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归心语】

从今往后你不会再觉得痛苦了!


    佛问小波浪:“你怎么不开心?”


  小波浪说:“我好痛苦呀!其他的波浪那么大。而且我看到其它波浪那么有力量,而我却偏偏这么软弱,唉……”


  佛说:“那是因为你没有看清楚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才有痛苦嘛。”


  小波浪疑惑地问:“我不是波浪吗?如果不是,那我是什么?”


  佛回答说:“波浪只是短暂的现象,其实,你根本就是水!”


  小波浪:“水?”


  佛接着说:“当你认识清楚你的本体就是‘水’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为波浪形体而迷惑,那么,你就不会再觉得痛苦了。”


  小波浪恍然大悟,开心地说:“我明白了!”


  人们看浪花,大浪与小浪没有什么分别,没有哪一个更荣耀。可是同样的问题反映到人类世界却变了样子,人们在本无所分别中妄取分别,又在这种妄取的分别中妄受烦恼。


  佛说众生为可怜悯者,就是可怜在一切众生执着于短暂虚妄之相,全然不知自己是水的一分子,只是应自然之规律而起、灭,无所谓高、低、贵、贱、美、丑、好、坏,一切浪花终究回归水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伤心自己伤心,岁月负责超度!

    人生是一场历练,经历着那么多的忧、愁、悲、欢!人生不是一场愚顽不化,那些岁月的更迭,光阴的流转,时时刻刻都是一种检验与锻炼。


  活来平生多烦忧,就在于能不能清醒地分清人生的客观和心头的体会,距离就在一念之间。


  有句俗语这么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与别人无关,恰恰是说的自己走过人世间,经历着人生的忧患苦涩,考验的是自己对人生的信心和信念。动与不动之间,经与不经之间,是否能够做到——坚定与从容!


  每个人对人生都在做着思考,并不是人生的伤痛促进着谁去觉悟。纷纷扰扰的烦恼,往往干扰了人生的选择。所以说人生的艰难不在于前方多遥远,而在于自己的不坚定。人生的痛苦和孤独,不是生命的意义,需要用一种冷静和睿智,一遍又一遍的提醒自己:


    安静,平静,心静。

浮生一场,活的不是烦恼不休,更不是一场疲倦和悲观,生命中的那些放下,是一个人必须要去认识到的,而且能够自觉的去摆脱那些人生中没有价值的负重与牵绊,活出人生的价值与向前的风景。


    生命注定要经历那些挫折与低落,但那又如何?开阔生命的视野,活出胸襟的透脱!


  生活的禅法,在于对人生一次又一次更新的认识。用一种内心的开阔,来观察这世间的花开花落,让生命充满一种坚强的生命力。岁月过往,活出与以往不同的人生感悟,更活出人生的一种心平气和。


    随它所有的过往,岁岁飘零,来到这个世界上,体验的就是这一场的从容。


  清醒的认识烦恼的面目,伤心自己伤心,岁月负责超度。


    人生向前,路在何方?这是一种从困惑到坚持,从悲观到希望的一种信心。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生命的心路历程,从那些彷徨与焦虑中突围,活出人生的宽阔与高远。生命就是一种不断的去发现,那些曾经的过往,欢也零星,悲也零星,化解人生的悲哀与惆怅,分享人生的信念与感受,一生去珍惜。


  生活在日常的纷扰中,东奔西走的辛苦,是一种对生命的历练。开阔着视野,拓宽着胸襟,珍惜这相遇,悲悯这错过,坚守人格的从容与率真,恪守生命的淡然和释然,安静的活在自己经过的旅程:


    遇缘随缘,惜缘了缘。


  生活的禅法,在于一种自我提醒,不必拘泥于遭遇生命里那些磨砺与痛苦,不必要去挑剔与分别,所遭遇的考验,都是生命的重重妙义,所有的坚持和超越,才是自己生命的柳暗花明。


  生活的禅法,在于为生命提供一种化解烦恼的动力与能量,不去分别所有的遭遇如何的不恰当,而在于提醒自己如何去运用一种恰好的态度,恰好的理解,恰好的协调,和恰好的安排。


  人间景色依然是:风过垂柳千万丝,一一入人眼底,一一过心头,恰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解脱!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有一次,赵州禅师和弟子文偃禅师打赌,谁如果能够把自己比喻成最下贱的东西谁就胜。


    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头驴子。”


    文偃禅师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禅师又说:“我是屁股中的粪。”


    文偃禅师不甘落后说:“我是粪里的蛆。”


    赵州禅师无法再比喻下去,反问说:“你在粪中做什么?”


    文偃禅师回答说:“我在避暑乘凉啊!”


  我们认为最污秽的地方,而禅师们却能逍遥自在。因为他们的心洁净无比,纤尘不染,所以任何地方都是清净国土,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解脱。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释尊在《维摩诘经》里告诉宝积菩萨的一段话。当时,弟子舍利弗听后,心中纳闷想着:娑婆世界充塞着烦恼与污秽,若是心净则佛土净,难道因为释尊的心不清净,才招感这个不清净国土吗?


    释尊知道舍利弗心中的疑惑,就跟舍利弗说:“好比盲人看不到日月,但这不代表没有日月,而是盲人的眼睛出了问题。同样地,众生看不见净土,是因为众生内心充满了妄想、烦恼,所以看不到净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怎么到现在还把那位少女抱在心里呢?


    最是平常最神奇,说出悬空人不知。好笑纷纷学道者,意中疑是又疑非。


  有一位很出名的禅僧叫坦山和尚。有一天,坦山与友人一同去拜访一位道友,他们行经一条小河,河上无桥,所幸河水不深,可涉水而过。


    此时有一少女站在河边,坦山见状就上前问少女说:“你要过河吗?”


    少女不好意思地说:“我正想过河,但不知要如何渡过!”


    坦山马上卷起衣袖,将少女抱起疾步过河。过河之后坦山放下少女,少女连连道谢,高兴地离去。


    坦山与友人继续往前走,友人捺不住心中的不解,问坦山:“身为一个出家人,怎么可以随便地把女孩子抱在怀里呢?”


    坦山笑着说:“我早就已经放下刚刚抱着的那位少女,你怎么到现在还抱在心里呢?”


  平常心是


    那什么是平常心呢?正如《金刚经》中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当我们了知万法无常生灭后,自然能够不执取,进而达到“平常心是道”的意境。然而,这种泯除了一切世间执着相的平常心,若未经历一番真修实证,是不容易体悟的。那些习于“口头禅”、光说不练的人,也只能停留在头脑、知道层面不断地臆想、推测,却得不到真实法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需要时时刻刻担心烦恼!

    何必眉不开,烦恼无尽时,一切命安排,当下最悠哉。


  在冷飕飕的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面的落叶。随风飞舞的树叶,常让小和尚头痛不己。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通通摇下,这样就不用每天辛苦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真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和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但是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


    这时候老和尚过来了,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啊!”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做人不需要时时刻刻担心烦恼,更何况未发生的事情。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烦恼、心念随着需要处理的事情接踵而来,总是无常生灭。诚如“欲知前世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来世果,现在作者是”。我们该了解命运不是用担心或烦恼就能摆脱解决得了的,我们应以坦然的态度去承受苦难,以更开朗积极的态度活在当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难道坐禅就可以成佛吗?


    坐禅成佛心中病,磨砖作镜眼中眼;一破牢关金锁断,等闲信步便归家。


  道一法师在唐朝开无年间来到南岳般若寺,他不看经书,也问佛法的道理,只知道整天打坐参禅。


    有一天怀让禅师就问他:“坐禅的目的是什么?”


    道一就回答:“想成佛。”


    怀让禅师什么也没多说,只是拿起砖瓦往一块石头上磨去。


    道一觉得很奇怪:“磨砖头做什么?”


    怀让禅师回答说:“磨砖成镜啊!”


    道一听了觉得很可笑:“磨砖哪能成镜呢?”


    怀让禅师进一步问他说:“既然磨砖不能成镜,难道坐禅就可以成佛吗?”


    道一困惑地问:“那要怎么做才对呢?”


    怀让禅师回答:“就好像牛拉着车子,如果车子不前进,你是打车子,还是打牛呢?”


    他接着又说:“禅,并不只是坐卧的一种形式。如果你想成佛,佛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形相。你这样根本无法通达佛法的道理。”听了禅师的一番开示,道一终于恍然大悟。


  梵语“禅”,汉译为静虑之意。即:静息念虑的意思。修禅不应执于名相,更不可往于名相,应将禅修所体悟的定境融入生活当中,这种“理上修,境上磨”的修行方式,正如六祖慧能所言:“佛法不离世间觉”,佛性人人本具,只要了悟本心,所谓“即心是佛”,当下便能受用如诸佛般的快乐无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