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归心语】

【西归心语】


伤害你的,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有一个人,在下雨天搭乘公车,车上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一般。在不耐中,他突然觉得某个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他本想转头对那不知轻重的人还以颜色。但车里实在太挤了,他根本无法转身。当车子摇晃时,那雨伞尖就刺得更重,他心中的怒火逐渐升高,心想等一下非好好训斥对方一阵不可。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大站,下了一些乘客,他终于有了回转余地,愤怒地以皮鞋顶开那刺人的雨伞尖,并转身以最严厉的表情怒视那个「不长眼」的乘客。


  结果他发现对方竟是一个盲人,刺到他脚踝的并非他想象的雨伞尖,而是她的拐杖!他心中原本难以扼抑的一股怒火突然消失无踪,而脚踝似乎也不再那么疼痛了。


  为什么整个感觉会突然转变呢?

    没错,是想法变了。表面看来,这个人的愤怒是起因于刺痛他脚踝的「那个人」,但其实是来自「这个人真鲁莽又无礼」的想法。


  所以,当他发现对方是个盲人时,他的「想法」变了,随之「感觉」也就转变。


  《庄子》中有一则故事,大意是这样:

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有一个人划着船逆流而上。突然之间,他看见一只小船顺流直冲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的船,他高声大叫:「小心!小心!」但船还是直接撞了上来,他的船几乎就要沉了。于是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口无遮拦地谩骂。但是当他仔细一瞧,发现是条空船,于是气也就消了。


  如果你被楼上的人洒了一身水,你很可能会对他大声叫喊,甚至大骂。如果天空忽然下雨把你淋湿,即便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也不会大发雷霆。


  所以,你惭惭会懂得: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会伤害你,伤害你的是你自己对事情的想法与看法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11-12 11:43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禅是自我的回归


  居士:师父,我对参禅很有兴趣,您能教我禅修吗?


  懒云:那你认为什么是禅呢?


  居士:就是坐在那里打坐,然后得五眼六神通,再然后就去帮助别人。


  懒云:哦,那不是禅!


  居士:那我们学佛不是让众生离苦得乐吗?


  懒云:禅是自我的回归,是找回失落的本我。至于帮助众生,那是本我的自然妙用。禅不是打坐,禅不离打坐。打坐是入禅的门,进到门里,坐与不坐都是剩话,禅是要你放下,放下、放松,最后是本性的放任。


  居士:放下就行了?


  懒云:为了放下,让外寻的心回归,那就要从戒定慧入手,戒是篱笆、是围墙、是防火墙、是杀毒软件,没有戒的守持,凡夫的心就容易受到外境的诱惑干扰。


  居士:哦,定慧呢?


  懒云:有了戒的守护,心灵之湖就没有风雨的搅拌,湖水就宁静,污泥杂质就沉淀到水底了,湖水就清澈见底了,这就是定!沉淀的过程不要急,要耐心,不要无谓的用功,这就是定的微妙。当湖面清澈了,没有波浪了,那时候天上的月亮就在湖面映照清楚印现,这就是慧!


  居士:可是我只守五戒,够吗?


  懒云:哦,其实五戒是一切戒的根本,如果说到修行本质,一条戒就够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居士:那周围的事物会影响我的情绪,这也不行吧?


  懒云:如果心还被情绪外境干扰,那就永远入不了禅,就永远见不到本我!


  居士:那关键是什么呢?放下一切,不就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了吗?

懒云:关键是定:镇定,安定,临危不乱,处乱不惊的定,没有这个功夫,你就会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没有这个功夫,你的智慧就会被污染。放下不是放弃,放下是要你尽力做事,做了就不要计较结果,不要在乎得失,放下是一种解脱,是一种豁达!所以,修禅看起来简单,真正做到的不多。很多人几十年修禅最后依然不能登堂入室哟。


  居士:那要修好久呀?


  懒云:如果能够彻底放下,当下打破知见情识,当下就能明心见性。否则,几十年枯坐,依然不能云开见月。


  居士:这个彻底怎么讲?


  懒云:就是无心:十方真教体,清净在声闻,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居士:清静在声闻?


  懒云:虽然声音入耳,但听而不闻,好坏美丑都不要往心里去。


  居士:这样心就空了?

懒云:心本来就空,不需要你另外空,只要不计较,不兴风作浪,自然阳光明媚!所以,万法本闲,唯人自闹。


  居士:那要天天打坐吗?


  懒云:打坐是基本功。但过份死执打坐也是障碍,禅是活泼泼的,不能用死功夫。


  居士:那什么也不做?守戒就行?


  懒云:呵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有很多要做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万事不顺皆因福报不够


  当人现有的福分超过所能承受的福分时,一点小事也会镇不住,也就是会产生抑郁、自杀、忧愁、斗诤、烦躁、悲伤、绝望、怨恨、指责等情绪。某段时间没有福报,即使拥有很多财富,也感受不到快乐。福报不足的人,好比一锅汤,遇到些许小困难,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锅汤,整锅汤都坏了。


  福报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进大海,海不会被一江水转污,相反能把它转清,让自己更强大,纳百川而成百谷王。


  彻底消除一切问题的方法,就是增长福报。


  比如在外吃饭不方便,不用抱怨吃肉的餐馆多,吃素的餐馆少,是因为自己的福报不够!福报够了,想怎么吃自然就有。


  参加一些世俗的肉菜宴席,不用怀疑,也是自己的业障才会被邀请参与其中,因为里面的种种肉,都或多或少曾经与我们有缘,或是我们往世的亲友,所以建议为宴席当中的所有众生回向。


  想买房而买不到的人,不用抱怨房价高,或抱怨种种不公平,是自己的福报不够!不用抱怨菜价贵,不用抱怨即使素菜也有种种农药或转基因之类的,福报够了,天天吃有机绿色素菜都没问题!


  生活在城市,每天“享受”污染的空气,拥堵的车流,不用抱怨,也是自己的业障,福报不够生活在惬意的环境中!想升职而无法如愿,不用抱怨别人有后台或种种不公,是自己的福报不够!


  买股票会亏或迟迟不涨,不要抱怨机构或种种不公平,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业障,没有福报。否则应该买什么涨什么!


  想修行而没有好的、清净的环境,不用抱怨,知道是我们的业障,还没有福报享受更好的修行条件。


  不用抱怨事业不顺、家庭不合,等等等等。


  如果业障够小,福报够大,你就应该是事事如意,心想事成!


  福报升上去了,生活自然会好,自己的想法、爱好、追求也会跟着改变。


  福报在哪个层次,心量就在哪个层次,追求就在哪个层次。


  没有福报而说自己心量大,那是吹牛的。


  一百个亿砸来稳如泰山的企业家,心量自然比一个亿就被砸得心跳贪婪的企业家心量大。


  福报不够,就会镇不住人、事、物,比如镇不住上司,镇不住下属,镇不住配偶,镇不住考试,镇不住姻缘,镇不住工作,汇聚不了人气……于是产生种种问题。


  打个比喻:把福报提升上去,自己就像一颗大星球。小星球根本转不动你,而且你可以转小星球。小星球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


  不顺就是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把这个不顺镇得住,压得下去,有福压众恶。


  开个小店,生意很好,福报镇得住。


  小店做大了,小伙计都不听话了,客人也少了,不顺的麻烦多了,这是福报不够这么大,镇不住了。


  做上司,下属都不听话,福报镇不住。


  做下属,上司随意指责你看你不顺眼,你的福报比他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喜欢一个对象,他老给你冷脸,你压抑,觉得不平等。他的福报比你大,所以是他转你,你围绕他转。


  我们都知道大星球引力大,转得小星球都跑来旋绕,福报就是这个引力。


  找工作,老找不到,老找不成,这段时间福报不够。心里抑郁、悲伤、痛苦、想自杀,这段时间没有福报了。


  一个工作,别人做都很顺,不出问题,自己去做,毛毛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福报太少,镇不住这工作。


  家里眷属斗诤,爸妈、老婆、老公、孩子、都有很多问题、很多烦恼,这是他们和自己的福报都不够了。


  福报不够,直接住到地狱饿鬼位上去互相对待和感受生活。


  福报不够,就像一根小芦苇,业风一吹,就东倒西歪。


  福报够大,就像一座山脉,业风吹也不动,这就是镇得住。


  福报并不仅仅是以金钱房子好车来计算的,因为一切都是福报,包括禅定也是一种福报,生活中常见如下棋、书法、专注等等是增长禅定的,禅定代表的福报。


  举个例子:


  有个人看到宝马车,得不到宝马车就为此痛苦,那说明这个人的福报最大也就只有宝马车那么点大,心量也就这个宝马车这么大,追求也是这个宝马车这么大,因为这个宝马车就能转他,让他心动。

福报超过这个宝马车,他就会觉得“宝马不怎么样”,宝马车不能引他心动;福报超过海滨别墅,他就会觉得“别墅也不怎样”,别墅不能引他心动;福报超过比尔盖茨,他就会觉得“我的财产全捐了算了”,一百亿放面前也不能引他心动。福报超过对方,他就会觉得“这个人很一般”,放面前也不会引他心动。


  因为什么?量大福大,福大量大,心量扩大了,胸怀宽广快快乐乐积极进取顺遂无碍。如果你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却说自己的心量像菩萨那么大,那是吹牛的。


  有的人以为我不求福报,只求开智慧。但是福报求不到,想开智慧?不行!你的福报有了,就把福报转换为智慧了。


  佛经上说有个国王,有五个王子。第一位王子智慧第一,第二位王子工巧第一,第三位王子端正第一,第四位王子精进第一,第五位王子福德第一。这五个王子都认为自己是第一,谁也不服谁,都夸耀自己的长处。最后谁第一呢?


  佛告诉大家:当年智慧第一的王子,是舍利弗;当年工巧第一的王子,是阿那律;当年端正第一的王子,是阿难;当年精进第一的王子,是输轮是;当年福德第一的王子,是我。当时你们都以为自己的长处智慧,工巧,端正,精进是第一,但是你们都不如我,我福德第一,我成了佛,你们成了我的弟子,依佛得度。


  那么为什么不是智慧第一呢?


  因为智慧也是从福报转化来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分福气享三分


弘一法师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的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

    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1920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1911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的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呢?”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禅,不是理论,禅是生活!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欢喜。


  无德禅师告诉她说:“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用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禅,不是理论,禅是生活,生活里有禅,就会法力无边,在人人尊,在处处贵,有禅,人生前途无往不利!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们常常会生气,你知道生气也有四种境界吗?




    人与人,性格差异,素养有别,思维错落,或利益攸关,彼此矛盾,生气难免。而面对生气,表现层次不同,境界不同,其迹象和后果也截然不同。


  生气的第一个境界是你气,我也气。


  平时,你惹我,我惹你;或他人挑拨,你急我也急,你气我也气,你摔罐我摔盆,你初一我十五。为了争面子,要自尊,彼此互不相让,愈演愈烈。裂痕越气越深,情感越伤越重。是同事容易对立,是朋友容易分手,是邻里容易结仇,是夫妻容易决裂,甚至彼此会嫉恨终生。等落个两败俱伤的境地,已悔之晚矣!


  生气的第二个境界是你气,我不气。


  这有两种表现形式:或因我有涵养,有气度,不斤斤计较;或用刺激、嘲笑的方式,故意以不气的态度伤害对方。前者往往是稳住了自己,忽视了对方,把对方气歪了,得罪了,甚至已积怨成仇了,自己还忘乎所以,浑然不知。后者是将自己的快感建立在他人的伤痛之上,更易结怨,更易对立。一时图痛快,伤人过甚而遭报复时,其下场亦可悲也!


  生气的第三个境界是我不气,也不让你气。

中拯救出来,达到互谅互让、和好如初的境界。实现这一境界,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对方的处境和苦衷;学会自我反省,多想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学会顾全大局,不图一时一事;学会吃亏忍让,以言行打动对方;学会设台阶,下台阶,不计前嫌。只有这样,彼此才易化干戈为玉帛,岂不善哉?


  生气的最高境界是你我都不气。


  生气,具有规律性,又具有突发性,且生气的对象、诱因、背景也是复杂多变的。即使彼此有高尚的品格、超凡的气度、丰富的阅历、虑事的缜密、运作的技巧、完善的沟通,也只能在一时一事上容易做到无气可生,皆大欢喜。而双方终生相伴,或各自融入社会,与他人相处,达到永远无怨无气的境界,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啊!但拥有这一境界的人,哪怕是暂时的,也是幸福的、可贵的、令人敬仰的!
  你我矛盾了,冲突了,先做到自己不生气,再想方设法把对方从生气的泥潭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