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今天开始进入念佛三昧法门的学习。讲《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之前需要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样才知道宝王三昧的所以然。也就是,修念佛三昧成道的代表是大势至菩萨,他在久远劫前以专门念佛来证入圆通,成为后世念佛人的大榜样。懂了念佛圆通,就会知道什么叫“念佛三昧”,什么叫“宝王”等,所以先要讲《念佛圆通章》。另外,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们要开讲《念佛直指》,所以留一段时间,等到更多的人知道,能参与以后,再开讲《念佛直指》的正文。

《念佛圆通章》是“净土五经”之一,是最妙的念佛开示。下面会作一般事相上的解释和甚深秘密的解释,这对于修净土法门来说实在是极为重要。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唐 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当时在楞严法会上,各位圣者都讲述自己证入圆通的法门。大势至菩萨和他的同伦五十二位菩萨从座位起身,顶礼佛足而对佛说。

“大势至”的名号,《观经》中说:“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处的一切有缘众生,让他们都脱离三恶趣,得无上力量,所以叫“大势至”,也就是大势力所到达处能拔济众生。《思益经》中说:“我投足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名大势至。”这是指菩萨的大威德力,在投足的地方震动大千世界和魔的宫殿,因此叫做“大势至”。再者,《法华经》中说:得名“大势至”的原因,是由于能成办一切所应作的事业。西藏密宗又称他为“金刚手菩萨”。

“同伦”有两重涵义:一、同修,从恒河沙劫以来同修念佛三昧;二、同化,都在娑婆世界共同摄受念佛众生。这里大势至菩萨和他的同伦五十二位菩萨一起站起来向佛汇报。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以大势至菩萨为首的大菩萨们,共同讲述自身证入圆通的妙法,即念佛三昧:我回忆过去恒河沙数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名为“无量光”。十二位如来前后相继住世共一劫的时间。最后一尊佛名叫“超日月光”,彼佛教导我修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有事有理。所谓的“事一心”,指心专注在一尊佛上,念念相续不被其他念头间断,达到了念念是佛的定境,称为“三昧”。所谓的“理一心”,有事持、理持两种。单从事持来说,念到能所双亡,证见了一心,而这个一心就是妙理,这个妙理是不二的,一切处都是它,没有两样,这叫“一心”。这个心开就叫“三昧”,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总之有种种念佛三昧,有事修、理修,有各种教的层次,属于真如的定境。

那么大势至菩萨等怎么修持念佛三昧,以及最后怎么以此成道证得圆通呢?下面就用母子相忆的譬喻来描述。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念佛法门用的就是忆念,心与心的关系由忆念而联络。就像两个人,一个专门忆念,一个专门遗忘,那虽然偶尔相逢,但对面不识,如同不逢,虽然偶尔相见,如同不见。相反,如果两人互相忆念,那他们的忆念会逐渐加深,乃至发展到一生又一生,如同影子不离身形那样,永不分离。这证明心和心的联络要靠忆念。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有同体的大慈悲心,如同母亲哀念可怜的病苦孩子那样。因为众生沦落在轮回深处,吃尽苦头,所以佛巴不得赶紧把众生救出来,他的大悲心永远不离众生。正如经中所说,即使波浪离开大海,佛的心也永远不离开众生,这就叫“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就像归依法所说,我们能否得到救度,由自身的因缘和归处的因缘内支外支和合来决定。现在外支佛的因缘完全具足,智悲力各方面都圆满,常常观照我们,不离一刹那,不隔一微尘,所以,关键就在于众生自己。如果众生有信心有恭敬,特别有归投心,像孩子忆念母亲一样,那母子的关系就连上了,因为佛的悲力遍在一切处,就像慈母对待孩子那样。母子天性相关,母亲无条件地悲愍孩子,只要能做到,什么都给孩子,孩子只要心投母亲,那么两者历生不会远离。同样,如果众生能忆念佛,那众生心和佛心就连上了,当下就跟佛接通;如果众生不忆念佛,就像孩子逃逝一样,那虽然佛忆念众生,有什么用呢?

这里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虽然佛的悲心不离开众生,但如果我们不忆念佛,佛也难度。正是由于我们不忆念佛,所以我们自以为是,生生世世都在轮回苦海里没法出来。因缘是双方的,我们沉溺在苦海里不知求救,佛虽然垂手提携也没办法。这才知道念佛的重要,如子投母、如子忆母,必然为慈悲的母亲所摄受,佛是最慈悲的,向他祈求必然得救度。

下面大势至菩萨等再讲述,当时由于这种认识,就开始念佛了,这样念佛会得到怎样的大利益呢?以下继续说明。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假若众生的心忆佛念佛,那必定在现前或将来见佛,那时就去佛不远,不需要任何方便,自然得到心开。这就是永明禅师说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佛有加被力,可以让你直下开悟。譬如,禅宗很多高证量的祖师们能在一言之下让学人开悟,因为他有传心的力量,或者他能直接把学人的心打开。同样,只要我们对无上的佛有信心,在佛身边的话,那必定心开,不需要其他方便。

就像染香的人身体有香气,这就叫做“香光庄严”。在香厂里工作的人,香气自然熏在他身上,这就是熏陶的力量。现在是在佛大光明的照护下,只要忆念佛就能摄佛德为自德,所以,这个法门叫“香光庄严”。其中“香”以譬喻得名,你在佛的威德光明当中,蒙佛护念,受佛加持,摄佛功德,当然就像在香厂工作染上香那样,久而久之自然出现各种功德。譬如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炎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超日月光等等,这些都是光明之德。我们忆念佛,光明就照在身上摄化自己,显出了与佛同分的功德,染上了功德之香。自身忆念佛就有光明,这叫“香光庄严法门”。

《华严经》中说,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以能总摄一切诸法门故。念佛三昧极其殊胜,称为“无边海藏门”,因为它能总摄一切法门。所以蕅益大师说: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是因为它能如意出生一切诸三昧宝,能统摄一切诸三昧王,如如意宝、如轮王。关键在于佛具有无边海藏德,众生念佛就能摄佛德成自德。在一个念佛三昧法门里,能总摄一切法门。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大势至菩萨是念佛成道的代表。他因地以念佛得道,果地摄念佛人归入净土。这也是为了报答法门之恩,他是由此法而得益的,也摄同修此法的人归于净土,这都是自然的道理。他因地在超日月光佛前,佛教示他念佛三昧,他如法忆念,没有其他方便,就是以念佛心而开悟,证入了无生忍。这时一切都证空了,就叫“无生”,在此境界安住不动,叫做“忍”。

所谓“条条大路通长安”,“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二十五类圣者各有途径,大势至菩萨由念佛而入。他既然以此成道,在果上就有特别的愿力,在我们这个世界,摄受念佛众生同归西方净土。所以,我们如果能如法念佛,也就在大势至菩萨的摄受中,也是大势至菩萨的同道。他在九劫以前修这个法门,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也是走这条路,而且也是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经过此生很短的时间,在天人看来一眨眼就已经到了极乐世界,那时就在佛身边,依靠佛的大威神力,我们不必假借其他方便就自然心开,见本性佛,现前智悲力的大用,《普贤行愿》所说的那些方面都会实现。我们也会化在无数世界里教导众生,把他们拔济到极乐世界等等,这些全部可以做,这不是太远的事情。因此,我们应当好好学习这篇《念佛圆通章》,以大势至菩萨为榜样,走这样一条速证圆通的大道。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佛问我证入圆通的法门,过去在因地我没有什么选择,就是总摄六根,净念相继不断,最后得三摩地,这是第一。

也就是当时眼收回来,不跟着色法跑;耳收回来,不循着声音流等,根全部收摄回来。然后心系在佛上,这样一念接一念相续不断,不被其他间隔,最终证得三摩地,证入本来圆满周遍无碍的心性。也就是由此就开了本性,见了本佛,得了无生忍。



深密解释



对经文还要作甚深的了解,这样才知道念佛三昧是殊胜妙道。我们此生就是要由此道证入净土,还归本性之地,它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如果能了解缘起上的必然道理、必须回归的道理,那我们修起来就非常坚定、非常有力量。

这又要从迷智慧光明而成无明说起。先要知道,我们怎么从本来的净土流落下来,成了苦恼众生,在这里受尽幻苦。然后自己才想到要回家,要返回。怎么返回呢?要和佛相应相合,为佛力摄持返回净土。首先要知道怎么从真起妄,然后才会了解我要返妄归真。

从土而言,要明白怎么从净土变成秽土的。原本是不生不灭的本性之地——常寂光土,这是本有的净土。这叫“一法万名”,可以立名为“如来藏”“本性”“真如”“圆觉”,也可以立名为“本性土”“法性土”“常寂光土”等。总之,这是我们原来的家,那里没有身心世界的妄相。但由于当时一念妄动,出了无明成了阿赖耶识,接着就有了能所二相。所相也是一层一层出来,先是虚空,再是四大,能所对待久了,就出现更粗的四大。之后识入进去,把四大和识的积聚看成“我”,这就有了众生。之后就有所谓的众生相续、世界相续、业果相续,整个流落下来,这就是轮回。

关键要看到,从阿赖耶识发起了妄见,这叫“见分”。由于虚妄地见根身器界,一切众生执取染污相成就了秽土,这就是目前我们所处世界的状况。就像长时间揉眼睛会看到空中有空花,这是假相,对这个空花还有妄见,执取这些相,一路连续下去。既然有这样的习气,就还会变出后面的妄相。总之从前到后一路下来,出现了轮回的相续。但这里一点真实都没有,就像入了极长的迷梦一样,在里面幻生幻死,多少虚假的苦、虚假的动,这就叫“秽土”或“杂染相”。

现在要从秽土返回到本来的净土,叫做“返妄归真”。如何回去呢?过去的见分一直执取染污相,现在返回来,用这个见分去念佛,一直取清净相,就可以逐渐回去了,这就是以念佛来摄归净土。就像一个人梦里出现各种染污相,但他在梦中念佛,念着念着就会回去。当念到能所双亡,妄见一破,顿时就除掉了由能所现出来的各种不清净相。所以,念佛是破妄见的要诀性妙门。

接着我们要按照这个甚深涵义,去理解经文中的每一个要点。首先看,虚妄的见分本是智慧光明,所以大势至菩萨依奉的本师是无量光。本来的智慧光明由一念无明就出了见分,其实当下的见分就是智慧光明,它是光明随染缘而起的。当然,回去时一直要念无量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也即是念本心。

再者,由于迷掉了智慧而变起了见分,两者的关系就像母和子。母是智慧,它和无明和合就起了妄见,就像母亲生了孩子一样,这是“母子”的意思。再看,自从母生了子,也就是从本智变起了妄见以后,一直回不去,一直都是妄见、妄流。从细的二取出现了粗的二取,再出现有情现相,之后就在轮回六道里不断地根境相对,起各种妄识,这样就一路流落下去。像我们现在已经落入到很粗的妄当中,整天都是六根对六境,在这里起惑造业,一路流转,不知回返,这样的流程无限长。但实际上,本有的智慧光明从来都没动过,我们却一点不知道返回,不知道忆念,这就是“如子逃逝”,离开了母体。自从一念无明,从本有的光明界流落下来,之后就像滔滔江水奔腾不息,一妄接一妄过去,从来没想到本来的母体、本有的智慧光明、本来的心性之地,这就叫“逃逝”。

接着又要知道,成道的诸佛都有智慧和悲愿摄化众生,一念都没离开过众生界,以法界心遍照一切众生,一尘许的间隔也没有。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所以叫“如母忆子”。诸佛成道就是要拔济众生出生死幻梦。众生很可怜,本来没有生灭出生灭,本来没有迁流出迁流,在妄想稠密的相续中流落下去,诸佛都像母亲忆念孩子般盼着众生回来。所以,诸佛都是同一悲愿,要使得一切有情同归法界。

在生死虚妄的迁流中,如果某时善根发现,忽然间感觉整个境相都是虚假的、苦的、不自在的,看到生死可怕,这种历程毫无意义,由此就有了要回去的想法,这时善根就萌发了。他有了求道的心,有返妄归真的志愿,就像孩子开始忆念母亲一样。这有两方面的意思。

从念自性佛来说,他是念母体。我们从本智里出现见分,以见分或者关键的第六意识把它奉为自己,觉得我看到了这个、听到了那个,这时就脱离了母体,随着贼子的情一路流转下去,随情造业,无休无止。某时发现这些境全是错乱的,有一种想返回的心,这时就像孩子忆念母亲,自心在忆念本性想回去。这是第一层,叫“念自佛”。我们是从本来佛出来的,就像母亲生了孩子,但他是个假孩子,这就好比真人做梦,出来一个梦中假人。当梦中假人某时开始觉悟:这全是假的,我要回去!有了想回去的心时就发了道心,他开始求道了。大乘种姓的人会直接求无上道,彻底返归本来之地。他开始念本性佛、念自佛,这叫“如子忆母”。而果地的他佛已经成道,有悲愿来摄你回去,有非常大的加被力量能帮你回去,这时又念他佛。

总之,念佛三昧有念自佛、念他佛,自他都念,有好多种类,总的意思就是要回去。流落在外太久了,疯得太久了,想回去,不想再这样下去,这就是发了道心。就像六祖一到黄梅就说:“我要作佛!”为什么呢?本来是佛,不再甘心做下贱众生,过迷失的生活,要回去了。这种回去起于一种认知:这一切全是不清净的,全是错乱相。整个娑婆世界里里外外、根身器界、现在未来全是迷乱,是不断出幻觉的状况。他不把这里下至一点一滴当成清净,知道全是错乱,不能再这样下去。如果在这里还在寻求分别,还在起惑造业,还在加重杂染,那将来的遭遇难以想象,他不愿意再轮回了。这样就有了返妄归真之志,叫做“如子忆母”。

接着是“母子相忆”的涵义。譬喻里说,母亲忆念孩子,孩子也忆念母亲,那母子就永远不分离,时时都在一起。这也有念自佛、念他佛很深的涵义。尤其阿弥陀佛法门是很圆满的,既可以说是念他佛,也可以说是念自佛。

所谓“念他佛”,佛是遍一切处的,只要你忆念他,就和他念你的缘起合上了,会得到摄护。我们此时就在佛心中,我们念佛就在佛的摄受中,一点距离也没有。就像《破妄念佛说》里讲的那样,就在阿弥陀佛心中念佛,哪里有距离?这样念来念去,哪会不见面呢?再者,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声声唤醒本来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正念佛时就不念轮回事,一句佛号清清净净、明明朗朗地念出来,就是在唤醒自己。这样念念回光返照,哪有不见自性佛的道理。所以,母子相忆就不会远离,无论在何时何处,心中有阿弥陀佛,他佛也在心中,自佛也由此呈现。

佛法最方便了,不必借用外在,一念就在,哪里会远离呢?这样念下去,一刹那都不会远离,时时都在佛心中,得佛护念,这样母和子是不会离开的。再者,我出了一个虚妄的见分,处在虚假见中,然而我的本智从未离开,本佛处处都在,只要念念回光,就开始跟它合拢了。像这样来念,最终一定见佛,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是说熏变的力量。这样念念念佛,念念在熏自心,就会变出净土,变出佛来。“都摄六根”等,是讲如果不念佛而念贪嗔痴,就会出现妄见的根和尘,这是处在错乱的知见中,是不可信的,由此会出很大问题。因为已经出了根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直在执取色声香味触法,这样的话,念念执取念念成染,从这里会不断地出杂染相,这是由熏变的力量所起。

我们如果不走念佛的路,而是走念轮回的路,那一路都是在邪熏邪变。每天都接触各种邪境界,起惑造业,这样到临终就会见地狱等恶相,堕落生死。现在要反过来,念佛人的六根门头一切见闻觉知纯一清净心,唯一佛现前,念念成清净,这样临终就见佛。所以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正是不可思议熏变的力量。念佛重在净念相继,见分不能缘轮回杂染境起惑造业,那是往生死里去的。现在应该返流,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极乐世界,念念都是去观去闻清净相。

从简单的持名念佛来说,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里听得清清楚楚。念念都是心里出、口里念、耳朵听,这就是在熏。一句一句的佛号就是见分在熏清净相,念念都是纯一清净心,这样就会成就净业。由这个熏变的力量,临终就会见佛,顿时出现极乐世界的万德庄严相,然后就生入净土了。

所以,第一层就是要借这个见分,一直在清净相上不离开,这是从我们容易做到的地方下手。现在让我们离念很困难,但让我们念念念佛,念念念净土,不断去串习,这并不难。而它的缘起就是往清净走、往净土走,自然临终就现净土,被佛力摄回了佛国。那时就很方便了,因为就在佛身边,与佛相应,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那样就能还归本性之土。也就是从流入娑婆非常染污的状况、生死业流的状况,返回到一念妄动之前,这就是本有的常寂光土。这里也分几步历程,按一般人来说,首先生西方净土,然后得弥陀加被,自得心开,就见本性了,之后很快证到常寂光土,返回了本有之地。这就是返本还源的大道。

总之,“净土唯心”的大涵义从这里就能看出。关键是我们利用这个见分,念念去念佛返回本源。同时借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力量,我们念念念阿弥陀佛熏自心,就能截断轮回业流往净土走,得佛加被后,本性佛就会出来。然后念念不离本性,不随妄见迁流,这样就念念流入一切种智海。之后还归,会发现原本没动过,没有身心世界的妄相,本来是佛,这样就回归母体了。就像逃逝的孩子首先跟母亲相应,再跟母亲相会,最后就不二了。这就是证道的要诀。







思考题



1、(1)一人单忆及二人相忆的比喻是怎样的?

(2)以上比喻是在表达佛与众生间的何种状况?试依据经文从事相上作答。

2、“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思维此段经文中比喻的甚深内涵:

(1)母、子;(2)子逃逝;(3)母忆子;(4)子忆母;(5)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3、依据经文,思维众生心忆佛念佛现时久远会有何种利益?

4、从事相和甚深秘密两层解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涵义及其功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