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入菩萨行论》讲记

 
    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既同覆大地。
  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这是用比喻来说明前面的真理。怕走路的时候扎脚,就想把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这种想法很愚痴,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你肯定弄不来那么多皮革,即使弄到了,也没办法完成这样一个工程。根本不用这样做,你用一块牛皮给自己做一双鞋,就是几个小时的功夫,然后穿上走路,一样解决问题。在这里用这个比喻说明,外在的敌人是消灭不了的。你不用这样做,只要断除嗔恨心,心里没有怨恨了,外在的敌人自然就消灭了,自然就没有了。若能降伏内心的嗔恨,外在的敌人也就没有了。你内心嗔恨的没有了,怎么会有敌人呢?

  这个比喻用得很好。凡夫想改变命运,却在外境上功夫下,这就如同刚才想用皮革把整个大地都铺上一样,这是很愚痴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凡夫就这样,他想摆脱痛苦,想获得安乐,却在外境上下功夫,想通过钱财、权力、名誉改变命运,这是一个愚痴的做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用一块牛皮给自己做一双鞋穿上,这多容易呀!一块牛皮好弄,一双鞋好做,一样能解决问题,一能达到目的。修行人、智者改变命运的方式、方法和这个比喻一样,他们不是在外境上下功夫,而是从心地上入手,在心上下功夫。在前面讲过,心自在了,则一切自在;心清净了,则一切清净。若是你肯按这个方法去做,很简单。对一个智者、修行人来说,改变命运太容易了!今天一无所有,也许到明天什么都有了;今年要什么没什么,也许到明年就要什么有什么了,真得太容易了!要获得解脱,要达到圆满,都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对一个愚者或普通的凡夫俗子来说,改变命运太难了。如果没有智慧,真正要获得解脱,要达到圆满,真是太难了!

  无论是人间还是天界的众生,有势力的、有神通的不乏其人,但是你看,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他们寻求的是什么?就是解脱,就是永恒的安乐,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达到目的,始终没有实现这样的一个愿望,真的太难了。再聪明也没有用,再有势力也没有用。所以,修行的成就不是要靠势力,也不是要靠学历,而是要靠信心,要靠智慧。那学历是智慧吗?学历不是智慧。学历可以变成智慧,但学历不是智慧。为什么讲转识成智呢?识可以转成智,学历可以变成智慧,但是学历不是智慧。因为你靠学历、靠文化解决不了内心的烦恼,解决不了内心的痛苦。所谓的科学家、所谓的学者,他们仍然有烦恼,仍然是痛苦的。所以,学问也好、这些知识也好都解决不了问题?什么问题?就是烦恼。所以,要解决烦恼是要靠智慧的。有智慧的人会不会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的人会不会有文化?不一定。所以,大家不要再愚痴,不要再颠倒。

  佛在经中、菩萨在这些论典里把我们痛苦、轮回的原因都说得一清二楚了。现在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轮回、痛苦的根是什么?就是我执,就是烦恼。现在就要断我执,他们把断烦恼的方法也毫无保留的教给了我们,我们现在应该要好好地利用这些方法。

  想学佛吗?想做一个智者吗?若是真想学佛,佛是智慧,一定要做一个具有智慧的人,这样才可以算是学佛的。若是你没有智慧,去搞这些神通,即使你神通再大,是不是学佛的?不是。因为佛的特点不是神通而是智慧,真正的佛不是神通而是智慧。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是智慧的意思。真正的佛是觉悟,真正的佛是智慧,不是神通,不是神变。你学神通、修神变是不是学佛?不是学佛。能不能成佛?不能成佛。那怎么学佛?就是学智慧。那怎么能成佛?智慧圆满了就是成佛了,你的智慧、觉行圆满了,你就成佛了。所以,大家要具有智慧。

  若是具有智慧,改变命运太容易了,就好比刚才的那个比喻一样,找那么一块牛皮给自己做好一双鞋穿上就可以了,很容易的。若是没有智慧,若是一个普通的凡夫,因为怕扎脚,想把整个大地铺上牛皮,那不是痴心妄想吗?不可能实现的,不可能达到目的。为什么?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哪有那么多牛皮?即使是弄出来了,你哪里有这个工夫、这个时间啊?即使调动再多的人力、财力,也无法实现。所以,大家不要这样愚痴,企图在外境上,通过钱财、权力、荣誉、神通等来获得解脱,获得永恒的安乐,这是白日做梦,不可能。所以大家不要这样。

  若是你的心真的自在了,则一切自在了。你真的把握了这颗心,就把握了一切了;改变了这颗心,就改变了一切。可以改变工作的环境,也可以改变家庭状况……什么都能改变。有的人说:“家人对我不好,领导对我不好”,在家里也烦恼,在单位更烦恼。“怎么办?我是不是要换个伴?是不是要换个单位啊?”这都不是好方法。这个时候应该以正知正见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态改变了,一切当下就改变了。你的心态一改变,有智慧了,懂得换位思考,就都好了。家庭也好了,单位也好了,一切都会圆满。心自在了一切就自在了。你看,我们整天患得患失,想逃避一些不顺,逃避一些不幸,想获得暂时的一些利益,想顺利。只想没有用,主要是你心自在了,一切就都自在了,就什么都有了。痛苦自然就远离你,顺境就自然到来了,一切就圆满了。所以,这个比喻意义很深,大家可以好好地思维,这是安忍度。

  丑四、精进度: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

  精进波罗蜜也是要以心来圆满。

  “明定心”就是以一个清净的善念,比如说:就是没有私心杂念,真心希望某某众生能获得安乐。仅仅这样的一个念、一颗心也不得了了,将来你所得到的果报是升天做梵天王。你不用跟他作战,也不用通过各种手段欺骗,就能把梵天王的果位夺过来。一个清净的善念,就能获得梵天王的果位。这是佛说的,是真的,因为佛是真言者。这就是刚才的“明定心”,就是清净的善念。

  也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所谓的精进波罗蜜,也是对正法有强烈的希求心、欢喜心。大家可以观察观察自己的心相续,自己有没有欢喜之心,有没有强烈的希求之心。“唉,要上课了;唉,要打坐了……”在外面转啊转啊,东看看西看看,根本就不想进大殿,不想进禅房;即使晃晃悠悠地进来了,然后在那儿愁眉苦脸的,没几分钟就睡着了,开始在那里打瞌睡、打呼噜。这样就是对正法没有欢喜心,这样的人没有希求正法的心,没有精进,更没有精进波罗蜜。每天都很勉强自己,勉强的来上课,勉强的去打坐。尽管没有落课,没有落作业,但是内心里没有欢喜心,这样的话,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没有用。

  通俗地说,欢喜心就是喜欢,喜欢善法,喜欢正法,喜欢得不得了啊,像喜欢钱一样的喜欢,像喜欢心爱的人一样的喜欢。像喜欢一个人一样,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像喜欢人民币一样,为了它怎么都行,哪怕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也能忍。因为我们太喜欢人民币了,人民币再脏也不嫌脏,永远不脏,永远是干净的,人民币从来不会传染疾病,不用做什么防护,没有给人民币消毒的吧。真的,就是因为我们太喜欢了,这是欢喜心的力量。若是我们像喜欢人民币一样的喜欢佛法,喜欢善法,这叫精进。

  喜欢出世间的这些功德,叫信心;喜欢世间的这些东西,叫贪心。虽然都是喜欢,但一个是清净的,一个是不清净的;一个是有漏的、世间的,一个是无漏的、出世间的。你喜欢人、喜欢钱,这叫贪心。你喜欢这些无漏的功德,喜欢清净的戒律,喜欢无伪的慈悲心,喜欢广大的智慧,喜欢这些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这叫信心。若是非常喜欢善法,喜欢做功课,比如,期盼着做功课,“什么时候开始做功课?怎么还不到时间啊?”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上课,在那儿着急上课,那就行了,就可以说“这个人太精进了”。如果我们能像喜欢人民币一样地喜欢做功课、修善法,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都可以。大家有没有这样希求正法之心,对正法、对佛法有没有这样的欢喜之心?若是有,就叫精进。

  精进波罗蜜也要有智慧的摄持,就是明理,有因果正见,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若是你有因果正见,哪怕能发出一颗善心,能积累那么一丝一毫的福德,你将来得到的福报就是梵天王的果位,就是财宝天王的果位啊。三千万人民币、美元不算什么,那都是纸;财宝天王的宝库里都是摩尼宝、如意宝等各种珠宝、金银等,应有尽有。今天若是能生起一个善念,能够积累一点点的福德,将来都会得到这样的果位,这个利润多大啊!但是我们没有因果正见,根本就没有相信这些真理。

  若不修善、不积累福德,只努力工作奋斗也没有用。积累善根福德是因,努力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是没有用的,有因有缘才可以产生果。“我努力了,我奋斗了,为什么还这么贫困,还这么一无所有?”“我也很有能力啊!我也很有才华啊!人家赚那么多钱,我怎么赚不到呢?”只会在那儿怨天尤人。其实,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他有福报啊,他有福德善根啊,所以稍微努力一下,就产生果报了,比如发财、升官……,什么都有了。而你虽然努力了,奋斗了,但是只有缘没有因,所以发不了财,升不了官。人家升官了,你应该随喜才对。“人家升官了,这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报啊!随喜啊,我也应该多修点福报啊!”“人家发财了,随喜啊!这是人家前世修来的福报啊,我也应该多积累点福德啊!”应该这样想,不应该嫉妒人家,不应该说人家。

  这就是精进波罗蜜,这也是靠心圆满的。不仅要有清净的善念,而且要对正法有强烈的欢喜心和希求心,这样就能圆满精进波罗蜜。若是没有这种欢喜心,没有这种希求正法的心,即使在表面上再刻苦、再努力,也没有用。若没有这颗心,精进波罗蜜不会圆满的。真正生起这种欢喜心,真正能在心里生起这种清净善念,是要靠智慧的。明理很重要!要有轮回正见、因果正见,要有证悟缘起性空的智慧,你才会生起欢喜心,才会真正的精进起来,否则就难了。

  一个精进的人修行时,就如同饥饿的牦牛吃青草一样。在一个饥饿的牦牛面前放青草,它肯定很用心很急迫地吃。若是没有希求正法之心,肯定不会精进,再殊胜的法摆在面前他也不会珍惜。你看,我们藏传净土法门是临终往生的方法,大圆满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这么殊胜的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已经做担保了,绝对是有保障的,但是你们一点兴趣都没有,这么清静的法门都没有兴趣学。就给自己找一千、一万个理由,能不作课就不作课,能不上座就不上座;如果实在找不到理由了,也是勉强地来做。这种状态就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样。根本没有兴趣。应该观察自己,对照自己。现在该醒悟了!

  “心弱”是什么意思?若是没有欢喜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对正法没有这种希求心,即使表面上再精进,身口的善业做得再多,也不会成就的。比如,身磕头、绕塔,口念佛、念咒,昼夜不停地做,也没有用。仅靠身和语是不能成就的,主要要靠心。我们表面上也很精进,也念了很多经啊、咒啊,为什么没有收获,没有什么改变呢?因为只在表面上做,却没有信心,没有希求正法的心。佛在经里讲,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上等的,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上等的修行人;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中等的,你绝对可以成为一个中等的修行人;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下等的,你就会成为一个下等的修行人。如果你根本没有希求正法的心,你根本不能成为修行人。

  丑五、静虑度:

  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
  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

  “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有些人就喜欢念咒,一说念咒力量大,念咒能出现神通,都念啊;有些人喜欢打坐禅修,打禅七、佛七,七天七夜不停地打坐禅修、念佛绕佛等。若是心里没有明白,也没有智慧,也是很艰难很痛苦的。我们也是,天天这样闻法、修法,也是很紧张很艰苦的。

  “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若是心散乱,心游走了,身语再精进没有用的。嘴里念咒,心里打妄想,想这个想那个,想里面的事,想外面的事,想山上的事,想山下的事,想家里的事,想单位的事。心在外境上散乱。虽然在那里打坐禅修,身体、姿态挺好,可心早就跑了,想这个事,想那个事情,没有思维、观想修法的内容,更没有安住于本觉当中。这样没有用啊!

  现在大家虽然身在闻法的行列中,但是心早就跑了,甚至下山了,到家里,到单位,看看这个家人,看看那个同事,在那胡思乱想,在那散乱。佛说了,这样修行没有意义了,若想获得成就,就如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佛在《摄等持经》中云:“诸比丘,心散乱于欲妙之苦行及讽诵等无有果。”心散乱于外界、对境当中,尽管身体在苦修,嘴里念诵佛号咒语,也不会有任何结果、成就。《般若经》中云:“心散乱者自利尚不成”若心散乱,不能成就解脱,学法修法都是徒劳无益的。

  丑六、智慧度:

  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
  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

  智慧度要圆满也要靠心。

  智慧波罗蜜要到达圆满,必须要了知心之奥秘。什么是心之奥秘?在《大疏》中讲,心之本性不是凡夫的行境,所以叫奥秘。在《释论》中讲:“无我之真如隐藏于自己的心中。”心之自性就是无我空性的真理,也就是真如。无我、空性就是奥秘,不是凡夫的行境,不是我们眼耳鼻舌身识的范畴,这是超越的。眼耳鼻舌身识的范畴都是世间的,属于世俗谛。心之奥秘——无我、空性是胜义谛。

  “无我”就是大无我,包括人无我、法无我,不仅破除了人我执,还破除了法我执。这是究竟的无我,和大空性是一个意思。小乘阿罗汉证悟的无我和这个大空性不是一个意思,是不同的;这里讲的无我和大空性是一个意思。远离四边八戏的空性是大空性,其他的统统都不是真正的空性,单空不是真正的空性。

  心之奥秘,也是心之自性,就是无我、空性。若你了知了无我、空性,证悟了无我、空性,自己认识了心之自性,这叫见性。只有见性了,智慧波罗蜜才能圆满,一切才能圆满,才能成佛;不见性是不会成佛的。

   其实六波罗蜜(六度)都不离智慧,有智慧的摄持才是波罗蜜,没有智慧的摄持就不是波罗蜜,智慧是很重要的。有智慧的摄持,持戒、忍辱、布施,精进、安忍、静虑才可以成为波罗蜜,才可以成为菩提之因、解脱之因。比如你今天布施,若是没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只能成为世间福报的因,只能得到暂时的利益。持戒也是一样,今天受了居士五戒、比丘(尼)戒,若是没有智慧的摄持,只能成为人天福报的因,将来只能得到人天的果报,不可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无论你受持的是别解脱戒还是菩萨戒,尽管很严格、很精进,但没有用,若没有智慧摄持的话,统统都是世间的因,根本就不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精进、安忍、静虑(禅定)也都是一样,若没有智慧摄持的话,将来只能成为神或仙,可以升天,根本不可能解脱、成佛。

  我们修禅定也是寂止和胜观必须双运的。胜观指的是证悟无我空性这些智慧。寂止指四禅八定等。有禅定的功夫,也必须具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有智慧但没有定不行,有禅定但没有智慧也解决不了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定中修慧,但也有慧中修定的,看看自己是哪种根基、福报的人。一般情况下是定中生慧,这个比较难;也可以慧中修定,这个比较容易。大家自己看,若是对大圆满具有信心,真正能证悟大圆满法,那就是慧中生定,成就非常快,即身可以成佛,当下就能圆满。其他的都是定中生慧,即先有定再产生智慧,这是比较难的。

  这是智慧波罗蜜,要圆满智慧波罗蜜也要靠心,依心才能圆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辛一(需护心之理由)分三:一、未护心之过患;二、护心之功德;三、摄义。

  壬三,摄义:

  若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这颗心,六波罗蜜都是依靠这颗心才圆满的,所以护持心是非常重要的。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门,任何时候都是以心(意念)为主的。在大乘佛法里,语言和行为上没有真正的善恶,是善还是恶,是善大还是恶重,都是要看心的。

  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
  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

  若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心;若想护持心、护持自己的意念,就要靠正知正念。所谓正知,主要是了知、精通所断的学处和所修的学处,然后非常小心谨慎地取舍、进退。前面也讲过,正知犹如哨兵,他要看清来人是己方还是对方,若是敌人真的来了,会通知大家。这个任务很重,要分辨是敌人还是亲人,是对方的人还是己方的人。分清楚了以后,还要非常认真地取舍。所谓正念,就是时时忆念,不忘掉,不忘失。犹如用绳子把马拴在柱子上,马无论是往东走还是往西走都一样,绳子有多长它就能走多远。时时忆念,心思只能在学处上,在取舍上,一点儿都不忽略,一点儿都不错过,这叫正念。有如是的正知正念才可以守持这颗心,心才不会散乱于外境,心才不会在取舍上颠倒,这叫护持心。在所有的境界里面,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

  这里讲的,“除了护心戒以外其他的许多禁戒有什么用呢?无有实义。”“其他”指身和语。若是你不去护持心,内心是散乱、颠倒、迷茫的,即使身和语再认真取舍,再严格修行,都没有意义。若不护持这颗心,其他的都无有事实上的意义。那么,身(行为)和语(语言)方面是不是不用取舍或不用断恶行善了?不是。此处要强调的是,根本是心,若是你没有护持心,一切所做所行都是徒劳无益的。并不是说身体和语言上没有取舍,也不是不要取舍身和语的善恶。根本是心,若是你没有护持好心,即使在语言和行为上比较认真,善恶取舍得比较严谨,也没有什么意义。心善一切善,心正一切正。心要善,要培养善心,最后要圆满善心;心正一切正,主要是提起正念,要保持正念,正念要达到究竟,达到圆满,你才能真正地解脱成就。

  你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这颗心,因为心是根本。你把根本抓好了,一切都圆满了。语言和行为上也有善恶,也要取舍善恶,但根本是心。若是心里没有远离恶念,没有提起善念,只是在语言和行为上去断恶去行善,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再精进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暂时的利益,与解脱无关,不会成就的。所以,心善一切才可以变成善,心不善一切都不会变成善的。尽管表面上看似很如法,表面上看似善良,但若是心里不善良,统统都是不善的。

  我们受持戒律也是一样,主要是守持这个心,心净一切才净。所谓的戒律,指的是净,若是不清净的话,就不会有戒学的功德。若是你心里不清净,没有保持清净,表面上持戒再精进,对自己的要求再严格,也没有意义。有的看似行为上很如法,表面上很有威仪,但是内心里不是贪就是嗔,不是嫉妒就是傲慢,稍微有一点点戒律清净的时候,稍微有精通一点点学处的功德的时候,就容易傲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似的。其实这什么也不是啊!什么叫功德?戒定慧三学才叫功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功德、积累功德。

  “我今天受戒了,受居士五戒了,受比丘尼戒了,是不是就具有功德了?”不一定。你受戒了,那你的心相续有没有变清净?心里变得清净了,才有戒学的功德。

  “我天天在打坐观修,是不是有功德了?”“我能打坐一个小时,我能打坐个两小时,我能打坐三个小时。我很有功德啊,我很了不起啊……”,这些都没有用,你这个肉身是没有动,若是物质不动就是所谓的“有功德”,那外面不动的石头应该也有功德吧?前面的柱子也不会动,它也应该有功德吧?在任何对境当中,心不散乱,心态能够保持稳定、不动摇,这叫定学,就有功德了。内心不动,不散乱,在对境前,比如有人侮辱你的时候,心里不知道什么叫生气,不知道什么叫怨恨,这是有定学的功德了。

  什么是智慧呢?“我现在明白很多佛理了,我还能给别人辅导了,我是不是很了不起了?我还能讲经,讲解这些论典,还能开导别人,这是不是智慧?不一定!虽然你懂了一些道理,增长了一些知识,但是否有智慧还需要观察。若烦恼减少了,习气减少了,变得越来越圆融,内心越来越调柔,在任何环境中,面对任何人事物都一样,心里很欢喜,很快乐,这是有慧学的功德了。

  自由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可以说具有功德了,之前没有功德。若是没有功德,肯定就有过失,肯定有很多毛病。所以应该多去认识自己的过患,多去改变自己的过患,这是很重要的。若是傲慢,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过患,就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缺点,所以傲慢的人是不会有功德的,有功德的人是不会傲慢的。大海跟小河不一样,小河声音很大,而大海没有声音。真正具有功德的人就像大海,他不会贡高傲慢,如果有傲慢的话,就还是没有变成大海,还是小河流,不能与大海比。所以,作为学佛人,认清自己是最重要的,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那是最好的了,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辛二,护持方法:
  如处乱众中,人皆慎护疮,
  置身恶人群,常护此心伤?

  比如有一个人,身上有伤口。他进入了人群中,这些人心思外散、不护威仪,他肯定会小心谨慎地看护伤口,怕碰到了会疼痛。同样,我们在世间,尤其在是末法时期,身边很少有善知识和善友,只有恶知识只有恶友,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更要非常小心谨慎,看护自己心的伤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的心已经被贪嗔痴等烦恼伤害了,伤势很严重。尤其是山下的同修,助缘很少,违缘重重,更要注意。在这样的环境下,身边有几个好人?有几个善人?在这样的人群中,要非常小心地看护心的伤口啊。

  若惧小疮痛,犹慎护疮伤,
  畏山夹毁者,何不护心伤?

  “若惧小疮痛,犹慎护疮伤”:身上有疮伤的人,在人群里会非常小心地看护自己的疮伤,怕别人碰到会疼痛。但即使别人碰到了,也就是疼一会儿吧,若再严重一点,就是伤口会恶化呗,这也没有什么。

  “若惧小疮痛,犹慎护疮伤”:既然这样的情况下都要这么小心,我们为什么不要小心呢?我们在世间,在末法时期,周边处处都是恶知识恶友,处处都是违缘障碍,若是不小心谨慎地看护心的伤口,将来就要下地狱,在众合地狱里遭受痛苦。众合地狱也是由自己的业力所现,两边的山都会变成自己曾经杀害过的动物的头,把无数的众生夹在中间,两个头一撞一合,众生就会死在那里,闪开又会复活,合上又会夹在中间死去,就这样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小心?

  大家想想这个后果啊,比较一下。我们若是不注意,心散乱了或者造业了,将来就要下地狱,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所以,我们应当去护持心的伤口。

  辛三,如是护持之功德:
  行为若如斯,纵住恶人群,
  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

  “行为若如斯,纵住恶人群”:若是时时都能以正知正念护持这颗心,守持内心,即使是处于恶人的群体中,身边全是坏人、恶人,也不会造业,也不会染污自己的相续。

  在《二规教言论》里讲,作为一个正直者或学佛人,即使整个大地都遍满了坏人,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恶人,自己也一样正直、善良,要做个好人、善人。

  “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所谓“女人窝”,是针对男众而言的。若是针对女人而言,就是“男人窝”。一个修行人,尤其是一个出家人,与异性接触要注意。但若是能以正知正念守持内心,守护意念,即使身边全是异性,也不会出现失坏戒律的现象。

  若是没有以正知正念守护内心、守持内心,虽然在寂静处,在佛跟前,照样会犯戒,照样会造业。为什么会造业呢?为什么会犯戒呢?因为你驾驭不了自己的内心,守护不了自己的意念。只要胡思乱想、非理作意,烦恼就像烈火一样在心里燃烧起来,很难阻挡,只能去犯戒,只能去造业。所以守住这个心,守护自己的内心是很重要的。

  若是你能守住这个心,能守护自己内心的意念,在任何一个环境中,即使到处都是恶人,到处都是违缘,你也不会出现失坏戒律的现象,也不会造恶业。若是没有以正知正念守持内心,没有守护自己的心,即使身在寂静处,在佛身边,也会犯戒、造业。你看,以前伟大的佛陀在世的时候,身边的很多比丘也犯戒、也造业。所以,不能说跟身边的人没有丝毫关系,但是没有太大的关系。若是自己守不住这颗心,处处都会犯戒,处处都会造业。若是自己能守住这颗心,在哪里都一样,不会犯戒,不会造业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辛四,需精勤护持之理:
  吾宁失利养,资身众活计,
  亦宁失余善,终不损此心。

  守护内心,守持心太重要了。在前面讲过,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正则一切正,心善则一切善,心圆满则一切圆满,根本都是心。我可以失去所有的受用、吃穿等所有的财产,我可以失去他人的恭敬供养、权力地位、名气荣誉等,我可以失去表面上的这些善,也可以说以自私自利而修的善根、福德,但是绝不能失去守持这个心的行为。

  《教王经》中云:“舍我此财护身体,财身皆舍护生命,财身寿命此一切,悉皆舍弃护正法”。首先,我可以舍弃自己的财富去保护身体,因为身体比财富还珍贵。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为了钱财可以舍弃身体。其次,为了保护生命,我可以舍弃财富和身体。因为生命比财富和身体还珍贵,可以舍弃财富、身体,但是不能舍弃生命。

但是现在人都拼命地赚钱,拼命地搞这些受用等暂时的、小小的利益,连生命都不要了,也不知道给谁用的。再次,为了护持正法,也就是为了护持善念,可以舍弃身体、生命、财富等一切,因为正法最重要,善念最重要,善根最重要。所以我经常给大家讲:善根第一,生命第二,钱财第三,这个次第不能混,不能颠倒。

  现在大家观察观察,自己是不是颠倒了?对你来说,善根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对你来说,善根重要还是钱财重要?为了赚钱,为了那么点工资,我可以不参加共修,可以不参加闻思修行。你们自己看看!其实,你可以生活,也可以工作,若是能把这些变成修行,在哪里都一样;但若是你没有这个能力的话,就应该选择善法,应该精进修行。大家要懂得哪个珍贵,要懂得哪个重要。

  看看刚才讲的,人家为了护持正念,为了护持这个心,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身体、受用、财产,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舍弃。所以,守持这个心,修持正法是最重要的。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若你精进修行,如法地行持善法,自然就有平安、健康、钱财、名誉等,不想要也有,想躲也躲不掉,真的躲不掉。你看很多大德高僧,他们要的不是这些,但是如同火点燃了,即使他们不想要灰,觉得灰麻烦,但是灰自然就有,没有办法。同一个道理,即使你不要这些,但到时候都有。不用求健康,自然就健康了;不用求平安,自然就平安了。心态好了,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好了,自然就健康了;心平静了,心态保持平和了,当下就平安了,绝对平安。一切心想事成,这在世间仅是种祝福、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是无法成就的,但是通过佛法是可以实现的,通过修行是绝对能成就的,到时候真的是心想事成。

  己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持正知正念)分三:一、教诫护持正知正念;二、未护之过患;三、护持之方法。

  庚一,教诫护持正知正念:
  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
  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

  你看,在这里把寂天菩萨急得没有办法,在那儿跪着,双手合十,劝请大家。这都是为了谁啊?是为了我们嘛。我们不去守持这个心,不去守持正知正念,佛菩萨有什么损失?寂天菩萨有什么损失?你看,菩萨内心慈悲到什么程度了!真的,在那儿劝请啊:若是想守持这个心,就要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地守持正知正念。有正知有正念,才可以守护内心,所以守持心太重要了。

  寂天菩萨着急了,双手合十,在那儿跪着,劝请大家,这都是为了我们这些众生。若是你能守护正知正念,就能守持这个心;你能守持心,就能受持一切学处,就能彻底解脱,彻底圆满。这些太重要了,这是“点”啊!

  庚二(未护之过患)分三:一、未护正知正念之过患;二、未护正知之过患;三、未护正念之过患。

  辛一,未护正知正念的过患:
  身疾所困者,无力为诸业,
  如是惑扰心,无力成善业。

  疾病缠身的一个人,什么也做不了,躺在床上,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得靠他人伺候。同样,若是内心没有正知正念,任何善法都不能做,任何善法都修不成。心里愚昧,若是内心没有正念,就没有力量,没有正知,内心是愚昧的;没有正念,内心散乱、不稳定,就没有任何力量。

  大家学佛是不是想积累善根、福德啊?如果你内心是愚昧的,内心是不定的,什么善法都修不成,什么都做不成。真的,大家不要天天在这儿虚度光阴,认真一点!自己能不能行善,能不能积累福德?这里讲得很清楚,说得很肯定。这是佛所说一切法的精髓啊!《入行论》是佛法的精髓啊!

  你想积累善根福德吗?若是想修善,若是想修福德,就必须要有正知正念。就像刚才说的,一个人若是有病了,就什么也做不了,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同样,如果你没有正知正念,不要说什么修善、积累福德,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只能是堕落恶趣的下场。

  辛二(未护正知的过患)分二:一、失毁智慧;二、失毁戒律。

  壬一,失毁智慧:
  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

  若是你失去正知,即使你的相续中稍微有一点点闻慧、思慧、修慧,也都保存不了,都会流失的,就像漏着的容器里的水一样,盛不住,都会流出去的。

  “闻”,听得都很明白;“思”,思维的也很明白;“修”,也稍微有一点点觉受、领悟。若是没有正念的护持,这些都保存不了,统统都会消失。若是没有正知的话,所通达的意义不会留存在记忆当中,终会忘失无余。

  我们学佛修行这么多年了,一直在闻思修,但是为什么相续没有一点儿变化?为什么到现在没有一点儿成就呢?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所以都忘失了。可见,正知多重要啊!若是没有正知的话,会失毁智慧。可能暂时明白一点儿,但是会忘掉;即使明白了,也不会深刻的。

  壬二,失毁戒律: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纵信复多闻”:纵然广闻博学,知识面很广,好像懂得挺多,信心十足。

  现在有的人就是这样,刚学佛的时候,信心特别足,内心特别虔诚,但时间越久,学得越多,明白得越多,却越来越没有信心了,越来越不相信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没有正知。虽然广闻博学,看似懂得很多,看似知识面很广,其实没有正知,最后都是不行的。

  “数数勤精进”:纵然百般精进。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很精进啊,昼夜不停地念经持咒,在那儿嗷嗷待哺,在哪儿等着解脱,等着成就。有时候你们的心态就像小孩儿一样,解脱哪有那么快?若是修几天就成就了,那也太容易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没有几人可以顿时成就的。尤其是刚受大戒回来了的人,刚开始很精进,很注意护持戒律,行为很如法,慢慢就不注意了。就像世间的一句谚语,新媳妇刚嫁到婆家的时候,很注意,特别好,在家时间越久越长,就越来越不像话了,婆媳关系也越来越不好了。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如果没有正知,不具备分别、观察自己行为的正知,那么以这种过患所致,终将染上堕罪的污垢。

  刚开始广闻博学,信心十足,百般精进,恭敬学处的人,最后却破戒了,相续染污了,造业了,就要堕落了。为什么最后是这样的结果呢?因为没有正知,不具备分别、观察自己行为的正知。

  辛三,未护正念之过患:
  惑贼无正知,尾随念失后,
  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

   这个人没有正知,烦恼盗贼就紧紧尾随在丧失正念的人的后面。若是有正知的话,这些烦恼盗贼很难出现在你的相续当中。如果你没有正知,这些烦恼盗贼就会出现在你的相续中;当你丧失了正念,他们就能找到机会,紧紧地跟随着你。

  “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往昔所积累的一切善根福德都会一扫而光,统统都被偷走了,还会令我们堕入恶趣之中。犹如世间的这些盗贼,不但把人杀了,还把东西都拿走了。同样,这些烦恼盗贼会偷走你的善根、福德,断了你的解脱之命,杀害你的解脱之命,让你堕入恶趣,这都是因为你没有正知,没有正念。

  如果有正知,就如同家里有人;如果有正念,就如同家里有保安。这些烦恼盗贼看你没有正知正念,又很脆弱,内心不勇敢,他们就来了,杀害你的解脱慧命,让你堕入地狱,把你往昔所积累的善根、福德统统偷走了。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
  得便夺善财,复毁善趣命。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得便夺善财”:烦恼贼一旦找到机会,就会打劫你。如世间的盗贼,若盯准你了,一旦有机会就会打劫你,把你所有的财产都拿走。这些烦恼盗贼也是在寻找机会,一旦找到机会了,就打劫你,把你所有的善根、福德都盗走、抢走。

  “复毁善趣命”:同时也毁坏了你获得善趣的命根,你再也得不到善趣的福报,人天的福报。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善法的路粮资本,所以到达不了善趣,得不到人天的福报。

  可见,正知正念太重要了!若是没有正知正念的话,即使是稍微有一点点智慧,最后也会失去;即使戒律再清净,最后也会被染污。你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根福德,统统都会被这些烦恼盗贼抢走、盗走。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没有正知正念。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如果没有正知正念,就不会有善根,也不会有福德。所以大家看看,若不积累善根、福德,不用说解脱,连人天的福报都得不到,将来还会堕落在恶趣里面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包括我在内,我们都应该认真思维一下。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庚三(护持之方法)分二:一、护持正念之方法;二、护持正知之方法。

  辛一(护持正念之方法)分三:护持方式;二、生起之因;三、护持之果。

  壬一,护持方式:
  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
  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

  在前面讲过,要护持心就要有正知正念。若是没有正念,没有护持正念,就会有很多过失。若是失去了正念或者没有用正念护持心,心一定会去造业,将来就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里主要讲的是起心动念都会造业。即使行为上没做什么,没有骂人,没有打人,没有说一些粗语,也没有做坏事,但是只要有起心动念,心里生起邪见或生起恶念了,就会造业。所以不能失去正念,意念不能离开正念。也可以说,正念相当于哨兵,相当于门卫,不能让它离开意之家门,由它来看护意之家门,这样心态才能保持清净,才不会造恶业。

  正念很重要,若是没有正念,一定会造业的。如果没有正念,烦恼的盗贼会把往昔所积累的善根都偷走,一扫而光。平时应该多思维这些过患,自己也注意观察,一旦失去了正念,立即就让它恢复。

  壬二,生起之因:

  下面讲正念生起之因,不仅正念,正知也是通过这些因生起的。

  恒随上师尊,堪布赐开示,
  畏敬有缘者,恒易生正念。

  “恒随上师尊,堪布赐开示”:应当恒时依止上师善知识,不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而是长时期依止。上师、善知识、堪布都会给你开示取舍之道理。

  “畏敬有缘者”:“畏”在这里主要指怕造恶业,怕遭受恶果。你恒时依止上师善知识,他们给你开示这些取舍之道理,让你明白这些善恶因果。如果你造了恶业,不行持善法,将来就要遭受恶果;如果你没有好好地守持戒律、犯戒了,将来会堕落的,对此有畏惧心理。

  虽然我们现在也在依止上师,天天听闻佛法开示,但是却没有畏惧感。“哦,犯戒了,犯戒了就犯戒了呗!”没有一点畏惧感,“哎呦!我犯戒了,将来要堕落的!”“我造业了,怎么办?将来要遭受痛苦啊!”你有没有这样畏惧过?没有。这就说明还是没有深信因果。

  如果你犯戒了、造业了,将来一定会遭受痛苦的。即使你今天得了绝症,又有什么啊!就疼痛一段时间呗,最后就失去这条烂命呗!这对我们来说伤害不大,损失不大。但如果我们造业了或者犯戒了,这个事就大了。这个伤害太大了,将来要堕落恶趣,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个损失太大了,我们会因此失去解脱的机会,我们会因此丧失慧命啊!即使你今天损失了一亿美元或一亿人民币,损失大不大?不大!但如果你失去了解脱的机会,丧失了殊胜的慧命,这对我们来说才是特别大的损失,真的!因为解脱的机会非常难得,慧命非常珍贵!慧命是解脱、成佛的种子,如果你丧失了慧命,就等于失去了解脱、成佛唯一的种子、唯一的因。解脱是永恒的快乐啊,成佛是功德圆满啊,你这个损失多大呀!若是你真正懂得思维,真正深信因果,造业、犯戒对自己的伤害最大、损失最大,所以应该要小心谨慎啊!要有畏惧感!

  所谓“敬”,是指恭敬。你依止上师、善知识,要有恭敬之心。什么叫恭敬之心?说几句花言巧语,表面上磕几个头,简单做一下供养,这不叫恭敬。真正的恭敬就是依教奉行,没有二话可说。上师、善知识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这种意念、心态叫恭敬!你要完全相信上师善知识说的话,没有为什么,不需要理由。上师说什么都是法,指向何方都是东,你以这种心态去依止,这叫恭敬!

  你应该对善恶因果有畏惧感,对上师善知识有恭敬心。若是造业、犯戒了,就要遭受很多的zai 难,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对此有畏惧感,心里害怕。如果对上师善知识有恭敬心,当观察自己内心的时候,就会在上师善知识的面前抬不起头啊,感到很羞耻。和一位具德的上师或者善知识相比,和这些佛菩萨相比,自己还是人吗?自己要有这种羞愧心。在上师善知识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敢抬头,那不是害怕,而是恭敬。

  以前,我们若是要去见上师,在楼下就开始发抖了,但这不叫害怕,这叫恭敬心。有的人说“我不怕上师”,好像自己很有胆量似的。你不怕上师,就说明你没有恭敬心,若是有恭敬心,能不怕吗?要么你肯定是个大成就者,心里没有任何羞愧;要么就是你没有真正的恭敬心。那叫害怕吗?那不叫害怕,上师不会打你,也不会杀你,怕什么啊?就像上师如意宝,他也不会说大家,但自己心里就是怕,这种怕叫恭敬心。

  “恒易生正念”:上师善知识们都具有智慧之眼,他对我的所做所行、所思所想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所以自己很羞愧啊,到他跟前不敢抬头,这叫恭敬心。应该要有这种心,这样很容易就可以产生正念,自然就具备正念了。

  佛及菩萨众,无碍见一切,
  故吾诸言行,必现彼等前,
  如是思维已,则生惭敬畏。

  心里一想到诸佛菩萨具有时刻无碍照见一切万法的慧眼,心里就很惭愧,害怕他们耻笑,所以畏惧、羞愧、害怕。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我们所有的言谈举止、起心动念,恒时都会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一清二楚。其实,佛菩萨们具有慈悲之心,不会耻笑你的,但是你自己要有这种心。

  你看,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犯戒,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们会不会耻笑我啊?自己造了这些恶业,将来要遭受痛苦,心里感到害怕。真的,我们应该好好地思维思维,有没有这样啊?我们也依止过上师,也依止过善知识,我们也经常在祈祷佛菩萨,即使你不祈祷他们也都知道,主要是你自己有没有这些惭愧之心,没有吧,还觉得什么事都没有一样,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似的。真的,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颠倒的。有时候上师善知识说我们的一些问题、指出我们的一些缺点的时候,心里还想不通、生气。你看,颠倒到什么程度了!不知道反省,嘴上经常说“忏悔,忏悔”,这都是鹦鹉学舌!也可以用一个更恰当的比喻,就是“鹦鹉说法”。鹦鹉自己抓着昆虫,还跟别人说“别杀生,别杀生”。同样,自己不知道反省,却在口头上说“忏悔”,还劝别人忏悔,还在说别人的过患。藏地有一句谚语,看不到自己脸上走的牦牛,却说别人脸上的虱子。自己的过患更大,自己的毛病更多,却还在批评别人。

  《本生传》中说:“未被见中造诸罪,然如食毒岂有乐。天众以及瑜伽士,清净慧眼必现见。”你认为佛菩萨看不到,上师善知识看不到,同修道友看不到,亲朋好友也看不到,什么事也没有似的,就在背后、在暗中造恶业,甚至犯戒,这就如同吃了有毒的食物,能不痛苦吗?你看看,过几分钟、几个小时就要疼痛了,甚至要失去生命了。“天众”指的是佛菩萨、善神护法。“瑜伽士”指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他们有清净的慧眼,将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事实就是这样。若自己能这样忆念,正念自然就产生了。

  壬三,护持之果:
  循此复极易,殷殷随念佛。
  为护心意门,安住正念已,
  正知即随临,逝者亦复返。

  “循此复极易,殷殷随念佛”:我们皈依佛门以后,时时要忆念佛陀。你经常在心里这样思维:佛菩萨有智慧之眼,对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一目了然,一清二楚。若能这样思维,也是在忆念佛陀。

  应该时时忆念佛陀,时时忆念佛的功德。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佛观在心间;走路的时候,把佛观在右肩;吃饭的时候把佛观在喉间;安住的时候,把佛观在头顶。若是能像前面讲的那样思维的话,也是在忆念佛陀,也是在忆念佛陀的功德。

  我们也可以忆念上师,若是像前面讲的那样去思维的话,也是在时时忆念上师。我们学佛,尤其是学无上密法,一切成就、一切悉地的根本是上师。在这里,上师即是佛,佛即是上师,上师与佛是一体的。我们也要时时忆念上师。走路的时候,把上师观在右肩,作为绕佛的对境;吃饭的时候把上师观在喉间上,作为供养的对境;安住的时候把上师观在头顶,作为祈祷的对境;睡觉的时候把上师观在心间,作为梦境变成光明的所缘。

  要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上师的功德,然后对佛的功德、上师的功德生起欢喜之心,这是信心。佛、具德的上师有很多无漏的功德,你要忆念这些无漏的功德,然后对这些无漏的功德生起欢喜心,那么不久的将来,在你的相续当中也会产生这些无漏的功德。

  如是自己要精进,最终要成就,就要靠这样的心态。这种欢喜心也叫信心,是精进的根本,也是成就的根本。精进要靠这样的心态,成就要靠这样的信念。若是没有这样的心态,没有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表面上再刻苦、再努力,也不叫精进;即使你读的经再多,念的佛再多,最终也不会有成就。所以忆念佛、上师,意义重大啊!这不是随便要求的,也不是顺口说的,都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为护心之门,安住正念已”:正念一直在你心的门前站岗,防止烦恼乘虚直入。若是不防护烦恼,烦恼就会入侵你的内心,然后把你所有的善根福德都抢走、偷走。

  “正知即随临,逝者亦复返”: 若你时时能忆念佛陀,忆念上师,正念一直在站岗,守在你心的门前,防护这些烦恼入侵,这时正知也会毫不费力地到来,而且以前已经离开的也会再度返回。

  你也不用特意修正知了,若是有这样一个正念的时候,正知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为什么?因为如果没有正知,正念也没有办法生起。如果有正念的话,自然也就了知这些取舍之处,自然就明白一切所行所断的学处。若是有正念的话,正知自然就会有,而且对以前不明白的学处自然就会明白,以前没有做到的学处也自然就会做到了。这都是生起正念和保持正念的方法。

  大家有没有明白正念的重要性?对渴望解脱的人来说,正念太重要了。在前面讲过,若要护持学处就要护持心,要护持心就要护持正念。正念太重要了,不能失去正念,不能让正念离开意的家门。

  大家要注意,正念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有的,不是想有就可以有了的。若不失去正念,很难啊!若能具有这个正念,也很不容易啊!此处讲的都是生起正念的方法,是不失去正念的方法。依止上师善知识,然后听闻他们的佛法开示,听闻他们讲经说法;然后时时忆念佛陀,忆念上师,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上师的功德,这都是在相续中生起正念、保持正念的唯一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无数劫当中寻找,最后只找到了这个方法,你对此承认也得承认,不承认也得承认。也许你可能不太承认,“不能吧,也许有别的方法吧,我这样散乱,这样随便也挺好的,也挺有正念的。”不可能!

  大家看看,自己要不要采取这些方法,要不要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正念?要不要时时保持这样的正念?真的,修行是个人的事,解脱是个人的事,要修行的是你自己,最终解脱的是你自己。比如说,虽然现在是我在给大家讲,但是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修行是你自己的事,解脱是你自己的事。需不需要这样做,你应该自己选择。尽管我现在在讲正念,但是我们都是这个法的对境,个人的因缘要个人了,解脱是要自己解脱,修行是要自己修行。

  现在是末法时期,真正对正法有信心、有兴趣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是在名义上学佛,跟着别人在那儿瞎折腾,自己没有主见,风往东吹就往东跑,风往西吹就往西边跑,这叫漂浮不定,自己没有见解。这种情况很多,比如看到朋友学佛了,“我也学”,也不知道什么叫学佛;看到身边有一两个人出家了,“我也要出家”,也不知道什么叫出家。

  学佛就要学觉悟,学智慧。因为“佛”代表觉悟,代表智慧。若是你真的要学佛,就不要跟着别人瞎跑,应该学觉悟,让内心觉悟;应该学智慧,要转识成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如果你要在佛门出家,就要当沙门。所谓“沙门“,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难道剃个头、穿个袈裟,就算沙门了?你看看,自己有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有没有息灭贪嗔痴三毒?“现在我没有,但是我在争取。”“现在我还没有彻底息灭贪嗔痴,但是我在努力。”这样也行。你把沙门的果位作为目标、方向而去为之努力奋斗,这也算是沙门,算是出家人。

若是心里一点儿这样的意识都没有,“光着头挺好看的,我也要剃头,我也要穿法衣、穿袈裟”,仅仅对剃头、穿法衣好奇,这是不行的。很多人出家就是因为好奇,出家以后没几个月、几年,又嫌麻烦,又觉得不好看,就开始留头发,越来越长;开始脱法衣,穿着俗服到处跑。

  若是你发心出家,剃头不重要,穿法衣不重要,主要是要有以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的决心。如果有这种决心的话,你就是个出家人;如果这个决心不动摇的话,你就算一个合格的出家人。

  有人的出家了以后,事就更多了。“我已经出家了,我已经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了,是不是别人都应该恭敬我啊?是不是别人都应该供养我啊?”如果对方对自己不恭敬,甚至没有什么供养的时候,就开始烦了,就开始要跟别人吵架了。无论对你恭敬还是不恭敬,做供养还是不做供养,这都是对方自己的选择,你有什么可埋怨的啊?很多人出家,尤其是受比丘、比丘尼戒,就是为了戒牒。拿到了戒牒,就像拿到身份证一样,受完大戒后也不学戒律,到处跑。真的,大家应该慎重考虑,自己为什么要剃头,自己为什么要穿袈裟,自己剃头、穿袈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辛二(护持正知之方法)分三:一、正知之前行;二、一同趋入;三、略说护持之法相。

  壬一,正知之前行:
  心意初生际,知其有过已,
  即时当稳重,坚持住如树。

  在我们日常的行住坐卧等任何时候,都要观察自己的内心。比如行走、安坐、躺卧、吃饭、喝水的时候,如果发现心里不清净,有恶念、烦恼,这个时候内心要稳重。否则,若是以恶念、烦恼去做,这都是造业的。内心要稳重,不能被烦恼动摇,不能随顺恶念,要稳重起来。然后自己要重新调整心态,重新发心,把恶念变成善念,及时提起正见,然后去降伏烦恼。“如树”就是指如大树一样稳重,不动摇。应该即时改变,即使去对治,然后以善念,以正见去做。这样,所有的事情都会变成修行,都会变成善法。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有家,有工作,没有时间修行,也没有时间做善事。”这还用单独抽出时间吗?就在于一个意念,念一转就行了。刚才讲了,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观察自己的内心,如果发现是恶念,就立即对治,然后重新发心,提起善念,再去做,这些事不就都变成善事了吗?

  应该要观察,如果觉得意念不对,是邪见、烦恼,就要及时对治,再重新调整心态,保持正知正见,再去生活、工作。这样,生活、工作都会变成修行,都会变成善法。一个大乘行者,一个真正合格的密宗弟子,不分身份,不分环境,在哪里都一样,因为他有调整心态的能力,有降伏恶念、邪念的能力,内心绝对是坚强的,内心绝对是智慧的。若能这样,无论在哪里,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一样,即使身边都是恶人,都是坏人,自己仍然是清净的。

  壬二:(一同趋入)分四:一、观察三门状态;二、观后当控制;三、控制后作修心之行;四、成圆满学处之之分。

  癸一(观察三门之状态)分三:一、观察身体所做;二、观察心之动态;三、开许放松之时。

  子一,观察身体所做:
  吾终不应当,无义散漫望,
  决志当恒常,垂眼向下看。

  作为一个学佛人、修行人,平时不应该毫无意义地散乱观瞧。任何时候,尤其是走路的时候,不能随便东张西望。如果你的身这样不稳重,你的内心肯定也是散乱的。因为心是散乱的,就会东张西望。

  应该一门心思专注在取舍的这些道理上。自己有很多该做不该做的,心里应该时时意念这些所断所行的一切学处。目光恒时垂视一木轭许的地方,也就是约一米的范围。如果很有威仪,身态很稳重,说明内心也是很专注,很坚定的。

  走路时若东张西望,这说明内心是散乱的;若你的目光恒时垂视一米内的范围,很小心谨慎地走路,说明内心是专注的。这里主要指的是内心,若是你内心散乱,身态怎样都不行;如果你内心专注,怎样都可以。当外在的景象影响不到你内心的时候,当你的内心已完全获得自在的时候,什么样的身态都无所谓,但这个时候也还是要表法的,在身体上也会有这样的表态,有这样的行为。

  若是毫无意义的情况下,不能东张西望。需要看时可以看,但毫无意义地东看看西看看,说明内心是非常散乱的,一点都不专注,这是不应该的,是不允许的。这里主要讲的是内心要专注,不能散乱。

  苏息吾眼故,偶宜顾四方,
  若见有人至,正视道善来。

  若经常这样非常小心谨慎地行走,有时候内心会疲劳,眼睛、身体也会疲劳,这个时候可以休息一下,也可以眺望四方。若看到对面有人过来了,应该很有礼貌地问一句:“您来了,还好吗?需不需要帮助啊?……”这不是装的,而是用真心说的。看到来人了,心里要这样想:这都是我宿世的父母,是我成就的助缘。内心很感恩,觉得很难得,心里自然就欢喜了。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因为来的这个人,无论有钱没钱,长得好看不好看,都是宿世的父母,都是未来佛,都是修行的助缘、成就的根本,因此就不应该有分别了。尽管我们有时候也很客气,“来了,需不需要帮助啊?”但是目的和前面所讲的不一样,仅是因为他有钱有势而喜欢,或者因为他长得好看、顺心而问候。

  见到每一个众生都应该这样想:这是我宿世的父母,是未来的佛啊;这是我成就的助缘啊,无论是修忍辱还是修布施,必须要靠这些众生,若没有这些众生,我怎么修忍辱、修布施啊?若是不修忍辱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我怎么成就啊?如是思维时,就觉得欢喜和感恩。在这样的心态下,你的问候都是真心的、清净的。

  为察道途险,四处频观望,
  憩时宜回顾,背面细检索。

  “为察道途险,四处频观望”:我们启程上路的时候要观察。以前比丘或比丘尼都住在山洞或者森林里,要到城中化缘,经过的路途都是山沟和森林等,可能会遇到猛兽、土匪等危险,这时需要观察。平时走路都要注重威仪,但需要观察的时候也要观察,可以停下步伐,仔细观察一下四方,没有危险的时候,再继续前行。

  “憩时宜回顾,背面细检索”:不能仅仅观察前方,也需要观察后面,这时要停下来,然后向后仔细观察观察,看有没有什么危害,如果没有,再向前走。此外,也可以这样解释:“憩时”指休息之时。走路累了,要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也要先观察一下。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包括走路、吃饭的时候,都要小心谨慎,内心专注,不能散乱。很多人走路根本就不看路,前面有水有坑,一脚就踩到水里,掉到坑里了,把鞋也弄湿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不看路的结果是这样。吃饭也是,呼噜呼噜地吃,也不去观察饭菜里有没有昆虫之类,囫囵吞枣地吃下去。这都是不如法的。

  走路的时候要认认真真,若以正知正念去步行,你所迈的每一个步伐都有正知正念的摄持,就会不断地提高内心的境界。吃饭的时候也要谨慎,打饭要不多不少,放在口里的饭要适量,细嚼慢咽。若每一口都以正知正念去摄持,吃一口就增长一分智慧,吃一口就提高一分内心的境界,这样进步才快。睡觉的时候也是如此,若能保持正知正念,打呼噜也是在提高境界啊,打一声呼噜就提高一个境界,增长一分智慧。每一件事都用心去做、认真去做,这样才是所谓的修行,最后才能真正圆满。

  除了行住坐卧,哪有修行啊?在佛堂里坐着诵经的时候才是修行?在禅房里打坐的时候才是修行?不一定。除了行住坐卧、吃喝拉撒,若另外有“修行”,另外有“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不会相信的;若是真有修行,真有所成就的话,行住坐卧、吃喝拉撒肯定都会变成修行。

  前后视察已,续行或折返,
  故于一切时,应视所需行。

  前前后后作了详细审视以后,才可以继续前行或者返回。不仅行走的时候要这样,其他一切行为都要这样,都要有正知正念来摄持。

  欲身如是住,安妥威仪已,
  时时应细察,此身云何住。

  “欲身如是住,安妥威仪已”:今天要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慎重考虑再决定,决定了以后,不能不去做,必须要去做,而且要坚持到底。

  我们学佛修行也是如此。首先,自己要定下学佛、修行的目标。如果你是为了世间的福报学佛修行,这是下士道;为了自我解脱,这是中士道;为了救度众生,这是上士道。如果没有目标,一切努力都徒劳无益。

  大家上山参加百日共修,天天起早贪黑地闻法、修法,如果没有目标,一切努力都毫无意义。所以,各位首先应该把目标定下来,明确自己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人天福报、自我解脱还是普度众生。

  “我对解脱、普度众生这些都不懂,我就想求点福报和平安,没有别的。”那也行。佛法也讲人天道,你想修人天道,首先要在相续中建立起因果正见和轮回正见,这都属于世间的正确见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断十种恶、行十种善,这是受持世间的戒律;最后,在这些基础上上供下施,多做善事,多积福德。若是这样做,将来一定会得到人天的福报,今生也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果报,这就是修人天道。

  “修人天道没有用,有人天福报也离不开痛苦,佛说‘三界轮回处处都是痛苦,没有一处安乐’,我不求世间福报,我也没有普度众生的能力,我要求自我解脱。”这样也可以。你可以修小乘法——声闻乘、缘觉乘。这也要有出离心的基础,还要有证悟无我的见解、智慧,在这个基础上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首先,要有出离心的基础,你一定要从心里跟世间、红尘划清界限。如果你还留恋红尘俗世,就不可能得到自我解脱。在这个基础上,你要有无我的智慧和见解,这样才可以彻底断除烦恼。若是没有无我的智慧,怎么能断除烦恼呢?烦恼的根是我执,若要破除我执,必须证悟无我;只有证悟了无我,才能断除我执。没有我执了,你就没有烦恼了;没有烦恼,你就不造业了;不造业了,你就可以不轮回了,这就是自我解脱。

   “自我解脱也不行,还是堕落寂灭边了,我还是要普度众生”,这样也可以。你要有菩提心的基础,还要有证悟空性的见解,然后再去断一切恶、行一切善。

  正如伟大的佛陀所讲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无论是修世间福报、自我解脱还是想普度众生,都要断恶行善,这是唯一的道。这个道能成为世间的道、解脱的道还是成为成佛的道,取决于你内心的见解。如果你只有世间的见解,你断恶行善了,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可以不堕落恶趣;如果你有出离心的基础,有无我的智慧,断恶行善就会变成自我解脱的道;如果你有菩提心、利他心的基础,有证语大空性的见解,断恶行善就会变成成佛的道,成为菩提果的因。

  所以,大家不要再糊里糊涂地学佛、念佛,应该首先把目标定下来,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达目标决不放弃。内心应该有坚定的信念:“无论过程多么艰苦,无论过程中要经历多少坎坷,我不达目的决不放弃!”以这样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最后一定能成就。

  “时时应细察,此身云何住”: 目标确定下来了,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言谈举止是不是在轨道上,是不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无论是立誓言还是发愿,也是一定要想好,不能随意立下誓言,不能轻易发愿。一旦立下了誓言,一旦发愿了,绝不能舍弃誓言,绝不能发空愿。你首先要观察,慎重考虑,最后再做决定。若是盲目做事,后果绝对是严重的。

  无论是选择法门还是依止上师善知识,首先要观察,自己要慎重考虑,然后再做决定。你是修小乘的自我解脱还是修大乘的自度度他、普度众生,你选择哪个法门,你依止什么样的上师或者善知识,首先都是要观察的。若观察好了,内心做决定了,愿就已经发出去了,内心里已经立下了誓言,就不能再失去誓言,不能让这个愿变成空愿,否则就是罪过,缘起也不好。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智慧。决定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不能盲目,不能糊里糊涂,一旦自己下了决心、做了决定,就必须去做,必须去完成。这就靠心态、坚定的信念,这是成就的根本。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子二、观察心之动态:

  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

  紧系念法柱,已拴未失否?

  要用正知正念的绳索,将心拴在正法的柱子上,不让它跑到颠倒的歧途上去。这是观察心的动态。凡夫的心就像疯狂的大象,因此要仔仔细细地观察:这颗心是否用正知的绳索紧紧系在正法、佛法的柱子上?若是没有正知正念来守持心,会害己害他。自己要观察:心是不是在散乱,有没有去造恶业。时时刻刻让心安住于修法当中,时时刻刻保持善念,提起正念。它是在造恶业还是在行持善法?是在邪见的状态中还是在正知的状态中?

  在前面也讲过,除了修心,没有其他可修的。心善则一切善,心恶则一切恶。要观察这颗心,调整这颗心,心态调整好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本来就没有什么事,什么事也没有,但是我们不明白,总自己找事。

  正知就是明白,正念就是让自己保持清醒的状态,我们自己要明白。现在我们有很多烦恼的事,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不明诸法的真相,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调整自己这颗心而导致的。我经常讲,都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都是自己的事。心一改变,一切都将改变。只要有正知正念,就能护持这颗心;若能护持这颗心,就能护持一切学处。

  若是要护持学处,就要护持心;若要护持心,就要护持正知正念。所以,应该用正知正念的绳索将自己的心紧紧拴在善法的柱子上,不让它跑,不让它动。

  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

  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

  “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竭尽全力精进修持一缘专注善法的等持。心里要有善念、正见,在这个状态当中,保持善念,保持正见,即一缘专注。所以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善,然后再去保持这个善。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正见,你要有正见,然后再去保持这个正见。

  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正见,所以没有正见。我们没有轮回正见、因果正见,更不懂缘起性空的这些道理,所以相续中基本上没有正见。既然没有正见,怎样去保持正见?

  我们要提起善念,要保持善念。谁都会说“行善,积德”,但什么叫善?什么叫行善?什么叫积德?什么是真正的功德?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些道理,即明理。善有世间的善,有出世间的善;有小乘的善,有大乘的善;有显宗的善,有密宗的善。你懂得这些善恶的标准,然后以这些标准去衡量自己:自己有没有善?有没有提起善念?

  如果自己有善念、有正见,就会把心专注于善念当中,把心安住于正见当中。

  “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念念细致观察我的这颗心,到底在享用善不善何种对境?这颗心是在行善还是在造恶,它处于哪种状态?这是时时刻刻都要观察的。心不能散乱,那怎样才能不散乱?若是你能提起善念、保持正念,就不会散乱,心刹那也不会散乱于颠倒的对境当中。

  对你来说,这一切的见闻觉知都有,但是在这里面不愚痴、不迷茫,明明了了,这就行了。什么是迷茫?不知真相,也就是愚痴。什么是颠倒?所谓“四颠倒”,无常视为恒常,苦视为乐,无我视为有我,不净视为清净。比如,六道轮回里没有安乐只有痛苦,但是我们却把苦当成乐了,这就是颠倒。这样迷乱又颠倒,说明你的内心是散乱的。虽然你没有想那么多的事,也没有散乱到一些粗大的外境上,自认为自己的心很专注,自认为自己的心很清净,其实也都是散乱的。

  心不能迷乱,心不能这样散乱。自己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处于迷乱的状态当中,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在散乱。若是知道自己在散乱,或者发现自己内心迷乱的时候,就要时时提醒一下自己,及时转变,这是很重要的。前面讲过,即使你言谈举止上没有什么,只要有起心动念,也是造业的,将来也要遭受痛苦,其实当下的这种状态也是痛苦的。

  子三,开许放松之时:

  危难喜庆时,心散亦应安,

  经说行施时,可舍微细戒。

  “危难”是生命有危难,对生命有损害的状态下。“喜庆”是供养三宝等欢庆节日的时候。在有损生命等的危难情况下,或者供养三宝等欢庆节日,尤其是与众生重大利益等攸息相关的时候,假设实在无法做到严格约束的威仪,则开许相应场合的举止酌情而为,诸如在布施时,某些戒律可以搁置。

  在对生命有危害、有大zai 难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则开许相应场合的举止酌情而为,行为上可能有一些不如法,也有犯戒的情况,但是实际上是不犯戒的。暇满的人身太难得了,解脱的机会太难得了,不能轻易放弃、失去,不能错过。为了保护这个生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虽然是造业、犯戒的,但也是允许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保护自己的生命,是为了修行,为了解脱,而解脱是为了普度众生,所以最终是为众生的。如果你真正能精进修行,最后能获得成就,那么你就可以利益、帮助更多的众生。到那个时候,你真正有弘法利生的能力了,这对众生的利益特别大。所以,我们保护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对众生的利益也是非常大的。在这种过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这样的事情,看似犯戒,但实际上没有犯戒;是相似造业,实际上没有造业。

  在供养三宝等欢庆节日中,可以唱歌跳舞。一般情况下,唱歌跳舞是不允许的。比如说一个在家修行人受八关斋戒的时候,是不能载歌载舞的,否则也会犯戒;出家人平时也是不能载歌载舞。但若是为了供养上师三宝,也是可以的。不是自己想唱歌,也不是自己想跳舞,不是在放逸的状态下,而是为了赞扬上师三宝,这是可以的。表面上看似犯戒,是相似犯戒,但实际上不犯戒。

  为了保护众生的生命,比如说今天有人追杀动物,动物往东方跑了,若是猎人问起“动物往哪个方向跑了?”,你可以说“往西边跑了”。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打妄语的,但是为了保护众生的生命,这是允许的。

  在大乘佛法里,身三种恶业、语四种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在生命遇到危害的时候,或者为了供养上师三宝,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这些都是允许的。

  第一,必须没有自私自利之心,这是根本。小乘里身三业、口四业都没有允许的时候,因为小乘修行人没有断除自私自利之心,所以不允许。而大乘佛法就不一样了,一位大乘修行人必须要断自私自利。前面讲过,发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进入大乘的标准,你若是没有发菩提心,就入不了大乘法门。若进入大乘法门,就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要去除自私自利,这是基本的要求。

  第二,既然没有自私自利,那就是完全为众生的,因此还要看对众生的利大还是害大,利大弊小的情况下是允许的。

  如果对境是个人,就看这样做对他利大还是害大。如果暂时利大,最后还是害大,就不能做;若暂时有害,但最终有利,就可以做。

  如果对境是在个人和众生之间比较,就要看对众生利大还是害大,在对众生利大害小的情况下可以做。

  现在很多人也说:我是为了众生,我是为了对方,喝酒是为了众生,我做某某事是为了众生。你要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没有自私自利?然后看对众生利大还是害大?如果对众生只有害没有利,你这是害他,不是利益他,所以不能做;如果暂时有伤害,但究竟上有利益,这样就可以做。比如,有些人信佛,但是家人不信佛,很反感,也会说一些难听的话,这是造业的,但是你自己要坚定信念,要坚持,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这是绝对没有错的。若是自己的信念坚定,就非常有力量了,慢慢地家人都会理解,甚至会跟着你学。你跟他们硬碰硬是没有用的,随便他说,他反对就反对,自己尽量不让他说,尽量不让他反对,好好表法,但是你自己的意念不能改变,自己的信念绝对不能动摇吗,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为什么在这些对境当中,在这些众生面前,自己总遭遇障碍?为什么总影响不了这些众生呢?因为自己信念不坚定。如果你信念非常坚定,谁也没办法,只能跟随你。我们要恒顺众生,但是该随顺的时候要随顺,不该随顺的时候不能随顺。为了某某人、某某事而失去自己的信念、放弃自己的修行,这是错误的。

  思已欲为时,莫更思他事,心志应专一,且先成办彼。

  如是事皆成,否则俱不成,随眠不正知,由是不增盛。

  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修法,首先一定要仔细观察,慎重考虑,然后再决定,决定了以后就要做。做的时候,一定要按程序、按次第,一步一步来。

  我们现在修大圆满法,它分前行和正行。前行分四外加行和五内加行,先修四外加行,再修五内加行。大圆满正行也有正行的前行和正行的正行,我们现在讲的三特加行也有共同的和不共同的,目前所学的这些内容都是显密共同的,此外还有大圆满正行特有的三种加行,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修。如果不按次第学修,学这个又学那个,修这个又修那个,最后什么都学不成,什么都修不成。

  我们选择法门、学修经论也要按次第。你自己选择一个法门,然后死心踏地地去修。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盲修瞎炼,东跑西颠,最后什么也修不成。自己可以选择法门,主要是选和自己的相续相应的法门。即使法再殊胜、再高深,若是和你的相续不相应,你是不会得到利益的。所以,要选择相应的法门,自己能受法益,能消化,这就是和你的相续相应,说明这个法对你来说是最殊胜的。

  其实法门是平等的,所谓的殊胜与不殊胜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若和自己的相续相应,对自己来说就是最殊胜的;若是和你的相续不相应,得不到这个法的法益的话,对你来说就不殊胜。你的内心改变了,烦恼减少了,这叫受到法益。选择法门时,不必区分这个法高还是不高,主要对自己而言是最殊胜的。法本身是平等的,法门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的根基和意乐不同,不同的根基和意乐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这叫法门。法门都是殊胜的,但是对个人来说有殊胜与不殊胜,若是和自己的相续不相应的就是不殊胜的,和自己相续相应的就是殊胜的。自己选定了法门,就要一心一意地学修。

  依止上师善知识也是有次第的,首先要观察,然后再依止。你可以观察,找到一位合格的、与自己有缘的上师善知识。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们本身是平等的,但是众生缘分不同。寻找和依止上师善知识,是要靠缘分的。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有缘分”。有的人说自己梦到的,有的说一见面感觉很好……这都不一定,梦是假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什么是“和自己有缘分”?他能调伏你、引导你,甚至能让你开悟,让你见性,这就是和你最有缘分。他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有没有这样的收获,你自己可以判断。通过观察,他是具德的上师善知识,是和自己有缘的上师善知识,你自己可以这样选择,然后就要好好地依止。

  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自己先考虑好,然后再去做,做的时候一定要按程序、次第去做,这也叫具有正知。若是具有正知,心里的烦恼不会增长。若是自己没有这样明确地进行选择,也没有按程序去做,就是失去了正知。如果失去了正知,随眠烦恼将随之而来,随之而增长。现在很多人学这个修那个,今天跟这个活佛学,明天又跟那个活佛学,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失去了正知,内心的烦恼也就随之而增上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