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舍得此岸,才能到达彼岸

舍得此岸,才能到达彼岸



  今天阿弥陀佛来接你,你能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随他走吗?“儿子没成家呢,孙子还小呢,我还没退休呢……”万千理由,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舍不得走!这说明你还是留恋世间。

  等阿弥陀佛真的来了,你就不能再留恋了,该走的时候一定不要迟疑。即使绝症来了,海啸来了,地震来了,那也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日日夜夜求往生,不就是为了临终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吗?那又何惧之有呢?

  安详的死就是往生,没有恐惧,没有痛苦的死叫涅槃、圆寂。倘若海啸来了害怕,地震来了害怕,得绝症了害怕,就说明你没有放下今生,没有放下世间。

  如果你真正放下了,没有丝毫的留恋,日日夜夜求解脱、求往生,那么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正是你所向往的。这个时候你为什么要跑呢?为什么昏过去呢?真正有修行的人,即使海啸来了也依旧会泰然自若,无所畏惧,毫无痛苦,和平时一样如如不动,这才是真正的勇士勇母。假如有逃避心,说明你还是没有出离心。

  出离心是一种觉悟,是一种勇敢的心;留恋世间的心,是一种束缚,会障碍我们往生。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有出离心了,都能放下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其实那是放弃,是逃避。有一个觉悟的心态,有一个开放、轻松自在的心态,才能活得安乐,死得安详,这样念佛一定能往生。

  舍得此岸,才能到达彼岸!

  发出离心 舍凡夫心  



  发出离心 舍凡夫心

  在《道次第》中,下士道的内容为念死、念恶趣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中士道的内容主要是念人天善趣之苦。同样是念“苦”,在不同的修学阶段,所念内容却大相径庭。下士道的修学,是以成就人天善果为目标,故念恶趣之苦,希求人天之乐。而中士道的修学,是以发起出离心为目标,故进一步念人天之苦,因为人天亦非究竟之乐,仍在有漏的三界之内。此外,还应该了解苦生起之因——集谛,即有情生命延续的原理及状况。

  我们要不断思维死亡之苦、恶道之苦,乃至人天之苦,思维烦恼和业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这种观修,有助于我们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说到出离,首先是出离环境。我们出家,就是对尘世生活的出离。但出离环境并非目的,因为任何境界都没有实质。我们之所以要出离环境,是因为心对境界的贪著。所以,出离环境是为了摆脱心对此产生的贪著,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出离凡夫心。

  凡夫心也属于集的范畴。我们希望出离苦,首先应出离集。知苦,方能断集。所谓集,就是烦恼、业力,就是生死相续。

  业力,包括身口意三业。一般来说,似乎偏重于身业和语业,但意业却是根源。贪嗔痴三毒,就属于意业的范畴。我们在贪的时候,就造下贪的意业;嗔的时候,就造下嗔的意业;执我的时候,就造下我执的意业。正如《地藏经》所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贪的念头每启动一次,就造作一次贪业。再启动一次,贪业就得到增长,如是不断递增。当然,意业并不都是负面的,同情、关爱、慈悲也属于意业。

  生命就是无尽的积累。在这种积累中,意业才是根本,身业和语业只是意业的外在表现。任何善恶行为的生起,皆因意业的参与才有了力量,才会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形成种子。如果没有意业的参与,它所形成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

  在戒律中,每犯一条戒,都要考察是有心造作或无心造作。杀生,是有心杀还是无心杀;偷盗,是有心偷还是无心偷,并以此作为判断是否犯戒的重要因素。这也类似于法律所考量的动机。

  由此可见,心的参与非常重要。贪一次并不可怕,嗔一次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命中形成了强大的贪心和嗔心。这些心行一旦成熟,将形成巨大的惯性,在未来生命中不断主宰我们,促使我们造作种种恶业。修行的根本,在于将心从贪嗔痴中摆脱出来,使它不受五欲尘劳的系缚。

  在我们的习惯中,贪心生起时,贪就代表了我们全部的想法,使整个身心毫无保留地投入这种贪婪之中。而嗔心生起之时,嗔就主导了我们全部的情绪,使每个细胞都燃烧着不可遏制的嗔火。

  那么,贪和嗔能代表我们生命的全部吗?事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的心介入情绪并为之左右时,我们已经感觉不出,情绪只是生命海洋中的一片浪花,并不是大海本身。在自然界中,一片叶子是微不足道的,可当它遮蔽了我们用来观察世界的眼睛时,它甚至就成了我们的整个世界。我们对情绪的执著,恰恰将它化为了一片蔽目之叶。

  如果我们具备智慧的观照,就会看清念头和情绪的真相,不随它左右,不受它伤害,因为情绪和念头只是虚空中的一片云彩,大海中的一片浪花。而我们的心性,却是虚空,是大海。如果我们执著一片云彩,这片云彩便是一切;如果我们安住于虚空,一片云彩又算得了什么?云卷云舒,虚空又何曾有过改变?

  具备相应的定力之后,我们还会感觉到,并不是每种负面情绪都会对我们构成伤害。如果我们受到伤害,那只是因为心执著其中。这种执著非常强烈的时候,会严密、坚固得像一个封闭的器皿。使我们误以为,这个器皿和充斥其中的情绪,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能够拥有的全部。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从来都不敢轻易离开这个器皿,从来都舍不得尝试打碎它,以为那样我们就会一无所有。事实上,当这个因为执我而构建的器皿被打破之后,我们所拥有的就是无限。或许,这么说并不准确,因为无限是不能被拥有的。在无限之中,已不再有“能”和“所”的存在。

  在学佛过程中,舍弃凡夫心是一项重大任务。佛陀他老人家在许多经教中谈到的空、无常、无我及戒定慧等,都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利器。这种帮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帮助我们认识凡夫心的真相,一方面是帮助我们有效对治凡夫心。

  修行就如打仗一样。打仗,首先要认识敌人的危害性,其次了解敌人在哪里,然后才知道如何去对付它,最后还要采取行动,否则知道得再多也是枉然。而修行的困难还在于,所要面对的敌人是如此众多,包括我们无始以来积累的种种不良习气,其难度不亚于一人与万人敌。

  修行究竟修什么呢?这并不是一个多余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修行究竟在修什么,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对修行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可能一辈子的修行都是在“成就”凡夫心。越是“精进”的话,“成就”往往也会更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所谓的老修行,越修脾气越大,越修我慢越重,越修越自以为是,觉得天下唯有自己真正修行,旁人皆是沽名钓誉之徒,皆是不如法的伪教徒。

  如果修行修到这样的境界,不论是解脱道还是菩萨道,都了不相干。因为无论哪一种修行方式,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去除我执,而非增长我执。

  在《道次第》下士道和中士道的部分,通过对死亡、恶趣乃至人天之苦的观修,使我们发起精进勇猛之心。唯有舍弃凡夫心,修行才能踏上正道,因此这一基础非常重要。很多人认为佛法修行的核心在于空性见,一旦证得空性,所有问题皆迎刃而解,事实并非如此。即使对空性有所体认,也并不能立即解决问题,因为通达空性也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克服凡夫心。

  见性只是真正修行的开始,之后还要通过修道来巩固它。我们要知道,凡夫心的根深蒂固,并不会因见道就立即彻底瓦解。所幸的是,见道能使我们真正具备摧毁凡夫心的力量,然后再通过修道使其从根本上解体,而不仅仅是被降伏。如果不解决凡夫心,未来生命依然不能自主。对于这个重中之重,我们决不能因循苟且。

  阿弥陀佛这样念佛是不行的,所以你需要改一下!  



  阿弥陀佛这样念佛是不行的,所以你需要改一下!

  好好地过日子。家庭和睦平安,身体健健康康,工作一切事都顺顺利利,一切事都吉祥圆满,这才是修行的结果呀!念了那么多年的佛,修行了那么多年,结果家不像个家,人不像个人,天天吵,天天闹,身体不好,外貌也不庄严。不能这样!好好地过日子,在家里好好念佛。只要发心了,做任何事情都是念佛的,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都是念佛的。 如果你没有发心,整天在佛堂里念阿弥陀佛,也不是念佛,不是修行。你嘴里“念阿弥陀佛”,这不叫念,心里念才叫念。

  嘴里念这叫“叫”!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想的都是乱七八糟的,所思所想都是贪嗔痴慢疑,所作所为都是杀盗淫妄酒。心是贪嗔痴慢疑,嘴里是“阿弥陀佛”。心里念的是魔,嘴里念的是佛。这不叫念佛,叫“叫佛”、“念魔”!这样还能好吗?“我身体不好,怎么办?”“念佛,念佛就好了。”过几天、过几个月,又来电话,“哎呦,念了,不管用,还不好,怎么办?”不是不管用,你念的是魔,不是佛!“我念的是阿弥陀佛”,对,你嘴里念的是阿弥陀佛,但你心里想的都是魔啊!因为你心里想的都是世间乱七八糟的琐事,都是贪嗔痴慢疑,这样念佛肯定没有用。

  念佛肯定能管用,不管你头痛还是脚痛,但是你得会念啊。你心里念的是魔,这不是着魔了吗?心和口一定得相应,心里想的是佛,嘴里念的是佛,这样才是对的,这样才是念佛的。念六字真言,你最起码得有慈悲吧!真正念观音菩萨的时候,就要念菩提心,念慈悲心。什么叫念慈悲心?心里多发慈悲心,这才是真正念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的本体是什么?

  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才是观音菩萨。“南无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他的名号。那真正的观音菩萨是什么?是大慈大悲。你念观音菩萨的话,要念大慈大悲。不念大慈大悲,你嘴上“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不是念观音菩萨的,你也没有念大慈大悲啊!

  念佛的心真不真,勘验关头,须在欢喜、烦恼中取得证明。这时,真假的心,很明显地可以辨别出来。

  大抵上,真心念佛的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还是念念不间断的。因为欢喜动他不得,烦恼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然不能动,那么,死生境上,自然不会惊怖。

  现在人念佛,遇到一些微小的或喜、或怒景象,就把‘阿弥陀佛’撇到脑后去了,怎么能得到念佛的灵验呢?

  念佛也好,念菩萨也好,都要从心里念。

  大安法师:您知道阿弥陀佛在念我们吗?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真父子两相投。

  ——彻悟祖师

  我们要认知到净土法门的殊胜,认知到阿弥陀佛的恩德,认知到我们在六道轮回流浪得太久,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在这个时候,我们闻到了净土法门,就好像一个浪子忽然接到了一封家信。

  这封家信,慈父在那说:你赶紧回来吧!这时候他才警醒:哦,我原来还有个家!我得回到父母的身边去。再到异国他乡流浪,永远都是漆黑一团,没有幸福可言。所以我们现在就得要一念觉悟,撩衣便行,去走向回家的道路。

  彻悟大师有一个偈子,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怀,这个偈子说:“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真父子两相投。”我们告别极乐故乡已经经过多少个春秋了,现在听到了家信,弥陀的呼唤,要恳切地赶紧回归,对这个娑婆的魔乡,不再有一刻的停留。要有这样迫切的心情,叫做“归心似箭”。

  那么,怎么去归?我恳切地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实际上阿弥陀佛已经十劫以来都在念我。我在念佛,殊不知佛更在念我。我念佛是儿子念父亲,佛念我是父亲念儿子。我们都是一道清净,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心体,在这样的天真父子相念的时候就两相投。

  能念的我们的心,所念的弥陀名号——这样的慈父之心。那就是以空印空、似水投水。父子重逢,悲喜交集。所以,我们现在三界的浪子要赶紧发起要见大慈悲父的心,就能庆快生平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多闻佛法的重要

  我们要多闻佛法,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今生不多点闻法,你将来,你希望你来世会有智慧,很难说的。有一些人说,我不需要多听法了,我只需要念,我希望增长智慧,我只念“嗡 阿ra巴扎那帝”,这样就很快有智慧了。是不是这样呢?很难讲。你只念文殊五字真言,增长智慧的真言,你都要有一定的修行方法,你要懂得怎样去修,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不是的。如果你有口无心地念,效果就很微小,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佛法,多闻法。

  现在这个时代,佛教为什么这样衰落,看起来好像很多人信佛,但是真正地了解佛法的,真正如法修行的人比较少,大家都在很浅层次的停留,祈求佛菩萨保佑我升官发财,怎样怎样,身体健康,但是怎样如法修学呢?怎样超出生死轮回呢?怎样得到解脱?很多都不知道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佛教有四个毛病。

  第一个毛病:简单化。有些人说,你什么都不用做了,你就念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是这样的吗?这样你就有智慧了?你的智慧就超过释迦牟尼佛了?释迦牟尼佛度众生讲法四十九年,他讲了无量的法门,他为什么当时不讲你就念阿弥陀佛就行了?他为什么不这样做?这样说你的智慧比释迦牟尼佛还要高了?其实你搞错了,佛法如果没有人来讲解的话,慢慢地这些法就没有人懂得的了。

  怎样叫末法时期呢?佛陀讲了一本经书叫做《法灭尽经》,正法是怎样灭尽的呢?因为很多的法宝,很多的修行法门,佛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没人讲解,所以这些经书慢慢地就没有人懂得,放进博物馆。没有人懂得讲,没有懂得去修行,因为很长时间没有了解,所以念都没有人愿意去念,慢慢地就遗漏了。所以佛陀在经里面说,最早灭亡的一本经书是《首楞严经》。为什么呢,因为《首楞严经》将成佛的方法说得很详细,很彻底,很细致。

  可以说,有凡夫拿着这本《首楞严经》,如果有指导的话,你明白的话,你拿着这本书一直修行到成佛,所有的方法都在里面。二十五位圣人来讲解他们修行的方法,修行的这个道路中有五十种阴魔,魔障,五十种魔障干扰,全部讲得很详细,怎样去破除,怎样去解决,都讲得很详细。所以这本书《大佛顶首楞严经》,是最早灭亡的,其他的经书就慢慢地消亡了,最后就留下一本《无量寿经》。

  以后《无量寿经》都没人认识了,就留下一句阿弥陀佛,最后留下一百年,最后阿弥陀佛也没有人念了,法就完全灭尽了。所以如果我们一味强调说,你不了解佛法,只是有口无心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您将来可以往生西方吗?很难。所以不可以将这个佛法简单化,不可以说我只念一个佛号,或者说我只持一个咒,我只念一本书,我就可以了,我就可以解脱了。当然如果你是非常有智慧的,有善根的,你的心是很清净的,你这样修是可以成就的,这样就随喜你。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功夫的话,你要多闻佛法,多了解佛法。

  第二个毛病是形式化。只注重表面的形式。做早晚课,打法器,唱赞,但是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点香,点蜡烛,不了解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点灯,点蜡烛,供养蜡烛,这些是代表祈祷三宝启发我们内在的智慧的光明,这个光明,所以你们点这个电蜡烛是可以的。但是香呢,要燃烧自己,帮助众生来修福德的,提醒我们自己要修这个福报,修这个福德。所以这个香气来供养佛陀,所以最好不要用这个电的香枝,最好点真正的香,这个是最简单的事,所以我们不可以只用口来念,有口无心地念。形式化的佛教,这样就会令佛法比较衰落。

  第三种毛病就是神秘化。整天都是神神秘秘的,以为甚至说装神弄鬼这样,这些经常说见到什么什么啦,这个寺开光,或者我在哪里拜忏,我也见到什么。其实不是这么容易的,你业障比较小了,你的心也很清净了,这样你才容易见到,否则的话,不是一定真实的,不可以片面地强调这些。

  第四种毛病就是世俗化。慢慢地正统的佛法没有人讲解了,加进一些其他世间的知见,搞一些世间的事情。比方说,广东也好,香港也好,有一个习惯,正月二十六,观音菩萨开库,开金库,所以快点去找观世音菩萨借多点钱,这样生意就比较发达。这些其实是世俗化。应该怎样如法修好自己的福报?我们如果希望避免这些毛病的话,我们要多闻佛法,了解佛法,这样才会增长自己的智慧。

  宋朝有一个人叫黄庭坚,这个人很聪明的,十九岁就考中状元,所以分配在江苏那边做官。有天中午他很想睡觉,就想着午睡一会儿,一睡下去马上就做梦,梦见自己起来走出去,一路走一路走,走到很远,去到田野中间看见一间小茅屋。小茅屋里面有一个阿婆,她拿着面条朝天拜,他好像叫谁来吃这碗面条,这个面上面放着一点芹菜,芹菜面。这个梦中间的黄庭坚迷迷糊糊的,就走过去,在梦中间就吃了这碗面条,之后回来就醒了。

  一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但是又很奇怪,他口中真的有这种芹菜的香味。他自己不当一回事。第二天中午又到那个时间,又想睡了,又睡又同样做一个梦。三天都同样做一个梦。第三天醒来他就觉得奇怪了,没理由的,为什么?醒来按照梦中的回忆,自己跟着去找,按照梦中间的位置一路找一路找。

  找了一会儿,果然见到田野中间有一间茅屋,果然屋里有一个阿婆坐在里面。

  他走过去问:“阿婆啊,你前天、昨天和今天是否连续三天都摆着芹菜面在里面朝天拜。”

  阿婆说:“是啊,你怎会知道。”

  黄庭坚问阿婆:“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为什么要拿着芹菜面朝天拜呢?”

  阿婆告诉他:“我有一个女儿,她十几岁就死了,今天是她死的忌日,所以我的习惯,她死了之后,因为她很小,死了十九年了,所以我就很怀念她,所以我每一年提前两天摆芹菜面,拜祭她,因为她生前很喜欢吃芹菜面,我每一年都这样拜祭她。”

  黄庭坚觉得很奇怪,自己刚好十九岁。实在怎样呢,是他的前生,刚刚在这里死了,又在那边入胎,那胎已经成型了,马上出生了。

  他觉得很奇怪,他心里有一个疑惑在那里,他就问:“阿婆啊,这样吧,不如你带我去参观你女儿的房间好不好。”

  阿婆说:“可以。”就带着他进去,进去见到那个房间,墙边有个书柜,那个柜子是锁住的。

  阿婆说:“这个柜子已经锁了有十九年了,我的女儿突然死了,钥匙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很奇怪,黄庭坚他马上想起来了,他立刻对她说:“阿婆,你这样,你在这面墙的第几块砖去摸一下。”

  果然就摸到钥匙,那个钥匙一开就打开那把锁,发现里面都是些文稿,阿婆告诉他:“我的女儿生前很喜欢读书的,很喜欢写文章的。”

  黄庭坚拿起这些文章来看,一看,就很惊奇,怎样惊奇呢,因为他今生考中秀才,中举人,到中状元,所有今生写的文章,原来他前生都写了,他看到这个女孩写的文章和他今生写的文章一字不差的,所以他很感叹地说了一句话:“书到今生读已迟。”书到今生来读已经很迟了,所以有一些小孩读书很有天份,有一些天份是差一些的,为什么呢?是前生的因缘。

  我们昨天晚上讲了一头牛,这头牛它前生闻了经书,今生他闻过的他就可以背出来,所以多点种因是非常关键的。希望大家多闻佛法,深入经藏就可以智慧如海,多点了解正法,多点闻法,多点看经书,这样就会智慧如海了,所以这是第一种增长智慧的方法。

  而且我们了解佛法,最好我推荐大家最关键的,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学习菩提道次第,你不可以随便今天拿这本书看一下,明天拿那本书看一下,搞来搞去,搞得自己的头脑很混乱。因为什么?你没有一个次第,由凡夫到成佛这个中间,是次第很分明的,方法是很清晰的,你一步一步怎样走,不可以走错了,这一步没有走完,不可以走下一步,你走不过的。打个比方来说,你自己在地上面,你想一下跳上三楼,除非你有轻功,轻功很高强,或者有神通,否则是跳不到的。所以要一步一步地修,所以我希望大家多一点了解一下菩提道次第。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为什么呢?以前的祖师大德,他修行解脱,他自己都要在《大藏经》里去摸索,去了解,但是我们就不用了,不用自己去摸索。

  阿底峡尊者和宗喀巴大师直接将这个成佛方法,一步一步,怎样走,怎样走,全部都告诉我们了。这个菩提道次第,告诉大家,这是一张成佛的地图,你去一个地方,你不知道的话,首先找一张地图,这样你就不会走错路。同样的,我们要成佛,都要首先拿到这张,了解这张看清楚这张成佛的地图。

  为什么有许多人念咒念了几百万遍,没见他开智慧?诵经诵了几千遍,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提升?你是有口无心去修,口是心非去修。这样就算你手拿念珠,你念到出血都好了,如果你的心,你不会修你的心,你不会转变你的念头,可以说你的进步是很微小的,很细的,很小的。

  所以要了解修心的次第、方法,降伏自己的心,怎样降伏?怎样在生活中修行?怎样在这个世间快乐地、完全没忧愁地修行?希望大家了解这个菩提道次第。所以我们的福报很大,可以了解正法,而且可以得到这个菩提道次第的传承。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如法地甚至给你很短时间去修一遍菩提道次第的内容,你念一遍菩提道次第的摄颂,很快的,你的功德都超过你念几万遍的咒,超过你有口无心的念许多经典。为什么呢?你念咒也好,打坐也好,你归根到底是为了修行菩提道,成就菩提道,这样你就不如直接了解这个菩提道次第,直接了解,在八识田中种成佛的种子。

  所以希望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学习一下菩提道次第,看一下《掌中解脱》和《入菩萨行》,这些是非常关键的,多闻佛法,这样去闻思修,这是最好的最快速的方法,最快速地成佛的方法。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利用好静坐这个支点,至心念佛
净慧法师

    为什么教人静坐?希望人能利用支点,愿意去静坐,主动去静坐,人的潜能能够得以发挥。为什么被动静坐不行?我讲一个例子,有一位年轻的母亲,下班后她的三岁孩子在五楼喊她,正喊着,竟然一不小心从楼上倒栽了下来,紧急时刻,这位母亲快速跑过去接住了孩子,小孩毫发未伤。在场的很多人都纳闷,她怎么能瞬间跑那么快啊!在场的人就让她再跑,同样时间,同样距离,再能成功就奖励一万元。可是,试了多次也没成功。这就说明了人潜能力量的作用;危急时刻,母性的潜能刹那间发挥出来,达到了极点。
   
我们要利用静坐这个支点,用佛法杠杆撬起千斤重的人生,使千斤重的人生负担变得轻松些。身体转轻,心就清净,修行就容易入道。人活在世都为谋生,学佛人比不学佛人多了一条;即在谋生的同时,再加一条,谋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最大的谋永生,其它的都是短时谋生活。
   
静坐可以转化人的身体,但末法时代的人业报转重,一个淫字特别难办。若身体不转化,想转化淫习很难。若淫习不断,修道如蒸沙石成饭想,非是饭本。什么事大?生死事大。有人天天忙这、忙那,在色声香味触法中打转转,忘了生死事大,四、五十岁就死了,忙忙碌碌不知何处是家乡。我们应对自己负责,生死事大,应先忙了生脱死的事。不为此事忙的人不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吗?修行人证悟不同,境界不同,知见不同,讲法不同;但依佛法教化人启修戒行相同。很多学佛人不知如何修持;但洗澡一定都会,修持的顺序如同洗澡。
   
一要闻思佛法。闻思佛法就如事先准备好的洗澡用品。
   
二要静坐启修。静坐启修就如备足清水,洗澡必不可缺的条件。
   
三要持戒精进。持戒精进就如把水加热适身。有人刚开始静坐,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精进,就如有了清水,却不加热;不持戒,就如水过冷或过热不适身,洗澡效果肯定不好。
   
四要弃转习气。弃转习气就如水加热适身后再打一遍浴液,洗掉身上污垢;通过洗涤,身心清净。
   
五要修忏悔法。修忏悔法就如洗完澡要先穿内衣,内衣是遮丑的;表示一切丑行,只有忏悔才能转美。
   
知道了如何修持,重点就要利用好静坐这个支点,至心念佛。静坐念佛不仅是大脑思维在念,而要达到一心不乱,神识净念。神识离体后念念佛号不断,佛菩萨一来接引,立刻就走。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所以你打完坐的时候出来,你的心特别的明了。真正得禅定的人,在唯识学上说,他可以看得到墙壁的毛细孔,他那明了性到那种程度!他六根的那个明了性特别强,刚刚打完坐的人,一点小小的声音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第二个,寂静。他心中的那个波浪慢慢地停下来,如平静的水。所以他这个时候内心是非常的轻安,明了寂静,寂静明了,这是第一个心轻安。

  第二个,他心的轻安会带动身的轻安。这个身的轻安是这样子,我们身体有地水火风四大,打坐的人因为心寂静,会带动一种风大,那个气从丹田里面开始活动,然后周遍身心。那个气脉的跑动,会让你全身非常的舒畅。

  我们一般没有在打坐的人,即使你没有生病,其实你的身体还是很粗重,就是一块很粗重的肉在那个地方走来走去。但是打坐的人,你的身体会觉得非常轻松,因为你那个气脉跑得非常顺畅,这叫身轻安。所以,它是先有心轻安,才产生身轻安,是名奢摩他。



  我们念佛人所谓的一心不乱,是要点点滴滴栽培的。如果你平常都没有静中修,你念佛不能说:“欸,我在等车的时候念几句佛号,我在办事情的时候有空档念几句佛号。”不可以这样,不可以!这个只能够当点心吃可以,你要有正餐,要有定课。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你储存的佛号,每一句都是散乱心的、利用空档的时候念的,到临终的时候,你每一句佛号力量都很薄弱。所以,你一定要有静中修才有动中修,而静中修是正餐。

  佛法讲如是因如是果,你储存进去的每一句佛号必须是要有定课的,就是息诸缘务,没什么理由的。我们的心受到外境的干扰就散乱,没有几个人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不可能!

  所以,你必须一天至少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时间,静下心来专心地听你佛号的声音,跑掉再拉回来,跑掉再拉回来。你一天要储存一些高质量的佛号在里面,或多或少。在我们的仓库当中,你一天至少要有半个小时储存那些高质量的佛号。你不可以一天当中都在散散乱乱的空档,储存一些低质量的佛号,不可以!

  祖师劝我们把握平常的时间,那是比没有念佛还好而已,反正你不念佛也打妄想,但是你不能够以这个佛号当作你的正餐,不可以!因为你这些存进去的佛号都是低质量。你因地储存进去是低质量的佛号,临终表现出来就是低质量的佛号,不可以这样子。

  所以,我们必须为临终储存一些高质量的、具有专注力、相续力的、一心不乱的佛号,这都是平常要准备的。这就是修止的一个特点,提升你佛号的质量,是这个意思。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