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如何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佛源老和尚

  戒亦称为解脱,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脱。

  入菩萨道,三无漏学为根本。

  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

  佛法亦有法运,虽衰不会灭亡,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现在只过去了十分之一。

  修菩萨道一定要由三无漏学开始,持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枢纽。

  戒律在三藏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佛的生活记录就是戒律。

  在行为上以戒律为标准,在思想上以经论为标准。

  戒律的基本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受戒容易,守戒难。

  持戒必须有智慧,如无智慧无法持戒,亦守不住;又戒生定、定生慧,相资相成。

  内有烦恼,外有诱惑,降伏烦恼需要智慧。

  俗语说:没有理智,控制不了感情。戒有二种,一为止持,一为作持。如五戒之规定均为不应作,为止持,属自利;作持是必须要作,属利他。例如,受菩萨戒之后,路遇病人必须为其安置照顾,不管即犯戒,谓之作持。

  学佛人应常作如此想:佛制定的戒律是为我一个人制定的,不是拿它量旁人。

  信心清净就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此即禅宗的明心见性,故大乘学人的下手处即是破四相。

  学佛就要学吃亏,学上当,此种大利益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如对初学佛的人讲这种话,一定把他讲跑了,但是对老修行应说真实话。

  由初学佛到等觉菩萨都要守戒,等成佛之后就不要持戒了,因为佛的行为就是戒律。

  正助双修,正修是定,助修是六度,正修不著有,助修不著空。

  无论修那一法门,戒律是共同科目,戒律帮助成就。

  八万四千法门均修定,净土得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离开戒不成,戒帮助得定。

  止持是断绝作恶的增上缘,作持是历事练心。

  佛对于众生了解得太深刻,教导我们的修身方法也太善巧,心常在定中保持清净心,失去清净心所修的均为痴福。

  除非为了度众生,否则以不接触繁华世界为上策。

  学佛之后看到某人能说不能行,就要批评他而造口业,是三途之因。有人受了戒之后,天天看人家的行为是否如法;如看到旁人犯戒就失却恭敬心,反而更增加自己造业的机会,还不如不受戒。须知戒律是律自己的,管自己不要管旁人。佛规定在家人不准看出家人的戒律,其原因在此。

  毁谤出家人罪很重。出家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只要对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诸佛,若毁谤他则罪孽深重。

  至于破戒僧,因行为不检而招致众生毁谤三宝之因缘,他自己将来作堕落之因,是他自己的事,与众生不发生关系。故古诗有云:

  其人戒定虽羸弱,善能说法度众生;

  若能供养此人者,胜于供养十方佛。

  劝人学佛则可,劝人受戒则不可,要由其自己发心受戒才有效,否则碍于情面,勉强受戒,受而不能持,反而害他。

  同一理由,有人不能吃素,亦不要劝其吃素,否则因怕吃素而佛也不学了;可先劝其不杀生而吃三净肉。对于已经受戒之人,可以劝其戒持清净。

  学佛是自己学佛,不必看人家学佛的精进程度如何,人家学与不学与自己毫不相干。

  以修十善言,天天根据经典批评人家,只有自己造口业,对于自己毫无好处。

  如果机缘成熟,一说即能改过迁善,不妨倒予以规劝,否则还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比较好。


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是名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译文:

  又,谈到深信,仰愿一切净业行人等,一心只相信佛的法语,不顾身家性命,坚决依教奉行。佛叫舍弃的就当下舍弃,佛叫行持的就当即行持,佛叫离开的就当即离开,这才叫做随顺佛的教诲,这才叫做随顺佛的心意,这才叫做随顺佛的悲愿,这才叫做佛的真正弟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学佛本来是为了寻求解脱,而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不论在道场里还是道场外,已经失去了其修行的名分。

  1、攀缘。

  很多人喜欢逢迎法师,尤其是外来的客座法师,接到家中大兴供养,召集信众聚集家中请求开示,

  过几日再求新缘,荒废时间及精力,不参究半点,并乐此不疲。

  2、赶场。

  逢迎法师,趋近向外,不惜钱财精力护持外地道场,并且遍跑名寺,争抢与名师合影!

  3、傲慢。

  游历参学本来是佛门的修行之一,如今却成为挑剔自己家门前道场的资本,挑剔师父的资本。

  有“没有令我生欢喜心的师父”一说,甚为傲慢。在道场中不随众,不听教导,嗔心时起。

  4、嫉妒。

  见同修长进心生嫉妒,轻言嘲讽,冷语诽谤。见同修出家,不随喜分毫功德,妒火中烧,无明烦恼,损人名誉,谤人尊师。

  见同修护持师父,心生气恼,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欲霸占师父为己有。坏人供养,障人求法,不思解脱专营世俗之情执,

  实非修道人,真障道人,坏道人,业果甚可畏惧。

  5、用情。

  遇见师父不思恭敬,护持百般皆为世间俗情。惦念师父容貌,思念师父远行,数日过日,胜过恋情。

  电话短信,寒暄寄语无不昭示感情浓厚,全无修道寸心。与同修争宠,以俗情揣摩师父用心,扰乱师父修行,如此何谈解脱。

  6、唠叨。

  去道场求师问法,理应以佛法为重,闲话少说。

  现实是师父成为听述闲话的垃圾桶,家务事,工作事等等埋怨、牢骚一并提起,不顾师父的感受,不分时间地点,浪费他人时间。

  7、痴笑。

  女众喜欢嬉笑、哄笑毫无节制,不分年龄大小,即使在寺院,也充满笑声,毫无半点威仪。

  小事大笑,无事痴笑,实不知其笑何来。若真问是法喜否?则噶然。

  8、说是非。

  下课聚集,坐下就论彼人长短,师父长短或家人长短。悄言低语,述说不休,匆忙之间还要叮嘱“莫外传!”岂不知声传法界,有谁不知!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莫误人误己,莫做障道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