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观经精华导读】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

韦提希夫人为未来请见土之法

净界法师


    丁二、明十六妙观答正受。分二:戊一、明韦提见土之由。戊二、为未来请见土之法。

    丁二的明十六妙观答正受,前面的思惟是助行,这是讲正行。十六观分二:戊一明韦提希见土之由;戊二为未来请见土之法。第一个先说明韦提希当下为什么能见到极乐世界,理由是什么?

    戊一、明韦提见土之由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佛陀在讲十六观之前,先讲出这个方便门。

    佛陀告诉韦提希说:你是一个生死凡夫,所以妄想粗重、心思散乱,这是第一点。第二个,未得天眼,又没有天眼通,只有肉眼,因此不可能眼观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不可能!但事实上,你却看到了,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诸佛如来有异方便啊,令汝得见,这是诸佛如来的异方便。

    我们解释一下:佛陀出世于人间,祂内心有真实的功德,但是祂的真实功德不能直接传送给我们,因为我们跟祂有很大的落差,祂是佛法界,我们是人道法界,落差太大了,所以人法界跟佛法界之间,必须要有一个桥梁,就是佛陀在法华经上说的──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也就是说我们的佛堂有佛像,那也必须从门进来才看得到佛像,门本身不是佛像,但是你透过门才看得到佛像。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见得到极乐世界,因为太遥远了,谁见得到极乐世界?

    第一个、我们没有神通,没有天眼通;第二个、我们妄想粗重。但是没关系,佛陀为此开出了一个方便门。这个方便门,从本经来看有两个:

    第一个佛陀以神通力加持,但是这只适用生长在佛世的时候;比方说韦提希夫人她跟佛陀在一起,佛陀用神通力令她得见,那是生长在正法时代,你跟佛陀生长在一起,可以办到。但是,佛灭度之后,就有问题了,佛陀已经不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时候,我们没有佛陀的神通力怎么办呢?佛陀必须说法,用语言文字来诠释极乐世界。比方说,我们看落日观,看夕阳西下的时候,那个圆球下,那落日是不是极乐世界?当然不是极乐世界,因为它是娑婆世界的东西,但是开方便门---当我们的心接触到落日之后,就能够透过落日的假相,进一步看到极乐世界的功德。

    也就是说:十六妙观,佛陀完全是从我们凡夫的世界,譬喻、施设出来的方便---落日观、琉璃地观、宝树观…佛陀全部取材于娑婆世界的东西,并不是极乐世界的东西。重点是:这个方便门是佛陀施设出来的,你只要照祂的方向走,总有一天你就能够慢慢、慢慢的看到真实相,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这就是──藉假修真。

    所以在本经当中有两个观法:第一个假想观,我们刚开始是假想的,根据佛陀的方法,生起落日观、琉璃地观、宝树观、池水观、莲华观…都是假想的。但是慢慢慢慢假想之后,开方便门,最后就入如实观──真实的见到极乐世界。虽然我们一念心性,现出了十六观的假相,这个相是个假相,是释迦牟尼佛施设的一个方便,但是这个假相当中,有两个是真实的:第一个、心是真实的,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极乐世界的功德;第二个、弥陀的本愿功德也是真实的。换言之:相是假相,但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透过这个假相,就能够开显真实相。

    假相跟妄想不一样!你在打妄想,你自己在那边胡思乱想,这叫打妄想;观想是说:你必须根据佛陀的开示,一步一步地按次第作观。所以后文会说:如果你依此观者,名为正观;不依此观者,是邪观。就是说,你能依照佛陀的开示,祂要你观什么你就观什么,一步一步照这样去修观想,就能够见到极乐世界的如实相。这个地方,韦提希夫人因为生长在佛世,所以佛陀开方便门,直接用神通来加持她,但是末法众生怎么办呢?

    看下一段戊二、为未来请见土之法。

    佛陀灭度后,我们不可能得到佛陀的神通加持,我们想要见极乐世界,怎么办呢?

    戊二、为未来请见土之法。分二:己一、请。己二、答。

    己一、请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韦提希夫人虽然遇到了障碍,但是她跟释迦牟尼佛因缘深,所以能生长在佛世,得到佛神通的异方便,见到极乐世界,而产生好乐。因为她很有慈悲心,所以问佛陀说:世尊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她说我今生很幸运,蒙您的神通加持,能够见到极乐世界,所见到的是一个如实之境。但是,您灭度之后,末法众生充满了烦恼障、业障、报障,无量无边的烦恼来干扰、污浊他们的内心。当烦恼不断的增长广大,变成一种坚定的力量,就开始造不善业-杀、盗、淫、妄,最后招感五苦。

    关于这个五苦,有很多种注解,其中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六道轮回中,把阿修罗道并入前面的五道。五道众生各有各的痛苦,比方说地狱有烧煮之苦,饿鬼道有饥渴之苦,畜生道有斩割之苦,人道有八苦,天人有五衰之苦;因此这里是总称六道轮回的生死轮回之苦。而凡夫众生有惑业苦之所逼迫,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意思是说:生长在佛世,佛有神通力,但是佛灭度后,那时候的众生,有什么方便力,能够让他见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呢?

    这以下佛陀就开示了十六观法,透过这个假相引导我们进入到极乐世界的如实相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六观之日观


                       净界法师


    己二、答。分三:庚一、六观依报。庚二、七观正报。庚三、后三观明三辈往生。

    庚一、六观观依报。 分六:辛一、日观。辛二、水观。辛三、地观。辛四、树观。辛五、池观。辛六、总观。

    辛一、日观

    己二的回答,这当中分成三大段:第一段六观观依报,第二个七观观正报,第三个后三观明三辈往生。其实,我们讲十六观,真正的观行只有前面十三观。这十三观当中,前面六观是观依报,后面七观是观正报。首先看庚一观依报有六种观:第一个是日观、二是水观、三地观、四树观、五池观、六总观。先看第一个日观:

    总劝修观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本经正式讲到实修的时候,佛陀说:韦提希以及未来一切众生,应当要专心都摄六根,而且要把念头提起来──净念相继,把心安住在一个固定的所缘处,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将心置在哪里呢?置在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这个地方,想于西方。

    我们想要往生到极乐世界,首先要跟极乐世界结缘,你看我们平常打妄想,都是打娑婆世界的妄想,所以我们跟娑婆世界的业缘就越结越深。现在要调整一下,开始要专心去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应该怎么观想呢?

    以下有三段:举所观境

    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

    正示观法

    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观成之相

    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

    我们作极乐世界的观想:第一个观,云何作想?怎么想呢?先要锁定一个所观境,就是说我们的所观境是日没,太阳下山的处所。

    佛陀说:一切众生自非生盲,除非你天生就是双目失明,生下来就看不到,否则一定都看过落日,就是以落日为所观境,应该怎么观呢?

    当起想念,修观时应当生起想念,首先是正坐西向,面向西方而坐,谛观于日欲没之处,然后如实的观察日欲没之处,看太阳下山的处所。

    意思是这样的:你可以先把眼睛打开,取这个落日相,之后把它记起来,再把眼睛闭起来。当你的眼睛闭起来时,把你取得的落日相,在心中把它现出来。当然,刚开始我们会觉得生疏,心里想得不是很清楚,没有关系,你可以打开眼睛再取一次。取到落日相之后,眼睛闭起来,在心中再现出来。就是说:把外在的落日相记取起来,然后用心想,让它在你的心中显现出来。如是辗转──令心坚住,专想不移。使令我们内心坚固安定,而且专想不乱想。

    见日欲没状如悬鼓这是讲到形状。观想这个太阳,就像是挂在空中的圆鼓一样,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这是观想成功之相。落日观的成功,必须眼睛闭起来的时候,心中所现的落日,跟外面的落日,完全一样清楚明了。

    有古德说:如果你在观落日时,中间有黑暗的阴影存在,那表示你有罪业在,要多求忏悔。如果你很用功观落日,但是都发觉落日当中有黑色的阴影存在,那你就要配合拜忏,来忏悔罪业。如果你能够真实地把落日的光明相,全部在心中观想出来,这样就是观想成功了。

    是为日想,名为初观。落日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古德说是送想西方,就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来生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避免我们想法太多,留恋娑婆世界,跟众生结下生死业缘,也就是把你的念头集中起来──送想西方!

    诸位如果学过唯识学,应该知道想的力量很大!在五蕴里面,色、受、想、行、识,对于想蕴,在一天当中,你大部份是打些什么妄想,你就要注意了。好比你平常走路,经常走的道路,你就比较熟悉。等到临命终,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等流性,你就习惯往这个方向去。因此,如果你平常经常想:我要修五戒十善、我要帮助别人…那你是走人天道;如果你的出离心比较重,不太想跟别人接触,走入山林不欲见人,那你的生命是走上二乘涅槃之道,你在成佛之道,是先成就偏空涅槃,然后再回小向大,因为你心中是往这个方向走;如果你的心经常发菩提心,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那你就是直趋佛道。

    因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轨迹,在死亡到来之前,都还有机会调整,就是看你的内心,在一天当中经常出现什么样的想像,那个相状很重要!当然,你偶尔生起一个恶念,这叫做一时的失念,这个念头对你来说很生疏,你马上忏悔,就可以把它舍掉,力量就不大。但是如果某一个念头,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生起,它在你心中已经形成一种强大的轨迹,这个就要小心了,这个已经形成一种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

    唯识学认为生命是你的想像力创造出来的,我们的想像力也创造了来生。换句话说,你今生怎么来的呢?是因为你前生经常打某一种妄想,才把你今生创造出来。如果你前生经常生起布施的想法,你今生就得富贵果报;如果你前生经常打悭贪的妄想,有东西就想占为己有,你今生就贫穷了。如果前生人家刺激你的时候,你经常是忍辱的想法,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今生就得庄严果报;如果人家刺激你,你马上就还击,生起嗔恚心,你今生就得丑陋果报。是因为你前生有很多很多的想像,所以才创造你今生的果报,由此类推,你今生的想像,已经开始在描绘你的来生,当然只要死亡到来之前,你还是可以重新改造你的想法。

    首先送想西方,经常告诉自己:我来生要到净土去,此生是我最后一生!你要把落日,当作是在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一个方向引导,这叫送想西方。

    其次,取光明相,本经是取落日的光明,光明相在整个观想中,非常重要。

    极乐世界的观察依报有三种相最为重要:

    第一个光明相:唯识学上说,临终要堕落三恶道的人,首先看到的一定是黑暗相,所以你作梦的时候,如果经常梦到你在没有光明的房子里,那就不好了。

    功德相第一个是光明,临命终人看到光明相,这个人就不会堕到三恶道去。

    第二个清净相:极乐世界没有污秽,它是琉璃地啊,为什么琉璃地要内外清澈透明,就是在表显一种清净相。

    第三个庄严相:极乐世界一切万物,都是七宝庄严所成的。其实,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都在表显三种相──光明相、清净相、庄严相。那么,我们为了要跟弥陀感应道交,就要藉假修真,依照佛陀的开示去思考──我们本来是走生死轮回之路、本来是打着生死轮回的妄想,现在把它引导到走到极乐世界去。除了念佛,以佛号为所观境,佛号是听声音,它是一种止,是无分别住。但是你在念佛的时候,你心中的心态也很重要,观你要经常生起极乐世界的观想,这样你跟娑婆世界的业缘才会慢慢淡薄,你跟极乐世界的缘也就深了。其实:改变我们的妄想,就在改变我们生命的轨迹,就在改变生命的方向!

    你去读读唯识就会了解,你平常打什么妄想,那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对于想蕴,唯识学怎么描绘想蕴?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造作业力最强,而且临终的时候牵引力最强,引满能招业力牵,生命是我们的妄想在牵引的,所以五蕴当中,色、受、想、行、识,想蕴的影响力最大,其他都是跟它配合的。

    为什么佛陀出世,佛陀不能把功德送给我们?因为佛陀出世只有一个目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陀平常遇到事情,祂是怎么想像的?佛陀遇到事情,祂选择用布施的想像、持戒的想像、忍辱的想像,所以:我们是学佛的知见,学佛的思考模式!

    天台宗说:想要成就佛的种性,如果你的思考模式是杂染的,你的生命就跟三恶道感应道交;如果你的思考模式是偏空出离的,不喜欢跟人家往来,也不想做善事,你很清高,那你一定是走向二乘的道路。

    所以:要先改变你的想像,才能够改变你的种性,最后才能够改变生命的结果!事实上,佛陀教我们这十三观,就是要改变我们的想像,让我们跟娑婆世界感应道交的力量,转变成跟极乐世界感应道交,是这个意思。虽然我们刚开始只是一种假想,那没关系──藉假修真。佛陀有说:假想修久了,极乐世界的真实相,就会在梦中、定中,显现出来!假想修久了,真实的极乐世界就会出现,因为这个假相是佛陀特地施设的,佛陀的方便之门不一样,是对众生开的,门门都能契入究竟实相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净界法师

    本经的修学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一种善业力的修学。

    想要往生净土的人,我们的身口意要具足善业,这个善业包括了人天的世间善业,也包括出世间种种波罗蜜的善业。

    本经所讲的净业三福,统摄世间的一切善法和出世间的波罗蜜,都包含在里面。因此,所谓的积集善业,其实也包括了圣道门,因为圣道门的修行,也是需要忏悔业障、积集资粮。

    但是圣道门在修习善业的时候,他心中的希望跟凡夫的希望并不一样。一个圣道的修学者,积集善业是为了来生受用的。因为你想要成就圣道、想追求增上生,就一定要得到人身的果报,六道当中,只有人道好修行,所以他积集善业,并发愿来世继续作人,他的善业就叫做资粮,来生受用的资粮。要是你来生变成一只狗,你就不能修行了。所以你一定要有善业,否则一旦变成畜牲道,五蕴果报体就会把你的善根给蒙蔽了,所以修学圣道的人,必须把善业回向到来生,善得人身,并且要六根具足,得到一个完美的人身果报。

    但是修学净土宗,我们的来生是到净土去,那为什么还要修善业呢?净土宗的善业不是来生来受用的,是今生受用的,是愿我临终无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为临命终创造一个往生的条件,就是在没有病痛的干扰、没有躁动的心情情况之下,提起正念,念佛往生!

    因此,印光大师警告所有修净土宗的人,你千万不能杀生,因为杀生会跟众生结下太多恶因缘,临终时身体病痛躁动不安、冤亲债主干扰你,你就很难提起正念。所以一定要为我们的临命终做好准备──广结善缘,积集善业,使令我们的身心,在一种安稳的情况之下往生净土。

    这是净土宗的第一个要求:成就善业力。

    第二个,最为重要的就是成就正念力,临命终忆佛、念佛的正念力。

    关于这个正念力,本经不是强调持名,当然最后也是会归到佛号,但是它的下手处是从观想,从观想中来启发内心的善根,然后从这个善根再提起佛号。它是先观想,再持名,本经的结构就是这样。

    那么观想,怎么作观呢?智者大师有一首偈颂,可以统摄本经观想的道理,他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这句话在智者大师的《观经疏》里非常重要!他一再的提到这句话。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个,是讲到修观之前,我们的心云何应住?以何为住?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事实上,这句话通于圣道门的所有止观。我们修习止观,心是以什么为住呢?就是以我们这一念的清净心为住。修止观的人,绝对不能向外攀缘,只要你向外攀缘,魔王就有机可乘了。因为攀缘心会带动你的烦恼,同时也会带动生死的业力!

    因此,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所出现的落日观、水观、琉璃地观、宝树观、莲华观…都是在心中出现的,跟外境没有关系。我们在修观想之前,刚开始先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依止一念清净心而住;安住一念心性──不迷、不取、不动。

    这个是你在修观之前,应先作的心理调整,一定要先把心带回家。

    也就是说:即便你刚开始起观,可能有相片让你看,但是你也要懂得回归心性,因为所有的相,都是心所显现出来的,你不能心去攀缘外境,这是很危险的!总之,我们在修观之前,一定是向内安住,这是第一点──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法法会归到一念心性,先安住下来。

    第二个,开始起观了: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其次,当你起观时,你要注意的就是藉相修心。本经的整个思想就是在修我们这一念的善根,但是必须要藉相,不是藉众生相,而是藉佛的庄严相,从佛的庄严相当中,生起我们的波罗蜜的善根,生起一种往生的愿望。

    本经就是藉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相,来显现我内心的善根,所谓的──托彼依正显我心性!这里,我们要注意两个重点,本经的修观:第一个向内安住,第二个藉相修心,这两个思想你弄清楚了,整个十六观经的方法,你就清楚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六观之二——水观(一)

净界法师


    我们再看辛二的水观。

    前面的落日观,主要的观想是以光明相为主,此光明在祖师的开示中,说是一种智慧的表法。假藉光明的想像,慢慢培养我们心中般若的智慧观照。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本经的光明相,不是取正午的太阳那么刺眼的光,而是一天当中,最柔和、最温和的落日光,表示菩萨的智慧是中道的,是一种温和的智慧,拣别不是二乘人这种对立的智慧。那么,这个智慧观,观想成功之后,再观下一个水观。当然水原本就是柔软的,那我们怎么从柔软转成一种清净、坚定的愿力?先看两段经文:结前启后——次作水想。

    总标地体

    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

    前面是取光明相,这地方的水观,主要是一种清净相,观想水的清净柔软。先看第一段:心作水想,内心当中生起水的观想,当然我们可以在前面摆一盆水,来帮助你藉相修心,也是可以的。总而言之,不管外境有没有摆水,重点是你心中要出现水的想像。怎么想像呢?

    一、见水澄清:这里必须把水的两种相状观想出来;第一个澄、第二个清。

    就是说:你所观想的这个水,是沉静不动的,不能观想水一直在波动,不可以,因为它是一种寂静的水。这个水是平静而没有波浪的。第二个,这个水要清彻见底,不能有一点杂质,是一种清彻而能够见底的水。总之,这个水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沉静不动,第二个清彻见底。你心中要清楚分明的把这两个相状观出来,而且是心无分散──相续地、清楚地在心中显现。这是第一个心作水想。

    二、再观想水变成冰:水本来是寂静、柔软的,但是你要观想这水慢慢、慢慢地坚定,而变成一种冰。当然冰也是寂静、清彻的,但是它从柔软的水,变成一种固态的冰,转柔软而为坚定,这是第二个。

    三、变冰为琉璃:这个结成的冰虽然坚定,但还是蛮脆弱的,所以把它变成不可破坏的琉璃。见冰映彻,作琉璃想。意思是说:这个冰内外非常的通明清彻,但是这个冰从柔软而变成坚固,最后变成像琉璃一样不可破坏,最后转琉璃成大地。我们刚开始可能只有观一盆水,它的数量很有限,将眼前的水观成冰,再将冰观成琉璃,最后还要把它放大遍满法界,整个大地都是琉璃──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你所见到的琉璃地,也是内外映彻。

    其实这个地方,主要是观大地,而不是观水。但必须引用水的特质,好比一个菩萨,刚开始是柔软的慈悲心,慢慢地转变成一种坚定的愿力。所以本科的水观,主要的目的不是在观水,是透过观水的过程,让我们了解到菩萨的愿力,是清净没有杂染的,也是坚定不动的,是这个意思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六观之二——水观(二)

净界法师


    琉璃地观想出来之后,我们再详细观察它有三种庄严。其实这个琉璃地是指极乐世界的大地,我们常说是黄金铺地,其实黄金是指道路,是我们走路的道路,真正极乐世界的大地,整个结构就是琉璃大地,后面经文会讲到。这个琉璃大地,从地下到地上,再到空中,有三种庄严。本经是由下往上讲:

   
地下庄严

   
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

   
这个琉璃地的下方,有一根金刚七宝所成的金刚幢。擎琉璃地,擎是托举起来的意思,从下面把琉璃地撑托起来。这个幢是长什么样子呢?幢就像柱子一样,但是它有八个面,八楞具足,八个面有八个角,每一面都是百宝所成,这百宝都是宝珠,每一个宝珠都放千种光明,每一个光明都放出八万四千色。这些光明和颜色是做什么呢?映琉璃地,千光万色从下而上照耀整个琉璃地,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颜色。如亿千日不可具见,就好像是亿千个太阳般的光明,没有办法形容。

   
这一段的观法,它是以琉璃地为主轴,参杂着种种的光明、种种的颜色,从下面照耀着琉璃地上,这也是极乐世界宝地的一种庄严。

   
地上庄严

   
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

   
前面是讲到琉璃地下面的庄严情况。这里是说明琉璃地的地上,是以黄金为绳。这个绳,很多注解都没有讲清楚绳是什么?但是善导大师讲得很详细:他说这个绳就是道路。极乐世界的大地,基本上是透明的琉璃大地,大地上面有黄金铺成的道路。这个道路是杂厕间错,杂厕间错就是纵横交错,有纵的公路,也有横的公路,纵横相互地交错,而且是以七宝来作分界的。

   
界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我们道路两边有人行道,就是这个台阶,所以道路是黄金的,但是旁边的台阶,是七宝所成的界限;道路左右的界限,因为是用七宝标明出来的,所以纵横的道路边界,更加的清楚分明。

   
简单说:它是黄金的道路,七宝的人行道,这是地上的庄严。

   
再看第三段空中的庄严,琉璃地的上方有些什么东西,看经文:

   
空中庄严

    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

    在这个七宝的地界,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没有人车走动的人行道上,每一宝珠都放出五百种的光明。我们看极乐世界的庄严,所显示的数量都是一种表法,因此我们也不要太在乎它是五百、六百,总而言之它是无量的庄严。

   
那么,极乐世界七宝地所释放出来的光明,呈现出两种情况:第一个、其光如华,这个光明变成像华,这个华是指莲华。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它高挂在空中,又会放光,所以像是天上的星星,又像是天上的月亮,悬挂在空中,变成一种光明的莲华台。

   
这个莲华台是怎么来的?是光明变现出来的,光明显现莲华台的相状出来,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它现出楼阁的相状,楼阁千万,百宝合成。极乐世界的七宝地,它现出光明,这个光明变成一个莲华台。再变成种种楼阁,有千万种的楼阁,这些楼阁也是百宝所成的。

   
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前面说的莲华光明台,它的两边有百亿种莲华所成的宝幢。宝幢四周有无量的乐器围绕着,以庄严楼阁。

   
关于楼阁我们说明一下:

   
极乐世界的楼阁有两种功能,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有讲到这个意思。第一个、是居住的楼阁。我们刚开始到极乐世界,是在哪里受生?是在莲华当中。那要看你的品位,如果你的品位高,离开莲华的时间就愈快,品位愈低你待在莲华的时间就愈长。总之,你因缘成熟了,华开见佛悟无生,然后就离开莲华了。如果你的善业力比较薄弱,那你就住在地上的楼阁;如果你福业力强,前面的道前基础善业力强,你就住在树上的楼阁。我们今天会讲到树上的华果当中,有很多的楼阁,是天人住的地方,这是第一种是住处的楼阁。

   
第二个、是听法的楼阁:这是听闻佛陀说法,或者你自己修行用功的楼阁。这个地方所说的楼阁千万,百宝所成,是指光明化现的楼阁。在极乐世界,你听闻阿弥陀佛说法,可能是坐在空中的莲华台,或者坐在空中的楼阁,这个楼阁是悬空的,所以古人画的极乐世界庄严图,它的楼阁有一种是从地上画上去的,有一种楼阁是悬空的,旁边有很多莲华台。当然极乐世界的莲华池也有莲华,但它的莲华是悬空的,又像天上的星星、又像天上的月亮悬挂在空中,这个莲华是光明变现出来的莲华,是让你听法、打坐、休息用的,这是极乐世界地上的庄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六观之二——水观(三)

净界法师


    风乐说法

    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我们在这种光明变现的楼阁安住,听闻阿弥陀佛说法,或者在那个地方修习止观。这个时候八种清风,八种就是它的方向,从四面八方吹来种种清凉的微风。那么,风从什么地方来呢?从前面的光明中出来的。

    我们看极乐世界的光明,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很多东西都从光明出来,包括七宝、楼阁、莲华座,也包括了清风,都是从光明变现出来的。这个清风是什么呢?鼓动前面所说的空中的种种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

    就是说:那些空中的乐器,会自然响起,诠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道理。

    总结观名

    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这是第二观,智者大师把它判作水观,其实它的目的,是要成就大地观。我们如果比照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尤其《阿弥陀经》说到地上的庄严,依报庄严,我们可以把它会归成三个特点:

    第一个、蕅益大师提出说:极乐世界的依报五尘,它是胜妙五尘,殊胜微妙的五尘。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五尘,跟我们娑婆世界的五尘有什么不同呢?它是互含互摄。就像本经所说的,光明中含摄着宝物,宝物中又含摄着种种音乐…当然这当中也省略了很多,好比它的触尘,极乐世界的宝物都是柔软的,甚至于这些宝物,会释放出种种的香气。总之,极乐世界的五尘,你随举一尘,则是涵盖其他四尘──互含互摄。虽然娑婆世界的五尘,你说那些宝物也很庄严,但是你看过七宝放出香气吗?不可能!七宝的颜色很庄严,它会放光吗?也不可能!娑婆世界的宝物是反射光明,本身不能放光的。

    所以极乐世界的五尘庄严是全面的,不像娑婆世界的五尘那么狭隘。当然这跟因地发心也有关系,因为娑婆世界的庄严是业感缘起──因地依止一个善心、修一个善业,所以得果报时,这个业是单方面的。而极乐世界是三世诸佛,在因地时依止菩提心、空正见,所以它的功德是互含互摄的。

    第二个、极乐世界的五尘庄严是随心自在的。比方说:你跟某人同时往生到极乐世界,你看到的庄严跟他看到的庄严,完全不同──因为它随心变化,随心自在,会随顺你的心意而产生变化,有自在力。你在娑婆世界买一条项炼、一个宝物,看久了你就常者生厌,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但是极乐世界的宝物,它可以作各种变化,你今天的心情想看什么颜色,它就变成什么颜色;你现在什么心情,想看到什么光明,它就变什么光明,它有自在力!

    所以蕅益大师说,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等于往生到十方诸佛的大般涅槃,因为它常、乐、我、净,特别是这个我,就是指自在。又好比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也会随你的身体状态、心情,调整里面的温度、颜色、光明等等,所以我们研究极乐世界的庄严,要知道它的庄严是全面性的,而且是随心自在的。

    第三个最重要,极乐世界的庄严有圣道的功德──会说法。娑婆世界宝物的庄严,我们看到之后会生起贪念,贪念生起之后就起烦恼,就造罪、堕落了。极乐世界的庄严,能演说大、小乘的佛法,所以我们说圆证三不退,主要是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光明、种种颜色,我们接触之后,能产生坚定的善根,因为它有说法的力量。我们在研究极乐世界庄严时,这地方要把它拣别出来,它跟娑婆世界的业感缘起是不一样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