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修行要先“降心”,才能见得虚灵不昧的真性!

修行要先“降心”,才能见得虚灵不昧的真性!

修行要先“降心”


才能见得虚灵不昧的真性!

道教


1


道教的修持理论虽多,但“降心”是其要领部分。

道教是由道家思想演绎而来,道家思想是以黄老为核心的。黄帝《阴符经》中讲“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禀天地间的一点太和真气,赋诸人身为性,此性是太和中的一点虚灵不昧,虚白朗耀,至为纯净,无有任何杂质,故经中讲“天性”,这种性(虚灵不昧),常清常静,即经文中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而《道经》中讲的“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儒家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2


由此可见,道、佛、儒虽说各异,但殊途同归,均指人们禀赋太和中的一点不昧虚灵——天性。这种天性,是人之真性。人之真性因与后天事物接触,则见景生情,随物逐流,就产生万般情感、念虑、思维、欲想,这种百般的情欲因事、因物,时时变化万端,而无定踪,故曰:“人心机也”。

人之心机逾动,而先天的一点虚灵(天性)逾蔽。久而久之,使人重情欲,淡真性。流于苦海,无有休止。故《清静经》中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早坛·丘祖忏悔文》中云:“恋香味色声而触法,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恣情纵欲昧理欺心,遂致报对升沉,轮回展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妄认六尘之幻,沉溺爱河”。以上弊端,种种苦恼,皆由后天之心机所致。



3


所以王重阳祖师创立了全真教,度人证果成真,必须永全真性。如何能永全真性,乃降伏后天的一切情欲,返归先天本性。故道教日常功课经《早坛》将降心止念这一理法而章章有论述。“但凭慧剑威神力,跳出轮回五苦门”。是将清静六根,断诸邪障,“降心”止念,为证果成真的唯一妙法。这处讲的“但凭慧剑威神力”的“慧剑”是说每在欲念邪思妄想始动时,必用高度的体道之慧来分辨邪正,以斩钢削铁之志,当机立断,故曰“威神力”。

儒家思想以《大学》为中心理论,《大学》开宗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道讲“致虚守静”,儒曰“欲明明德”,释说“了悟真如”。无论道家的“证果成真”之妙法,儒家的“修齐治平”之正道,释倡的“了悟圆觉之真谛”,都以降心、止念、返情归性为唯一的根蒂。儒曰“致知”,释说“觉悟”,道讲“慧剑”,其主旨都是“降心”。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