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

像这样成就了事事无碍的境界。整个极乐国土都是从阿弥陀佛的妙心中所流现,普施安乐的方便达到了极点。因此我们要知道,弥陀大愿最终达至顶峰、圆满成就之时,因地的每一愿都成为真实大愿,所以弥陀愿海是一种无上的成就。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四十八大愿以无量光、寿为体,在空间方面,普遍覆盖到十方无数的世界海,从时间方面,尽未来际做摄受。那么具体如何普遍地摄受一切众生呢?依靠的就是名闻十方的大愿,也就是让十方诸佛悉皆赞叹,从而使名号普传到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因缘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因此便可获得蒙受愿海摄受的机会。

正是这个原因,阿弥陀佛的名号响彻十方世界的每个角落。不仅是我们娑婆世界,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当中,十方诸佛都在各自的世界出广长舌相,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劝导国土中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这就是弥陀愿海到达究竟圆满之时,自然示现出的事业相,也是悲心至极的一种流露。并不是像现在人追求知名度那样的心,以自私自利追求自身得名声,而是彻底的悲心,为了普度一切众生,而示现名闻十方。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



这是法藏菩萨誓愿成为一切人天的大导师,所以发誓因地的时候唯一安住无上大道。

要完成这么伟大的宏愿,必须从最初发愿一直到成满所愿之间,心心念念远离一切世间的贪染、欲望,刹那不离地安住于甚深的正念之中,时时住于法性当中,唯一以清净的智慧修持趋至无上涅槃之行,由此最终才会寂灭一切客尘虚妄法,使自心的妙力自在无碍地显发。

要真正实现最究竟、最圆满、最方便的利他,一定要具足佛果地无上的智悲力功德,这就是度化众生的本源。如果没有无上佛果的成就,那也只是徒发空愿,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发誓寻求无上菩提的果位,成为一切人天的导师。



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

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

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



这是成就色身无量光明的大愿。法藏菩萨的悲愿是要普度十方一切众生,而他的重点就是要成就无量光明,由此摄受一切念佛众生归入净土,所以再次发起成就无量光的大愿。这是在弥陀愿海当中,和名号同等重要的一条大愿。所以我们常常说,弥陀悲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这就是愿海的特征。

诸佛成道时示现的色身光明,是随着因地发愿的不同而自然显现。阿弥陀佛示现色身光明时,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就相。光明能够普照到十方无量国土,无所障碍,这与其他佛成道之时示现照多少由旬、多少国土截然不同。因此本经中也说:“阿弥陀佛光明……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吴译)

由于这种无量光的成就,使得十方世界的众生感觉跟阿弥陀佛是没有距离的,跟极乐国土也没有距离。这种光明一直能够延伸、渗透到一切众生的心中,众生一旦与光明相合,就会被摄持而往生,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愿海慈航是以光明相普遍到十方世界来接引众生的。其实众生获得加持,当时就沐浴在佛光当中,众生念佛都是在佛光中念,往生也是在佛光中往生的。

所以法藏菩萨这样讲:未来我一定要以不可思议的威力,演出无量的大光明,普照到无边无际的国土当中,以光明大作佛事。一经光明照触,众生心中贪嗔痴三种黑暗就会消除。而且光明能够摄受众生,将众生从众多的厄难之中拔济出来。

外在日月等色法的光明只能照射一定的范围,且照不到阻隔之内。它只能遣除空间中黑暗,不能遣除内心的无明。但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完全超越了这种体性,光明的覆盖程度是无边的国土,光明的功用,是消除内心的愚痴黑暗,能够开启智慧眼,照见一切万法的实相。光明能顿时将众生从恶趣之中拔济出来,从而打开善趣之门。

善、恶趣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暂时的解释,恶趣指地狱、恶鬼、旁生,善趣指阿修罗、人、天。但究竟来讲,天、人、阿修罗也是恶趣,因为他们并没有脱离轮回,只是堕落恶趣前的休息,紧随其后的结果必定是堕入恶趣。因此,只有彻底超出了惑、业、苦的循环,才是真正到达了安乐善趣(这个善趣就是指净土)。佛光起到的作用就是摄持念佛众生。众生一旦被佛光摄受,就能往生到净土。因此说,光明开启了通入净土究竟善趣的大门。

功德圆满,真正成就了佛的无量光明时,在这样明朗的佛光当中,日月完全隐没不现。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是非常炽盛的。我们念佛时一旦得到了佛光的加被,就像太阳出来霜雪当下融化那样,会使你念念之间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成满无量福德。就像《往生论注》中所说,如果你内心真正达到了至心、专一、相续不断,确实以佛光能够圆满一切所愿。

所以,光明是不可思议的,不是外在物质的方便,而是佛智慧的体性。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法藏菩萨又发愿说:愿我为一切众生开启内心的法藏,广泛布施无量的功德宝,在大众之中说法作狮子吼,从而使他内心本具的一切功德法无余显现,而成为大宝藏的持有者。

这里“开法藏”、“功德宝”、“狮子吼”,都是指究竟一乘了义如来藏法门。诸佛成道之后,就是想以说法的方式开启众生的觉悟,让他明白自性本具的无上的法藏,而且以方便将宝藏打开,这就叫做“广施功德宝”。这就是真正的慈悲。并不是一样一样的把功德宝送到你手上,而是通过说法,帮你把这个法藏打开,这样本具的功德宝藏就会自然现前。为此,顺应无量众生的根机、意乐,诸佛宣说了无数的善巧法门,最终就是要将众生接引到这秘密宝藏之中。

所以法藏菩萨的悲愿,就是要尽未来际相续不断地在无数会众当中宣说无量的法门,做大狮子吼。最终完成大愿、示现成佛、成就净土的时候,确实在国土一切处宣流法音。不仅是以主尊的身份来说法,而且器世界的一切水、鸟、风声等都能宣流法音。这些全部是阿弥陀佛的智慧所现,都能宣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三十七道品所摄的无量佛法。这些佛法一经传入众生的耳中,能使他们当下心开意解。这就是“说法狮子吼”、“广施功德宝”的最终成就。正是由此大愿,众生一往生到极乐世界,时时都能自在地闻法,念念都在增长菩提善根,所以能够速疾成就无上正觉。这就是最终开启众生心中的秘密宝藏,流现出无量无边的功德妙宝的涵义所在。

所以说,弥陀愿海全部可以归摄为愿一切众生成佛。每一种方便都为此而施设,而且都已获得最究竟的成就。



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



“供养一切佛”代表修福德。佛是无上的福田,如普贤十大愿王中所说“广修供养”,阿弥陀佛在多生累劫当中对于十方无量诸佛兴起无边的供养,由此具足无量的善根福德,就能够给众生带来无量的安乐。

在佛经当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比喻,一个穷人如果以自己的能力去积累财富,纵然历经多年也只能积累极少量的钱财。如果他得到一个如意宝,那么瞬间得到的利益就远远超过前者。或者一个人原本十分贫穷,当他遇到失散多年身为大富长者的父亲,并归投于他,从此之后便可继承父亲的一切财产。与比喻所说的一样,众生往生极乐世界都是得到阿弥陀佛无量福德海的加被,所以能够任运获得相好光明、衣食受用、神通智慧等的利益、安乐,使你顿然成为一个具有无量功德的人。

并且,法藏菩萨发愿具足无量的功德海,使自己的大愿和智慧圆满成就,从此成为三界的大雄。也就是以佛的大威神力,胜伏三界一切黑暗。

众生一往生到极乐世界,计执我和我所的心念下至一刹那也不会生起,一切的烦恼和有漏业的造作全部销声匿迹。这就是因为阿弥陀佛已经圆满了悲愿,以佛智慧、慈悲的加被,能够完全胜伏众生心中惑业的黑暗。



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照,

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



这里是法藏比丘发愿获得与诸佛同等的成就。如同已得究竟果位的诸佛具有毫无障碍的智慧力,能够彻底照见十方三世一切法,愿我的功德、力量最终达到与诸佛等同,成就遍照十方三世的一切种智。

具体来讲,可以理解为法藏菩萨发愿获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的无量成就,其实最终就是要获证海印三昧的成就。因为有了这种智慧,能够毫无障碍的彻底照见一切万法。由此则具足最广大的神通,在一念间分身无数普度众生,能够以圆音说法,能够以一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等等。而且从这个智慧之中,能够顺应佛心中一切众生的愿望同时作加被。因为证得了本具的自然智慧,也就是本具的法界智慧身无余显露,所以能够达到至高无上的成就。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法藏菩萨最后说到:我的宏愿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大千世界应该感动。在虚空之中倾听我所发誓愿的一切天神,在此时都应当降下珍宝妙花做供养。

要知道,因果不虚,有愿必定成就。此时已经出现了圆满真实的大愿,不退转的大愿,也就预示着未来的某个时刻必定要实现。因此,虚空中的一切天神,都应该为此降下珍妙花雨,大千世界应该普皆震动。因为再没有比这更惊天动地的事,也再没有比这更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了!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宣说完这些偈颂后,当时整个大地出现六种震动,从虚空之中雨下无数妙花,空中有自然的音乐赞叹道:“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



这是总结句,法藏比丘发愿后,依靠修行将这些大愿全部圆满成就,彻底实现了,所以称为真实大愿。

意思是说,法藏菩萨成佛后,一直到尽未来际,愿海都是恰如其分地起用。也就是按照大愿所设定的那样,任运流现出无边的事业,连一丝一毫的差错、空过也没有,这就叫做“诚谛不虚”。

打比方说,我们平常说的“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等全部自动地按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生产。这是利用了物质的缘起,在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让它自动运行。但这只是在世间物质方面比较快捷、方便而已,实际上不足为奇,最奇妙的是如来藏的妙力。总的来说,以如来藏为根本因,再加上发愿为俱有缘,二者和合起来,就能够任运地流现无量无边的利生事业。或者说依靠法性的力量、缘起的力量,阿弥陀佛累劫大愿大行的力量等等合集起来,在众生的因缘成熟,与阿弥陀佛大愿相应的时候,这无量的大愿就能够直接在众生的心上起作用。

因为在佛位的时候没有任何虚妄分别,而且法性周遍,它的妙力也是随因缘自然起用,这都是极其不可思议,无法测度的事。这不仅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就连无数的圣者阿罗汉共同运用他们的智慧,对于阿弥陀佛的愿海境界,下至一丝一毫也没办法彻底了知;而且无数的圣者菩萨共同运用他们的智慧,也没办法衡量到一分。十方诸佛虽然了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大悲愿海,但若要宣说,也是无量劫都无法说尽的。



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这是讲当年法藏菩萨累劫修道的时候,并不是低位的菩萨(有一些解释说,他发愿的时候就已经是十地菩萨),所以根本不是以世间的分别心在做发愿修行,而是完全超越了世间的境界。

“深乐寂灭”,是指一直安住在寂灭戏论的真如中,以这种方式而圆满修持净土。



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释迦佛说:阿难,当时法藏比丘在世自王如来面前,于诸天、魔、梵、八部龙神等的大众之中,发下了如此极其殊胜不可思议的弘大誓愿。这也成了他未来无量劫中全力以赴的目标。

法藏菩萨要建立一个超胜十方的国土,一往生就彻底远离有漏法,不断惑业能得涅槃分,从此完全随顺涅槃毕竟成佛……像这样他发的殊胜大愿完全超越一般的常情,是前所未有的。没有高深的见识、极伟大的魄力,是发不出那些大愿的,而法藏比丘不顾一切,已经铁定了心要成就这样万德庄严的第一国土。这到底能不能实现呢?很多人心里都会打一个问号。

其实,在万法中心的力量最为强大。你如果不了知心的力量,就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其实没什么不可能,关键是要开发本性的力量,依靠如来藏的妙力,在诸多因缘聚合的情况下,必然会如是成就。要知道,如来藏是周遍的,它具有无量恒河沙数的功德力用,只要在因缘具备的前提下,就能从中显发出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业。

法藏菩萨誓愿建立万德庄严的净土,虽然在因缘聚合下这有可能完成,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需要通过积聚无量无边的资粮来成办。因此,法藏菩萨往后“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意思是说,在立下这样的一乘悲愿之后,一向专心致志地来完成这些大愿。其中“一向专志”是指法藏菩萨的大悲心周遍一切时处,唯一想要最快速、最方便、最圆满的给予众生利乐,全部的心思都用在这方面,再没有别的心。“庄严”是具德的意思,这不是以心外的什么法来作庄严,而是指自己安住在甚深的修证境界当中,完全以自己的修证力量来严净刹土。“妙”就是说十方世界都没有的,或者极其圆通、灵妙,有不可思议的功能。



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这里讲到所修佛国的体性。

首先是“开廓广大”,是说器世界的容量广大无边。就像《往生论》中讲到国土量功德时所说的“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十方世界无论有多少人往生到这个佛国,都不见有拥挤、充满、堵塞等相,而是国土常然,无增无减。这是很奇妙的,超出了一般的局限。这就好比数学上的“无穷大”,在这上无论加多少、减多少,永远是无穷大。从阿弥陀佛超越了量的本性中,所现的无边际的国土,它的妙处是无论多少人往生,还是如虚空般开阔广大。

“超胜独妙”是说与其他十方世界相比,唯有极乐净土极为奇妙。比方说,凡夫一日至七日具足信愿,专心持名,就能往生;下至五逆十恶,临终时以至心十念,也能入到这功德极其不可思议的国土;惑业凡夫一往生就能有等同圣者的受用;一生入这个国土,就截断了轮回之流,再没有一切有漏法,没有忧苦,常享安乐;而且得到弥陀愿海的加被,不是由修习成就,而是往生后自然具足无量相好,自然具足无量神通、无量辩才、无量智慧等等;任何人往生净土之后,从此不会有一刹那的退转,而是念念不断地增长菩提善根。而且往生之后,就能与无数的补处菩萨共居一处;而且凡夫也能生入报土;又有不需依次升进,顿然超越的情况;净土中具足事事无碍的境界……诸如此类都超胜其他国土,因此说这是非常独特而奇妙的一个佛国。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是说净土自从建立之后,恒时都是没有衰变,远离了衰变之苦。

从这总的描述中可以分出来无数的内容。但无论是哪方面都是远离了衰变的苦。比如:净土天人的相貌会不会衰变呢?永远不会衰变,下至不可能出现面容上的一个皱纹。身体的活力会不会衰变呢?他们都是金刚那罗延身,永远充满活力,不可能有任何气力不足或衰减、衰竭等的情况。智慧会不会衰变呢?一经往生,辩才智慧就会得到极大程度的开发,永无穷竭,只会不断的增长。那么整个国土器世界的设施会不会因为能量不足,突然之间出现一些衰变、故障呢?这也是丝毫不会有的。国土的地、水、风、花、香、光明等永远都是任运地流现!

在有漏法的世界当中,无论是根身、器界,个体、群体等的一切,都是随着因缘,随着业的力量而运转。因缘一旦不能支持,就必然会出现衰变。大到世界的形成与毁灭,小到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无不在迁流衰变之中。譬如说这个世界现在离不开电力,一旦电力出了问题,整个世界就要瘫痪。或者当战争、地震等的zai 难发生的时候,整个地区就会出现严重的危机,根本没办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过去的业作为因,当下也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合成,这上面的因缘稍微出现一点变化时,就会产生各种的病相;当维持它的因缘到一定限度的时候,就像是油尽的灯一样,会趋向衰亡。在有漏法的世界里,我们想要依靠积聚因缘来使事物永远保持,这只是一种梦想而已,到头来无不落空。因为一切有为法是刹那灭的自性,本身无法保持,而且粗的相续也必定在因缘消散时归于断灭,所以每个人都必定是由生走向死,每件事都必定是由兴盛走向衰败,全部是以衰亡作为结局。

轮回是个循环圈,到了最高处一定会跌下来,没办法避免。就像永嘉大师说的那样,“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这句话涵义很深,凡是你落在有漏法当中,无论你怎么努力,最终必然会堕落。也因此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会有遗憾,因为它不圆满,并不是真实的安乐。正所谓“日中则昃”、“水满则溢”,太阳过了中天,马上就向西边沉落。水满了就会溢出。所以世间的智者也知道,在这个世间要“持盈保泰”,富贵极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不能过度,否则后面肯定以失败告终。这就是有漏法的规则,它永远都在苦乐的循环中轮转。

所以,一般的凡夫只要没证悟空性,那凭他自己的力量再怎么也避免不了苦的轮转,再怎么也脱不出苦乐两极。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有我执,总是以执著的心不断地出现善心和恶心,就有苦乐的交替,而且乐极生悲,苦后生善。由于内心不断的是这样的交替,而不能超越,所以果上根身、器界等的一切显现,都是增增减减、此起彼伏的循环相。看看世间万象,处处都有大循环、小循环,都是有周期的,全部落在因果循环的规律当中。也因此,精通术数的人,对于这世间的人、事等基本能够算得出来。但是,极乐世界的事是算不出来的。不仅是世间人算不出来,就连出世间的圣者,对于极乐世界的甚深微妙,也是没办法测度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它是由业力形成的,所以世界会变成微尘,微尘又会聚成世界,这就是这个世界真实的状况。到了今天,随着天文学的发达,人们都知道宇宙有形成和毁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是因缘所生的法,就必定会坏灭。走到了极限,就会出现大爆炸,之后世界粉碎成无量的粒子弥漫在虚空中,再后来它又会重新聚成一个新的世界。这也是在给佛法做解释。佛法里讲的宇宙观,就是指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体的领域,有最初的形成,有最终的消亡,之后又会现起一个新的世界,又有一个新的开始。像这样一切都难逃“生灭无常”这个定律。

极乐世界不是这种微尘体性的世界,不是有漏因缘所成的国土。其实,它与密严刹土无异,《大乘密严经》中说:“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意思是说,密严国土是如来藏心的显现,不是微尘组成的,所以它远离了衰变。极乐世界也是如此,它是从阿弥陀佛彻证法性的智慧之中,从大悲愿海里面,应众生的善缘而现出来的世界,因此,它不会出现任何衰变的相,只会越来越好。

器界上,没有春、夏、秋、冬的变迁,没有成、住、坏、空的循环;根身上,也不会出现老、病、死、衰,国土的人民永远向上、充满活力。到了那里,会不断地开发出我们本心所具有的无量普贤行海的妙力,会变得越来越清净,在缘起上永远只往成佛的方向发展。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以无数善根功德的汇聚,圆满成就了一乘悲愿。所以这一点极为奇特,这就是往生就得不退转的利益。这是指任何凡夫只要生入极乐净土,从此就只会上进,而绝不会退堕。

“让一切往生者都得不退转”这是阿弥陀佛累劫修行所获得的最不可思议的利他成就,它成为全法界利生方面的一个奇迹。不断地去回味“不退转”三个字,你才会明白弥陀愿海最辉煌的成就是什么。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龙树菩萨也不得不对此惊叹。他在《十住毗婆沙论》中针对获得不退转的方法,区分了难行、易行二道。论中说:“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又译为“阿鞞跋致”,意思是不退转)者……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以偈称赞。”易行道单单依靠信愿念佛,就能得到阿弥陀佛悲愿的加被,而往生净土。一入佛国就登入不退转地,决定迅速圆证菩提。

我们都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毕竟成佛。但是,如果仅仅说到众生本来是佛,都能成佛,就任凭众生自由发展,这样就能成佛吗?很多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没成佛,因为成佛的因缘实际上是非常难以积聚的,以一个凡夫自身的力量,很难有出头之日。所以,要使佛性开显出来,必须依靠诸佛无量智悲力的加被。

在十方诸佛之中,阿弥陀佛是极特殊的一位。因此,蕅益大师赞叹净土法门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之所以称为“法华秘髓”,是因为《法华经》最秘密的心要,就是讲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诸佛度生的根本就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由于自身本来是佛,只要遇到能开发的助缘,就必定会成佛。因此《法华经·方便品》中也说到:“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哪怕仅仅是称念一次南无佛,也最终必定成佛。但这如何能够速疾实现呢?

阿弥陀佛的悲愿就是要使一个凡夫原本需要经过无数大劫才能成办的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阿弥陀佛无量劫来为我们做的,就是要把成佛的过程尽可能地缩短。他要以自己的力量,帮一切众生积聚起能够积聚的一切成佛所需的因缘,然后以最方便的方式赐给众生。我们都学过《般舟赞》,在开始的时候,善导大师判别证入不退转的两种方法时讲到:“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观经弥陀经等说,即是顿教菩萨藏。”《璎珞经》上说渐教法门,菩萨从初发心起,万劫修集功德之后证入不退。而《观经》《阿弥陀经》中所说的法门是顿教菩萨藏。具体就是:“一日七日专称佛,命断须臾生安乐,一入弥陀涅槃国,即得不退证无生。”一日至七日系心不乱,专称佛名,命终须臾间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一入到弥陀涅槃国,就获得不退转,就能花开见佛证无生。这样,以七日七夜的功夫就能顿时登上不退地,解决了多少阿僧祇劫的问题。这不正是成佛的秘密心髓吗?

从这里你就能体会到阿弥陀佛的心意,他是同体大悲,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心,凡是最好的都愿意全部给你,就是希望众生都能速疾成佛,而且甘愿付出无量劫的心血来成办。所以,每当想起阿弥陀佛无量劫的精勤在今天已经实现,我们就要想到,假如是在一百劫、一千劫之前,那个时候是享受不到这个成果的,因为因缘还没有积聚圆满,并不可能凭空出现。但是今天这一切已经成为事实,我们遇到了这个机会,闻到了弥陀愿海,这对于我们成佛的大事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因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在本经的后面,释迦佛也这样讲到:“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济生死流。”假使需要越过三千大千世界的火海去听闻《无量寿经》,也要不顾苦难,舍命都要去求法。当然这是一种假设,如果我们穿过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火海,那这个肉身不知道要被烧毁多少次。但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你即使用亿万个肉身的生命去换取这一次听闻《无量寿经》的机会,也是非常值得的。我们在过去生当中,为了轮回的事失去过无数的生命,为了争夺名利、异性所断掉的头颅,堆起来比须弥山还要高,可是这种牺牲是毫无意义的。在轮回里面费尽了心血,也没得到丝毫无漏的安乐,所积下的无非是无数次轮转生死的业。

但是我们跟阿弥陀佛的愿海结上缘,就会成为你不退转的根本因素。就像蕅益大师所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如果你有真信切愿,一心持名,那不必等到来世,即生就开始圆证三不退了。又说到:“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假使没有信愿,但只要耳朵里入了阿弥陀佛的名号,也毕竟不退。我们的心一旦跟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法身智慧和悲愿相应,就绝对走不脱了,就像鱼已经上钩那样,决定会被愿海摄受,直至成佛。

然而这些很多人根本体会不到,认为《无量寿经》很简单,好像比其他所有的法门都要平常,是很一般的。这样就太不懂得法的意义了。

总之,极乐国土没有任何衰变的相。任何人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他就会超凡入圣,再不会退堕。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悲愿。也就是说,当众生有生有灭的因缘跟阿弥陀佛的愿海相结合的时候,竟然会出现无衰无变的情况,这是极其不可思议,没办法想象的事。我们只不过是按照经上佛的语言重复一下,它到底为什么一点衰变也没有?我们只有诚信佛的愿海不可思议的力量、法性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这一切极其胜妙的功德庄严最后都可以归为“不可思议”,你若是懂得“不可思议”四个字的涵义,你就会生起坚定的信心,会把整个生命归向阿弥陀佛。

这样殊胜的国土是如何成就的呢?它会无因无缘出现吗?它是单凭想象就现前了吗?这都是不可能的,这完全是由阿弥陀佛多生累劫的大悲、大智、大愿、大行而成就的。所以下面讲到:



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这里是总的说到,法藏菩萨发愿之后,在没办法思维、计算,极为漫长的时间当中,不断地种植菩萨无量德行(也就是所修的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无量无边)。

唐译中对于时间讲的更具体,是说“经于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亿那由他百千劫”。可见发愿之后并不是一蹴而就,只有历经无数大劫,积聚无量的资粮,才能成就这样极为奇特、微妙的净土。

法藏菩萨要建立的国土是那样的圆满、广大、超胜一切、不可思议,那么成就它的因缘,自然要困难无数倍。所以,在无量劫当中,法藏菩萨确实如同因地发的誓愿那样,无论在任何境况下,从没有动摇过,也没改变过他的初衷。无量劫以来,全力以赴,一向专志,没有丝毫的念头散乱在庸俗的世间法当中,没起过一点贪嗔痴的想法、自私自利的念头。

我们学习这些,一定要感念佛的恩德。有了感恩的心、皈投的心,才能跟佛的愿海相应。如果你对于佛的功德了解得非常有限,对于佛的恩德感觉非常麻木,那也会很难和佛相应。

净土法门以“信”为首,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当你对阿弥陀佛无量劫来的大愿大行,以及最终成就的万德庄严的佛土,有了非常深入到位的认识,你就一定会生起非常坚定的胜解,这就是引发真信切愿的根本。所以说,要想从内心深处涌现出强大的信愿,就必须在它的因上不断地积聚。这个因就是按照净土的经教,字字句句好好地去体会它的涵义。如果你能够一字一句深入地去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恩德,极乐国土的不可思议,这样就会不断地从心中生起信心。这不是单凭口头上说说就能生起信心的,这上面有一条路,一定要真实地用功,这是非常要紧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



这里说到,法藏菩萨在累劫修菩萨万行的时候,一心寂静。内远离烦恼,外不著六尘。

其中“欲觉、嗔觉、害觉”是表示贪嗔痴等的烦恼,心里没有欲的感觉、嗔的感觉、害的感觉,也不会起这方面的心念。“色声香味触法”指的是外在引生烦恼的缘。我们都知道,烦恼生起的因,包括内在的烦恼种子,以及遇到一些能引生烦恼的境,再加上非理作意等等。如果我们的心接触到六尘等对境的时候,一不小心著在上面,就会引生烦恼。相反,在出现对境时,如果能够不著在上面,就杜绝了生烦恼的缘。



忍力成就,不计众苦。



“忍力成就”就是指在一切时处当中心念不动。其中“忍”字是心上一把刀,能够治住心,安住不动,就是所谓的忍。它又分为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

前面说过法藏菩萨为了成满誓愿“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也就是历经五劫发起的大愿,要通过无量劫的修持才能实现。那么,这就必须有一种坚忍的意志力,不计众苦,这样才能长劫精进,所以说忍是精进的前提。

这里说到“不计众苦”,我们知道法藏菩萨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可以付出一切。也就是长劫以来经历了各种身心劳累的苦。而且在帮助无量困苦有情的时候,由于有些众生性情暴劣,或者做各种的邪行,菩萨需要忍耐各种各样的损害。并且要给众生做仆人,要肩负起无量众生利乐的大事,完成这些也需要忍耐很多的辛苦。但是法藏菩萨为了成就大誓愿海,无论经受怎样的艰辛,都在所不惜。凡是能够成为圆满誓愿的因,他都去精进地实行,无论多么艰苦,都要修证圆满。

我们常常说,菩萨要披着誓愿的铠甲才能发起长劫精进。也就是法藏菩萨完全是以大悲愿力,纯粹利益众生的心,使得他在长劫以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冤害、打骂、诽谤,或者处在多么艰苦的环境里,遭遇饥、渴、寒、热等的苦,或者受持哪一种甚深的法义时,都能一心安住在法上,毫不动摇。只有具备这样钢铁般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完成这么伟大的事业,成就如此不可思议的国土。



少欲知足,无染恚痴。



“少欲知足”就是指对于世间法方面,像生活资具、自身利益等的需求少之又少。这也是圣者种性之一,因为只有少欲知足,才能把自己的身心完全安置在菩提道上。法藏菩萨有无上的大愿,他完全不看重名闻利养、五欲享受等世俗的事。

“无染恚痴”是说身心清净,寂灭尘劳。也就是心里根本没有贪染、嗔恚、愚痴,恒常住于智悲双运等的境界当中,行持一切庄严净土的方便。



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这里讲到法藏菩萨行菩萨道、庄严净土之时具备定、慧、正直这三种德相。

所谓“定”,就像《永嘉证道歌》中所说那样:“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所以叫做“三昧常寂”。其中“常”就是指一切时处都住于定中,远离各种的散乱。不仅在座上,包括座下也是如此,行住坐卧都处在定境之中。

“智慧无碍”,是指他的心明明朗朗,一方面不会迷失本面,常见自性。从起用上来说,随着各种因缘,没有耽著、没有障碍地能够起现妙用。这些都是智慧。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也就是所谓的“直心是道场”。意思是说,凡夫因为有我执,有很多贪著名利的心,所以会表现出各种不正直的心态和行为,做出各种虚伪的表现。或者从究竟上来讲,只要没安住本性,是后天颠倒串习出来的心,就都是妄想心,都是不正直的心。而法藏菩萨心地清净,完全和真如相应。也就是恒时住于本然真心当中,所以没有任何虚伪、谄曲之心。

其实,凡是落在虚妄分别,都不足以住持净土。因为虚妄分别心幻生幻灭,这种心的做不是真正的做,得也不是真正的得。只有用纯真无妄的心,以本然的智慧,远离一切分别戏论,在这样一种直心状态下,才能真正的住持净土。

正是由于因地修行时远离虚妄分别,所以到果地时,众生的心一跟佛相应,就会住于不退转地,迅速圆满功德。也就是所谓的“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我们学过《往生论》都知道,这叫做“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也就是最终果地圆成的境界。但是要知道,这也是通过法藏菩萨在因地时的一步步修行,最终才得到的。



和颜爱语,先意承问。



这里首先说到,法藏菩萨累劫以来,都是对众生“和颜爱语”,也就是行持爱语为主的四摄法。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众生做表率,另一方面也是在跟广大的众生结善缘、结欢喜缘。所谓“结缘”就是指为了摄受众生,要让众生觉得亲近,对菩萨生信心。如果不结缘,将来成佛时便无众生可度。即使能建立一个净土,但是能摄受谁来往生呢?所以必须在因地时跟无量的众生广结善缘。

我们都知道,一切摄受众生的方便,完全归纳在四摄法当中。这是三世诸佛摄受众生的要道。这里只是略举一个爱语为例,其实还包括布施、利行、同事这三种。

具体来说,你想要摄受众生,首先就要给他物质上的帮助,也就是“布施”。虽然这是一个很粗浅的利他,但是众生的心直接能体会得到。因为对他来说,首先最需要的就是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像是缺衣少食、生活困难等等。你能够给他提供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他马上就能感受到。这样他就会对你生欢喜心,愿意听你的话,也就能成为初步领受正法的法器。

这时候,就可以给他传授六波罗蜜多的教言了。成佛之道都可以归摄在六度当中,从布施到般若之间修行的行相、因、作用等等方方面面都讲解给他听,这叫做“爱语”。所谓的“爱”,就是真心对他好。而真正对他好的方法,就是传授给他能得利乐的妙道。

仅仅传授还不够,因为在宣讲教法后,只能让他得到一种理论上的理解。所以还要进一步把他实际安置在修行的路上。这时就要做第三步“利行”。也就是进一步告诉他,该如何结合自己的心来修持波罗蜜多的道,就是教他实际行持六度的方法。

这时虽然他开始实际修持了,但是力量还很弱。就像妈妈教小孩学走路那样,妈妈虽然跟他讲了要怎么走,但是他刚开始走,力量不够。这时必须要妈妈带着,经过一段过渡期,到了能够独立行走的时候,他才能自己走。同样的道理,第四步要求的就是“同事”。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菩萨要充当妈妈,要带着众生这个小孩逐步进入到实修当中,让他渐次得到稳固。因为刚开始起修,他自己的力量不够,没办法独立修上去。这时如果又遇到其它的恶缘,他很快就会退失。所以菩萨要带着他修,要给众生做至亲。如果学过《大乘庄严经论》,就知道菩萨叫做众生的“至亲”。也可以比喻成老师、母亲、奴仆、亲友等等。

正是由于法藏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依靠菩萨四摄法摄受了无量的众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尽可能的把他真正安置在解脱成佛的正道当中。所以,无量劫之后,阿弥陀佛就成了法界众生最亲的亲人。大家喜欢念阿弥陀佛、想去极乐世界,就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多生累劫当中跟众生结过善缘。虽然前世的事情现在看不到,但是我们大家也必定在多世当中跟阿弥陀佛有着很深的因缘,得到过佛的摄受。总之,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对于众生完全是一种利他心,念念为众生着想,以四摄法来做摄受。

之后又讲到“先意承问”,也就是阿弥陀佛以身垂范,对于自己的尊长——善知识,行持恭敬心。“先意承问”就是指无论什么事都向自己的尊长请教,按照尊长的指示去行持。其中下对上叫做“承”,比如从上面递下来什么东西,下面的人用手接住,就叫“承接”。那么“承问”,就是指我们要请教师长;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承事”,就是按照师长的教言去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这里“勇猛”是讲到菩萨有大勇悍的精神。所谓“精进”,就是指永远有一股勇悍的力量,不会怯懦。“勇猛精进”就是说只要与成就无上菩提道有关,或者是成就净土、利益众生方面的事,他都有一种永无穷尽的力量。为了成办这个誓愿,在日日夜夜之中努力行持,也不会有丝毫疲厌之心,更不可能叫苦、叫累,而且在这其中能获得无量的安乐。他永远不会说“这个我不喜欢,那个我不愿意做”之类的话,他有着无尽的誓愿,完全乐在其中。

这就像《普贤行愿品》中所说那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大愿无有穷尽。”所以说,实际上弥陀四十八大愿就是普贤行愿的一个具体表现,它与普贤行愿是一样的。就好比“母爱”是一个泛指词,是一个概念,它的具体内涵体现在每一位母亲身上。同样,“普贤行愿”是总说,每尊佛都有很多具体的因缘,就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其中弥陀愿海就是普贤行愿广演出的一大杰作。

“志愿无倦”,说的是法藏菩萨在无量劫当中精进行持菩萨道。正所谓“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正是由于法藏菩萨无量劫以来的精进,才使得众生一往生到这无比殊胜的极乐世界,就能迅速到达不退转地。所以说,弥陀净土法门依靠的完全是阿弥陀佛果地的加持。众生受用的就是法藏菩萨无量劫以来大愿大行的结晶。



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



“清白”就是指无染,可以说是心性本来清净,或者在一切行持之中没有各种执著的垢染等等,有多种解释方法。“专求清白之法”,意思是法藏菩萨要成就的是清净无染的国土,这一定要以净业才能成就,不可能以染业成就,所以专一寻求清净之法。

“惠利群生”是说法藏菩萨无论修持哪种清净法业,所成就的广大善根都布施给一切众生。就像是一棵大树,能够让无量众生在下面乘凉那样。

法藏菩萨在多生累劫当中专门寻求清净的法,凡是染污的法都不取受,因为以染污法不能真实利益众生。由于他心心念念为众生着想,所以在在处处唯一行持六波罗蜜多为主的无量清净行海,并且把这个善根印持起来,回向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依靠他无量劫以来行持清净法业,大悲愿海已经完全成就了。正是这个原因,极乐世界可以任运流现出无量无边的清净相。众生一生到这里,全部可以转染为净。

具体来说,阿弥陀佛就是以这样清净无染的心,来变现出极乐世界各种清净庄严的相。就像《往生论注》中所说那样,极乐世界国土庄严的总相是“清净”。意思是说国土总的体性就是清净,无论是哪种色、声、香、味、触,或者是有情、无情,乃至毛孔中的光明、一个音声、一种色相等等,无不清净。所以说,清净是极乐世界的共相,它遍在一切的具体事物当中。比如极乐国土的天人所受用的都是清净的法喜乐、禅定乐,免除了一切杂染的受用境界。而且以这种力量的加持,使得他下至一念贪执我和我所的念头都没有。再比方说,那里的水、鸟、树林全部宣流清净的法音;光明照过来的时候,马上就能止息尘劳,破除无明,身心当下清净;风吹过的时候,立即得到身心安乐,犹如比丘入灭尽定一般;接触软宝时,也只会生起清净妙乐,根本不会产生染著;受用饮食等的时候,完全没有染著,心地喜乐、清净等等。诸如此类,所以说极乐世界具足“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一切无不清净。

要知道,这一切清净的功德必定是以专求清净之法,来给众生施恩惠,由这样一种力量不断的积聚,通过无量劫以来逐步升进,最终才能成就果地不可思议的境界。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利他的能力已经登峰造极,能够在这样一个无边际的国土当中,对无量的众生一时之间普施清净。所以要知道,极乐世界完全是从佛的果觉中,随着因地的愿力而任运流现的。正是因为这样,才说极乐世界的无量庄严悉皆不可思议。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



“恭敬三宝”,就是指对于佛、法、僧三宝,在一切时处恭敬地供养、依止。“奉事师长”是说,对于自己的师长,也是非常恭敬地承事。因为佛、法、僧三宝是一切利乐的源泉,师长、善知识也是赐予加持,长养法身慧命的根源。所以,对他们恭敬承事能够成就道果的一切功德。



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平时在自己的身心上“以大庄严具足众行”。所谓的“庄严”,比方说像我们这间屋子,可以挂上很多灯,摆设很多鲜花,从方方面面来作装饰。而此处指的是心地上的庄严,也就是用万善来作庄严。换句话说就是指菩萨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一切行为,这些都是庄严。这包括了内在的智慧、慈悲,外现的种种利生方便,以及所有的礼拜、供养、说法等等,这一切都是菩萨的万行庄严。

这样具足众行庄严后,能够“令诸众生功德成就”。意思是说,只要内在有证悟的功德,那么外面显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可以使众生一接触就得到利益。这就是大菩萨以自己内证的功德,出现的教化事业。

从因地来说,法藏菩萨以大庄严的行为跟很多众生结缘。众生一见到法藏菩萨的身相、光明,听到他说法的音声,或者稍有接触,就会油然生起善心,种下很深的善根,逐渐能成就各种功德。到果地时,利益众生的事业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也就是阿弥陀佛成为了一切众生的怙主。他在极乐世界无量大众海会当中,如同须弥山高于一切群山那样,无比尊胜。这个时候,下至阿弥陀佛的一句音声、身相、光明等等,都能使接触者毕竟成满功德大宝海,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利他成就。

正是由于法藏菩萨累劫功行的圆满,所以当他成佛时,就具有了无比的利他能力。而我们众生之所以要想生到极乐世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想要获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就像《往生论》中讲的:“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依靠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大威神力的住持,能使众生一往生极乐国土,就入于正定聚中,再不会退转,不会偏离大乘道。也就是阿弥陀佛能够住持往生者的心,能够强有力地把国土人民的心直接引向无上菩提,使他不会往其他方向走,不会有一刹那的偏离,不会有一刹那的退步。这就好比一粒种子,原本入水则腐,入火则焦,但是经过不朽药涂过之后,在水里不烂,在火中不焦,得到因缘便能生果。同样的道理,我们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神力的住持,佛的力量就入到你心里。从此之后,你心上的菩提种子便会永远坚固不坏,再回入娑婆度化众生时,也决定不会迷失自性。

为什么极乐世界叫做功德极殊胜的国土呢?这就是佛果地功德的加持,能使得一个带业往生的凡夫,立即登入不退转地。或者说就是由这无量功德庄严的功用,能让众生的心识一接触到就发生转变。无论是哪种种性的众生,生入极乐国土后,都会毕竟成佛,而不会落到轮回和二乘当中。并且在往生后能够极迅速地显发自性本具的广大功德。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能够赐给我们的,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利他成就到达顶峰的一个表现。



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



这里说到,法藏菩萨安住在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当中庄严国土。

“空、无相、无愿”只不过是从因、体、果的不同分位做的描述,实际上都是在说万法无自性。首先“空”,就是指万法本体无自性,仅仅是无而现的幻相,实际寻找的时候,完全得不到它的自性。“无相”是说万法的因无自性。“无愿”是指万法果无自性。如果说有一个果法可得,那么就有理由发愿求取,而实际上无一个实法可得,一切都只是幻化一样,所以是无愿。

“无作无起”是说法藏菩萨了达诸法空,就远离了执著,住在空、无相、无愿的空法当中,也就没有什么刻意要取著的。当心里有愚痴的时候,不了知诸法本来空性,就会误以为面前有一个存在的法,你才会缘着它妄想、分别,才会去求取。但是已经了达诸法空性,这种攀缘的心就歇下来了,再不会去刻意地执取什么、造作什么了。

“观法如化”(“化”是幻化、变化的意思),是说一切法都只是幻化出来的一个影像,真正去寻找是找不到的。

本经的后面(唐译)有这样一偈:“了诸法如幻,佛国犹梦响,恒发誓庄严,当成微妙土。”意思是说,真正要成就净土,必须观一切法如同梦幻,在这当中去作庄严。当然,这并不是落在空边上面,不会堕在一个小乘阿罗汉的寂灭定当中。因为要依靠在在处处随缘做各种利他的行为,修积福慧二资,最终才能成就圆满的色身、刹土和眷属。就像《维摩诘经》中所说:“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意思是不住空有二边,虽然了达诸法空,了达众生空,但是仍然庄严国土、教化众生。

那么具体如何教化众生呢?下面讲到:



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法藏菩萨在多生累劫当中,对待众生时,在语言上远离了伤害众生的粗言恶语,并且一切损害自己、损害他人、彼此俱害的心态和行为也全部杜绝,断除一切恶行。或者从正面来看,语言上修习善语,所说的话决定对众生的心有利益,能够让众生增长善根,启发智慧,使得他们身心得到安宁、清净。并且无论是心态、行为上,做的都是自利利他之事。这就是菩萨的行为。



弃国捐王,绝去财色。



不仅如此,为了佛法、为了众生可以抛弃一切世间的享乐。世间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追求的完全是一些功名、富贵等的世间享受。而法藏菩萨拥有无比广大的胸襟,有着极其深远的目光,所以他跟世间人的见识完全不同。他一心希求的是完成大誓愿海,成就功德最极殊胜的国土,给无量众生带来利益和安乐。

所以,为了完成伟大的誓愿,可以抛弃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名利财色,包括世间人最尊崇的国王王政在内,全部可以舍弃。



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



自己永远行持六波罗蜜多的行为,并且教导众生行持。诸如此类,在没有边际的劫数当中,恒常不断地积累功德。

以上是释迦牟尼佛简略地叙述法藏菩萨因地时所修的大愿大行,真正要说从无量劫以来到底行持了多少的菩萨行,他的境界到底有多深、多广,那么假使以须弥山为笔,以大海为墨,也没办法写尽一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接着上一次的内容再做讲解:



自行六波罗蜜,教人令行。无央数劫,积功累德。



此处所说的修持六度在唐译[1]中讲得更详细,那里讲到法藏菩萨在因地的时候对于布施波罗蜜,自己发起修行之后,又让众生行持。其余从持戒波罗蜜一直到般若波罗蜜之间都是自己能够行持,而且把众生安置在波罗蜜多的修行当中。像这样在无央数劫里积功累德。

以所积累的种种善根做为能感,就相应的出现了以下所说的殊胜果报。



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



首先讲到法藏菩萨生生世世当中,无论生在哪里,都能随心所欲地自然出现无量宝藏。唐译中说:“有无量亿那由他百千伏藏自然涌出。”

这里的“宝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妙法。由于妙法能够救拔众生的苦厄,所以称为宝藏。按照这种解释,“发应”指的就是以善根所感,自然开发出妙法宝藏。另一种解释,指的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珍宝,意思是说菩萨在无量劫中积累布施、持戒等功德,所以自然感得宝藏涌出。

而且,菩萨不仅以财物满足众生,还以佛法把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众生安置于无上菩提道中。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这里说到,法藏菩萨在累世当中化现为各种身份行持善法。

他有时候做长者,所谓“长者”,是古印度对于年长之人,或者是具有功德、具财富之人的通称。有时做居士,也就是指在家修行者。《法华玄赞》中说:“守道自恬,寡欲蕴德,名为居士。”意思是一心安住在道业之中,以法为乐,世间的欲望很少,心中蕴积功德之人叫做居士。还有,所谓“豪姓”就是指名门望族,大富大贵的家族。“尊贵”指身居高位。

有时做“刹利国君”,所谓“刹利”,指刹帝利种姓,也就是国王种姓,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皇家贵族。“国君”指一国之主。有时做转轮圣帝。“转轮圣帝”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转轮王。因为他在即位的时候,由天感得轮宝,以转动轮宝,能威伏一切敌众,降伏四方,所以叫做“转轮王”。又以轮宝的不同而分别有金、银、铜、铁四种转轮王,他们依次统领四大洲、三洲、二洲、一洲。其中“转轮圣王”主宰四大部洲。而且曾经做过六欲天主,也就是转生在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时都曾做过天王。还做过色界的大梵天王。



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



另外,菩萨以宿世的善根力、普贤行愿力,生生世世常遇诸佛,常常无有间断地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来恭敬供养。

下面是总结:



如是功德,不可称说。



总的来说,以上讲到法藏菩萨以善根的力量,感得生生世世出生尊贵,德高望重,财富充盈。乃至做过转轮王,以及欲界和色界的天王。对于诸佛常作供养。像这样所做的功德无量无边,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下面讲到法藏菩萨累劫修持不可思议的普贤行海,所以在学道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功德。



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身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首先说到,法藏菩萨的身体和口中,常常会散发出无量的妙香,他口中所出的香气,如同优钵罗花。所谓“优钵罗花”就是指青莲花、红莲花,其香气十分浓郁。“旃檀香”是印度香物的名字,译为“与乐”。根据《慧苑音义》所说,旃檀木有红白两种,其中白檀能治热病,红檀能去风肿,都是治疗疾病,使身体安乐的药,所以称为“与乐”。

当时从法藏菩萨身体和口中出现的妙香,能够普遍的熏满无量世界。有些注释中解释为戒香周遍。《戒香经》[2]中讲到,世间所有花香,乃至栴檀香、沉水香、龙脑香、麝香等等,这些的香都无法普熏,只有戒香遍于一切处。因此说菩萨身、口的香气普熏无量世界。



容色端正,相好殊妙。



这是指法藏菩萨当时在学道中已经成就极其殊胜的色身庄严。这可以理解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谓“相”、“好”之间的差别,在《大智度论》中说:“相粗而好细。”意思是说,“相”比较明显,是大家共同容易见到的。而“好”则是微妙难见的。



其手常出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



再说法藏菩萨在因地时,手中常常出无尽的妙宝,像是衣服、饮食、珍宝、花香、缯盖、幢幡等的各种庄严资具。

唐译中说,这各种的伏藏珍宝等等,皆从菩萨掌中自然流出。这就像佛经[3]中说的菩萨以过去布施等的善心所感,手中能够流出无量的珍宝,如同五条河流一般。用来布施有情,供养三宝。



如是等事,超诸天人。



当时法藏菩萨所具有的这些功德庄严,完全超出世间人天的境界。



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这一句是极度地赞叹法藏菩萨的成就。

因为一般而言,唯有佛对于一切法获得自在,才称为“法王”。在《法华经》中,佛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而法藏菩萨当时虽然是菩萨身,但对于一切法都已获得自在,一切都无有障碍,也就是所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境界都圆满成就了,这是极为不可思议的。

对于这个问题,清朝的彭际清居士这样解释:“法藏以无量心,发无量愿,起无量行,无不一一称真如法界。众生无量,国土无量。菩萨随顺众生,经不可说、不可说那由他劫,入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佛土,悉以无量行海而严净之。所以者何?以法界本无量故。如是严净无量佛土,度脱无量众生,而实无佛土可严,亦无众生可度。所以者何?以法界即非法界故。斯则悲智双融,理事无碍。故能‘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意思是说,法藏菩萨以无有限量的心,发起无有限量的大悲誓愿,兴起无有限量的菩萨万行。而且这样的起心、发愿,以及由愿心发起的行持,一一称合真如法界。由于在现相界当中,众生无量无边,国土无量无边,所以菩萨所发的愿也是无尽的普贤行愿。随顺众生的根机、意乐,经过无量大劫,入于恒河沙数的世界,全部以无量行海而作庄严。

为什么这样讲呢?这是因为法界本来无量的缘故。这样虽然严净无量的佛土,度脱无量的众生,而真实之中无有佛土可作庄严,也无有众生可被度化。为什么呢?以法界即非法界的缘故。由此可见,法藏菩萨因地的大行全都是悲智双融,理事无碍。也就是说,以大悲的缘故,遍度一切众生;以智慧的缘故,安住空性之中。虽然不见有国土可严,有众生可度,但仍然炽然度生,炽然严土。这样住于了无一相可得,无一念可动之际,遍现一切佛事,就是理事无碍,所以称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