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十番显见之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四)





净界法师



    较量老少   

    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前面波斯匿王讲到他生命的一个相续变化,佛陀就要从相续变化中做一个比较。

    佛陀说:大王!你现在的年龄已经慢慢的衰老,波斯匿王是跟佛陀同一天出生的,也就是说他现在是六十二岁了,佛陀也六十二岁,你的外貌跟你孩童的时候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你说你变化,到底是越变越好还是越变越坏呢?

    波斯匿王回答说:世尊!我过去做孩子的时候,我皮肤的纹理非常丰泽光润,小时候皮肤非常的好。我们讲生命是变化的,是怎么变?年纪慢慢长大以后,血气非常的充满,这就是变化,从年轻到壮年;而最后到这个衰老的年龄,为光阴所逼迫;我们的改变不是我们自己所愿意的,被光阴所逼迫,而变成了衰耄。六十岁叫衰,七十岁叫老,八十岁叫耄。我现在已经六十二岁,慢慢到了衰耄的年龄,外表看起来已经非常的干枯憔悴,已经没有像前面那么丰泽光润;内在的精神也变得昏昧不清,头发渐渐白了,面皮渐渐产生很多很多的皱纹,我在想,我再过也不太久了,现在的身心世界,怎么能够跟年轻时候比较呢?

    根据波斯匿王的描述他的变化,是从年轻时期变到强盛时期,再从强盛时期变到一个衰老时期,身心世界变化是这样变化的。

    佛陀对这么一个比较粗的变化,他又继续的追问。

    详述变相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惟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佛陀说:大王!你的外表的色身,内在的精神的变化,应该不是突然间变化的吧?你说你现在慢慢老了,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应该不是突然产生的吧?

    波斯匿王说:世尊!是的,我的身心世界的变化,是由很多很多微细的小变化构成一个大变化。而这样的小变化其实微细来说,我实在是没有感觉的。就像古人常说:就像草里的冬瓜,不见其大,但是渐渐在长。你看冬瓜今天这么大,明天也这么大,其实它每一秒都在长大,这变化是刹那刹那的变化。所以我对这变化其实是很难感觉出来的。总而言之,是由寒暑一年一年的过去,慢慢的慢慢的到现在六十二岁,从很多很多小变化,构成一个大变化。

    这变化是什么相貌呢?我记得我在二十岁的时候,那时候叫年少,我的容貌已经老了十岁,二十岁跟十岁比已经比较老;三十岁又比二十岁更衰老,现在是六十二岁,观察五十岁的时候,五十岁还算是强壮。波斯匿王的结论:人出生以后是一天一天的衰老,衰老现象他是用十年来做一个判断。(以下是细分)世尊!我看到这微细的变化,这样衰老的迁变,这样中间的迁流变化,前面是约着十年。假设我能够很微细的根据智慧来观察,其实我们的变化何止是一纪(十二年),应该是一年一年在变化,也不只一年在变化,应该一个月一个月在变化,当然也不只一个月是一天,乃至于我把心静下来的时候,我可以观察到我的身心世界是刹那刹那、是念念之间都没有停止的,生命就像水流是动态。所以我知道我的身心世界,从动态的变化,我感到我一天天的衰老,所以我得到一个结论,我有一天一定会死亡。

    波斯匿王在佛陀的追问之下,把他整个生命变化的情况说出来。

    这段的经文虽然是出自波斯匿王之口,但是得到佛陀的印证。

    这段的因缘观,它讲到二个观念是值得我们一提的,一个是诸行无常,一个是诸法无我。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净界法师



    无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变化从经文上来看,是刹那刹那念念之间的变化。

    譬如你说我现在怎么样,其实你讲这个我已经是前一刹那的我,现在的我又是一个新的我。所以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样?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生灭没有所谓的静态,除了真如本性以外都在动,所有的因缘都在动;所以我们要觉悟,我们是活在一个变化动态的环境,这叫诸行无常。

    第二,诸法无我,这就比较可怕,它在变化的时候,你做不了主。你说我不要变化,不可能!当你出生的时候,你对你身心世界的变化你做不了主。

    佛法的观念是这样,我们对今生是做不了主,但是我们来生做得了主。佛法告诉我们要活在未来,因为来生可以创造,它还没有出现,但是今生的时候,那个业大概都成熟了,要变化有限,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因为你这个业造了,它在阿赖耶识当中它就要释放出来。所以我们这个今生是无我的,你很难主宰的,所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这段经文蕅益大师说:这一段如果我们好好的体会,能够产生出离心。因为佛教的苦谛是从无常无我安立的。

    什么叫苦谛?什么叫做生命的苦呢?

    是我们对眼前的因缘,我们没办法掌控。你看我们现在还不错啊!身体健康,今天中午还吃得到饭啊!但是问题点在哪里?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当我们在有漏生命的时候,我们跟圣人有一个差别就是,圣人的安乐是决定的安乐,我们凡夫的安乐是不决定的,现在会出现明天就消失,明天可能破坏了,没有主宰性。

    所以苦的意思就是不安稳。

    这地方是说明从变化当中,产生一个出离心。这地方也讲出一个消息,其实我们的变化还有相续,生命的变化还会相续。

    诸位有没有想到你来生会变怎么样?

    我们可以从这段经文得到二个结论:一、我们来生跟今生会不一样,会变化,但是也有一些相似点;其实我们看昨天跟今天比较你就知道,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是有变化,但也有几分相似,它变化又有点相似。所以来生的我肯定跟今生不一样,但是有几分相同,就像水流一样,你看这水流流到后面跟前面不一样,但是味道有几分相似,这就是生命观。

    这个地方所强调的观念是无常变化,色身是无常变化的,我们能够对现前的因缘产生出离。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番显见之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五)




净界法师



    丑二、明性无生灭

    在变化当中其实我们有一个不变化的,就是我们见闻嗅尝觉知,这六根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

    见性不灭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佛陀听完波斯匿王的报告以后,佛陀问大王说:你能够如实的看到你的身心世界是迁流变化永远不停止的,所以你能够得到一个结论,你的色身,终将消灭,这也是正确的;你进一步的也能够体会到,当你的色身消灭的时候,当你现在的色身在变化的时候,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不会变化的本性吗?你知道这个道理吗?这时波斯匿王说:我不知道,我只看到变化的相状,我没有看到不生灭的本性,这一部份我是没有看到的。佛陀说:你只看到生命的一部份,没有看到生命另外一个没有变化的部分,我现在开显让你知道不生不灭、不会有变化的本性。佛陀从变化当中开显不变化。

    彰显不变

    所见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前面波斯匿王在描述他色身变化的时候,佛陀都没有开口,只讲一个如是表示同意。但是因为波斯匿王看的生命是一个局部的生命,看到变化的生命,没有看到一个不变化的生命,佛陀这时候要点醒他:波斯匿王!你回忆你在几岁的时候就见到了恒河呢?波斯匿王回忆着说:我在三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带着我去拜见耆婆天(长寿天)。在印度的习俗,小孩子在三岁的时候,一定要去拜见长寿天,来祈求生命的平安、快乐。虽然波斯匿王身为王族,他也不能避免这个习俗。在拜见长寿天的过程,经过了恒河水,那时候我的母亲就告诉我,说这个就是恒河。所以三岁的时候,我的眼睛,或者说我的内心,就能够看到恒河,就能够感受到恒河的存在。

    佛陀说:大王!正如你所说的,你前面说这个色身在二十岁的时候衰老于十岁,乃至于六十岁的时候也衰老于五十岁,一年一月一日乃至在念念之间,色身是迁流变化的。那么你三岁的时候见到了恒河,到了你十三岁的时候见到了恒河,经过了十年,那么这十年当中恒河的水,到底有没有什么变化?波斯匿王说:恒河的水我十三岁去看它,就跟三岁的时候看它完全一样都没有变化,乃至于到了六十岁,我去看恒河的水也都没有变化。

    补充说明一下:水有二种:第一个从外表来说它的水质当然变化。恒河水在印度叫圣水,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到恒河去洗澡,就能够消业障,能够生天的。很多人为了消业障,就整天去恒河洗澡,当然污垢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脏、越来越污秽,这是变化的。但是那个湿性是没有变化,身为一个水它永远是湿性的。你看我们讲地水火风,火永远都是热性的,不管是大是小它的体质是热性的。这水本身它的水质变化了,但是那湿性是没有改变的。

    这是一个消息,可见得在生命当中,有些变化有些是不变化的,佛陀从这个地方已经透露一个消息出来了,水质改变,湿性没有变,所以我们看生命要看到二面性,看到它的作用的变化,还要看到它的体性是不变的。这是大乘佛法的双向思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番显见之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六)




净界法师



    这科讲到明见性无生灭。

    这科的由来是波斯匿王,他见到外道所谓的此生死后断灭,就是人死了以后就像灯消失一样,人死如灯灭,从断灭的恐怖来祈请佛陀开示。

    佛陀在开示当中先让波斯匿王把生灭的相显出来,的确生命是有它生灭变化的一面,这个是事实。前面是把生灭相现出来,佛陀在讲完生灭相的时候,就问波斯匿王说:你知道还有不生灭的东西吗?波斯匿王说他不知道。所以这时佛陀就从生灭的因缘当中,同时把一个不生灭的体性开显出来。

    前面是约着所见的恒河。你看你三岁的时候见到了恒河,到你十三岁乃至到六十二岁时候,你身体变化很大,但是恒河的水,一点都没有改变,湿性依旧,它的湿性是没有改变的。这是第一点,是约着所见之境,这以下是约着能见之心来作说明。

    能见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佛陀说:你现在深自感伤,你现在年纪也大了,头发也白了,面皮产生很多的皱纹,这发白面皱的状态是从童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不是到了六十二岁才突然间变化;你自己讲到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可停住,这是你色身的一个状态。那么你用你这样刹那刹那变化的眼耳鼻舌身,这样的六根去观察恒河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观察恒河的那个见性,能够见到恒河那见的体性,能见的体性它有没有所谓年少、年老的差别呢?波斯匿王说:不也,世尊!我能见的见性是没有差别。

    这段等于是把我们生命当中,什么是生命变化的,什么是不生灭的把它厘清。

    蕅益大师在这段经文的注解上说:佛陀在开显不生灭的时候,是用对比的方式,所谓借事显理。因为蕅祖说:不生灭的本性是很难理解,我们根本没办法见到不生灭,所以必须假借一个存在的事情。你看恒河的水是变化的,你看湿性没有变化,从这道理来类推,你的身心世界变化,但是你在这身心世界变化当中,你那个眼耳鼻舌身意,见闻嗅尝觉知,这功能慢慢的衰退,但是见闻嗅尝觉知那个见性、闻性、嗅性…这本身是没有改变的。

    所以我们在开显见性的时候,一定用对比的方式,假借生灭的因缘来开显不生灭的本性。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这样的。

    佛陀把生灭的因缘跟不生灭的本性开显出来以后,佛陀就正式的回答,波斯匿王有关生命相续的问题。

    正述二性  

    前面佛陀透过问答的方式,把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开显出来,以下佛陀正示来回答,波斯匿王所提的所谓生命死亡以后的问题。

    因皱而变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

    佛陀说:大王!你现在的面皮变皱了,精神也比较衰退了,但是你能见到一切法的那个见精、那个见分、那个体性,是没有变化的。

    所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会变皱的会衰老的这个是变化,不会变皱的是没有变化。

    这段经文,佛陀要我们在观你的身心世界,要分成二部分观察;所以大乘佛法在观事情是双方面的:一个是变化的、会产生皱纹的;一个是不会变化的,没有皱纹的。我们对身心世界要全面的观察。

    由变故灭

    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我们要知道只要会变化,这个东西就会消失;你看这个东西会变化,你就知道这个东西一定会消失。只要一个东西不变化的,它就不会消失;因为它既然无生,它也就不会有灭,这是非常重要的道理。

    这种从来没有生,未来也不会灭的,这种不生不灭的见性,怎么会受着我们一期生命,随我们的生命而生,随我们的生命而死呢?也就是说当我们生命死亡的时候,有一个东西它不死亡的,因为它没有变化,它当然不会死亡;既然我们的生命死亡以后,我们的色身消失以后,还有一个东西不消失,那你怎么还相信末伽梨(注一),这种外道的断灭见,都说我们的生命死掉以后就全部消失了!

    这段佛陀的结论是说: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有些东西是消失了,只要会变化的东西都消失了,有一个东西是不会消失的,没有变化的它就不会消失。

    所以我们在观察人身,他是有一个暂时性的因缘,还有恒久性的因缘,大乘佛法是这样观察的。这一段是佛陀的总结,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这是佛陀给他的一个答案。

    注一:六师外道其中一个,他提出无因缘论,生命是没有因缘的,这种无因缘论也是被判作断灭见;六师外道有三个都是断灭见,迦旃延、毗罗胝子、末伽梨等都是断灭的思想。

    波斯匿王听到这个答案以后,他的心情怎么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番显见之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七)




净界法师



    子三、 领悟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波斯匿王听到佛陀讲到有些东西会生灭,有些东西不生灭以后,他就深深的相信,我们色身变化以后不会断灭,还会得到一个生命,就是弃舍这个生命以后,因为我们还有一个不生灭的性,这个不生灭的性,就会创造另外一个生命,所以生命绝对不会断灭。

    这时候跟法会大众,听到有来生的观念,听到有无量生命的观念,听到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生命,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为什么得未曾有呢?因为波斯匿王他对来生到底存不存在,到底死了以后是不是完全断灭,这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结、一个疑惑,这时佛陀将他的结解开了,所以他感到非常的欢喜。

    欢喜的意思,古德在这地方的注解说:波斯匿王是示现一个凡夫,也就是一个没有出离心,修习人天乘的凡夫,所以他造了很多善业,他护持三宝。

    他造了善业要干什么呢?

    他希望依止这个善业,来生来受用,创造一个来生安乐的果报,他是这种心情;那么假设没有来生,那么他今生所造的善业就没有用了。他之所以欢喜,他知道他的善业不失。

    我们讲生命的相续,来自于业力的相续,如果你今生所造的业不能够贯穿到来生,那你生命就不会相续,所以,一定是你今生在造的业,当你死亡以后,这个业他能够在死亡当中继续通过去。死亡到了以后,把我们身心世界破坏了,但是你所造的业,这个业性没有被破坏,它怎么样?它继续的通过死亡,到来生去受用。所以我们要看到生灭的部分,也要看到不生灭的部分。

    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刚开始在看生命的时候,先从变化开始看起,生命就像一个水流,我们看水流先看它的外表,从外表我们得到二个结论:一个是它变化的,一个是它相续的。

    一般来说人天乘根性的众生,他看到相续的一部份,他没有出离心,他知道有来生;所以他从来生当中,他产生一个增上心,他积集善业,创造美好的来生,他看的是生命的相续。

    二乘人是看到生命的变化无常,他是比较偏空的,因为他看到无常变化,所以他就产生一种极度的厌离,因为这个变化让我感到没有安全感,变化的本质就是痛苦,所以声闻人看到无常的变化产生出离心,修四念处,成就偏空涅槃。

    大乘佛法他是从一个变化当中,看到另外一个不变化的本性。就是看到水流的变化,他又看到它的湿性,清净本性是没有变化的。所以从清净本性当中,产生一种荷担菩提心,荷担众生的一种菩提愿望,上求下化。假设生命都只有变化的一部份,那么菩萨不必发菩提心,发出离心就好。

    这在整个大乘佛法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你只是看到生命变化的一部份,你很难发菩提心。你为什么发菩提心呢?生命都是变化的,变化以后你就死亡,死亡以后就偏空就涅槃,什么都没有,那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今天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这个观念: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我们看到经文,佛陀不断的告诉在我们一个生命观,你今天要走大乘佛法,你要训练自己双向思考,生命有变化的部分,让我们产生出离心,有所放下,但是生命当中有它永恒的部分,让我们有所承当。

    所以你看大乘佛法讲话很少讲单方面,有所放下,有所追求,有所看破,有所承当。因为他看到的生命是二部份,有变化的一部份、不变化的一部份。这个就是大乘佛法,为什么他说能够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能够无住又生心,生心又无住?因为大乘佛法看到生命是看到二方面,智慧引导一个人的行为。

    我们从这段经文当中,其实波斯匿王所觉悟的没有那么深,其实他觉悟不到、看不到真如本性,他只是相信有来生,看到在死亡到达的时候有些东西是不受死亡破坏,能够贯穿死亡,包括业力、包括你六根的本性,所以他知道有来生,他感到很安慰,他的觉悟只是这样子而已。

    这一段是佛陀对波斯匿王,对于断灭见的祈请而开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番显见之四约垂手显见性无减(一)




净界法师



    癸四、约垂手显见性无减。分二:子一、疑问。子二、示答。

    这一段佛陀就正式回答阿难尊者的问题。垂手就是佛陀的手臂,上指于空,下指于地,可以说是上下的垂手,来开显见性是没有增减。

    十番显见前面的三番,都是把真妄做一个很清楚的切割,真实的东西是不变化的,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可以说是破妄显真。

    你看我们前面三段都是把盗贼跟主人做非常清楚的厘清。但是这一段以后就不太一样了,佛陀开始发明真妄不二的道理,其实贼就是主人,主人也可能会变成贼。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就在迷悟的差别,你迷的时候全部是盗贼,你觉悟的时候盗贼全部变成主人。

    这一段不容易理解,已经慢慢达到真妄不二的道理,当然不容易理解的东西佛陀是有善巧的。

    子一、疑问。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佛陀在前面讲过,在生命的变化当中有一个不变化的本性的时候,阿难尊者有一个疑惑,他就从座位当中站起来,礼佛合掌,长跪而白告佛陀说:佛陀!假设我们六根门中这见闻嗅尝觉知,它的本性是不生灭的,是本来清净。那么佛陀为什么在前面的文,诃责我们生死凡夫是无始劫来遗失了真如本性,生起烦恼,颠倒行事,造作罪业,最后自取流转?希望佛陀能够兴起大悲心,为我等来开示我心中的疑惑,来洗涤我心中的尘垢。

    这段经文古德的意思说:阿难尊者听到面的经文说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有生灭跟不生灭。这个道理跟前面的第三十三面,佛陀诃责我们,说我们的心是念念生灭,颠倒行事,认物为己,最后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我们的本性是不生灭的,那么为什么佛陀说我们是凡夫众生呢?他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早就成佛了,为什么我们还是个凡夫?

    子二、示答。分二:丑一、顺世立喻。丑二、正以法合。

    丑一、顺世立喻。

    佛陀先随顺世俗的因缘,安立一个譬喻,因为佛陀曾经说:诸有智者,要有譬喻才能开悟!用简单的譬喻来开显深妙的道理。

    示臂倒相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佛陀在开显道理之前,佛陀做一个动作,把金色臂垂下来,使令这五轮手指,指向于大地,问阿难尊者说:你现在看到我的手臂下指于地,我这母陀罗手(宝印之手),下指于地,这样的相是端正相还是颠倒相呢?阿难尊者说:世间的众生都是以下垂之相为颠倒相,但是我不知道到底是端正相或颠倒相。

    这段古德的注解释说:因为阿难尊者在七处破妄当中,多番的被佛陀所破斥、所诃责,现在对自己没什么信心,所以他不敢说他自己的意思,他说是世间众生的想法,其实就是他的想法,只是他不敢明确的表达。

    定臂正相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佛告阿难说:我把手臂下指于地是颠倒相,那么什么是端正相呢?阿难尊者说:如来您把这手臂竖起来,把这细白柔软的手上指于虚空,这个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端正之相。

    到现在佛陀现出二个相状:一、颠倒相,二、端正相。

    但是诸位有没有感觉到手臂没有改变,是同一个手臂?同一个手臂可以见出端正相,同一个手臂也可以见出颠倒相,这个就是佛陀所要表示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