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是上师法王如意宝最殊胜的补处之一——龙多活佛、秋吉尼玛活佛的前世,也是列绕朗巴大师的大法主,也是多竹千仁波切的大心子。尊者守持戒律清净圆满,并精通显密经续论典,也示现获得了光明大圆满的成就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宁玛派高僧。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

“往生”指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关要”是成办此事的关键要素。“关”是一道关卡,“要”是要害,能过去就到了彼方,过不去就留在此方。这条路是在心上走的,它的关要在于自己,“外支”弥陀已成,以内支是否具足来决定能否往生。
“外支”指阿弥陀佛的智悲力已经圆满成就。往昔五劫结成大愿,无数劫积累福慧二资粮,十劫前圆满成佛,愿海的一切内容都无余实现。或者想,弥陀是法界藏心,以一切种智遍缘法界一切众生,如观掌中酸果;他的慈悲见一切众生如独子,不忍心众生受一点苦,必然与乐拔苦;他的力量能无碍入一切众生心,只要众生具有信心等就立即拔济。像这样,弥陀愿海的一切承诺全部实现了,有最极圆满的智悲力。
接着要知道,往生是一个缘起事件,内因外缘和合才能成办,因此,关键在于我们自身是否具足因缘。因缘非常多,归摄起来在扼要处说有三个,叫“信、愿、行”,次第是由信起愿,由愿实行,由行而满所愿证所信,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所说。
现在要知道,往生的关要是在自身上发展出信、愿、行三个要点。其他名词也会说到胜解、欲和精进修善,或者信、欲、勤三字诀,这是一个缘起链上的不同表达。信和胜解同义,愿、欲、好乐、志同义,精进行善、修净业或者行同义,这样就能贯通。再缩减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愿和修善。既然有愿就有信在里面,或者有胜解驱使他发切愿,所以,“愿”字里摄了“信”字,它代表眼目、见解、智慧,代表内在驱动的缘起。有时说“信、愿”两字,有时说“愿”一字,都是一个内容。如果再缩减,用一个字来代表往生关要的话,那就是“愿”。因为有切愿必定有深信,愿修出来了,信一定在里面,而且,以愿的驱使决定会发起实行,因此,说到最简单,往生的切要就是一个真实的愿。
又要知道,成办往生是两厢情愿的事,一定要愿愿相合,这是它的要点。阿弥陀佛一方有救拔众生出苦海、往生极乐净土的大愿,也有让众生到净土后圆满成佛、普度无量众生的大愿,这是他建立净土的初衷。首先要知道,弥陀因地看到十方世界的众生非常可怜,落在生死里出不来,因此要建立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极其胜妙的净土,他要成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他发明了无上如意宝——六字名号,实现至心信乐、欲生彼国、下至十念都能往生的极其简易的方法,只要众生信他,愿意生他的净土,念他的名号等,临终就被摄到了净土,一生净土就脱离了轮回。所以,阿弥陀佛的愿望是拔济我们出轮回、生净土、得解脱,这是他的第一个大愿心。对我们来说,一定要有出离心,否则自己不想出去,特别耽著轮回,那佛也没办法勉强。
其次要体会阿弥陀佛一乘悲愿的内涵,他要摄持一切众生普皆成佛,这是佛的本心。他不想让我们只得到阿罗汉果位,而是让众生到净土后都进入大乘大义门,念念增益无量菩提善根,迅速完成普贤行愿,之后分身到无数刹海里拔济众生,来完成智悲力的伟大事业。为了顺应佛的殊胜大愿,自己要发菩提心,普摄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国;在极乐世界成就后回入生死界,利益无边众生。有了这个愿,就跟阿弥陀佛摄我们生净土成佛的愿合在一起了。
这就知道,所谓的愿,要有结合净土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这就和佛摄我们解脱成佛的愿相合了,叫做“两厢情愿”。当自心的愿和佛愿相合时就决定得到拔济,这是缘起的大道理。因此,往生关要就在修这两种愿上面。
“修心”是针对不定聚而言。如果是决定聚,就像“三个半包子”的故事那样,有些人一听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等就死心踏地,不愿待在这个世界,一心往极乐世界走,想去净土成佛、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心恒常猛利,这叫做吃最后半个包子,是由前面三个包子的基础而来的。这类人前世熏习了很好的善根,一触发就发得出来,他是净土的好根器。这里是针对不定聚的人来说的。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修净土不必要修心。要知道,信愿是慧行,要通过思维等来发展。对不定聚而言,自心在信愿行三方面还非常欠缺,尤其信愿上不能恒常猛利。没达到深信切愿的地步,往生就不会决定成办,而往生的根源又在信愿上,因此,怎么修心把信愿发展出来,使不定聚变成决定聚,是这里说的最关键的内涵。
大师亲见了心上怎么发展出对苦谛等的胜解,发起对娑婆秽土的厌离;怎么发展出对释迦佛圣教量的胜解,出现对极乐净土的欣求,像这样,非常清楚发信愿的方法,能直接指示我们怎么修。然后说到,在信愿的驱使下,怎么步入精进修善品的轨道中。对于信、愿、行或者信、欲、勤或者胜解、欲、精勤行善的缘起机制、心上的生起规律非常清楚,直接作指点,就叫“直指”。
再者,在共小乘出离心的内涵上要修共大乘的菩提心,怎么在前行的基础上建立大悲心、取佛果欲来生起菩提心,对这个修心机制也非常清楚,能给我们直接指点。如何基于对释迦佛教量的胜解,发展出对超越世间的净土殊胜境界的深忍信,从而一心一意地走净土这条易行道,对这个修心的轨理也非常清楚。之后直接指示我们,单凭自力在秽土成道和兼仗佛力在净土成道有什么区别,教导我们明辨其中的难易,就会出现唯一求生净土的决断心。像这样,把出离心、菩提心和深信佛的力量、有超越世间的清净境界,从而发展出的修易行道的欲心配合起来,就出现了一心求生极乐世界的愿力。这样看清楚了在心上如何发展信愿行的轨理、修净土正因的方便,直接为我们指示出来,就叫做“直指”。

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
祈请完全成熟我相续

西琼大师首先虔诚地敬礼上师无量光怙主,祈请上师阿弥陀佛加被自己的相续完全成熟,由此来利益一切众生。
由于达到了障碍无余清净、功德无余圆满,高出一切之上,而且授予自己解脱、成佛的利益,因此称为“上师”。由于阿弥陀佛以光明摄受众生,成就了普照无央数世界的大光明,故称“无量光”,光明具有无边的德,能使具信者得安宁、得智慧、得清净、得福德、消罪业等等。他面向从地狱罪人到十地菩萨之间全法界无量无数的有情,通通摄持他们成佛,故称为“怙主”。以这样忆念功德和恩德,身口意三门恭敬地作礼敬,称为“敬礼”。由敬礼就打开了加持之门,也就是自心诚敬的缘故,能领到上师无量光怙主的加被。
之后祈请彻知彻见的阿弥陀佛当下加被我的相续,让它完全成熟。也就是无碍的佛力注入心中,能带起自心无边的功德,信心、愿力、智慧、慈悲、福德、神通等等无余成就。
以下西琼大师将向我们讲授往生西方净土的重要道路。

此处,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首先要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然后给予教授大小乘圣教的圆满正法,要在领得此恩德上实做。

“励力寻求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把往生看成解脱、成佛的极殊胜道路,对它的利益产生了胜解,特别努力去寻求。有这种志愿的人该怎么做呢?先要领到上师善知识的恩德。领到怎样的恩德呢?首先得到他的欢喜摄受,然后他传给你大小乘的圆满教法,这个恩一定要领到。
什么原因呢?往生极乐世界是成佛的捷径,首先要通过听闻等明白整体、圆满的大小乘道的走法,对这些生了定解,再配到净土上,就会明白怎么走这条路。也就是,小乘道应具的支分,暇满、无常、业果、苦以及它上面的每一分等等,怎么在自身上修;合到大乘道里,愿行菩提心又怎么修等等,对于完整的修道次第要有所了解。成佛需要圆满的因,这个因要在自身上圆满地发展,而发展又有一定的次第,这就需要过来人或者深达如来教法的善知识来传授,才能在自心中引生定解。所以,首先要在善知识处领到明白大小乘圆满教法的恩德。

对于彼上师,以意乐——信心以及加行——承事的作业,于三门上不松懈地做来如理亲近。

怎么来领恩呢?弟子的心和上师的心相应,在缘起上才能领到法教,心意才流得过去,不是凭世智辩聪、技巧能力等能领到的。
有人想:不是有书吗?我也能看懂,我比上师讲得还好。
其实,这没有真实利益。佛法都是心上的,如果没有信心、恭敬以及三门令喜的承事,心和心就不可能相应,反而起骄慢、诽谤、不敬等的重大过失。
所以,对于传授圆满大小乘教法的善知识,要用信心、恭敬为主的华严九心的意乐,以及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等加行上的承事(“承事”是广义的),在身口意三门的依止上不松懈,更不允许骄慢、狂妄、起邪见、感觉无所谓等等,要用这样的心和行为来如理亲近。以这个缘起,就使得自己在道上没有障碍,能迅速得到如来圆满教法的密意,迅速趣入修行。这是道的根本,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根本。
这里的“上师善知识”,特指能教授我们圆满成佛之道的方法,并指示如何结合往生西方净土来成办佛道的善知识。缺善知识是不行的。我们就像在旷野里盲目奔走的小孩,不知道目前的处境以及要趣往的净土的情况,也不知道怎么从轮回泥潭里拔出,将心归向极乐世界,又不知道怎么来修持可以逐步趣向净土,最终圆满完成,这一切都需要善知识来指点。
譬如,如果善知识没给我们讲授外前行——暇满、无常、轮回苦和业果的话,我们根本不知道追求世间全是魔障,心不可能从中抽出。尽管口头说大话,“我要成佛”“我要即生开悟”等等,实际心心念念处在现世法里,如果没有善知识传授暇满、无常,就不会退掉耽著现世的心。对于轮回也非常无知,需要善知识讲授轮回里的各层苦难,下方三恶趣怎么苦,上方修罗、人、天怎么苦,才知道轮回完全是苦性,毫无真实安乐可得。或者要向我们介绍人间八苦,我们才知道从头到尾都是苦的。又要为我们解释苦苦、坏苦、行苦的体性,我们才会得到“有漏皆苦”的定解。如果没有善知识这样传授,我们根本发不出往生净土“厌”方面的意乐。
再者,如果善知识没有向我们讲授怎么发展大乘心,我们的大乘善根就无法萌发,根本不知道以推己及人之心,把轮回苦放到一切众生上去看。知道众生是我母亲,对我有大恩,他们如今都和我一样陷在轮回苦海里,每当念恩时,就想到我不能不报恩,那太恶劣了,无数有情都在轮回里受这么大的苦,我怎能坐视不管呢?这样才能发展大悲心,由大悲意乐会挑起将一切有情安置于佛果的重担。如果没有人这样宣说,大悲心起不来,那大乘的根就没有了。再者,如果没有善知识向我们开示解脱利益——真正的寂静、安宁,以及佛果的利益——无上圆满的功德、有救度众生的圆满能力等,我们怎么发展出求解脱心和求佛果的心呢?这些都要善知识来教导。
有了这些教授后,再向我们说明,为什么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能迅速达成解脱和成佛。这就要宣说《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等经教,我们才知道共道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怎么配在别道的西方净土法门上来修。诸如此类都要有善知识的指点,再往上还有很多层面。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总之,这些方面都要依靠善知识,如果没有具功德、通经教等的善知识指点,我们很难得到密意。为了这一点,自己要发出大的诚心,以念德、念恩来具足信心、恭敬,之后做出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的行为。这样和善知识的心契合,他心中的法才能传到你这里,你才会明白佛法,这不是靠自己的骄慢、能力能得到的。善星比丘能讲十二部经,提婆达多能力超群,他们在佛法上不但没成就反而堕落,这就可见自心必须具备德相才能获益。佛法是师徒相传的,自心要有合格弟子的内涵,否则绝对不可能成办。懂了这以后就知道,从前面开始就要如理亲近善知识。

而在暇满的身所依这种体性上,为了摄取实义,对于道基的护戒以及积集资粮、净除罪障任何大小善根,都需要发起精进后实修。

接着从暇满开始,由胜解、欲、精进——心上的发展次第着手修心。胜解,指了解到暇满的身依难得、义大,超过十万如意宝,对它的稀有、殊胜价值,有一种不可夺的理解或认识;由此会发起取心要欲;以取心要欲推动,就会对于护戒、积资、净障等任何大小善根精进修持。这是它生起的道理。

从胜解出取心要欲

首先要思择如今得到的人身是何种体性。“暇”就是这个身所依已经脱离痛苦深重的三恶趣,脱离了庸俗无想定的长寿天或者追逐五欲的欲天放逸状况,又不是处在人间无佛之世、边地,也不是自身喑哑不堪能闻思修,以及内有邪见障蔽入圣法等等,脱离了这些无暇状态。这就明白,自己这个身是闲暇之身,它能安然自在地处在修法状态里,是这样的体性。“满”就是在差别上,内外方方面面的修法因缘都聚合了,就像薪柴、火等聚合,一点就能燃一样。自己得到了人身、生在中土、诸根具足、没有重的颠倒业、具足正信能趣入正法,自身具备这些圆满条件。从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外在条件来看,佛出世、佛说法、法住世、自己有善根趣入、得到善知识摄持,他缘上具足圆满条件。这就了解到,我的身所依是暇满的体性。
这种情形如同万年昙花开,极其难得。这么多顺法的因缘,过去必定修过很多善、积过很多资粮,如今才这样呈现,任何一点都不是无因而生。可见缘生可贵,在我们极其短暂、转瞬即逝的人生中出现了非常吉祥的光明,它就是暇满宝。
然后想到,人的根器非常殊胜,超过旁生百千万倍,连天身都比不上,其他饿鬼、地狱等身更不用提。依靠人身能积资粮、能持戒、能发菩提心、能修胜义法,特别是能够往生净土等等。这样了解后就知道:我的身是最好的修法所依,用它能摄取到超出现世名利、来世人天享受等无数倍的利益,能成办解脱、成佛的道,我的身具有大义。
这样对暇满身的难得、义大等产生胜解后,必然由于了解它的难得而发起珍惜心,不愿浪费,感觉浪费人身去造罪的话,就像用金器盛粪便一样愚痴。再者,一想到它圆满具有修行的功能就会发起欢喜,特别想利用这次人身去摄取乃至尽未来际之间无边广大的利益,这样就发起了取心要欲。这就是由胜解出现欲的道理。
此“欲”又是从辨别义与非义的智慧而来。所谓“心要”也叫“坚实”。就像芭蕉树看起来壮硕,但剖开来里面什么实义也没有,得不到坚实,泡沫看起来有,寻找时没有,幻景也是如此。像这样,世上充满了虚诳的相,看起来温馨、美好、有意义,实际寻找连微尘许的意义也没有。或者鼓吹是乐,其实是在颠倒地使用概念,以佛法的智慧观察时,发现完全是苦、是恶趣因。来世的福乐也一样,看起来是乐,用更深的佛法辨别智去观察,发现仍是三苦的因,只会导致苦。
像这样,当我们的心能够辨别义和非义,知道什么是虚假的什么是真实的,这时就像剥笋要取到心那样,想得到真实的东西。有了这个智慧眼目作指导,加上对人身意义的胜解,两者合起来就会想:我一定要用这个人身取到真实的、非常好的意义。自己的志愿会扩大,想取到利益自他的最坚实的法上的利益。之后,就会出现一个志愿或者善加运用人身的愿望,这叫“取心要欲”。

由取心要欲发精进

“为了摄取实义,对于道基的护戒以及积集资粮、净除罪障任何大小善根,都需要发起精进后实修。”这一句是基于胜解因果律发起的如理作意,或者说符合法的心理。也就是,想摄取心要是对果的希求,而果是由因而来的,利益的因是善,虚假、卖弄、自私、诳骗等的小手段都不叫善,全是恶,只有善能实现利益。
善主要包括守戒、积资、净障三大类。首先要符合因果律,守持断恶修善的戒,断恶就离了苦,修善会发生人天以上的利乐。戒是秉持不违犯,有了这样纯正的心,就能出生无数世出世间的善法庄稼,得到无数利乐。它叫做“道基”,就像一切有情的人和动物,无情的矿物、植物等都依止大地而生存,世出世间的利乐都依止净戒而存在。像这样,修善的第一个部类就是守护戒律。其次,在戒的大地上要得到任何成就都要积聚顺缘、遣除违缘,这叫“积资”和“净障”,两分因缘和合会得到所求的果。因此,把善摄在护戒、积资、净障三方面当中,当然随着道的次第升进,三者在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各种内容。
总之,对这三大类所摄的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都要发起精进来修持。一切功行都由精进出生,一切妙果都由精进实现,精进能成满一切,没有精进不可能完成,所以,在发生了取心要欲后,接着要对任何大小的善发起精进力而修持,来实现人身的大义。就像农民知道这片田地非常肥沃,是生长许多善妙庄稼的所依,这样认识到价值后就想开发它,这就有了以此来实现财富的欲。但是,光有美好的愿望也没用,必须去种因,于是他在欲的驱使下开始行动,辛勤地播种、耘田、施肥、护养等等。经过这样修因,到秋天就收获了丰盛的庄稼。像这样,大师由胜解、欲和精进三环节,告诉我们在依师之后怎么来实现人身的大义。

如是修积的彼等善根,也为了自己得生极乐世界后作诸有情义,而以回向发愿的助伴转变的话,不成为往生清净极乐刹土之正因的善,是任何无有的。

接着,为了自己往生极乐世界后能广作无量有情的义利,要以内心的祈愿把所修的一切善根回向在这里,经由回向这种方便,所有善根没有一个不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因。这是点铁成金的方法,下至一丝一毫善根全部成了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因,要了解回向所起的枢纽作用。
这里要看到胜解、欲、结局三个环节,了解缘起链的走法。首先是胜解,自己如果不求生净土,落在秽土中,那会无穷尽地轮转,无法超出,也无法实现利益一切众生的愿望;如果选择往生的道路,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具足信愿下至十念就能超生净土,当即得到解脱,迅速成满菩贤大愿,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可见利益极大且简便易行。对这两方面深信不疑,是此处胜解的重点。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深信的两个部分,从自力来说,我一直在轮回里漂流,无法超出;就他力而言,一旦胜解了阿弥陀佛的悲愿力量,下至十念都能往生。对这两方面有了确信,自然会发起这样的愿欲:我今生一定要生极乐世界,成办一切有情的义利。
一旦有了这个愿,就会有往向、还向两重回向的内涵,这就是从胜解出现欲,相合于《往生论》回向门所说。往向回向,就是对所作的功德,祈愿自他一切众生都去极乐世界,达成解脱;还向回向,就是我到极乐世界成满无量功德后,入园林游戏地门,化无数身入无数刹海来利益一切众生。有这样的立愿就叫“回向”。这也是怙主法王如意宝《愿海心髓》里祈愿的内容,往向、还向都摄在里面了。祈愿一切结善缘、恶缘的众生,临终无障碍见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往向的回向;之后一切众生都得到佛的授记,迅速显发智悲力圆满的大用,广利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还向的回向。
这样会通以后就知道回向的内涵。也就是要对自力、他力两方面作权衡,如果单取自力,那在此土修行,非常难成就,可以看到解脱难、成佛难、自利难、他利难等等,这叫“难行道”;如果兼仗他力,肯归投弥陀愿海,具足信愿下至十念都能往生,一往生就解脱,登不退,迅速现前成满普贤行愿,因此叫“易行道”。这样衡量清楚后,对于往生极乐那是万牛莫挽,一切大乘行愿也都合在这上面来实现。这样有了胜解,所修的一切善根都会如是回向,把它全数投资在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一切自他利乐上面。
往生主因——愿
这里要注意,回向是往生的关键。“诸法为缘性,枢要在欲心”,诸法都由因缘而起,如是因得如是果,不会有另外方向,而掌控因缘的关键或枢要就在欲心上。离心不会造业,不会有果,而心离开了愿欲不会有方向,不会有启动,所以,欲是实现诸法的根子,就像门的枢纽掌控着开关一样,它一启动就朝所欲处运行了,缘起必然往那边发展,此外没有别的缘起道理。
了解这一点就知道,成办往生极乐世界的关键要因在于愿,而回向是愿的一种。修持善根以后,以猛利欲回向到所欲之处,即往生极乐世界来实现成佛、利益无边众生这个目标,这样善根就转变到这个地方,一点一滴都成了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绝对没有漏失。
这样就了解,如果信愿具足,一切诸行都是为净土而修,没有别的方向,那就叫“一行”,就像众流入海,同样得到海的名字,万行趣向净土,都成为净土之行。以这个缘故,无论修世间善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还是出世善中小乘戒定慧三学,以出离心受别解脱戒、修各种禅定、修人无我空性等,以及大乘善的发菩提心、六度四摄等,只要回向净土,通通称为“净土之行”。下至于弹指之善,散心念佛、一称名、一举手、一顶礼、一赞叹、一瞻仰,或者奉一香、一水、一花、一灯、一供养具,或者一念修行乃至十念,或者一施、一戒、一忍、一定、一慧,一切善根回向极乐,以愿力摄持的缘故,虽有快慢之别,但都将成就往生。
就像经中说的譬喻,有人把一滴水寄托在大海中,愿此滴水不坏、不失、不变异、不枯竭,虽然经历多劫,还是能取出原来的水。这证明缘起不会空耗,即便经过多劫,还像当初寄存那样,果然得到原水,没失坏、没枯竭。像这样,我们下至以微小的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无论经过多久也不会失坏、不会枯竭,决定会以回向的力量而达成果报。
这样就明白,把万行统摄起来而成为净土一行的关键就是回向,它成为缘起的枢要,也就是往生大事因缘的枢要,再没别的枢要了,所以,在净土信、愿、行三资粮里,愿占据主要地位。这就知道,修大小乘有漏无漏、散善定善、事上理上等的所有善根,回向往生全部叫“一行”——净土之行。
这里还要区分两点:第一、回向的深切度决定往生成就的快慢;第二、有无信愿决定是否成为净土真因。
首先,如果达到深信切愿的地步,微毫之善回向往生都成为即生得生的因;如果没达到深信切愿,虽然回向,它的力量延缓,到第二生、第三生乃至推迟到来世实现。正如十二缘起里的爱、取、有三支叫“能生支”,一旦它的力量结成,必然感第二世果,会即生达成这个果位;如果爱、取、有三支没有实现,那就成为他世的果了。“爱”、“取”对应净土的愿或欲,“有”对应净业的强大程度,如果有深信切愿摄持,任作一个净土行都是非常深的净业,成为往生具力量的因;如果深信切愿没发展出来,那就可能成为远因,也许要在第二世、第三世乃至三世以后才实现,这就是深信切愿的重要性。这样回向叫做“点铁成金”的手段,具有转变善根的作用力。尤其配在特别的净土法门,含有大小乘圆满道法这个内涵上,可以看到,随着你回向的能力,会出现相应程度的善根,也会出现四土九品的差异。现在我们大的方面从大乘来着眼,那就是要有往生极乐世界成满智悲力大用来利益一切众生的发愿,这就成为往生净土成佛的因,使自他二利达到究竟的因。
其次要知道有无信愿的差别。如果有真信切愿,那就有真实的回向,以真信切愿摄持,临终下至一念、十念也决定往生;如果没有真信切愿,纵然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失,犹如银墙铁壁一样,也绝无得生之理,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这样判定。没有真信切愿就没有到量的愿欲,往生的枢要没出现,开关没打开,那就没法往生。
这就看到缘起上有决定的道理,由此就知道,最开始的关键是建立信愿,而且要力求达到深信切愿,其中又以愿为主要,它的产生是胜解。信是愿的根本,而愿是缘起的根本,行是要发出实际行动,像这样,在缘起上圆满地积聚、出现了,就会实现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胜妙的果;如果缘起上没达到切要,就不会实现往生极乐世界的胜果,因缘上缺乏的话,也待于进一步培植,或者延缓到来世以后成办。
有愿或欲,无论什么善根都转成了往生正因,即使没有行善,也会由愿而发展出善行;没有愿或欲,即使造再多的善根,也丝毫不会成为往生正因。因此,愿是正因中的主要,有此就有往生之因,无此就无往生之因,我们要在这要害处努力修集,才能出现净土的根源。
由于愿一旦发展出来,就会出生净业修行,所以着重宣说愿。所谓的愿,就是与阿弥陀佛摄持众生迅速超出苦海、圆成佛道的大愿海相应,也就是自方和佛方相应,才会被拔济出苦轮。符合佛心的愿欲有两方面:第一、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和佛拔济我们出苦海的愿相合。第二、扩大心量,看到尽虚空法界里的有情都是过去世的父母,他们与自己同样沦落轮回,无边无际的苦压迫其身,由此发起一定要救拔众生出苦海的悲心。然后想到,达成这个能力必须成佛,而在秽土成佛十分不易,对一般情况来说,哪里能速疾成佛呢?阿弥陀佛因地建立愿海,累劫修行无量的福慧资粮,圆成胜妙净土,使它成为迅速达至无住大涅槃的源泉。这样体会佛心后,发菩提心来求生净土,这就和佛愿海摄生成佛的心意相合了。总之,所谓的愿欲有这两方面,由于符合弥陀摄引众生往生来解脱、成佛的本愿,因此会达成往生。
愿、欲、好乐、志、誓是同义词,不同情况说法不同,意思一样。再者,在用语上常用信、愿、行,又会说到胜解、欲、精进,又有说到信、欲、勤,总之,三字要点的涵义是相通相类的,在不同的语境下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现在修愿的课题有两个:一、净土出离心,内涵是欣、厌;二、净土菩提心,内涵是为度众生成佛而求生净土。发展这两分净土的愿或欲,成为往生的关键。
接着我们顺着大师的指点,依次来了解如何修愿。首先说明如何修净土出离心,或者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

对于主要的因——愿或者欲又要这样来修:

在修心次第上先修厌、再修欣,也就是退和进两步中,先退掉世间心,再发展净土心。用譬喻来说,身体往左走如果没退掉,就不可能往右走;身体往左走如果退掉了,就可以往右走,这在缘起上是决定的。放在心上也一样,如果心取娑婆秽土,就不可能同时取极乐净土。因为缘起方向是相反的,取秽土是往秽土里钻,取净土是要跳出秽土,就像一个人往污泥坑里走,就不可能同时脱出污泥走到干净地上一样。

因此,首先要退掉世间心,退掉就转了方向,开始发展往净土去的心。也就是要尽量退掉对世间的耽著,发展清净心,之后就开始往净土走,有了发展净土的因缘。程度上要知道,对于娑婆世界的耽著退了多少,就会往极乐净土进多少,这边退的多,那边发起的就多,有这样缘起的定向。

现在三有有情各自的身、处、友以及受用,此等一切唯是苦的自性,以及成为起诸惑业的顺缘,因此是众多过患的自性。由了知过患这一门径,对于一切过患方面数数地作意。从而有对生秽土退耽著的一个清净的心,首先能尽量地生出它来,这是极为重要的。

接着要明白修厌离娑婆之心或者退掉耽著世间心的方法。譬如面前有个食物,知道它有毒,取的心就退掉了,人都胜解服了毒会腐蚀内脏,遭受特别大的痛苦乃至死亡,所以他不要。无论这个食物是甜、苦、平哪种味道,一旦知道是毒就不再要了,这就是退耽著心的原理。

现在把毒扩大到娑婆秽土三界所摄的一切果报,要看到这全是毒,无论是甜味的欲界人天善趣乃至色界四禅以前,还是平味的四禅、无色界,还是苦味的三恶趣,通通是毒。之后要看到,秽土三界的所有法都是毒因,耽著心就彻底退掉了。所谓的“秽”就是杂染,包括三杂染——烦恼杂染、业杂染和生杂染。为了了解三界里的一切都是充满无边过患的自性,要认定两条:一、苦;二、苦因。苦是从果报——生来说的,生是生有,指受生以后出现的果报,包括根身器界等等。

我们认定时,要依照先苦后集的次第,广展开来对于娑婆刹土的方方面面作观察。“三有有情各自的身、处、友以及受用”,也就是在三界当中,有情各自的身体、处所、眷属、受用所摄的一切果报相。“身、处、友、受用”是归纳法,果报的主体是正报,指具六根的身,叫做“根身”;“处”是依报,指山河大地等的器界;有情都有很多眷属,这叫“友”;有情生存在依报环境里面会有根境和合的受用,也就是取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得到的受用。三界果报的情形无非如此。

现在要看到,在整个三界六道里,正报、依报、眷属、受用等的所有内容全是苦的自性,要这样认识苦谛,在果报上没有一点真实安乐的自性。就像黄连全是苦,三界所有法就是一个个黄连,它的每一点、每一分、每一刹那全是苦性。当发展出对于苦谛的定解,这时知道这一切就是个大刑场、大厕所、大火坑,耽著心就会退下来,不再求了。因为一求就会被火烧死、被水淹死、被罗刹鬼吃掉、上了一辆驶往刑场的车,或者入了唯一奔向苦的恶性奔跑当中,这种奔跑只会把人累死、苦死,跌倒了爬起来又不断地奔跑,继续把人累死、苦死。总之,要明白娑婆不清净刹土的果报全是苦的自性。“自性”,就是定性它的本性是苦,丝毫乐也没有。以这种认识就知道,生死法在果上全部是苦。

接着要在集上了解。受生在这样的区域里,当根尘相对时,由于过去的烦恼种子、苦种子没解决,一触到境就起烦恼和业。这一切都成了滋长烦恼和业的因素,叫做“成为起诸惑业的顺缘”。在整个境界里,由于有我执,遇到合我意的境就生贪,对于不合我意的境生嗔,感觉自己比他人高生慢、比他人低生自卑、跟他差不多生竞争等等,无量无数的烦恼都基于“我”而起。然后以烦恼力驱使,为了自我求到私利就会造非福业、福业、不动业,成了感召下一期三有生有的因,这叫“苦因”。

像这样,只要受生在秽土取了有漏蕴身,就会落在正报里,周围有依报的环境,受用各种顺心不顺心的境界等等。而且,内在有萨迦耶见或我见,以执著“我”的缘故,不断地起贪嗔等无数的烦恼,造杀盗淫等无数的颠倒业,一直被锁在苦的世界里。这就看到,整个秽土是无量无数众多种类过患的自性。

这样透过闻思取得部分或全面的定解以后,就可以由了知娑婆不清净刹土有很多过患这个门径,数数地作意一切具过患的方面。这样思维后就不想要了,对于秽土的处、身、受用等的耽著会逐渐退下来。这是修心的缘起之理。

就好比要去一个国家,原本签证都办好了打算过去,后来知道那个地方在暴发战争,或者流行非典等的传染病,一染上不出五天就会死等等,知道这个过患马上会取消计划,不去了。同样,我们过去不知道真相,认为这片土地有很多名利财色等等,感觉在这里发展非常有前途,能得到特别大的安乐、成果,就一心想求取,往里面奔。由于爱而发生了取,由于取而有有,由于有而有生,就到里面去了。现在反过来,看到这边有很多过患,越想越觉得可怕,越不想去,这就退掉了爱。当爱发展成了乖离、想远离的心,所采取的方式就是舍掉,不进去,往这里进取的业或各种行为也就中断了。这边各种各样的事,心里的牵挂、缠绕、处心积虑、日思夜想等等,耽著系统发展出来的一系列心理、行为等全部退下来了。退了以后,心的空间就腾出来了,杂乱的因因果果全部止息下来,这时就出现了清净心,或者说心里有了空间。对这个世界采取退的态度,想把世间事全部歇下来,不去干了。这时,他身心的能量就开始转化成往清净方面、往净土方面、往解脱方面走了。

像这样,首先把像潮水般涌向轮回里欲乐、上界禅定乐等的心退下来。退下一分,心就空出一分、安闲一分,没落在染污缘里就有了清净度。也就是,要退掉在不清净刹土里受生、发展等的耽著,尽量修出不贪生死的清净心,它就成为发展欣乐、产生希慕净土心的前提条件或重要因缘。这个基础打好了,再修欣求心会非常顺利。

当往娑婆世界走的颠倒能量退了下来,就有心力往净土走了。像刚才说的,往东走的步伐、冲动停止了,就能往西走。如果一直往东走,就很难集中心力往西走。别人劝的时候稍微回一下头,勉强地、不由衷地走两步,趁别人没发现又拼命往东走,这样哪里能挽得回来、拉到净土去?必须自己心中生起了胜解,知道娑婆世界是秽土,只有惑、业、苦,没有一点清净的,的确是罗刹洲、大粪坑、大屠宰场、大火坑、大毒薮等等,看穿了它,求取的心才会退下来。当求取的大浪潮平息了、退了下来,才开始发展对净土的欣乐、希愿。由于它是前方便的缘故,所以大师说,首先尽量把此心生出来,这极为重要。

熟谙佛经,详知三有过患

不清净刹土的过患要结合《正法念处经》《阿含经》等来了解。《念处经》说到从地狱到欲界夜摩天之间五道的情形,看后能直观、具体地了解这些苦相。《阿含经》里有很多对于天界、人间等的描述。一般人要多读这些经,才不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而是对于一分一分成百上千个内容,发生具体的了解。

譬如会了解地狱、饿鬼、畜生非常深重的苦难,掉下去极其恐怖,简直无法想象,自然显出恶趣的苦。对于人间,可以结合佛宣说八苦的各种经教。其中生苦和五取蕴苦要通过佛的教量来发生定解,其他老苦、病苦等可以观察自己出生以来到现在身心上经历过的苦,再看看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天灾、战争、瘟疫、心理疾病、爱恨情仇等等,对人类的苦会大致了解。

对于修罗和天界,主要依靠《念处经》来了解。修罗有福无德,特别好战斗,那种战斗非常可怕,整天在粗大的烦恼中,了解后会感觉生到修罗界过患很大。之后是天界,四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等,都可以通过《念处经》来了解,会发现他们处在很大的坏苦、放逸苦当中。天界的五欲享受超出人间百千万倍,一对比就发现,我们享受的一点现世欲乐微不足道。当看到欲界天人整天处在放逸中,一直随逐天女、欲境等的享受,心根本收不回来,就像火被大风吹着不断燃烧那样,这时对放逸苦会有很深的了解。再者,对于坏灭苦也会有很深的感触。天宫的景象那么美,天人们有那么多高级享受等等,然而最后全部破灭了,天人们死得不自在,多数被业力卷走落到恶趣。

像这样通过佛的经教,认识到秽土纯一是苦,最终全部落入苦中,对我们发起求生净土的愿有很大的帮助。

放眼全土,明娑婆无常业苦

不清净刹土指娑婆世界,也就是由十亿个小世界组成的三千大千世界,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个阶层,或者从地狱到天界之间的六个道,又有器界和情界的内容。我们现在要从整个世界大的框架来看,建立秽土世界观,这是修厌离心最完整、最彻底的方式。当心中初步呈现整个世界的状况后,就要按照佛的圣教量,了解下界如何、上界如何、人间如何、与人共处的旁生如何等等,认识六道的具体情形。之后怎么看到它的苦相呢?要把握世间的无常、有情苦的轮转以及业的机制这三个要点。也就是,首先建立起大的世界框架、规模,认定以后,根据佛的教量,从最大的范围抉择它的无常、苦和业果。能这样做的话,对娑婆世界的情形会产生彻底的了解,从头到尾看穿了,就能一下子认定它纯一是苦的自性。

先看无常,首先观察器世界的变灭无常,从三灾的相看到它的结局。如果相信佛的教量,在这一个上面,就可以初步认定全是苦相。我本人也是从《阿含经》等教量中得到很大利益,也就是相信佛的圣教量,了解整个世界的形成、演变、衰坏、空无,全部由缘起律规定了,无论是怎样的世界,最后全部破灭一空。对于三灾的相要多看佛经,譬如《阿含经》里好几个篇章讲述三灾、七日等等,要多去相信、认定,而且很细节地一点一点在心上刻画、认取。虽然自己还见不到那些情形,但由于相信佛语,也会产生无常的定解。当整个器世界的无常相在心中呈现出来,这时就会感觉这个世上没什么可贪的,它的后边际是坏灭一空,哪里有什么实义?再寻找也得不到什么。所以,如果快的话,从一个无常就能初步感觉世间都是苦的,这上面没有实义,是无我的、幻化的。

接着观察有情世间的无常,看到无论圣者还是凡夫,凡是在世间中出现的现象全是无常的,没有一个能逃出无常的力量。这时会感觉,无常是一切有为有漏法的法性,最终全部灭掉,没有意义,都是苦的。这也是非常大的观念,会让我们冷眼窥破整个世间。这时对于佛说的“一切行都是无常,是变坏的自性,不能依靠它,有为法都非常令人厌患,应当寻求出离[1]”等等,才有所体会。在这个世间出现过的圣人们最终全部归于涅槃,这些方面可以看《涅槃经》《阿含经》等,会引生定解。这上面得力以后,初步会感觉娑婆世界是个苦世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或者观察天界和人间,先不看恶趣世间,因为那非常苦,一般人不会要,连动物都知道苦苦不好受,不会耽著。人最耽著的是五欲乐以及定生乐受、舍受。如果能退掉对于乐受和舍受的耽著,那在这世上就没什么想求的了。这时要依靠《念处经》,因为我们看不清现前人间五欲的无常相、苦相,才特别耽著,如果按照佛的教量,从头到尾看到天界的乐受、欲境以及结局,人的眼光就会放得非常长远,当发现他们当初修善,升天后最终全部掉了下来,就开始退掉对天世间的耽著。虽然以有漏善的势力升上去了,但支撑不了多久,又要纷纷破灭掉落下来,这就看到,整个天世间没有一个能免离无常、免离苦。看清这一点,对我们厌离整个世间、想脱离娑婆秽土有很大帮助。

或者下降到人间,把人间第一位的转轮王摆出来。那时人寿无量岁,人类普行十善,不造恶业,世界非常美好。要看到转轮王当时的情形,他的福报、威德、权势等等如何辉煌、炽盛,之后又怎么归于坏灭。认识了这些,就不再耽著人间享乐了,因为人类的顶点是转轮王,再怎么发展都超不出,而他也无法超越坏灭的结局。《阿含经》里有近十篇经文讲述转轮王时代的状况,如果能静下心来,特别尊重佛语,一个一个去看、去讲、去认识,最终一定会得到很深的定解。之后就能看破这个世间,从对整个人类世界的乐、幸福、美满等的耽著里退出来,这都是因为看清了真相,所以要知道,要退耽著一定要看清真相。

再者,如果对死后的情形不了解,最好通过佛经了解业果,了解恶趣苦。对业果的相一个一个仔细地检点,会发现自己一生造了很多堕恶趣的业,死后必然要往下走。下面的情形如何呢?会看到,从等活地狱到阿鼻地狱之间都极其可怕。那是轮回的底层,就像金字塔的底端一样广阔庞大,里面的苦无量无数,受苦的时间漫长不见边际,刹那不断地受苦,没有比这更剧烈的苦难了。了解这些以后会发现,恶趣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掉进三恶趣后再出来就非常困难了。从地狱里出来,还要在饿鬼道、畜生道里面转,即使生到人间,也很难如理取舍因果,又会造恶堕下去。

我们这一世非常幸运,以善缘聚合得一个人身,但它非常短暂,眨眼就过去了。死后要么上升要么下堕,上到天界非常困难,现在很难积聚升天的因缘;而往下堕太容易了,罪业很容易造下。就像佛经所说的,往下堕的众生就像大地的微尘那么多,生善趣的幸运分子只有指甲上的土这么一点,所以必须正视自身目前的状况。

一旦了解堕恶趣的可怕后果,就知道这样耽著下去没意义、太危险,要赶紧想一条出路。可见,看清不清净刹土的真相,才不会耽著。之所以耽著,是因为错认为这边有我,那边有乐、有实义,必须要争取。人总是不甘心,总想为自己求到快乐,由于有这个错误认定,我们的心就一直牢牢地黏在上面,不愿离开,这就叫“耽著”。怎样才能让心离开呢?不是强硬地把人拉开,尤其这个时代宣扬自由、平等,人都听不进教训,稍微批评两句都受不了;必须让他自己看清楚这是毒、是苦海、是在不断地受刑,一旦看清了,紧抓世间五欲的心才肯松开。所以,退世间耽著的唯一方法就是修外前行,而且量度要非常大。

认清无常之后要观察苦,按照《念处经》,在三受上观察,三恶趣的苦苦非常重,善趣有非常重的坏苦、行苦。这样就发现轮回全是苦,从而退掉对它的耽著。

之后观察业,看到身心怎样造业而卷入生死当中。抉择业的时候,先要了解十善十恶的因缘果报。又要知道,以我执起三有爱落到有漏的轨道里,掉进恶趣、轮回当中;发起出离心,息掉三有爱,明了无我,才能从轮回中超出,像这样,要了解娑婆秽土是由什么力量运行的。利根人通过观察十二缘起就会了解,没有我以为有我,没有乐以为有乐,然后我去求乐,这种错乱机制不断地妄动,像疯子一样,知道了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哪里还会求取呢?根性稍钝的要从果推因,从四谛着手,先看到苦,再了解集,就会知道整个不清净刹土的情况如何。只要看清真相,发生定解,耽著就会退下去。这是从总体情形而言,是从最好最圆满的情况来说的。

行净土道,须先退秽土耽著

中等情况,暂时没办法阅这么多经,下这么多功夫,但起码也要学《普贤上师言教》和《道次第》,明白前面的内容后,着重发展对于无常、苦、业果的认识,这是初步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都很好。

如果有时间,还要结合佛经里具体、亲切的描述来取得认识。对于前面说的大部头的经,最好能一个一个看过去,这要下非常多的功夫。说到因果,要看很多经;说到苦,像《念处经》也要看几十卷;说到无常,《阿含经》等中也有很多内容。了解这些对我们生厌离心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说特别有希望,厌离心会逐渐生出来。如果能持续不断地努力,那厌离会越来越大,对世间的耽染会逐渐退掉。如果实在没有很多时间、精力、因缘条件,那也要尽量争取,第一步一定要在这上面用功,好好地学《前行》,不断地思维,有时间就看相关经教,一定要退掉对轮回的耽著。虽然退耽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办法一蹴而就,但只要下过功夫,在外前行上好好地学过、看过、讲过、思维过等等,就会发现心开始动了,在一点点往下退,会有各种感受、变化。

我们末法时代的人,常颠倒、乐颠倒的毒熏得太深,善根机制已经僵化、麻木了,所以,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契而不舍地去做才可能达成转化。我们心上熏的是什么呢?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热爱这个世界,家庭、学校、社会都给你展示这个世界非常美好、有意义,鼓吹爱情、名誉、事业、钱财、感官享乐、影视、歌舞、体育、竞争、科技等有乐、有意义,应该争取。这样熏了以后,心一直往里面冲,一碰到那些境,就发起很强的求取心,附著力非常大。由于从小就开始熏,在几十年里熏了成千上万次的乐颠倒执,心里充满了为自我求乐的冲动,所以破除的难度非常大。

我们往生净土最大的障难就在这里。只要还承许现世法有乐,那就表示不投降,只要还承许这里面有永恒、有实义,就说明不服输,而且在伪装、矫饰,做出各种有乐有意义的假样子,跟正理完全相反。乐颠倒不退掉,我们的净土修行就障碍重重。刚才说了,第一步的重点就是修厌离,虽然处理方式有略、中、广的差别,但当前的大重点就在这上面,这是不会有变化的,而且一直要在这上努力,这也不会有变化。只要用心学就会发现,自己的观念在松动、转变,跟过去的思想不一样,开始承许人世间很苦;接着不断地串习,观念越来越清晰,才能引发厌患心;厌患引发得越强,耽著就退得越彻底。这边退完了,不再盯着不放,才有往那边看的可能,心才开始转移,开始思考自己要求什么、要到哪里去等等。这种考虑较为深远,有很大的善根、心量才可能出现。一般人被现世乐执封锁了,连为来世着想的心都没有,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状态,每个人都要正视这一点,知道自己善根浅薄,要赶紧培养。

化解掉对现世的耽著后,接着要退掉对来世的耽著,这就更深远了。一定要懂得人天善趣是苦的本性,加上《念处经》,以及四谛、十二缘起等的教法,才会发生更大的眼光,对三界果报一点不求。如果细致地学了几百页的《念处经》,详细了解了上界天的情形,之后就不求天界了。而且会发现,他们都是过去行善非常好的人,比我们现在不知道好多少倍,他们第一世修善,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逃不出无常、苦的结局。那时会感觉,只是行一点人天善道,没有回向解脱成佛,就没有很大意义,终究还是败亡,还是落到苦中。

像这样,视野扩展得很大,多次去了解,才会发生这些观念。这些轮回里的事实,社会不可能提供,世间文化不可能提供,儒道两家也不可能提供,其他就更加免谈,只有在佛的经教里能找到。找到以后逐步了解,就会看穿三界,对三界普遍地发生厌患,那就有希望,厌离心有内涵了。

欲出生死,当选极乐之路

如果通过比量,看清了整个三界的情形,深刻地认定它就是苦,一无是处,无一点安乐、实义可得,那当然不想要了。这样发出了全分的厌患,有了到量的厌离心,就完全不会系著在轮回上。然后就想:我是处在这个状况里的可怜人,没办法解决自身业惑的问题。之后想到极乐世界,欣求心自然会起。也就是,按缘起理道,开发出对轮回苦的胜解,把耽著娑婆的心退得一干二净,对极乐才会发生全分的欣求。要知道内心正反面的发生机制,对秽土全部消极的话,对极乐就全部是积极的,这时会极力想断除秽土的错乱苦相续,一心一意寻求解脱、寻求净土,想回到能真正安身立命的极乐世界。

厌离生死之后,再说解脱的利益就会一心向往。在解脱道中,又有单以自力成办解脱和兼仗他力成办解脱两种。一比较就发现,单凭自力解脱非常困难,尤其现今时代,如果观察自己在十年当中修行进步了多少,会发现没退步就算好了,可见以自力行道非常艰难,不知何时才能完成,一旦落下去又没希望了。这时就认识到,一定要往佛的净土走,依仗他力来完成。这里面还有缘起,要看自己对得上号吗?条件够不够?要理智地抉择,然后发现阿弥陀佛的净土最合适。

离开娑婆秽土以后,可以去五方佛的刹土,或者去十方世界任何一个清净刹土,但并不是无因就能往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行。衡量起来,除了极乐世界,往生其他界外刹土的条件都相当高,不容易去,这都是缘起决定的,不是凭个人的想象就能达成。我们随顺佛的教量、诸大祖师们的诚谛之语,尤其上师法王如意宝一再强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容易,往生后的功德非常殊胜,所以,从容易生和生后得大利这两点来看,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的首选,是最好的选择。恰美仁波切在《选择刹土文》里,对于佛的报身刹土、化身刹土,以及此世界的各种殊胜刹土,都做了明确的介绍,我们抉择后会认定,唯一要往生极乐世界。

看破了秽土以后只有一条路——往生清净刹土,而清净刹土很多,如何选择呢?我们要衡量自身的条件。作为末法时期障深慧浅的凡夫,唯一应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在所有清净刹土中,它的门槛最低,只要具足深信切愿,行门上的要求并不高,下至临终十念就可以往生。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说到,观经三福——世福、戒福、行福,也就是世间、小乘和大乘三类福,只要具备一类就可以往生,所以特别容易。之后,根据佛的教量了解往生后得到的殊胜利益,必然生起“我一定往那边走”的愿望。

总之,经过这些抉择,发生了理性的断定,就不会变动,之后一心欣求极乐,信愿的力量会摄持着心唯一往净土走。

对于不清净刹土的耽著退下几许,如是对于清净刹土的具大力的愿欲之心就有尔许出生,所以,如是对于不清净刹土的过患思维后耽著力小的话,如果再对清净刹土的处、身及受用的功德方面,依于如《无量寿经》之类的教量数数作意而思维,那么将会获得对彼等功德深信不疑的坚固胜解。

通过前行的修法或者佛的经教,思维了秽土也就是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过患后,对娑婆世界的耽著力就变小了,会非常接受净土的功德。再详细指点净土经教,心就会非常顺,能够随顺教法去思维。

法界里只有净土和秽土两种,秽土完全是苦的、无实义的、不净的,一旦看清楚了,心马上就会反应。不可能只有这个全是苦的地方,否则我们就没希望了,所以,在它之外肯定有净土。而且,在身、处、受用等功德方面跟秽土是相反的,这边有多少过患,那边就有多少功德。只要不是持断灭论,以人的灵性自然会想到:这个是假的,那肯定有个真的;这个是苦的,那肯定有个乐的。了解了净土经教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所要的就是净土,所有希望、想要实现的利益全在净土里。

这里的一分、一点、一滴全是苦的。身是不净的、苦的,是装苦的容器,整天这里病那里恼,非常可怜。如果取到了地狱身,那更要漫无边际地受刑。即使取到了上界身,也只是庸俗度日,毫无实义。再看处,大劫的三灾、四季的变化等有很多苦,真是不理想。再说受用——色声香味触,这些东西一下子就变了,都是假的,我们却像疯子一样拼命追求。天界的五尘看起来很好,实际也是诳惑天人的。

像这样,看到五欲等毫无实义,求乐的希望就唯一放在净土上。也就是,对于秽土看得越多就越是心灰意冷,简直没法看下去,全部是苦;换一个方向去看净土,就发现前途来了、希望来了,所有的美好、实义全在那里,这时就会全心地向往净土。之后,我们就按照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以及净土大论典——《往生论》等来思维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了解这里的一水、一花、一风、一香等是何等的殊胜,都是从佛的无漏心中现出来的,能赐给我们法上的无量受用等等。

这样对比观察,对秽土的过患看得越多,对净土的功德就越胜解。如果懂得人间八苦,在这上起了厌患,那反过来看净土没有八苦,必然对净土生欣求。这种对比非常明显,这边没希望,那边就有希望;这边的身这么苦,那边的身那么乐;这边有多少苦,那边就有多少乐,两者在每一个地方都是截然相反的。

如果没有思维轮回苦来引发厌离,那欣乐净土的心就很难生起;如果在生死苦上思维得多,看得真切,那佛宣说净土境界的教量一来,心就会非常敏感、有接受力,也就容易发生胜解。譬如,取了这个世界的有漏身,就无法脱离各种生死苦患;一旦生到那个世界,得了莲花化身,那是清虚之身、无极之寿、光明之身、金刚之体等等,就彻底解脱了业苦,永享无漏大乐。这样一对比,就明显看出那个世界的功德。虽然不是现量见,但比量有一个特别巧妙的地方——这边是黑的,那边是白的就显出来了。知道了这边的苦,即使还不清楚净土到底好成什么样,但佛的教量一来就容易生信。会相信阿弥陀佛是那么慈悲,累劫精勤地为我们修福慧二资,给我们创立极乐世界,就是让我们没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等,到了那里是那么好,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脱出了大苦海,到达了大乐洲。

再说五欲,一接触这里的色声香味触就生贪婪、嗔恚等,常常引生烦恼和业,使我们失败无数次;而在那个世界,见色、闻声、触风、嗅香、饮水等,都能够寂灭苦患,引发菩提善根,一直在道上增进,两者一比较就很明显。或者,这里有三恶趣,堕进去要长劫悲惨地受各种剧苦;极乐世界里连恶趣的名字都没有,也没有天界的堕落苦,因为解决了无常的问题,都是无量寿。像这样,无常、苦都没有了,一切起惑造业的根源——我执我见也没有了,就像经中所说,凡是往生的人,连一刹那计我和我所的念头都没有,也没有任何有漏业等等。那里是无漏的大乐洲,一登净土就解脱了轮回,不再入生死苦流。

像这样,对这边的苦认识得越深刻,越厌患,对那边的利益就越能起胜解,生欣乐。只要数数地作意而思维,就会产生远离怀疑、无人能夺的胜解。胜解坚固了,后面一系列好事就都来了,欲、精进、一心回向、一心跟阿弥陀佛相应等等会自然出来。然后就能保证一生坚定不移地往净土走,在净土上就有了具相的归依、具相的信心、具相的发愿、具相的行持等等,这样就落到实处了。

我感觉心就像一条河,我们在修心之前,全是往轮回里流的。修了外前行它就开始退,退过来就往反方向流了。它的趋势是这样的,这边退了那边就进,这边舍了那边就取,这边退多少那边就取多少,一定要知道心上的这个缘起规律。

大家现在的危险性在哪里呢?该舍的反而去取,而且取得不亦乐乎,求取心非常大,这就很危险,心完全往生死里流,哪里是往净土流呢?又怎么能往生呢?如果不先退掉这个心,往生是很渺茫的。现在很多人都在自欺,口口声声地说:“往生极乐世界,小菜一碟,这还用修?我肯定能往生!”这种人不知惭愧,不知道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求现世者,连求来世的念头都起不来,却轻视净土修法,最重视的是现世五欲,这是非常危险的。

还有人认为:“我把五欲看破了!”但他对这个世界的“名”——胜负、地位、权利、荣誉等等,还非常耽著。这很关键,不要小看,从古至今,多少聪明人在这上吃了大亏。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没经过前行的洗炼,想转颠倒心是非常困难的,大家切莫自欺。

[1]《长阿含经》:“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诸有为甚可厌患,当求度世解脱之道。”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清净刹土的境界超出了世间量的范畴。量有两种,世间量和超世量,也就是面对杂染世间境界的无欺智,和面对清净超世境界的无欺智。我们目前只有世间量,最多看到生死范畴里的事,而这也只局限在现世的一段,其他方面的事情都需要佛来指示,我们才会明白。净土不属于轮回,凡是由惑业力出现的三杂染现相,在净土里一点也不存在,它超出了世间,这就唯一要依靠佛的教量去认识。
古德常说净土境界“超情离见”,就是指它超越了世间情见,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能认识的,实在没法言说。然而释迦佛以大方便智,仍然对于娑婆世界的具缘众生,用譬喻、对比、数字等做了最好的接引指示,由此能让具缘者生起很大的胜解,从而趣入。这些表示法或者指示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流布在人间的净土经教。根本经教是《无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还有很多兼带探讨净土的教典,这些就是教量。

净秽对比思维

清净和杂染相对。杂染是指,以我执为根源而起惑造业,这种错乱的力量会变现出世间假相。随着业的善恶差别,会出现下界恶趣、上界人天等的各种情形,也有相对越来越安乐、妙好等的状况,但这一切全是错乱的,里面的处、身、受用等全是苦性。
世界看似坚固,实际是无常坏灭的。地水火风四大zai 难常常发起,最终出现大三灾,把整个世界摧坏无余,说明它是无常的、苦的。再看根身,从地狱到天界之间,以惑业的力量止不住地现出一个个蕴的现相,一段接一段地相续下去。譬如人身是生老病死等八苦的所依,从中出现无量的苦和苦因。同样,上界天身、下界恶趣身等也全是苦的自性。就受用而言,根境相对时产生各种苦受、乐受、舍受。现在人说的感官享受、甜美生活、新鲜感、刺激感、情爱等都落在这里面,实际全是苦性。
知道这些以后,才可能对清净生起胜解。当错乱消失,就逐渐要回去了。脱离了惑业苦三杂染,就会逐渐还归清净,有清净的现相。那不是由妄执力现的处处有障碍的境界,也不拘于妄识的范畴,它叫做“超世的境界”,叫做“净土”,按照轮回的错乱境、苦境等,可以做各种相应的立名。这种教法会把我们引向清净的境界,会让我们对此发生胜解,发生欲,力求修持证入它的方便,有这么大的作用。
清净境界里同样有处、身、受用。处就是清净刹土的器界状况;那里是界外净土,有净土的受生状况,也有它的身;以及色声香味触等净妙五尘的受用。这些方面就是净土的功德,它不再变成苦,唯一是安乐的因。在我们娑婆世界,不论怎么走都要走到苦里;而到了那个世界,不论怎么走都是越来越增上,从乐到乐,从明入明,最终彻底消尽二取迷乱,回到本来的常寂光净土,它是这样的缘起。我们如果从方方面面作对比,在这上数数地作意思维,最后一定会生起远离一切怀疑的胜解。

随顺教量修行的关键——对释迦佛起信

西方净土的境界唯佛与佛乃能了知,除佛以外,连十地菩萨都不能全分明白,所以,随顺教量起信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对我们来说,这又要集中到对释迦佛起信上,能否对佛生信,持佛为导师、量士夫,决定后面的过程能否深入开展,所以至关重要。
这又有随教起信和随理起信两种。随教起信是说,我们先不谈高的,把眼光降下来,了解我们拜的释迦牟尼佛是怎样一位导师?他从哪里来?来这个世界干什么?说了什么话?等等。说到趣入的途径,可以先学《悲华经》,知道释迦佛的五百白莲花愿是何等伟大,历劫以来如何行菩萨道,以及如何在这个时期降临娑婆世界成为众生的大导师等等。善根较好的人可以直接这样进入。他会告诉你,要拜一个人为导师必须了解他,了解以后就不再观察了,一切都以佛的语言为量,唯一跟着佛走。了解了这些,知道佛的高度、佛的智慧不可思议,再相比自身,见识像蚂蚁一样渺小,心识全是错乱的,有什么值得自傲自负的呢?这时会把自心全分地交给释迦牟尼佛,全分信受佛语。知道佛所说的很多境界都超出世间,我唯一相信佛,像这样起了信就好办。但是,这也不是简单的事,为了开展这一点,需要一开始就进入具体的了解,凡是不知道的事情,不可能凭空就知道。
这样了解会出现非常宽阔的背景,有非常大的缘起的明了,之后信心的根子会出现,会有非常大的归依基础,这以后才是真正随佛的教量来修行。谈到整个生信的过程,需要好些时间去读、去了解、去熟悉,现代人在这些方面特别欠缺。当这些装到了心里,之后就会出现真正的归依心,也就是被释迦佛感动了。我们可以去看,世上还有比这更伟大的人吗?谁的智慧、悲心、能力等超过他了?只要去比较,好好去体会,必然对释迦佛生起诚信。
或者可以去看佛讲的法。譬如《阿含经》里就有很亲切的指授,以接近普通人、相应凡夫水平的方式来做接引,看后容易相应。我们首先从小乘的基础发生归依,再往上走会越来越强大。只要开展出广大的见识,到了某个时候,的确往后就只听释迦佛的,不再以其他人为导师,这就有了转变的缘起,它特别重要。只要对释迦佛生了信,从此以后就不再拜其他人为导师,对于世间理论、权威专家、外道学说等五花八门的说法,瞟都不瞟一眼,根本不会拜服。一旦知道释迦佛智慧的高度和他的大悲心,哪怕仅仅认识到四谛说的是真实解脱道,都会出现全分的归依,心里完全断定,再没有超出其上的导师了,跟任何世间专家、外道师、天神等作比较都是如此。如果进一步阅大乘经,那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生起毫不动摇的坚定信心。
这样一来就好办,归依之后一直按照佛的话语为量,佛是怎么说的,就按这么来信受。讲娑婆世界无常、苦等的状况也相信佛,他是现量见的,毫不怀疑;同样,讲唯识也相信佛;讲空也相信佛;讲佛性也相信佛;这么一路上去讲到净土的时候,对每一句都非常相信,绝对不怀疑。这样的话,我们就真正往信心的路上走了。

跟着佛去看净土

佛在此土讲的“净土三经”是最重要的教量,此外没有更根本的教量。不仅我们要遵循,整个教法期里的所有菩萨、祖师们没有一个不需要遵循的,因为释迦佛是娑婆世界此期教法中最大的导师。
那么,我们现在就跟着释迦佛去看净土。就像先前看轮回那样,上上下下看清楚,轮回是不是唯苦无乐?那也是佛带着我们去看的,由于相信佛的圣教量,心里就完全定了。譬如看无常,经过佛的介绍,如果具信的话,那就不必再想了,法则是定的,各时期的状况也是定的,轮回法绝对都是坏灭的、苦的,哪里能求到常、坚,得到真实安乐呢?这就是第一步,信受秽土周遍是苦,这就是随佛的教量了知的。接着,净土是另一番世界,那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同样要跟着释迦佛,从前到后看清楚,看好了以后,我们的心就定下来、踏实了,知道该怎么做了。
现在跟着世尊看《无量寿经》里所说的净土境界。佛当时住于深寂大定,光耀巍巍,一刹那间住无量劫,佛以一切种智亲自给我们指授极乐世界的缘起如何,我们看后就会明白那里的真实状况。经中讲到,久远劫以前,阿弥陀佛当时是一个国王,舍弃王位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出家,名叫“法藏比丘”。他发了大道心,宣明自己的愿,要建立净土摄持众生普皆成佛。世自在王佛当即加被他,让他开启广阔的天眼、法眼,看到210亿刹土里各种粗妙的状况、各种庄严之事。他就在极宽阔、精细、不可思议的了达中结成了自己佛国的蓝图,把这些刹土的庄严统摄在一个佛国当中实现,用了五劫结成四十八愿为主的愿海宏图。之后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不断地修持无量的福慧资粮、不可计数的波罗蜜门,最终成就了极乐世界。一定要随顺佛眼观照的指示去看这些大缘起,由于深信佛语,对这一切完全相信,就会从缘起理上了解,极乐世界的一切真实不虚。每一种庄严都是从大愿而来,从福慧资粮而来,从无量的三摩地、智慧力、回向力摄持而来等等。
大缘起展开以后,我们就开始知道,净土的一切都是从真实缘起而来,没有一点虚妄现相。极乐世界完全是阿弥陀佛住真实智慧来庄严的,这最可靠了。我们这个世界是以我执我见、烦恼和有漏业的缘起力来的,所以是虚假的、无常的、苦的。而极乐世界是从智悲力的大用而来,是弥陀因地无分别智自在以后摄持净土,作种种庄严,所以每一点都真实不虚。像这样,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会从缘起上对于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不可思议的摄生事业、不可思议的力用等,拜服得五体投地,由衷地生起景仰心、归命心、礼拜心、称赞心等等,要这样去了解。
接着是四十八大愿海的内涵,要按照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指示来了知。其实,阿弥陀佛的愿海无量无边,释迦佛针对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意乐说了四十八愿。离开这些教量,根本没有发生胜解的可能,这是唯一的、最好的样本,也是最好的教化方式。我们要特别信仰释迦佛的教量,信仰佛给我们的指示,一言一句都视若真金、视若妙宝。从中要看到弥陀因地的悲心如何,一个个大愿是怎么立的等等,对四十八愿要仔仔细细地学。学了以后,会对于“弥陀愿海是度生根源”这个大重点发生胜解,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也会很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而且,一心要跟阿弥陀佛相应,跟大愿海相应。
学的时候,从第一愿到四十八愿,每一条都要研究清楚,才知道阿弥陀佛的本心是什么?无数劫以来积资、回向,所建立的净土能给予我们什么真实之利?怎么免恶趣?怎么得解脱?怎么得相好?怎么得金刚那罗延身?怎么得辩才?怎么实现普贤行愿?怎么得无量寿?在极乐国土里,水鸟树风怎么说法?怎么出现了事事无碍的境界,在一处能遍观无数刹海?怎么成就了菩提树,让往生者一见色、闻声、嗅香等,诸根恼患当即息止,而且直到菩提间得不退转?怎么从众多方面摄持往生者的心,念念增益菩提善根,顿时登入不退转地?怎么一生到那里,就停息了所有计我和我所的念头,一下子入了出世无漏的境界?怎么加被国中人民,出现最低都是百千亿那由他级别的极其广大、不可思议的神通?阿弥陀佛怎么放大光明遍十方法界,摄持一切念佛众生?怎么发明名号,以最简易、直捷的方便让众生受持,使得具信者即生往生,如果因缘没到,也加持他常修梵行、具足功德、转女成男等等?高位菩萨又是怎么由闻信名号证入清净解脱等的大三昧?阿弥陀佛又是怎么面对苦海众生做临终接引,让我们以最简的方式往生?往生的最低条件如何?等等,这些全部设计好了。我们就按照弥陀大愿海来修行,这些方面都属于大的缘起。
像这样,一定要对净土经教——释迦佛的圣言量发生信心。由于对娑婆秽土有了极深广的认识,了解了三界六道广阔的差别相,在四谛、十二缘起、人无我等理性的教法上也有了基础,之后再看净土经教,就会对净土的每一分功德发生很多认识。这两方面合起来能够引发胜解。
经中进一步讲到弥陀成佛以后出现的净土庄严,这也是释迦佛以最恰当的方式给我们作的指示。净土的真实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然而释迦佛彻见净土庄严后,仍然应着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意乐,出现相应的教量,用相应的语言来说明。譬如常常用“宝”字,或者跟娑婆世界作比较等等,说明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胜妙功德。《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经》等中都有很多描述。如果有前面的基础,再碰到这些文字就不会很愚蠢地认为:那里只是黄金为地、七宝为林等等,不过如此;而是会感觉净土里的一切全是精华、精妙,都是从佛的无漏心中出现的妙相,实在没办法表述,只能用妙宝来形容。像这样,要按照佛的指示,看到净土宝地如何、莲池如何、水如何、鸟如何、讲堂如何、饭食如何、遍游国土的情形如何等等。学习净土经教以后,会发现这些的确不可思议。
另外,要想发生胜解,学《往生论注》极为重要。天亲菩萨在论中指示了二十九种三类庄严: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这是对《无量寿经》的一个归纳,把佛现量见后宣说的话语作归类,让我们好记。昙鸾大师的解释也非常好,对秽土和净土作了详细的对比,突出净土的不可思议、弥陀悲愿的不可思议、超情离见。我们学了菩萨、祖师们的教典,会非常容易数数作意而思维,对每一个庄严会产生胜解。
所以,对净土庄严产生胜解的一个大方便就是学《往生论注》。里面表述得非常具体,水如何、风如何、花如何、地如何、触如何、光明如何、光焰如何、大义门如何等等。这样一类一类学好了以后,再跟娑婆世界处、身、受用所摄的各方面情形作对比,就发现差距太远了。对娑婆世界的愿望之心、希望从中求到安乐的心,通过思维外前行的法会全部退下来;在净土方面,详细具体地依随教量作思维后,欣求心会逐步地发出来,最后会结成坚固的大胜解,没有人能夺得走。
学前面的四十八大愿,也要详细、具体、多番地思维,这样逐步会发生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整体的理解,之后凝结成团,出现净土的正见。这是修净土法的眼目,是发生愿的能源,非常重要。只要做好了这些,打好了基础,净业的修行会建立起来,从今到未来际之间的成佛之路就由此开启了,之后逐渐地深入,永不反悔地走下去。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比我们无数世的生命计划加起来还要长远无数倍,意义极其深远,哪里是一点小的理解,嘴皮上的一点说法,或者知识分子的一点习气能够建立的?所以,我们应当低下头来,信受释迦牟尼佛的教量,深入地开展这条无尽风光的路。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如何引发对净土量级的胜解

佛在《无量寿经》当中,仍是运用和世间圆满比较的方法,突显出超世的量级,譬如音乐、相好、受用的福报等等,《往生论注》也是这个方式。我读了《念处经》《阿含经》等之后才发现,发生净土认识是需要基础的。如果对于《念处经》里,从四天王天一直往上,逐级有了闻思的了解,发现越高的天受用福报的量级越高,比下面高出千倍万倍,之后会出现一个理解,净土经教一过来,才知道它在比较什么。
譬如三十三天离人间的距离太远,天子们拥有的天女、住宅、寿命、光明等等就超过人间转轮王很多倍了。再到夜摩天,又提高了好大的倍数,境界变得更加轻幽、妙好、自在等等,光明、寿命等又提升了很多倍。了解了这些,对于佛在《无量寿经》中的话就能起胜解了。也就是,从人间到天界一级一级往上走,发现它的因是持一种戒到两种戒到三种戒等等,善行越大发展得越高。了解了有漏缘起上升的路线后,再看到他们最后都要掉下来,就会明白世间都是无常、苦的本性。再对照净土,它属于无漏的法界、是涅槃界、妙受用界,对这些才会发生认识。再者,从安乐的级别上也会得一个理解。那时就想:这样一级一级上去,净土比最高的还要超胜无量无数倍,太不可思议了!对它的殊胜立即会产生认识,这是比量认识。也就是结合佛的教量作对比,心里会出现一种认定、相信,这就成为发生愿欲的根源。
不然如果不知道它那么好,为什么想去呢?不这么比较,怎么会发现达成它的方便极其简易,而给予的真实之利是那么殊胜、不可思议呢?又怎么会认识到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所无?阿弥陀佛的悲愿多伟大,对我们的恩德多大?等等,这些都要通过认识来开启见解。一旦得了胜解,欲自然会出来,一定要懂得修心的缘起道理。后后以前前为因,前前当中又有若干引发心的步骤,这些都叫方便,是引我们的心往净土走的方法,这里有很多段路,需要做很多努力。我们懂了以后,就不会落在无因、颠倒因的见解里,认为不必要因就会出果,或者处在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的状态。
很多人很好笑,一提到净土,要么简单处理,要么自以为是地认为一定能往生,或者只是口头说说,或者轻视否定,或者说大话,好像根本不必要因就能实现果等等,这些都来自无知。实际上,引生信愿的一切因缘都要在自心上去成就,它是一大修法,属于慧行。蕅益大师说,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前者如目,后者如足,目足双运才能到净土。一谈到慧行,很多人就认为没什么具体要修的,不必要学习、开发、增长等等,这都是不明白路径随便说的。
像这样,首先要有下下的基础,知道这个世界的情形,知道怎么一级一级上升,升到最后的境界如何、量级如何等等。这些内容,佛在经中都说得清清楚楚,我们要仔仔细细地去研究、去认识。然后想:如果脱离净土法,以自己的力量修人天善道,到底能到达什么层次?假如修到天界,那种境界比人间高出多少层次?这样一直比到最高。之后观察:净土境界比世间最高的情形超越多少?自力跟佛力配合,达成的过程又简易多少?等等,这才知道净土法门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后再不会以轻慢、侥幸、狐疑等的态度来面对净土,而是发展出深忍信,它就是净土的根子。
只要在一个方面得了胜解,开发力就很大。譬如学了《念处经》,单从音乐上比较,就会发现从轮王到四天王天,到三十三天,再到夜摩天等,怎么样一级级上去。一旦清楚了这些,就会知道极乐世界的音声妙到什么地步。虽然不是现量见到它多么不可思议,但依靠佛的教量,看到世间和净土量级上的差距,有了确信,就会大致知道净土的音声到了什么地步。就像投资时,虽然没看到具体情况,但一个可靠的人做了介绍后,大致能够了解,马上决定投资,或者对那件事的向往心会出来。
音乐是如此,饮食、宫殿、花池、光明、神通、寿命等方面都差不多。也是一一观察、比较,之后秽土和净土之间量级的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会让你产生胜解。这方法很朴素,对刚起步的人来说又特别切实有效,的确会发生认识。譬如寿命,从四王天开始一级一级看上去,上上超过下下很多倍,再看极乐世界,那是无量寿。再说光明,当一个夜摩天的天人快死的时候,一道光明照到三十三天,那里的天人们都惊呆了:怎么有这么大的光明?从来没见过!其实,这还只是夜摩天天人临死时光明退减的余光状况。这样比上去,极乐世界的光明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又比如饮食,转轮王常常受用八万四千种美食,那是非常好的。再看三十三天善法堂天,天河里有什么饮料,食品之地里有什么妙食,树上有什么妙果,色香味如何等等,就发现天人们的受用比人间轮王的受用大得多。再看夜摩天,那更是不一样。这样一直看到净土就知道,原来极乐世界是全自动化,饮食都是从如来妙心中流出,吃了以后不会生贪,而且自动消失等等。像这样,通过人、天、净土三级的比较,或者把天界分得更细作比较,马上突显出净土的高妙。
再看飞行,转轮王要借助轮宝或者象宝、马宝,才能驰行四大部洲。天人不必,想到哪里去可以直接腾空飞行,越往上神通的级别越大。这样逐级增上,再推到净土,可以在一食顷周游无数佛国,那就更不可思议了。
再说莲花,轮王出世时,王城的公园里有自然莲花池,里面都是妙宝体性的各色莲花,这是由行善的福德力出现的。再转到天上,级别又扩大了很多倍,莲花的大小、数目、色泽、品质等都远远超过人间,人间的好东西跟天界的美景一比就黯然失色了。再看净土的情形,国中有无数莲花,每一朵都有百千亿花叶,放出各色光明,光彩夺目,超过日月。它是从佛的无漏心中出来的,而人间天界的花是从有漏福德力出来的,这样了解后就很生信心,相信净土的功德庄严无比殊胜。而且达到了自在无碍的境界,每一朵花中放三十六百千亿光,每一道光明里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每一佛又放百千光明遍满十方世界,为十方世界里的众生宣说妙法。这就是依报正报无碍的境界,依报莲花的相实际也是佛,佛中又现出依报的相等等。一路比较下去,对净土会越来越生胜解。
再看法上的受用,在三十三天当中,天鸟会说“不要放逸”等的法。帝释天王看到天子们不争气,特别放逸,有时候也会说说。天子们听了天王的话,善根深厚的还可以,会有所收敛,但绝大多数是不行的。好一点的听完可能愣个神,觉得应该改一改,但没过多久就旧态复萌,完全乐不思蜀了,重新陷入天女、五欲的包围圈里。这就看到天人们非常苦,心里基本没有法。再看极乐世界,国中周遍宣流法音,水、鸟、风等都在说法。另外,天上的鸟是高级旁生,有些人说法的动机、行为有不如法,就被罚到天上做说法鸟,它有福德力,有一点智慧,充当天界的警戒员。而在极乐世界,所有鸟都是阿弥陀佛神力变化出来的,可以应听者的意乐说无数种法,是这样殊胜、不可思议。
再比较风,也是从轮王到天界再到净土逐层比较。转轮王出世时是人间最好的时代,从普遍情形来说,世上没有人造恶业。风一吹,就会发出很多微妙音声。但比不上天界,天界的风一吹,音声比人间美妙无数倍。而到了极乐世界,那就妙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了。而且,发出的音声全部在说法,这就更不可思议了。这么一想,又会对极乐世界产生很大的信心,从这里就出现愿了,愿的能源就在这里。
再说宫殿,跟现在的建筑相比,轮王的宫殿已经很大了,但是放在天王宫殿面前,那就是一个小角,可能还没天王的座垫大。因为福德的量级不同,而因果的变现率又很大,所以天王就比轮王高很大一个级别。除非像顶生王那样,他属于特别的轮王,竟然福德齐天,但他的眼睛要动,还是比不上天帝。这样一级一级比上去,欲界天到顶点怎么样,色界天又怎么样等等,心里就很清楚了。之后看极乐世界的宫殿,它随着人的心可大可小,还可以悬在空中。那是从阿弥陀佛心中出现的,整个法界都在加持它。你只要有善根,它的如意宝性就会随着你的心现出宫殿来。而且,宫殿的任何一角里面都能呈现十方刹海的情形,它叫做“无量宫”“越量宫”,越出了分别心的量。我们分别心的量叫做“傻呆量”“固执量”,由于坚固的执著习气、业习气,使得一切境界变得很死,是多就不是一,是大就不是小。但是在那个量里,小大没有障碍,在很小的空间里,能出现无数刹海的现相。
又可以比较神通。天人们出生时有宿命通,知道前世造了什么善业而来到这里,但过不了多久,天女们一来他就忘了,一辈子在五欲中放逸,这看《念处经》就非常清楚。最后死衰相现,他又会知道自己将堕落到哪里去,非常苦。再看极乐世界,一生到那里就开发了极广大的宿命通,一直知道多少百千亿那由他世之前的事。再说天眼,从四王天一级级比上去,生到极乐世界得到的天眼,下至在百千亿那由他以上的世界范围里,非常细的色法都看得清清楚楚,明察秋毫,天帝天仙们哪里比得上?这才知道它的量级所在。要尽量这样去比较,才知道净土不可思议。
再看受用五欲的情形。譬如天人们看到光明特别悦意,听到音乐也格外舒心,到浴池里洗澡也觉得很舒服等等,到哪里都快乐,然而享受了五欲就生贪,增上放逸苦。再看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到哪里都发生无漏乐,它的深度、寂静度等是天人们无法想象的,然而接触五尘时丝毫不生贪,唯一增上修行的觉受证量,是这么不可思议。这一点结合《往生论注》会有很深的体会。论中说,这一系列不可思议都是如意宝性,尤其昙鸾大师的解释处处切中要害,不断地说“焉可思议!焉可思议!”没办法用我们的思维、语言来说它。
我们虽然不知道净土的庄严到底怎样,但这并不妨碍对它发生胜解。怎么来起胜解呢?相信佛的教量,跟着佛首先去看秽土的情形,不但要了解受苦的情形,连享乐的状况也要知道。而且,我们喜欢乐、喜欢高,那就跟高层境界比高,不是跟恶趣比高。所以,对于轮王、一层层天人的受用、处所、身体等,都要有详细、具体的认识,以此作为衬托,就会显出净土的高度。
再看主尊、眷属的情形。比如三十三天的帝释天王,掌管三十三个天人的区域,往上就管不到了,而且最后还要堕下去。很多凡夫天王都落得来生不如意,长劫在黑漆漆的下界里受苦。对比弥陀教主,他住持国土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整个国土无衰无变,他的眷属都是清净海众菩萨,有无量的一生补处菩萨。他的世界清净无比,全是自在地随法运行。这就是国主、眷属等的殊胜。
像这样,有了《念处经》《阿含经》等的基础后,再从方方面面一级级地比较,极乐世界的殊胜就突显出来了。我们只要在心中一分一分地去认识、起胜解,经过很多的努力、积累,一分一分地成长,最终就会结成一个强大的胜解力量。那时就不必再多想净秽的差别,作很多比较了,因为这些转心的步骤都经历过了。不必再想什么,一出来就有一个具体的欣的力量,已经修成了具相的信愿。所以要知道,信愿是具体的,是由修心的缘起出现的,是闻思的结晶、是思维修的结晶,必须要这样认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