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四喜菩萨善

【经】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记】此喜菩萨善也。】见到人家如此修行,我们很感动,感动。底下:

○辛三总结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总结无尽可知。】因此就是说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什么众生都要随喜,这个随喜不要误解意思,这个随喜就是要接引众生,自己本身一定要保持、稳住的欢喜心。譬如说你见到善人,我们当然随喜赞叹,你见到恶人你愈责备他,他愈恶,他愈恶。你见到恶人不要赞叹他,但是要保持安详,久了就会被我们感化,所以随喜功德简单讲就是要使每一个众生转烦恼成菩提,没有皈依的人向三宝,这个随喜才有目的。人家在杀鸡,你也在旁边喊:杀得好!那也是随喜,就变成有罪了,那个就变成有罪了,所以随喜要随喜得对,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无有疲厌。

○庚六释请转*轮三、辛一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请转*轮者。】要请人家讲经说法,而没有这个*轮,为什么讲*轮呢?法为什么像轮呢?轮子压下去就可以碾平,这个法就像轮,压下去可以把烦恼压平,*轮的意思就是这样子,*轮就是可以运转度众生,轮如果辗过去烦恼就会断。

【记】“请”者、菩萨悲愍众生故请法也。“转”者展转、自觉觉他展转不息、如轮常转。“法”者轨持义。】轨持义,【依一心法轨生物解、】依照我们一心,这个法就是原则,就产生种种的了解,【任持自性不失也。】这个已经解释过很多遍了。【“轮”有圆满义。摧碾义、摧灭众生妄我、圆满菩提真我也。

○辛二释相二、一举所请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这么多,极微尘数这么多三千大千世界,佛刹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极微尘,非常、非常的很微小的一粒尘,当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说不完的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因为过去、现在不计其数的佛已经成正等正觉了,【一切菩萨海会围绕。】因为佛一定会有菩萨围绕在旁边,就好像有师父就有徒弟围绕在旁边。

【记】所请之境、谓所请者是诸佛菩萨也。“所有”即心中所有也。“十方三世”者、时处不相离也。】时间就是三世,十方就是处,时处不相离也,【一切时一切处、念念有佛成佛、见佛自易易耳。】就是当然很简单,见佛自易易耳,就是当然很简单,你念念有佛就成佛,见佛当然就很简单了,【何故众生不得见也?约理说、众生发起一念好心、或起一念智慧、或起一念慈悲、即是成佛。】

因地上就是佛的种子,【而众生心又各各互遍、】互相照射来照射过去,互遍就是互相容遍,【故云念念中有刹尘数诸佛成等正觉。约事言、则佛法界与众生法界、相隔悬远、众生背觉合尘故、】不是这样,众生是背觉合尘才对,众生就是背觉合尘,【或缘浅故、不能见佛。观行即】佛,六即佛里面的名字即佛,是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观行即佛,就是观行即【菩萨以上】把佛分成六个阶段,当然他也是把菩萨当成六个阶段一样,所以六即佛以上就是观行即菩萨以上【之菩萨、智慧超胜、故能见也。“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者、佛如心王、】佛就像我们心的王,【菩萨如心所、】都常常相随着,心王、心所就是常常相随着,【心所法尔随逐心王、故佛说法、菩萨围绕。

○二正明请法

【经】而我悉以身语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妙就是不可思议,法因为通事理,事事无碍,不是一般凡夫能够体解的,叫做妙。妙、妙、妙,所以说妙计、妙计,妙法。

【记】请法以】身口意【三业劝请。身劝请恭敬礼拜、口劝请称扬赞叹、意劝请恭敬至诚。】所以身口意都恭敬,【种种方便、殷勤劝请、】执勤就是一次再一次,一次再一次求佛慈悲转*轮,【转妙*轮。妙法即心法也。】一切运用之妙都存在我们的心,【心法即正法也。如来说法四十九年、无非说的心法。转正*轮者、说唯心之法、拣非心外取法也。】

不同于心外取法,【为佛弟子不知有佛则已、】则已就是算了,【知有佛即应请转*轮。请转*轮、即是上求下化、亦即是上顺诸佛之心、下顺众生之心。佛以说法度生为本怀、然无请不说。故有人请法、自是上顺佛心。众生有欲求法而不知请、请则众生得闻佛法故喜、即是下顺众生之心。对于佛法自有所知、愿与众生说、即是请自心佛说法。见他能说法者、请转*轮、名字即佛以上之佛、皆当请之。是故有智慧人、一切时能修请转*轮之行。会事归理、皆请自心中佛说法、度自心中众生。】

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本性显现出来的,你要说你们在外面也对,你们说在我的心中也对,因为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法身,所以我们的法身包括十方三世一切,所以你要说度心中的众生,也对,【若无智慧、佛在面前、当面错过。自能说法、亦吝不说、】也很悭贪,吝就是不布施叫做吝,【皆成愚痴。】有法的人你还不布施,来世会变愚痴,变愚痴,整天像牛在吃草这样而已,不修行的人福报很大来世变大象,大象,做大象,搞不好说不定,你又不说法来世出生为什么,出生在亚马逊河,亚马逊河的什么地方,里面的原始民族没有语言的,没有语言的,从这棵树荡过去那棵树,呜、呜……泰山,不会说话没有办法,不说法给人家听,在那里呱呱叫,而我要,我要说法,我喜欢说法,我就得说法,我生生世世就是修说法的行。底下:

○辛三总结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此亦总结无尽可知。】你看看他转*轮就来听,可见对法的重视到什么程度,不得了,一直劝请一直不疲厌地听法,现在的人福报大,电灯、冷气很方便,停车场这么大,师父一个礼拜要讲四、五场,现在的人福报大,福报大,这个算是我的愿力。

○庚七释请佛住世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记】佛无生灭、】如果众生有根机,【有机则在众生心中现、】有机就是有这个因缘,有这种众生的根机,【无机】没有这种因缘,【则在众生心中隐。请佛住世、佛即在请者心中现而不入涅槃。此牒名也。】就是说如果请佛住世,佛就在请他住世的人心中,就没有入涅槃,他就理来讲。

○辛二释相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大涅槃的时候,【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就是说诸佛如果要入大涅槃的时候,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善知识都好,我们拜托他不要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记】佛有六即佛。有欲涅槃者、皆请住世、莫入涅槃。

一理即佛。】理即佛意思是说照道理来说我们是佛,照道理来说我们本来就是佛,这是理上来讲的,事实上还不是佛,所以,【劝学佛法、令知自心即佛、即是请佛住世、不学无知、】也就是涅槃,不学,无知就是断第六意识,就没有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的执著,不学就是无学位,你不要读成不学无知,那完了,不学就是说四果罗汉,无知就是没有第六、第七意识的执著分别,【即是涅槃。

二名字即佛。已学佛法、虽知自心是佛、】虽然自己知道我们的心中是佛,【不修观行、】没有修观行,【旋知旋迷、即是涅槃、】这样叫做涅槃,【劝修观行、即是请佛住世。

三观行即佛。十信菩萨、虽修观行。不行六度万行、未见自性、即是涅槃。】刚才那一句,你要这样解释也可以,理即佛,譬如说不学无知,以凡夫来解释:不学无知就是说迷惑颠倒,当体也是涅槃,也是涅槃,所以如果就文字上来讲,不能直接解释,要用各种角度来说,佛法和中文都一样,站在这个地方要怎么解释,另外一个角度要怎么解释都可以,所以未见自性,即是涅槃,不学无知也可以说是涅槃,于理上来讲讲得通,【劝修六度万行、使见心性、即是请佛住世。

四相似即佛。三贤菩萨、】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叫做三贤,【虽修六度万行、】但是,【相似见性、不修加行、】就是暖、顶、忍、世第一,就是四加行,不修这个,【即是涅槃。】所以,【劝修加行、转似成真、】转那个相似的气氛,变成实实在在的佛性,【即是请佛住世。故三贤位后、有四加行。

五分证即佛。】顾名思义就是说:虽然不能见到月亮的全部,但是已经见到了几分了,虽然月亮没有完全圆,不过十三、十四已经很圆了,分证就是说一百分有九十,已经是佛了,【登地菩萨、修证未圆、仍在涅槃、】也是涅槃,所以说,【请彼圆修圆证、即是请佛住世。

六究竟即佛。不请住世、即示涅槃、】究竟即佛,不请住世,当下即是涅槃。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究竟即佛,【故须请佛住世。

以上六即佛、皆请住世。又者各人智慧现前、即是佛住世。智慧不现前、】愚痴就住世,愚痴,就理上来说,【即是佛涅槃。】就现上来说,【经文所请、究竟即佛也。以有及诸声闻缘觉、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皆劝请、莫入涅槃句、故知六即佛、皆当劝请也。经劫句、请佛住世之时也。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句、是别明请佛住世之意。

○辛三总结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此亦总结无尽。

○庚八释常随佛学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什么叫做常随佛学?简单讲就是要常常学佛,要常常跟随在有佛学的地方,就是紧紧相随。常随佛学,佛学常常随身,就是找到好的眷属,菩提眷属,找到好的师父,找到好的同参道友,找到善知识,统统叫做常随佛学。常常自己看经典、拜忏、早课、晚课这些都是常随佛学。

【记】此牒名也。】都是常随佛学,【此下三愿、俱属回向、但若融摄、则十门皆回向也。别言则八、九、十、】稍微不同,【三愿属于回向。故偈颂中、第七愿后、即总标回向。三回向中、】哪三种呢?【八即回向菩提。】就是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即回向众生。十】普皆回向,

【即回向法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后面三个都可以叫做回向。第一个我们现在所说的常随佛学,就是回向菩提,有佛学你才有智慧,对不对?恒顺众生就是回向给众生,最后回向给法界。【前二是回向别义、后一是回向普义。八九是别说二利行体。】二利就是自利和利他,【八属自利、九属利他。第十门、是别说所回善根、】就是普皆回向,【谓将二利功德及一切福、回向三处也。】前面有讲过了,【又此第八、同《华严经》十回向中等一切佛回向。】就是平等、平等。底下:

○辛二释相二壬:初学本师二:癸初明所学二:一明因行

【经】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所以,一看就知道这个是根据八十《华严》,如果根据六十《华严》,它就不是这么讲,它就说如此娑婆世界卢舍那佛,卢舍那如来,它就这样翻译,一看就知道,这个是八十《华严》翻译的。【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把皮当做纸,当然这是一种形容,其实皮剥下来怎么当做纸,对不对?【析骨为笔、】骨头也不能当笔,是表示说这样子的苦,【刺血为墨、】这些都是身体上的,众生都办不到的,【书写经典、】可见经典,人家如何重法,【积如须弥。】累积这么高,经典这么多,用他的皮、骨、血,这样造成的经典。为什么?

【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为了重视法不惜身命。不像我们现在稍微下个大雨就不来听经。怕什么?怕淋到雨。以前的人为法丧失生命都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稍微下个大雨而已,对不对?就不来了,修行也是这样不能勇猛精进,懈怠。底下说,【何况王位、】生命都可以施舍了王位算什么?【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难行苦行。

【记】明因行者明毗卢遮那佛因行也。说娑婆世界、应说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毗卢遮那佛应说华藏世界、文隐略故。说裟婆隐释迦、说遮那略华藏、】意思是说娑婆世界是针对释迦牟尼佛讲的,是比较小,譬如说释迦牟尼佛当教主,这个华藏,简单讲什么叫做华藏世界?就是由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聚成的世界,叫做华藏世界,如果简单讲就是这样子,简单讲娑婆世界摆在华藏世界就像恒河的一泣沙那样,这个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当教主,如果华藏世界就以毗卢遮那佛为主,

所以【真应不二故。】真就是法身,应身不二,【娑婆即华藏、】华藏即娑婆,娑婆即华藏,【亦即最中一世界种中第十三层之一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分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世界种、世界海,这样子,再来就是一真法界。所以说世界种就是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所造成的。在第十三层的一个世界,第十三层就是这一层里面,这一层里面十三个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当做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就是在第十三层,

【初发心称信相菩萨。】就是有信心,【信心之相、依《起信论》有三种信心之相。一者信自心本觉、是信佛宝。二者信自性真如、是信法宝。】你自己的本性你就是佛,【三者信上二和合、即是信僧宝。】简单说僧就是和合,能够调伏自己令心永远安详、和合、无诤才叫做僧。以事相来讲就是出家人,以理体来讲就是每一个人都是僧,只要他能够调伏善恶、是非、男女、一切对立性的东西,让他调合,令心调合就叫做僧,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僧嘛,僧宝,【宝虽有三、仍是一心无相。还须借雕刻佛像、贝叶经卷、剃染具戒、事相三宝以显。故信事相三宝。

依《璎珞经》有十种信心之相。

“一亲近善友”、既信佛法、应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所以我早就告诉诸位,我们要听就要听有智慧的,不要听那个愚痴的。

【“二供养诸佛”、既信佛法、应供养佛。

“三修习善根”、既信三宝、当众善奉行。

“四志求胜法”、】志求胜法,【胜法即涅槃、换言之、即求证自性真如。】即:就更。求证本性的真如,所以自求胜法。

【“五心常柔和”、】这个很重要,我们平时【有信心菩萨、心不刚暴、】刚暴伤害到自己,所以【常常柔和。】其实你今天来听经学这一句就好了,心怀柔和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解决了。

【“六遭苦能忍”、能忍苦恼、而不怨天尤人。】这个不简单。

【“七慈悲深厚”、信真如体同故、慈悲深厚、利益众生。

“八深信平等”、既信自性理具三宝、十界皆同此理、故常觉自他平等。

“九爱乐大乘”、大即一心三大。乘者喻也、信而不爱、何能修证。】所以求佛的智慧。

【“十求佛智慧”、发菩提心、誓成佛道、或三或十、开合不同、】譬如前面所讲的三或者是后面所讲的十,【无非】就是说,统统是使我们产生【信心之相也。精进不退者、发菩提心、愿成佛道、须向成佛道上行去。有进无退、决定成佛。

《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乃至一举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如造佛像者、一雕一锯、无非成佛。你我学佛法人、参禅念佛、诵经持咒、皆当精进不退、念念成佛。诸佛因地、为重法故、不惜身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其量之多、积如须弥。”身命为人难舍者、以有志愿之鼓励、】愿力所牵,【故亦不难。如为区区名利而走险者、尚能牺牲身命、何况为求广大菩提、有何难舍?】有什么困难?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释迦牟尼佛、因地为最胜仙人时、修慈悲观。但悲无智、无以度生。遂到处求佛法、发愿能施以佛法者、即以身命供养。来一天魔、佯】就是诈,诈称,【谓能说佛法。须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方为说法。最胜仙人欢喜不已。回想过去生中、不知无益丧了许多身命。今为佛法而舍、固所愿也。】本来就是我所希望的,【遂剥皮析骨刺血。魔固不能说法、见最胜仙人果肯舍身命、便即隐去。】所以愿力很惊人。

【最胜仙人仰祷十方诸佛。我以诚心求法、惟愿大慈、为我说法。即感东方三十二佛土外、净明王佛、来说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以得佛光照故、皮肉完好如故。得大辩才、千生常行教化众生、千生后、生净明王佛土、亲近净明王佛。以重法故、得此感应、此约事说也。再约理言之。修观行、观色身、无非父精母血、与业识因缘和合而有、“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作空观、即将我空观法、写于身上。

再观五蕴诸法、但假名而已。作假观、即将假观法、写于身上。再观空有不二、】观空跟有不二,【即将中道第一义谛法、写于身上。是故约理、人人皆可做到、观行得三昧时、剥皮析骨刺血、事上亦可做到。果能不爱色身、即得法身。不著识心、即得慧命。】所以我们的命有两种,我们的命有两种,一种叫做生命,一种叫做慧命,所以众生只有生命,慧命被隐瞒起来,学佛的人他得到了生命,又得到了真正的慧命,智慧之命,所以他【不惜身命、】智慧之命比较重要,是生生世世的事情,【以重况轻也。难舍之身命既舍、故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无有不能舍者。及余一切难行苦行、无有不能行者。】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二辨果用

【经】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你把笔拿起来,把第二行的第四个字写“一”,“众会或处”(第一),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写“一”,再来,或就写“二”,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写“二”,再来写“三”,【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写“三”,再来写“四”,【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写“四”,再最后写“五”,【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

【记】八相成道。皆果上之用也。初句举一成道。末句举一涅槃、以该八相、“种种神通变化”、皆八相成道义。“种种佛身”者、或现大身、或现小身也。处“种种众会”即下五类道场、】五类,我刚才跟你标示的一、二、三、四、五,我已经跟你标好了,叫你标那个,就是要看这个五类道场,五种分类,所以要你写一二三四五,就跟你讲好了,【皆果上利生之用。“眷属”者、菩萨乃至小王皆有眷属也。“刹利”、四种姓之一、国王种姓也。“婆罗门”、净行种姓也。处于如是种种众会。“如是”亦指上五类道场也。“圆满音”者、佛一音演法、众生随类得解、成熟众生也。

○癸二辨能学

【经】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就是都跟他学。

【记】如上遮那如来一切因行果用、普贤菩萨皆愿随学。】我们要学习普贤菩萨。再来:

○壬二例一切

【经】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我都跟随佛学。

【记】以毗卢遮那佛为比例、毗卢遮那佛一切因果、我皆随学。如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若因若果、我亦皆愿学也。念念中学十方三世佛因及果、此普贤之所以为普贤也。会观想者、学一佛即是学一切佛。第一礼敬诸佛、乃至第十普皆回向。随力随分、皆随佛学。每日上殿过堂、听经学戒、心心念念学佛无间。佛因圆满、佛果亦圆。

○辛三总结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此结说无尽也。】好了,到这里了。

○庚九释恒顺众生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现在要来解释什么叫做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自古以来都有很多人误会,误以为众生作恶也是恒顺他,这样就成了助纣为虐,这样不对,所以他的观念就错误,恒顺众生不是这种意思,恒顺众生就是有一个目的要引他学佛,这是最重要的目的,譬如说他是个恶人,脾气很不好,他本来就脾气很不好,他毁谤三宝和毁谤佛教,你跟他对立愈糟糕,毁谤得愈厉害,所以这个恒顺众生有一个最大的隐伏之处,目的就是要度他入佛门,才要这样辛苦地恒顺众生,所以说这个恒顺众生不是善也顺,恶也顺,不分青红皂白搞不清楚状况,不是这样子。恒顺众生最重要就是引他入佛门。

【记】此牒名也。“恒顺众生”、即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十回向中第七回向也。】叫做什么呢?叫做【顺众生根性而利益之。】众生的根性有很多种,我们都不要和众生对立,用慈悲用宽恕先顺从他的看法,慢慢、慢慢再来开导他,你如果没有先顺众生,你说他不会听,他不会听。所以,【众生有五性、】第一叫做【即阐提性、】

阐提性就是断善根的众生叫做阐提,这是出自《大般涅槃经》。阐提性就是一天到晚都毁谤三宝,毁谤正法,没有正知正见,当入阿鼻地狱受无量劫的苦,受无量劫的苦,而且和佛教没有因缘,所以叫做阐提性,我们常常讲一阐提,一阐提,叫做断善根的众生,这是第一种众生,像这种众生你愈和他对立,他毁谤得愈厉害,专门在破坏佛教的,断了善根的众生。第二叫做【不定性、】

不定性就是说他如果遇到善知识他就能够回小向大,回小乘向大乘,他也不一定是声闻乘,也不一定是菩萨乘,如果遇到恶的因缘,他所发的菩提心丧失了,他就又恢复小乘的,所以这个叫做不定性众生。他不敢肯定他是小乘,也不敢肯定他是大乘,这个就要看他所遇到的因缘,是小乘还是大乘,这个叫做不定性,

【声闻性、】和【缘觉性、】呢?声闻是修四谛法,你跟他说大乘法他不适合,他喜欢跑到山上修行,不喜欢人家吵,一天到晚不喜欢就会众生,一天到晚脚盘起来老是在那里坐,这样而已,没有发心,发心也发不久,声闻乘。再来缘觉性,是修十二因缘,修十二因缘性的,这是在断习气。再来六度万行的【菩萨性。】这是发菩萨心的人,无论他遭遇到多大的委屈,无论他遭受到多大的逆境,他都安住在清净心里,他的心中没有恨,只有在众生身上牺牲他自己,这叫做菩萨性,

【菩萨亦在九法界中。对九法界众生、皆要随顺。】所以说今天我们为什么会跟朋友相处得不好,你整天要泄他的气,我们如果有跟人家泄气的习惯,要改,要改,当徒弟的人不要常跟师父泄气,不要常跟师父泄气。做师父的人也不要常跟徒弟泄气,你明知道他在吹牛,你就让他吹,他也没有伤害到众生,对不对?她就说:你不晓得以前我男朋友一直追求我,你知道吗?你就说:对啊,你长得这么漂亮,还用说一定会追求你的。对不对?其实不是,是她整天缠着人家缠得……。她就说反话,说反话,你不知道,我男朋友每天都一直打电话来,我被他吵得……。结果是她打电话给人家,把人家吵得半死,其实随顺众生就是说他如果没有伤害到众生,喜欢吹牛那没有关系,我们都是这样子,所以皆要随顺,我们了解就好了,内行人听了笑笑而已。再来这是顺一般的众生,所以师父今天就是在修这个,我不要和众生对立,我也不要纠正人家的缺点,除非他是我剃度的徒弟,如果在家人,我每一个都对他很好,所以在家人每一个都说师父很慈悲,因为在家人你来听经听一听就要回去了,

对不对?出家人不一样,他要做人天的师范不教不行,在家人,对不对?教你不一定要听,待会儿一个红包拿起来,跟他讲两三句话红包又放回去,我不是很倒霉吗?所以这种事情对在家人就随便一点,随缘、随缘,出家就不可以,出家要做人天的师表,不对,师父就要讲了。所以【顺空有不二、】随顺着空性的众生,因缘法,随顺着有法,有的旁边写缘起,空就是缘灭,缘起、缘灭当体即空的东西,就是不二,所以说有非有,空也非空,他说他,他清清楚楚,他说他有,他是无常法,所以空有不二,【自他不二也。】自性和对立性的他其实是不二法,为什么呢?本性相同,

【言空有不二者、如上所云:】一切法自性本空,但是一切法清清楚楚,虽然是缘起法但是不坏假名,不坏假名。如上所云:【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中作空观观己身。】这句话的意思是重法,这是一种比喻,我们世间对佛法要恭敬,要恭敬到什么程度呢?恭敬到我们这个世间如果没有纸,要剥我们的皮下来当纸,当然我们的皮根本不能当纸,这是一种形容,要恭敬法,法就是真理。析骨为笔,我们的骨头也不能当笔,我们的骨头硬绑绑的怎么当笔?

这是表示说宁愿牺牲生命,把他里面的骨头折下来,也要记载经典的真理。刺血为墨,我们的血,如果没有渗入一些东西,譬如说加一点点溶剂酒精或是什么的,血写起来会马上凝固,马上凝固,所以有的人刺血写血书,刺血,血流下来,刺血写血书这是很感人的,很了不起,有的刺舌头,刺舌头的尖尖,一天刺三、四CC,一天写一些写一些,写一些、写一些……,这样子。过去到现在都有人这样子,要用毛笔写,一天写一个字两个字,写、写……闭关当中就一直写一直写,刺,有的人用针筒抽血,抽血,抽血出来注入四、五CC,下去搅拌溶剂,要不然血会马上变血块,然后用毛笔写,这是很不简单的人。这是表示重法。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中做空观观己身,这是一切法不可得,【今观一切众生性空、性空故相亦空。】相亦空。【次作假观。】

次作假观,这个假观就是立一切法,立一切法,假就是不坏事相,让事相存在叫做假观,假就是有,有就是假有不是真实的有,因为一切有当体即空,缘起缘灭的东西。今天你们做夫妻,明天搞不好就死了,今天做师徒,明年就没有了,一切法都是假相的,所以聪明的人他会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他会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他知道世间一切变化,但是我们的心不能随着变化,我们的心如果随着变化就会有意识,意识就是生死的状态,你动到念头就是生死的动力,简单讲你明明知道这个世间缘生、缘灭,这是假相,你要保持这颗如如不动的心,你就没有制造生死,制造生死从哪里来?从意识形态来,意识就是生死的业力,生死的业是一种本性的一种色彩,业力的色彩,本性是空一切法,但是如果由意识转入业力,一切法都存在,

所以你要怎么样才能了生死,要保持这颗心永远不要起心动念,不要起心动念,远离一切假相的执著,这样就能够断掉生老病死的动力,生老病死的根源,他的力量就是从我们的意识形态来的,我们的意识形态,所以这个假观就是假有的存在,【空非断灭、】空不是顽空,不是否认的意思,不是否认的意思,空不是断灭,断灭就是恶取空,否认一切叫做断灭,我们现在所说的空必须要建立在有,离开了有不能谈空,所以这个空可以说是一种透视,没有永恒的质物,质碍的物质,没有永恒的东西,如果透过科学,用这个科学来研究,包括我们的肉体,包括我们的身体,包括天地万物,没有一样不是电子、质子、中子所构成的东西,

刹那间它就在变化,所以这个空也就是它不能永恒,所以我们讲它空,所以空的意思就是完全透视的意思,不迷惑,不迷惑,空,我们这个心就是空不掉,空不掉所以我们每天都罣碍,罣碍金钱,因为有,罣碍儿女,因为有,罣碍实用庭院果树栽培图诀例,因为有,所以他不能作假观,就是有的当体即是假有,当下就是空性,

所以【而有九法界之假相。空有不二、即是中观。】空性当下不坏假相,假相当下就是空性,即是中观,所以【顺空有不二、即顺中道。】其实没有所谓的中道,中道是方便说,中道是方便说,既然是空有圆融当体就是中道,为什么要用一个文字的中道呢?因为圆融的空有,你不安排一个名词,你没有办法解释,什么叫圆融的空跟圆融的有?所有你一定要加一个中观,没有办法,所以其实这个中就是不可得,一尚不可得何况有三,空、假、中这三,

所以,【观自他不二、亦顺中道也。中道常住、故常随顺。顺有即是顺生死。】有就是生灭法,假有的东西,所以你如果顺有,你就是顺生死法,如果【顺空】呢?【则不能度众生。】小乘的随顺空性进入断见思惑,这样他就不想度众生,【又偏顺有、即不能自利。】你什么都执著,你对自己就不能利益,顺有就是一种执,执著,如果【偏顺空、】阿罗汉他修空观,他就不想度众生了,度众生辛苦,谁愿意上台讲经说法呢?他不要,对不对?【则不能利他。顺自他不二空有不二、是普贤菩萨之随顺。否则不偏凡夫、即落二乘。】意思就是不是凡夫就是二乘人,如果你不偏重于凡夫,那么就会变成小乘的二乘,所以这个弘法利生很困难,有的人很喜欢讲,讲一讲没有人听,没有人要听他讲,有的人很喜欢讲,讲一讲自己在那里笑,也没有人要笑,他会伤心,伤心。

所以如果度众生度到最后,他就像歌仔戏那样:啊,罢了!就跑到山上躲,没有办法。度众生困难。讲笑话笑一笑没有法可听,他说那个师父整天都在讲笑话,讲得呆板一点,说:那个讲经很想睡。说得没水准,说:讲这个。说得太有水准,说:我听不懂。叫我们要如何呢?叫我怎么过日子?对不对?当法师难,当法师本来就很难了,你不知道他要听什么?还好我心理学读得彻底,读得彻底,音声又不错,书读得高深,要不然讲一讲也是剩下一个关门的,

剩下一个关门的,所以人家比较不要弘法利生,为什么全台湾念经的人这么多呢?念经好赚,像做焰口上台一万二,一万二,一万二,对不对?我们讲经没有,我们讲经还要在那边等,等到……,有没有人要供养?没有,没有我要上去了。所以弘法利生的法师最主要就是难而且不容易,又没有人要听。有时候他很发心没人听,有时候自己没有口才、条件不够,所以这个弘法利生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一开始很热切,一开始很热到最后都退失,到最后法师都躲起来。再来:

○辛二释相二、壬初正明二、一所顺众生

【经】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十方刹海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像海,海是一种比喻,无量无边,海就是很大的意思,【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我们人就是卵生也是有胎生,也有湿生也有化生,《楞严经》有讲,鱼是卵生,这是指单是一个卵生,专有的来谈论,人是【胎生、】哺乳类动物,【湿生、】在臭水沟里面,【化生。】就是业力,业力变化,刹那间变化,人死后变鬼,人死后变地狱的众生,人死后变天人,这个叫做化生,刹那间一下子就变化,【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

生住就是安住,安住于地要不然就在于水,要不然就在于火,要不然就在于风,【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草木【而生住者。】就是住在那个地方,譬如说虚空有虚空的神,草木有草木的神,附着在花朵、树木的神,这个就是鬼神都住在草木,所以比丘戒里面,若比丘不得坏鬼神村,若比丘不得坏鬼神村,树木就是鬼神村,草木、树是鬼神住的地方,所以比丘不能砍树,【种种生类、】种种生类,众生之类,【种种色身、】就是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村营就是人很多的地方,村营,

【聚落、】聚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乡镇,乡镇,人更多的地方,聚落,【城邑、】理大,城邑就是像我们现在的城市,【宫殿。】宫殿是专门指皇帝所住的地方,就是比较多,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譬如说蛇就是无足的,蛇就是无足的,【二足、】二足,我们人就是两足脚的,人就是两只脚的,

【四足、】畜生都是四只脚,【多足、】多足,蜈蚣应有很多脚,【有色、】就是有色界、色界,【无色、】就是无色界,【有想、】就是有思想,【无想、】就是无思想,【非有想、】就是不能说它有想,【非无想。】就是不能说它无想,就是介于有想、无想的中间,无法判断的,所以非有想,也不能讲有想也不能讲无想,就是都要随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记】看小字。【所顺众生、除佛法界、九法界众生皆是所顺。顺者、顺众生善恶根性而度之也。佛一切契真、故应常随佛学。】所以孟母三迁,把他迁到杀猪的地方,等到埋死人的地方,靠近坟墓的地方,死人的地方,最后把化迁到读书的地方,孟母到最后迁到学校的旁边,学校的旁边,说:我如果迁到这个地方,学校的旁边就是读书。所以聪明的人,每一个都要迁到文殊讲堂旁边,谁不想迁到讲堂旁边,对不对?讲堂旁边化每天只念一句佛,礼拜一拜,罪灭河沙,对不对?念佛一声就功德无量,再傻的人,也要来讲堂旁边买一栋房子,对不对?住下来,住下来就来听经,就来听经。

所以说【众生有善有恶、】众生有善有恶,善也要跟着学佛,恶也要赶快学佛,【恶固不应学、】固就是本来就是不应该学,恶本来就是不应该学,这个恶,最大的恶从哪里开始?这个恶有几个?从争执开始,所有一切恶都是在争执里面,你对不起我,我找你算帐,争执从哪里来?从贪嗔痴来,贪嗔痴从哪里来?从无明,无明简单讲就是无知,无知,所以只要无知,他一切恶就会造,无知,无知的众生,他不但给自己痛苦,也给众生痛苦,无知的众生,所以恶,我们当然不要学,

【善亦不可学。】有的人看得傻眼了,善不可学?这样我们学佛做什么?所以他看到注解就傻眼了,看不懂,说恶不要学这是真的,大家都知道,善不可学?不然要学什么?它这个善亦不可学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要一直执著那个善,叫做究竟,那个只是世间法而已,意思就是你施舍的善,你不应该执著,是叫你不可执著这个善,不要学习执著那个善的东西,而不是说叫你善不可学,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初学者,他看这个会觉得很矛盾,其实学过佛的人大家马上知道,所以说世间就是生灭法。什么叫世间?受时间、究竟的支配叫做世间,所以我们世间人,每一个都要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只有修行人能够超越时间跟空间的支配,摆脱它的束缚,也就是不落善恶的观念,就可以超越,所以平常要保持那一份无所住心,做善不必人家知道,恶不可以去做,不思善,不思恶,中性的东西就是佛性,【世间善恶、俱违真故、】这个都违背了究竟空,只要你有执著善到最后也是一种恶,这也是恶法,执著善就是恶法,因为这个会落入世间的生灭法里面,生灭法里面,但违真就是违背了究竟毕竟空的道理,

所以,【只可顺而度之。众生种类、差别甚多。有胎、卵、湿、化四生、各有种种类类。《楞严经》云:卵为想生。】卵为想生就是说妄想很多的人都会出生为鸡或鸟类。我跟你讲如果喜欢买衣服,喜欢逛百货公司的人,来世都会公鸡,公鸡很漂亮,公鸡很漂亮,咕、咕、鸡,咕、咕、鸡,因为漂亮,他喜欢化妆,他喜欢化妆、化妆,整天只想化妆而已,整天只想化妆。电视上也教人家那个……。电视上头发的发型要怎么烫,你看她妈妈看了很生气,她就赶紧再变化一下,再变化一下,电视上有广告,你看到吧,所以说我们这个世间今生如果没有遇到佛法,今生今世你就白来的,仅仅为了这个头发她就搞得头昏眼花了。师父,你看我的头发短一点比较好,或是留长一点比较好,或是不要留比较好?我说:不要留比较好,

不要留比较不会麻烦,像我们洗头有多快呢?金美克能这样,OK,对不对?理光头哪会比较难看?你看我理光头会很难看吗?我觉得很英俊,不是有头发比较好看,不是这样子的,这件黄的穿起来就很庄严了,不是这样子的,反而他们那些三百多个短期出家的,短期出家的每一个都披袈裟反而更漂亮,他们还俗以后穿那个在家衣服,我觉得很难看,你们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感觉。所以卵生就是说妄想很多的人整天都爱漂亮的人,来世变公鸡,变公鸡,变公鸡,要不然变母鸡,母鸭,这样子嘿嘿叫,整天只爱漂亮而已,【胎因情有。】这个都是众生,感情愈重的人,来世都会变成女人,会再变成女人,我们今生为什么会变成女人呢?你们这些女众(女人)注意听:我们今生变成女人,来世又变成女人都是感情太重,怎么叫做感情太重呢?对孩子分不开,分不开,对先生分不开,没有办法,那个执著,那个执著,都没有办法,尤其是谈恋爱的男女,整天都在想男朋友,整天都在想男朋友,她就不会想到三宝,佛、法、僧,想到清净的三宝,她整天都在想她的男朋友,她在观想阿弥陀佛的力量,还没这么大,

她在观想男朋友一下子就跑出来,身上还常带着他的照片,所以我们情致来世会继续投胎成女众,女众,没有办法,所以这个胎因情有感情的执著,那就是继续变人,尤其是女性。【湿以合感。】湿生,臭水沟里面或是有水气的地方,还是海边,湿以合感就是说只要合他生长的地方,他就会感应在那边出生,所以说水洼地很奇怪,水洼地如果下雨,奇怪就会有鱼,你有没有觉得,水洼地本来什么也没有,下雨、下雨久了就会有东西,有鱼,有动物这样子,合感,【化以离应。】这个要注意听:化生的,离应就是离开这个色身马上……,应就是到那个地方去,离开这个色身马上变化,业力所变化,离应,譬如说离开这个色身变鬼,马上应鬼的业力,马上转成鬼的业力,离应就是这个意思,化以离应,

【以上受生差别。或有下依止差别、】受生就是胎、湿、卵、化,底下是依止的差别,【人类依四大】四大就是地水火风【而生住、夜摩以上诸天、依空而住。】如果鬼神是【依卉木】卉就是花朵,木就是树木,而【住。如花神树神之类。】所以如果真正的出家人,大慈大悲,一针一草一木都不去动它,【生类乃至威仪、】众生的分类乃至威仪,【各有种种。有竖生】就像我们站起来,站立的,【横生者。】像畜生,畜生就是背向着天,畜生就是生生世世所作所为都违背天理,所以它的背就向天,背天,背向天,背天,背天就不好,天叫做光明义,很好,很好,【相貌有好丑、寿命有长短、】昨天我接到一封信,一个小姐写一封信给我,她说:师父教人家念《大轮金刚陀罗尼》,每天一定要念,还要念《大佛顶首楞严王神咒》,能够延寿二十一年,二十一年。她信怎么写的,她说这个世间都已经很痛苦、很痛苦了,都赶紧要求往生了,

念那个再增加二十一年,这样是不是受了很多苦?对,你这么说也对,不过你要有把握,你要有把握你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对不对?这样就没话讲,你如果增加二十一年你可以念多少佛?你可以持多少的《大悲咒》?真的,所以她的意思是说既然世间这么痛苦趁早死了算了。我问你:你要有把握,你真的有那种能耐,有那种能耐,要不然没有办法,你要自知时至,像今天电视上报导的,胡官宝判两个死刑,你知道吗,那个胡官宝判两个死刑,双警命案,还有抢劫银行七百二十万。今天他讲出他内心的话,他说:他死后要把所有的器官捐赠出来,要回馈这个社会,他一定要死的。字写很漂亮,那个胡官宝字写得漂亮,他是一个智慧型的犯案人员,经过三、四年的逃脱,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我们人不要做坏事,不要做坏事,不要造恶,所以今天电视访问他,他也说了话也很自在,像那种也是自知时至,他就是要枪毙,他准备要枪毙也就自知时至,所以说寿命的长短。

【种族有贵贱。】贵贱,像我就出生在贵族的地方,我们家在林厝寮有好几百甲,望族,你如果到林厝寮去问,四湖进去那个林厝寮,问到我伯父林延生,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想当初我们林家在林云县,是首屈一指的大富贵人,今天落魄潦倒,可怜。听说自从我出生以后家破人亡,我这个扫把星很凄惨,所以有的是贵、有的是贱,【名号各殊别、】名号都不一样,【性情有刚柔、】刚不是很好,柔也不是很好,刚性的修改像师父这样,我就是一个非常刚性的人,刚性的人就是有责任心,但是容易伤害到众生,所以我经过读高中、大学、研究院、佛学院、出家以后,慢慢、慢慢调伏自己,一直到今天我从不伤害众生,包括伤害我的那个众生,我也不会伤害他,刚慢慢调得变成柔和,有学佛的人要了生死,对不对?要了生死,不能在个性上老是死执不放,太柔也没有意见,没有主见也不好,【知见有邪正。】亲近正知正见就是正,亲近到邪就邪知邪见,

【欲乐有善恶。】有善的欲乐和恶的欲乐,【意(即心)行有定散、威仪有静动。种种衣服下、受用差别。乃至下开众生种类、有色即色界、无色即无色界、有想即有观想、无想即无想天、】所以【菩萨慧眼、将一切众生照在一心之中。故曰众生是菩萨心中众生、故恒顺教化。又智慧心遍法界知佛是自心中佛。故常随佛学、恒顺众生。】这一句很重要,众生是菩萨心中众生,这一句你要注意听:如果悟到这一句就开悟,譬如说,你们注意听,你们现在注意听,先把笔放下,师父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譬如说这个人很恶劣很恶劣,他是什么?他是什么?他是我们心中的什么?一个众生,对不对?你伤害他就是等于伤害什么?伤害自己。

所以说不思善、不思恶,佛菩萨的包容一切没有对立的东西,恶人,佛一直慈悲、一直感化他,一直感化他,看要感化到何时他才会觉悟,佛有这个耐性,所以伤害恶劣的众生,也是破坏我们心灵的原态,心灵的愿态就是绝对地安详,你伤害那个……嫉恶如仇,就是伤害到自己,也就是伤害自己的原态,我们内在的原态是彻底的安详,如果你用二分法,强烈的二分法,善恶,嫉恶如仇,你不是一个修行人,你只能当世间的君子,你不能当出世的圣人,你如果嫉恶如仇,他也怎么样?誓(视)死如归,这个成语会用吧,

如果你嫉恶如仇,他就誓(视)死如归跟你打对台,所以世界上只有一种可以解决纷争,就是忍辱,只有这个办法,所以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与其能够辩论,与其你口才很好,不如你有高深的涵养,可以容得下他,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与其你很能辩论你很会说话,不如忍辱,你不要解释那个东西,所以我常常跟这些想要伤害众生的人,无中生有的伤害、制造这些事端的众生开示,我常常说:你如果要说别人的坏话,要无中生有地伤害别人,你要记住,不要把众生当做傻瓜,人家是有智慧的,他会分辨是非、善恶,他不可能随随便便让你洗脑的,没有那么简单的,所以人不可听片面之辞,不可听片面之辞。世间上哪一种人最伟大?

天大的事情到他的心中统统没有事情,这就是圣人,天大的事情到他的心中,他什么事也没有,因此众生是菩萨心中的众生,因此善的,我们好好地鼓励,恶的,我们要感化,不可以嫉恶如仇,慢慢地感化,所以我如果看到动不动就要打架的,动不动就恶口,我内心里面觉得很难过,譬如说我们世纪华厦这个地方开会,开会,一般人他没有学佛,有时候在闹意见很大声,我觉得很可惜,大家有因缘共同住在同一栋大楼,开会就慢慢讲,有什么误会就慢慢讲,对不对?不要急,这个世间譬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可以解决,何况只有二、三十户住在这个地方,而且何况我一个人就买了十三户,对不对?我一个人就买了十三户,有什么事情慢慢讲。

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这个要恒顺众生,学佛的人他的日子就过得很快乐,碰到什么争执他会退一步海阔天空,没有学佛的人他就认为我伤害你就是我得利,错了!我告诉你:以德服人能够很长远,一切给众生,你忍辱、你慈悲,人家一天到晚都会记得你的恩,你的恩,直到死,人家都会记得你的恩,所以如果你抢劫一切钱,但是你养了一个慈悲的德,是值得的,值得的,今天你一直伤害别人,纵然你拿到一万元、两万元,争到了这一点点钱,但是你已经失去民心了。

我告诉你:治理僧团领导大众跟治理国家是完全一样的,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国者,得民者昌,亡民者败,治理一个国家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一定兴盛的,得民者昌,失民者败,失去人民的支持你绝对死的,国家一定衰亡,所以说佛是很伟大的,我们民主的思想在十九世纪的初叶开始发达,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六百多年前他就讲利合同均,我们三民主义现在才叫做均富主义,

你知道吗?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六百年前就讲民主、讲自由,一切法平等,我们三民主义是两千多年后才讲到均富主义,大家都富有,所以说这个均富不是源自于孙中山,两千多年前佛就讲得很清楚了,均富主义,所以佛这个圣人,不是普通的圣人,因此要有大家都平等,要赚钱大家都有,对不对?所以说我有的东西你也有,你就不会嫉妒我,所以我有,你没有,我有一天会被你害死,我有,你没有,你会嫉妒我,对不对?是不是?所以要有,大家都有,因此菩萨的心中,没有那个什么坏人,也没有什么不可救的众生,慢慢、慢慢地感化,人家说:师父,你出家人,如果被欺负了要怎么办?

我说:很简单,如果说有一个人一直来讲堂捣蛋,一直要伤害我出家人,很简单我马上报警,你有什么事情到警察局讲,对不对?这是有法律的国家,我根本不要跟你辩论什么东西,谁是谁非到警察局去谈,所以我不需要跟众生辩论,谁伤害僧团很简单马上送到不是电信局,警察局,警察局,对不对?你不要跟他讲很多,故恒顺教化,还要有智慧心遍法界,教化众生要有智慧,有智慧,所以你有没有觉得忍辱多福,这句话你要牢记在心中,世界上哪一个人最有福报?忍辱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不是有钱的人叫做有福报,你如果忍辱,就不会跟人家起冲突,你就知足,你什么都过得很快乐,用最少的物质,你就会过得最快乐的日子,要忍辱多福,世间人是说洋房、大楼、汽车,那个叫做有福,错误,那个哪里有福?

每天跟人家打架拿刀动枪的,那个哪里说有福报,那个一点福报都没有,那个叫做当钱的奴才,被钱所控制,他不是赚钱他是被钱所赚,钱赚走了他的私心,赚走了他的一切生命,他完全迷茫于名利当中,世界上哪一个人最有福报?忍辱的人最有福报,他虽然没有金钱,他拥有一颗安详的内在,一切法忍辱,你这一个念头转过来,你就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你不必去赚钱,整天你就拥有财富,忍辱,忍辱从哪里下手?从无诤,不要诤论,诤是生死法,无诤是涅槃法,你要弄清楚,诤与道相违,只要僧团有斗争就不如法,只要这个在家人有诤就不如法,诤与道相违,六祖大师早就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了,不要诤,谁是谁非一切因果定论,所以我今天很安慰就是这个僧团我们将近四十个法师都是这么地安详、这么地团结,很难能可贵,所以知佛是自心中佛,所以要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恒顺众生。

○二正明随顺

【经】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承事就是事奉、供奉,事奉的意思,【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诸位,我们如果会看经典,只看到最后那几个字,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你就会感动得掉眼泪,一切众生都宽恕,饶益就是宽恕他,你想想看要做菩萨那种修养是到什么程度,所以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眼,没有怨恨没有敌人,你想想看,他一生只懂得一个佛法,只懂得一个宽恕,你看他这个日子有多好过。

【记】此正明菩萨之随顺也。“如是等类”、承上启下、谓我普贤皆一一随顺而转。“转”者、即起观智也。】观照的智慧,【随顺众生而起观智。】观照什么智慧呢?【观一切众生性相皆空。而非断空。】断空就是断灭空,就是恶取空又名顽空,不是圆融的空,不是建立在有的空,而是否认的空,【即空即有、自他不二、同一中道。既自他不二、则种种承事供养众生、即是承事供养自己。】供养众生即是承事供养自己,对人家好就是对我们自己好,所以如果聪明的人他一定不会去伤害到众生,他一定令众生高兴快乐,就是愚笨的人一天到晚就是说:我要让你好看。

就像有一家理性厅招牌写着:给你好看。给你好看,世间人来讲就是要揍他、打他,我们何必这样子,所以说世间人只有纷争,只有打打杀杀,只有利害关系,什么叫做感化慈悲,宽恕平等,他才没有这种心,所以他会过得很痛苦、很痛苦。真正修行的佛教徒,他就不会这样子,他就不会这样子,他供养众生就像供养自己一样,我要让你很快乐,你想想看你快乐我也会很快乐。【如敬父母者、《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受生、皆有父母、故六道众生、皆是父母。】

所以说起来都对,因此你们这些男众生生世世不晓得哪一世当我的父亲,我们这些女众,不晓得哪一世当我的母亲,所以今生当儿子的我算孝顺来度父亲和母亲,经典是这样写的,对不对?所以这种就是互相为眷属,所以说六道众生皆是我们父母,【师长有成就教育之恩。佛法师长为法身父母、尤应尊敬供养。】尤其是对你的师父,这个法身父母要特别地尊重,【阿罗汉乃至如来、超略辟支佛菩萨、皆为出世圣人。为世间大福田、安得不承事供养。“等无有异”者。称性而观、】称性就是合于本性而起的观照,叫做称性而观,称也可以简单说依,依着本性而起观照,本性就是什么?

【不生分别、平等供养也。】这个不简单,要做到平等,这是有够难的,【平等不分别、即是平等智。众生有病、“为作良医”。有身病则治身病、有心病则治心病。“于失道者、示其正路。”失道有事有理。约事、走险道是失道。约理、走生死道、】就是造业,走生死道,生死道就是造业的道路,造业的道路,【不走菩提道、】我们如果看电影、影片,也有很多启发,你说香港的片,香港片是东南亚,亚洲是以香港拍的片是最出名的,敢花钱,香港片很敢花钱,所以他在描述黑道的残忍,还有那个不得已的痛苦,不得已,黑道一直要杀他妈妈,杀他妈妈,一直要杀他太太,最后被他杀死,他不得不报复,他要金盆洗手,黑道的要他死,逼得他不得不报仇,所以有时候我们人如果业重,你想要走好路走不回来,不是他的意思。

你要走善人家却不让你走,硬纠缠,所以就得杀,你看他们拍这种片子,说真的也是很可怜,那一种路也是很难走,也很痛苦,整天都是心惊胆跳的,动不动人家就要开枪,动不动人家就要杀,对不对?走在香港的路上前后要看清楚,要不然后脚跟就不见了,那种日子要怎么过,说真的,那也很痛苦,所以说古意(老实)才是本钱,古意(老实)就是我们的本钱,你就装得老老实实的,人家说我们傻也没有关系,你看不必心惊胆跳过那种日子,他们这种走黑道就是生死道,他不走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觉悟的道,觉悟的道,【涅槃道、】不走菩提道、不走涅槃道,

这就【是失道。“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众生在无明黑暗中、为彼说法、即是施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贫穷的人就是贫穷,【约事、指示伏藏金银。】令得金银财宝,【约理、不知修行者、令学佛法、】所以我们在家、出家,有一个重大的作务,就是要把佛法扩散出去,扩散出去。所以我看有的在家居士,一次来都买我们那个《佛心慧语》送中山大学,两万,好像四十套还是多少。我也是很感动,说:怎么有这么发心的人!我看一个却不认识她,一个我们这里的女众菩萨,她一次来就拿四十套送给那个中山大学,已经买了三次或是四次了,像这种人很不简单,把佛法这样一直传播出去,这样众生如果听到佛法,【便得宝藏。今知自心之大方广、即伏藏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壬二征释二、癸初令佛喜二。一征二释

【经】阿以故?】底下注意听。【征也。向下释。菩萨若能随顺众坐、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这句话就是说菩萨如果令众生欢喜,诸佛就欢喜,这样你想想看,意思是说我们所到之处,让众生欢喜心,有正信,有信仰,这样佛就欢喜,我们如果能到的地方,就拼命地跟人家泄气,拼命地使人家不高兴,这样诸佛就不高兴,这样就是说我们佛教徒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正面的,要使众生欢喜,布施法,布施金钱,帮忙他的困难使他高兴,诸佛就替我们高兴,【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你看这个文章写得实在好,【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所以,我说这句话要好好地记住,读它几遍。随顺众生就是随顺诸佛,承事众生就是承事如来,众生欢喜就是诸佛欢喜,菩萨的修养不得了。

【记】征意:】“征”就是问,问,问的意思。【谓生佛各别、何以顺众生能令诸佛欢喜?又诸佛固应顺、众生多有造业者、何以亦顺?

答意:顺众生即是顺佛。尊重众生、即是尊重如来。又不惟佛喜、众生本来是佛。】意思说今天他虽然做恶,但是我们用随顺来感化他,【众生欢喜、即是佛欢喜。】慢慢、慢慢就会受到我们感化,

【又佛心如大海水。众生为佛心中众生、如海水现众生影、影水同一咸味、】同一咸味,【犹生佛同一实相。海水中所现众生。无名姓骨肉等相、若必计有众生名相等者、即是遍计执。】遍计所执,【生佛本自不二故。】生就是众生,佛就是诸佛。众生和诸佛本来就是没有两个体性,没有两个体性,就是同一体性的意思。

○癸二增大悲二、一征二释三、初法

【经】何以故?此征也。向下释。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所以说存在诸佛的那一颗心也存在于我们的这一颗心,我们众生第一个要学什么心,大悲心,大悲心就是不忍见众生苦,所以你如果发现你在伤害众生打骂众生,你要赶快起回光返照,这是诸佛所不允许的,诸佛所不允许的,打骂众生,凌辱众生,欺负众生,欺诳众生,这是诸佛所不能原谅的。

我们第一个学佛要学大悲心,大就是绝对,悲就是拔苦,一定要学习先拔众生的痛苦,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你没有先发大悲心救拔众生,怎么能够产生菩提心呢?【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就是才会成佛。

【记】此一科恒顺众生、增长大悲也。

上云顺众生即是顺佛、得佛欢喜。此科征意、谓生佛悬殊、何以顺众生即是顺佛?

答意:佛以大悲为体、常悲众生、】常悲,悲就是怜悯,常常怜悯众生,【故顺众生。即同佛悲心、得佛欢喜。诸佛如来之果、所以成者、以大悲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由是观之、更显佛与众生自他不二也明矣。菩萨自未成佛、因生悲心悲自。他末成佛、】悲就是怜悯,怜悯自己,怜悯对方都未成佛,

【应生悲心悲他。】悲心悲他,这个悲当作怜悯的意思,生出悲心来怜悯他,他就是众生,【既是众生、必定有苦。】所以说真的我们今天所有的苦,也就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今天的痛苦,也就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的烦恼具足了贪,有钱要更有钱,明明那种钱不该得的他也要得,他也要得,虽然有钱却每天活在痛苦、紧张的生活里,非分之财,【纵无分段苦、亦有变易苦。】六道轮回一段一段的生死,也有变易的苦,【自他皆如是、故自悲悲他。】要自己怜悯而且要怜悯众生,

【然有悲无智、】你虽然慈悲同情他,但是我们没有智慧,没有来听佛法,所以这样【无以救众生。】你想要救众生,你一定要有大智慧,【故曰因于大悲生菩提心。菩提心即觉心、自觉觉他也。菩萨与众生早已打成一片。故能自悲悲他、自觉觉他。佛在菩提树下示成正觉时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在佛分上、一成一切成。然在众生分上、还是生佛隔绝、】隔绝就是没有缘分,【此义若能常常思维、即可渐渐打成一片。

○二喻

【经】底下说一个比喻:【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沙碛这个碛是一种无法储水的沙,无法储水,类似那一种硬的小石子那样,就是等于沙粒,沙粒,那一种水如果浇下去,它马上透过去不能吸收。

【记】“旷野”。即旷大野外、无人烟处。喻生死旷野、无依无赖。“沙碛”者。草木不生、百谷不长之地。喻人在生死道中、不长善根、沙碛虽不生百谷苗稼、】苗稼就是秧苗,【而有大树王之根、】藏在下面,【伏藏于内。根若得水、便可生长。喻生死道、虽不生善根。人人本具之大方广、伏藏于八识生灭中。若浇以法流之水、】法流之水,用这个法水,

【便生菩提之树。诸佛大悲心、即法流水也。开示众生本具之大方广、】每一个众生都有具足,【即菩提树根、亦即佛之知见。】亦即佛之知见,【以得佛大悲水故、树及枝叶华果俱长矣。枝喻慧、叶喻定、华喻菩萨行因、果喻菩提妙果。】所以有水才能活,有水枝叶华果才能活,所以要大悲心。

○三合四、初正合法

【经】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大悲的意思是无所不宽恕,所以再恶、再重的罪都宽恕,这个叫做大悲,我们说大悲观世音菩萨,【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记】“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此总合也。生死喻旷野。菩提喻树王、迷悟之别耳。迷为众生、悟成树王。树根即众生者。不观众生之相、而观众生之性。】所以众生的本性跟佛一样,【众生之性即佛性、故众生性即菩提性也。“诸佛菩萨而为华果”者、】华果就是最究竟的果报,【谓从众生修成故。“饶益”即利益也。】“饶益”也可以说是宽恕,也可以说利益一切,【令知有成佛种性、依法修行故。众生心性、即成佛正因、喻树根。佛喻树王。法喻亲切。】

法喻亲切,【但要见着众生之佛性树根、见得真实、自然能向树根浇水。如念佛要望树根念。参禅要望树根参。】就是要从根本,【习观】就是观照,【要望树根观。古人云:一念不在、即同死人。】我们有一天念头断了没有了,就像死人一样,【不望】就是如果不对着,【树根参禅念佛习观、即是盲修瞎炼。】不望就是如果不针对根本去修行,树根修行,树根我们就说要断掉无明,就是我们要发大悲心、菩提心,这个就是树根,【然树王须因圆果满故难见。树根依于教典、诸佛一再指示、故易知。虽易知而又易迷失。以易迷失故、大树难以长成。此是修行者入手紧要关头、宜特加注意、不可轻忽。】

附:饶益ráo yì:

1、指富裕。《史记•货殖列传》:“七十子之徒, 赐最为饶益。” 宋•何薳《春渚纪闻•歙山斗星研》:“色正天碧,细罗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因目之为斗星研。汪自是家道饶益。”

2、指赢利。 清•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碑铭》:“当君初贾异县,颇求饶益,以娱亲心。”

3、使人受利。 南朝•宋 谢灵运《庐山慧远法师诔》:“广演慈悲,饶益众生。”《敦煌变文汇录•譬喻经变文》:“恨你在生之日,悭贪疾垢,日夜只是算人,无一念饶益之心,只是万般损害。”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你为饶益众生,舍得将自己作践。”

饶 ráo〈形〉1. (形声。从食,尧声。本义:饱)2. 富裕,丰足。饶,多也。——《小尔雅》3. 饶,益也。汉时谣曰:“今年尚可后年饶。今苏俗买物请益谓之讨饶头。——《广雅》原大则饶,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序》七十子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史记•货殖列传》饶裕(富足;富裕);饶益(富裕);饶美(丰美);饶富(富饶,丰足);饶益(富裕,使人受益);饶余(富足有余);饶足(生活富裕);饶野(富饶的田野)4. 余;剩。饶,余也。——《玉篇》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诸葛亮《自表后主》饶道(啰嗦,爱说多余的话);饶奢(过分长大);饶言(饶舌)5. 安逸。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饶也。——《淮南子》6. 肥沃。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上》掠于饶野,三军足食。——《孙子》饶沃;饶广(肥沃广阔)7. 众多;多如:饶多(很多,非常多);饶爽(十分豪爽);饶盈(赚钱甚多);饶乏(多少);饶财(多财)8. 通“扰”。乱。疏远微贱者无所告诉,则下饶。——《管子•版法解》

〈动〉1. 宽恕;宽容。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唐• 杜甫《立秋后题》如:饶了他吧;饶让 (宽恕;让);饶闲(放松;使空闲);饶赦(饶恕赦免);饶情(留情面);饶假(宽恕;宽容);饶借(容让);饶免(宽免)2. 额外增添。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水浒传》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史记》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石君宝《紫云庭》饶受(自赚;白拿);饶利(赚钱);饶培(滋益培养);饶头(额外增添之物)3. 厚赐;多给。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此所谓不能饶之以财也。——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4. 让。如:饶先(让先);饶减(让价)5. 拉入。如:有两人就够了,不要把他也饶在里头。

<连>1. 任凭;尽管。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闹个乱子来。——《红楼梦》如:这孩子,饶怎么说他就是不听。2. 不仅。他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红楼梦》

○二重征释

【经】再来,底下:【何以故?】何以故?为什么呢?【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记】征意:何以利益众生自己成佛?】自己成佛?

【释意:自他本自不二。】自己跟对方没两样,【故利他即是利自。以上有三层征释、故曰重。一者何以顺众生能令佛喜。二者生佛各别、何以顺众生即是顺佛。三者何以利他即是自利、皆随征随释矣。】随征随释这个“征”就是问,释就是答。随问随答。

○三反结成

【经】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句话我们听到之后,我们就感恩众生,不论是对我们好,感恩,不论对我们不好,我们才能够觉悟,我们也感恩,好也感恩众生,不好也感恩众生。意思是说因为有众生故,所以诸佛才能够得成菩提果,众生跟你示现忤逆,恶与善统统有,所以你才能够成佛,才能够修忍辱觉悟,因此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菩提属于众生就是说:因为有众生你才有办法成道,如果没有众生,忤逆你磨练你,这样你不能成就,不能成就,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像提婆达多一直要佛陀死,提婆达多已经五百世当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了,

所以他以前发愿,只要你成佛我就要跟你捣蛋,跟你捣蛋,让你一直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使你成就无上的菩提,他宁愿下地狱,结果在《法华经》说:造业的跑到地狱去,跑到地狱去的时候,就像坐在三禅天那样,坐在三禅天,就是说他不痛苦,他只是要示现而已,所以提婆达多是菩萨示现的,大菩萨示现的。他一直要置佛陀于死地,一直要置佛陀于死地,所以这是不简单的人,因此佛陀第一个要度的就是他,因此我们今天就可以悟到一个道理,对我们好的我们感恩,对我们不好的我们感恩。为什么?也许他是菩萨示现的。用感恩心来修行很容易成就。

【记】成佛之本因是众生。故云。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我们每天在念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上报四重恩,四重恩:国王恩、父母恩、父母跟师长同一个地位,朋友恩、众生恩。国王、父母(师长)、朋友、众生,四重恩。为什么叫众生呢?如果没有众生你哪有办法,对不对?譬如说师父很多人赞叹,其实这个根本就不是一个师父所能为,你哪有办法,你没有这些水电的,你有办法吗?你没有这些做大理石的,你有办法吗?

没有电风扇、电器、没有冷气,你有办法吗?你多行?这个都是众生所共同成就的,还得在家护法,拿钱出来盖这间讲堂,所以我从来不曾想我有多行,我都是排在最后面的,日本人说这样叫做姨太太,中国人说这种最没有用,(师父伸出小指)我去日本常比这一只被耻笑,说不能这样比,说比这样叫姨太太,不知道,不知道。台湾比这一只都说是最差的,对不对?最差的,最烂的,所以我常说你们这些是菩萨,你们这些都是示现的,示现的,所以到目前为止,师父还没有福报剃度女众,就是这样子,我业障重,业障重。我看过女众的在家人,都是很有修行,很不简单,这些女众很行。

○四结示令知

【经】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所以如果要成就圆满大悲,第一个步骤就是平等,听经闻法,我常常讲“听经闻法”,你如果捡两句来用就吓死人了,就是这样。我们今天就是到处参,到处去参、去参……,到那一间寺庙去参,至那一间寺庙去参,参那个善知识,其实经典都跟你讲得清清楚楚了,你还参,参什么?你走来走去,会比师父讲得更清楚吗?有吗?只是坐车到那边累得半死,吃一个便当再回来,你参什么?没有!

他们煮得不难吃,乱参。其实法,师父已经跟你讲完了,这个法就这样子,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其实我们懂得运用,看经典一句话,就能会入你的自尽,会心一笑,就是这么简单嘛!那有困难,【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所以简单讲大悲心随顺众生,就是说从今天以后,不要跟众生敌对,不要树立敌人,简单讲就是这样子,能插手的我们插手,不能插手的我们不要,不要靠近。

【记】人人皆可为善财童子。对于普贤菩萨所说之语、要承当起来。平等心即见自他不二】不要嫉恶如仇,【之智慧心故。因此之故利益众生、自即成佛。一成一切成。】绝对不会手已经成佛,脚还没有成佛,脚还当众生,【决无手已成佛、足仍为众生之事。】意思是说手跟足是同一个身体,手如果成佛足就成佛。【以大悲心随顺众生之性、此非习惯性、即所谓因缘所生法中之中道实性也。】这非习惯性,大悲心就是我们的本体,【“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者。】这样就能够成就供养如来,【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现在众生即未来佛。故随顺众生、“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辛三总结

【经】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结说众生无尽、故随顺亦无尽也。】说做菩萨要随顺众生,随顺到什么程度呢?随顺到虚空界尽,虚空界不能尽,众生界尽,所有的众生都尽,众生的业尽,众生的烦恼尽,这个是不可能的。意思是说:所以随顺众生就是没有穷尽,我以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不能有间断,不能有疲惫,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还不能有疲倦的感觉,这才是厉害得吓人,所以说要当菩萨。我们常常说:师父,我受菩萨戒,我受菩萨戒。受个菩萨戒怎么样?

拿一千元出来,我以为她要供养师父,就站在那边,我说:怎么了?师父,请你拿一百元给我坐计程车,再找我一百元。我说:这样一百元给你坐计程车,如果没有就不必这样布施,对不对?一千元带着坐计程车就有了,她一千元还得找,我们施舍我们对待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心的发展,都要符合大悲心,要符合随顺,随顺众生如果要用现代的语言,叫做非常的尊重众生的意愿,让他有自由意志的选择,你要怎么样?随顺众生就是这样子,尊重众生。

随顺众生简单再换句话说:就是说重视对方的自尊心,不要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又换一句话说:不要树立敌人叫做随顺众生,随顺众生,再好的朋友,他如果做什么事情你就顺从他,你明明知道走这条路行不通,我们不是他,我们不要阻止他,让他自己碰壁,他就会自己回来找我们,有时候师父在劝告的时候,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劝告对方的众生,他也是执迷不悟,所以我就告诉他等到有一天,你才能体会师父讲的话,他如果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很大的痛苦的冲击,师父说归说,所以教化有分两种,一种叫做直接的教育,一种叫,

做间接的教育。直接教育就是说,这个人根器很利,我直接告诉你,你能够接受,叫做直接的教育,一种叫做间接教育,间接教育就是说:我跟你讲你现在体会不出来,譬如说我跟小沙弥讲,这个世间很苦,很苦,我们要修行,小沙弥说:我也不觉得。你跟他说这个世间很苦,弟弟、妹妹这个世间很苦,我也不觉得,对这个小沙弥实在没有办法,怎么不觉得?

我家有冷气,出门有轿车,我家住楼房也不曾淹过大水,我爸爸、妈妈我早上出门,都拿五十元给我喝豆浆,读书都读第一句,所以他不觉得苦,所以这个道理有时候一下子没有办法体会。间接教育,有一种人要经过间接教育,所以你跟他说:你的家庭已经圆满,你不要赌博,不要喝酒,不要玩女人,不要再造业了,他不相信,他继续造……,有一天觉悟了,但是,已经浪费他很多很多的生命,这个叫间接的教育。

○庚十释普皆回向三、辛初牒名

【经】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记】这是第十,《普贤行愿品》的第十大愿,“普皆回向”,这个回向对大家并不陌生,念完经大家都知道要回向,但是真正知道回向的意义的人,有限。回向是什么意思呢?回向含有多重意思,这个回向要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有很多种,回向的意思就是说:你念佛的功德,诵经的功德要做什么?有一个目标,就是向一个目标,譬如说世间人赚钱,赚一赚要做什么?要去美国玩。我们念佛有功德就像我们在赚钱一样,当然功德是无形的,这是藉着钱来做比喻,我们念佛有功德,这个功德要做什么呢?

这人叫做回向,要去极乐世界,生生世世不用轮回,回向意思就是说扩大自己的胸量,使它趣于法界平等,回向就是说扩大自己的胸量,扩大自己的胸量,把我们自己的功德普遍一切法界的众生,这个叫做回向,回向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要是有大家都有,今天我念佛有功德,要有每一个众生都有功德,回向就是不自私,回向就是不自私,没有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占有,要占有。回向就是什么呢?回向就是一中施舍,施舍,施舍内心的烦恼,而施舍功德遍一切法界,回向。回向是什么呢?把因来回向给果,回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小的功德,扩大成大的功德,把小的功德,扩大成很大的功德,这是回向的意义。

在经典,在《佛遗教经》佛有开示,说:我们人如果做一项功德,来普皆回向给一切众生,就像持火炬,譬如说我们拿一根火把在走,这根火把点燃了第二根火把,引第二根火把让它燃烧,我们这一支火把不但不会灭,而且第二根火把又继续亮,照射的力量又更大,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如果造任何的功德,不要占为己有,我们把胸量放大出去,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你看这个肚量有多大,因此今天如果无知的众生,她在念《药师经》,如果在念《弥陀经》,都只会回向说:我这个孙子今年要联考,药师佛你要保平安,让他身体健康,让他考试顺利,接着就是让我老公如何如何地好,讲一讲就这样子。都只消灾他们一家人,回向给他们一家人而已,这个就是不懂得回向的功德,就事相来讲我们有一个范围,但是就本性来讲,你把它推广出去,我们的功德不但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所以回向简单讲就是扩大这个功德趣于法界的真如,这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如果说回向用一句最简单直截了当的语言来形容,就是扩大自己的心胸,放大自己的心胸,回向就是这种意思,一直放大自己的胸量,一直放大,如果聪明的人他就不会这样子,譬如说我拿金光明沙来撒,来撒,我去撒我的祖先,撒祖先,要撒下去的时候我就不会说: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什么人,因为我的祖先,林氏,我的祖先,我姓林,林氏历代祖先,因为扫墓的时候,说到我的祖先也是很夸张,去都找不到,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坟墓,我说:爸爸,爸爸,你的爸爸在哪里?

他说:我也不知道,父子都在找祖父的坟墓,找来找去,找来找去,结果我爸爸说:可能埋得太久了,就去挖,叫我大哥:锦木,你去那里挖,大哥就拿了一枝铅笔,我们就站在旁边,我手无缚鸡之力挖不动,看坟场到处都是坟墓,林厝寮的坟场也很夸张,到处乱葬就像没有政府,滥垦滥葬,他埋下去在底下的算倒霉,上面再埋,再埋,去都找不到,连我爸爸都找不到他爸爸,哪找得到?我又不知道我祖父埋在哪里?就在那里一直找、找……,结果用挖的挖下去,

哇!挖到别人的祖先,我说:真糟糕,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找不到祖先,没有祖先,所以我那个时候没有学佛,教他们要用火葬的,用火葬的,火化把他放在寺庙里面,对不对?把他放在寺庙里面,或是把他放在纳骨塔里面,这样才对,不知道,去,找不到,找不到却找到谁的墓?是伯公的墓,说:没有祖先,随便!有就好了,有就好了,就找到伯公,结果一看,被牛踩得一个洞一个洞,老鼠跑进去把骨头都咬出来,把手指头的骨头都咬出来,都已经没有墓碑了,就乱弄,所以用认定的,认定这一门。真可怜!

说起我的祖先也是糊涂仙,我爸爸去找,找不到,我们就去……,我们现在要扫墓,也不知道要扫哪一个,说:扫墓要扫哪一个,有,只有我祖母的,埋在另外一个地方这样而已,我爸爸十二岁的时候,我祖父死的时候我爸爸十二岁,十二岁,我们出世也不知道死了多久,去扫墓也是很夸张,就去找、找……。我那个时候知道有金光明沙就拿去撒,拿去撒的时候,我说:没有关系一门埋掉就好了,我们法力不可思议,双脚一盘坐起来就召魂,我说把祖先的名字都写给我,坐在坟场马上召魂,咒一念,冷风飕飕的,我们久了习惯了也不会怕,麻痹了,说:有来喔,有来喔,冷风飕飕的,召过来,召过来,召过来的时候解冤业,对不对?

金光明沙就撒下去,撒下去的时候我就做功德,持咒、念佛就加持灌顶,到最后我就说:愿以此功德,回向林氏历代祖先,(你如果姓冷就是冷死,)历代祖先,最后又:以及法界一切众生,一定加这一句话,以及法界一切众生,一回来,晚上睡觉就梦见祖先的棺材红色的,红通通的,从地底浮上来,浮上来,用一件好像往生被这样盖着,很漂亮的棺材这样浮上来,浮上来,表示超度,超度,所以说不用看到骨头,知道名字就好了,别召错就好了,不要把名字报错就好了,所以我常说:有修行的人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有没有骨头统统超度,统统超度,所以说我们做功德不可以自私,肚量要大,要大。再来,底下,回向大概就是这种意思,

【此牒名也。普皆回向、回向真如、】真如就是我们的本性,真如就是把胸量扩大到绝对的境界叫做真如,犹如虚空,【回向菩提、】就是说我们今天所修行的要做什么?修菩提行,觉悟,【回向众生。】回向众生,【此三皆普遍一切处、】真如、菩提、众生遍一切处,所以,【是所回向之处普。】普就是平等的意思,平等,平等地回向叫做普皆回向,【又者以前九门】九门就是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什么请转*轮、请佛住世,前面总共九门,【所有遍法界之善根、而为回向、是能回之善普、】这里的善普这个普,就是遍一切处,使这个善能够达到一切处,所以我说,回向就是扩大自己的胸量,使它趣于绝对的平等,【故曰普皆回向也。】这样大家对回向就比较认识,比较了解,要不然每天都在回向,不知道意思。

○辛二释相二、壬初明所回善根

【经】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因为从第一到第十,最后这个叫做普皆回向,第九是恒顺众生。

【记】从初礼敬】就是第一,【乃至第九恒顺众生所有功德、】随顺所有功德就是恒顺众生。【尽以回向法界众生。而自分功德不惟不减、且更扩大矣。

○壬二正明回向二、一愿离苦成善

【经】好,看中间的黑字:【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记】愿一切众生离二死苦、】二死就是三界的分段生死,跟三界外的变易生死,这个大家都知道,【成究竟善。】究竟善就是【“尽法界虚空界众生”者、即尽真如实际心及虚空中所有众生也。】太多了,众生太多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众生欲行恶法、皆悉不成者、有二义:】就是意义:【一者菩萨说法教化、自然不敢作恶。】就像我们讲堂这样,讲因果法,讲戒律,讲佛法,正法,使他有正知正见,了解因果、戒律对修行,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恶?

分得很清楚,他自然就不敢造恶,【二者有不可思议菩萨暗中加被、令恶业不成、】使你不会造恶,【善业成就。反上可知、以诸恶不作故。】你不作恶渐渐你就会趋向善,【“关闭诸恶趣门。”】恶趣就是三途,你如果没有造恶,当然你就不会下三途,【众善奉行故。“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开”者开导、“示”者指示、开示众生心中人人本有之涅槃路也。纵一时不得涅槃、亦不失人天正路。

○二发心代苦

【经】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我皆代受,这句话说是一种慈悲心,实在是没有办法代,没有办法代,只是能够尽力而为。举个例子讲:譬如说我一个徒弟,譬如说徒弟,徒弟人很痛苦要开刀,他很痛苦,他的业报是这样子,我当然不能代替他痛苦,没错,但是师父如果经济上没有困难,这样此时他不必担心到钱,而且如果开刀,他马上能解决痛苦,我虽然不能代替他痛苦,但是我有这种能力尽量帮他,

所以这个代苦,可以说尽力而为这样而已,要不然你要怎么代苦?我脖子痛,你有办法吗?对不对?所以这个代苦不要误会成把它变成我,把它变成你,这样我吃饭就变成你能饱了,你吃饭就变成我以饱了,那就是错误的思想,所以事实上是不能代,但是只能讲尽力而为,是代替他。譬如说,现在假设说:譬如说有一个读台大的,读台大的:师父,我很想出家,很想出家,但是我现在要负责我祖父的坟墓,大家都要出钱,出多少?

五万元,没有关系,来!你受过高等教育要出家,令人感动,没有关系,这个师父办得到,对不对?这样他业报现前他要还债务,我有这个能力,但是有一种情形不能代替,譬如说他发生车祸脑死,这样没有办法,躺在那个地方你没有办法,你只能整天持咒、拜佛、诵经,做善事回向给他这样子而已,你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代替,所以说我皆代受就是菩萨的愿,慈悲到极点,有痛苦都给他(代替),【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记】普贤菩萨谓若有众生因造恶业、我愿代受其苦果、而令解脱、以至究竟成佛。此心人所难发。因无广大心、无成佛意、故不能代苦。若欲成佛、必能度众生而代其苦。

代苦有七种义:

一者“悲心好乐故”、】好乐,就是说他的悲心希望众生,悲心好乐就是说代替他痛苦,代替人痛苦凄断故乡情让他快乐,【世人往往有以情爱代苦者。】情爱,譬如说男女或是父子的关系,譬如说他的女朋友发生什么变故,军个男的就整天去帮助她,代她的苦,或是说父亲发生什么事情,孩子不眠不休来帮忙他,这是情爱,就是说建立在男女、父子、眷属上的一种情爱,执著上的代替痛苦,但是他的立足点是在执著,就是代替,菩萨不一样,

【菩萨以同体大悲代众生苦。】代众生苦,他的慈悲是平等的,【悲胜爱】就是说悲,慈悲喜舍这个悲是胜过爱,因为爱是一种著的东西,只有自己的先生,或是只有自己的太太,只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母亲要帮忙而已,其他的众生有困难他都不要,所以,【已可概见、】大概可以看得出来,【况同体乎?

二者“作增上缘故”、菩萨修诸苦行、破除身见、】破除这个身见就是没有我,无我,破除身见就是用无我的心,用无我的心,【为众生所羡慕作增上缘。如如来雪山六年苦行之类是也。】六年苦行就是这样子,令众生羡慕。

【三者“留惑润生】润生就是继续转世,留惑就是故意留一点迷惑,然后继续去投胎,要不然他就进入方便有余土,跟实报庄严土了。在我们娑婆世界的六道众生脱出去的时候,如果功夫不到,还不能像佛千变万化,譬如说他一下子如果没有留惑润生,留迷惑、无明来滋润生死,就像树根得水会继续活,树根如果得到水,它就能够继续活,菩萨慈悲故意留迷惑,其实他能断而不断。譬如说一个大人拿了一条绳子,绳子他随顺剪一下就断了,它偏不要剪它,不把它剪断,要做什么?

这条绳子留起来可以绑东西,菩萨就是这样子,他能断但是他不要断,能断他不要断故意留惑,故意变成迷糊,为什么?他还要继续来人间来与众生打成一片,还要度他,还要度众生,这个叫做留惑润生,润生就是滋润生死,继续来六道轮回,和众生生老病死,因为他上根利智一闻千悟,但众生没有办法这样,所以我们在座诸位一定有很多菩萨再来示现的,故意留惑来普度众生,

【代苦”、能了生死、为度众生不了生死是也。】能了生死度众生不了生死,不了生死上面要加两个字,叫故意不了生死,故意的,他有这个能力但是他故意不要,故意再留在这个人间,继续再度众生。

【四者“杀恶众生代苦”、如众生欲作大恶、菩萨杀之。自堕免彼堕故。】用大悲心杀他。

【五者“处恶趣代苦”、如如来往劫大旱时、】大旱就是说没有水的时候,没有收成的时候,五谷都没有丰收,都没有东西可吃,【变为摩竭陀大鱼、】摩竭陀大鱼,【以肉施众生等事是也。】就是佛慈悲。知道,知道,所以变成鱼,因为没有东西吃会死,所以变成鱼给人吃。

【六者以“称真之愿代苦”、】称真就是合于真如之愿,合于真如就是说符合这个本性,为什么呢?从初发心修行到真如,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以称真之愿、潜至称真之苦、】以称真之愿就是说,他一定要追求到真如,永恒的本性,以称真之愿就是说要符合本体的这个,是需要相当功夫的,潜至,潜就是希望,希望,就是说从初发心一直到,称真就是悟道成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悟道成佛,需要经过很多苦,所以他们菩萨,【即为代苦。】意思是说需要他帮忙尽管开口,所以说菩萨有求必应。

【七者“自他无异故代苦”。以法身同故、彼苦即我苦。然与菩萨有缘者、得菩萨代苦。又者、有可转之业可代。其有不可转之业、受苦不知悔改者、不能感应道交故、非菩萨不代也。】所以说你如果能够好好地求忏悔,菩萨也会怜悯我们,所以我刚才说过不是每一样都能够代替的,不是每一样都能够代替的,因此说来说去说到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还是要靠自己。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辛三总结

【经】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记】总结无尽如上。

○戊四结益令知

【经】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这个很重要,随顺趣入就是顺着十大愿,然后怎么样?放在心中,趣入就是要真正的实行,实在去做,你如果没有实在去做,这个叫不趣入,口头上讲一讲而已,随顺普贤的十大愿,趣入实在去履行,履行不是旅行,实践的意思,【则能成熟一切众生。】

所以我们文殊讲堂根本清规三十条清规背后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每天都要诵,我们这里每天都要诵,所以说,我们讲堂能够平静、平静,跟这一张清规有很大的关系,每天都诵一次,如果他要闹,他自己就会起惭愧心,【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

你对这种道理应该要知道,所以说,你如果能够成就一切众生,你就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你就是顺佛,如此你就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所以善男子对这个十大愿,应如是知,应如是知。再来,应如是知,是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所讲的。

【记】此结十大行愿利益、令善财及众生知也。以行填愿、故愿得具足圆满。未修菩萨依法修行、即可随顺趣入。未证入时、先随顺而后趣向证入。成熟约证入说。成佛善根、人人本具。理具还须事造、方得成熟、成熟即解脱也。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成就也。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华成就也。有如是利益、是故普贤菩萨呼善财曰、善男子。汝应如是知也。以善财代表无知众生耳。

长行三科中。一正示普因已竟。

○丁二显经胜德二、戊初校量闻经德

【经】再来,中间的黑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无法说无法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现在我解释一下:满十方就是遍满法界,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就是不是用我们的数目可以形容的,也不是用语言任何一种数目,累积的数目,数目是从0、1、2、3、4、5、6,一直累积,我们说天文数字算是很大了,天文数字,佛所说的这个不是天文数字,这是连天文数字都不可说不可说,连说你都没有办法说,连形容都没有办法,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这个我解释一下,佛刹就是说,我形容一下,把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星球粉碎成颗粒微尘,

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军个叫做佛刹微尘数,极微尘就是说很微细,每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佛刹就是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或是无量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物质现象粉碎成颗粒微尘,别说什么,你只要路边随便抓一把沙起来,就不得了了,手中抓一把沙起来,你就无法算了,别说一个地球,吓死人了,磨成粉末状,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怎么能够想像呢?所以才说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来供养,

【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把笔拿起来,“尔所”就是那么多,哪个那么多呢?画一个箭号弯过来在“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所以这一句话应该要这样读,要怎么读呢?布施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这样所有众生,这一句话这么读,但是用尔所就是那么多,刚刚讲的那么多,那么多,所有众生,【一切世界所有众生。】这样看布施多少,【供养尔所】供养那么多,【一切世界诸佛菩萨。】那么多,【经尔所】就是经过那么多,我们无法讲的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就是十大愿王,所以我们早课就念十大愿王,

【一经于耳、】不管你有没有做,只要你听到此十大愿王,【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优波尼沙陀,把笔拿起来,叫做极微、极微得不能分,极微、极微,微细到不能分也不及一分,我说:诸位,你们的功德有多大,所以再没有头脑的人也都要听经闻法,我才再三地劝告诸位不要老是在家里不出来,说孩子吵或是说没空,

尽量想办法出来听经闻法,这才是很聪明的人,很聪明的人,你想想看光是听到十大愿王,你前面用七宝布施无量世界,布施无量的众生和经过无量劫,这样的功德不大,什么呢?每天诵一次十大愿王,功德就比那个千百亿万倍,不可说不可说的大,因此闻法功德之大,大到不可思议,后面讲得更伟大,只听到这十大愿,你只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你就往生极乐世界,这十大愿王,你想想看,这个有多大的功德。

【记】 “经”即法也。显经胜德、即是显法胜德。法即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初两行文所施之物也。人天最胜之乐、即五欲之乐。以尔所尘数七宝及五欲之乐、而施尔所尘数众生。又以尔所“上妙七宝、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如上所说功德为能校量、以校闻经功德。“若复”下所校量也。以闻经功德分为百分之一分、乃至分为一优波尼沙陀分、而布施功德不及闻经功德之一分。文虽如是、义在教人以法为师耳。

○戊二显余众行德二、己初总明法行略说功德

【经】再来:【或复有人】若是有人怎么样?【以深信心、】就是非常的恭敬心,【于此大愿】就是十大愿,【受持读诵】读诵就是我们每一天读一遍: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等等一直读,读到普皆回向,【乃至书写】用笔写,【一四句偈、】就是写四句,【速能除灭五无间业。】五无间业,你想想看,因此,我们在印《普贤行愿品》的,这个经典,如果印这部经只是出钱就好,别说你写,别说你写只是出钱就好,就吓死人。

我常说到我死时留下钱做什么,拼命地印经典,拼命地送。师父,要不要钱?不要,不要。这个也不是我的钱,也是你们出的没有差别,所以说我们今生能做的尽量去做,尽量去做。今天光是讲堂印过的经典超过二千万元,已经超过二千万元,光是送出去的经典,算好几百万的了,都没有收钱的,这个都是你们的功德,不是我,我负责宣布,负责收钱,负责拿给人家这样而已,收来,拿给人家这样而已。底下,说此十大愿只写四句偈,这样就能除灭五无间罪,你今天出钱来印这部经典,如果有一个看到,这本书才几十元而已,几元而已,一、二十元而已,你如果印一百本花个上万元,这样你就度了多少众生,但是印经典要印有用的,有用到的,我看有的印经典印得很多,太多了,我们讲堂都是师父讲过的,所以不会浪费,这样就能除灭五无间罪,

【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清除。】所以好的我都会告诉你,现在印经典你不必自己写,你用印的就好,出钱,等一下再去交,等一下就会收一些,都收不够,每次都收不够,每次都不够,都是由我垫出来,【一切魔军、】魔军就是你在修行他会障碍你,【夜叉、】夜叉,母夜叉,长得很丑的那种叫做夜叉,【罗刹、】罗刹,罗刹翻译成中文叫做速极,就是速度很快的鬼,翻译成中文叫做可畏,什么叫做可畏?其暴可畏,他很凶恶,罗刹他很凶恶让你会害怕,罗刹。

【若鸠槃荼、】《楞严咒》有一个鸠槃荼,这个念鸠槃荼tú,不是念鸠槃茶cá,这个念tú,鸠槃荼,鸠槃荼翻译成中文叫做甕形鬼,就是甕形的鬼,甕形,因为它的形状像甕,翻译成中文也叫做厌魅鬼,厌魅鬼就是晚上专门掐人的,你如果晚上睡觉有人在掐你,掐得你不能说话,那个就是厌魅鬼,专门掐人的,你知道吗?专门掐人的,知道,知道,知道,起先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用,再念《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就松开了,很多人都这样子念佛无效,后来念《大悲咒》才变得比较有效,

要不然就:唵、嘛呢叭咪吽,唵、嘛呢叭咪吽。像我大姐被鸠槃荼鬼掐,因为派出所前面有一棵树,树都有住鬼,有树的地方就是鬼神村,你如果没有跟他供养,或是没有诵经回向,树有时候住的是坏鬼,坏鬼晚上会跟你捣蛋,我大姐被他掐,掐得……,这个都会来找我,告诉我姐夫,我姐夫说:没那回事,然后我大姐就请我去,去看一看,看一看,我说:这种当然是有,不过我们跟他无冤无仇,掐一掐他就走了。她说她会怕,她会怕,结果她就戴这个叫做什么?咒轮,咒轮,结果咒轮他掐不到,摆在胸前掐不到,结果掐肚子,掐肚子,肚子不能戴咒轮,晚上睡觉贴一块,肚子没有贴就掐她的肚子,以后要睡就贴一大堆,贴一块大的贴在这里,我有贴你不要掐我,我有贴,掐她,掐一掐,结果我姐夫不相信,说:来,我睡睡看,他就看守派出所,就睡,睡……,结果我姐夫都没事,我大姐问:你有没有?

他说:没有。他说:我怎么会没有?我姐夫凶起来很凶。她说:你那张脸鬼见了都怕,鬼也不敢靠近,吓死了,你比鬼还凶,他都会骂,用骂的,他念那个三字大明咒(脏话),脚一蹬再加上一句(脏话),这样他就跑了,他都不必念咒,你知道吗?他(姐夫)比他还厉害,所以你那张脸凶得鬼见了都怕,所以怎么会来掐你,有的人脸凶得比鬼还凶,所以说这个就是鸠槃荼鬼,【若毗舍阇、】若毗舍阇就是我们所说的噉精气鬼,专门吃人家精气的鬼,噉精气鬼,食人五谷的鬼,

【若部多等、】这也是一种鬼,我这个还没有查,(以名鬼类之一种。《慧苑音义•下》曰:“部多宫。部多,此云自生。谓此类从父母生者,名夜叉。化生者,名部多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皆悉远离,诸恶鬼神都会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所以说诵十大愿不得了的。

【记】底下看小字:【显余众行德有十种:】十种:【、一、书写。】就是写,【二、供养。三、转施。】少一个字叫做辗转施,印经典就是辗转施,印经典我们如果不看送给别人,转施,我们如果不看送给别人,叫做辗转布施,施舍。【四、听闻。五、披读。】披读就是读诵,读。【六、受持。】就是实践。【七、开示。】就是说法。【八、讽诵。】就是诵。【九、思维。】想。想普贤菩萨的伟大,十大愿王的伟大。【十、修习。】修习就是实践同时解行并进,修习就是不但了解同时去做,修习,【法即十大行愿。行即书写乃至修习十行也。深信心者。信自信他。信自、即理三宝为因也。】

理性的三宝就是说:佛宝,我们本性就是佛。法宝就是我们本性就具足一切智慧的法。僧宝,我们本性的僧宝就是我们调伏自己令和合无贪嗔痴,这个本性的佛法僧,【信他、即事三宝】信有阿弥陀佛,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心外的佛,信法宝有经典,信僧宝有出家人,事相的三宝跟理体三宝不一样,【为缘也。信此十大行愿之法宝、秉受于心、执持不忘、乃至书写、超略余行也。略说一偈、功德有如是之大。未修学此法门者。信心未生起、故难信及此教。】此教就是普贤行愿品十大愿,十大愿。【有等】把笔拿起来,有等就是有一些众生,有一些众生,有一些众生【不学教之人。】不学教,

【但执佛法无多字、】这就是最多的,【何用学教?】最多的就是什么?学禅的人叫人家不要执著文字,还有一点最糟糕的是什么?是一贯道,一贯道说真经不在文字,真经不在文字,意思是说你只要看经典,他就说你执著。真经不在文字,这是很悲哀、很悲哀,你说我看经典执著,你不看经典叫做不执著,你也是执著于不看经典,这样你听得懂吗?执著于不看经典这个叫做正法,对不对?大智慧证悟实相的人有看没有看怎么样?

当体即空的东西,管他看还是没看,对不对?有就方便看,没有就是本性,所以,他一定要不要看叫做不执著,错误,他执著于不看也是执著,他用二分法强烈的对立观念,认为学禅的人、学道的人,不用学经教,真经不在纸上,悲哀。所以我常常说一贯道他不是很可怕也不是很可畏,他是一种很悲哀很可怜的人,是很悲哀也很可怜、很可怜。为什么?

他一直执著一直认为他的观念才是正确的,其实大彻大悟的人有经典没有经典他哪里有障碍,他都没有障碍,教来就讲教,宗就讲宗,有经教他就说经教,没有经教马上就说心地法门,他圆融无碍,为什么一定要没有经典才叫做修行呢?有经典叫做执著呢?你没有经典也是一种执著,对不对?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东西,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悲哀,所以说,我们人的福报不同、因缘不同,有的人一下子就跑到正法的道场来,有的人搞了二、三十年也是信一贯道的。你讲他不对,他毁谤你,他伤害你,他伤害你。他不愿意改变自己,又积极地弘扬,很积极,他还觉得很幸运,很lucky,他认为他是很幸运,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死在自己的幸运的观念里面。

人家跟他说:你要听经闻法。他不听。不然参加演讲。他不参加,他就是说他最好。死执一方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救他,不是我们不慈悲,是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他自己封死在自己的理念里面,你说正法讲什么?出家人,他不亲近,录音带,他不听,他听到人家在讲一贯道,他马上关掉,他也不听听看人家在讲什么,反正他永远不接近,也永远怎么样?不想去了解,他认为不必要了解,他认为他现在是得到最美满的一刻,最超越的一刻,他认为他很幸运,他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很可怜,他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很可怜,只要没有听到一贯道,都是很可怜,没有被点,没有被点。所以这种无知的众生无知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悲哀到极点就是这样子。所以说何用学教?【妄说行持即得。】行持即得就是说真经不在文字,你一直修行就好了,【此乃权实不俱。】

权就是立一切法,实就是空一切法,坏一切法或者是立一切法,同时具足,权实二字,权实二法,【故偏于恶取空边。】恶取就是说他执取一种,执著的空,否认的空,【所谓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有了智慧,你就有方便的智慧去解,如果你没有智慧呢?这个方便就被束缚了,【有方便慧解、】你有方便法就有智慧跟他解答,【无方便慧缚。恶取空、即无方便慧。】他一直坚持应该要这样才对,【或往劫已学。】或是过去劫已经有学了,【不假学、】不用学,不假学,不必借重着学,便能怎么样?【而所行与大愿符者无过。】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这样,不假学就是说他已经往昔无量劫以来已经很有学了,所以他不用学,而所行与大愿都符合无过失,无过失,无任何的过失。底下:

【贤首大师有十门料拣】料拣就是中药店抓药的,料拣就是分别的意思,选择的意思,像在抓药,要抓什么药?要拣择什么药?好的药抓几两叫做料拣,【闻教利益。】贤首大师有十门料拣闻教利益。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