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你那一念心一动,那就是十法界!

净界法师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老和尚,他在房间参禅,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老和尚在闭关的时候,他中午都会下来吃饭,后来有几天他都没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很奇怪,就派一个侍者去问:您老人家这几天怎么都没下来吃饭?老和尚说:我这段时间功夫相应,天人送供养给我,所以我就不需要下去吃饭。

  这方丈和尚他当然是学过教理,他说:这样子你心中还是有所住,你的心还是住在三界的因缘,你想想看,天人会给你应供,那表示你的心还是跟他感应。修行的老和尚一听到以后,他马上觉醒,继续用功,第二天他就乖乖下来吃饭。后来方丈和尚说:恭喜你啊!你突破了。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整个月光童子的公案,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的心地法门,我们这一念心是通十法界的,你今天心里面想什么,你的心就跟谁感应,你不断的思惟佛陀,你的心就进入佛陀的功德,就沾染佛陀的气份,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你一天到晚去想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你就很容易跟鬼神感应,你看有些人他动不动就被鬼神干扰。其实除了你的业力以外,你的心你要注意,因为你那一念心一动,那就是十法界,往十法界看往哪里跑。

  所以我们的心,要多思惟佛功德,而且我们在人生当中,记得一个观念,尽量思惟光明面,要往好的地方想。你经常想不好的东西,你经常说你会下地狱,你就很容易跟那个感应道交。

  曾经有这么一个公案说:有一个人在黑暗当中,踩到一只蛤蟆。但是那不是一只蛤蟆,那根本就是一团东西而已,但他认为他踩到了蛤蟆,他老是觉得他会堕三恶道,结果果然触动他过去的罪业而堕落三恶道。因为你经常思惟黑暗面,你就很容易把过去的业障把它带动出来。

  我们的心,心与佛合,心于道合,我们过去所造的业,这一部份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是你要经常作光明想,作功德想,你的心境会决定你的处境。这地方要注意,你看月光童子他不断的思惟水、水、水,结果他的色身相就变成水,跟水相应,然后他不断的思惟真如,到最后他连水也消失,他就跟真如相应。所以你心中怎么想,你的生命就往那个方向走,一切唯心造。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一 瑠璃光观风大

净界法师

    壬四、瑠璃光观风大。

  能观的智也是空假中三观,所观的境是风大。

  古佛示观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它是一种青色的宝物。因为这菩萨过去的福德跟智慧的招感,他身上经常放出青色的光明,犹如琉璃,内外明彻,就叫琉璃光。

  他这时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回忆往昔的过程,如恒河沙劫的时间,有一尊佛出现于世,这尊佛名为无量声:为什么叫无量声呢?他因地的时候观想风大而成就圆通的,所以叫无量声。

  这尊佛经常开示诸大菩萨跟弟子们,要好好的去观察本觉妙明之理。本觉是我们众生本俱的真如佛性(约体),妙明指的是他的相,妙指的是寂静的意思。真如佛性的相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

  蕅益大师说:本觉妙明是本无动转,开显如如不动之体。我们经常生命的变化当中,你要观想在变化当中,有一个不变化的本觉妙明存在,而你的心就以这样的一种不生不灭的本觉妙明,在这个地方安住,这是一种空观的智慧。

  (假观)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世界是依报,众生是正报。在本觉妙明的清净本体当中,为什么会有世界,会有众生产生呢?只就是一种虚妄的无明之风所动转。

  我们一念的无明之风一吹,就产生了世界,产生了众生,产生业果,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一动以后就尘埃出现了,这是假观。

  无量声佛开示菩萨,空观来照了,本觉妙明;用假观来照了,所谓妄缘风力的因缘,而产生的九法界的世界众生的差别。

  这是讲到古佛的开示。下面一段讲到琉璃光法王子依教修行的情况。

  观破群动

    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

  前面是无量声如来的开示,这以下琉璃光法王子的修学过程

  我这时依教起观。怎么观呢?

  我们依教起观,菩萨的空观,一定要从假入空,你一定要有个假相才能够入空的。

  他的假相有四种假相:界、世、身、心四种假相。第一个他看到整个界(界指的是空间),整个十方界的空间;十方界的众生还有诸佛,都有他安立的空间,这个空间是怎么回事呢?如何安立呢?哦!原来是有风大的执持,才有界的安立。

  观世动时为什么时间会迁流,为什么就有过去、现在、未来,有昨天、今天、明天的差别呢?因为有风力的动转,因为我们心在动,就会产生时间的流动,无明风动就产生世界的流动。观身动止,我们的身体怎么会有行住坐卧这样的流动?也是因为风力的吹动,乃至于我们这一念心也是剎那剎那的生灭,这个也是一种无明的风所推动。所观的境虽然有界世身心的四种差别,但是它的一个动态的因缘,只就是一念无明的妄动所产生的,所以从能动的因缘来说,是本无差别的。

  他知道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动态,界会动,世也会动(依报),身也会动,心也会动(正报)。身心世界的动只就是我们一念无明的妄动,而带动了宇宙间的动态。

  我当时在修观的时候,我就慢慢慢慢的觉悟了知,这一切身心世界流动的状态,它是怎么回事呢?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这句话是关键

  破妄相把相状给破掉,就是观察这相状,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将往哪里而去?

  我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相状出现的时候就住在相状,就完了!你住在相状你就被它所转,你要从相状里面跳出来,看看它的过去,看看它的未来,这个相状是从什么地方?它来的时候从什么地方来,它去的时候又到哪里去?乃至于整个十方世界的微尘(微尘指的是依报),还有这些正报的颠倒众生,都是一种因缘和合的虚妄之相而已,因为它的体质都是毕竟空寂。

  如是的类推,乃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整个动态,就好像在一个容器当中储存了种种的蚊蚋;“蚊”蚊子,“蚋”小虫。蚊蚋在一个容器当中啾啾乱鸣;“啾啾”指的是小虫叫的声音。就是比喻我们众生,在一个小世界当中彼此间互相的争夺名利,产生种种的争执;这在一个小世界当中,鼓发狂闹,起惑造业受果,辗转的相续下去。

  琉璃光法王子,他的观想是观想动,他看到世界变化,我们的身心世界也在变化;你看我们昨天跟今天就不太一样,我们今天跟明天也不太一样。那这个变化是从什么地方而来,为什么会变化呢?

  他就观进去,最后的结论: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只就是一个因缘的假相,从这个地方悟入我空法空。

  这个地方的动,值得我们说明一下:

  他说一个小器中的蚊蚋啾啾乱鸣。从假观的角度来说,我们凡夫的动还是有二种差别,有一种动它是有一定的轨则的,它是往善的地方动,有一种动是没有章法的。比方说:你看那科学家他作实验,他发觉动物在飞行的时候,有些动物在飞行是有章法的,牠的动态是有章法的,有些动物牠的飞行是没有章法的。他就拿一个玻璃瓶,把它的平底朝光明的地方,把开口朝黑暗的地方,里面放了二个瓶子,一个瓶子是装蜜蜂,一个瓶子是装苍蝇。蜜蜂牠飞行的动态是完全往光明面走,牠不往黑暗走,因为蜜蜂牠生来是一个有组织,牠们整个酿蜜是一个组织的团队,所以牠们在飞行的时候,一定是往光明的地方飞过去。那么瓶底的地方朝光明,最后这个蜜蜂就死掉了,因为牠飞不出去,因为那瓶口的地方是朝暗。但是苍蝇不一样,苍蝇的飞行是没有章法,我们说无头苍蝇到处乱窜,这个地方不行牠就往那个地方,这个地方不行又往这个地方,诶!七弄八弄,所有苍蝇全部飞出来,苍蝇的飞行是没有章法的。

  所以这个动,从它的假相来说,有些因缘的动它是有一定的章法在动,有些的动是没有章法的动。但是这种动都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都是众生心在动,一念无明的心在动,就产生种种的动态。

  琉璃光法王子在观察宇宙人生的动态以后,他就得到这样的结论

  顿证彻悟

    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证悟的功德。前面讲他因地的功德,这个地方讲他果地的功德。

  逢佛未几,佛指的是前面教他修学风大的无量声佛,他在无量声佛的座下修学一段时间以后就证得无生法忍,观察一切法本自无生,只就是一个相妄性真的道理。从无生当中他就心开,破除心中无明,开显自性的本觉妙明,最后往生到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将来必定继承佛位,乃至于辗转的侍奉十方诸佛。因为他整个福德智慧的招感,他的身心世界放出青色的光明,而且内外洞彻没有障碍。

  这就是他得到琉璃光这个名号的由来。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主要是观察风力无依;风是他的所观境,无依是他所得到的一个觉悟的真理。他是从风的动态,最后看到它的体性是没有实体的。无依的意思是说,这风大的流动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它只就是众生一念无明的妄动,而产生的假相。

  从风的相状而悟入到真如的体性,成就了本觉之菩提真心,成就了大乘的真如三昧,相合于十方诸佛所传的微妙的心体(前面说的本觉妙明),斯为第一。

  风大的动态,其实小乘佛法是很喜欢观动态,小乘的观法最根本的就是无常观,他就是观察生命是变化的。你看他的昨天跟今天不一样,今天跟昨天不一样,他就是观察这生灭是不断的迁流的。但是小乘的观察他是从变化当中,他悟到了达妄本空,他知道这五蕴身心是动态的,这色身是生老病死,内心是生住异灭,从变化当中他证得我空的真如,他就大事已办了。小乘佛法只有对生命的否定,没有肯定,他没有知真本有。

  诸位在这一段你可以看看蕅益大师的批注:

  蕅益大师说:大乘佛法的动,他是双向思考,他是观察,非动而动,动即非动。

  大乘佛法在观事情是双向的,他是性相同时观察,从它的假相来说,它是非动而动,你不能忽略十法界的动态,你看阿弥陀佛也在动,观世音菩萨也在动,我们众生也在动啊!但这个动是不一样的,这个是循业发现。佛菩萨是往菩提心的方向动,往六波罗蜜的方向动,我们凡夫是往惑业苦的方向动。所以你也不能否定假相的动,所以非动而动,这是观它的假相;但动即非动,在动当中有一个不动的东西,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我空法空的真如,这就是空观的智慧。

  我希望我们今天修大乘法,你要训练自己双向思考,要达妄本空,知真本有,非动而动,动即非动,这就比较合乎中道。

  这是讲到琉璃光观察风大而悟到中道的道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二 虚空藏观空大

净界法师

    壬五、虚空藏观空大。

  虚空藏菩萨依止空假中三观,来观察无边的虚空,从无边的虚空当中而会事入理,证得如来藏妙真如性。

  叙昔所证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

  虚空藏这位菩萨因为因地修学虚空观,以广大的虚空为所缘境,所以成就的时候能够显现广大无边的色身,所以叫虚空藏。

  这时他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说:我与如来,如来指的是释迦如来。虚空藏菩萨过去跟释迦如来是共同侍奉定光佛,定光佛就是指燃灯佛,就是为释迦牟尼佛授记的那一尊佛。

  当时虚空藏在燃灯佛所,就已经成就了无边身的功德。

  这个地方的无边身,蕅益大师的批注是说:其实这无边身指的是清净法身,不是一般外道的四空定的空无边处定,所现的无边身是不一样的。外道在因地的时候观察无边的虚空,所以他色身变成虚空,显现无边虚空的色身,但是他显现的无边身是没有理观的,完全只是事修而已,没有破妄显真的效果。但是虚空藏菩萨的无边身,他是有理观的,是成就无生法忍所显现的清净法身。

  这是讲他过去因地的修学,后面的二段就讲到他果地妙用。

  神通无碍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剎,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

  正式说明,他第一重,果地的妙用。

  尔时他证得无边身以后,他有什么样的功德呢?手执四大宝珠,手指的是他心中的智慧,他能够以心中的智慧来执持地水火风四大宝珠。因为他观察四大本空,犹如宝珠内外透明,这时他等于是有我空的智慧,来执持四大宝珠。

  对外来说,他能够照明十方微尘的佛剎,这外在世界的四大。把内在的四大、外在的四大都能够把它化成虚空。前面是我空,外面的十方微尘佛剎是法空,把内在的四大、外在的四大,一一都能化成无边的虚空,他有这种功德力。

  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又能够在内心当中,显现大圆镜智,因为这时候他的身心世界四大本空,只有一种光明智慧的显现。

  大圆镜智,蕅益大师说:是证得随缘不变之体的根本智。

  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

  前面的大圆镜智是根本智,这个地方是属于后得智。

  蕅益大师说:他能够十种微妙宝光,他能够随众生的因缘,显现十法界的妙用,就像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他能够现何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你欢喜看到出家相,他就现出家相;你欢喜看到在家相,他就现在家相,他能够显现十法界的种种相状。

  这种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界,他能够灌十方,而且穷尽整个十方虚空的边界,没有时空的障碍。

  这一段正式说明,他能够转有相的四大,而变成无相的虚空,这种神通道力。

  依正无碍

    诸幢王剎,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

  前面是从有相转成无相,这地方是小大没有障碍。

  一、依报入于正报,一切入于一。一切指的是什么呢?

  诸幢王剎,一切诸佛所教化的世界,这么广大的世界都能进入我的大圆镜智之内,都能够摄入我的身心当中,我的身犹如虚空,彼此不相妨碍。

  这么大的诸幢王剎,能够摄入我的色身当中。

  二、正报能够入于依报,一入于一切。

  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

  我这个色身,也能够入于十方的微尘国土,广行弘法利生的佛事,成就广大自在随顺的功德。

  这一段正式说明,他内在的色身跟外在的世界,能够互相摄入,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二个都是指他果地的妙用。

  圆证无生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

  这种大神通之力,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是怎么来的呢?

  都是我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四大无依,他观察广大的虚空,他观察整个虚空当中的色法,地水火风,都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都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只就是我们一念心的妄想生灭而有,所谓的心生,种种的四大生起,心灭则种种的四大消灭。虚空的体性是无二无别的,乃至于一切的佛国,它们的整个体性都是相同的,在相同的虚空体性当中,而证得了无生法忍。

  这个地方是说,他为什么能够成就广大的神通?为什么能够成就事事无碍呢?从虚空无二当中,成就无生法忍而显现出来。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在因地是观察虚空,观察整个四大乃至诸佛国土皆同虚空一样是无边无际的,成就了妙力圆明,四大的色法跟无边的虚空,是互含互摄的,是没有障碍的,我从这个地方成就圆通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般若心经》的这个观念很重要!

净界法师

 补充说明:

  四大,虚空藏菩萨他是从四大当中而观入虚空,最后证入法性。《般若心经》说:色即是空。

  当然这地方我们也会说:小乘佛法也是观察色即是空,也是灭色起空?小乘的学者他在观察,他把四大之法经过无常、无我的智慧变成空以后,他就没有作用,他不能够像我们本经所说的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剎,化成虚空。乃至于能够放出十种微妙的光明,流灌十方,尽虚空界,或者他也不能够把整个诸幢王剎,涉入我的色身,我的色身,进入诸幢王剎这种事事无碍境界。为什么?因为小乘佛法的思考是单向的,他能够使令色即是空,但是他不能够使令空即是色。

  我想我们在因地的智慧,你是用什么的思考来断烦恼,会影响到你未来的果证跟妙用。比方说,你看到一个假相,这个假相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法,你非常不喜欢。你有二个选择,第一个你把他拿掉,你采取逃避的方式,那么未来你证得空性以后,你完全没有作用,你不能有作用,你只有解脱障碍,但是你不能生起妙用。第二个选择,你看到你不喜欢的假相,你没有必要破坏它,因为这是你的业力显现,循业发现。

  大乘佛法是假相保留,但是你观察它没有实体,它只就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你没有必要拿掉它的假相,你就是把它的实体空掉之后,这个时候你能够从空出假,又能够从假入空。所以大乘佛法是在破坏的时候,是把这假相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因为你以后还要回来。

  《般若心经》的这个观念很重要,色即是空,你从色法回到空性的时候,你是怎么回去的,你是把这假相破坏了以后灭色起空,你糟糕了,你回不来了!你成就以后就只能够在寂灭的状态。

  所以我们在因地的时候,你要注意你的因地会影响到你的结果。你遇到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你用什么方式来转你的心,会影响你未来的果位是小乘的果位、是别教的果位、是圆教的果位,影响到你的种性。

  你看同样证得空性,小乘的空是完全什么都没有,我们讲枯掉的涅槃,枯掉,什么都没有,没有任何的妙用。你看大乘证得空性以后,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到十方世界广成佛事。

  差别在哪里呢?在因地,他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他不破坏原来的假相。这个地方是关键点,你用什么去观世间,久了你就产生习惯,习惯了以后你就改不过来,就变成种性。所以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同样是在处理问题,但是你的过程,你的止观的方法,会影响到你未来成佛的快慢,这个地方很重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二十三 弥勒观识大

净界法师

    壬六、弥勒观识大。

  弥勒菩萨他在整个宇宙万法的观察,他观察宇宙万法,唯独是我们一念心识所变现,从这个地方去悟入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

  修习唯识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

  弥勒菩萨,弥勒这二个字,是这个菩萨的姓,叫作慈氏,他的名字其实叫阿逸多,就是无能胜,他的慈悲是没有人能够超胜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过去曾经遇到大慈如来,跟大慈如来修习慈悲观,并且发愿成佛以后,他希望能够像大慈如来一样成就广大平等的悲心,故名慈氏。

  (未来)他成佛之后是坐菩提树下,这菩提树它的形状像一条龙,而且这龙的中央有一朵莲花的相状,弥勒菩萨就坐在这莲花的中间而成佛,成佛以后他不像释迦牟尼佛是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弥勒菩萨成佛以后只有三会说法,度无量无边众生入涅槃,所以叫龙华三会。

  弥勒菩萨这时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回忆在往昔经历了微尘劫的时间,有一尊佛出现于世,这一尊佛叫日月灯明如来,我随从彼佛而得剃发出家。出家以后,我的内心非常爱乐世俗的名闻跟利养,所以经常游走于政商的权贵之家。这时,日月灯明佛看到我有这样的烦恼障碍,教我修习唯心识观,来成就大乘的三摩地。

  唯心识观就是说,当你遇到任何外境的时候,你都不要去管外境怎么样,你就观想宇宙的万法其实都是你的心识所变现。宇宙万法是我们心所变现,从《唯识》的角度,它是从二个层次来说:第一、唯心所现,唯心所现指的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我们现在为什么会跟什么人在一起,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业种子。所以从依他起性的角度,我们过去有善恶的业力,就显现了宇宙间的万法出来,这个叫唯识所现,在《唯识学》叫依他起性,这一部份我们是不能改变的,没办法改变的,这一部份叫认命。

  第二、唯识所变,这就指的是第六第七,特别是第六意识。我们第六意识去观外在的人事接触的时候,你心中有我们的名言分别,名言分别讲白话一点是我们有我们的思考模式。我们心中有个人的好乐,比方说你特别喜欢吃榴莲,榴莲的显现它只就是一个水果,这是你过去有这种业力,所以它显现出来,这依他起性它没什么好坏,那你认为这榴莲是很甜美的,是很好吃的,那是你自己加上去的,这就唯识所变,这就我们讲遍计所执性,这个就是唯识要破的。因为生为榴莲,它没有所谓的好坏,也没有所谓的甜美不甜美这种东西,这是你个人加上去的。不喜欢榴莲的人说这味道很臭,其实榴莲也没有所谓的臭,也是你个人的分别加上去的。所以在《唯识学》的观念,它把宇宙间分成唯识所现跟唯识所变,一切万法是我们心所变现。唯识所现这一部份不能破坏,因为他是因果的道理,但唯识所变你第六意识的分别心,这一部份是我们所要破坏的。

  所以《唯识学》的空观,是空掉什么?空掉心中的名言分别,破遍计执,《唯识学》是这个意思。

  也就说,因为弥勒菩萨喜欢名闻喜欢利养,他认为这东西会给他快乐。日月灯明如来就告诉他说:名闻利养、别人对你的赞叹,这个东西是你自己把它认为是快乐的,它本身没有快乐。

  智者大师说:财、色、名三个法,我们凡夫喜欢好乐,喜欢追求,就像狗啮枯骨,一个很干燥的骨头没有味道,这个饥饿的狗去咬干燥的骨头,一直咬、一直咬,咬到最后把嘴唇咬破了,咬破以后就流血,就吃到自己的血,就觉得,哦!这个骨头很甜美,其实你吃到的是你自己的血。也就是说这世间的五欲,本身没有快乐可言,它不像三宝,佛、法、僧三宝,是真实的功德。你看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我们会产生法喜,这不是我们妄想,而是本来就会产生功德。因为三宝本身就是一种功德相,但是五欲不是功德相,它之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快乐,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所捏造出来的,我们认为这很快乐,所以我们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来带动自己的快乐,这就是遍计所执性。

  日月灯明佛的意思,你追求世俗的名闻利养,你认为这个是安乐的,其实是你自己的妄想颠倒捏造出来,它本身不是一个功德相。日月灯明佛就教他修唯心识观,对治这一部份的障碍,这是他过去的因缘。

  修久定成

    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他经过多生多劫的修学唯心识观,以此三昧来侍奉恒河沙的诸佛。他的修行不简单,他要经过很长、很长时间的历练,要把文字的智能转成你心中的智慧,那真的是要靠很多很多的历练。慢慢的,他的整个三昧的观照力转深,内心当中对于世俗名闻利养的追求,就慢慢慢慢的消灭,就不存在了。

  这地方的唯心识观就是观察宇宙的万法,其实是我们一念的心所变现出来,阿赖耶识的种子变现的,是如梦如幻的。从如梦如幻的观察当中,来破坏我们的遍计执,这地方是离遍计执。

  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至然灯佛出现于世的时候,我再进一步的观察,远离遍计执以后,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这依他起的心也不可得,这一念心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地方是远离依他起。

  依他起这一部分到后面再说明,总而言之,我们要悟入圆成实性,是先远离遍计执,先破坏我们第六意识的名言分别,再远离第八识的依他起,二个过程。

  圆证唯识

    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

  说明他所成就的功德妙用。

  乃至于穷尽虚空十方的如来(正报),乃至于整个依报的国土,十方中的依正二报,有净秽跟有无二种的差别。净指的是四圣法界的因果,秽是六凡法界的因果,这整个净秽的因果,从因缘上的假相是有,从依他起的假相是有它的假相的,但是从他的自性来说,是毕竟空的,从遍计执来说是毕竟空的。我们认为它是一种真实有,有自性这样的执取是毕竟空的,所以是因缘有,但自性是空,所以叫遍计本空,依他如幻。

  总而言之,这整个十法界的依正二报,染净因果,都是我一念心之所变现,我们个人可以说是循业发现,我已经如实了知唯心识故。

  唯心识故是指的前面的十法界的因果,都是我一念心所变现。这个地方证得唯识相。

  识性流出无量如来。

  我远离了依他起,远离了遍计执以后,所成就的圆成实性,这一念清净的真如本性,流出无量无边如来的功德,这个地方证得唯识性。

  我们的次第是先证得唯识性,再能够证得唯识相。

  现在蒙释迦如来的授记,候补贤劫的第五尊佛。

  这个地方是说明他的功德之相。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已如实的观察十方唯识,十方唯识以空观来破遍计执,远离依他起证得唯识性,然后再从空出假,观察十法界的因果,个个循业发现,再证得唯识相。识心圆明,这一念心识的本性,当下是圆满光明,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而悟入了二空的真如之理。

  这当中包括远离了依他起也远离了遍计执,来成就无生法忍,斯为第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都是我们自己内心安立出来的!

净界法师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计本空,思诸法如梦,其实外境没有好坏,好坏都是我们自己内心安立出来的。

  破遍计执,它是视诸法如梦,诸法如梦破后,就显现到一种第八识的阿赖耶识现前来观心性无生,再破最后的依他起性,最后悟入圆成实性。

  唯心识观在整个大乘的修学是运用很广、很广,而且非常好用。因为我们前面说的根尘识相当复杂,而这唯心识观观四大就是说,你不管遇到什么事,你不要管外境怎么样,你就观想这外境是你一念心所变现的,是你的业力所变现的,它没有好坏,没有长短,没有方圆的差别,它只是一个因缘的假相。

  在美国有一个大学教授,有一天他要去做一个演讲,他这演讲的主题就说:我们身为一个人跟外在世界的相互关系,人活在这世界当中,人跟这个世界的互动是什么关系?

  这大学教授在准备这些资料的时候,他那五岁的小孩就在那边跑来跑去在那边吵闹,他实在是受不了,就随手在旁边拿一本过期的杂志,就翻了几页,看到一个世界地图,他就把这世界地图把它撕一撕,就拿给这孩子,说:如果你能够把这地图重新组合起来,我给你五块美金。这小孩子没有看过地图,他想说让他至少二三个小时不会吵,他把它交给这小孩以后,这大学教授继续看,继续找资料。

  结果没有多久,这小孩子就把这地图完全黏好了,黏好以后就跟他爸爸说:我把它黏好了。他说:怎么可能,一看,哎哟!完全正确,这世界地图黏得非常正确!他爸爸说:你怎么做到的?这小孩子说:很简单啊!这地图看不懂,但是这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相状,人的相状我很清楚,我就把这个人的头、身体、脚、四肢,我就照后面这身体把它黏起来,正面的地图就出来了。这时这大学哲学教授得到启示,他知道整个纲要,原来人跟世界的互动,你人的心,你把它调正确了,外在的世界就正确。

  这唯心识观的道理就是这样,就是说你不要管外境怎么样,你心正这一切法就正。它的方向是很清楚的,掌握你的心,你就掌握整个外境,你的心境会决定你的处境。

  这是弥勒菩萨观四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