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鞭策自己,以佛陀为榜样?

如何鞭策自己,以佛陀为榜样?

 
有人学佛,学来了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这样一来为自己招惹了好多麻烦。没学佛还好,起码不会拿这个量天尺去量别人。学完了可好了,拿这个尺子这个量啊,量天量地量人心,这个人不符合这条戒律了,那个人的那个行为不符合他的身份了。好家伙,没学前还没有那么多是是非非,学了反而一嘴的是非对错,这都是哪里来的邪知邪见啊?不学佛尚且还好,这一学反而为自己为周围的人造作了无量的罪业,落于别人诽谤的口舌,于是自己又去辩解,这个是非满天飞啊。这哪是学佛?完全是在学魔吗!

  学佛要学佛的清净安稳、学佛的圆满慈悲、学佛的低调平静,不是要学嚣张跋扈、不是学我慢贡高、不是学争抢夺取。还有一类学佛人,认为学佛了我很牛。大家知道梁某帝问达摩祖师,自己一生推崇佛教事业,建立寺院塔庙,供养僧人广做佛事,我有多少功德啊?达摩说实无功德啊。梁某帝听到了不高兴,达摩再说什么都不听了。这样的心怎么可能入道?以贪求的心可以接近,可以接触,可以去做种种供养赞叹布施等事,但是功德是什么?如果功德是外修的,那么谁都没有功德,因为如果是外修的,就不是我们本性里具足自有的,如果是本性自己就拥有的,怎么可能靠修出功德来?于是这个功德连个相都无有,这个名尚且只是假名一个,何来的求功德一说?

  我们能把自己的心恢复清静,越靠近圆满自性的状态,也就越有功德、越有功夫,相反就是罪业了。于是以这个有求的心去做,却在无做无为的地方无法攀附其上,这就是学佛中非常晦涩的部分,因为离言语文字了,如果我们非要用言语文字来说,那么言语一出口就是是非,文字一出来就是执着。

  佛菩萨慈悲我们,因为我们有执着,于是示现执着引领我们的执着,帮助我们破除执着,同样因为我们有是非,于是示现是非分别,以是非分别帮助引领我们突破是非分别,而非让我们安止于是非分别中。

  说到这大家就思维一下,我学的怎么样了?是不是学的如水一样平静谦和了,是不是学的和水一样滋润包容了,是不是学的和水一样清净无分别了,是不是学的和水一样随缘随顺了。还是总有好多的分别执着,执着这是你的错,那是我的对,分别着这是什么什么的是,那是什么什么的非。

  我们常常听说放下,过去很不喜欢别人说放下,为什么?因为不知道怎么放下,不知道为什么放下,所以说了那么好,实在不入其味,不得其利。佛陀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让一个人手握火炭,对他说放下,这人快速放手。我们现在承受的种种痛苦煎熬,就如这火炭在手,我们不懂得及时放开手,是因为我们不认为这个事情就像火炭一样对自己无情地伤害。所以放下的,往往是我们认为不重要的,而那些放不下的,往往就是我们最在乎,最在意的。

  因为执着所以痛苦,因为分别所以烦恼。我们从久远劫来,勤苦修持要做的就是破掉妄想、分别、执着。但是这太高了,所以佛菩萨给了我们很多方便法,让我们去修,懂得了就顺着前行,如爬楼梯次第而进,以某执着代替某些执着。这就是渐修的过程。所以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次第性的短期目标,我们应该顺着前行,次第达到。如同走路,次第的达到预想的地标,那么顺利到达目的地也只是时间和坚持的事情罢了。

  我们要在过程中让自己确定下来,简单下来,坚定下来,清净下来。如果还没有,那么要提醒自己,要鞭策自己,使得自己驱入正道。学佛就是以佛陀为榜样,佛陀是什么样的,我们就去努力地学习他,哪怕只去装一个样子,时间久了也就成就了。学佛真的只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是非对错无关、和别人的言语口舌无关、和别人的冷眼嘲笑无关、和别人的指责谩骂无关。

  所有的修行,你能想到的,我能说到的所有的修行方法,其实都只是助缘罢了。真正的正修是什么?就是通过外在的这一切的事情方法,来看住我们这个心,让心不妄动、不异动、不乱动、不被动、不主动,恢复到这个心的如如不动的原始状态中。于是你念经也好、念咒也好、念佛也好、磕头绕佛也好、布施忍辱也好、持戒禅定也好、精进般若也好、六度万行所有的行门都好,其实都是在帮助我们看这个心,看得住这个心,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称呼为法门,看不住这个心,一切的法门都只能称呼为灰尘。

  所以自己的心在想什么,不要让别人猜,也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更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上有所谓的秘密。你的心里起了什么,你自己能及时发现,你就是有觉知性,你的心里起了什么念头,你能及时的止住,知止、知足,就是你有功夫。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你没有发现杂念,就怕你不懂得这些杂念会拖拽你的生死轮回。

  摘自人间天《楞严经-五阴十魔略说》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