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佛法的根本就是觉悟,所有的功德是从觉悟生起的!

                    净界法师




    这广大的觉悟,到底有什么妙用呢?

    顶:妙用无穷,不堕诸数。

    这地方的重点在不堕诸数。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数就是它没有一定的相貌。

    《楞严经》它依真如本性,所发挥出来的整个作用是没有一定的相貌的,就好像顶,像佛陀的头顶。

    佛陀的三十二相有一个叫做无见顶相,无见顶相是没有一个人看得到的,每一个人看到不同,有些人看到是黑色的相貌,有些人看到是白色的光明,有些人善根强,看到金黄 se的光明……,所以无见顶相就是它没有一定的相状。

    就表示修学《楞严经》的人,他在修学善法是不决定的,他依止清净心,顺逆皆方便,以真如本性所修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没有一定的法门。这叫大佛顶,依止广大的觉悟而产生无穷的妙用,这就是大佛顶的本意。

    大佛顶性在本经当中强调众生本具,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今天要知道一个观念,真如本性或讲大佛顶性,不是你去修行以后你才产生的,不是这意思,而是你本来就有的,你只是把它恢复出来而已,只是恢复它本来的面目。

    蕅益大师讲一个譬喻说:有一个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有七宝千子,那是一个广大富贵的境界,但是他梦为蚁子,他作梦的时候,他梦到自己是一只小蚂蚁,在阶梯当中找一些琐碎的东西吃,看到人就害怕,看到比它大的蚂蚁也很害怕。

    转轮圣王梦为蚁子,但王体依然,他转轮圣王的身体还是没有消掉,还是好好的在那边睡觉,只要他醒过来,他就能恢复他转轮圣王的功德。

    那么他现在为什么表现不出来呢?

    因为他在作梦,问题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今天不是去找一个新的转轮圣王,而是想办法让这梦觉醒。

    佛法的根本就是觉悟,所有的功德是从觉悟生起的,因为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迷惑颠倒,所以我们很多心灵的力量发挥不出来,譬如说大佛顶,这都是我们内心的功德。这是我们在《楞严经》当中,我们所要找到我们真实的本性大佛顶性。

    当我们找到以后有什么好处呢?

    就依止大佛顶性来产生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一切的佛陀都是依止这样的密因。

    密因的意思是说大佛顶,是无形无相不可了知的,当你找到的时候,你心中能够产生这样的观照,也可以产生这样真实的作用,但是你没办法形容它的存在。

    古德说:觅即知君不可见,不离当处常湛然。

    你要去找它找不到,但它随时可以表现它的作用出来,所以叫做密。

    我们就可以依止这样一个殊胜的密因,来修习我空法空的智慧,而成就究竟的解脱;这是成就自利的功德。我们也依止大佛顶性来修学菩萨的六度万行,使令我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功德,变成更加的圆满,更加的坚固不可破坏;这是成就利他的功德。

    整个自利利他的功德就是你要先找到你本来的面目,这是《楞严经》最重要、最重要的,找到我们生命的根本,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从无量的流转中,到底我们生命最初的根源是什么,我们是从哪一个地方发动出来的。

    《楞严经》讲了三卷半来探讨这个问题,谈到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就是大佛顶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修首楞严王三昧的六字真言!

                    净界法师
         别 明
    当我们找到大佛顶性要怎么修呢?其实《楞严经》说穿了就是真妄的问题,《楞严经》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心的问题。
    他为什么会造恶业?
    因为他心有障碍,跟他的嘴巴没有关系,跟他的身体没有关系,你说我这个人,手喜欢去造恶业,把手给剁掉。没有用,问题不在手。
    所以祖师常说:拜佛的是谁,念佛是谁?
    你的嘴巴不能念佛的,你的身体也不能拜佛的,那是那一念心在拜佛,那一念心在念佛。
    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一切的问题都在那一念心,一切罪业的根本在妄想心,一切功德的根本是真如的心,所以当我们的心调整好以后,那这一切的修学就上路了。
    《楞严经》的观念就是返妄归真,怎么样把这一念妄想的心转成真如的心,这当中的关键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
    首楞严王三昧过去倓虚老和尚他讲到修首楞严王三昧有六字真言:他说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就是:不迷、不取、不动这六字真言。
    一、不迷:
    是一个智慧,你要经常保持觉照,观察妄想是缘起性空的,它不真实的,它不是我们想像那么真实,它是外境的迁动产生了感受,由感受产生想法;假设外境消失了这受也消失、想法也消失了,它是离开外境没有真实的体性,不迷是智慧。
    二、不取:妄想当你知道它是缘起性空的时候,你对它绝对不要取着,你知道它存在,但是知道它是缘生缘灭就好,不要取着。
    三、不动:你的身口二业不要乱动。
    这就是包括整个大乘的戒定慧。
    在修学当中有二条线:
    第一、当我们是利根人,你的智慧观照力特别强,有些人的智慧善根很强,他的修学先从不迷下手。
    对烦恼的观察,你发现烦恼它是不真实的,它是外境的刺激才产生了,你刚开始产生不迷,然后不要取着,最后你的身体不要乱动。利根的人是先从智慧观照,而产生安定的力量,最后收摄我们的身口二业。
    第二、根机较钝的人,中下根之人,我们智慧力薄弱,但没关系,我先求不动。
    我发觉了烦恼它要来引导我去做错事,我没办法把它照破,没办法照见烦恼是毕竟空的,但没关系,我先保持不要乱动,慢慢慢慢的再不要取着,最后再不要迷惑,也可以。
    总而言之,不迷、不取、不动,你是先从不动下手,或者是先从不迷下手都可以,你都可以慢慢的把妄想的势力减少,把真实的心开展出来。
    这地方最重要是你要知道,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你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你的根本的依止处还是大佛顶性,就是你的清净本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陀为什么要创造一个无为的佛来宣说《楞严咒》?

                      净界法师

     蕅益大师说《大佛顶》这顶字,在经典上说: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蕅益大师说:佛陀宣说《楞严咒》的时候,他自己放大光明,每一光明就出现千叶宝莲,从宝莲中出现化佛,由化佛来宣说《楞严咒》。
    蕅益大师说为什么佛陀不自己宣说《楞严咒》就简单了,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要变现出一尊佛出来,而由这尊佛来宣说《楞严咒》?
    这当中有深义,蕅益大师说:佛有二种:
    一种是有为所成之佛,一个是无为所成之佛。
    有为佛是修习而成的,我们讲佛陀的功德庄严,这只有佛陀才有,佛陀能够八相成道,这是我们做不到的;经过修习所成的佛,这是功德上的佛,这唯独佛陀才有,不共于众生。
    另一个是无为的本来佛,他是天然妙觉,非属修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佛陀在宣说《楞严咒》的时候,为什么要创造一尊无为的佛来宣说呢?
    这表示真如的本性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如果佛陀自己宣说,那就是佛陀你自己才有,我们没有。因为那是修来的,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学才有的。
    所以佛陀为什么要创造一个无为的佛来宣说《楞严咒》,就表示《楞严咒》的功德,整个楞严经首楞严王的功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具足。只要我们肯努力,我们都可以找到我们的清净本性,然后从那个地方出发来完成我们的修证了义,来完成我们的诸菩萨万行,使令我们的功德更加圆满,使令我们的功德更加坚固,是这一层的意思。
    当然它的过程就是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必须要讲十卷的经文,你就会很清楚这六个字的意思怎么操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为什么你的功力那么经不起考验呢?

                     净界法师
         贰:经文纲要
    经文大意。蕅益大师将经文分成六大段。
    第一段是:

    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这段叫分别真妄,分别真心跟妄心的差别。)
    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大佛顶性,也就是我们说的本来面目,那个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
    这个地方佛陀花了三卷半来发明它的三种道理:
    一、真谛理,说明本性的不变,它不变的体性;
    二、俗谛理,说明随缘的作用;
    三、中道的第一义谛,说明不变跟随缘之间的一个平衡。
    这当中刚开始是阿难尊者他去托钵,托钵的时候遇到了摩登伽女。摩登伽女跟阿难尊者过去生有五百世夫妻的因缘,所以他看到阿难尊者非常欢喜,就想要嫁给阿难尊者。她就把这层意思跟她的母亲说,她母亲说:这不可以的,阿难尊者是一个出家众,你怎能嫁给他呢?
    摩登伽女说:我不嫁给他,我的生命就活不下去了。
    她的母亲是修习外道禅定很有成就的一个婆罗门,因为女儿这样的一个心愿,不得已就为她的女儿持咒,持大梵天的娑毗迦罗咒。这是很有力量的咒,将咒持在一条毛巾上,让摩登伽女把钵上面盖条布,拿去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把钵一打开的时候就中咒了,为邪咒所迷。这时摩登伽女就诱惑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就整个迷惑颠倒了,整个落入颠倒的心中。
    在关键时刻佛陀就知道了,佛陀在三昧当中知道阿难尊者遇到zai 难,就叫文殊师利菩萨将咒往复,持着楞严咒赶快去救阿难尊者。
    文殊师利菩萨赶到现前的地方,楞严咒一持下去就把大梵天的咒给破坏了。
    破坏以后阿难尊者就醒过来,文殊菩萨就将这二个人带回来,带到佛陀面前。
    我们看经文阿难尊者哭得非常伤心,那时候阿难尊者已经出家十二年,恨自己一向多闻,没有在好好在心地上用功。
    佛陀说你不是不用功,你是很用功,但是你用错了心,你用妄想心在修行。
    所以你看你的功力为什么一下就被破坏了呢?那么经不起考验呢?
    佛陀说:你当初为什么跟我出家?
    阿难尊者说:我看佛陀长得很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就跟你出家了。佛陀说:那你是依止生灭心,缘生灭的境,产生生灭的修行;你的体性是生灭的,你依止虚妄的生灭心修学,你怎么能成就不生灭的果呢?
    佛陀又说:你今天用沙去煮饭,是不可能煮成饭的,因为你的根本就是沙,沙非饭本。这时就带动整个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告诉阿难尊者:你修了十二年,结果一个大梵天咒就将你给破坏了,你应该好好的找到你的本性,重新开始。
    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佛陀讲了三卷半的时间,这叫分别真妄先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返妄归真,把心带回家的方法!


                         净界法师

    二、示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妙三观门。

    当我们找到家以后…,你看阿难尊者他听了三卷半以后,他的发愿文: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这偈诵是阿难尊者听了三卷半他真正的开悟以后,他明心见性以后,所讲出赞叹这法门殊胜的话。

    这时阿难尊者又跪在佛前说:我现在找到我的本性,我找到我的家了,那我应该怎么回家呢?我现在是远远看到家在那个地方,我要怎么回去呢?

    这时佛陀说明二十五圆通,你回家有二十五个方法。当然主要不离开六根,主要是六根门头。

    佛陀说:你以前从这一念心出去向外攀缘的时候,你是通过六个门六根门头,你现在回家也是从六根门头就路还家。

    这地方它的空假中三观的修学,主要有二个重点:一、耳根圆通,二、念佛圆通。

    这段是返妄归真,把心带回家的方法。

    三、明正助行所成伏断圆三德位。

    当我们回家的时候,有正行有助行,它的过程有五十五个阶位,每一个阶位都是在转识成智,在圆三德位。

    所谓圆三德位就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为什么叫圆呢?

    表示这三德是转变而成的,转烦恼障成般若德,转业障成解脱德,转报障为法身德,所以它是一个转变。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转变这句话是,现在我心打很多的妄想,但是妄想你不能将它断灭。

    二乘人就是对妄想用极端的手段把它给断灭,结果这个菩提心也没有。

    说这只马是只狂妄的马,但是你把它杀死了,你这只马也没有了;若将这只马调伏了以后,它变成了一匹良马,优良的马。

    所以我们对内心的心地法门,大乘佛法是一个转字,转妄想而成真如。就像波浪一样,波浪波涛汹涌,但是你把波浪拿走了,你也找不到平静的水。

    什么是水?

    波浪停下来就是水,这是不二法门;起烦恼的是你这一念心在起烦恼,有一天你变成菩萨的时候还是你这一念心,没有离开你这一念心,只是它转变,它以前是波涛汹涌,现在变得很平静,它的本质都是水。

    整个过程都是转妄成真的过程,当然它有它浅深的次第,在这段经文当中,把它浅深的次第,分成五十五个阶段来加以判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妄想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诱惑你!



                         净界法师


    四、结成经名以彰圆体圆宗圆用。

    这地方佛陀亲自讲出本经的经题,来开显本经修学的体宗用。它的体是以大佛顶的真如本性为根本,当作我们依止的体;宗是整个自利的因果,就是如来密因修证了义;用就是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这是讲利他的作用。

    二三四是说明它整个返妄归真的方法,跟它修学的次第;而五跟六主要是破邪显正。

    当我们知道什么是妄想,当我们知道什么是真心以后,我们开始依止真心来破除妄想。但是妄想也不是一天造成的,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它是无始劫薰习所成。

    所以你要对治它的时候,它一定会反弹出来,真妄交攻的时候会产生很多邪恶的力量出来,妄想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诱惑你,让你产生错误的思想,让你产生错误的行为。那你应该怎么办?你要做正确的判断。

    这地方它讲到:

    五、借破戒二法为问端  广释七趣的差别

    这地方阿难尊者说:佛陀,你讲到我们的本性是清净本然的,这我完全理解,我们本来的面目是这样子。但是佛陀你也说这个世界上有地狱饿鬼畜生,有很多的地狱啊!

    我们本性是清净的,那怎么会有地狱呢?这地狱是有固定的地方还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呢?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呢?

    阿难尊者问到这个问题,讲到六道轮回的问题。

    这地方借破戒二法为问端,阿难尊者提出一个情况说:你看莲花色比丘尼,她受了菩萨戒以后犯了淫戒,而且她还说这淫戒是没有过失的,因为它非杀非偷,不是去偷人家也不是杀人家有何过失?破戒以后又破见,这个现生堕入地狱;又有琉璃大王灭释迦族,也是现生堕入地狱。

    那么地狱在哪里?既然我们本性是清净的,怎么会有地狱呢?

    这一段是讲到业力的问题,提醒我们好好持戒。这个地方是怕我们在观照清净本性的时候,产生执理废事,执着空性的道理,忽略了因缘的业果,所以讲到七趣的差别。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