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是从什么地方而来!

净界法师


   
佛陀讲六根的打结之相,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开始进入到六根,要把这个结解开来,那你就注意哦!这个结是怎么解的。

   

以耳根来说,它有闻精、胜义根跟浮尘根,它的关键在胜义根,胜义根它的结构是由于色尘的牵动而有的,由境牵心,再由心起境。

   

所以它的意思是说:胜义根是色心的和合体,所以它每一个胜义根都具足了五蕴的混浊,色受想行识,因为它的结构就是色心的和合。

  

佛陀讲这打结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是这样子的一个相貌,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是从什么地方而来,为什么会转成这样一个胜义根,你才能够回光返照,你现在要回光返照,要就路还家之前,你要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而后你再逆向操作,你就可以回去了。

   

我们来从胜义根的角度是先有识,识蕴、行蕴、想蕴、受蕴再来色蕴,是由细到粗,而我们回去是先破色蕴、破受、再破想、再破行、再破识。来的时候是由细到粗,而你现回去就要反方向,就由粗到细,就像五尘一样,它出来是从识蕴出来,一念的妄动产生八识的见分,而受产生感受想法,最后变成色蕴,但你回过去要逆向操作。

  
我们要先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你才知道怎么回去。所以它后面开始破的时候,先破色蕴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六根的作用是离尘无体的!

净界法师

        

午二、总结偏局之相   把前面的结相作总结

  由迷成六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

  阿难!我们知道六根的生起过程,是由彼觉明,觉明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是本觉的是妙明的。但是一念妄动以后就有明明觉,就有一念无明的妄动;第一个明就是无明的妄动,增加了一个妄明,而产生能所的对立,这时候产生种种的妄想,依止无明妄想的活动,而失去了本具的精纯明了之性,而将清净的心性,相黏于外在的尘相,而形成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的作用,就产生了所谓失彼精了,黏妄发光,产生了妄动就有很多很多的色尘出现,再跟色尘再相黏就产生了六根。

  离尘无体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所以六根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六尘,当我们离开了暗相跟光明之相的时候,我们就产生不了见的功能;离动离境,元无听质,离开了动静二相,我们听的功能也就消失掉了;离开畅通跟阻塞二种相状,我们齅闻的功能也就不能生起;离开了变味跟恬味二种滋味,我们尝的功能也就没有根源;如果离开了离跟合二种的触尘,我们的觉知的身根也本来就不存在;离开生灭二种法尘,了知的意根也就没有依托的处所。

  六根的作用是离尘无体的,所以你看我们一开始是从六根进去,到最后是破六根,把六根破了,就好像一个太虚空,我们安立了很多的器具,把这个器具拿掉。蕅益大师讲:除器而恢复它原来的空,最后还是把六根的功能破掉,六根破掉以后就恢复到本来的面目了。

  这个地方等于是把它修行的消息先透露出来,六根是离尘无体的,所以它刚开始的时候先脱离外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净界法师


        当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我们要掌握二个重点:第一个是内心的安住,第二个是内心的降伏。安住跟降伏,其实它是牵涉到整个理跟事的相互作用。我想我们刚开始修学一定是把内心安住下来,当我们安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安住在一个有为的事相,我们不能为了三宝的功德而修学,也不能因为众生的苦而修学。这个是不对的!因为有为诸法都是生灭变化的,而且这个变化你作不了主的,所以我们依止事相而住,我们就会躁动不安。所以我们刚开始一定找到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现前一念心性,然后安住下来,安住其实就是确定你一个修学的目标。你看,我们一个人安住以后,他的修学是怎么样?


印光大师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所有的修学依止一念心性而发动,最后的功德还是在开显一念心性。所以我们讲,法法销归自性。一个会讲这句话的人,就表示这个人安住下来了,他走得快慢是一回事,起码他已经是如实安住了,他找到家了。说:我们今天去台北,你整个方向的定位已经清楚了,我要怎么走,我的目标在哪里,很清楚,这个过程会有些曲折,没关系!所以我们整个开始修学,你一定是确定你的目标在哪里。古人讲:你安住了没有?这个地方当然是以离一切相的理体来安住。

  安住以后接下来,就是一个事相的对治,因为理体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是超越时空的。那你修行一定要有一个所观境,你在哪里修学,你的烦恼在哪里活动?我们烦恼要断惑证真,烦恼在哪里?所以当我们安住以后,就开始要找事相上的对治。我们的身心世界有六根、六尘、六识。在本经当中,一个对治烦恼最好的处所就是六根,六根门头。


为什么呢?因为它向外可以攀缘六尘,向内可以牵动六识,它刚好居在中间。
  所以在整个《楞严经》它的所观境,其实就是在六根当中,特别我们到了二十五圆通,我们会强调,这当中有二个圆通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是耳根圆通,另外一个是念佛圆通,念佛圆通是强调意根。一个是从耳根的返闻闻自性,而趋向真如本性。一个是从忆佛念佛,思惟诸佛的功德,而产生强烈的皈依,而产生感应道交。

  蕅益大师说:这二个都非常的重要,一个是从耳根入手,一个是从意根入手。

  所以整个对治烦恼,基本上用功的处所,就是在六根的当中生起观照。所以我们在整个修学当中,第一个先把自己修学的目标确定,然后在六根当中念念起观照。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使令自己成就《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也能够成就《诸菩萨万行》的功德圆满。这是本经主修的概念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净界法师


        我们这一科是讲到六根的对治,应该怎么对治的问题。

  巳二是讲,返妄归真六根互用,前面是讲迷真起妄六根偏局,返妄归真就是从众生的妄想当中,而回归到真实的心性,这时候六根的功能就能互相的通用。返妄归真是讲因地的修学,六根的互用是讲果地的功德。

  (分二:午一、明返妄圆拔。午二、明归真互用)

  午一、明返妄圆拔

  明返妄,就在众生妄想的因缘当中,而回光返照;圆拔,圆满的拔除六根当中五蕴的障碍。

  远离诸尘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

  当我们安住在一念心性以后,我们开始对治,就开始经常的观照六根。那怎么对治呢?这个地方讲汝但不循动静。

  蕅益大师说:整个《楞严经》的下手功夫,就是不循这二个字,就是不随顺。当然这个地方是依止止观的力量的现前,而产生不随顺。比方说:耳根不随顺动静二相而转,身根不随顺合离二相而转,乃至于眼根不随顺于明暗二相而转。我们的六根去接触六尘的时候,我们生起一种返妄归真,正念真如的观照,这时候就不再随顺外在的诸有为,生灭变化之相而转,这时候六根慢慢脱离六尘的系缚。

  这样子会有什么功德出现?

  一根返元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曜。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刚开始我们在六根当中,你不可能经常注意六根的,你可能注意耳根或者注意意根,你刚开始先守住一门收入,先把一个门看好,不要让那个贼活动。或者我们依止耳根,念佛的人依止意根,把一根当中的五蕴的障碍,把它脱黏内伏。脱黏是脱除万相之黏,内伏是内伏心中之妄想。因为六根当中每一根都有五蕴,这个五蕴是五重,最外一层最粗的就是色蕴。脱黏是先脱除外在的色蕴,色蕴包括前面的动静、合离、明暗等诸有为相。六根当中绝对不要给这六种相把你给黏住了,黏住以后你会完蛋,你就很难离开生死。

  这个黏就好像强力胶,把六根黏住。所以我们的六根很难脱离六尘就是这样,因为六尘是把你黏住。那我们怎么把这黏住解开呢?前面说的不随妄转。

  先脱除外相之黏,然后再慢慢的从六根当中,去破除心中的受想行识这四种妄想,最后伏归元真,发本明曜,使令内心能够回归到,离诸对待的一真法界,而本具的光明就能够全部的显现。

  五根圆脱

        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最后的结果是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一旦我们本具的光明显现出来,其余五根种种的障碍也都能够相应的拔除,而圆满得解脱。

        我们讲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蕅益大师说:这不循二字是下手功夫!

净界法师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在注解当中提出二个重点,他说这个地方其实道尽了《首楞严王三昧》修学的因果。从因地,蕅益大师说:这不循二字是下手功夫。

  因为六根你一向外,你一定被六尘黏住,你就完了!所以修行人经常保持警觉。我们不是说,不要去接触六尘,其实你也做不到。你说:我眼睛一辈子都不看东西,你也做不到!耳朵不听声音,也不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它声音现前的时候,你观照力要现前,观相原妄,观性原真,从相妄性真当中,我们放弃了生灭的相状,我们依止真实的理性,这个时候回光返照真实的理性,放下了虚妄的相状。所以我们讲舍识用根,就是不要去攀缘六尘,从六根当中回光返照,不循二字是下手功夫。

  其次,蕅益大师提出:应拔圆脱,圆这个字是很重要的,因为《首楞严王三昧》是一个圆教的法门,它是顿超的。顿超的法门,就是在一个法门得到了成就,其它的法门相应的功德现前,一修一切修,一断一切断,一成一切成。

  它刚开始六根的时候,《楞严经》修学它的基本思想是掌握先机。你看我们一般在修四念处,大概六根跟六尘接触了以后,已经打成一片了,纠缠不清了,烦恼开始活动了,才开始对治,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慈悲观,我们一般人很少能够掌握六根跟六处接触的那一刹那就开始起观,很少这样子,没那么快!

  《楞严经》它的关键是你要觉悟得快、你要觉悟得快。为什么《首楞严经》在临命终的时候,它断烦恼,它远离障碍特别快?因为它往往就在六根活动的时候就开始注意了。

  这个地方它的不循,你要训练自己警觉心要高。最后的结果就能够从一个根当中,而成就六根的解脱叫做圆。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楞严经》修学的因果标出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只要这样六根就能相互作用!

净界法师


    午二、明归真互用

  当我们的心归于真实的心性以后,六根有什么功德,就能够相互作用。

  (分二:末一、证互用之相。未二、示互用所以)

  末一、证互用之相

  六根互用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我们一般六根的启动,一般没有修行的人是被动的,有六尘,六根才作用,所以平常我们一般人都是没事的时候,六根就打自己的妄想;修行人不是,修行人的六根你不能够由六尘启动,由自己的智慧的观照启动,由观照力来启动六根。

    所以他说:一个真正由六根当中生起智慧的人,他所生起的知见是怎么生起呢?不由前尘所起知见,他这时候慢慢的脱离六尘以后,他已经不再依靠外在的动静、合离乃至于明暗等种种的相状,来启动他内心的了别作用,也就是说它就是明不循根。这个明是他整个六根的作用是依止心中的智慧,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拜佛就去拜佛,你不要管你心中是怎么想,也不要管外在的环境是怎么样,这个时候六根是完全用智慧来主导六根的作用。这个时候已经不循根,已经不再随顺于外在的尘境而发动,外在的尘境是怎么样,已经不再影响这修行人六根的作用,所以明不循根,而只是寄根明发,但是他还是要假借六根来显发他心中的智慧,如此一来,六根就能相互作用。他的六根已经不再被六尘牵动,而是用他智慧的光明来主导他的生命。

  这个地方把六根互用的相状,先讲出一个道理,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

  举例证成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憍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六根互用的整个相状,佛陀举出六位的凡圣,这当中有三位是圣人,有三位是凡夫。

  佛陀说:阿难!你看看在这楞严法会当中,阿那律尊者,无目而见,他不需要眼根也能够见到种种诸物。阿那律尊者刚出家的时候,佛陀一说法,他就好乐睡眠,就打瞌睡。佛陀种种呵斥以后,他生起增上惭愧,七日七夜相续用功,结果眼睛失明。失明以后,佛陀要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成功以后,成就半头天眼,头前半段是可以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而后半头就看不到,叫半头天眼。所以他也不需要用眼根来看,他眼睛没有作用,但他用头部,他往左边看往右边看,他还是看得到,他用身根来照见诸法。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其实六根它内在的心性是相通的。

  跋难陀龙,无耳而听。跋难陀龙王本身,因为他过去的业力,他耳朵就已经失聪,他是用他头上的角来听声音。这个是凡夫,前面那个是圣人。

  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殑伽就是恒河。恒河神女他在闻香味的时候,他也不是用鼻根而是用眼根来闻香。这个也是凡夫。

  憍梵钵提,异舌知味。憍梵钵提翻成牛呞,牛呞尊者他在尝味道的时候,他是不用舌根就能够知味的。这个都由修学三昧所成就的功德。

  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

  舜若多就是虚空,虚空之神他本身没有身体,但他也能够感觉到身上苦乐的触法。他是怎么感受到呢?他因为过去的业力,没有身体的感觉,它觉得很痛苦。佛陀的慈悲以光明来照射他,使令他的色身暂时的显现。他的显现是佛陀光明所照射,所以他身体的本质,就像风一般若有若无,他的本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他的若有若无,他还是可以感觉得到那种苦乐的感受。这是佛的光明所加被。

  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寂灭声闻指的是三果以上的圣人,他入了灭尽定以后,他整个前五识的受消灭了,第六意识的想也消灭了,第七意识的行蕴,也就是思心所,染污的这一部分也消灭了。所以他受想是全部灭掉,行识灭一部分。

  身为一个灭尽定三果以上的圣人,譬如说迦叶尊者,他长远已经灭掉意根,第六意识的想,跟第七意识的行,染污的行灭掉了,清净的行是保存下来。也就是说:他第六意识的想心所已经灭了,但是他的第六意识还是能够圆满了知一切法的差别,他在想像事情根本不用第六意识的想,他就可以想像很多很多的事情。

  佛陀举这六个例子,也就是证明六根的互用,这当中凡夫由业力所招感,圣人是修学圣道所成就的。六根互用,蕅益大师讲出一个譬喻说:像太虚空,太虚空是相通的,你现在太虚空当中放了六个容器,这个容器是暂时的,你把六个容器拿起来它又恢复太虚空。

  也就是说:六根它其实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我们不是一开始就是需要六根。但没办法,一念不觉以后,向外攀缘,结果眼根去黏色尘,黏久了以后你就离不开色尘,你一天到晚就跟色尘在一起,耳根就跟声尘一天到晚黏在一起,黏久了以后你就跟声尘在一起。

  那么现在你要怎么样呢?你要脱黏内伏,你要把它拔掉,你眼根不要老是跟色尘在一起,观照,把它拔掉。拔掉以后你把心带回家,这时候你六根就可以相互作用。把容器拿掉以后,恢复到太虚空,这时候就相通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