这不合乎逻辑学,所以我不相信。’好!你不相信,你讲的也是有道理,可是你这个道理,是属于凡夫的知见。因为你没有深入经藏,所以你的智慧不能如海。

《华严经》上说:‘菩萨作是念。我与众生无始以来,互为兄弟,互为父母,互为姊妹,互为夫妇。’你说你不相信,这是因为你不明白《华严经》的道理。再者,不但菩萨看我们是众生;成佛之后,他看众生,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既然佛看众生都是父母亲,那么我说观世音菩萨看众生是兄弟、是姊妹,这又有什么不合理呢?你说你不相信,是因为你没有这种智慧,没有知识。要不然,就是你所见太少了,所以才变得那么愚痴。我讲什么,你都不相信。佛为什么要度众生?因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度众生,希望他的父母离苦得乐。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现身在你面前,你又不认识。所以我们众生是很苦恼的,为什么观世音菩萨现身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认识呢?就是那个当面关,也就是你的考验。你念观世音菩萨,要学观世音菩萨的样子。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也要学他的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无论谁对我们不好,我们都应该不动心。谁骂我们,我们都要忍;谁打我们,我们也要忍;甚至谁把我们杀了,我们也要忍,并且要认帐。为什么要认帐?假如我往昔没有骂过人,他也不会来骂我;我往昔没有打过人,人也不会打我。为什么有人骂我、打我、杀我?因为我往昔在愚痴的时候,也骂过人、打过人、杀过人,所以今生遇到这种境界,要把往昔所欠的债务还清了。以前不明白的时候,就好像赖债不还;现在明白了,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承认这笔债务。我们能承认这笔债,就能见到观世音菩萨,就和观世音菩萨有真正法眷属的关系。所以,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一见到人,就看别人的不对,你尽找别人麻烦,是自己苦未了,苦根未断尽。所以各位要认识境界,彻法底源。学佛法,必须要会运用佛法。要是不会运用佛法,无论你修到什么时候,佛法仍是佛法,你还是你自己。如果你会运用,那就和佛法打成一片,而不能分开。

忍,是最要紧,即是叫你忍你所不愿意忍的事情。譬如我不愿意挨骂,可是有人骂我,我都欢喜。我不愿意挨打,可是有人打我,我更欢喜。我不愿意被人杀,生命是很宝贵的,可是有人要杀我,这是了脱我一生的业障,是我真正的善知识。所以各位啊!学佛法要倒过来学,修道也要倒过来修。怎么倒过来呢?就是你不愿意的事,也要愿意。可是你所不愿意的事,也不是要你让给旁人。你要是和一般人一样,看不破,放不下,我、法二执不空,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那么麻烦就现出来。若能退一步想,那么任何事自然海阔天空。

我们学佛法,不要往高深的地方去学。所谓‘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场。’用直心来修行。你念观世音菩萨,不要存一种贪心。不要说:‘我念观世音菩萨,会发财。’这是办不到的。你要是没有贪心,反而会得到,一旦有这个贪心,反而得不到。你念观世音菩萨,也不需要向外宣传说:‘我到某某地方打过观音七,你没有打过,你不如我。’不要打这种妄想,不贪名,不贪利,也不贪享受。

念观世音菩萨,就要平平常常的念,不要企求一切。不要像有人念观世音菩萨,说:‘我没有儿子,要求观音菩萨给我儿子。’有人又要求个女儿。有的男孩子,念观世音菩萨是为求得一个美丽的女孩子。有的女孩子,就要求得个男朋友,这是不可以的。念观世音菩萨,应该把这些肮脏的念头去除,不要有贪嗔痴的心。譬如:天天穿衣,不要管它好不好,只求其不冷就可以了;天天吃饭,也不要有一种贪美味的思想。要是有这种妄想,那你就没有真心念观世音菩萨。要是真心念观世音菩萨,怎么还会想吃好?穿好?早已经把什么都忘了。什么都忘了,才能和观世音菩萨合而为一。

我们每位众生的心里,都有一位观世音菩萨。你现在所念的,是念自己心里的观音菩萨。有人说:‘我向心里找,怎么连个心都没有?’如果你连个心也没有,那就不要念观世音菩萨了。因为那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没有心,他不打一切妄想,没有贪嗔痴。他也不计划今天要穿好的衣服,或吃一点好的东西,享受一点好的供养。他是一切无著,一切不求。他所做的是度众生。他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成佛道,而无所求于众生。他希望众生能真正明白佛法,没有贪嗔痴。我们念观世音,不要一天到晚打妄想:‘早上没有吃东西,晚上又没有茶喝,这太苦了!受不了,快跑!’这真是没有出息的修行人!




弥陀佛七开示


一九七九年冬开示于万佛圣城


娑婆世界的人,都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地狱的众生,欢喜苦恼,不欢喜快乐;饿鬼欢喜嗔恨,不欢喜慈悲;畜生道欢喜愚痴,不欢喜有智慧,所以它才跑到畜生道去。

我们虽说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没有苦恼;天上的众生,也是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在佛和菩萨的境界上,没有苦恼,也没有快乐,苦乐俱忘。众生多数是颠倒,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将黑作白,将白作黑。究竟他知不知道这是颠倒呢?知道的,虽然他知道,他仍然去做不对的事;明明知道不合法的,他专门去做;知道什么是对的,他却不去做。

譬如,念佛时去喝茶。喝茶有特别时间,不是随时随地可喝。用念佛的时间去喝茶,是躲懒偷安。念佛念的倦了,便去喝一杯茶休息休息,懒惰一下。若要真心念佛,怎会想起去喝茶?早就把喝茶忘了。何况喝牛奶?什么都忘了。真正在念佛,吃饭了没有也不知道,更何况喝茶?

有人说:‘念佛太危险了,连饭也不知道吃了没有。’这就是功夫。真正用功的人,吃饭没吃饭他不知道,穿衣没穿衣也不知道,睡觉没睡觉也不知道––什么都忘了。是白天?不知道;是黑夜?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空了,怎会想起要喝茶、要喝牛奶?<

金山禅寺有位法师便不敢喝牛奶。一喝牛奶,欲念便高升,他控制不住,于是不敢喝。我们吃东西只为维持生命,以食物作药品。不吃东西会死亡,所以吃一点维持生命;并不需要什么营养的食物来滋补身体。营养一多,麻烦就大了。修念佛法门,就要时时刻刻都在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停止的时候。醒时也念,睡觉时也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拉也拉不断,扯也扯不断,用剑斩也斩不断。它的力量,比钻石还坚固。你没有任何方法能破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才叫做‘念佛三昧’。

念佛是这样,念经也是这样,持咒也是这样。在这情形之下,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修行并不容易的,看果真(三步一拜的恒实法师)为什么他发愿不喝牛奶?因为他知道牛奶的厉害。一喝牛奶,便有一股牛性;牛性来了,比老虎还要厉害。凡是对身体有营养的东西,你若不缺,身体若不亏,都不能用的。用了,就有很多麻烦,所谓‘过犹不及’,太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

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举一动,都是贪,都是嗔,都是痴。世间法,他用贪嗔痴去修行;出世法,他还是用贪嗔痴去修行。修行,他贪著开悟。坐了两天半禅,想要开悟;修了两天半法,想要有神通;念了两天半佛,便想得到念佛三昧!你看这贪心多大,都是贪心鬼的表现。

修行,要把它看作各人的本分。不需要贪,久而久之,功德自会圆满,菩提果也会成就。本来应该成功的,贪多却嚼不烂,吃饭要一口一口吃,把一碗饭统统塞到嘴里去,挤到口里一点地方也没有,你说怎样吃?嚼也嚼不动,更咽不下去。吃饭是最简单的比喻。这叫‘贪多嚼不烂’。

修行,要行所无事,不要有贪心,不要我想如何如何?我想开悟,我想得神通了。那会这样快?把种子种到地下,要等它慢慢长出来;时间到了,它自然成熟。古人说:‘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但你不要怕费事。时间久了,自然会磨成针。所以修道,就要去毛病。什么是毛病?你欢喜喝茶,这是毛病;欢喜喝牛奶,这是毛病;欢喜打妄想,也是毛病。如果一切贪图自在,用功便不相应。用功,是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疲倦,才会有成就。这里要向你们诸位道歉!因为我欢喜说笑话,所以你们胖的人,听我说了以后,不要急著去减肥。要不然又头上安头,弄出很多麻烦来。

全世界都充满天灾人祸,黯淡无光。这表示人类的生命都有危险。这种杀人的戾气,前所未有。我们知道的有原子弹、氢气弹、核子武器,现在还有镭射。这些杀人的利器,一旦使用起来,人类可能同归于尽。所以,时到今日,唯有依照佛法修行,才能消灭灾祸于无形。全世界充满黑气,黑业弥漫。哪个地方真有修行人,哪个地方的zai 难就少一点。若遇很多人聚在一起修行,共同的力量,便能消灾化劫,无形中把暴戾之气,改为祥和之气。可是必先要脚踏实地,躬行实践,依照佛法修行。大家拿出真心来念佛。念一句佛,虚空里便有一度光明。若能恳切至诚地念佛,这光明便遍照三千世界,令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气化为吉祥,把染污、暴戾、zai 难的空气改变过来。

万佛圣城是世界上最光明的一个地方,因为万佛放光,遍照寰宇。你在万佛圣城,就是打妄想,比起在世界上做最大的功德,还有功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万佛圣城的人,人人向善,就是打妄想,多数打善的妄想,很少打恶的妄想。所以万佛圣城,可以说是世界的太阳,世界的月亮,遍照大地,令一切众生普获清凉。所以住在万佛圣城的人,皆是往昔种诸善根,发过愿,愿意改造这个世界,令世界的zai 难,化为乌有。所以,在万佛圣城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正确的去做。不要同流合污,不要像一般人。万佛圣城里的住众,都是很善良的人;若有劣性众生,早晚他不能存在,早晚他会自己迁单。

万佛圣城,在西方从地涌出,将来全世界所有的佛教徒,聚会一起,共同在此地修行,共同研究佛法。令佛教发扬光大,既然能在万佛圣城出家修道,将来一定会成佛。为什么?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先到了万佛圣城,会先得道。后来的,便会晚一点。有些人来到万佛圣城,觉得住不下来,因为他们感到这城市没有很多活动,很呆板,没有很多娱乐。但你应该知道,只向外求娱乐,反把你真正的快乐耽误了。在这世界里,要找假的,会把真的丢了;要找真的,先要放下假的。不能又想修出世法,又放不下世间法。脚踏两头船,又要到江北,又要过江南,是办不到的。

现在打佛七,要一门深入,凭著真心、诚心、虔心,修念佛法门,不要空过一时一刻。要知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不用功,便增长罪业;真用功,便增长善根。要老老实实地念佛,才不致浪费光阴,生命才有点价值。



什么是佛法


什么叫佛法?佛法,就是世间法;不过是世间人所不愿意行的法。世间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出发点无非是自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而佛法,是大公无私,是为了利益他人。

学佛法,一举一动都要为他人著想,把自我看轻了,舍己为人,不令他人生烦恼,这就是佛法。一般人往往对于这一点认识不清楚,所以在佛教圈里争争吵吵、烦烦恼恼、是是非非,跟一般世俗人没有两样,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一边学佛,一边造罪业;一边立功,一边损德。这样,对佛教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大害。这就是佛所说的:‘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身为佛弟子,在佛教里这么自私自利,看不破,放不下,怎会与佛法有所相应?学佛的人要: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要彻底了解佛教的真理,自己必须先要修忍辱、布施,才能有所成就。必须要‘翻过来’,这也就是与世俗的人有所不同,不要同流合污。修道,就是要‘倒过来’,什么意思呢?即是‘好事给他人,坏事与自己。’舍弃小我,完成大我。

你们皈依我的人,都是我身上的血和肉。无论把哪一块肉割去,都是很痛的。无论哪一个地方流血,元气都会受损伤的,所以你们要互相团结。为了要使佛教发扬光大,就要吃人所不愿意吃的亏,受人所不能受的侮辱。心量要放大,行为要真实。如果不向真的去做,佛菩萨是知道的,不能欺骗佛菩萨。大家要检讨己过,痛改前非,真正认识自己以往的颠倒、不合理的作风。要老老实实,忘记自己,而为整个佛教、整个社会服务。

本来,在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团体,哪一个社会,都是错综复杂,互相勾心斗角。在金山圣寺、万佛圣城、金轮圣寺,以及隶属法界佛教总会下的所有道场,都要把这种情形改善。当然,不能马上改得很圆满,可是也要一步一步做去。改到最圆满、最彻底、最究竟的地步,然后,还要念玆在玆,保存这种良好的行为、志愿,去推展佛教,令佛教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佛弟子应有的责任。佛教若不兴旺,乃是因为我本人没有尽到责任。不要把责任推诿到他人身上。若能这样,不久的将来,佛教一定能发扬光大,推行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身为佛弟子,天天求佛庇佑,不外求佛帮助我,或者助我发财,或者助我升官,或者助我开智慧──只知道求佛帮助自己,但没有想想我们对佛教有什么贡献?是不是拿出真心来?就在这处要常常回光返照。皈依时发菩萨四宏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问问自己:‘我度了众生吗?’若度了,不妨再多度一点。若没有度,便赶快发心度众生。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是无穷无尽的,但要把它反过来,化为菩提。反过来没有?若还没有,则快点把它反过来。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我检讨:有没有学佛法?有没有为佛教出点力?是不是学了死死板板的佛法,不懂得活用,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天下间没有比佛道更超脱、更究竟的法门。我有没有真正发愿去成佛?不但是自己成佛,还要度一切众生成佛!

且看,释迦牟尼佛往昔‘三只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为半句偈而舍生命,这种精神是多么伟大!为法之诚,多么高超!大家要效法这种精神。

在洛杉矶的金轮圣寺,我每个月去一次,差不多有三、四年了。我觉得你们每个人没有从佛法得到真正的利益,没有真正体会到佛法伟大的精神。还是把自己划到佛法的外边去,未能深入。要想佛教兴盛,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做起,要献出真心 ,为佛教牺牲、努力,不要在小圈子里混。应以法界为体,虚空为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每个人果真能这样,那么佛教就会发达。




禅七的规矩


一九七四年一月六日开示于三藩市金山禅寺


法界佛教总会,成立于一九六八年。该会的前身,就是佛教讲堂。自从成立之后,每一年都举行佛七和禅七数次。所以,都在无声无息中过去了。很少人知道法界佛教总会所属的金山禅寺在打佛七或禅七。

因为我们对外不宣传,不攀缘,而是老老实实在修行。如有人知道愿意来参加,我们欢迎之至!但是我们绝对不到外边化缘,叫人帮助,对人家说:‘我们金山禅寺在打禅七,有一些无心道人在修行,你们应该来供养,则功德无量。’我们从来就没有做过这样的宣传。

在中国打佛七的时候,善男信女所乐捐的功德香油钱,足够道场一年的开销,有时还有盈余。在打禅七时,有很多善士发心供养而结缘,这个法缘,源源而来,米、面、油、酱等等收入很多。在美国,佛教刚开始,一切要往好的方向去做,要将过去的陋习铲除,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不采取任何方法来化缘,所以这种缘就没有了。如果会用方法,也许会化得更多。

我们为什么不去化缘?因为我们要老老实实认真修行,听佛菩萨的安排。佛菩萨和天龙八部护法善神,看我们用功修道,自然会有感应,如果我们不认真修行,就是有人来供养,也应该生大忏悔心。所谓‘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我们要是存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这三种心不能了,那么,施主即使只供养一杯清水,也难消受。如果能把五观的道理明白了,就是吃金子(金,譬如珍贵的食物),也能消受得起。什么是五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今天晚上开始打禅七。我们金山禅寺的禅七,和中国各大丛林的禅七不同。他们打禅七是‘打食七’,在晚上一定要吃麻油包子;就是镇江的金山寺和扬州的高旻寺也不例外。有很多禅和子,专到有麻油包子吃的寺庙去打禅七。哪个地方包子好吃,就到那里去打禅七。他们不选择寺庙而选择包子的大小,所以有的寺庙以麻油包子又大又香为号召。并不是我诽谤出家修道人,放不下吃,的确是如此。

我们金山禅寺没有吃麻油包子的规矩,就是连小吃也没有。在中国打禅七时,有很多居士来供众,这一炷香,你供养四个桂圆;那一炷香,他供养两个花生糖,或者饼干,或者锅粑。总之,每炷香,都有人来供养。令无心道人生出贪吃的心来,吃得肚子满满的,无法静坐。我们这里就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和他们不同。

我们从早晨两点三刻钟开始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到晚上十二点钟休息。我们是修苦行,是苦干,是苦炼,行人所不能行的事情。可是,如果不将‘生死’二字挂在眉梢上,反觉得睡眠不够,坐在那里,正好入睡觉三昧;如果是这样子,永远不会有所成就。

我们要‘舍死忘生’来打禅七,要认真用功打七,必须要得到自己应得的才受用。不要随波逐流,看人行我也行,看人坐我也坐,看人睡我也睡,这样是不可以的。浪费时间,对自己无益。

我在以前曾经参加过几个地方的禅七,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被监香者打过香板。为什么?因为我不睡觉。白天在禅堂里坐,晚上也在禅堂里坐,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坐在禅堂,也不知道什么叫休息?什么叫睡眠?就是一秒钟的时间,也不随便放过去,时刻用自己应该用的功夫,时刻把功夫提起来。

你们各位都是善根深厚的人,都是聪明有智慧的人,应该把这事情看重,不可敷衍了事。尤其今年的禅七,一定要有人开悟。如果没有人开悟,等打完禅七,每人要打一百香板。你们觉得能受得了一百香板的话,就不要开悟。要是觉得受不了,那么,就要开悟。若是有人害怕被打香板,现在还没有开始打禅七,可以退出。既然参加之后,一定要有始有终,不可退出。

禅堂的规矩,是已经告了生死假。就是有人死了,只能将尸体放在坐单底下,不许往外抬,况且又没有人死,更不可随便退出去。

我们在这里要立生死的门庭,不是生就是死,不是死就是生。

舍不了死,就换不了生;


舍不了假,就成不了真。


这是金山禅寺的门庭。所以今年的禅七,大家要努力再努力,无论如何,要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果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谁也不要想走出金山禅寺的大门,就把你关在监牢里,这是今年大概的规定,希望大家遵守规矩。



以妄制妄参话头


一九七五年九月开示于三藩市金山禅寺


现在开始打禅七。在禅堂里不念佛,在佛七不参禅。现在是坐禅,行也是禅,坐也是禅,站也是禅,卧也是禅。总之,行住坐卧都是禅。从前参禅人,没有什么念头,这叫无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参禅,就是参一念不生。到了明朝以后,就采用参话头。现在所有的禅堂,都是参话头。话头有很多种,有的参‘念佛是谁?’有的参‘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有的参‘如何是没有了?’等等。

参禅,就是不打其他的妄想。譬如参‘念佛是谁?’总想念佛是谁?其实这也是妄想,但是用一个妄想来控制一切妄想,这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办法。甚至于念‘阿弥陀佛’,也是以妄制妄。就是念佛这一念,也是不对的。参‘念佛是谁?’这一念,也是没有的,但由这一个妄想就能把其他的妄想都制住了。这是参禅的一个道理。

参禅的人,‘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执著在一切境界。参禅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外不知有物,内不知有心。’到这个时候,与法界合为一体,才能豁然开悟。切记!不要被声尘所转,东望西看,心不专一。参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四相的时候,便能把生死的根本断了。面见释迦牟尼佛,才知参禅的好处。

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到现在,才幸运遇到打禅七的法门。一定要特别专一,至诚恳切,好好用功,不要把宝贵的光阴空过,不要打好吃、好衣、好住的妄想,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时光和命光一样的宝贵。古人云: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失落寸金容易得,光阴过去难再寻。


这就是说,一般的光阴就这样的宝贵,何况在打禅七,时间的光阴更为宝贵。不知道在哪一分钟?或哪一秒钟?就是开悟的时候;所以分秒必争,不可空过。希望参加禅七的各位!要勇猛精进,不可放逸。要忍一切苦,才得一切乐。忍人难忍,受人难受,这才是修道的精神。



认真修行莫放逸


我们第一个暑期班(一九六八年)在佛教讲堂开课。当时有很多人从西雅图来参加,为期九十六天。功课很忙,每天没有休息的时间,只有在星期六放半天假时,有的就去洗衣服,有的就做私人的事。《楞严经》就在那时讲的,计划在暑期班的期间把它讲完。最初每天讲一次,讲了一个时期,觉得时间不够,于是乎增加一次,每天讲两次。后来又怕讲不完,再增加一次,这样,每天讲三次,到了最后,每天讲四次。在这个暑期班的期间内,勉强将这部《楞严经》讲完,功德圆满,回向众生。

《楞严经》讲完之后,就有五位美籍青年出家,三位比丘、两位比丘尼。这是美国最先有人出家,受具足戒的开始。以后每年都有暑期班,继续有很多人来学习佛法,也有人出家做比丘和比丘尼。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金山禅寺的宗旨,重质不重量,只要实实在在修行,研究佛法,就是一个也不算少,何况不止一个。

金山禅寺出版一本英文杂志,定名为《金刚菩提海》(编按:目前是中英对照,改名为《万佛城金刚菩提海》),是月刊,刊登佛法要义,令西方人晓得佛法的来龙去脉,而对佛法有个正确的认识,不再误解佛教是迷信,是崇拜偶像,是消极悲观者,是社会的寄生虫。令一般人知道佛教是自由平等,没有种族、国籍、地域的界限,一律是佛弟子,以提倡世界和平为目标。佛教从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战争,因为佛教的戒律,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不但不杀人,就是其他的动物也不杀,而且还要放生,保护一切动物的安全,所以没有战争。

金山禅寺是在沙里澄金。若是金子,来到金山禅寺,等于回到自己的家里。虽然不讲话,但是读书很方便,没有人来打闲岔。天天研究佛法,这是很好的环境。美国人很多,但真正发心来到这里研究佛法,来听经学法的有多少呢?所以,成佛是一个一个成的,不是一群一群成的。世界上无论什么,都是以少为贵。我们金山禅寺研究佛法的人数虽不多,但在这世界上却是最贵重的,将来各位把佛法学会了,都可以到各处去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令一切众生早成佛道,这是我对各位的期望。

这次来参加暑期班的人,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守时间,不要浪费光阴,中国有句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时间是最宝贵的,最重要的。今年暑期班的同学,在这里要努力学习佛法,不要把宝贵的光阴空过去,一定要学点真正的道理。

现在有一件事情,想对各位说一说,本来我不想说,可是不能不说。什么事情?就是出家人一定要尊重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低贱,又不可以贡高我慢,要时时刻刻反省和检讨,有过改之,无过勉之。绝对不可散漫,不可放逸。你们大家既然跟我出家学道,凡是我所见到的,一定要讲出来,纠正你们的毛病。如果不讲,那是我对不起你们各位。我将所见到的事说出来之后,你们听不听?改不改?那是你们个人的事。我把做师父应负的责任尽到,问心无愧。你们可不要堕地狱的时候,才来埋怨师父。‘啊!我师父当初为何不严教?如果好好教我,我怎会堕地狱?’

现在我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出家人切记!切记!不可以干涉别人的自由,不要影响别人的行动。自己不修行,不要妨碍他人修行;自己不持戒,不要妨碍他人持戒;自己不修德行,不要妨碍他人修德行。如果有这种思想和行动的人,一定要纠正过错,改恶向善。出家人,时时刻刻自己管自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合乎戒律,不荒唐,要认真。不可随随便便,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佛在入涅槃时,告诉阿难尊者说:‘以戒为师’,这是出家人的座右铭。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存三念五观。‘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吃了不修行,披毛戴角还。’这是多么危险!所谓‘袈裟底下,失去人身。’所以,出家人处处要严守戒律。我们在生死未了的时候,欲心未断的时候,时刻不能懈怠,处处不能马虎。所以普贤菩萨说: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又说: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我们出家人,一分一秒也要爱惜,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如此的宝贵,不可浪费时间。每人要用功修行,精进再精进,才能有所成就。凡是用功修行的人,没有时间说话,没有时间打闲岔。关于这一点,我希望每个人都要注意。我见到不修行的人,非常痛心。这岂不是辜负当初出家时所发的愿吗?这种口是心非的出家人,焉能为僧宝?盼望各位自己尊重自己!



清洁空气的电疗法


禅宗这一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也就是顿教。顿教,是由渐教勤修而成的,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我们现在行住坐卧,就是渐修。等到有一天,真正明了,豁然开悟,就是顿。顿也没有离开渐,渐也帮助顿。

一般修行人,他修什么法,便说什么法是最好的,是第一的,要不是第一,他就不会欢喜它,也不肯去修行。你要是真明白,一切法都是佛法,皆不可得,便没有什么可执著的。

打禅七,是调身调心。调身,令身不乱动。调心,令心不打妄想,常常清净;心能常清净,则尽虚空遍法界都在自性里边。自性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也就是本来的佛性。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都被邪知邪见迷染得太深了,所以不容易明心见性。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打禅七。打七叫‘克期取证’,定下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一定要得到好处。

在用功方面,一定要求个明白。你要想真正明了,首先要学一个不明了。在禅堂里用功,用的是什么功?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间不知有人。从早上到晚上,做的是什么事?不知道。吃的是什么饭?不知道。穿的是什么衣?不知道。就是昏昏沉沉,什么也不知道。这叫‘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就是说养成世界上最笨拙最愚痴的人,这时便会生出巧妙来。

此时,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都通了,都明白了,彻底的开悟了。学到什么?也不知道,好像傻子一样。可是,就在此时,奇怪的事就出现了。

打禅七,就是要把你那些小聪明、小智慧都收起来,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懂。如果你觉得什么都明白,你就是没有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所谓‘大智若愚’,外表看来,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心里什么都明白,这也就是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这种人才有大成就。我们在禅堂里,人家跑就跟著跑,人家坐就跟著坐,东西南北都不知道。这时候,才能转过身来,真正的明白,真正的了解。明白什么?明白自己的本地风光。了解什么?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在禅堂里,要用功修行,少说废话,不要浪费时间。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坐禅确实是这样宝贵,不知在哪一分钟就能开悟,所以要分秒必争,任何时间也不能放过。若是到厕所,方便之后,即刻回到禅堂,继续打坐;到斋堂去,吃完饭之后,立刻回到禅堂打坐;喝完茶之后,即刻回到禅堂打坐。总而言之,不放弃开悟的机会。不知哪个时候,就是开悟的时候;换句话说,行香、跑香、坐香,都是开悟的良机,不可错过!

清朝的雍正皇帝,有一次召见高旻寺和尚天慧禅师到北京去,和他谈论禅理,问他还识玉琳国师的宗旨吗?他没回答。皇帝便命他在宫里的禅堂坐七天,一定要参出答案来。否则,要斩他的头。在六天之内,他参不出究竟的答案。最后一天,急得他跑禅堂,跑来跑去跑昏了头,撞到大柱上,头上起了一个大疙瘩。这回清醒了!得到标准的答案,于是他来见皇帝,雍正知道他已认识玉琳国师的宗旨,他也所以开悟了。从此之后,才立下跑香的制度。

在禅堂里,就是行香、跑香、坐禅、参话头。行香就是快走,跑香就是慢跑,坐香就是坐禅,参话头就是思惟一句话。例如,参‘念佛是谁?’一心一意参这句话,参到一心不乱、一尘不染的时候,就是开悟时。这些方法,是用来禁止妄想。没有妄想,就能开悟。

坐禅的目的,是要开悟。开悟之后,就有超人的智慧。所以,祖师们研究以毒攻毒的办法,用参话头来控制妄想,也就是用一个问题控制多个问题。参什么话头?参‘念佛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把‘谁’找到了,知道究竟‘念佛是谁?’到那时候,你才是真正明白。明白什么?明白颠倒是非要远离。在《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些过程,要经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讲多了,打闲岔,还是规规矩矩脚踏实地去用功修行。

有一点大家要知道,在《三字经》上说:‘贵以专’,无论做什么事情,你能专心一意去做,最后一定会成功的。我们参话头也是这样,只想一个话头,白天想,晚上想,吃饭想,睡觉想,走路想,坐下想,非想到海枯石烂不停止。换句话说,就是‘不开悟不休息’。想一个问题是真理,想多问题是妄想。

有这么样两句话,说的很有意思:‘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这是形容坐禅的功德,就是说坐禅的人,在须臾之间,能清静片刻,能修静虑的功夫,就比造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七宝塔的功德还要大许多倍。因为造那样多的七宝塔,不过是供养佛舍利(灵骨)。如果能静坐一须臾,这是造佛的真身。所以说静坐一须臾(很短的时间),胜造七宝塔。静坐片刻就有这样大的功德,如果天天静坐,那种功德非算数所能算出来的。你能在一须臾之间不打妄想,清净其心,久而久之,你的心便能湛然常寂。

我们在禅堂里静坐,不但对自己的功德是无量,就是对全世界人类的功德也是无量。有人说:‘我们的功德,怎能给全世界人类呢?’现在全世界的人,因为争名夺利,所以杀气腾腾,自私自利,你争我夺,搞得世界乌烟瘴气。人类斗争坚固,一天比一天厉害,一天比一天危险,一天比一天严重。如果再不设法挽救世界的危机,总有一天,地球会爆炸的。地球怎会爆炸呢?因为现在科学突飞猛进,大国研究杀人的武器,一日千里,互相比赛。例如核子武器、死光武器等等,一旦战争发生,这些武器便会将地球毁灭,到那时候,真正的末 ri就到了。

我们在禅堂里,用功修道,在无形之中能把这些杀气消灭,世界便没有危险了。怎样消灭呢?因为空气被污染,有许多毒素存在,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都会影响众生的健康,威胁众生的生命。你们看看,现在奇奇怪怪的疾病,越来越多,使医生束手无策。因为空气被污染了,混浊不干净,充满毒气。我们修道人,要用电疗把空气消毒,什么是电疗?就是静坐,从静坐中放出智慧光,这个智慧光就是电,这种电波放到空气中,有杀菌的作用。把混浊的空气变成清洁的空气,这叫电疗世界之病。

现在有人怀疑这种道理是不可能的。静坐怎么会把空气给消毒呢?现在来讲一个故事:在宋朝有位大文学家,名叫苏东坡,当时有位大禅师,名叫佛印。两人是道友,常有往来。有副对联:‘出入有僧皆佛印,往来无客不东坡。’证明他们的感情是很融洽的。

有一次,苏东坡居士作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送给佛印禅师评论,因而引起二人的辩论。我们现在看这首偈颂中的‘毫光照大千’,用这句来说明道理。这毫光就是电疗,照大千就是消毒。毫光能把大千世界混浊有毒的空气,消灭得一干二净,乃至丝毫的毒素再也不存在。

你能以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你的一分空气毒;他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他的一分空气毒;大家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大家的一分空气毒。大家同心协力来帮助世界电疗这个病,这世界污浊的空气,就会越来越少,光明的空气,也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空气便能完全转为清净。要知道污浊空气就是毒素,光明空气就是智慧。

现在的空气为什么会污浊呢?因为一般人不知道修行,不会使用电疗,所以空气越来越污浊。我们修道人要负起责任,使空气清洁。不但自己要勇猛精进地坐禅,还要劝亲戚朋友来坐禅。坐禅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对身心有不可思议的好处,如果他们不相信的话,教他们试一试,不久即可得到不可思议的好处。大家努力坐禅,毫光照大千,空气的毒素,自然被消灭了。

各位注意!只要把妄想停下来,就会放出智慧光明,这种毫光能照大千,有消毒作用,你们会有无量功德,这种功德,能使全世界人类都得到好处。什么好处?就是把空气的毒素毒菌消灭,人类便再不会患绝症──这是间接得到的好处。



魔是来帮助你修道


在前边所讲‘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你坐在禅堂里,打这个妄想,静坐一须臾,就有功德,胜造七宝塔,想来想去,连一须臾的时间也没有静坐,那么,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好像认指为月一样,只见手指不见月,还说功德无量!无量!坐在那里念无量!又说,我能毫光照大千!我能毫光照大千!这种境界不是用想的,也不是用说的,而是去行的。

你能真正清净入定,那时才能毫光照大千。不能入定,胡思乱想是没有用处的,想来想去都是妄想,和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又在想,我怎么样能入定呢?我怎么样能开悟呢?如果打这个妄想,怎么样都入不了定,怎么样都开不了悟。为什么?你只在皮毛上用功夫,不在般若上用功夫,竟向外找,不向内求,永远找不到的。

各位,你们应做电疗医生来帮助这个世界,拯救空气污染中的众生。成就空气清洁中的佛,那么,大家现在要静坐,不要打妄想。这一点,希望你们要明白,要了解。现在我把清净空气的电疗法告诉大家,你们不妨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今天是禅七第二天,你们所用的功夫有没有上路?是上正觉的路,也就是菩提路。你们参‘念佛是谁?’有没有提起来?你们的妄想是不是放下了?若是没有提起‘念佛是谁?’赶快把它提起来。好像‘猫捉老鼠’一样,聚精会神在等待;又好像‘鸡孵卵’一样,一心一意在想小鸡;又好像‘龙养珠’一样,谨慎专一地保护,能念玆在玆来研究,才能有成就。

我们是持‘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的戒律。这种苦行敢说是世界第一家,尤其在打禅七的期间,每天坐十二小时,走六小时。这样辛苦,需要营养,所以在中国,从前打禅七的时候,每天晚上每一个人可得两个大菜包,皆大欢喜。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规矩,所以吃中饭时要加菜,叫大家吃饱一点,有力气跑香。佛教的戒律,规定‘日中一食’,就是在正午的时候吃饭,一天只能吃一餐。到后来就改为过午不食,就是过了十二点钟以后,不可以再吃饭。可是在早晨可以吃粥,这是因为没有超过中午,所以不是犯戒。

在禅七期间,如果没有吃饱,那么,跑香、行香、坐香,都没有力气,就会生退转心。怎样生的?参禅的人,到了晚上,肚子发牢骚,批评你太自私,只知道修行,只知道开悟,对它一点也不关心,令它受痛苦。说你修的是什么道?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于是乎就不和你合作,所以使你容易生出退转心,不愿意修行了,前功尽弃。所以在禅七的期间,一定要吃饱,才有精神求智慧解脱。

今天讲‘打禅七吃包子’的故事,这是真人真事,不是虚构。在中国宁波天童寺,该寺方丈叫密云禅师,他是个明眼善知识。该寺的维那师父,也是个明眼善知识。不过,这个维那的慈悲心太多,那个方丈的慈悲心太少。方丈和尚是‘摩诃萨不管他’的作风,维那师父是‘菩提萨埵爱管他’的作风,两个人的思想不同,所以作法是对立的。

在打禅七的时间,大家勇猛精进打坐,求智慧解脱。这位慈悲的维那师父,在晚上看大众肚子饿,没有食物,无精打彩地坐著;有的昏沉,有的掉举,不是睡觉,就是坐小。本来坐时是三尺高,现在是一尺半,为什么?因为肚子饿,挺不直腰,所以叫坐小。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之后,就没有法子继续维持下去。

维那一看这种情形,便发慈悲,为照顾大众的健康,所以用神通力,在定中到厨房偷锅粑,每个人分一块。等开静时,大众睁开眼一看,在膝上有锅粑,就偷偷吃了。人是铁,饭是钢,马上就有精神了,跑香时,也不觉得疲倦,不像饿的时候,跑也跑不动,要在旁边休息。这位慈悲维那,偷了两天锅粑,给大众当点心,不料在第三天,被方丈和尚发现他偷锅粑,于是被迁单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第三天早晨,管理厨房的和尚,发现锅粑不见了,以为被老鼠偷去了,因为职责的关系,乃向方丈和尚报告这情形,请示方丈和尚。老和尚说:‘那么,就捉老鼠吧!’到晚上,方丈和尚在定中观察,发现维那在定中又去厨房偷锅粑,于是把维那的身体放在凳底下。等维那回来一看,自己的房子不见了,仔细的寻找,在凳下找到,于是把身体拖出来。这时,方丈和尚说:‘你在做什么?你这个大老鼠,敢到厨房偷锅粑,现在你犯戒,你知道吗?犯戒是要被迁单的,明天你走吧!我们这里不留你了。’

这位被迁单的维那说:‘您迁我的单,是可以的。可是我有一个要求,请您答应我。’方丈和尚说:‘你要走了,还要求什么?’维那说:‘参禅的人,一定要吃饱饭,才能用功修行。如果吃不饱,的确不能修行,所以我到厨房偷锅粑,是为大众,不是为我自己。希望方丈和尚发点慈悲,每天晚上,每人分两个大包子,若能这样做,我就向和尚叩头顶礼。我走之后,也不会打妄想。’

方丈和尚一想,这话很有道理,便说:‘好吧!答应你的要求,满你的愿。’从此之后,每逢打禅七,晚上每人可得两个包子吃。这位维那师父问方丈和尚:‘我应到何处?’方丈说:‘你到四川去,到那里去建道场,因为那地方的护法和你有缘。’于是他用神足力,来到四川看见有一个地方,有两棵大桂树,枝叶长得非常茂盛,于是在树下打坐。后来被当地的护法居士发现,认为他是老修行,是有德行的高僧,于是便在桂树下建一所寺院,命名为‘双桂堂’。他就在此堂传法授徒,后来有很多参禅者开悟,他也成为开山的祖师。

参禅,好像人饮水一样,冷暖自己知道。用功有上路自己知道,用功没有上路自己也知道。用功上路的人,应该继续努力,没有上路的人,更不可懒惰。在打禅七的时候,要把一切放下。所谓‘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什么?提得起‘念佛是谁?’放得下什么?放下所有的妄想,能把所有的妄想放下,智慧便生出来,若是放不下妄想,所用的功就不会相应。

在这七天之中,应该勇猛精进,不生丝毫懒惰的心,不生丝毫怀疑的心。大众一起用功,用功到无人无我的境界时,便会得到自在。若能用功到非空非色,就和‘如来’合而为一。若是没有明白非空非色的境界,应当生大惭愧心。为什么我用功得不到相应?这是无量劫的习气太深的缘故。所以心中想向菩提路上走,事实上却不愿意向前走,总想向后转。要知道习气重,业障深,更应该把妄想放下。放下妄想,并不困难,只要把自己忘了,便没有妄想。就因为有了自己,才忘不了自己。

在禅堂里,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没有了,东西南北也忘了,这时候,一念不生,就全体现;全体大用,你都会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话,功夫就不会相应。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行、住、坐、卧都不知道,所谓:

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


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


这时的你,就和太虚合而为一,能和‘太虚’合而为一,才能豁然贯通,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顿悟的境界。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小孩子出生之后,天天被薰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薰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这种开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时时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时,便开悟了,这是今生用功开悟。这时,有人说:‘我看见一个人,他根本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虽然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还是时时刻刻在修行。不过,只差一点点没有开悟,等到今生他遇到这种境界就开悟了。

顿悟,虽然是即刻开悟,但仍须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种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如果在春天不下种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无论开悟或没有开悟,都应该勇猛精进,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后一秒钟得到收获,认识本来面目。

我们为什么不认识本来面目?因为‘我相’没有去掉,‘自私心’没有去掉。如果没有‘我相’和‘自私心’,就会认识本来面目。你要想不认识本来面目,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修也可以,不修也可以,因为没有什么希望。我们修道人,一定要有一种希望,希望明白人是从什么地方来?又到什么地方去?想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要把这个本来面目认识清楚,就要不怕苦不怕难,才能返本还原,也就是得到金刚不坏身。

我们在禅堂里做什么?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既然是金刚不坏身,那么,就应该不知道苦,不知道疼,要是怕苦怕疼,便不能成就金刚不坏身。这个金刚不坏身是由锻炼而成的,现在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把身体锻炼得坚坚固固,永远不坏。

这时候,有人在打妄想说:‘我修这个不是为了这身臭皮囊,锻炼它不坏有什么用?’不错!你的理论很正确。可是,我说的‘金刚不坏身’,不是你说的那个臭皮囊。那么,它是什么?就是‘自性’的金刚不坏身,也就是法身和慧命,以及自性清净本源的金刚不坏身。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会有魔,这种魔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而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烦恼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有的是妖魔。魔是从你不认识的地方来的,令你道心不坚固,令你修行不进步,他们用种种方法来诱huo你,威胁你,令你生退转心,令你无定力而失道心。

坐禅到了相当程度时,就有魔来考验你的道力如何?或者化现为美貌的男女来引诱你。你不动心便过关,如果动心就堕落,这是紧要的关头,切记切记!一失足成千古恨!境界来考验我们修道人,我们也要考验境界是假是真。

用什么方法呢?这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地念。是假的境界,便会慢慢地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坐禅人不明白这个方法,有许多人走火入魔,丧失道业。又有许多人认为入了魔,而放弃开悟的机会。

在我年轻的时候,听人说:‘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还骄慢地说:‘什么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惧心!’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关系,哪知道没有多久,魔果然来了。什么魔呢?是病魔,这场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当时,自己知道功夫不够,所以经不起考验。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还是降伏不了,还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说自满的话,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如果你自满,麻烦就来了。

那么,修道人要怎样呢?要用战战兢兢的心情来修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要谨慎,要注意,提高警觉,这样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说话,多打坐。’这是修道的基本DA法。修道人的道业有所成就,是谁帮助的呢?就是魔来帮助的,好像一把利刀,是在石头上磨利的。修道人开了智慧光,也就是魔来帮助你开的,这个魔,应该把他当作护法看。

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你若能觉悟,对境能明白,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觉悟,遇著事就迷了,就会堕入地狱。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没有定力。魔是来帮助你,是考验你,来看你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无论什么样的魔,也不能动摇你。

修道人,时时刻刻把‘生死问题’挂在眉梢上,时时刻刻都要了生脱死。要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没有‘生死大事’来得重要。这个生死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不知怎样生,不知怎样死?所以在没有真正了解之前,应该努力用功,否则,永远要受生死束缚,而得不到解脱。

在修道时,要想这个‘生死问题’,把什么魔都当作护法,他是来帮助你修道。有人骂你、打你,他是帮助你修道。有人说你的是非,找你麻烦,也是帮助你修道。总而言之,逆来顺受,都把他当做帮助你修道的朋友,那么,烦恼就没有了。没有烦恼,便生出智慧。有了真正智慧,那个时候,一切魔都没有法子来动摇你的心。

为什么会被魔的境界转呢?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圆满。智慧不圆满,遇事就迷惑,认识不清楚。我相、人相都生出来,众生相、寿者相也生出来,烦恼相也跟著跑出来,如果有智慧就没有这些问题。



菩提达摩祖师来中国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梁武帝普通元年(西元五二○年)九月,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初祖)从印度乘船来到中国,抵达广州豋岸,来到金陵(南京),和梁武帝问答,因不契机,离开金陵,北往洛阳。路过神光法师讲经处,顺便进来,发现神光法师辩才无碍,有天华乱坠、地涌金莲的境界,知道是载法之器。此时,神光法师见一位印度和尚来听经,情不自禁,生起我慢之心。讲完经之后,就在达摩祖师面前打个招呼。

达摩祖师提出问题:‘请问法师,你在这里做什么?’

神光说:‘正在讲经。’

达摩又问:‘你讲的是什么经?’

神光不耐烦地说:‘你从什么地方来?’

达摩说:‘从印度来。’

神光又问:‘难道印度不讲经吗?’

达摩说:‘当然要讲经。不过,讲的是“无字真经”。’

神光又问:‘什么是无字真经?’

达摩说:‘无字真经,就是一张白纸。你所讲的经,黑的是字,白的是纸,你讲它做什么?’

神光一听,心里不高兴,就说:‘我讲经,教人了生死。’

达摩说:‘你凭什么教人了生死?你自己的生死还没有了呢!’

神光一想,这个黑和尚,一定是魔王化身,来诽谤三宝,我要试一试他的法力如何?于是用念珠(铁制,作为降魔武器)朝达摩祖师脸上打去。此时,达摩没有防备,不幸被击中,门牙被打掉两颗,菩提达摩一想,圣人(达摩祖师是证果圣人)的牙齿如果落在地上,那里就会大旱三年。为慈悲众生起见,将两颗门牙吞到肚中。所以留下‘打落门牙和血吞’的成语。达摩一言不发,转身走出道场,踩一芦草,渡过长江,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思禅机。

神光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是胜利者,不知达摩修忍辱波罗蜜行门。菩提达摩刚走,无常鬼就来了,就对神光法师说:‘你是神光吗?’神光说:‘我是神光,有什么事情?’无常鬼说:‘我奉阎罗王的命令,请你去喝茶,谈谈你讲了多少经?念了多少经?还有多少经没有讲没有念?’神光一听,吓得魂飞九霄云外,知道寿命将终,乃恳求地问:‘谁能了生死,不受阎王所管?’无常鬼说:‘就是刚才那个满脸大胡子,被你打掉两颗牙齿的黑和尚。’神光一听,后悔自己,不应该发无明火,将证果圣人打跑了,于是乎向无常鬼要求:‘能不能让我去找那个和尚,学学了生死之法?’无常鬼同情地说:‘可以!不过速去速回,我好交差。否则,我担待不起。’

神光日夜赶路,急追达摩。追到嵩山,远见达摩祖师面壁而坐。欣喜若狂,急忙来到达摩祖师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忏悔地说:‘请和尚慈悲,宽恕弟子鲁莽,不知和尚是证果圣人,多所冒犯,请和尚赐我了生死之法。’达摩回头一看,没有说话,继续打坐。神光跪在达摩面前不起来。一跪就是九年。

我们参禅打坐,坐不到两小时,腰也酸了,腿也疼了,就受不了。或者打吃饭的妄想,或者打喝蜜水的妄想。总而言之,心猿意马,控制不住,时时刻刻想往外跑。神光法师为法忘躯的求法精神,一跪就是九年,谁能跪九小时,恐怕办不到吧!

有一天,天降大雪,神光仍然跪在达摩面前。雪厚约有两尺之深。此时,达摩抬头一见,深受神光这种求法的精神所感动。便问:‘你跪在这里做什么?’神光说:‘恳求和尚慈悲,传授躲阎王之法。’达摩说:‘求法不是容易事,等天降红雪时,再传法给你。’

神光一想,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作菩萨时,为求半句偈,曾舍身命。这念一起,福至心灵,见石壁上挂了一把戒刀,乃取下来,砍断自己的左臂,血涌如泉,将雪染成红雪。捧红雪来到达摩面前,请求传法。达摩说:‘你为法断臂,求法真诚。’于是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之法传授于神光,改名为慧可。

慧可又问:‘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默良久,然后才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说:‘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豁然大悟,成为禅宗第二祖。后将衣钵心法传授于三祖僧璨大师,又传四祖道信大师,再传授于五祖弘忍大师,又传授于六祖惠能大师,此时,禅宗分为两派。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拂尘看净,成为渐悟’,他的偈颂: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南宗以惠能为代表,主张‘立即开悟,成为顿悟’,他的偈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后来分为五宗,就是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达摩的偈颂:

吾本来玆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果然到了六祖时,分为五宗。这种法在中国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现在又把这法传到美国来,但是不需要跪求。只要诚心修行,就可以得到这种法要。








TOP


坐禅的姿势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万佛圣城每年都有几个禅七,每次七天。每年在弥陀圣诞时,先打一个佛七,然后连著又打三个禅七,为期二十一天。每年参加者,都是有始有终,功德圆满。今年希望参加者,也要贯彻始终,不可半途而废,退出禅堂;否则,前功尽弃,浪费时间,一无所得。

打坐的姿势,要端然正坐,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然后结双跏趺坐,就是把左脚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脚搬到左腿上,这才合乎标准。因为结双跏趺坐,容易入定,所以叫‘降魔坐’,又叫‘金刚坐’,又叫‘莲华坐’,这种姿势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在一开始打坐时,必须练习这种基本的坐姿,再调整身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是控制妄想的秘诀。然后将呼吸调匀,不急不缓,使其自然。这时再参‘念佛是谁?’时间久了,就会起作用。

参禅,好像‘母鸡孵蛋’一样用功夫。母鸡虽在想鸡子,可是体不离蛋,专心致意在孵蛋。不是孵了五分钟,就跑出去,过了一个时候,又回来孵蛋,不到五分钟又跑了,这种情形,永远孵不出小鸡来。我们参禅打坐也是这样,要念玆在玆,不怕腰酸,不怕腿疼,不怕苦,不怕难。一心一意在参,为什么?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水落石出的时候,便是开悟时。

参禅,又像‘龙养珠’一样用工夫。龙时时刻刻保护它的宝珠,没有不注意不谨慎的时候。所以这个宝珠,一天比一天光明,它昼夜六时精心的保护。参禅的人,也是这样,时刻不能生杂念。古德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可以说妄念不生全体现。没有妄想,就会有所成就。

参禅的人,不想成佛,不想开悟,不想得智慧,只是努力用功,勤加修行,到时候自然会开悟。不可去想什么时候能开悟?如果这样一想,想到无量劫,也不会开悟。在禅堂里,行行坐坐,坐坐行行,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成功的机会。所谓‘久坐有禅。’

参禅,又好像‘猫捕鼠’一样用工夫,要聚精会神守在老鼠洞旁,等待老鼠出来,一爪捕之,不可懈怠,散乱其心就不能注意了。参禅的人,亦复如是,时时刻刻提起正念,不生妄念。这是参禅初步入门的知识。

修道人,不要到南山去找‘道’,也不要到北海去找‘道’。道,就在你的身边。你能结双跏趺坐,专心致意参禅,这就是道。不要有好高骛远的心,向外驰求去找道,那是永远找不到,舍近求远,到处找困难的事。这就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



参话头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参话头,就是研究‘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句话的来龙去脉。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参透‘念佛是谁?’就是金刚王宝剑,能斩断一切欲念,只留有参话头的念,别的念一概没有了,这时道心就生出来。

‘念佛是谁?’在没有打禅七之前,先打个佛七。打完佛七之后,再打禅七,比较有功效。先念佛,后参‘念佛是谁?’参就是找,找这个念佛是谁?是鬼,是哪个鬼?是人,是哪个人?是我,我死了,还会不会念?装在棺材里,就没有人念佛。找究竟对‘谁’念佛?念‘谁’呢?找念佛是‘谁’?‘谁’在念佛?找不到。永远的找,也找不到。这个‘谁’如果找到了,什么妄想也没有了。为什么还有妄想?因为没有找到‘谁’的缘故。这个‘谁’字,可以找上个大劫。

老修行坐在那里不动,就是在定中找这个‘谁’字。因为专参这个‘谁’字,一切妄想没有了,豁然开悟,在黑暗中现出光明,什么都看见了。所谓‘迷时千卷少,悟时一字多。’这就是‘念佛是谁?’的道理。所以,谁能不打妄想,谁就有功夫;谁要打妄想,什么功夫也用不上,这就是参禅的中心思想。

参禅的功夫,就是专一其心来参,行也参,住也参,坐也参,卧也参。总而言之,时刻在参,不放弃参的机会。所以,在打禅七的期间,不拜佛、不念经、不上殿,也不过堂。到时候去吃饭,吃完饭立刻回到禅堂,继续参禅。到时候去厕所,方便后即刻回禅堂,继续参禅,不可浪费一分一秒,不知在哪一分哪一秒时间内是开悟的时间?所以分秒必争。

所谓‘不离这个。’不离哪个?不离‘念佛是谁?’不离念佛是谁,那就是智慧剑,斩断七情六欲。这种习气毛病一除尽,本性就现前。本性现前,菩提道果就成就了。

我们在参禅时间,要面对现实,克服一切环境,抱定宗旨。苦,就是快乐的开始。我常对你们说:‘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古人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附。’就是说在不吉祥事情的后面,会有吉祥的事来;在吉祥事情的后面,会有不吉祥的事来。世间法都是相对待的。

我们在往昔的时候,不知造了多少业?所以要受果报。若能努力用功,勇猛精进,把业果受完,就会证道业。各位要注意!无论遇到‘顺’的境界或‘逆’的境界,都要忍受,忍受不了也要忍受。修道,就是修忍受。所谓‘忍是无价宝’,能忍受得住,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好像练过武术的人,没有经验,等打架的境界来了,就把所学的招式忘了;等境界过去了,想起招式,已经太晚了。参禅也是这样,等境界来了,要忍受,要吃亏,咬紧牙根,度过难关,便得到自在。

参禅,要朝于斯,夕于斯。在早晨也修这个禅定,在晚上也修这个禅定,修的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成就。要能忍耐,腰酸不要管它,腿疼不要管它,一心一意参‘念佛是谁?’这样就时刻不会打妄想,能摄受身心,令其清净,一点妄念不生。心不离‘念佛是谁?’四个字,时时提起来,刻刻不忘记,这就是用功的目标。

参话头,是一个妄想;杂念,是多个妄想。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所以用参话头的妄想来控制多个妄想。慢慢将妄想一个一个消灭,不再起作用。这时候,无论什么境界来了,都不会迷惑。分析清楚,就不会走火入魔。古德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著魔。’修禅定要谨慎小心,不可偏差,正大光明,不要给魔找机会。杂念,是替魔开门;而参话头,即是驱魔的法宝。



参禅的境界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远无其物的时候,就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到这种境界,并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样了不起。或者坐一个钟头,或者坐十个钟头,或者能坐一个月,甚至能坐十个月,这不过是功夫有点相应的现象,得到一点轻安的境界而已。经过轻安境界之后,继续参禅,便到初禅的境界。

初禅天名叫‘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所喜欢的境界。在离生喜乐地打坐时,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来不去。好像乌龟在冬季的时节,把头缩回壳内,外边停止呼吸,可是内部呼吸活动起来,这是冬眠现象。参禅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时,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不可打妄想:‘哦!没有呼吸啦!’这个妄念一生,马上恢复呼吸,不可不慎;否则,失去机会,必须再重来。

由初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二禅天的境界。二禅天名叫‘定生喜乐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无法形容,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在定生喜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断绝,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由二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三禅天的境界。三禅天名叫‘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粗的欢喜,尚有细的欢喜,得到微妙的快乐。在离喜妙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脉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样。这时念停止了,没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没有氧气,停止循环,所以心脏不活动,没有脉搏。这时,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譬如呼吸是风,脉搏是浪,心念是水。没有风,就无浪,水自然平静,所谓‘风平浪静’,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形,在定中是暂时的作用,并不是死亡的断气。可以随时随地恢复呼吸和脉搏的正常活动。

由三禅天精进禅定,进入四禅的境界。四禅天名叫‘舍念清净地’,就是舍去三禅的妙乐,心念清净。气停止,脉停止,念停止,而且也舍了,这时清净本来妙真如性现前。这种境界,不可认为了不起,这不过是四禅的境界而已,并不是证果的现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为还没有断欲,如果勇猛精进,修外道邪定,则进入无想天,受快乐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则进入五不还天,这才是证果的境界。

证初果罗汉,不但在定中没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卧中,也没有妄想,没有执著。到初果的境界,还有七番生死。并不是证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

到初果时,无论见到什么境界,也不动其心。所谓‘对境无心’,只有道心,专一修禅。外边境界如何庄严?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动摇其心。这时候,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食、也不贪睡,一切无所谓。到这种境界,才可以说是证果。证初果的罗汉,走路没有声音。因为脚离开地面约有寸高,为什么?证果人,心怀慈悲,深恐踩死小虫等,所以在虚空走路。

各位注意!不可以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这是犯了妄语戒,将来要堕落到拔舌地狱。信不信由你,我事先说明。在佛教中有人没有开悟,就说自己开悟,这种行为真要不得。就是真的开悟,也不要对人讲:‘我开悟啦!得五眼六通。’不要自我宣传,自卖招牌,那就没有意思。

你真开悟,知道某人是菩萨,某人是佛,他们化身来到世间,那时候,他们就走了,在唐朝有两位大师,一位是寒山大师,一位是拾得大师。寒山是文殊师利菩萨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原来寒山和拾得是最好的道友。拾得(是丰干和尚在路旁拾来的婴儿,在国清寺养育成人)他在厨房管理烧水的工作,每天将残余的饭菜装在竹筒内,供养寒山。寒山住天台山月光岩洞中,每天到国清寺来取残余的饭菜。因为两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说笑,全寺僧人认为他们两人是疯子,所以不理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两人是菩萨化身,游戏人间,来度应度的众生。

有一天,闾邱胤太守见到丰干和尚(弥陀化身)便问:‘禅师!过去诸佛菩萨,常常化身来到世界,现在诸佛菩萨是不是也化身到这世界来?’丰干和尚说:‘有啊!不过你不认识而已。现在在天台山国清寺厨房烧水那个和尚,就是普贤菩萨,他有位道友寒山,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怎说没有呢?’闾太守闻之大喜,拜别而去,急往国清寺,专诚拜访寒山、拾得两菩萨。

来到国清寺,知客僧见太守光临,殷勤招待一番,得知太守的目的,觉得奇怪,不知太守为什么要见两个疯人?觉得莫名其妙。乃引导太守来到厨房。此时二人大说大笑,疯疯癫癫的样子,令人好笑。可是闾太守恭恭敬敬地给二人顶礼,必恭必敬地说:‘弟子闾邱胤请两位大菩萨慈悲,指示迷津。’拾得大师说:‘你在做什么?’太守说:‘我听丰干和尚对我说,两位是文殊和普贤二大菩萨的化身。所以特来参拜,恳乞开示。’

拾得一听,向后倒退而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丰干是弥陀化身,你不去拜弥陀,来麻烦我们做什么?’说完便退到寺门之外,到天台山月光岩,退隐石壁中。太守一看,大失所望,二位菩萨隐藏起来了,所以心中在想:‘回去拜弥陀吧!’等他回来时,丰干和尚已圆寂了。这是当面错过,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我们禅堂中也有观世音菩萨,可是我不能告诉你们,免得被你们给撵跑了。




参禅能控制生死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在北宋末年,中国有一位民族英雄,名叫岳飞。他幼年丧父,母亲很贤慧,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幼年时,他母亲教他识字、练字。家贫无钱买笔纸等,在沙子上练字,成为书法家。青年投军,他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他时时不忘救国家民族的大志愿。

此时金人侵宋,占领汴京(开封),执徽钦二帝北去,康王构在杭州建国,成为南宋,称为宋高宗,用秦桧为相,当时文人主和,武人主战。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离汴京很近’,有直捣黄龙(吉林农安)的壮志,不幸被秦桧嫉妒(主和派),用十二道假金牌召回京城。岳飞有‘忠君爱国’的思想,班师回京。过长江时,经过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访道悦禅师。

道悦和尚劝他不要回京城去,在金山寺(镇江)出家修行,可以免是非。岳飞将生死置于度外,认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所以拒绝道悦和尚一番盛意。临行时,道悦和尚作一首偈颂:‘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回杭州,秦桧用‘莫须有’三字,使岳飞父子下狱。等到临刑的时候,才悟道悦和尚的偈颂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同时天降大雨,岳飞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想起道悦和尚的谶言终于应验了。‘奉下两点’,就是‘秦’字。果然被斩于风波亭。

秦桧问监斩人:‘岳飞临刑时,说些什么话?’监斩人说:‘只听他说,不听金山寺道悦和尚的话,所以有今天的下场。’秦桧一听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悦和尚。道悦和尚在头一天于定中晓得这段因缘,乃留下一个偈语:‘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

写完之后,即刻圆寂。第二天,何立来到金山寺,老禅师已经圆寂。无可奈何,回去交差。这证明坐禅的功夫到了极点,便可控制生死,愿意何时往生就何时往生,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是很自然的现象。古时禅师,都有这种功夫。生死自如,遂心如意。在唐朝有位禅师,名叫邓隐峰,可以倒立而圆寂;近代金山活佛可以站立而圆寂。这都是由禅定的功夫,来去自由,不受一切的限制。




修行要忍耐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时候,经过三大阿僧只(无量数)劫,才成正觉。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像头发那样细的善,也不放弃;像微尘那样小的恶,也不去做。所以福慧功德圆满,成为两足尊。

各位注意,善虽然小,也要修,集沙成塔,便成大善。恶虽然小,若去做,集少成多,便成大恶,永远不会成就道业。修行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能诸恶莫作,那么福报会一天比一天增加。若能众善奉行,那么智慧会一天比一天增加。虽然在增长,但要继续修行,而不间断,才能有所成就。

我们现在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在禅堂里用功修行,这就是修福修慧。如何修福?就是‘不作诸恶’。如何修慧?就是‘众善奉行’。在这种情形之下,福报也圆满,智慧也圆满,然后很快成就佛道。不需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走错很多冤枉路,可是他很有耐性,不灰心,继续精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最后达成佛果。我们修行佛法,比释迦牟尼佛幸运。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正道,只要按照目标前进,很快达到目的地––彼岸的净土。

释迦牟尼佛前生为常不轻菩萨时,修一种忍耐的苦行。见人就顶礼,口中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有人讨厌他的行为,所以他向人家叩头,还要遭受人的骂或打。有一次,行菩萨道,向人叩头,被人踢掉两颗门牙,但是不灰心,再接再励,行叩头的苦行。这回学到经验,见到人来,在远处就先叩头,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叩完头,说完话,即时就走,想打他也追不上。常不轻菩萨,以‘无我相’的精神来修福修慧。谁教他这样修行?没有人教他这样修叩头行,乃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这样修行。被打被骂不生嗔恚,这就是修忍辱波罗蜜法门。

修行人最要紧的法门,就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要让,与世无争。若是不能忍,随时发脾气,把辛苦所修的功德,统统烧光。我们扪心自问,有没有这种忍耐力?向人叩头,反被人打,不生嗔恨。若能做到,就是佛弟子。若是做不到,赶紧摄守身心,向前勇猛精进修行。否则,浪费光阴空虚过,一无所得。修行人主要能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忍骂忍打。学常不轻菩萨的精神,无论谁对我不好,也不生嗔恨心,以诚待人,彼自然被感化,化干戈为玉帛。

修行人,就是修无我相。如果无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来了,也不动心。自己把自己看成虚空一样。顺境来了,也是修行;逆境来了,也是修行。换句话说,顺境来了,也不生欢喜心;逆境来了,也不生忧愁心。无论顺逆,要认识清楚。若能如如不动,不会被境界所转。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转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专修忍辱法门,所以称为忍辱仙人。有一天,无缘无故被歌利王割去四肢,可是他不生嗔恨心,反而可怜歌利王的无知,所以对歌利王说:‘等我成佛时,第一个先度你修道。’歌利王闻之,生大忏悔心,皈依忍辱仙人,后来就是憍陈如尊者(五比丘之一)。佛为他们五人说四谛法、三转法lun,都证罗汉果位。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佛教的教祖,他的忍辱功夫修到极点,怎样也不会生嗔恚心,我们都是佛的弟子,应该向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习‘忍耐’的功夫。浅言之,忍耐是修行法门最主要的,不可忽略。古人说:‘忍片刻风平浪净,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说:‘忍是无价宝。’谁把万佛圣城打碎了,我也不执著,无所谓,绝对不生嗔恨心。人人如此想,天下太平。

忍耐,是修行人不可缺少的。有忍耐力,才能修行;没有忍耐力,一切免谈。今天所讲的道理,非常平凡,淡而无味。可是这是真法、正法、妙法、稀法。虽然平常,但是道是从平常中生出来,道是人用脚走出来的。这种无为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不可当面错过。如果当耳边风,过而不留,那就后悔莫及。

今天对你们所讲的话,会用时,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若能用智慧来判断这个境界,不管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不会有什么麻烦。最后希望各位努力参,参‘念佛是谁?’不找到‘谁’字,不休息。



参禅是开悟的方法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密是持咒。现在是打禅七期间,只讲禅的道理,其他四宗,暂且不谈。

禅那,译为‘思惟修’,常想这件事。什么事?就是话头。研究‘念佛是谁?’这句话,这叫参禅。其实参话头也是妄想。不过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办法,用一个妄想来消灭多个妄想。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所谓‘久参有禅’。

‘参’好像用锥子来锥木头一样,不透不停止。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参禅,第一要忍耐,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能开悟。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百尺竿头上,再向前迈进一步,这时,十方世界现全身。可是,这个法门,要念玆在玆才有效,不能放松,不能放逸。

在《证道歌》上说: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就是立刻觉悟一个理,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事’上要一步一步的修,在‘理’上要立刻就明白。顿悟的时候,知道井在那里,可以去取水。没有顿悟的时候,常听辘轳(汲水的工具)响,但不知井在何处?这个譬喻,是说明佛性从什么地方来的?怎能证得佛性?证佛性别无二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参禅打坐。

六度,是菩萨修行的法门。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这六度修行圆满,才能开悟。

我们都在作梦,所谓:

人生一场梦,人死梦一场;


梦里身荣贵,梦醒在穷乡。


朝朝是作梦,不觉梦黄粱;


梦中若不觉,枉作梦一场。


在梦中明明有六趣(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觉悟之后,三千大千世界也化为乌有。为什么?因为没有执著。没有执著,把万事万物都返本还原,又怎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都没有了。有人听到这四相没有了,就不敢修行。误认修到极点,人也没有了,众生也没有了,寿者也没有了,怎么办呢?那么,什么工作也没有了,成为失业的人。

一定要有工作吗?那就继续颠倒吧!修行到了无四相的境界时,就能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证得诸法实相的道理。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不是说我明白这个道理,而是要真正证得这种一法不立,万法皆空的境界,那时候,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我们在世界上,不是执著名,就是执著利,或者执著财,或者执著色。所以看不破,放不下。想看破,想放下,又舍不得。为什么舍不得?因为有精细鬼和伶俐虫在作怪,所以把很多事情当面错过,失之交臂,对面不识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的对面,我们还要到处去找,这就是受颠倒妄想所支配。

参禅的‘参’,就是观。观什么?观照般若。教你念玆在玆观自在,不是观他在。观观自己在不在?自己在,就能参禅打坐,用功修行。若是不在,在那儿打妄想,想入非非。那就身在禅堂,心跑到纽约去观光,或是到义大利去旅行。到处去攀缘,所以就不自在了。

观自在,就是菩萨;观不自在,就是凡夫。观自在,是天堂;观不自在,是地狱。如果观自在,心未跑出,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此身在参禅的时候,继续不断地参,绵绵密密地参。这才是行深般若,找到智慧。得到大智慧,才能到达彼岸。

参禅的秘诀,就是‘朝也思,夕也思。’思什么?思‘念佛是谁?’今天也参,明天也参,天天在禅堂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是在短期能尝到禅的味道。要经过长时间才可以。有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功夫,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又叫五阴。蕴是集聚的意思,阴是遮盖的意思。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解脱?就因为被五蕴所覆的缘故。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有障碍为色,有形相为色。色蕴不空,见到色被色尘所迷惑,闻到声被声尘所迷惑,嗅到香被香尘所迷惑,尝到味被味尘所迷惑,触到觉被觉尘所迷惑。如果把色蕴空了,就是内无其心,外无其形,远无其物的境界。

色,有种种颜色,能令你眼花撩乱,认识不清楚,迷迷茫茫,好像瞎子一样。在《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些境界,都是被色蕴所执著。若能破了色蕴,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都空了,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所以说,色蕴不空,便执著在色上,若著色上,见惑不能破。 见惑,就是‘对境起贪爱’。境界,就是色,对著境界生起一种贪心和爱心,就执著了。见惑有八十八品,如果断尽,就证初果罗汉。我们修道人,先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然后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别’,也就是对一切理认识不清楚。如果断尽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就证四果阿罗汉。

(二)受蕴:就是领纳的意思。境界来了,不加考虑,就接受了,有舒服之感觉。譬如吃一种好东西,觉得很自在,这就是受。穿一件好衣服,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住一间好屋子,觉得很漂亮,这就是受。坐一辆好汽车,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乃至一切身所接受的,觉得不错,这就是受。

(三)想蕴:就是思想的意思。因为五根领受了五尘的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妄想,种种的念头。忽起忽落,起了作用,去想色,去想受。

(四)行蕴:就是迁流的意思。随来随去,随去随来,没有停止,川流不息。作善作恶的动机,由妄心所支配,而反应于身口的行为。

(五)识蕴:就是分别的意思。境界来了,就生起分别心。例如:见到美色,生欢喜心;听到恶声,生讨厌心等等的分别。

若能把五蕴破了,才能度一切苦厄,也就是没有一切的zai 难。我们为什么有zai 难?就因为有我执、有法执,二执不空的缘故。

《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五蕴本来没有自性,犹如空中的浮云,自然而有,自然而无。不明白这个道理,被五蕴所覆,不得自在,不得解脱。我们修道,就是破五蕴,好像浮云,来,随它来;去,随它去,不需要注意它,不需要执著它。贪嗔痴好像水中的泡一样,本来没有实体,它自己生,它自己灭,不执著就没有了。

在《永嘉大师证道歌》又说: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实相,就是无相,无所不相,也就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可以说返本还原,证得自性清净。到这种境界,也无人,也无法,人法双亡。也没有人执,也没有法执,这就证得实相理体。在刹那之间,能将无量劫以来,所造的无间地狱罪,统统消灭无余。永嘉大师说:‘如果我用诳语来欺骗众生的话,我心甘情愿到拔舌地狱,去受尘沙劫那样多的苦。’

我们在禅堂里,要实实在在来修行,好像抽茧丝一样,要有忍耐性,一点一点来抽丝,才不会乱。不可自作聪明找捷径,用科学方法来开悟,那是妄想。如果科学能开悟,那些科学家不会在牛角尖里乱钻,早就开悟了,不会有你的分。不要异想天开,还是按部就班来参‘念佛是谁’吧!腰酸要忍耐,腿疼要忍耐,忍耐到时候,自然会开悟。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各位注意!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要晓得一分努力,便有一分功夫,修行讲真功夫,不是口头禅,能说不能行,是无用处。不但对开悟无帮助,反而成为障碍。所以说:‘不说话,才是禅。’

一念灵光能彻照天地,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为什么我们不能证得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因为我们凡夫的妄想太多,所以把智慧遮住,没有光明,成为无明。整天起惑、造业,要受生死的苦报。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五眼,就是天眼、肉眼(非人眼)、法眼、慧眼、佛眼。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若没有一切的妄想,就能证得这些境界。这并不是玄妙的理论,而是自然现象,是从实践功夫中得来的,一点也不为奇,这是平常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被无明所覆,遇不到善知识的指引,不知什么是明心见性(明悟自心,彻见本性)?什么是返本还原(恢复童子身)?我们在参禅,要明心见性,要返本还原。得到解脱,就无挂无碍,远离颠倒梦想,得到究竟涅槃。



妄想不断不能开悟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参禅的目的,就为著开智慧,求解脱。要专心致志来参‘念佛是谁?’参到极点,就把一切妄想都忘得一干二净。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甚至大小便也忘了。这时候,风也吹不透,雨也淋不漏,绵绵密密地念‘谁’字。这一念,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什么也破不了。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也就是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地步,与宇宙合为一体,打成一片。

古时高僧大德,他们修到一念不生的程度。所谓‘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到无人、无我的境界,哪有时间去打妄想呢?认为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就会把开悟的机会错过了。所以拼命地参‘念佛是谁?’找不到‘谁’字,永不休息。找‘谁’字,就是控制妄想最佳的办法。

在扬州高旻寺有位妙度老和尚,当初他在参禅时,参到‘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的程度,什么也不想,只想‘念佛是谁?’有一天,要去小便,因为专心参‘谁?’绵绵密密地参,所以误走到天王殿,在韦陀菩萨座前,当做厕所,正要小便时,抬头一见韦陀菩萨瞪著眼睛,举起宝杵,吓得清醒,知道走错路,急向韦陀顶礼,忏悔过错,祈菩萨原谅。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因为妙度禅师用功专心,一心一意参‘谁’字,别的一概不知,所以把天王殿误做厕所。有人在打妄想,我也学妙度禅师,不去厕所小便,来到观音台上小便。故意这样做,那就离道十万八千里。要知道妙度禅师不是学某某人的行为,而是一心在想‘念佛是谁?’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所以才有这种现象,你想故意学走错路,那是大错而特错。就是有这种想法也不可以的。

所谓‘差之丝厘,谬之千里’。在禅堂里不用功修行,坐在那里打妄想,引磬还不响?开静可以伸伸腿,直直腰;或者打吃饭的妄想,还不到吃饭的时候?肚里饿的受不了。甚至有人在数时间,已经过去十二天了,还有九天就功德圆满,快点过去吧!免得造罪。

人家打禅七,希望时间越长越好,能有开悟的机会;他坐在禅凳上,好像坐在针垫上,时刻不安宁,不是换腿,就是伸腰。人家在入定,他在想入非非,妄想重重。既然是这样,何必来打禅七?装模作样做什么?干脆不要来参加,免得自找苦吃。

可是要知道,想了生死,应该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上,睁眼看见生死问题,闭眼不忘生死问题。要念玆在玆用功修行,才能了生死。你在禅堂不是念玆在玆想了生死,而是念玆在玆打妄想。唯恐妄想打少了不够本,这是多么可怜!

用功修道的人,一秒钟也不可打妄想,所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生死大事没有了,好像死了父母一样的悲哀。所以在参禅的时候,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可以空过,也不放松。时时刻刻用功修行。用功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自然就有感应。有了感应,功夫才能相应。就是已经开悟,也要再接再厉向前进,不可躲懒偷安,化城自困,到此为止,不向前走。有这种思想,就是修道的绊脚石。

妄想,明明知道办不到,为何还要打呢?明明知道是妄想,为何不收拾干净?这就是一般人的习气毛病,明知所以犯。说穿了,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执东执西,著男著女,把宝贵光阴浪费掉了。

打禅七的时间最宝贵,乃是不容易遇到的良机。在这期间内,把一切妄想抛到九霄云外,让心清净一下,专想‘念佛是谁?’不要打闲岔,大家努力来参!参!参!



开悟要印证才算数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在威音王佛以前,人人能开悟,不需要有人印证。在威音王佛以后,自觉开悟的人,一定要经过祖师或善知识(已开悟)印可证明才算数。好像在楞严法会上,有二十五位圣人,自叙圆通,请释迦牟尼佛印证。

现在讲一个印证的公案。在唐朝有位永嘉大师,他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因为他一生没有离开永嘉县,所以时人称为永嘉大师。他出家后,研究天台教理,好修禅观,曾阅《维摩经》,豁然大悟。

后来遇到玄策禅师(六祖的弟子)叙述此事,玄策建议,令他去曹溪参六祖,请印证。否则,无师自悟,乃是天然外道。他来到曹溪南华寺的时候,恰巧是六祖坐禅时间,他贡高我慢,来到六祖禅床前,也不问讯,也不顶礼,手执锡杖,右绕禅床三匝,振杖而立。

六祖说:‘沙门应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行行无亏,名为沙门(译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大德从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永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六祖说:‘何不体无生?达了无速乎?’

永嘉答:‘体本无生,达即无速。’

六祖说:‘子甚得无生之意。’

永嘉说:‘无生岂有意耶?’

六祖说:‘无意谁能分别?’

永嘉说:‘分别亦非意!’

六祖说:‘如是如是。’乃授与印可证明,成为六祖的法嗣。

永嘉大师得六祖大师印证之后,即刻要回永嘉开元寺。六祖留他住一宿,次日再下山回永嘉。因为在一宿的时间,便觉悟佛法的真谛,所以,时人称为‘一宿觉和尚’。后来他极力宣扬‘顿悟’的禅风,特作《证道歌》五十多首,说明顿悟的境界。这是不朽的佳作,成为佛门必读的功课。

我们坐在禅堂里,在表面看来,好像用功修行,其实坐在那里打妄想,一点也不用功修行。心中想,现在是科学时代,应该用科学方法来开悟,想来想去,一点也不科学,这就是痴人说梦。

开悟要经得起考验,否则成为大妄语,要堕落到无间地狱。凡是自我宣传,开悟啦!证果啦!都要受此报。希望各位!谨慎再谨慎,不可任意乱语,要受果报。

我们现在很早就起来,很晚才休息。为什么要这样苦修呢?因为多一分钟的参禅,多一分钟开悟的机会。现在,虽然都坐在禅堂中,聚精会神在参‘念佛是谁?’其中不能说没有人专心用功,可是真正想要开悟,得到受用的人,为数不多吧!多数的人,对参禅不认真,也不热心,敷衍了事,来混光阴。这样打禅七,尽未来际,也不会开悟。我希望在这个国家(美国)有多人开悟,对佛教前途才能有所帮助。

在打禅七期间,不要讲话,不要打妄想,拿出真心来用功,才有感应,才能开智慧。有了智慧,才不会颠倒。不颠倒才能教化众生。自己对道理还弄不清楚,怎能去教化他人?这岂不是以盲引盲吗?这是很危险的。

参禅,好像农夫在春天播种五谷的种籽,在夏天努力的耕耘、灌溉、除草、施肥,到秋天才可以丰收,到冬天才能得饱暖。这是农夫一年之希望──丰衣足食。参禅也是这样,要兢兢业业守住念头,时时刻刻管住自己,在禅堂里,行的时候用功否?坐的时候用功否?总而言之,行住坐卧都要用功修行。觉得用什么功相应,就用什么功,没有什么限制。譬如,参话头觉得不相应,可以念佛,或者修止观。只要相应,才会有成就。

无论用什么功,心要专一,没有妄想,用到极点,便有消息。如果妄想重重,用什么功,也不会相应。凡是真正用功的人,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行坐都不知道,怎会打妄想呢?只知道‘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个疑问,要念念不忘,常在心中参。在这个时候,渴不知渴,饥不知饥。冷不知冷,热不知热。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专一其心的缘故,腰酸不知酸,腿疼不知疼,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只有唯一的念头──‘念佛是谁?’常提起来又放下,放下又提起来,时时刻刻,绵绵密密,接接连连而不间断用功夫。用到极点的时候,或者撞著,或者闯著,忽然间开悟。

为什么你没有豁然开悟?因为你没有专心致志,不知明心见性的道理,不知返本还原的境界。不知家乡在何处?愿做流浪异地的穷子。最后一句话,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善恶不离一念心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真谛。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人人都不能行这个道理,所以天下大乱。

我们在打禅七,就是‘改恶向善’,是‘改过自新’最好的机会。一念恶,天地会有狂风暴雨发生,造成灾害。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类,都能受持五戒,奉行十善,天地会风调雨顺,世界会国泰民安。简言之,上自元首,下至老百姓,守五戒,行十善,这个国家一定丰衣足食,过著安居乐业的生活。若是犯五戒,造十恶,毫无问题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家庭不和睦,社会不安宁,国家不富强,百姓过著颠沛流离的生活。

参禅,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禅堂里一心参禅,其他妄念停止下来。专心参禅,拿得起,放得下,一念是谁?时刻在寻找!这就是守五戒,也是行十善。禅堂一坐,五戒十善具足了。因为这个,所以不要浪费时间,不要打些无益的妄念,要把握时机来参‘念佛是谁?’

参禅时,要努力用功,勇猛精进。要回光返照,反求诸己,问问自己,生了多少善念?生了多少恶念?打了多少妄想?要统计一番。

未生善念,令生善念;


已生善念,令其增长。


未生恶念,令其不生;


已生恶念,令其消灭。


这就是修行初步的基础。

世界为什么会毁灭?因为人们的‘善念少、恶念多’的缘故。一念为善,天地增加正气;一念为恶,天地增加戾气。要转戾气为祥和,戾气就是毒气,生一念贪心,宇宙间的毒气就多一点;生一念嗔心,宇宙间的毒气就多一点;生一念痴心,宇宙间的毒气就多一点。如果用贪嗔痴三毒来处理事情,就会天昏地暗发生zai 难。如果用戒定慧来处理事情,天会清,地会宁。所以说,恶人多的地方,zai 难就重;善人多的地方,吉祥增加。总而言之,zai 难或吉祥,都在人为。

古人说:‘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修善者能出离三界,造恶者能堕落三道。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有智慧就是善念,有愚痴就是恶念。世间一切都在说法,有的说善法,有的说恶法,有的说旁门左道的邪知邪见法,有的说中道了义的正知正见法。换句话说,说善法,教人看得破,放得下,得到自在;说恶法,教人看不破,放不下,得不到自在。人为什么颠颠倒倒?就因为执著,一切放不下。

古诗云:‘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你们想一想,看一看,所有的人,谁能逃出生死关?在一生之中,图个好名,死了,名也没有啦!贪个大官,死了,官也没有啦!一切成空。中国有个秦始皇,他修万里长城,为保护子孙万代作皇帝。不料才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只做了三年的皇帝,就被丞相赵高所弑,这不是枉费一番心机吗?

古今中外,发大财,当大官的人,糊涂过一生,争名夺利,造了多少孽障,死的时候,两手空空去见阎王。由此观之,我们参禅一定要用功,不可懈怠,不可放逸,错过机会,后悔莫及。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有人说:‘等我功成名就时,再放下一切,专心修道。’可是时光不等待,那就晚了。参禅也好,念佛也好,只要认真修行,都能出离生死关。到临终时,身无痛苦,心无贪恋,如入禅定,含笑往生,这才是对生死大事有把握!



天竺取经的玄奘大师


玄奘法师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西元六○一年)。河南陈留人,俗姓陈氏,幼年即有过人的智慧,七岁开始读五经,在十三岁那年,随其二兄长捷法师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诵习经典。隋朝制度,凡是出家修道之人,必须经过考试合格,颁发证书(度牒),才有资格作为沙弥。此时,正逢洛阳度僧,玄奘法师年幼,不能参加考试。他在考场门前徘徊,望之兴叹!而被主考官郑善果发现,认为是佛教龙象,破例特取度之。

玄奘法师在二十岁,受具足戒之后,到处参访善知识,发现众师所说,与经典颇有歧异,令人无所适从。尤其《十七地论》,见解不同。乃发愿到天竺(即今日印度)研究,以解其惑。

由于赴天竺路途,要经过崇山峻岭、崎岖不平的山道,所以玄奘法师在未启程之前,先练习爬山越岭的技术,先用桌子、凳子之类物品,堆成假山,从这边爬到那边,再从那边爬到这边。一天练习多次,后来自己感觉爬山的技术不错,又到山上去实地练习,约有一年经验,技术方臻熟练。于是上表,申请到天竺取经。当时(唐朝)的法令,禁止人民出境,所以未获唐太宗(李世民)批准。惟玄奘法师拿定主意,无论批准与否,决定赴天竺一行。所以最后不得不私自出境。

从长安出发,只身向西行,经过一山洞,见洞口有蝙蝠粪,当时玄奘法师在想:‘这洞中一定无人住,否则不会有这么样多的蝙蝠粪。’好奇的心理向洞中走去,在不远的地方,他发现一个怪物,头发都结在一起,小鸟在上面做窝,这怪物脸上的尘土很厚,好像石头人一般。玄奘法师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位老修行,已经入定。玄奘法师用引磬给他开静,令他出定,一会儿,这位老修行开始动弹。

玄奘法师便问他:‘老同参!你坐在这里做什么啊?’老修行的嘴巴动了几次,才发出声音来:‘我等红阳佛(释迦牟尼佛)出世,我好帮他弘扬佛法。’玄奘法师说:‘老同参!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了。’老修行一听,很惊讶地问:‘释迦牟尼佛在什么时候出世?’玄奘法师说:‘在一千多年前,出现于世。佛灭度已经很久啦!’

老修行又说:‘释迦牟尼佛入涅槃,那么,我还是入定,等白阳佛(弥勒佛)出世,我再帮他弘扬佛法吧!’玄奘大师说:‘老同参!你不要再入定了,等弥勒佛出世时,你又要错过机会,不如现在跟我到震旦,将来我取经回来,你好帮我弘扬佛法。’

老修行一想,言之有理,于是答应大师的要求。玄奘法师对他说:‘你的身体太旧了,所以你要换一个新的房子。你到长安去,看到黄 se琉璃瓦的屋子,你就到那里去投胎,等我从天竺(印度)取经回来,我再来找你。’老修行辞别玄奘法师,二人分手,一向东走,一向西行,各奔前程。

玄奘法师经过跋山涉水,迭遭zai 难而不灰心。曾经誓言:‘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愿东土一步生。’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实在伟大!所以完成他伟大的事业,对中国佛教有所贡献,创立‘唯识宗’。所谓‘见贤思齐’,我们希望成就道业,应以玄奘法师为宝鉴,作为模范,向他看齐,把本有的智慧现出来,为佛教贡献一分力量。

一日复一日,玄奘法师餐风宿露,披星戴月,向西进行。抱著坚忍不拔的意志,不到目的地(天竺),决不休息。所谓‘见贤思齐’经过千辛万苦,在路上行走三年,终于到达天竺的佛教大学(那烂陀寺),拜戒贤论师为师(当时天竺唯识学权威),专学《十七地论》及《瑜珈论》等经典。

学成归国,路经曲女城,为戒日王所请,在该城成立辩论大会,参加的有十八国的国王,以及大乘和小乘、婆罗门和外道等,约有六千人,盛况空前。大师为论主,称扬大乘,序作论义,写悬于会场门外,并言:‘如改一字,愿拜他为师。’经过十八天,无人能改,最后胜利,名扬五天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

于贞观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回到到长安,当时僧俗出迎有数十万人。唐太宗派相国梁国公房玄龄等为代表,欢迎玄奘法师于弘福寺,从事翻译经典工作。

玄奘法师,在天竺留学十二年(在路上往返耽误五年),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祖师。取回的经典有五百二十箧,计有六百多部。将全部经典贡献于国家,特蒙皇帝召见,嘉奖一番。玄奘法师便向唐太宗贺喜:‘恭喜陛下。’唐太宗觉得莫名其妙,就问:‘喜从何来?’玄奘法师说:‘陛下得一位太子。’唐太宗有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的感觉,说:‘没有啊!’

玄奘法师心想:‘明明指示老修行来投胎,怎会没有呢?’于是在定中观察。哎呀!老修行搞不清础,投错胎了,跑到尉迟恭家里去。玄奘法师将这段因缘,向唐太宗报告。唐太宗说:‘原来如此,你就去度他吧!’玄奘法师去找尉迟恭,说明来意。玄奘法师一见尉迟恭的侄子,心生欢喜。因为窥基的身体,非常魁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是载法之器。所以开门见山地说:‘你跟我出家吧!’窥基一听,莫名其妙,不悦地说:‘你说什么?叫我出家,岂有此理!’转身就走了。

玄奘法师只好与唐太宗商量,成就这段因缘。于是乎皇帝下旨,要尉迟恭的侄子出家,尉迟恭一接到圣旨,便叫侄子出家。窥基严辞拒绝地说:‘岂有此理!皇帝怎么可以叫我出家?我还没玩够哪!我要去和皇帝讲道理。’第二天尉迟恭带著侄子来见皇帝。

窥基一来便说:‘陛下要我出家,可以!可是我有三个条件。’唐太宗一听就说:‘你要多少个条件都可以。’窥基就说了:‘我最欢喜喝酒,我不能没有酒,无论我到什么地方,都有一车的酒跟著。’唐太宗心想:‘出家人是戒酒,可是玄奘法师告诉我,不管什么条件都答应。’于是就说了:‘好!我答应你。第二个条件呢?’窥基说:‘我知道出家人不可以吃肉,可是我欢喜吃肉,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后面都有一车新鲜的肉跟著。’唐太宗说:‘我答应你。第三个条件呢?’

窥基没想到皇帝会答应他的条件,所以就说:‘出家人不可以有太太,可是我离不开女人,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必须有一车的女人跟著。’他心想:‘这个条件,皇帝无论如何一定不会答应的。’唐太宗心想:‘哎呀!这怎么能答应呢?可是玄奘法师已经嘱咐我,不管什么条件一定都要答应。’所以就说了:‘好!我完全答应你,你现在可以出家了吧!’

窥基没办法,就很勉强出家了。所以在出家那天,后面有一车的酒、一车新鲜的肉、一车美女,陪著他一起到大兴善寺出家(编按:大兴善寺是玄奘法师的译经场),庙里知道窥基要来出家,所以敲钟击鼓来迎接他,窥基一听到钟鼓的声音,豁然大悟:‘啊!原来我就是那个老修行,来帮助玄奘法师弘扬佛法,’于是乎把后面的三车遣回去,什么都不要了。所以后人,称窥基为三车祖师。

玄奘法师取回的《唯识三十颂论》有十家,玄奘法师皆译为华文,按照论中的意思,一字不减,一字不添,照原意译出。此时窥基担任整理论文,玄奘法师将十家之论译完之后,窥基要求玄奘法师:‘这十家的论,各有其长,各有其异,若不统一,令今后学者,有歧路亡羊之苦恼,不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合成一本,令今后研究唯识的人,获得同一的结论。不用浪费时间,而得到法要。’玄奘法师同意他的见解是正确的。所以产生一本唯识论,即是现在《三十颂唯识论》。后来玄奘法师又传授他‘因明学’,成为唯识专家,宣扬唯识思想为宗旨,成为当代大德,为‘唯识宗’第二祖。

玄奘法师回国第二年,奉诏撰《大唐西域记》一十二卷。于唐显庆五年(西元六六○年),玄奘法师五十九岁时,开始译《大般若经》。梵本有二十万颂,玄奘法师广译,不敢删略,一如梵本,经过四年的时间,译成六百卷。次年,拟译《大宝积经》,不幸,患病而辍笔。

唐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年)二月,玄奘法师圆寂,年六十有四,葬于樊川北原。玄奘法师所译的经典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为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其弟子甚多,以窥基、圆测传承唯识,普光、神泰传承俱舍。

隋唐二朝,是佛教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祖师辈出,各创宗派,当时有十宗,小乘有二宗,大乘有八宗。其中‘三论宗’和‘唯识宗’的思想,完全保存天竺原有的思想,原封不动,搬到中国来。另外‘天台宗’(以《法华经》为宗)和‘贤首宗’(以《华严经》为宗)的思想就变质了,将中国的思想掺杂在内,这四宗是研究佛理,成为教门。乃至演变成现在的五宗派:教、禅、净、律、密。其实目的是同入究竟涅槃,不过修持方法有所不同而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