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释: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

                       净界法师

    一时。

    时表示时成就,时间。时间是很复杂的,佛在世的时候有天人来听经,有鬼神来听经,有人道来听经,每一个人的时间相貌不一样。四天王一昼夜人间五十年,这时间没有标准。那怎么办呢?只能说是在因缘聚会的时候,在机感相应的时候,众生的根机成熟了召感佛陀的说法,就在那时候,就在大家集会的时候,就在阿难尊者托钵遇到障碍的时候,就在那个时候,这就是一时。

    佛主成就。这个法是谁宣说呢?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陀。

    法的根源是很重要的,譬如这是阿罗汉宣说的,我们会说阿罗汉的智慧不圆满,可能有问题。这法门是从哪一个心法发动出来的?以下的法门是一个彻底觉悟,彻底没有颠倒,那一个清净明了的心发动出来的,就是这个法你从什么地方来,是从佛陀的心中发动出来,那这个法是完全不颠倒。

    所以是谁宣说的很重要。

    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是讲到说法的处所。是在什么地方宣说呢?是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室罗筏城是在波斯匿王所属的乔刹罗国所属的都城,乔刹罗国的首都叫室罗筏城。在这个地方有一个精舍叫祇桓精舍。

    当时在乔刹罗国有一位长老叫须达多长老,他是个大富长者,他在学佛以后,他就想:其它的国家都有精舍,我们的国家都没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精舍来请佛陀说法。他就积极的要去找一个地方来供佛及僧。

    他就找到波斯匿王的太子叫祇陀太子,他觉得这个精舍很优雅,他就很想跟太子买下这个花园,来供养佛陀跟大众师。

    祇陀太子说:我这花园是自己要用的,不卖!须达多长者说:你只要出个价钱我一定买(态度非常的坚定)!后来祇陀太子不得已,就出一个难题说:我知道你很有钱,你要是有办法把我整个花园用黄金铺地,我就把这花园卖给你。须达多长者说:好!就这样。

    这时候祇陀太子很紧张他说:你怎么发那么大的心呢?你到底买这精舍干什么呢?须达多长者说:我把它买下来,供养佛陀跟大众师来说法。这时候他赞叹佛陀功德,祇陀太子听了以后深受感动。他说:长者,这花园你出一半我出一半,我们二个共同供养佛陀跟大众师,这功德我们一起作。须达长者说:不行,你已经卖给我了,这个功德我一个人要作。

    太子说:我卖给你是卖给你大地,那有很多树,这些树你也不能黄金铺地。那这样子好了,在地上你盖很多房子盖很多精舍,这算你的,树木算我供养。

    最后的结果就叫做祇桓精舍(桓指树木)。这精舍是只陀太子供养树木,须达多长者盖了很多很多的精舍叫做祇桓精舍。

    室罗筏城另外一个名称叫舍卫国,就是乔刹罗国的都城,在舍卫国的祇桓精舍来说《楞严经》的法门。这是说明五种成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净界法师

          丙二、引大众同闻  参加《楞严经》法会的大众

    (分三:丁一、声闻众。丁二、缘觉众。丁三、菩萨众)

    丁一、声闻众(分三:戊一、示类标数。戊二、显位叹德。戊三、列上首名)

    戊一、示类标数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标出类别

    佛陀在说法的时候,是有很多很多的出家众跟在旁边,这些出家众称之为大比丘众。为什么比丘前面加一个大字呢?

    大有二个意思:一、广大的意思,二、殊胜的意思。

    这些比丘内心的功德本质上是殊胜的,在量上是广大的;质胜量广称之为大。怎么说呢?

    一、从自利的功德来说,这比丘不但具足持戒,他还成就种种的定慧,有禅定跟智慧,所以称之为大。

    二、从利他的功德来说,这些比丘能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他能够转四谛fa 轮来利益人天,他有利他的功德,所以也称之为大,标出他的相貌。
  
    千二百五十人俱,标出他的常随众。

    佛陀的僧团,其实佛陀度化的弟子不止千二百五十人,但是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经常跟随佛陀。佛陀到乔刹罗国他们也跟去,佛陀到哪一个国家他们都跟去,这一个僧团是经常跟随在佛陀身边的。

    那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怎么算呢?最早是佛陀度的鹿野苑的五比丘,接下来是耶舍长者子他的师徒五十个,三迦叶的师徒有一千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个,目犍连尊者师徒一百人,实际上加起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简单的说一千二百五十人。

    常随众,古德的注解说,这一千二百五十人都是修学外道,佛陀最初度化的这些弟子都是修外道的,修九十六种外道的。因为他们过去勤苦无德,勤苦修学都没有什么功德,蒙佛教化以后感恩佛陀,所以常随佛身边来报答佛陀的恩惠。所以他们都没有离开佛陀,即使证得阿罗汉果都没有到其它方去游化,就跟着佛陀的旁边,就构成所谓的常随众"。然这些人当然也就参加了这个法会,这是说明出家众的数目跟它的类别。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释: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净界法师

     戊二、显位叹德。显示声闻的阶位跟赞叹他的功德。

    显 位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这些比丘内心都是无漏的。漏意思是说就像一个器具,它的底部有破洞,我们把水加上去,这水就不能保持在器具,会漏失出去。我们心中有见思烦恼,我们就会去造业,就使令我们的生命体流落在三界流转。无漏就是他的心已经不再有任何的漏失(有烦恼就会漏失)。

    大阿罗汉翻成中文有三层意思:一、应供,二、杀贼,三、无生。

    我们讲比丘在因地时叫乞士,上乞佛法以滋慧命,下乞饮食以滋色身;所以一般的比丘只能叫乞士,我们还要向人家来乞讨,得到居士的怜悯才能够滋养色身。

    身为阿罗汉他有无漏的戒定慧,他叫做应供,他应该得到人天的供养。而我们得到饮食其实不是应该得到的,我们是乞讨。

    杀贼,在比丘的因地叫破恶。我们有时候依止佛法来对治烦恼,但是这样子不能讲杀贼,因为你没有把贼杀掉,只能够叫对治烦恼。阿罗汉是把整个烦恼贼全部杀死,因为他从根本拔除,叫杀贼。

    无生在因地上比丘叫怖魔。一个人他登坛受比丘戒,白事羯磨已尽的时候得到比丘的戒体,那鬼神就开始惊怖开始呼喊,这世间上又多出一个比丘了,又多出一个修学正法的人,以后他会把这个法再弘扬下去。这个鬼神从地行罗刹慢慢传到诸天,最后传到魔王的耳朵。魔王听到以后感到非常的恐怖,因为他知道邪不胜正,因为知道他的邪法将接受挑战。

    身为一个魔王,他希望大家都在三界流转,大家都能够安住在邪法当中,安住在妄想当中,让生死永远不要断绝最好。但是当有人受了比丘戒以后,魔王感到惊怖,因为他的邪法即将受到破坏,生死的人数将减少,涅槃的会增加。

    所以因地叫怖魔,果地上叫无生,阿罗汉他这一期生命死掉以后,他没有下一个生命,他生命到此为止,他不再受生。这就是他心中没有漏失的大罗汉,一个充满无生、杀贼、应供三种功德的阿罗汉。

    我们在研究《楞严经》进度要跟得上,上到那里你就要把它复习,因他的经文是非常简易的结构,前面会影响到后面,尤其是在前面建立观念的部份,你要是没有建立起来,你后面就听不懂,而且你要思惟,你要静静的思惟。这个法门你要很静很静,而且你要向内去思惟,向你的内心世界去思惟不要向外,你愈往内心的深处思惟,你越能够找到本经的宗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首楞严王三昧就是在破除我们的攀缘心!

         
                       净界法师

    戊二、显位叹德

    蕅益大师将《念佛法门》由浅入深分成二个次第:

    一、事持,事持是一种事相上的修学:也就是我们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去接触佛号的时候,我们是把重点放在佛号上面,我们思惟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这时我们这一念心来忆念佛陀的圣号。

    当然这个地方念久了以后就有产生了障碍,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妄想,妄想的活动就障碍我们这一念心去接触佛号;就是我们的心跟佛号之间产生了妄想障,妄想障就使令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的功德很难圆满,因为我们总是觉得很难完全感应道交。

    第二我们觉得在念佛的时候很难相续。所以我们刚开始在念佛的人,基本上都遇到二个问题,就是佛号很难念好,佛号很难念得很久。

    这时候怎么办呢?

    祖师大智慧开始提醒我们说:念佛是谁?我们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佛号,这时候开始回光返照念佛是谁?

    原来不是我的嘴巴念佛,是那明了的心在念佛。而我们的明了心有了障碍,就使令所有的功德产生了障碍。

    蕅益大师这时候告诉我们提起内心的观照,就是从事持而入理持,我们开始用我空法空的智慧来观照这妄想,观照这妄想是缘起性空的,它是假藉因缘而生,所以它的本性是毕竟空寂。这时候就慢慢慢慢把妄想的势力给熄灭了,这时我们的心跟佛号就能够感觉到念得更加的紧密,更加的持久。

    这就是古德所说的禅净双修,以禅观的智慧来破除心中的妄想,以念佛法门来创造功德庄严。

    我们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道理亦复如是,我们就是用首楞严王三昧来破除心中的妄想;我们可以这样讲,整部《楞严经》,从头到尾就是要你修首楞严王三昧。而首楞严王三昧它就是在破除我们的攀缘心,一言以蔽之就是破除妄想,让你在修念佛的时候,能够功德更加的圆满坚固,让你在布施的时候,持戒的时候,更加的究竟圆满。我们在修法门之前,先把内心做一个调整,先端正其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经常跟着感觉走,这个人来生要往生极乐世界非常困难!


净界法师

         叹 德   

    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这段经文古德分成二段来说明:一、赞叹阿罗汉自利的功德;二、赞叹利他的功德。

    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赞叹自利的功德。

    佛子是指他的功德是怎么产生的,佛子简单讲就是佛法之子,它的功德是从佛跟法引生出来的。

    譬如《法华经》上说什么是佛子呢?

    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也就是说这个人他本身是没有功德的,但是他听闻佛陀的说法,把这个法加以如理思惟消化以后,就产生内心的一种戒定慧的功德。这功德是怎么来的呢?是从佛跟法的薰习而产生的,等于是从佛法所生之子称之为佛子。这是说明功德的由来,以下说明功德的相貌。

    住持,住持就是摄受的意思。

    他这一念心能够把心中清净的戒定慧摄持不失,因为摄持戒定慧的关系,就能够善巧的超越三界二十五有的果报。

    基本上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有二种情况,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二种效果:

    第一、当我们心跟境接触的时候,外境会给我们一种感受,可能是快乐的感受,也可能是痛苦的感受;那么这感受会刺激我们产生一个想法,就是妄想,因为由感受引生的想法就是妄想。当然我们的内心没有戒定慧了,就心随妄转,就跟随妄想去做了,我要做什么、我要去做什么…。一般人经常都是跟着感觉跟着妄想而走,那他内心当中生死的业力就很强大。

    说你怎么知道这个人生死业力很强?
  
    这个人经常跟着感觉走,这个人来生要了生死很困难,要往生极乐世界也非常困难。因为他内心当中那个无明缘行,那种生老病死十二因缘的力量太强,他没办法突破。

    第二种是他本身也有妄想,但是他将佛陀的戒定慧经常的摄持在心中,所以当他接受刺激产生感受妄想的时候,他那戒定慧现前,观察妄想是缘生缘灭的,是毕竟空的。这时候他就能不随妄转,这时候他就慢慢趋向还灭门,这个人的生死业力慢慢淡薄,慢慢淡薄。

    所以我们一个人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外境会给你很多很多的感觉,而你对这种感觉,慢慢慢慢的你不再理它的时候,就表示你的生死业力慢慢慢慢的轻薄,那系缚你的十二因缘的力量,已经没办法把你带动起来了。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心念,从你起心动念的状态,就可以判定你这个人的生命未来是往哪里走,大概就会知道。

    这段后面佛陀会说,怎么样从你念头来判定你的来生。这地方只是个大判,你若是心随妄转你就是随顺于流转门,你若能不随妄转就随顺于还灭门。

    这些阿罗汉的特色就是他能住持戒定慧,所以能够善超诸有。这是赞叹他自利的功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这些阿罗汉是外现声闻相,内密菩萨行!

净界法师


    利他功德分二段,第一段讲今生功德,第二段讲来生的功德。

    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

    他能够在自己本住的国土当中,显现出美好的身口二业的威仪,这段是赞叹他持戒的功德。

    威仪就是有威可畏,有仪可表,他的内心有威严,表现出来一种美好的表率,叫内威外仪,让人家产生恭敬仰慕之心。这是持戒的关系,产生一种美好的身口二业。

    从佛转轮,妙堪遗嘱;赞叹他定慧的功德

    阿罗汉他能够随从佛陀来转四谛fa 轮,开显无常无我的智慧,能够善巧的遵从遗命,来继承佛陀的家业。也就是说,佛在世的时候,不是佛陀一个人说法,这些千二百五十人大众,都帮助佛陀来告诉这些颠倒众生,告诉他们生命是无常无我的,依止这样的观照来消灭自己的攀缘心。

    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将前面持戒跟定慧的功德作总结

    他能够严守清净的戒定慧,所以能够做整个三界的模范,做三界的表率。不但是人间,包括天人看到阿罗汉都生起恭敬景仰之心,因为他们能够宣扬佛法的真理,让众生能够觉悟,天人也非常的赞叹。这是阿罗汉今生当中表现出来身口意的功德。

    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阿罗汉未来的功德)

    阿罗汉基本上不是在今生有这种功能,阿罗汉未来生在空间上,他们能够应无量之身,而说无量之法来度脱众生。

    应身指的是他的神通,他能够应于何身得度就现何身,当然现身的目的主要是说法,善巧方便的说法,应无量之身而说无量之法,使令众生能够善根成熟,而能够解脱生死,这是讲到空间的无障碍。

    时间无障碍: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他不但是佛在世的时候能够度化众生,在未来世当中他们都能够生生世世,不断的来帮助未来的众生。是他内心当中本来的功德,我们讲他的本地风光。

    我们看一个菩萨要看他的迹门跟本门,譬如说观世音菩萨,我们从他的显现事迹,他是寻声救苦的一个菩萨,但事实上他的本门早就成佛,他早就是佛陀。

    所以你说他到底是一个菩萨还是佛陀,那你得看从什么角度来看,从他今生的示现,他是扮演一个菩萨的角色,世间上不能有二尊佛出现,不可以;谁扮演佛陀,其他的只能当助伴,不能同时有二尊佛出现。从他的本地风光,他早就成佛陀了,所以我们讲,一佛出世,千佛护持。

    譬如今天我们大家同学都成佛了,但是今天只有一个人能够成佛而已,他作佛的时候,其他人就扮演他的弟子,他扮演舍利弗,他扮演目犍连尊者……,来护持这个佛陀来宣扬教法。

    因为都没有阿罗汉,大家都是佛,那么佛法没办法弘传,没有人示现犯戒,没有人来请教佛法,佛陀也不能唱独角戏。

    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得出来,阿罗汉他怎么能够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呢?他怎么能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呢?

    阿罗汉从教理上的学习,他死了以后是入涅槃了,他怎么就没有入涅槃呢?可看得出来这些阿罗汉是外现声闻相,内密菩萨行。这些都是法身菩萨示现,否则他们不可能应身无量,能够拔济未来,不可能。我们从这段经文就能够读出他的消息,这些阿罗汉的本地风光都是法身菩萨。

    这段是赞叹千二百五十阿罗汉的功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